高考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大題培優(yōu)易錯難題)_第1頁
高考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大題培優(yōu)易錯難題)_第2頁
高考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大題培優(yōu)易錯難題)_第3頁
高考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大題培優(yōu)易錯難題)_第4頁
高考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大題培優(yōu)易錯難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大題培優(yōu)易錯難題)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練習題(含詳細答案解析)

1.某實驗小組為確定過氧化氫分解的最佳催化條件,用如圖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反

應物用量和反應停止的時間數據如下:

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MnO2時間

H2O2

0.1g0.3g0.8g

10mL1.5%223s67s56s

10mL3.0%308s109s98s

10mL4.5%395s149s116s

(1)相同濃度的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隨著二氧化鎰用量的增加而—O

(2)從實驗效果和“綠色化學”的角度考慮,雙氧水的濃度相同時,加入_g的二氧

化鎰為較佳選擇。

(3)該小組的某同學分析上述數據后認為:"當用相同質量的二氧化鎰時,雙氧水

的濃度

越小,所需要的時間就越少,亦即其反應速率越快”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

由是o

(4)為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除了使用MnCh作催化劑和改變過氧化氫的質

量分數之

外,還可以采取的加快反應速率的措施有(回答任意兩個合理的措施)

【答案】加快0.3不正確H2O2的濃度擴大二倍(從1.5%—3.0%,)但反應所需時

間比其二倍小的多升高溫度;粉碎二氧化銃,增大其表面積。

【解析】

【分析】由題可知,該實驗研究濃度和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通過表中數據可

分析得出濃度和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因為該實驗不是直接測出反應速

率,而是測出反應停止的時間,要考慮反應物增多對反應時間的影響。

【詳解】

(1)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相同濃度的H2O2,加入的MnC>2越多,反應所用的時

間越短,即

分解速率越快。

(2)用0.1g催化劑的反應速率明顯小于用0.3g和0.8g催化劑的反應速率;用0.8

g催化劑

和用0.3g催化劑的反應速率及反應時間相差不多,但用0.3g催化劑節(jié)約藥品。

(3)從表中數據可知,相同體積3.0%的雙氧水中的溶質含量是1.5%的雙氧水中溶質含量的二倍,但

反應的時間卻比其反應時間的二倍小得多,由反應速率計算公式可得出,此實驗條件下雙氧水的濃度

越大分解速率越快,由此得出上述結論不正確;

(4)加快反應速率的措施常見的有:增加反應物濃度、適當升高溫度、增加反應物表面積(接觸面積)、

使用催化劑等。

2.二氧化氮在火箭燃料中可用作氧化劑,在亞硝基法生嚴流酸甲可用作催化劑,但直接將二氧化氮

排放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已知反應CH4(g)+2NO2(g]N2(g)+CO2(g)+2H2O(g),起始

時向體積為V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人2moicH4和3moiNO2,測得CH-N2>山0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時

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表示H2。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時間關

系的是曲線.(域,甲""乙"或"丙

(3)0?5min內,用N2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

為—molL--1■min-i。

(4)a、b、c三點中達到平衡的點是。達到平衡時,N02

的轉化率是(物

質平衡轉化=轉化的物質的量/起始的物質的量xlOO%)o

(5)a點時,c(CO2>molL一「(保留兩位小數),n(CH4):n(NO2)【答案】2甲

0.1C80%或0.80.334:5

【解析】

【分析】依據圖像,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反應前后物質的量變化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確定甲、乙、丙

三條曲線分別代表CH4.、&、中的哪種物質;依據單位時間內濃度的變化,計算出0?5min

內,用N2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達到平衡時的判斷依據。

【詳解】

(1)起始時向體積為V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人2moicH4和3

molNO2,測得CH4.、電、H2。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CH4是反應物,即起始時的

物質的量濃度為

1nn2mol

l.OmolL*-1,依據c=,得V==1=2L;

vclmolLi

(2)由(1)可知,丙代表CH4,從開始到平衡時,甲代表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加量:

l.2molL-.1,乙代表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加量:0.6mol-L-i,故從開始到平衡時,甲代表的物質

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加量:1.2mol-L:x2L=2.4mo;1故從開始到平衡時,乙代表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

增加量:0.6mol-L-ix2L=1.2mo,1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反應前后物質的量變

化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故甲代表比0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時間

關系,乙代表電的物質的

量濃度與時間關系;

(3)乙代表N2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時間關系,0?5min內,N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量為:

1

-0.5molL1]

0.5molL--i-0=0.5molL.i?,v(N2)==0.1molL--i-min-i;

5min

(4)當達到平衡時反應物、生成物的

濃度不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故a、b、c三點中

達到平衡的點是c;達到平衡時,c(N2)=0.6molL,i,即從開始平衡,N2的物質的量增加了:0.6mol

LFx2L=1.2mo,1CH4(g)+2NO2(g)N2(g)+C02(g)+2H2。能),依據方程式中反應物、生成物的物質的

量的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即從開始到平衡,NS的物質的量

100%=80%;

變化量為:1.2molx2=2.4mo,I故達到平衡時,NO2的轉化率是24moi

3mol

⑸設a點時的濃度為xmobLi,CH4(g)

+2NC)2(g)N2(g)+C02(g)+2H2。也),依據方程式中反應物、生成物的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

計量數之比,(1.0-x):x=l:2,x=0.67,

n(H20)=0.67molL--ix2L=1.34mo,1

n(CHJn(NO2]:n(N2]:n[CO2]:n(H2O)=l:2:l:l:2,a點時,

°.67moli

n(CO2)=0.67mol,c(CO2)==0.33molL--i;(CH4)=0.67mol,

一2L

n(NO2)=1.34mol,故a點時,n(CH4):n(N02)=(2mol-0.67mo1):34mol)=4:5。

3.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⑴某同學為了探究鋅與硫酸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在400mL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鋅

粉,標況下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實驗記錄如下(累計值):

①__________________,哪一時間段反應速率最大min(填“0?1"、"1?2"、"2?3"、"?34"、

“4?5”),

原因是O

②__________________一求3?4分鐘時間段以鹽酸的濃度變

化來表示的該反應速率.,設溶液體積不變)。

(2)該同學在用稀硫酸與鋅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發(fā)現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可加快氫氣的生成速率。請

回答下列問題:

①硫酸銅溶液可以加快氫氣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②實驗室中現有Na2sO4、MgS04>Ag2sO4、K2s等4種溶液,可與實驗中CuS()4溶

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③要減慢上述實驗中氣體產生速率,可采

取的合力措施有、(答兩種)。

(3)某溫度下在4L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態(tài)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

①‘''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填字母)

A.Y的體積分數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B.X、Y的反應速率比為3:1

C.容器內氣體壓強保持不變D.容器內氣體的總質量保持不變E.生成ImolY的同

時消耗2molZ

③2min內Y的轉化率為。

【答案】2?3因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此時溫度高且鹽酸濃度較大,所以反應速率較

快.0.025molL--i-min-iCuSO4與Zn反應生成的Cu附著在Zn表面形成銅鋅原電池加

快了化學反應速率;Ag2SO4適當增加硫酸的濃度增加鋅粒的表面積;升高溫度等

(答兩種即可)3X(g)+Y(g)?2Z(g)AC10%

【解析】

【分析】

(1)①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越多,該反應速率越快;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

越快;②先計算生成氫氣物質的量,再根據關系式計算消耗

n(HCl),利用v=計算鹽酸反應速

vnt

(2)Zn和硫酸的反應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

能置換出一定量Cu,在溶液中形成Cu/Zn原電池,原電池反應比化學反應速率快;

②所給四種溶液中只Zn只能置換出Ag;

③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分析;

(3)①根據圖知,隨著反應進行,X、Y的物質的量減少而Z的物質的量增加,則

X和Y是反應物而Z是生成物,反應達到平衡時,△n(X)=(L0-0.4)mol=0.6mol、

△n(Y)=(1.0-0.8)mol=0.2mol、△n(Z)=(0.5-0.1)mol=0.4mol,同一可逆反應中同一

段時間內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變化量之比等于其計算之比,據此確定化學方

程式;

②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

物質的量濃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變;

反應的nY

③Y的轉化率=

反應初始nY

xlOO%;

詳解】

x100%;

(1)①相同通條件下,反應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越多;由表中數據可

知,反應速率最大的時間段是2?3min,原因是: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高,

反應速率越大;

0.112L

②3?4分鐘時間段,收集的氫氣體積=(576-464)mL=112mL,n(H2)=

=0.005mol

22.4L/mol

根據氫氣和HC1關系式得消耗的n(HCl)=2n(H2)=2x0.005mol=0.01mo,1貝|

O.Olmol

v(HCl)==0.025mol/(L?min);

0.4Llmin

(2)Zn和硫酸的反應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能置換出一定量Cu,在溶液中形成

Cu/Zn原電池,而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②所給四種溶液中只Zn只能置換出Ag,即Ag2sO4與C11SO4溶液具有相似的作用;

③為加快Zn和硫酸的反應速率可從升溫、適當增大硫酸的濃度、增大鋅的比表面積

等角度考慮,可采取的合力措施有:增加鋅的表面積;升高溫度或適當增大硫酸的濃

度等;

(3)①根據圖知,隨著反應進行,

X、Y的物質的量減少而Z的物質的量增加,貝位和Y是反應物而Z是生成物,反應

達到平衡時,△n(X)=(1.0-0.4)mol=0.6mol、△n(Y)=(1.0-0.8)mol=0.2mol、△

n(Z)=(0.5-0.1)mol=0.4mol,同一可逆反應中同一段時間內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物質

的量變化量之比等于其計算之比,X、Y、Z的計量數之比

=0.6mol:0.2mol:0.4mol=3:l:2,則該反應方程式為3X(g)+Y(g)?2Z(g);②A.Y的體

積分數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說明各物質的量不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正

確;

B.X、Y的反應速率比為3:1時,如果反應速率都是指同一方向的反應速率,則該反

應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反應前后氣體壓強減小,當容器內氣體壓強保持不變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

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容器內氣體的總質量一直保持不變,故D錯誤;

E.生成ImolY的同時消耗2moiZ,所描述的為同向反應過程,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

衡狀態(tài),故E錯誤;答案選AC;

反相?!?/p>

③Y的轉化率=義100%=xl00%=10%o

反應初始nYl

4.一定條件下,在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3A(g)+B(g)?2c(g),開始時加入

4molA>6molB>2molC,2min末測得C的物質的量是3mol。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2min末,B的濃度為:;

(3)若改變下列一個條件,推測該反應速率發(fā)生的變化(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①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②充入ImolB,化學反應速率—;

③將容器的體積變?yōu)?L,

化學反應速率。

【答案】0.375molQ-rmin-12.75molL1變大變大變小【解析】

【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建立三段式有:

3Ag+Bg2Cg

起始mol462

轉化mol1.50.51

2min末mol2.55.53

據此分析解

管解】

(1)2min內,用A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1.5mol

ACA2L

vA=A0.375molL-imin-i故答案為:0.375mol-L-imin.i;

t2min

(2)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在2min末,B的物質的量為5.5mol,則B的濃度cB=

=2.75molJi,故答案為:2.75mol-L;(3)①升高溫度,體系內活化分子數

5.52m>ol_*■

增多,有效碰撞幾率增大,化學反應速率變大,故答案為:變大;

②沖入ImolB,體系內活化分子數增多,有效碰撞幾率增大,化學反應速率變大,

故答案為:變大;

③將容器的體積變?yōu)?L,濃度減小,單位體積內的活化分子數減小,有效碰撞幾率

減小,化學反應速率變小,故答案為:變小。

5.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

H20(g),

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0

(2)該反應為反應(選填“吸熱"、“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o

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

c.u(H)=u(HO)d.c(CO)=c(CO)

正N逆22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02)-c(H2)=C(CO)-c(H20),試

判斷此時

的溫度為o

(5)1200C時,在2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開始時加入lmolCCH、ImolH2、

2molCO>2mol

H2O,則反應向進行(填"正方向"、"逆方向"或"不移動”)

c(CO)cH20

**'cCO2cH2吸熱bc83?!婺娣较?/p>

解析】

分析】

(1)平衡常數為生成物濃度易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塞之積的比;

[2]根據溫度升高,平衡常數變大來分析;

⑶利用平衡的特征"等“和"定”來分析;

(4)根據濃度和平衡常數來計算平衡常數,從而確定溫度;

[5]比較Qc與K的相對大小,如果Qc>K逆向移動,Qc—K,不移動,QjK正向

移動。【詳解】

(1)平衡常數為生成物濃度塞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塞之積的比,則

c(CO)cH20

CO2(g)+H2(g]CO(g)+H2(3(g)的平衡常數K=;

cCO2CH2

(2)由溫度升高,平衡常數變大可知,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

為吸熱反應;

(3)a.該反應為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的反應,則容器中壓強始終不變,不能作為

判定平衡的方法,故A錯誤;

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則達到化學平衡,故B正確;c.V[H]=V(H0),則對

2正N逆

于氫氣來說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此時反應達到平衡,故c正

確;d.c(CO2)=c(CO),

該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濃度關系取決于反應物的起始量和轉化率,故

D錯誤;

故答案為:be;

c(CO)cH20

⑸1200C時,在2L的密閉容器中,反

應開始時加入ImolCOImolH2、2moic。、2mol

H0,c(CO)cH2011說明反應逆方向進

=426

2QC=CCO2cH20so.s>-.行。

6.合成氣(CO+H2)廣泛用于合成有機物,工業(yè)上常采用天然氣與水蒸氣反應等方法來制取合

成氣。

(1)在150c時2L的密閉容器中,將2moicH4和2moiH20(g)混合,經過15min達到平衡,

此時CH4的轉化率為60%?;卮鹣铝袉栴}:

①從反應開始至平衡,用氫氣的變化量來表示該反應速率V(H2)三。

②在該溫度下,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_。

③下列選項中能表示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v(H2)逆=3v(C0)正

B.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

D.C(CH4)=C(C0)

⑵合成氣制甲醴的反應方程式為2co包)+4%仁)CH30cH3(g)

+H20(g)

AH=bkJ/molo有研究者在催化劑(Cu—Zn—Al—0和AI2O3)、壓強為5.0MPa的條件下,由

H2和CO直接制備甲醛,結果如圖所示。

t陸化率或產率,

/觸的產率

3。290T/t_'

①290c前,CO轉化率和甲醛產率的變化趨勢不一致的原因是「

②b_0,(填">"或"或"刁"理由是一。

(3)合成氣中的氫氣也用于合成氨氣:N2+3H22NH3O保持溫度和體積

不變,在甲、

乙、丙三個容器中建立平衡的相關信息如下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

A.n=p二2_2R.(p〉(pC.v>v>yD.P>P1=P

平衡時的平衡時N2的反應開始時的平衡時容器內

容器體積起始物質NH3

物質的量體積分數速率壓強

ImolN

甲1.6mol9甲P

1L%甲

2+3molH2

2molN

乙nmol年乙VP

1L1乙乙

2+6molH2

2molN

丙2Lnmol9丙

2v丙P丙

2+6molH2

【答案】0.12mol-L-rmin一121.87AC有副反應發(fā)生平衡后,升高溫度,產率降

低BD

析】

詳解】

CH4+H2OCO+3H2

1)起始濃度(mol/L)1100

轉化濃度(mol/L)0.60.60.61.8

平衡濃度(mol/L)0.40.40.61.8

vH012molL-i.-i

)l4=l-8mol/L=min

15min

K320.61.832187molLcCHCH00.40.4

②=cCOcH==?9"?4Z7

③A.v逆(H2)=3vJCO),根據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有v正(H2)=3VJCO),

故v逆(H2)=V正(H2),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選項A選;

B.參與反應的物質均為氣體,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在恒容條件下進行,故密度始終保持

不變,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選項B不選;

C.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壓強與氣體的物質的量成正比,該反應正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

應,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則總物質的量不變,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選項c選;

D.反應開始時加入2moicH4和2molH20(g),反應過程中兩者的物質的量始終保持相等,

c(CHQ=c(C。)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選項D不選。

答案選AC;

⑷①290℃前,CO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

降低,根據反應2C0(g)+

4H2(g)CH30cH3(g)+H2。也)可知甲醛是生成物,產率應該降低,但反而增大,證明

還有另外的反應生成甲醛,即CO的轉化率和甲醛產率的變化趨勢不一致的原因是有副反應發(fā)

生;

②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平衡后,升高溫度,產率降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為吸熱

反應,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b<0=

(3)根據表中數據

知,甲丙中各反應物的濃度相等,所以相當于等效平衡,平衡時電的

體積分數相等;乙中各反應物濃度是甲的2倍,且壓強大于甲,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

小的方向移動,所以平衡時乙中比的體積分數小于甲;

A.甲丙中各反應物的濃度相等,n2=3.2,乙壓強大于甲乙,平衡正向移動,m>3.2,選

項A錯誤;

B.甲丙為等效平衡,平衡時N,的體積分數相等年=(p,乙壓強大,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

2甲丙

乙中N2的體積分數小于甲,故(P,?丙>甲7,選項B正確;C.甲丙中各反應物的濃度相等,為

等效平衡,反應速率相等,V^=V.,乙中各反應物濃度

丙甲

平衡時接近甲丙的二倍,反應速率較大,V/>V^=V申,選項C錯誤;

乙丙甲

D.體積相同的容器中,甲丙等效,單位體積氣體總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壓強相等P=P

丙,乙中平衡時單位體積氣體總物質的量接近甲丙的二倍,P>P?=P=,選項D正確。

丙乙甲丙

答案選BDo

【點睛】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分析判斷,平衡計算分析,主要是恒溫恒壓、恒溫恒容

容器中平衡的建立和影響因素的理解應用。等效平衡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是解答的難點和易錯

點。

7.恒溫恒容下,將2m01A氣體和ImolB氣體通入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A(g)

+B(g)=xC(g)+2D(s),2min達平衡,測得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為1.2mol,C的濃度為0.6mol

L-io

[1]從開始反應至達到平衡狀態(tài),生

成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o

(2)X=O

[3]A的轉化率與B的轉化率之比為。

(4)下列各項可作為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

標志的是O

A.D的質量不再變化B.壓強不再變化C.氣體密度不再變化

D.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

E.A的消耗速率與B的消耗速率之比為2:1

(5)請結合(4)總結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

斷依據有哪些:(至少寫出2條)。

【答案】O.lmolL--「min—131:1ACD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體系中各種物質的質量、物

質的量不變

【解析】

【分析】

反應前,A的濃度=2血=lmol/L,B的濃度=0.5mol/L,平衡時,A的濃度2L2L

12m1'mol/L,說明A的濃度減0.4mol/L,C的濃度為0.6mol/L,說明C

___的濃度

2Ag+Bg=xCg+2Ds

起始濃度/molL一110.500

增大了0.6mol/L,所以4八田上,-1c”,據此分析解

變化濃度/mol_10.40.20.60.4

平衡濃度/mo/0.60.30.60.4

答。

【詳解】

0.2mol/=0.1molL--min,故答案為:0-lmolL--1-i;

⑴v(B)=~c—iimin

(2)2min同一反應用不同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化學

計量數之比,故0.4:0.6=2:x,解得:

x=3,故答案為:3;

(3)人的轉化率=100%=40%,B的轉化率=100%=40%,所以,A的轉化率與B10.5

的轉化率之比為14,故答案為:1:1;"

(4)2A(g)+B(g)=3C(g)+2D(s)

A,若反應還未平衡,體系中反應物的質量將減小,生成物的質量將增大,D的質量不變,

說明已達到平衡時,A正確;

B.該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壓強不變,不能說明已達平衡,B錯誤;

C.該反應是氣體質量減小的反應,容器的體積不變,密度不再變化,說明氣體的質量不再變

化,說明已達到平衡,C正確;

D.該反應是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氣體的質量減小的反應,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

化,說明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再變化,那么氣體的質量不再變化,已達平衡,D正確;

E.A與B都是反應物,描述的都是正反應速率,不能說明是否平衡,E錯誤;

故答案為:ACD;

(5)達到平衡時,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體系中各種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均不變,所

以,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依據有: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體系中各種物質的質量、物質

的量不變,故答案為: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體系中各種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不變。

8.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產過程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化學反應為:

2SO2(g)+O2(g)2S03(g)o

(1)實驗測得SO2反應生成SO3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有關,請根據下表信息,結合工業(yè)生產

實際,選擇最合適的生產條件是

so壓強轉化率

21個大氣壓5個大氣壓10個大氣壓15個大氣壓

溫度

400℃0.99610.99720.99840.9988

500℃0.96750.97670.98520.9894

600℃0.85200.88970.92760.9468

反應2so2(g)+O2(g)2s03(g)達到平衡后,改變下

列條件,能使S02(g)平衡濃度比

原來減小的是」填字母)。

A.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ImolO2(g)

B.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2moiSO3(g)

C.降低溫度

D.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減小容器的容積

⑶某溫度下,SO2的平衡轉化率(①與體系總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2.0molS02和

1.0molO2置于10L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平衡后,體系總壓強為O.lOMPa。平衡狀態(tài)由A變

到B時,平衡常數K(A)_K(B)(填"瞰"寸,B點的化學平衡常數是

(4)在一個固定容積為5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0molS02和0.10mol02,ti時刻達到平衡,測

得容器中含SO30.18molo

①J時刻達到平衡后,改變一個條件使化學反應速率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變化,則改變的條件是

oAk商

A.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02

B.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02

C.縮小容器體積D.升高溫度

E.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氣

②若繼續(xù)通入0.20molSC)2和O.lOmolO2,則平衡_移動(填響正反

應方向向“或“不",)再次達到平衡后,"、"向逆反應

【答案】1個大氣壓和400℃_mol<n(SO3)<_mol?方

[解析]A、C=800C正向0.360.4

【分析】

(1)從表中可以看出,壓強越大SO2的轉化率越大,但變化不大;溫度越高,

小。綜合以上分析,應選擇低激化率越

傷痰.。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lmol()2(g),平衡正SO??平衡濃度減

向移動,?。?/p>

B.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2moiS()3(g),平衡逆向SO??平衡濃度增

移動,大;S023平衡濃度

C.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SO2(g)平衡濃度減小;D.在增

翻它筆域附,書隨了愉群■福止搠版加鷹兩強褥耨圃數K(A)與K(B)的關系,

肉前給大。

定壓強為O.lOMPa,是A點的壓強,所以應用A點的轉化率計算化學平衡常數。(4)

在一個固定容積為5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0mo£02和O.lOmolO2,J時刻達到平衡,

測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A.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2,v/曾大,v不變;

Z正逆

B.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0,v/曾大,不變;

2乙正V逆

C.縮小容器體積,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入增大,丫*增大,但丫丁增大更

正逆正

多;

D,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v「增大,v、J曾大,但v『曾大更多;E.體積不變,

正逆逆

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氣,平衡不發(fā)生移動,V下不變,V*不變。

②若繼續(xù)通入0.20molS02和0.10mol02,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再次達到平

衡后,n(SO3)應比原平衡時濃度的二倍要大,但比反應物完全轉化要小。

【詳解】

(1)從表中可以看出,壓強越大,SO2的轉化率越大,但變化不大;溫度越高,轉化

率越小。綜合以上分析,應選擇低溫低壓,故應選擇1個大氣壓和400℃。答案為:

1個大氣壓和400℃;

(2)A.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lmolO2(g),平衡正向移動,SO2(g)平衡濃度

減小,A

符合題意;

B.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2molSO3(g),平衡逆向移動,SO2(g)平衡濃度增

大,B

不合題意;

C.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s。2(g)平衡濃度減小,c符合題意;

D.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減小容器的容積,相當于加壓,雖然平衡正向移動,但

SO?@平衡

濃度仍比原平衡時大,D不合題意;

故選AC;

(3)溫度一定時,平衡常數不變,由此得出A、B兩點平衡常數K(A)=K(B),因為給定

壓強為

O.lOMPa,是A點的壓強,所以應用A點的轉化率計算化學平衡常數,從而建立以下

三段式:

2S()2(g[02(g)/2SO3(g)

起始量0.20.10

熨膽量0.160.080.16

竄匐量0.040.020.16

/眥)=800o答案=;

K=2為:800;

0.040.02

①A.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0,,v增

」正

大,v逆不變,A不合題意;

B.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v增大,v不變,B不合題意;

幺正逆

C.縮小容器體積,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v增大,v增大,但v增大更

正逆正

多,C符

合題意;

D,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V增大,v增大,但v增大更多,D不合題意;

正逆逆

E.體積不變,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氣,平衡不發(fā)生移動,V不變,v不變,E不

正逆

合題

意;故選C;

②若繼續(xù)通入0.20molSO2和。?10mol02,相當于

加壓,平衡正向移動,再次達到平衡后,n(SO3)應比原平衡時濃度的二倍要大,即

n(S03)>0.36mol,但比反應物完全轉化要小,

n(SO3)<0.4molo答案為:正向;0.36mol;0.4mol?

【點睛】對于SO2轉化為SO3的反應,雖然加壓平衡正向移動,SO2的轉化率增大的

很少,但對設備、動力的要求提高很多,從經濟上分析不合算,所以應采用常壓條件。

9.將氣體A、B置于固定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3A(g)+B(g)2c(g)+2D(g),反應進行到10s末,達到平衡,測得A的物質的量為1.8

mol,B的物質的量為0.6mol,C的物質的量為0.8mol。

(1)用C表示10s內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

為O

(2)反應前A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3)10s末,生成物D的濃度為。

(4)A與B的平衡轉化率之比為。

(5)平衡后,若改變下列條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變化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①降低溫度;②增大A的濃度

【答案】0.04mol/(Ls-)1.5mol/L0.4mol/Ll:1減小增大【解析】

【分析】

(1)根據v=[表示反應速率;

根據物質轉化關系,由生成物C的物質的量計算反應

消耗的A的物質的量,再結合10s

時剩余A的物質的量可得反應開始時A的物質的量,利用c=計算開始時A物質的濃

_Tn

度;

(3)根據方程式知,10s末生成的n(D)=n(C)=0.8mol,利用c二計算D的物質的濃

、.vn

度;

(4)根據C的物質的量計算反應消耗的A、B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轉化率等于

轉化量

x]00%計算比較;

開始加入量

(5)根據溫度、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分析解答?!驹斀狻?/p>

[1]反應從正反應方向開始,開始時C的物質的量為

0,10s時C的物質的量為0.8mol,由

于容器的容積是2L,所以用C物質表示的10s內化學反應平均反應速率

0.80?mol

v(C)==0.04mol/(Ls);-

ib?s

(2)根據反應方程式3A(g)+B(g)2c(g)+2D(g)可知:每反應消耗3molA就會同時產

生2

molC物質,10s內反應產生了3

0.8molC,則反應消耗A的物質的量為△n(A)=x0.8

mol=1.2mol,此時還有A物質

21.8

mol=3.0mol,所以反應開始時ol,因此反應開始時A的物質的量是n(A)=L8

mol+1.2n3.0?mol

(3)根據方程式知,10s末生施P)=n(C)=0.8mol,則n0.8?mol

4Al匡的息曰=0.4mol/L;

(4)根據已知條件可知:反應m那末,物質的里皿82?L

進行到則反應消耗A的物質

—此時還有A物質1.8mol,則反應開始時A的物質的量是

量為△n(A)=x0.8mol=1.21

n(A)=1.8mol+1.2mol=3.0mol;△n(B)=x0.8mol=0.4mo,1此時還有B物質0.6

mol,所以反應開始時n(B)=0.6mol+0.4moi=1.0mol,反應開始時n(A):n(B)=3:

1,△n(A):An(B)=3:1,等于化學方程式中二者化學計量數的比,所以反應物

A、B轉化率相等,則兩種物

質反應時轉化率的比為1:1:

(5)①平衡后,若降低溫度,物質的內能減小,活化分子數減少,分子之間有效碰

撞次數減

少,化學反應速率減??;

②平衡后,若增大反應物A的濃度,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加,分子之間有效

碰撞次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10.能源與材料、信息一起被稱為現代社會發(fā)展的三大支柱。面對能源枯竭的危機,

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開辟新能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兩個主要方向。

(1)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這是化學學科關注的方面之一。

某學生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在400mL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

粉,用排水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實驗記錄如下(累計值):

時間

12345

氫氣體枳/mL(標100240464576620

況)

①哪一段時間內反應速率最大:min(填

“0?1”"1?2""2?3""3?4"或

"4?5")o

②另一

學生為控制反應速率防止反應過快難以測量氫氣體積。他事先在鹽酸中加入等體積的

下列溶液以減慢反應速率但不影響生成氫氣的量。你認為不可行的是(填

母序號)。

A濃鹽酸BKC1溶液C蒸儲水DCuSO4溶液

(2)尋找替代能源,是化學學科一直關注的另一方面。電能是一種二次能源,電能

的應用大大豐富和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鋁電極在原

電池中的作用,設計了一個Mg、Al、NaOH溶液電池,請寫出

①原電池的負極電極反

應:;

②原電池的正極電極反

應:;

③原電池的總反

應的離子方程式:。

【答案】2~3minBC2Al-6e-+8OH-=2A1O2.+4H2O6H2O+6e-=6OH-+3H2T

2A1+2H2O+2OH=2A1O2.+3H2T

【解析】

【分析】

【詳解】

(1)①在0?1、1?2、2?3、3?4、4~5min時間段中,產生氣體的體積分別為

100mL、140mL、224mL、112mL、44mL,由此可知反應速率最大的時間段為2?3

min,因

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反應速率最小的時間段是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