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黑龍江省龍東十校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黑龍江省龍東十校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黑龍江省龍東十校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黑龍江省龍東十校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黑龍江省龍東十校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黑龍江省龍東十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人教版必修2。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關于性狀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種不同的性狀不是相對性狀 B.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不一定為等位基因C.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都是成對存在的 D.性狀可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答案〗C〖祥解〗性狀是指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都稱為性狀。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詳析】A、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兩種不同的性狀不是相對性狀,A正確;B、一對相對性狀可以由一對或多對等位基因決定,因此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不一定為等位基因,B正確;C、對于二倍體生物而言,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一般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配子中成單存在,C錯誤;D、相對性狀是由等位基因決定的,一般情況下,能通過配子遺傳給后代,即性狀可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D正確。故選C。2.豌豆和果蠅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都具有的優(yōu)點是()A.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 B.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C.自然狀態(tài)下均進行自交 D.染色體數(shù)目較多,有利于遺傳學研究〖答案〗B【詳析】A、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但果蠅自然狀態(tài)隨機交配,不是純種,A錯誤;B、果蠅和豌豆都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兩者都是適用于進行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B正確;C、果蠅自然狀態(tài)下雜交,不能進行自交,C錯誤;D、染色體數(shù)目較少,有利于遺傳學研究,D錯誤。故選B。3.某興趣小組進行了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每個袋子中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必須相同 B.兩個袋子的小球數(shù)量必須保持相同C.每個袋子中兩種小球的形狀可以不同 D.模擬20次后,Dd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一定為10〖答案〗A〖祥解〗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當雜合子自交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小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驹斘觥緼C、每個袋子中標D、d(或不同顏色)的兩種小球數(shù)量一定要相等,且形狀必須相同,這樣保證每種類型配子(D或d)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正確,C錯誤;B、甲乙兩小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數(shù)量并不相等,故兩個袋子的小球數(shù)量可以不同,B錯誤;D、該實驗中抓取的次數(shù)應足夠多,抓取20次數(shù)量太少,可能不會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故模擬20次后,Dd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一定為10,D錯誤。故選A。4.某自花傳粉植物花中的色素合成受基因A/a和B/b的共同調控,其代謝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B.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C.兩株紅花植株雜交,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白花植株D.兩株白花植株雜交,其子代不可能出現(xiàn)紅花植株〖答案〗D〖祥解〗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緼、由圖可知,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A正確;B、紅花的基因型為A_B_,共4種,白花的基因型有aa__、A_bb,共5種,B正確;C、兩株紅花植株雜交,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白花植株,如基因型為AaBb的紅花雜交,可出現(xiàn)白花,C正確;D、兩株白花植株雜交,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紅花植株,如基因型為aaBB的紅花和基因型為AAbb的白花雜交,子代出現(xiàn)AaBb的紅花,D錯誤。故選D。5.為觀察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下列最適合用作實驗材料的是()A.洋蔥的根尖 B.桃花的葉肉細胞 C.蝗蟲的精巢 D.小鼠的受精卵〖答案〗C〖祥解〗由于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精原細胞多,因此一般選擇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如蝗蟲的精巢、小鼠的睪丸等。【詳析】A、洋蔥的根尖不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A錯誤;B、桃花的葉肉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進行分裂,不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B錯誤;C、蝗蟲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該器官進行旺盛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而且產(chǎn)生的精子數(shù)量較多,適宜作為觀察材料,C正確;D、小鼠的受精卵增殖方式為有絲分裂,屬于觀察有絲分裂的材料,但不能用于觀察減數(shù)分裂,D錯誤。故選C。6.下圖是某種動物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丙、丁四個細胞來自同一個動物個體B.甲→乙的過程中,核DNA數(shù)目不變,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乙→丙的過程中,核DNA數(shù)目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減半D.丁過程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答案〗C〖祥解〗圖甲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圖乙同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圖乙均等分裂,為初級精母細胞;圖丙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圖丁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圖丁不均等分裂,為次級卵母細胞?!驹斘觥緼、圖乙同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圖乙均等分裂,為初級精母細胞;圖丁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圖丁不均等分裂,為次級卵母細胞,故上述4個細胞不是來自同一個動物個體,A錯誤;B、甲→乙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核DNA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不變,B錯誤;C、乙→丙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兩個細胞,核DNA數(shù)目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減半,C正確;D、圖丁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D錯誤。故選C。7.下列關于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受精作用的實質是精子和卵細胞發(fā)生核融合B.由于精卵的相互識別,不同物種一般不能受精C.受精卵的細胞核基因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D.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受精作用的過程中〖答案〗D〖祥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shù)目,其中有一半來自精子有一半來自卵細胞。【詳析】A、受精作用是精子、卵細胞相互識別并融合為受精卵的過程,其實質是精子和卵細胞發(fā)生核融合,A正確;B、不同物種動物的精子與卵子一般不能受精,這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B正確;C、受精卵是由精子、卵細胞相互識別并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受精卵中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C正確;D、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而不是在受精作用,D錯誤。故選D。8.一個女孩和她的父親均患有紅綠色盲,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這個女孩的兩個紅綠色盲基因分別來自祖輩中的()A.祖父、外祖父 B.祖母、外祖母 C.祖父、外祖母 D.祖母、外祖父〖答案〗B〖祥解〗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病,表現(xiàn)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遺傳.若母親有病,則兒子一定有??;父親正常,則女兒一定正常?!驹斘觥可な前閄隱性遺傳病,假設該紅綠色盲女孩的基因型是XbXb,其兩個致病基因Xb一個來自她的父親和她的母親。母親正常,所以母親的基因型是XBXb,父親是患者,基因型是XbY。而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因此母親的致病基因Xb只能來自她的外祖母,父親的致病基因Xb只能來自她的祖母,即這個女孩的兩個紅綠色盲基因分別來自祖輩中的祖母、外祖母,ACD錯誤、B正確。故選B。9.某興趣小組重復進行了肺炎鏈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第一步:①______小鼠體內(nèi)→小鼠不死亡。第二步:S型細菌小鼠體內(nèi)→小鼠死亡,小鼠體內(nèi)有②______。第三步:加熱殺死S型細菌小鼠體內(nèi)→小鼠不死亡。第四步:③______。A.①為R型細菌B.②為S型細菌C.③的實驗步驟是將加熱殺死的R型細菌和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D.③的實驗現(xiàn)象是小鼠死亡,小鼠體內(nèi)能分離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答案〗C〖祥解〗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化實驗:R型細菌→小鼠→存活;S型細菌→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小鼠→存活;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R型細菌→小鼠→死亡,據(jù)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只有S型菌有毒,會導致小鼠死亡,S型細菌體內(nèi)有轉化因子的存在?!驹斘觥緼、R型菌無毒性,S型菌有毒性,第一步中小鼠不死亡,說明注射的是R型菌,即①為R型細菌,A正確;B、S型菌有毒性,注射后小鼠死亡,且能再小鼠體內(nèi)分離出S型菌,即②為S型細菌,B正確;CD、肺炎鏈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小鼠死亡,且能從小鼠體內(nèi)分理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即③的實驗步驟是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③的實驗現(xiàn)象是小鼠死亡,小鼠體內(nèi)能分離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C錯誤,D正確;故選C。10.將噬菌體用35S、3H和32P進行標記,然后將該標記后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A.部分含有3H和32P B.全部含有3H和32PC.部分含有35S、3H和32P D.全部含有35S、3H和32P〖答案〗A【詳析】由于親代噬菌體只將DNA注入到細菌內(nèi),并且親代DNA作為模板和指導來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過程中利用的模板來自噬菌體,原料全是來自細菌。噬菌體用35S、3H和32P進行標記,即噬菌體的DNA中含有3H和32P,而細菌未標記,由于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復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H和32P,因此裂解后釋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體部分含有3H和32P。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下圖為DNA分子的平面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1可以被32P所標記,其與2、3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B.2為脫氧核糖,其與3交替連接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3與4之間以氫鍵相連,兩者構成C—G堿基對D.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答案〗B〖祥解〗DNA的雙螺旋結構: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nèi)側。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詳析】A、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由磷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組成,途中1為磷酸,可以被32P所標記。2為脫氧核糖,3為含氮堿基,因此1、2、3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A正確;B、2為脫氧核糖,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即其與1交替連接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錯誤;C、A-T堿基對間2個氫鍵,G-C堿基對間3個氫鍵,由圖可知3與4之間以3個氫鍵相連,即兩者構成C—G堿基對,C正確;D、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正確。故選B。12.真核細胞內(nèi)的某生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真核細胞發(fā)生轉錄的場所為細胞核B.①鏈和③鏈的堿基排列順序相同C.圖中的②鏈是DNA轉錄形成①鏈的模板D.若①中方框內(nèi)的C替換為G,則該細胞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答案〗C〖祥解〗轉錄過程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驹斘觥緼、真核細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還存在于線粒體和葉綠體,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因此真核細胞發(fā)生轉錄的場所為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A錯誤;B、①為RNA,③為DNA,組成兩者的堿基不完全相同,因此①鏈和③鏈的堿基排列順序不相同,B錯誤;C、由圖可知圖中的②鏈是DNA轉錄形成①鏈的模板,C正確;D、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①為RNA,因此①中堿基的變化不屬于基因突變,D錯誤,故選C。13.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調控。當有半乳糖存在時,阻遏蛋白R與半乳糖結合,不再與啟動子(啟動DNA轉錄的一段堿基序列)結合,轉錄可以正常進行,從而合成半乳糖苷酶。當沒有半乳糖時,阻遏蛋白R會與相關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抑制轉錄,導致半乳糖苷酶無法合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半乳糖與啟動子結合,有利于促進轉錄的進行B.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C.只要轉錄可以進行就能合成相應的蛋白質D.該實例說明基因表達與環(huán)境條件無關〖答案〗B【詳析】A、根據(jù)題干信息:當有半乳糖存在時,阻遏蛋白R與半乳糖結合,不能再與啟動子結合,轉錄正常進行,能合成半乳糖苷酶。當沒有半乳糖時,阻遏蛋白R會與相關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抑制轉錄,導致半乳糖苷酶無法合成。由此推測阻遏蛋白R與啟動子結合,不有利于促進轉錄的進行,半乳糖不能與啟動子結合,A錯誤;B、有題干信息可知,當有半乳糖存在時可合成半乳糖苷酶,當沒有半乳糖時半乳糖苷酶無法合成,可知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B正確;C、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轉錄成功,但不能翻譯也不能合成蛋白質,C錯誤;D、由題干信息可知,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調控,因此該實例說明基因表達與環(huán)境條件有關,D錯誤。故選B。14.生產(chǎn)中,農(nóng)業(yè)學家用輻射的方法處理大豆,從而選育出了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種A,再利用大豆品種A和普通大豆進行雜交獲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種B。大豆品種A和B的主要育種原理分別是()A.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B.基因重組、基因突變C.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 D.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答案〗A〖祥解〗科學家用輻射方法處理大豆,培育成了大豆新品種,這種通過物理因素使生物發(fā)生突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驹斘觥緿NA分子中由于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替換而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科學家用輻射方法處理大豆,培育出大豆新品種,這種通過物理因素使生物發(fā)生突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如題中利用大豆品種A和普通大豆進行雜交獲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種B;染色體變異是指體細胞或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結構或數(shù)目的變化,品種A和B的獲得均未涉及,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某生物的體細胞中的一個DNA分子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a、b、c是該DNA分子上的三個基因,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Ⅰ處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不會導致基因b發(fā)生基因突變B.若基因a發(fā)生基因突變,則該生物會發(fā)生性狀的改變C.a、b、c互為非等位基因,三者的區(qū)別在于堿基排列順序的不同D.在該細胞中,a、b、c基因呈線性排列,不一定都會表達出蛋白質〖答案〗B〖祥解〗就一個個體來說,各種細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但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卻有很大差異,因為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執(zhí)行情況是不同的。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驹斘觥緼、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因此Ⅰ處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不會導致基因b發(fā)生基因突變,A正確;B、基因突變會引起轉錄形成的密碼子發(fā)生改變,進而導致翻譯形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改變,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基因突變后形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變,因此生物性狀不一定發(fā)生變化,B錯誤;C、基因的多樣性在于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a、b、c是一個DNA分子上的三個基因,即互為非等位基因,因此三者的區(qū)別在于堿基排列順序的不同,C正確;D、由于基因選擇性表達,該細胞中a、b、c基因不一定都會表達出相應蛋白質,D正確。故選B。16.番茄(2n)在全國各地普遍種植,為了提高番茄的品質和產(chǎn)量,科研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番茄植株通過人工傳粉發(fā)育形成的品種A可能具有雜種優(yōu)勢B.品種B的基因組成與原植株的相同,為二倍體植株C.品種C的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高D.圖中的秋水仙素處理也可替換為低溫處理〖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品種A雜交育種的產(chǎn)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組;途徑2獲得的品種B是單倍體育種的產(chǎn)物,單倍體育種具有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的優(yōu)勢;品種C是多倍體育種的產(chǎn)物,其原理是染色體變異?!驹斘觥緼、題圖分析,品種A雜交育種的產(chǎn)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組,雜交育種形成的品種A可能具有雜種優(yōu)勢,A正確;B、圖中途徑2的流程為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技術將植株花粉培養(yǎng)成為單倍體植株幼苗,再用秋水仙素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得到恢復到正常植株染色體數(shù)的品種B,為二倍體植株,但品種B的基因組成與原植株的不同,B錯誤;C、品種C是四倍體,多倍體的優(yōu)點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高,C正確;D、低溫誘導和秋水仙素處理都可以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因此圖中的秋水仙素處理也可替換為低溫處理,D正確。故選B。17.科學家對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揭示當今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遺傳差異,為人類進化提供了()A.分子生物學證據(jù) B.胚胎學證據(jù)C.細胞生物學證據(jù) D.比較解剖學證據(jù)〖答案〗A〖祥解〗①古生物學證據(jù)-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jù)。②比較解剖學證據(jù):通過比較2個物種有哪些同源的結構和性狀,有那些不同源的結構和性狀,可以判定其親緣關系的遠近。③胚胎學證據(jù):比較不同動物及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也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④細胞和分子水平證據(jù):從細胞和分子水平看,當今生物有許多共同特征?!驹斘觥坑深}干“科學家對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可知,該研究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從而為人類進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jù),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8.尺蠖具有保護色,可以隱藏在葉片中躲避食蟲鳥的捕食,但食蟲鳥可以利用損壞的葉片作為暗示。上述事例說明適應具有()A.普遍性 B.絕對性 C.相對性 D.選擇性〖答案〗C〖祥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nèi)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會受到突變、選擇、遷移和遺傳漂變的影響;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環(huán)境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詳析】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A錯誤;BC、尺蠖具有保護色,可以隱藏在葉片中躲避食蟲鳥的捕食,但食蟲鳥可以利用損壞的葉片作為暗示,引誘尺蠖前來而被捕食,說明尺蠖的保護色是相對而已的,并不是絕對的,B錯誤,C正確;D、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有一定的方向,并不具有選擇性,D錯誤。故選C。19.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囊鼠特別喜歡打洞,已知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且基因D/d位于常染色體上??蒲腥藛T調查了不同區(qū)域囊鼠的深色表型頻率,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區(qū)域深色熔巖床區(qū)淺色巖P區(qū)淺色巖Q區(qū)深色表型頻率0.910.190.51A.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的D基因頻率為70%B.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純合深色基因型頻率為1%C.淺色巖Q區(qū)囊鼠的d基因頻率為70%D.推測P區(qū)的熔巖顏色比Q區(qū)的熔巖顏色深〖答案〗D【詳析】A、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91,則dd基因型頻率為0.09,則d基因頻率為30%,D基因頻率為70%,A正確;B、淺色巖P區(qū)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19,則dd基因型頻率為0.81,則d基因頻率為90%,D基因頻率為10%,因此囊鼠的純合深色基因型(DD)頻率為10%×10%=1%,B正確;C、淺色巖Q區(qū)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51,則dd基因型頻率為0.49,則d基因頻率為70%,C正確;D、淺色巖P區(qū)D基因頻率為10%,淺色巖Q區(qū)D基因頻率為70%,已知囊鼠毛色與環(huán)境差異大容易被天敵捕食,因此Q區(qū)的熔巖顏色更深,D錯誤。故選D。20.一群互相從未見過的母雞被放在一起,通常會互相打斗,一段時間以后打斗日趨減少,最后形成穩(wěn)定的單線式社會等級,使產(chǎn)蛋量增加,給群體帶來好處,這種現(xiàn)象屬于進化穩(wěn)定對策。相比之下,群體成員不斷更換會帶來更加頻繁的打斗,這樣群體產(chǎn)蛋量就會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進化穩(wěn)定對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B.進化穩(wěn)定對策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進化穩(wěn)定對策的發(fā)生有利于生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同進化D.環(huán)境的劇烈改變可能導致上述現(xiàn)象被削弱〖答案〗C【詳析】A、群體成員不斷更換會帶來更加頻繁的打斗,群體產(chǎn)蛋量會降低,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A正確;B、群體成員更換導致群體頻繁的打斗是一種自然選擇,進化穩(wěn)定對策有利于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B正確;C、協(xié)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進化穩(wěn)定對策發(fā)生在同種生物之間,不屬于協(xié)同進化,C錯誤;D、當出現(xiàn)環(huán)境的劇烈改變時,物種由于要適應環(huán)境,進化穩(wěn)定對策將會被削弱,D正確。故選C。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21.某植物(2n)種子的長度有長粒、中長粒和圓粒三種,受到基因R/r的控制?;騌的數(shù)量越多,種子越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圓粒植株和圓粒植株雜交,子代全表現(xiàn)為圓粒B.中長粒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C.長粒植株和中長粒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長粒D.長粒植株和圓粒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中長粒〖答案〗ABD〖祥解〗基因的分離定律: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2種不同類型的配子,比例為1:1?!驹斘觥緼、據(jù)題干信息“基因R的數(shù)量越多,種子越長”可知,長粒、中長粒和圓粒的基因型分別為RR、Rr和rr,因此圓粒(rr)植株和圓粒(rr)植株雜交,子代基因型均為rr,故全表現(xiàn)為圓粒,A正確;B、中長粒(Rr)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RR(長粒):Rr(中長粒):rr(圓粒)=1∶2∶1,故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B正確;C、長粒(RR)植株和中長粒(Rr)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長粒(RR):中長粒(Rr)=1:1,C錯誤;D、長粒(RR)植株和圓粒(rr)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中長粒(Rr),D正確。故選ABD。22.下圖為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整個過程中核DNA或染色體含量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②均為核DNA含量變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B.①③均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相關物質的含量變化C.③④均為染色體含量變化,其中含量減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導致的D.②③均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物質含量變化,二者曲線增長的原因不同〖答案〗BC〖祥解〗題圖分析:圖①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②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n,加倍一次,減半兩次,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圖④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詳析】A、由題圖可知,圖①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②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n,加倍一次,減半兩次,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均為DNA復制,A正確;B、由題圖可知,圖①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B錯誤;C、由題圖可知,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其含量減少是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的;圖④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含量減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導致的,C錯誤;D、由題圖可知,圖②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n,加倍一次,減半兩次,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圖②曲線增長的原因DNA復制,圖③曲線增長的原因姐妹染色單體分開,D正確。故選BC。23.下表是大鼠曲細精管細胞中存在的兩種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較,其中AQP7在成熟精細胞中表達,而AQP8則從初級精母細胞到精細胞中均能表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項目AQP7AQP8多肽鏈數(shù)11氨基酸數(shù)269263mRNA堿基數(shù)15001500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數(shù)量不同B.AQP7和AQP8的mRNA堿基數(shù)相等,基因的堿基數(shù)可能不同C.AQP7和AQP8均由單鏈組成,其空間結構可能不同D.AQP7和AQP8在不同細胞中的表達情況體現(xiàn)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答案〗BCD〖祥解〗分析表格:表中為曲細精管細胞中存在的兩種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較,組成AQP7和AQP8的多肽鏈數(shù)相同,控制兩者合成的mRNA所含堿基數(shù)目也相同,但兩者所含氨基酸數(shù)目不同?!驹斘觥緼、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A錯誤;B、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mRNA堿基數(shù)相等,但由于基因選擇性表達,因此轉錄形成AQP7和AQP8的mRNA的基因的堿基數(shù)可能不同,B正確;C、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氨基酸的數(shù)目不同,因此AQP7和AQP8的空間結構可能不同,C正確;D、由題意可知,AQP7在成熟精細胞中表達,而AQP8則從初級精母細胞到精細胞中均能表達,體現(xiàn)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正確。故選BCD。24.順式作用元件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順式作用元件En1能夠提高基因E的轉錄水平,位于基因E的上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順式作用元件Enl中的(A+C)/(T+G)=1B.抑制順式作用元件Enl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蛋白E的含量C.順式作用元件Enl的堿基對發(fā)生替換,基因E會隨之發(fā)生結構的變化D.順式作用元件Enl和基因E在復制時均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答案〗BC【詳析】A、由題意可知,順式作用元件Enl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在DNA分子中,由于A與T配對,G與C配對,兩條染色體上的(A+C)/(T+G)的值等于1,A正確;B、由題意可知,順式作用元件En1能夠提高基因E的轉錄水平,抑制順式作用元件Enl的作用會降低轉錄水平,會降低蛋白E的含量,B錯誤;C、順式作用元件Enl的堿基對發(fā)生替換如果發(fā)生在非基因片段,基因E的結構不會發(fā)生變化,C錯誤;D、順式作用元件Enl和基因E在復制時都需要模板,因此都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解開的兩條鏈都可以做為順式作用元件Enl和基因E復制時的模板,D正確。故選BC。25.下圖為某家族苯丙酮尿癥(假設基因為B、b)和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假設基因為D、d)的遺傳系譜圖,其中Ⅱ4不含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致病基因。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苯丙酮尿癥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Ⅲ1的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致病基因來自Ⅰ1和Ⅰ2C.Ⅲ4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或BbXDXDD.若Ⅲ1與一正常男性婚配,則他們最好生育男孩〖答案〗C〖祥解〗圖譜分析:Ⅱ1和Ⅱ2不患苯丙酮尿癥,但他們的女兒Ⅲ2患此病,可知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3和Ⅱ4不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病,但Ⅲ5患此病,可知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為隱性病,又Ⅱ4不含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致病基因,可判斷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是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驹斘觥緼、根據(jù)圖譜,Ⅱ1和Ⅱ2不患苯丙酮尿癥,但他們的女兒Ⅲ2患此病,可知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3和Ⅱ4不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病,但Ⅲ5患此病,可知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為隱性病,又Ⅱ4不含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致病基因,可判斷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是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A錯誤;B、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是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Ⅲ1的基因型為XdXd,致病基因Xd來自Ⅱ1和Ⅱ2,其中Ⅱ2的致病基因來自Ⅰ1,B錯誤;C、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3正常、Ⅱ4患病,且Ⅲ3患病,因此對于苯丙酮尿癥來說Ⅲ4的基因型為Bb;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是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Ⅲ5為患者,基因型為XdY,則Ⅱ3和Ⅱ4分別為XDXd、XDY,Ⅲ4的基因型為XDXD或XDXd,因此Ⅲ4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或BbXDXD,C正確;D、Ⅱ1基因型是BbXDXd,Ⅱ2基因型是BbXdY,所以Ⅲ-1的基因型為1/3BBXdXd、2/3BbXdXd,若丈夫正常,基因型為BbXDY時,后代可能患苯丙酮尿癥(bb),男孩、女孩患病概率相等,D錯誤。故選C。三、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5分。26.《詩經(jīng)》中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記載,意思是用火除去田中的害蟲,這種除蟲方法后來被用于消滅蝗蟲。雌蝗蟲體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為2n=24(染色體組成為22+XX),雄蝗蟲體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為2n=23(染色體組成為22+X)。圖1為蝗蟲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示意圖,圖2表示該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組成?;卮鹣铝袉栴}:(1)已知圖1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DNA數(shù)=1∶2,圖1細胞處于______期,且該細胞兩極染色體數(shù)目不相等,不考慮變異,該細胞的名稱是______。(2)雌蝗蟲產(chǎn)生的配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一般為______條,雄蝗蟲產(chǎn)生的配子的染色體組成為______。(3)蝗蟲的正常復眼(B)對異常復眼(b)為顯性,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且基因b會使雄配子死亡。不考慮變異情況。①雌蝗蟲的表型不可能是______.②讓雌蝗蟲和雄蝗蟲相互交配,所得子代中正常復眼∶異常復眼=3∶1。據(jù)此推測,親本蝗蟲的基因型組合是______?!即鸢浮剑?)①.減數(shù)分裂Ⅰ后②.初級精母細胞(2)①.12②.11+X或11(3)①.異常復眼②.XBXb×XB〖祥解〗分析題意可知:雌蝗蟲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雄蝗蟲只有1條X性染色體,即雄蝗蟲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雌蝗蟲少一條??刂苹认x復眼正常復眼(B)和異常復眼(b)位于X染色體上,且基因b會使雄配子致死,故可知蝗蟲群體中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共4種,無XbXb個體?!拘?詳析】圖1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DNA數(shù)=1:2,即細胞中存在染色單體,且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說明圖1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雌蝗蟲體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為2n=24(染色體組成為22+XX),雄蝗蟲體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為2n=23(染色體組成為22+X),此時細胞兩極染色體數(shù)目不相等,不考慮變異,說明該動物為雄性,細胞的名稱是初級精母細胞?!拘?詳析】有性生殖生物產(chǎn)生配子的方式是減數(shù)分裂,即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因此雌蝗蟲產(chǎn)生的配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一般為12條,雄蝗蟲體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為2n=23(染色體組成為22+X),產(chǎn)生的配子的染色體組成為11+X或11。小問3詳析】①基因b會使雄配子死亡,因此雌性不會有基因型為XbXb的個體,即雌蝗蟲的表型不可能是異常復眼。②讓雌蝗蟲和雄蝗蟲相互交配,所得子代中正常復眼∶異常復眼=3∶1?;駼/b位于X染色體上,且基因b會使雄配子死亡,因此異常復眼為雄性,基因型為Xb,則親本雌性基因型為XBXb,不存在致死情況,則親本雄性基因型為XB。27.基因L是與細胞癌變有關的一種基因,研究人員檢測到某癌癥患者細胞中的基因L發(fā)生了突變,對比突變前后的蛋白L的活性,結果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基因L是具有______片段?;騆指導合成mRNA時,需要在______酶的催化作用下以______為原料。(2)癌細胞的特點是______(答出2點)。(3)根據(jù)以上信息分析,基因L很可能是______(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判斷依據(jù)是______。〖答案〗(1)①.遺傳效應的DNA②.RNA聚合##RNA聚合酶③.核糖核苷酸(2)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移(3)①.抑癌基因②.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活性減弱或失去活性可能會引起細胞癌變,基因L突變后所表達的蛋白L的活性顯著低于突變前的【小問1詳析】基因L的化學本質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L指導合成mRNA的過程稱為轉錄,需要RNA聚合酶進行催化;RNA的基本單位是4種核糖核苷酸,故mRNA的合成也需要4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拘?詳析】癌細胞的特點是它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會發(fā)生顯著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移等?!拘?詳析】據(jù)圖可知,突變前后,蛋白L的活性下降,可推測基因L很可能是抑癌基因;其依據(jù)是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活性減弱或失去活性可能會引起細胞癌變,而基因L突變后所表達的蛋白L的活性顯著低于突變前的。28.一個馬種群由于河流和山脈的隔斷,歷經(jīng)數(shù)萬年形成了兩個新物種,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______,親代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構成______。親代種群、種群1和種群2的基因______(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2)由于出現(xiàn)河流和山脈的隔斷,種群之間產(chǎn)生______。數(shù)萬年間,不同種群出現(xiàn)不同的性狀,根本原因是發(fā)生了______,其為生物進化提供______。(3)親代種群中有A、a基因,A基因頻率為25%,a基因頻率為75%。發(fā)生山脈隔斷的數(shù)萬年后,種群2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比例為9/16,個體之間自由交配且群體足夠大,Aa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此時種群2______(填“發(fā)生了”或“未發(fā)生”)進化,判斷依據(jù)是______?!即鸢浮剑?)①.種群②.基因庫③.不完全相同(2)①.地理隔離②.基因突變③.原材料(3)①.6/16②.發(fā)生了③.種群2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祥解〗隔離是在自然條件下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分為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拘?詳析】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等位)基因構成基因庫;據(jù)圖可知,親代種群、種群1和種群2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且已形成適應,種群基因頻率已發(fā)生改變,故它們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拘?詳析】由于出現(xiàn)河流和山脈的隔斷,阻斷了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這種現(xiàn)象稱為地理隔離;不同種群出現(xiàn)不同的性狀,性狀由基因控制,故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產(chǎn)生了新的基因;基因突變產(chǎn)生了各種新基因,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小問3詳析】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種群2遵循遺傳平衡,AA個體的占比為9/16,故A的基因頻率為3/4,則a的基因頻率為1/4,aa個體的占比為1/4×1/4=1/16,因此Aa個體所占比例為1-9/16-1/16=6/16;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種群2中A的基因頻率為75%,a的基因頻率為25%,與親代種群中A/a基因的頻率不同,故此時種群2發(fā)生了進化。29.番茄的紫莖和綠莖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G/g控制;缺刻葉和馬鈴薯葉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Q/q控制。研究人員讓紫莖缺刻葉番茄和紫莖馬鈴薯葉番茄雜交,F(xiàn)1中紫莖缺刻葉∶綠莖缺刻葉=3∶1?;卮鹣铝袉栴}:(1)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分析,番茄的紫莖和綠莖,缺刻葉和馬鈴薯葉這兩對相對性狀中的隱性性狀分別是_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_。(2)親本紫莖缺刻葉番茄和紫莖馬鈴薯葉番茄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3)F1紫莖缺刻葉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種。為驗證基因G/g、Q/q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應該選擇F1中基因型為______的番茄進行自交,請寫出預期的實驗結果:______?!即鸢浮剑?)①.綠莖、馬鈴薯葉②.紫莖缺刻葉番茄和紫莖馬鈴薯葉番茄雜交,F(xiàn)1中莖的顏色表現(xiàn)為紫莖∶綠莖=3∶1,葉的形狀均表現(xiàn)為缺刻葉(2)GgQQ、Ggqq(3)①.2②.GgQq③.紫莖缺刻葉∶紫莖馬鈴薯葉∶綠莖缺刻葉∶綠莖馬鈴薯葉=9∶3∶3∶1〖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拘?詳析】由題意可知,紫莖和紫莖番茄雜交后代紫莖∶綠莖=3∶1,說明紫莖對綠莖是顯性,缺刻葉與馬鈴薯葉番茄雜交后代全為缺刻葉,說明缺刻葉對馬鈴薯葉為顯性。【小問2詳析】由題意可知,紫莖缺刻葉番茄和紫莖馬鈴薯葉番茄雜交,F(xiàn)1中紫莖缺刻葉∶綠莖缺刻葉=3∶1,且紫莖對綠莖為顯性、缺刻葉對馬鈴薯葉為顯性,因此親本紫莖缺刻葉番茄和紫莖馬鈴薯葉番茄的基因型分別是GgQQ、Ggqq?!拘?詳析】親本為GgQQ、Ggqq,故F1紫莖缺刻葉番茄的基因型有GGQq、GgQq2種;若基因G/g、Q/q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F1中基因型GgQq的番茄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且分離比接近9:3:3:1,因此為驗證基因G/g、Q/q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應該選擇F1中基因型為GgQq的番茄進行自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紫莖缺刻葉∶紫莖馬鈴薯葉∶綠莖缺刻葉∶綠莖馬鈴薯葉=9∶3∶3∶1。黑龍江省龍東十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人教版必修2。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關于性狀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種不同的性狀不是相對性狀 B.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不一定為等位基因C.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都是成對存在的 D.性狀可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答案〗C〖祥解〗性狀是指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都稱為性狀。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驹斘觥緼、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兩種不同的性狀不是相對性狀,A正確;B、一對相對性狀可以由一對或多對等位基因決定,因此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不一定為等位基因,B正確;C、對于二倍體生物而言,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一般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配子中成單存在,C錯誤;D、相對性狀是由等位基因決定的,一般情況下,能通過配子遺傳給后代,即性狀可能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D正確。故選C。2.豌豆和果蠅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都具有的優(yōu)點是()A.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 B.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C.自然狀態(tài)下均進行自交 D.染色體數(shù)目較多,有利于遺傳學研究〖答案〗B【詳析】A、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但果蠅自然狀態(tài)隨機交配,不是純種,A錯誤;B、果蠅和豌豆都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兩者都是適用于進行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B正確;C、果蠅自然狀態(tài)下雜交,不能進行自交,C錯誤;D、染色體數(shù)目較少,有利于遺傳學研究,D錯誤。故選B。3.某興趣小組進行了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每個袋子中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必須相同 B.兩個袋子的小球數(shù)量必須保持相同C.每個袋子中兩種小球的形狀可以不同 D.模擬20次后,Dd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一定為10〖答案〗A〖祥解〗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當雜合子自交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小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驹斘觥緼C、每個袋子中標D、d(或不同顏色)的兩種小球數(shù)量一定要相等,且形狀必須相同,這樣保證每種類型配子(D或d)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正確,C錯誤;B、甲乙兩小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數(shù)量并不相等,故兩個袋子的小球數(shù)量可以不同,B錯誤;D、該實驗中抓取的次數(shù)應足夠多,抓取20次數(shù)量太少,可能不會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故模擬20次后,Dd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一定為10,D錯誤。故選A。4.某自花傳粉植物花中的色素合成受基因A/a和B/b的共同調控,其代謝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B.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C.兩株紅花植株雜交,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白花植株D.兩株白花植株雜交,其子代不可能出現(xiàn)紅花植株〖答案〗D〖祥解〗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緼、由圖可知,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A正確;B、紅花的基因型為A_B_,共4種,白花的基因型有aa__、A_bb,共5種,B正確;C、兩株紅花植株雜交,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白花植株,如基因型為AaBb的紅花雜交,可出現(xiàn)白花,C正確;D、兩株白花植株雜交,其子代可能出現(xiàn)紅花植株,如基因型為aaBB的紅花和基因型為AAbb的白花雜交,子代出現(xiàn)AaBb的紅花,D錯誤。故選D。5.為觀察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下列最適合用作實驗材料的是()A.洋蔥的根尖 B.桃花的葉肉細胞 C.蝗蟲的精巢 D.小鼠的受精卵〖答案〗C〖祥解〗由于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精原細胞多,因此一般選擇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如蝗蟲的精巢、小鼠的睪丸等?!驹斘觥緼、洋蔥的根尖不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A錯誤;B、桃花的葉肉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進行分裂,不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B錯誤;C、蝗蟲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該器官進行旺盛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而且產(chǎn)生的精子數(shù)量較多,適宜作為觀察材料,C正確;D、小鼠的受精卵增殖方式為有絲分裂,屬于觀察有絲分裂的材料,但不能用于觀察減數(shù)分裂,D錯誤。故選C。6.下圖是某種動物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丙、丁四個細胞來自同一個動物個體B.甲→乙的過程中,核DNA數(shù)目不變,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乙→丙的過程中,核DNA數(shù)目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減半D.丁過程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答案〗C〖祥解〗圖甲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圖乙同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圖乙均等分裂,為初級精母細胞;圖丙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圖丁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圖丁不均等分裂,為次級卵母細胞?!驹斘觥緼、圖乙同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圖乙均等分裂,為初級精母細胞;圖丁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圖丁不均等分裂,為次級卵母細胞,故上述4個細胞不是來自同一個動物個體,A錯誤;B、甲→乙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核DNA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不變,B錯誤;C、乙→丙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兩個細胞,核DNA數(shù)目和染色體數(shù)目均減半,C正確;D、圖丁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D錯誤。故選C。7.下列關于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受精作用的實質是精子和卵細胞發(fā)生核融合B.由于精卵的相互識別,不同物種一般不能受精C.受精卵的細胞核基因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D.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受精作用的過程中〖答案〗D〖祥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shù)目,其中有一半來自精子有一半來自卵細胞?!驹斘觥緼、受精作用是精子、卵細胞相互識別并融合為受精卵的過程,其實質是精子和卵細胞發(fā)生核融合,A正確;B、不同物種動物的精子與卵子一般不能受精,這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B正確;C、受精卵是由精子、卵細胞相互識別并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受精卵中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C正確;D、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而不是在受精作用,D錯誤。故選D。8.一個女孩和她的父親均患有紅綠色盲,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這個女孩的兩個紅綠色盲基因分別來自祖輩中的()A.祖父、外祖父 B.祖母、外祖母 C.祖父、外祖母 D.祖母、外祖父〖答案〗B〖祥解〗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病,表現(xiàn)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遺傳.若母親有病,則兒子一定有??;父親正常,則女兒一定正常?!驹斘觥可な前閄隱性遺傳病,假設該紅綠色盲女孩的基因型是XbXb,其兩個致病基因Xb一個來自她的父親和她的母親。母親正常,所以母親的基因型是XBXb,父親是患者,基因型是XbY。而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因此母親的致病基因Xb只能來自她的外祖母,父親的致病基因Xb只能來自她的祖母,即這個女孩的兩個紅綠色盲基因分別來自祖輩中的祖母、外祖母,ACD錯誤、B正確。故選B。9.某興趣小組重復進行了肺炎鏈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第一步:①______小鼠體內(nèi)→小鼠不死亡。第二步:S型細菌小鼠體內(nèi)→小鼠死亡,小鼠體內(nèi)有②______。第三步:加熱殺死S型細菌小鼠體內(nèi)→小鼠不死亡。第四步:③______。A.①為R型細菌B.②為S型細菌C.③的實驗步驟是將加熱殺死的R型細菌和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D.③的實驗現(xiàn)象是小鼠死亡,小鼠體內(nèi)能分離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答案〗C〖祥解〗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化實驗:R型細菌→小鼠→存活;S型細菌→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小鼠→存活;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R型細菌→小鼠→死亡,據(jù)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只有S型菌有毒,會導致小鼠死亡,S型細菌體內(nèi)有轉化因子的存在?!驹斘觥緼、R型菌無毒性,S型菌有毒性,第一步中小鼠不死亡,說明注射的是R型菌,即①為R型細菌,A正確;B、S型菌有毒性,注射后小鼠死亡,且能再小鼠體內(nèi)分離出S型菌,即②為S型細菌,B正確;CD、肺炎鏈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小鼠死亡,且能從小鼠體內(nèi)分理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即③的實驗步驟是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③的實驗現(xiàn)象是小鼠死亡,小鼠體內(nèi)能分離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C錯誤,D正確;故選C。10.將噬菌體用35S、3H和32P進行標記,然后將該標記后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A.部分含有3H和32P B.全部含有3H和32PC.部分含有35S、3H和32P D.全部含有35S、3H和32P〖答案〗A【詳析】由于親代噬菌體只將DNA注入到細菌內(nèi),并且親代DNA作為模板和指導來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過程中利用的模板來自噬菌體,原料全是來自細菌。噬菌體用35S、3H和32P進行標記,即噬菌體的DNA中含有3H和32P,而細菌未標記,由于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復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H和32P,因此裂解后釋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體部分含有3H和32P。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下圖為DNA分子的平面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1可以被32P所標記,其與2、3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B.2為脫氧核糖,其與3交替連接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3與4之間以氫鍵相連,兩者構成C—G堿基對D.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答案〗B〖祥解〗DNA的雙螺旋結構: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nèi)側。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驹斘觥緼、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由磷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組成,途中1為磷酸,可以被32P所標記。2為脫氧核糖,3為含氮堿基,因此1、2、3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A正確;B、2為脫氧核糖,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即其與1交替連接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錯誤;C、A-T堿基對間2個氫鍵,G-C堿基對間3個氫鍵,由圖可知3與4之間以3個氫鍵相連,即兩者構成C—G堿基對,C正確;D、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正確。故選B。12.真核細胞內(nèi)的某生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真核細胞發(fā)生轉錄的場所為細胞核B.①鏈和③鏈的堿基排列順序相同C.圖中的②鏈是DNA轉錄形成①鏈的模板D.若①中方框內(nèi)的C替換為G,則該細胞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答案〗C〖祥解〗轉錄過程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詳析】A、真核細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還存在于線粒體和葉綠體,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因此真核細胞發(fā)生轉錄的場所為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A錯誤;B、①為RNA,③為DNA,組成兩者的堿基不完全相同,因此①鏈和③鏈的堿基排列順序不相同,B錯誤;C、由圖可知圖中的②鏈是DNA轉錄形成①鏈的模板,C正確;D、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①為RNA,因此①中堿基的變化不屬于基因突變,D錯誤,故選C。13.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調控。當有半乳糖存在時,阻遏蛋白R與半乳糖結合,不再與啟動子(啟動DNA轉錄的一段堿基序列)結合,轉錄可以正常進行,從而合成半乳糖苷酶。當沒有半乳糖時,阻遏蛋白R會與相關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抑制轉錄,導致半乳糖苷酶無法合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半乳糖與啟動子結合,有利于促進轉錄的進行B.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C.只要轉錄可以進行就能合成相應的蛋白質D.該實例說明基因表達與環(huán)境條件無關〖答案〗B【詳析】A、根據(jù)題干信息:當有半乳糖存在時,阻遏蛋白R與半乳糖結合,不能再與啟動子結合,轉錄正常進行,能合成半乳糖苷酶。當沒有半乳糖時,阻遏蛋白R會與相關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抑制轉錄,導致半乳糖苷酶無法合成。由此推測阻遏蛋白R與啟動子結合,不有利于促進轉錄的進行,半乳糖不能與啟動子結合,A錯誤;B、有題干信息可知,當有半乳糖存在時可合成半乳糖苷酶,當沒有半乳糖時半乳糖苷酶無法合成,可知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B正確;C、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轉錄成功,但不能翻譯也不能合成蛋白質,C錯誤;D、由題干信息可知,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調控,因此該實例說明基因表達與環(huán)境條件有關,D錯誤。故選B。14.生產(chǎn)中,農(nóng)業(yè)學家用輻射的方法處理大豆,從而選育出了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種A,再利用大豆品種A和普通大豆進行雜交獲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種B。大豆品種A和B的主要育種原理分別是()A.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B.基因重組、基因突變C.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 D.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答案〗A〖祥解〗科學家用輻射方法處理大豆,培育成了大豆新品種,這種通過物理因素使生物發(fā)生突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驹斘觥緿NA分子中由于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替換而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科學家用輻射方法處理大豆,培育出大豆新品種,這種通過物理因素使生物發(fā)生突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如題中利用大豆品種A和普通大豆進行雜交獲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種B;染色體變異是指體細胞或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結構或數(shù)目的變化,品種A和B的獲得均未涉及,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某生物的體細胞中的一個DNA分子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a、b、c是該DNA分子上的三個基因,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Ⅰ處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不會導致基因b發(fā)生基因突變B.若基因a發(fā)生基因突變,則該生物會發(fā)生性狀的改變C.a、b、c互為非等位基因,三者的區(qū)別在于堿基排列順序的不同D.在該細胞中,a、b、c基因呈線性排列,不一定都會表達出蛋白質〖答案〗B〖祥解〗就一個個體來說,各種細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但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卻有很大差異,因為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執(zhí)行情況是不同的。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驹斘觥緼、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因此Ⅰ處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不會導致基因b發(fā)生基因突變,A正確;B、基因突變會引起轉錄形成的密碼子發(fā)生改變,進而導致翻譯形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改變,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基因突變后形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變,因此生物性狀不一定發(fā)生變化,B錯誤;C、基因的多樣性在于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a、b、c是一個DNA分子上的三個基因,即互為非等位基因,因此三者的區(qū)別在于堿基排列順序的不同,C正確;D、由于基因選擇性表達,該細胞中a、b、c基因不一定都會表達出相應蛋白質,D正確。故選B。16.番茄(2n)在全國各地普遍種植,為了提高番茄的品質和產(chǎn)量,科研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番茄植株通過人工傳粉發(fā)育形成的品種A可能具有雜種優(yōu)勢B.品種B的基因組成與原植株的相同,為二倍體植株C.品種C的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高D.圖中的秋水仙素處理也可替換為低溫處理〖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品種A雜交育種的產(chǎn)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組;途徑2獲得的品種B是單倍體育種的產(chǎn)物,單倍體育種具有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的優(yōu)勢;品種C是多倍體育種的產(chǎn)物,其原理是染色體變異。【詳析】A、題圖分析,品種A雜交育種的產(chǎn)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組,雜交育種形成的品種A可能具有雜種優(yōu)勢,A正確;B、圖中途徑2的流程為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技術將植株花粉培養(yǎng)成為單倍體植株幼苗,再用秋水仙素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得到恢復到正常植株染色體數(shù)的品種B,為二倍體植株,但品種B的基因組成與原植株的不同,B錯誤;C、品種C是四倍體,多倍體的優(yōu)點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高,C正確;D、低溫誘導和秋水仙素處理都可以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因此圖中的秋水仙素處理也可替換為低溫處理,D正確。故選B。17.科學家對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揭示當今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遺傳差異,為人類進化提供了()A.分子生物學證據(jù) B.胚胎學證據(jù)C.細胞生物學證據(jù) D.比較解剖學證據(jù)〖答案〗A〖祥解〗①古生物學證據(jù)-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jù)。②比較解剖學證據(jù):通過比較2個物種有哪些同源的結構和性狀,有那些不同源的結構和性狀,可以判定其親緣關系的遠近。③胚胎學證據(jù):比較不同動物及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也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④細胞和分子水平證據(jù):從細胞和分子水平看,當今生物有許多共同特征。【詳析】由題干“科學家對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可知,該研究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從而為人類進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jù),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8.尺蠖具有保護色,可以隱藏在葉片中躲避食蟲鳥的捕食,但食蟲鳥可以利用損壞的葉片作為暗示。上述事例說明適應具有()A.普遍性 B.絕對性 C.相對性 D.選擇性〖答案〗C〖祥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nèi)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會受到突變、選擇、遷移和遺傳漂變的影響;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環(huán)境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驹斘觥緼、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A錯誤;BC、尺蠖具有保護色,可以隱藏在葉片中躲避食蟲鳥的捕食,但食蟲鳥可以利用損壞的葉片作為暗示,引誘尺蠖前來而被捕食,說明尺蠖的保護色是相對而已的,并不是絕對的,B錯誤,C正確;D、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有一定的方向,并不具有選擇性,D錯誤。故選C。19.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囊鼠特別喜歡打洞,已知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且基因D/d位于常染色體上。科研人員調查了不同區(qū)域囊鼠的深色表型頻率,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區(qū)域深色熔巖床區(qū)淺色巖P區(qū)淺色巖Q區(qū)深色表型頻率0.910.190.51A.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的D基因頻率為70%B.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純合深色基因型頻率為1%C.淺色巖Q區(qū)囊鼠的d基因頻率為70%D.推測P區(qū)的熔巖顏色比Q區(qū)的熔巖顏色深〖答案〗D【詳析】A、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91,則dd基因型頻率為0.09,則d基因頻率為30%,D基因頻率為70%,A正確;B、淺色巖P區(qū)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19,則dd基因型頻率為0.81,則d基因頻率為90%,D基因頻率為10%,因此囊鼠的純合深色基因型(DD)頻率為10%×10%=1%,B正確;C、淺色巖Q區(qū)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51,則dd基因型頻率為0.49,則d基因頻率為70%,C正確;D、淺色巖P區(qū)D基因頻率為10%,淺色巖Q區(qū)D基因頻率為70%,已知囊鼠毛色與環(huán)境差異大容易被天敵捕食,因此Q區(qū)的熔巖顏色更深,D錯誤。故選D。20.一群互相從未見過的母雞被放在一起,通常會互相打斗,一段時間以后打斗日趨減少,最后形成穩(wěn)定的單線式社會等級,使產(chǎn)蛋量增加,給群體帶來好處,這種現(xiàn)象屬于進化穩(wěn)定對策。相比之下,群體成員不斷更換會帶來更加頻繁的打斗,這樣群體產(chǎn)蛋量就會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進化穩(wěn)定對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B.進化穩(wěn)定對策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進化穩(wěn)定對策的發(fā)生有利于生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同進化D.環(huán)境的劇烈改變可能導致上述現(xiàn)象被削弱〖答案〗C【詳析】A、群體成員不斷更換會帶來更加頻繁的打斗,群體產(chǎn)蛋量會降低,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A正確;B、群體成員更換導致群體頻繁的打斗是一種自然選擇,進化穩(wěn)定對策有利于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B正確;C、協(xié)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進化穩(wěn)定對策發(fā)生在同種生物之間,不屬于協(xié)同進化,C錯誤;D、當出現(xiàn)環(huán)境的劇烈改變時,物種由于要適應環(huán)境,進化穩(wěn)定對策將會被削弱,D正確。故選C。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21.某植物(2n)種子的長度有長粒、中長粒和圓粒三種,受到基因R/r的控制?;騌的數(shù)量越多,種子越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圓粒植株和圓粒植株雜交,子代全表現(xiàn)為圓粒B.中長粒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C.長粒植株和中長粒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長粒D.長粒植株和圓粒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中長?!即鸢浮紸BD〖祥解〗基因的分離定律: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2種不同類型的配子,比例為1:1?!驹斘觥緼、據(jù)題干信息“基因R的數(shù)量越多,種子越長”可知,長粒、中長粒和圓粒的基因型分別為RR、Rr和rr,因此圓粒(rr)植株和圓粒(rr)植株雜交,子代基因型均為rr,故全表現(xiàn)為圓粒,A正確;B、中長粒(Rr)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RR(長粒):Rr(中長粒):rr(圓粒)=1∶2∶1,故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B正確;C、長粒(RR)植株和中長粒(Rr)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長粒(RR):中長粒(Rr)=1:1,C錯誤;D、長粒(RR)植株和圓粒(rr)植株雜交,子代均表現(xiàn)為中長粒(Rr),D正確。故選ABD。22.下圖為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整個過程中核DNA或染色體含量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②均為核DNA含量變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B.①③均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相關物質的含量變化C.③④均為染色體含量變化,其中含量減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導致的D.②③均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物質含量變化,二者曲線增長的原因不同〖答案〗BC〖祥解〗題圖分析:圖①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②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n,加倍一次,減半兩次,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圖④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詳析】A、由題圖可知,圖①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②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n,加倍一次,減半兩次,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均為DNA復制,A正確;B、由題圖可知,圖①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B錯誤;C、由題圖可知,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其含量減少是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的;圖④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含量減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導致的,C錯誤;D、由題圖可知,圖②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4n→2n→n,加倍一次,減半兩次,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圖③中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2n→n→2n→n,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含量的變化。圖②曲線增長的原因DNA復制,圖③曲線增長的原因姐妹染色單體分開,D正確。故選BC。23.下表是大鼠曲細精管細胞中存在的兩種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較,其中AQP7在成熟精細胞中表達,而AQP8則從初級精母細胞到精細胞中均能表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項目AQP7AQP8多肽鏈數(shù)11氨基酸數(shù)269263mRNA堿基數(shù)15001500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數(shù)量不同B.AQP7和AQP8的mRNA堿基數(shù)相等,基因的堿基數(shù)可能不同C.AQP7和AQP8均由單鏈組成,其空間結構可能不同D.AQP7和AQP8在不同細胞中的表達情況體現(xiàn)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答案〗BCD〖祥解〗分析表格:表中為曲細精管細胞中存在的兩種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較,組成AQP7和AQP8的多肽鏈數(shù)相同,控制兩者合成的mRNA所含堿基數(shù)目也相同,但兩者所含氨基酸數(shù)目不同。【詳析】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A錯誤;B、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mRNA堿基數(shù)相等,但由于基因選擇性表達,因此轉錄形成AQP7和AQP8的mRNA的基因的堿基數(shù)可能不同,B正確;C、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氨基酸的數(shù)目不同,因此AQP7和AQP8的空間結構可能不同,C正確;D、由題意可知,AQP7在成熟精細胞中表達,而AQP8則從初級精母細胞到精細胞中均能表達,體現(xiàn)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正確。故選BCD。24.順式作用元件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順式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