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較閱讀(二)(解析版)- 2024年中考語文題集(江蘇專用)_第1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二)(解析版)- 2024年中考語文題集(江蘇專用)_第2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二)(解析版)- 2024年中考語文題集(江蘇專用)_第3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二)(解析版)- 2024年中考語文題集(江蘇專用)_第4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二)(解析版)- 2024年中考語文題集(江蘇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江蘇專用)

專題10文言文比較閱讀(二)

(2023?江蘇常州?統考模擬預測)閱讀文言節(jié)選,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有刪改)

【乙】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廉①

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禮也者,義之實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jié)也,協于藝,講于仁,得之者強。

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和②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

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③也;講之于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

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

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

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

(選自《禮記?禮運》,有刪改)

【丙】

田園樂(其三)

(唐)王維

天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④,桃花源里人家。

【注釋】①薨:釀酒的曲。②相:古代一種農具。形如鍬,用于翻土。③耨:除草。④“杏樹”句:《莊

子?漁父》載:孔子休坐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下船而來,左手據膝,

右手持頤以聽。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選賢與能

(2)不獨子其子

(3)星謂大同

(4)父子寫

(5)大臣港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2)講之于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

3.甲乙兩文都描述了作者理想中的社會,請對文中所展現的理想社會的特點作簡要概括。

4.下面選項對文中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氐顧的一項是()

A.甲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即使“矜、寡、孤、獨、廢疾者”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B.甲乙兩文都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C.丙詩寫詩人采菱角、看夕陽的情景,展現出其對田園生活的閑適、恬淡。

D.乙文論述充分,說服力強,多處使用類比手法,句式整齊,語勢強烈。

【答案】1.(1)同“舉”推舉;(2)以……為子;(3)這;(4)(感情)深厚;(5)守法。2.(1)

(人們)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2)講學卻不同仁相配合,如同鋤草以后卻沒有收獲。3.《大道之行也》: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

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大順》:個人健全、家庭和諧、上下有序、天下和睦。4.A

【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導。與:同“舉”,推舉;

(2)句意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子:意動用法,以……為子;

(3)句意為:這就叫大同。是:這;

(4)句意為:父子情篤。篤:(感情)深厚;

(5)句意為:大臣守法。法:名詞用作動詞,守法。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

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

(1)力:氣力。惡:討厭。于:從。身:自己。不必:不一定。為:為了。已:自己。

(2)講之于學:有了講解教育。而:去葭不合之以仁:不和仁愛結合。猶:好像。耨:除草。而:去[1。

弗獲:沒有收獲。

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

《大道之行也》:根據【甲】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可概括為: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根據【甲】文“男有分,女有歸”

可概括為: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根據【甲】文"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為己”可概括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大順》:根據【乙】“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

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

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四肢健全,肌膚豐滿,這是一個人的身體強健。父子情篤,

兄弟和睦,夫婦和諧,這是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潔,百官各守其職而同心協力,君臣

互相勉勵匡正,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天子把道德當作車輛,把音樂當作駕車者,諸侯禮尚

往來,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據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據睦鄰的原則維持關系,這可以看作是整

個天下的身體強?。┛筛爬椋簜€人健全、家庭和諧、上下有序、天下和睦。

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A.根據甲文“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可知,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

得到社會的照顧(或供養(yǎng)),而非“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故選A?

【參譯文考】

(甲)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導,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

處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

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子都有職

業(yè),女子都適時而嫁。對于財物,人們只是不愿讓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臧到自己家里不可;對

于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

害人的現象絕跡.所以,門戶只須從外面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這就叫大同。

(乙)禮義這個東西,是做人的頭等大事。人們用禮來講究信用,維持和睦,使彼此團結得就像肌膚

相接、筋骨相連一樣。所以,禮對于人來說,好比是釀酒要用的曲,君子德厚,釀成的酒也便醇厚,小人

德薄,釀成的酒也便寡味。所以禮是義的果實。義是區(qū)分是非的標準,衡量仁愛的尺度。符合標準,符合

仁愛,誰做到這兩條誰就強大。仁是義的基礎,又是貫通天理人情的具體表現,誰能做到仁誰就會被人尊

敬。所以,治國而不用禮,就好比耕田而不用農具;制禮而不源本于義,就好比耕地而不卞種;有r義而

不進行講解教育,就好比下種而不除草;有了講解教育而不和仁愛結合,就好比雖然除草而不去收獲;和

仁愛結合了而不備樂置酒搞勞農夫,就好比雖然顆粒歸倉而不讓食用;備樂置酒搞勞農夫了而沒有達到自

然而然的境界,就好比飯也吃了但身體卻不強健。四肢健全,肌膚豐滿,這是一個人的身體強健。父子情

篤,兄弟和睦,夫婦和諧,這是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潔,百官各守其職而同心協力,

君臣互相勉勵匡正,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天子把道德當作車輛,把音樂當作駕車者,諸侯

禮尚往來,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據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據睦鄰的原則維持關系,這可以看作

是整個天下的身體強健。(一個人的身體強健,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整個天下的身

體強?。┻@些合在一起就叫做大順。

(2023?江蘇連云港?統考中考真題)古詩文閱讀課,圍繞“創(chuàng)造之美與文明之光”這一主題,老師

選取了下面三篇詩文,請完成下面小題。

【甲】

陶歌

清龔軾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

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節(jié)選自《龔軾詩集?景德鎮(zhèn)陶歌》)

【乙】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

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

煬之;藥稍錢,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

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感。每一字

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宽崬橐惶?/p>

木格貯之。有奇字本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丙】

凡造竹紙,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jié)屆芒種,則登山斫伐。截斷五七尺長,就于本山開塘一口,

注水其中漂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其中竹穰形同占麻樣。用上好石灰化

汁涂漿,入惶桶①下煮,次以八日八夜為率。歇火一日,揭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內洗凈。其塘底面、

四維皆用木板合縫砌完,以防泥污。洗凈,用柴灰漿過,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鋪稻草灰寸許。桶內水

滾沸,即取出別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燒滾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爛。取出入臼受舂,舂

至形同泥面,傾入槽內。槽內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許。入紙藥水汁于其中,則水干自成潔白。兩手持簾入水,

蕩起竹麻入于簾內。竹料浮簾之頃,水從四際淋下槽內。然后覆簾,落紙于板上,疊積千萬張。數滿則上

以板壓。使水氣凈盡流干。然后以輕細銅鏡逐張揭起焙干,揭起成帙。

(節(jié)選自《天工開物?殺青第十三》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版有刪改)

【注釋】①梯桶:大木桶,連同下面受火的鐵鍋在內的木桶。

5.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白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燒制青花瓷時,先在瓷坯上繪畫,然后上釉,用火一次性燒成,表明古

人高溫制瓷的輕松容易。

B.“花從釉里透分明”指的是青色的花紋從釉質里透出,純凈中流露著典雅,青花瓷藍白相間,給人

以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C.后兩句為議論,稱贊青花瓷雖為后天人造,卻像是天地自然生成的那么美妙,表現出對青花瓷工藝

由衷的贊美。

D.詩歌描繪了中國傳統工藝品青花瓷的制作過程、色澤特點,由虛到實,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

理之味的佳作。

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

(2)有奇字掣無備者

(3)則登山斫伐

(4)次以八日八夜為率

7.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

8.活板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工藝都非常講究。請根據乙文和丙文畫橫線的語句,完成相應任務。

(1)請寫出活板印刷的流程。

(2)請寫出紙漿成紙的過程。

9.《陶歌》中最能體現制瓷工藝創(chuàng)造力的詩句是哪一句?寫出理由。

10.“青花瓷”“活字印刷”“造紙術”,三種“中國創(chuàng)造”推進了世界文明進程,成為“文明之光”。

結合文本,發(fā)表你的看法。

【答案】5.C6.完成平時砍用火燒煮7.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

是名殺青8.(1)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模具,把泥字布滿鐵模具,靠近火烘烤。等到鐵板上的混合物稍微

熔化,用一個平板按在字面上,平整活字,就可以印刷了。

(2)雙手持竹簾慢慢進入水槽,輕輕蕩起紙漿。提起抄紙簾,讓水從竹簾四周濾下。然后將紙漿覆蓋

在板上,疊放積累到成千上萬張。9.(1)“白釉青花一火成”最有創(chuàng)造力,因為白釉青花瓷要求用火

一次性燒成,最考驗工匠對高溫工藝的掌握。(2)“花從釉里透分明”最有創(chuàng)造力,因為青花瓷燒成后,

青色的花紋從釉質里透出,藍白相間給人以晶瑩剔透的感覺。10.(1)青花瓷以其獨特的制瓷工藝和

色澤特點成為世界文明中最具魅力的中國元素,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2)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

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文化傳播更快更廣。(3)造紙術增加了書籍的信息量和文化的承載力,使得

文明得以保存、繼承、流傳?;钭钟∷⑿g和造紙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二,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解析】5.本題考查理解古詩內容。

A.”白釉青花一火成”的意思是:帶有白釉的青花瓷是用火烤制而成,燒制青花瓷時,先在瓷坯上繪

畫,然后上釉,它的工藝非常的精細,并沒有體現古人高溫制瓷的輕松容易,這里的“表明古人高溫制瓷

的輕松容易”表述不正確;

B.青花瓷藍白相間,是典雅的藍色和白色組成,并沒有五彩斑斕的感覺,這里“給人以五彩斑斕的視

覺效果”表述不正確;

D.“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蓞⒃旎忍烀?,無極由來太極生”的意思是:帶有白釉的

青花瓷是用火烤制而成,青花從釉質里透出分外明晰,這可真是天地造化的美妙啊,這種美是天地所生。

由此可知,這里開頭兩句是實寫青花瓷的制作過程和色澤特點,后面兩句是作者看到青花瓷產生的聯想發(fā)

出的感嘆,是虛寫,因此是由實到虛,這里“由虛到實”表述不正確;

故選Co

6.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

(1)句意: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就:完成。

(2)句意: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素:平時。

(3)句意:就上山砍竹。斫:砍。

(4)句意:用火燒煮上八天八夜?;穑河没馃?。

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來分析。

“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動賓結構,它的前面省略了主語,因此它的前后都要斷開;“是名殺青”是完

整的句子,因而它的前后也要斷開;句意:用木棒不斷捶打,洗掉粗殼和青皮,這個步驟就叫做“殺青”。

故斷句為: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

8.本題考查提煉和概括內容。

結合乙文”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錢,則以一

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可知,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于是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

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

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因此活板印刷的流程是: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模

具,把泥字布滿鐵模具,靠近火烘烤。等到鐵板上的混合物稍微熔化,用一個平板按在字面上,平整活字,

就可以印刷了。

結合丙文''兩手持簾入水,蕩起竹麻入于簾內。竹料浮簾之頃,水從四際淋下槽內。然后覆簾,落紙

于板上,疊積千萬張”可知,兩只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提起抄紙簾,水

便從簾眼淋回抄紙槽;然后把簾網翻轉,讓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上萬張。因此紙漿成紙的過程是:雙

手持竹簾慢慢進入水槽,輕輕蕩起紙漿。提起抄紙簾,讓水從竹簾四周濾下。然后將紙漿覆蓋在板上,疊

放積累到成千上萬張。

9.本題考查理解古詩內容。

“白釉青花一火成”的意思是:白釉青花瓷是用火一次性燒成。燒制青花瓷時,先在瓷坯上繪畫,然

后上釉,它的工藝非常的精細,稍有不慎,則無法則前功盡棄,因此它對工匠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說他最

有創(chuàng)造力;

“花從釉里透分明”的意思是:青花從釉質里透出分外明晰,這種美是天地所生,純潔典雅,給人美

的享受,因此說他最有創(chuàng)造力。

10.本題考查談看法。

由甲詩“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知,青花瓷經過不斷的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成為中國

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它以精細的制造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了全球范圍內的重要文化代表

之一。

由乙文“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術的發(fā)

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為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它開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術,經宋仁宗時代的

畢昇發(fā)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钭钟∷⑿g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由丙文“凡造竹紙,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等可知,造紙術發(fā)明于漢朝西漢時期,改進于漢朝東

漢時期。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推廣,對于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起著重大的作

用。

【參譯文考】

(乙)宋朝慶歷年間,有個叫畢昇的平民,又發(fā)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

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

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于是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模,

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

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如果只印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乃至

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通常是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在印刷,那一塊已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才完,

第二塊板己經準備好了,兩塊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模,像“之”“也”

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同一版內有重復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志,(按照字

的韻部分類)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用

草燒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丙)凡是造竹紙,那些要生枝葉的嫩竹是最上等的原料。每年芒種時節(jié)到來后就可以上山砍竹,把

竹竿截為長度為五到七尺的竹段,然后在山上挖一個塘,里面灌滿水用來浸竹子?浸到一百天以上,把竹

子取出來,用木棒不斷捶打,洗掉粗殼和青皮,這個步驟就叫做“殺青”,這時竹莖就會變得好像芭麻一

樣。接下來就是要用優(yōu)質石灰調成灰漿,跟竹子一起放入木桶,用火燒煮上八天八夜。停止加熱一天后,

揭開模桶,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里漂洗干凈。竹麻洗凈之后,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按平,鋪一寸

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繼續(xù)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卻以后,要煮沸

再淋洗。這樣經過十多天,竹麻自然就會腐爛發(fā)臭。把它拿出來放入臼內舂成泥狀,倒入抄紙槽內。抄紙

槽內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漿約三寸左右,加入紙藥水汁,這樣抄成的紙干后便會很潔白。兩只手拿著抄

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提起抄紙簾,水便從簾眼淋回抄紙槽;然后把簾網翻轉,讓

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上萬張。等到數目夠了時,就壓上一塊木板。讓里面的水分都流掉變干,然后用

輕的小銅鑲把紙逐張揭起,烘干,再揭下來放成一疊。

(2023?江蘇鹽城?景山中學??寄M預測)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插秧歌

[宋]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黎①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②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蔚?未匝④,照管鵝兒與雛鴨。

【乙】

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識之,其與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世

有聰明博物者,眾人推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⑤;釜⑥之范?鮮經,而侈談莒鼎?。年來著書一種,

名曰《天工開物》。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觀眾”“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

故臨梓刪去。丐?大業(yè)?文人,棄擲案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選自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序》,有刪減)

【丙】

濕種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為社種,最遲者后于清明。凡播種,先以稻麥稿包浸數日,俟其生芽,

擻于田中,生出寸許,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撥起分栽。若田畝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過期,老

而長節(jié),即栽于畝中,生谷數粒,結果而已。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凡秧既分栽后,早者

七十日即收獲,最遲者歷夏及冬二百日方收獲。其冬季播種、仲夏即收者,則廣南之稻,地無霜雪故也。

南方平原,田多一歲兩栽兩獲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類也。香稻一種,取其芳氣以供貴人,收實

甚少,滋益全無,不足尚也。

(選自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有刪減)

[注釋]①兜婺(m<5u):古代打仗時戴的頭盔。②渠(qu):他。③蔚(shi):移栽植物,這里指插秧。

④匝:滿。⑤楚萍:典故楚王渡江得萍,指吉祥之物。⑥釜:指小鍋。⑦范:指燒制用的模具。⑧莒(ju)

鼎:即莒國人制作的鼎器。⑨丐:請求。⑩大業(yè):代指儒家經典。

11.閱讀[甲]詩,完成下面題目。

(1)詩中描繪了一家人總動員插秧的情景,請簡要分析詩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2)本詩是描繪農忙時節(jié)的風俗畫,詩中第三句“笠是兜鎏蓑是甲”堪稱“神來之筆”,請從修辭角

度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賞析這句話。

1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

(1)臆廖楚萍

(2)釜之范弊經

(3)俟其生芽

(4)其再栽秧

1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

1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

(2)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

15.下列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小兒”意思是兒童。古代代指兒童的詞很多,如“垂髯”“始齪”。

B.“春分”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清明”的到來意味著春季已結束,不再適宜種稻谷。

C.就表達方式而言,甲詩首聯重在描寫,通過一系列動作,描繪了農忙時節(jié)一家老小齊上陣為搶農時

而忙碌的場景;丙文主要采用說明,將插秧的步驟介紹的很清楚:濕種、播種、分栽。

D.讀書人為通過科舉謀取功名,往往只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因此宋應星說“此書于功名進取,

毫不相關也”。

16.《典籍里的中國》欄目組要在節(jié)目中安排宋應星和一位嘉賓進行跨越世紀的“握手”,實現穿越、

相知、共鳴。請結合【甲】詩和【乙】【丙】兩文內容,從下列人物中選擇一位,并簡要闡述原因。

備選人物:《插秧歌》中的農夫袁隆平

【答案】11.(1)詩歌流露出作者對勞動者的贊美與欽佩之情,詩歌描寫了農夫一家插秧緊張辛苦,

也將他們的勞作場面描寫的和諧而富有情趣。

(2)示例1: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鐵甲,暗示插秧就是一

場緊張的戰(zhàn)斗,農家人正像全副武裝的上兵在戰(zhàn)場激戰(zhàn)般,在稻田里爭分奪秒地冒雨插秧,體現了春種的

緊張繁忙和農人的艱辛忙碌。

示例2: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農家人正像全副武裝的士兵在戰(zhàn)場激戰(zhàn)一般,在稻田里爭分奪秒地冒雨

插秧,體現了春種的緊張繁忙和農人的艱辛忙碌。12.(1)推測,估計。(2)少。(3)等待,等到。(4)

第二次。13.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14.(1)本書分成前后兩卷,是以

五谷為貴而以金玉為賤的意思。

(2)常一畝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供移插二十五畝田。15.B16.示例1:我選擇《插秧歌》

中的農夫。因為詩中農夫是種田好手,他帶領全家插秧,種植水稻很有經驗,如“秧根未牢前未匝”。材

料丙中宋應星詳細地介紹了有關水稻種植的知識,他們對種植水稻很精通;其次,他們對農忙時農民的忙

碌、辛苦以及最后的收成都深有體會,如材料丙中寫到“香稻一種,取其芳氣以供貴人,收實甚少,滋益

全無,不足尚也”,體現了宋應星關注民生,同情農民的情懷。

示例2:我選擇袁隆平。首先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材料丙中宋應星詳細地介紹了有關水稻種植的知

識,他們兩人在研究領域上有相同之處;其次,材料乙中的“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體現了宋應星關注

民生的悲天憫人情懷,這和袁隆平“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追求相通。

【解析】H.(1)本題考查分析情感。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前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的意思是:叫他吃早飯休

息一會兒,低頭彎腰也顧不上回答.秧苗未生根還沒有插完,照管好鵝兒和那群小鴨。這里通過描寫農家夫

婦的對話及對話時的情態(tài),進一步表現了農家人的勤勞和農事的緊張。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家人招呼農夫

小憩片刻,且去用“朝餐”。手腳不停地忙活著的農夫,仿佛連抬起頭來望一眼的工夫也沒有,答非所問

地將家人支開:“秧苗剛插下去還沒有扎下根來,況且秧還沒有萌完。去照管好家里的鵝兒和小鴨,不要

讓它們到田里來胡亂糟蹋。”詩人在繼續(xù)對活躍在畫面上的農夫“低頭折腰”的情態(tài)進行點染的同時,設

計了一段農夫與家人精彩對話的畫外音?口語白話、直意曲說的一問一答,加上農夫生性自然、即興而為

的肢體語言,把搶農時雨中插秧的緊張氣氛渲染到了極點,也體現了農家勞作場面的和諧和有趣,表達了

作者對勞動者的贊美與欽佩之情。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

“笠是兜婺蓑是甲”的意思是:斗笠做頭盔,蓑衣當鎧甲。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正在插秧的農家

夫婦戴上斗笠,披上蓑衣,雨水淋濕了他們的頭發(fā),一直濕到了肩胛。詩人將兩個形象化的比喻疊用,把

箸笠和蓑衣分別比作士兵的頭盔和鐵甲,暗示插秧就是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即便渾身被雨淋透了,在如此惡

劣的天氣下仍要插秧不輟,由此進一步突出戰(zhàn)天斗地、雨中搶插的緊張氣氛。

1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

(1)句意:卻主觀推測“楚萍”。度:推測,估計。

(2)句意:連鑄鍋的型范都很少接觸。鮮:接觸。

(3)句意:俟其生芽。等到它發(fā)芽。俟:等待,等到。

(4)句意:第二次插的秧。再:第二次。

1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來分析。

“萬事萬物之中”在句子里做狀語成分,因此它的后面要斷開;“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是做定語成

分,其后應斷開;句意:萬事萬物之中,無益于人和有益于人的,各占一半。故斷句為:萬事萬物之中/其

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

1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1)卷:指代本書。分:分成。前后:指前后兩卷。乃:是。貴:以……為貴。賤:以……為賤。之:

助詞,的。義:意思。

(2)凡:通常。秧田一畝:一畝秧田,定語后置句。所生秧:所培育的秧苗。

15.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積累。

B.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是立春。因此“‘春分'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表述錯誤;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

因此“‘清明’的到來意味著春季已結束”表述錯誤;根據丙文“濕種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為社種,

最遲者后于清明”可知,浸種期最早的是在春分以前,最晚的則在清明以后,因此“‘清明’的到來意味

著春季已結束,不再適宜種稻谷”表述錯誤;

故選Bo

16.本題考查探究能力。作答時任選一個人物來分析即可。

例如選擇《插秧歌》中的農夫。宋應星在丙文里詳細介紹了種植稻田一些常識,由此可知宋應星對于

種植稻谷的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全面,在丙文中他對種植水稻做了詳細的介紹。甲這首詩中農夫是以種田為

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兩個人都對種植稻谷很了解,有共同的話題。其次《插秧歌》中的農夫為了

插秧都顧不上吃飯,可見他非常的勤勞樸實,對生活充滿熱愛,而宋應星研究農民的勞作,關注農民的收

成,體現了他對農民的關愛和同情。

例如選擇袁隆平。丙中宋應星詳細介紹了種植水稻的相關知識,而袁隆平也是專注水稻種植研究,他

們關注內容都是水稻,袁隆平研究水稻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吃飽飯,不挨餓,體現了他對人民的關愛;在乙

文中宋應星說本書各章前后順序,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的思想安排的,由此也體現了他對關注民生,

體恤農民的情懷。

【參譯文考】

【乙】事物既以萬計,要是都等口授、目見之后去認識,又能獲得多少知識?幸而萬事萬物之中,無

益于人和有益于人的,各占一半。只要掌握那些有益于人的,也就夠了。世上有些聰明博學者,頗受眾人

推崇。不過,要是連棗、梨之花都分辨不清,卻主觀推測“楚萍”;連鑄鍋的型范都很少接觸,卻侈談“莒

鼎”.一年以來筆者著書一種,名叫《天工開物》。本書各章前后順序,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的思想

安排的。還有“觀眾”“樂律”二卷,其學理太深奧,自想不是自己所長,故臨出版時將其刪去。懇請那

些以科舉為大事業(yè)的文人,干脆將本書從書桌上扔到一邊。因為這部書與考取功名、追求高官厚祿毫不相

關。

【丙】浸種期,最早的是在春分以前,叫做社種,最晚的則在清明以后。播種時,先用稻草或麥稈包

好種子,放在水里浸泡幾天,等發(fā)芽后再撒播到秧田里。苗長到一寸多,就叫做秧。秧齡滿三十天,即可

拔起分插。如果稻田遇到干旱或者水澇,都不能插秧。秧苗過了育秧期就會變老而拔節(jié),這時即使再插到

田里,結谷也很少。通常一畝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供移插二十五畝田。插秧后,早熟的品種大約七十天

就能收割。至于冬季播種,夏季五月就能收獲的,那是廣東南部的水稻,因為那里終年沒有霜雪.南方平

原的稻田,大多都是一年兩栽兩熟的。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稻。還有一種香稻,由于它有香

氣,通常專供富貴人家享用。然產量很低,也沒有什么滋補的益處,不值得提倡。

(2023?江蘇南京?統考二模)閱讀文言節(jié)選,完成下面小題。

【甲】

買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④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選自《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注釋]①喧喧:眾多車馬出行時的喧鬧聲。②酬值:買花的錢。③戔戔(jian)五束素:指花價昂貴。

④幄幕:篷帳簾幕。⑤中人:即中等人家。

【乙】

風俗之變,遷染。民志,關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制俗以儉,其弊為奢:奢而不制,弊將若之何!夫如是,則有彈極財力,僭瀆擬倫②以追時好者矣。

且天地之生財也有時人之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費無窮。以有時之財,有限之力,以給無窮之費,若不為制,

所謂積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貧且濫也?

(節(jié)選自《王安石詩文選注》,廣東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版)

【丙】

幼時,見親友家尋常宴會,多用五篋?四盤。遇大慶吊,始用大小十二盤碗,即稱盛饌,海味山珍不過

用雞肉襯墊。前數年,乃均以八篋十霞易之,另具小吃不在此數。近今雖鄉(xiāng)居筵席,亦多學習宦派④,數十

味只覺尋常也。海味不用襯物,且動以至貴之燕菜居先,是一筵所需,幾費中人之產,果何所取?

(節(jié)選自[清]張均《瑣事閑錄》,新華出版社2020年H月版)

[注釋]①遷染:影響,改變。②僭(jidn)瀆擬倫:超越本分,模仿擺闊氣的那類人。③(gul):古

代盛食物的圓形器具。④宦派:官宦的氣派。

17.結合甲詩內容,揣摩“長嘆”的豐富意蘊。

18.用“/”為【乙】文畫橫線的內容斷句,限2處。

且天地之生財也有時人之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費無窮

19.結合資料卡,將【丙】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翻譯為現代漢語。

是一筵所需,幾費中人之產,果何所???

【資料卡】

果:①木本植物結的果實;②實現,完成;③結局,結果;④終究,終于。

(出自《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出版)

20.下列對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敘述了當時富貴閑人為買花、移花而揮金如土的現象。

B.乙文認為“奢而不制”,會產生竭盡財力追求時尚的弊端。

C.丙文中,鄉(xiāng)村筵席數十味只覺平常,意在表明此地極富裕。

D.甲詩買花與丙文筵席都可以印證乙文“其弊為奢”的觀點。

【答案】17.示例:從“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中,可以看出詩人一方面感嘆此花價格昂貴,另

一方面慨嘆權貴們的豪奢的憤慨?!凹壹伊暈樗?,人人迷不悟”是對眾人狂熱賞玩牡丹這一弊習的憤慨。

18.且天地之生財也有時/人之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費無窮。19.這一頓飯所花費的錢財,幾乎要花

費一戶普通人家的財產,(這些人)終究得到什么呢?20.C

【解析】17.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本題可以從田舍翁、權貴、詩人、時人等角度來理解

“嘆”的意蘊。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意思是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然

而此嘆又有誰在意呢: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價錢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

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fā)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當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發(fā)

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時,忽然發(fā)現了一位從啼饑號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看見他

在“低頭”,聽見他在“長嘆”。這種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本質。在熱鬧喧嘩

的買花場景中,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低頭獨長嘆”的特寫鏡頭,并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從“低頭”

的表情與“長嘆”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臺詞:僅僅買一叢“灼灼百朵紅”的深色花,就要揮霍掉十戶中

等人家的稅糧!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閑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最后這一警句使讀者

恍然大“悟”:那位看買花的“田舍翁”,倒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這些“高貴”的買花者,

衣食住行,都是來源于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詩人借助“田舍翁”的一聲“長嘆”,尖銳地反

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

18.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

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

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

本句句意為:況且天地產生物資是有時令的,人的能力有限度,可是日日夜夜的花費沒有盡頭。“且

天地之生財也有時”總括出天地產生物資是有時令的,應斷開;“人之為力也有限”說明人的能力有限,

“而日夜之費無窮”語義轉折,指出日日夜夜的花費沒有盡頭,中間應斷開;

故劃分為:且天地之生財也有時/人之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費無窮。

19.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

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本句重點詞語:是,這;一筵,一頓飯;所需,指花費的錢財;幾,幾乎;中人,中等人家;產,資

產;果何所取,終究得到什么呢。

20.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C.有誤,結合“近今雖鄉(xiāng)居筵席,亦多學習宦派,數十味只覺尋常也”的內容可知,鄉(xiāng)村筵席數十味

只覺平常,意在表明此地奢靡浪費習氣嚴重;

故選C?

【參譯文考】

這一年暮春,長安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原來是到了牡丹盛開的時節(jié),長安城里的名門大戶紛紛

相隨前去買花。牡丹花的價錢貴賤不一,價錢多少以花的品種來定。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葉茂,鮮紅欲滴,

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絹的價錢。它們被精心呵護著,主人還給張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籬,辛勤澆灌之

余還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顏色還和以前一樣鮮艷。家家習以為俗,更沒有人認為是錯的。有一個

老農無意中也來到了買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然而此嘆又有誰在意呢:這一從深色的

牡丹花價錢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

風俗的變化,會影響百姓的習氣,跟國家的興盛與衰亡密切相關,不可以不慎重。

君子用節(jié)儉制約民風,風俗的弊端是趨向奢侈。奢侈之風不加以制止,害處會是怎樣的呢?像這樣,

就會有人竭盡財力,超越本分,輕慢他人,模仿他人,追求時尚。況且天地產生物資是有時令的,人的能

力有限度,可是日日夜夜的花費沒有盡頭,用有時令限制的物資和有限的人力,來供應無盡的消費,假如

不做遏制,就會出現像涓涓細流般積累的財富如浩蕩的江水一樣流瀉而出的情況,怎么能不讓百姓貧苦而

且沒有節(jié)制地浪費呢?

小時候,見親友家尋常的宴會,大多用9個盤子,遇到大的慶賀與吊慰(喜事、喪事)活動,才用12

個盤子,這就很豐盛了,海味山珍不夠的話,就用雞肉襯墊。前幾年,就改變?yōu)槿烤?個或10個盤子「,

另外準備的小吃不在其中。而如今,即使是鄉(xiāng)里的宴席,也多學習官宦的氣派,幾十道菜也只是平常而己。

海味也不用雞肉襯墊,而且動輒用很名貴的燕菜為頭菜,這一頓飯所花費的錢財,幾乎要花費一戶普通人

家的財產,(這些人)終究得到什么呢?

(2023-江蘇鹽城?統考三模)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送溫況游蜀

武元衡0

游人西去客三巴,身逐孤蓬不定家。山近峨眉飛暮雨,江連濯錦起朝霞。

云深九折刀州②遠,路繞千巖劍閣斜。應到嚴君開卦處,將余一為問生涯。

【乙】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西南山水,帙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海預之虞?o跨馬行,則篁

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查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

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麋碎土沉,下倒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

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戰(zhàn)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

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fā)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裁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有刪減)

注釋:①武元衡:唐朝詩人、宰相,曾出任西川節(jié)度使,后被政敵刺殺身亡;②刀州:古代益州的

別稱,益州曾包含四川,云南,貴州等地。③虞:憂慮。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悖川蜀最奇

(2)然去中州萬里

(3)下但魚數_____________

(4)于是其詩旗工

2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

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4.賞析【甲】詩首聯中“孤蓬”這個意象。

25.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甲】詩的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蜀地美景歷來為古今學者所稱道,結合【甲】詩【乙】文以及鏈接材料說說蜀地風景有什么特點?

【鏈接材料】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選自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6.【甲】詩【乙】文均為贈予朋友的佳作,請分析二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21.只距離使……飽腹更加22.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

之悼栗23.(1)水上航行,那江石兇悍鋒利,波濤兇惡,漩渦詭秘(2)等到夏天江水上漲漫上山陵,

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24.“蓬”是風中無根的野草,“孤”字更增添了孤獨傷感之意,友人

即將去往巴蜀之地游歷,身影仿佛追逐著風中無根的野草,沒有固定的居所,“孤蓬”這一意象寫出了詩

人與朋友即將分別的孤寂與傷感,對友人旅途漂泊的擔憂。25.(1)蜀地云霧繚繞,路途遙遠,曲折

難行;劍閣峰傾斜陡峭,山峰重疊巍峨。(2)蜀地偏遠荒涼,道路難行危險;山勢陡峭,高聳入云,壯闊

雄奇;長江穿流而過,水勢浩大,流速湍急。26.【甲】詩:武元衡曾出任西川節(jié)度使,他對蜀州的偏

遠難行,壯麗景色十分了解,友人即將赴蜀游歷,詩人心中充滿不舍與擔憂,尾聯則透露出宦海沉浮的迷

茫?!疽摇课模核五ゲ⑽从H身去往蜀地,他借助豐富的想象,用簡練的文字把蜀地的奇險地勢生動地刻畫出

來,一方面突出了蜀地的奇山異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風流,另一方面飽含一個長輩對后輩(陳庭學)

的贊揚和褒獎之情。

【解析】2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為:只有四川最為奇異。惟:只,只有。

(2)句意為:然而它與中原地區(qū)遠隔萬里。去:距離。

(3)句意為:沉入江底而葬身魚腹。飽:使……飽腹。

(4)句意為:由此他的詩藝更加精湛。益:更加。

2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為:高峻的山谷深不可測,令人膽戰(zhàn)心驚。

“絕壑萬仞”是一個主謂句,“杳莫測其所窮”是一個謂語句,二者之間應斷開;“肝膽為之悼栗”

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現心理感受,應和前文斷開;

故斷句為: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

2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1)重點字詞:貝IJ:那么;悍利:兇悍鋒利;惡:兇惡;詭:詭秘;

(2)重點字詞:至于:等到;襄:上漲,漫上;絕:阻斷。

24.本題考查詩歌意象鑒賞。

“游人西去客三巴,身逐孤蓬不定家”意為:友人向西游歷客居巴蜀地區(qū),此生就像飄飛的蓬草不確

定家在何方?!芭睢笔侵革h飛的蓬草,一個“孤”字又增加了蓬草的孤獨傷感之意,因此“孤蓬”常比喻

漂泊無定的孤客。詩句中寫友人就像“孤蓬”一樣,在西去巴蜀的過程中,居無定所,借此表達了作者對

友人旅途的擔憂以及即將分別的惆悵傷感。

25.(1)本題考查詩歌畫面描繪。

“云深九折刀州遠,路繞千巖劍閣斜”意為:巴蜀地區(qū)云深霧重,路途遙遠,曲折難行,一路上繞過

數以千計的山巖,劍閣峰傾斜險峻。在描繪畫面內容的時候立足翻譯,增加一些描述性的句子,表現畫面

感即可。

示例:蜀地一路曲折蜿蜒,路途遙遠,厚重的云霧深深淺淺,迷蒙一片;那劍閣峰也似傾斜著一樣,

險峻陡峭,周圍滿是環(huán)繞著的山巒,層層疊得,巍峨高大。

(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

根據甲詩“云深九折刀州遠,路繞千巖劍閣斜”,乙文“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潮漁之虞”,

鏈接材料“巴山楚水凄涼地”可知,蜀地偏遠荒涼,道路難行危險;

根據乙文“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可知,蜀地

山勢陡峭,高聳入云,壯闊雄奇;

根據乙文“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麋碎土沉,下飽魚鱉”可知,蜀地長江

穿流而過,水勢浩大,流速湍急。

26.本題考查情感主旨分析。

甲詩:根據注釋可知,武元衡曾出任西川節(jié)度使,對于蜀地的情況甚是了解?!霸粕罹耪鄣吨葸h,路

繞千巖劍閣斜”一句寫出蜀地道路的曲折難行以及路途的遙遠,山勢的險要,而友人卻要到蜀地去游歷,

詩人對友人前路的艱險充滿了擔憂,以及對即將分別的友人的不舍與惆悵,而詩歌的末句“將余一為問生

涯”也寫出了作者對于自己宦海沉浮的迷茫,借寫對友人前路的擔憂也寫出了對自己前途的憂慮。

乙文:根據“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下飽魚鱉”可知,作者描繪了蜀地雄奇險峻的地勢,

令人神往;結合“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戰(zhàn)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

歌呼之所”可知,蜀地的水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英雄俊杰,而陳庭學“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

發(fā)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也在蜀地游歷,借助蜀地的陶冶,他的詩文也更加精湛,

飽含了作者對陳庭學的贊美與褒揚之情。

【參譯文考】

【乙】西南地區(qū)的山水,只有四川最為奇異。然而它與中原地區(qū)遠隔萬里,陸路有劍閣棧道的險途,

水路又有瞿塘峽、潮潮堆的憂慮。騎著馬,在竹林和崇山峻嶺中穿行,常常是幾十天都看不到峰頂。站在

高處向下俯視,高峻的山谷深不可測,令人膽戰(zhàn)心驚。從水路走,那江中的礁石兇險尖利,波濤漩渦詭異

險惡,小船一旦有尺寸差池,往往粉身碎骨,沉入江底而葬身魚腹。既然是如此艱險,因而那些沒有體能

的官員不可以去游歷,那些有文采而無材質(感受力)的人,即使去游歷也不會有收獲;不是身強體壯的人,

大多會老死在這個地方,為此,那些愛好奇異山水的人都會感到遺憾。

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揚雄、司馬相如、諸葛亮曾經在此生活過,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戰(zhàn)、駐扎防

守過,詩人文士也曾在此游歷觀覽、飲酒射覆、賦詩吟詠,庭學無處不去游歷觀覽。之后必定發(fā)而為詩,

用來記錄這些地方景物和時序的變化,由此他的詩藝更加精湛。

三年之后,庭學依慣例自己辭職歸來,在京師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飽滿,語氣更加豪壯,志趣理

想更加高遠,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幫助的緣故吧。

(2023?江蘇揚州?統考三模)小陸想要了解黃州生活對蘇軾的影響搜集了一些材料,請你參與探究。

元豐二年。蘇軾因寫詩獲罪入獄,幸免一死。十二月,被貶黃州,擔任閑職。

元豐三年。二月,抵達黃州,寓居定慧院。

【甲】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乙】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祖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必善醫(yī)而聾,遂

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維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建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

為耳,皆一時異人也?!?/p>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②洗筆泉水極甘正臨蘭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⑤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

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氣”

號日劇飲⑤而歸。

(《游沙湖》)

元豐四年。居臨皋亭,生活困窘,在東坡開荒十畝。

元豐五年。在東坡修五間草堂,自題“雪堂”。常與客飲酒,出行。

【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外夜闌風靜毅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注釋】①龐安常:名安時,字安常,宋代薪水人,世代從醫(yī),頗有名氣。②王逸少:東晉書法家王

羲之,字逸少。③歌:這里指詞,此詞詞牌為《浣溪沙》。④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不要因為年老就唱起“黃雞

催曉”朱顏已逝那種消極悲觀的歌曲。⑤劇飲:痛飲。⑥營營:指追求名利。⑦毅(hli)紋:形容水波細

紋。

元豐六年。十二月。

【丁】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節(jié)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七年。四月,離開黃州,赴汝州。

27.閱讀語段(乙),請解釋文中如,卓宇的意思。

(1)因往也田

(2)而穎悟維人

(3)余戲之日

(4)號日劇飲而歸

28.請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劃分停頓,限三處。

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

29.請用現代漢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