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福建省師范大學附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福建省師范大學附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福建省師范大學附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福建省師范大學附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福建省師范大學附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福建省師范大學附中生物高二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圖神經(jīng)纖維靜息狀態(tài)下膜電位示意圖,在箭頭處施加有效刺激后,興奮傳導方向為()A.向左傳導 B.向右傳導 C.雙向傳導 D.單向傳導2.下列關于探索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A.格里非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DNA可以改變生物體的遺傳性狀B.艾弗里實驗證明從S型肺炎雙球菌中提取的DNA可直接使小鼠死亡C.用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子代噬菌體均含放射性D.用含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子代噬菌體不含放射性3.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被完全取代B.“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種群落演替現(xiàn)象C.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經(jīng)歷階段為:裸巖階段→地衣階段→灌木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森林階段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內部,不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4.小李運動時,不小心摔傷了膝蓋,膝蓋處皮膚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現(xiàn)象。結合所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出現(xiàn)“紅”的現(xiàn)象是毛細血管破裂,局部血紅蛋白增多引起的B.出現(xiàn)“腫”的現(xiàn)象是血漿滲透壓升高,出現(xiàn)組織水腫引起的C.出現(xiàn)“熱”的現(xiàn)象與受傷部位細胞代謝加快,產(chǎn)熱量增加有關D.由于外力刺激,感覺神經(jīng)末梢產(chǎn)生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形成痛覺5.下列反應中,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是A.有氧呼吸 B.蛋白質的合成C.在小腸內淀粉酶水解淀粉 D.劇烈運動產(chǎn)生的乳酸和碳酸氫鈉反應6.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chǎn)生,能從產(chǎn)生部位運輸?shù)阶饔貌课?,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驹斀狻緼、“又曬又浸,凡十余次”說明該物質在植物體內的含量少,A正確;B、乙烯、脫落酸不能促進生根,B錯誤;C、需要多次浸之,積累總量,以達到適宜濃度,C正確;D、生長素進入人體后經(jīng)血液運輸?shù)侥I臟中形成尿液,生長素在植物的幼嫩部位可由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該運輸方式為極性運輸,D正確。故選B。

下列生產(chǎn)措施與預期結果對應相一致的是()A.播種前用適宜濃度的脫落酸浸泡玉米種子——促進種子萌發(fā)B.鳳梨生長期噴灑適宜濃度的乙烯利溶液——促進果實的發(fā)育C.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生長期的蘆葦——增加蘆葦纖維長度D.黃瓜成熟期噴灑一定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加速葉片的黃化速度7.下圖是小鼠肝組織切片模式圖,X、Y表示細胞,數(shù)字表示不同的液體。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幾種液體的流動方向是:③→①→④→②B.營養(yǎng)不良會使血漿蛋白減少,引起①增多,造成組織水腫C.③中的O2被組織細胞X利用至少要穿過5層磷脂雙分子層D.X代謝產(chǎn)生的尿酸,尿素經(jīng)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泌尿系統(tǒng)和皮膚排出體外8.(10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蘊含著生物學知識的語句。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xiàn)了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B.“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xiàn)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傳遞D.“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二、非選擇題9.(10分)某研究小組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的因素,做了三個實驗。相應的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1的實驗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其中的自變量為________________。(2)實驗2的BC段O2產(chǎn)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3的結果顯示,過氧化氫酶的最適pH為________。實驗還證實,當pH小于d或大于f時,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將永久喪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圖可知,在進行酶活性的測定時,可根據(jù)一定條件下單位時間內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來表示酶活性。(5)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氫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圖甲是某種特異性免疫的大致過程,圖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關情況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表示的是_____免疫過程,巨噬細胞具有_____的作用。(2)圖甲中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是_____(有字母標注的填字母)。(3)注射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機體注射某種疫苗后在較長時間內不會患該病,請根據(jù)乙圖分析原因_____。(4)為探究機體清除腫瘤細胞是否與體液免疫有關,某同學設計實驗方案如下:將腫瘤體積大小相同的若干小鼠(體內已有的免疫細胞和造血干細胞已被射線殺死)均分為A、B兩組,A組做手術但不破壞骨髓,B組做手術且破壞骨髓,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小鼠腫瘤體積大小。該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原因是_____。11.(14分)圖甲為種群數(shù)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乙為血細胞計數(shù)板(400個小方格體積為1mm×1mm×0.1mm)測得的酵母菌分布情況,圖丙為三個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請回答下列問題:(1)_____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2)若圖甲表示草原上鼠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最好在_____(填“b”或“c”或“d”)時刻前進行防治。若圖甲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數(shù)量的蛇之后鼠的數(shù)量變化曲線,蛇發(fā)揮明顯作用的時間段是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而部分死亡,則圖中α的角度將會_____(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3)若圖甲表示某同學進行“探究酵母菌數(shù)量變化”實驗得到的曲線圖,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對酵母菌數(shù)量進行調查;DE段酵母菌數(shù)量減少的原因除了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之外還可能是_____。若以圖乙一個中方格的酵母菌數(shù)代表整個計數(shù)室中每個中方格酵母菌數(shù)的平均值,則該1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數(shù)量約為_____個。該數(shù)值與實際活菌數(shù)相比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相同”)。(4)圖甲中D點對應圖丙中_____的年齡結構。漁業(yè)生產(chǎn)中,要嚴格控制網(wǎng)眼大小以保護幼魚,使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圖丙中_____所示的類型。12.關于植物激素的相關問題資料1:感染赤霉菌而患惡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圍健康植株高很多,患病植株結實率很低。研究者將赤霉菌培養(yǎng)基的濾液噴施到水稻幼苗上,也出現(xiàn)了惡苗病的癥狀,并從赤霉菌培養(yǎng)基中提取出其中有效的活性物質——赤霉素。(1)僅根據(jù)資料1能否說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為_______________。(2)植物激素在發(fā)揮作用時,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為一種________起作用。資料2:考查研究生長素極性運輸?shù)慕?jīng)典實驗是所謂的“供體——受體瓊脂塊”方法,現(xiàn)利用如下圖處理方法做實驗。(3)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檢測4個實驗受體瓊脂塊,其中含有生長素的是________。(填序號)(4)為了證明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的極性運輸,一位同學設計了實驗①,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下端的受體瓊脂塊逐漸有了生長素。作為其對照組,最合適的是_____(填序號)。(5)有人提出“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重力無關”的觀點。最適合判斷該觀點是否正確的對照實驗是_______(選三組進行,填序號),實驗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觀點正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C【解析】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過程:在靜息時,神經(jīng)細胞的膜電位是膜外為正,膜內為負。當受到刺激時,在刺激點的膜內為正,膜外變負,產(chǎn)生興奮。鄰近的未興奮部位膜外的正電荷向興奮部位移動,膜內的興奮部位正電荷向未興奮部位移動。這種在興奮部位與相鄰未興奮部位之間的局部電流達到一定強度后,便會引起未興奮部位產(chǎn)生興奮,這樣興奮就傳遞下去了?!驹斀狻看碳ど窠?jīng)纖維上的任何一點,所產(chǎn)生的沖動均可沿著纖維向兩側方向同時傳導。故選C。2、D【解析】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結論是:S型細菌中必然存在“轉化因子”。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得出的結論: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有實驗過程可知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的條件是:由S型細菌的DNA存在?!驹斀狻緼、格里非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肺炎雙球菌體內有轉化因子的存在,A錯誤;B、艾弗里實驗證明從S型肺炎雙球菌中提取的DNA可引起R型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為S型肺炎雙球菌導致小鼠的死亡,B錯誤;C、用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盡管含32P標記的噬菌體的DNA進入了大腸桿菌,由于DNA的半保留復制,且由于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由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提供的,故子代噬菌體中不都含放射性,C錯誤;D、用含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因為帶有放射性標記的噬菌體外殼沒有進入到大腸桿菌內,更沒有成為子代噬菌體的一部分,故子代噬菌體不含放射性,D正確。故選D。3、B【解析】1、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2、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雖然已經(jīng)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3、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驹斀狻緼、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yōu)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A錯誤;B、“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是的古道在沒人行走后所發(fā)生的次生演替的現(xiàn)象,B正確;C、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經(jīng)歷階段為: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階段→灌木植物階段→森林階段,C錯誤;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D錯誤。故選B。4、B【解析】內環(huán)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和淋巴等細胞外液組成。組織水腫原因:營養(yǎng)不良,血漿蛋白減少,血漿滲透壓降低;毛細淋巴管堵塞,使組織液中蛋白質增加,組織液增加;局部炎癥,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使組織液中蛋白質增加,組織液增加等?!驹斀狻緼、出現(xiàn)“紅”的現(xiàn)象是毛細血管破裂,血紅蛋白進入組織液,使局部血紅蛋白(呈紅色)增多引起的,A正確;B、出現(xiàn)“腫”的現(xiàn)象是血漿滲透壓降低,組織液中的水分增多,出現(xiàn)組織水腫引起的,B錯誤;C、出現(xiàn)“熱”的現(xiàn)象是膝蓋處細胞代謝加快,物質氧化分解加快,產(chǎn)熱量增加引起的,C正確;D、所有感覺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腦皮層,由于外力刺激,感覺神經(jīng)末梢(感受器)產(chǎn)生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形成痛覺,D正確。故選B。5、D【解析】AB、有氧呼吸和蛋白質的合成都發(fā)生在細胞內,不是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A、B錯誤;C、小腸屬于消化道,不屬于內環(huán)境,所以在小腸內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過程不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C錯誤;D、劇烈運動產(chǎn)生的乳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D正確。故選D。6、C【解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成熟。(2)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衰老脫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4)乙烯:促進果實成熟。(5)生長素最明顯的作用是促進植物生長,但對莖、芽、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因濃度而異,即生長素具有雙重性?!驹斀狻緼、播種前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種子,赤霉素可促進種子萌發(fā),A錯誤;B、乙烯利溶液促進果實的成熟,B錯誤;C、赤霉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可增加蘆葦纖維長度,C正確;D、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成熟期噴灑一定濃度的細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緩葉片的黃化速度,D錯誤。故選C。7、A【解析】據(jù)圖可知,X表示組織細胞,Y表示血細胞,①是組織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是組織液,②是具有盲端結構內液體,屬于淋巴,③是血管內血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是血漿,④組織細胞內的液體,屬于細胞內液。據(jù)此作答。【詳解】A、①是組織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漿,④是細胞內液,所以這幾種液體的流動方向是③→①→②→③、③→①→④→①→②→③,A錯誤;B、營養(yǎng)不良會使血漿蛋白減少,從而引起組織液回流減少,組織液增多,造成組織水腫,B正確;C、血漿中的氧氣被組織細胞X利用至少要穿過毛細血管壁細胞(2層)、組織細胞(1層)、線粒體膜(2層),共5層磷脂雙分子層,C正確;D、細胞X代謝產(chǎn)生的尿酸、尿素大部分經(jīng)過泌尿系統(tǒng)排出體外,少部分通過皮膚排出體外,D正確。故選A。8、B【解析】據(jù)題文和選項的描述可知:該題考查學生對生物的種間關系、群落的演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及其穩(wěn)定性的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驹斀狻俊绑氩断s,黃雀在后”,體現(xiàn)了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A錯誤;“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xiàn)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C錯誤;“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D錯誤。二、非選擇題9、①.酶具有高效性②.催化劑的種類③.受過氧化氫酶的量(或活性)限制④.e⑤.過酸、過堿會導致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或答“過酸、過堿會使酶變性失活”)⑥.產(chǎn)物的生成量⑦.底物(反應物)的消耗量⑧.不能⑨.過氧化氫在加熱條件下會分解【解析】分析實驗1,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加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益大于加鐵離子,說明酶具有高效性;分析試驗2,隨著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增加,氧氣的產(chǎn)生速率先增加后基本不變;分析實驗3,自變量是pH值,因變量是溶液中過氧化氫的量,e點溶液中H2O2剩余量最少,所以過氧化氫酶的最適pH為e?!驹斀狻浚?)實驗1用了無機催化劑和酶同時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2)實驗2BC段顯示反應物的不斷增加,不能影響O2產(chǎn)生速率,其氧氣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催化劑過氧化氫酶的數(shù)量有限。(3)實驗3的結果顯示,過氧化氫酶的最適pH為e,實驗結果表明,當pH小于d或大于f時,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導致過氧化氫的活性將永久喪失。(4)酶的活性可以用產(chǎn)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表示。(5)由于過氧化氫在加熱條件下會分解,所以不能用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氫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军c睛】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分析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得出結論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1)①.體液②.攝取、處理、呈遞抗原;(2)a、b、d(3)機體在注射疫苗后產(chǎn)生了記憶細胞,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很長時間,當再次接觸這種抗原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能快速產(chǎn)生大量抗體(4)B組破壞骨髓后缺乏造血干細胞,B細胞和T細胞均無法形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喪失,不能排除是與細胞免疫有關【解析】題圖分析,圖甲是體液免疫的過程,細胞a表示T細胞,細胞b表示B細胞,細胞c表示漿細胞(效應B細胞),細胞d表示記憶細胞;圖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抗體的濃度,與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產(chǎn)生抗體的速度快、數(shù)量多?!拘?詳解】圖甲中有抗體,該過程為體液免疫過程。巨噬細胞具有攝取、處理、呈遞抗原的作用;細胞c產(chǎn)生抗體,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拘?詳解】圖甲是體液免疫的過程,細胞a表示T細胞,細胞b表示B細胞,細胞c表示漿細胞,細胞d表示記憶細胞,其中只有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因此圖中a、b、c、d能夠識別抗原的是a、b、d?!拘?詳解】注射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機體注射某種疫苗后在較長時間內不會患該病。從圖乙中可以看出,當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體后,產(chǎn)生抗體既多又快,而機體在注射疫苗后產(chǎn)生了記憶細胞,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很長時間,當再次接觸這種抗原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能快速產(chǎn)生大量抗體,因此人不易患病。【小問4詳解】某同學為探究機體清除腫瘤是否與體液免疫有關,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機體清除腫瘤是否與體液免疫有關,據(jù)此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是否存在體液免疫,因變量是腫瘤細胞量的變化,據(jù)此設計實驗如下:將腫瘤體積大小相同的若干小鼠(體內已有的免疫細胞和造血干細胞已被射線殺死)均分為A、B兩組,A組做手術但不切除骨髓,B組切除骨髓(無體液免疫過程,但實際也無細胞免疫過程),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小鼠腫瘤體積大小。該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原因是B組切除骨髓后缺乏造血干細胞,B細胞和T細胞均無法形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喪失,不能排除是與細胞免疫有關?!军c睛】熟知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正確分析圖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題的前提,掌握疫苗的作用機理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11、(1)種群密度(2)①.b②.ef③.變大(3)①.抽樣檢測②.代謝廢物大量積累或pH變化③.6×109④.偏大(4)①.Ⅲ②.Ⅰ【解析】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2、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中,實驗流程為:(1)酵母菌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yǎng)基(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yǎng)基中)→(3)觀察并計數(shù)→重復(2)、(3)步驟(每天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的時間要固定)→繪圖分析?!拘?詳解】種群的特征包括空間特征和數(shù)量特征,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小問2詳解】草原上的鼠在b時刻種群數(shù)量為K/2,此時增長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時刻前進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數(shù)量的蛇后,蛇發(fā)揮明顯效應的時間段是草原鼠數(shù)量下降這段時間,為e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適應當?shù)夭菰沫h(huán)境部分死亡,則草原鼠數(shù)量降低速度減慢,因此α角度變大?!拘?詳解】調查酵母菌數(shù)量的方法為抽樣檢測法;DE段酵母菌數(shù)量減少的原因除了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之外還可能是代謝廢物大量積累或pH變化;由圖乙及血球計數(shù)板規(guī)格可知,該血球計數(shù)板共25個中方格,血球計數(shù)板上酵母菌數(shù)量為24×25=600個,又因為血球計數(shù)板體積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養(yǎng)液含有的酵母菌數(shù)量為600÷(0.1×10-3)×103=6×109,所得計數(shù)中的菌可能有死菌,故該數(shù)值比實際活菌數(shù)量偏大。【小問4詳解】圖丙Ⅰ增長型、Ⅱ穩(wěn)定型、Ⅲ衰退型;圖甲中D點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屬于衰退型的年齡結構,故為圖丙中的Ⅲ,漁業(yè)生產(chǎn)中,要嚴格控制網(wǎng)眼大小以保護幼魚,使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