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講人:蘇老師17.昆明的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1、通過多種朗讀方式,把握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3、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趣。教學重點:把握文中展現(xiàn)的風土人情,體會作者對昆明的喜愛與想念。教學難點:進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學習目標新課導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風景各異,也帶給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樣的情景,又帶給人什么感受呢?讓我們走進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來一探其實。情境導入有一位評論家說:汪曾祺的語言很怪,拆下來沒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點味道。語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與字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包世臣論王羲之的字,說他的字單看一個一個的字,并不覺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與字之間“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汪曾祺的文學語言也是這樣的。汪曾祺認為:語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內容,語言和思想是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僅是所謂“載體”,它是作品的主體,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話,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情境導入語言后面有文化的積淀,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越高,他所傳達的信息就會更多。汪曾祺的文學語言兼具南北神韻,打通古今脈絡,才氣學識與高超的文字功夫將現(xiàn)代中國文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豐富了現(xiàn)代漢語和文字的表達方法,自有一種超越古今的曠達和淡泊。他自詡為“中國式的人道主義者”,憑著對事物的獨到領悟和審美發(fā)現(xiàn),從小視角切入,寫凡人小事,論鄉(xiāng)情民俗,于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散文的經典和高峰。寫作背景《昆明的雨》寫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發(fā)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時期。在昆明,他不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結識了許多師長和朋友,開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還結識了后來與他相知相愛的施松卿。對于有著強烈家鄉(xiāng)情結的汪曾祺來說,昆明無異于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汪曾祺73歲生日時曾作詩一首:“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憶兒時。”晚年汪曾祺的詩文書畫中,也隨處可見他對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牽夢繞的懷念之情。文題解讀昆明,云南省省會,地處北緯亞熱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作者以“昆明的雨”為題,明示了本文的寫作內容,即昆明的雨中的景物。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yè)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lián)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fā)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fā)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重點字詞1.正字音辟邪(xié)鮮腴(yú)八卦(guà)雞樅(zōng)扳尖(bān)吆喚(yāo)熾紅(chì)綠釉(yòu)密匝匝(zā)2、詞語解釋(1)辟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suì)。(2)鮮腴:新鮮,肥美。(3)暮年:晚年,老年。(4)無可方比: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比喻和形容它。(5)張目結舌:
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窘困或驚呆的樣子。(6)熾紅:鮮亮的紅色。(7)情味:情趣,情誼。(8)密匝匝:非常濃密的樣子。整體感知劃分課文的段落層次,并歸納各段的大意。描寫雨中的淡淡鄉(xiāng)愁,再次點明“我”對昆明的雨的想念。第三部分(10、11):詳細描寫昆明雨的特點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關的人和事。第二部分(3-9):由描述給寧坤的畫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點明主題。第一部分(1、2):整體感知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點?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濃綠的、使人動情的。由給朋友作的畫引出昆明的雨,既點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現(xiàn)象與產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同時吸引讀者,引起讀者閱讀興趣2、課文是怎樣引出昆明的雨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整體感知3、課文除了寫昆明的雨,還寫了什么?這些內容和雨有什么關聯(lián)呢?課文除了寫雨,還寫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種菌子、火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以及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這些人、事、物構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圖,在作者的筆下,無論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圍,都充滿著美感和詩意,作者正是以此表達出對昆明生活的喜愛和想念之情。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點,即形散神聚。4、作者看似信筆寫來,無拘無束,將諸多的人、事、物匯聚于此,那么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整體感知5、第二段運用了何種表達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圍繞“雨”,突出“想念”二字,表達了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懷念,引出下文。本題運用中間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畫面介紹,引出下文對“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緣由的敘寫。這與昆明的雨有什么關系?這些植物的共同特點是生長旺盛、肥大、滋潤。這屬于側面描寫,襯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續(xù)時間長、雨水均勻的特點。6、文章題目是“昆明的雨”,文中用不少筆墨寫了多種植物,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這與昆明的雨有什么關系?請簡要分析。整體感知7、“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比绾卫斫膺@句話的含義?昆明的雨不連綿,氣壓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葉飽滿,色澤濃綠,生命力旺盛,故說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這樣明亮、豐滿的雨季,令人喜愛動情,表達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喜愛之情。整體感知菌子有牛肝菌、青頭菌、雞樅、干巴菌、雞油菌。牛肝菌的特點:便宜、好吃。青頭菌的特點:略貴、淺綠色、格調高。雞樅:味道鮮濃,無可方比,是名貴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貴得驚人。干巴菌:深褐帶綠、樣子難看、好吃。雞油菌:銀圓樣大,滴溜兒圓,顏色淺黃,似雞油,只能做菜時配色用,沒甚味道。8、第⑦段寫了哪些菌子?各有什么特點?整體感知9、作者在第⑩段滿懷深情地說“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讓作者“忘不了”呢?“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鄉(xiāng)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閑適,幽靜、恬淡之感。此句短小而意味深長,令人回味無窮。內容:深化主題,表達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結構:照應第②段內容,收末全文,使結構顯得完整。10、第⑾段有什么作用?整體感知11、課文第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這兩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3自然段——內容上,點明中心,表達對昆明雨季的深切懷念之情。結構上,獨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畫面的介紹,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緣由的抒寫。第12自然段——內容上,深化主題,表達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結構上,照應第3自然段的內容,收束全文,使結構更加完整。整體感知12、如何理解最后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沉沉”既是對漫天細雨的形象描寫,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實寫照。這首詩中包含了作者對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戀之情和對那種心境的懷念,以及作者淡淡的鄉(xiāng)愁。整體感知13、文章結尾采用了哪些手法?這一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作用?反復、抒情。語段的作用:在內容上,深化主題,表達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懷念之情;在結構上,照應第2段內容,收束全文,使結構顯得完整。整體感知14、有人說本文采用“以小見大”的視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懷,你同意這個說法嗎?肥大的仙人掌、各種菌子、火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以及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載著作者的情感,愛得越深沉,情感的載體就越細越小,這里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懷,這種“以小見大”的視角,彰顯出汪老對昆明生活的熱愛。探究內容有如大白話一般,沒有任何秀麗華彩之處,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種拉家常的風格,讓人感到親切,這正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語言風格。(1)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很舒服。15、精讀課文,賞析語言。理解一下文字,進行賞析。探究內容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喚”一系列動詞,對苗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進行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tài)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從而抒發(fā)作者對昆明的喜愛和懷念之情。這里直白平淡描寫中讓人隱隱感到一種恬淡而悠遠的余味。(2)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氣更加柔和了。15、精讀課文,賞析語言。理解一下文字,進行賞析。探究內容這句更是說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汪曾祺散文的語言特點: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簡潔而富有韻味,充滿生活氣息。(3)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15、精讀課文,賞析語言。理解一下文字,進行賞析。探究內容“爬”“遮”等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木香的茂盛,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15、精讀課文,賞析語言。理解一下文字,進行賞析。探究內容“格調”原指“人的品格或風格”,此指炒熟后青頭菌的誘人色澤。(5)“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15、精讀課文,賞析語言。理解一下文字,進行賞析。本文通過對昆明雨季中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的描寫以及對昆明往事的追憶,表達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與喜愛之情。主旨歸納(1)語言風格簡潔洗練,雋永多味。汪曾祺是一位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shù)姆窖员憩F(xiàn)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如“種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扎”,語言樸素自然
。再如“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格調”一詞的運用增添了淡淡的幽默感。寫作特點(2)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独ッ鞯挠辍纺軐ψx者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對“凡人小事”的審視,用“以小見大”的視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濃烈如火的情懷。作者對昆明的愛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載體越小,越顯得愛得醇厚。仙人掌,青頭菌、牛肝菌等各類菌子,楊梅,緬桂花等,作為承載感情的載體,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它們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顯著汪老對昆明、對生活的熱愛。寫作特點在寫作中,“以小見大”寫法的運用:“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xiàn)大主題?!靶☆}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細節(jié),可以是整體中的一個小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動物,一棵小植物,還可以是一個小人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8章 氣體 4 氣體熱現(xiàn)象的微觀意義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3-3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五單元 第14章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 第1節(jié)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教學設計3 (新版)蘇科版
-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5章 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設計 魯科版必修1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 第2節(jié)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必修2
- Unit 8Section B(1a~1d)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22鐵生銹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五年級下冊青島版
- 2《祖父的園子》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有多重》(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北師大版
- 4 認識空氣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一年級下冊冀人版
- 多人股東協(xié)議書合同7篇
- DL-T 1476-2023 電力安全工器具預防性試驗規(guī)程
- 質量目標及計劃分解表
- 《信息化教學評價》
- 蹲踞式跳遠教案
-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速度控制
- 供電所線損的基本概念和管理
- CNAS質量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
- 太原市修繕土建工程預算定額
- 北大中國通史課件之——從大蒙古國到元朝
- 【實用版】GF-2013-0201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 (高清版)JGJ340-2015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