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勘察工程測量專項工作細則_第1頁
鐵路勘察工程測量專項工作細則_第2頁
鐵路勘察工程測量專項工作細則_第3頁
鐵路勘察工程測量專項工作細則_第4頁
鐵路勘察工程測量專項工作細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鐵路勘察工程測量專項工作細則

1平面控制測量

1.1一般規(guī)定

1.1.1主題內(nèi)容和適用范圍

本細則詳細規(guī)定了集團公司在既有鐵路改建勘測設計中進行平面控制網(wǎng)建立的原則和方法。適用于

設計行車速度200km/h及以下標準軌距有酢軌道改建鐵路工程測量。

1.1.2引用標準

(I)《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JI0I05-2009/J963-2009

(2)《鐵路工程衛(wèi)星定位測量規(guī)范》TB10054-2010

(3)《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101-2009/J961-2009

1.1.3基本要求

(1)平面坐標系統(tǒng)應采用國家坐標系或工程獨立坐標系,投影宜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測區(qū)內(nèi)投

影長度變形值不宜大于25mm/公里。

(2)高程系統(tǒng)宜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當個別地段無1985國家高程基準點時,可引用其他水準

高程或以假定高程起算。在全線水準測量接通后,應消除斷高,換算成1985國家高程基準,困難時應換

算成全線統(tǒng)一的高程系統(tǒng)。

(3)當測區(qū)內(nèi)高等級平面控制點精度和密度不能滿足基礎平面控制網(wǎng)(CPI)的起閉要求時,應

首先施測框架平面控制網(wǎng)(CPO),CP0控制網(wǎng)應專門設計。

(4)各級平面控制網(wǎng)布設要求及適用范圍見表1.1.3-1

各級平面控制網(wǎng)布網(wǎng)技術要求及適用范圍表1.1.3-1

旅客列車設計測量

測量:

等級行車速度等點間距備注

方法

(km/h)

200

CP0GPS—50公里左右一個專門設計

<160

200三等

CPIGPS*公里點對間距次00m

<160四等

GPS四等

200

導線四等附(閉)合導線

CPII400?600m

GPS五等長度不超過5公里

<160

導線.級

200導線一級150?200m

CPI1I

<160導線二級150?200m

注:.當CPII采用GPS測量時,CPI的點間距可4公里設一個點;當CPH采用導線測量時,CPI的點間距為不超過

4公里設一對相互通視的點。

1.2CPI控制網(wǎng)測量

1.2.1CPI控制網(wǎng)布設

(1)CPI控制網(wǎng)在框架網(wǎng)CPO的基礎上采用GPS測量。

(2)CP1控制點根據(jù)線路平面圖,沿線路敷設。采用邊聯(lián)結方式構網(wǎng),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邊形

組成的帶狀網(wǎng)。

(3)CPI控制點每隔4公里左右布設一個點,長于1.5公里的隧道段于隧道進出口布設一對相互通

視的點(超過10公里的隧道頂上中央附近設一至兩個點),每對點間距離不小于800m。

(4)在線路起、終點或與其它線路平面控制網(wǎng)銜接地段,必須有2個以上的CPI控制點重合,并

在成果中反映出相互關系。

(5)CPI控制網(wǎng)宜全線一次布網(wǎng),統(tǒng)一測量,整體平差。

1.2.2CPI控制點選點埋石

(1)CPI控制點選點埋石時,若已有點位滿足要求應盡量利用已有點位。

(2)CPI控制點位宜選在距線路中線50?1000m、不易被破壞的范圍內(nèi);當與水準點共用時,應選

在土質堅實、安全僻靜、觀測方便和利于長期保存的地方。

(3)點位應便于安置GPS接收機。點位周圍視野開闊,便于GPS衛(wèi)星信號的接收。

(4)點位離大功率無線電發(fā)射源(電視臺、微波站)的距離不小于200m,離高壓輸電線距離不得

小于50mo

(5)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衛(wèi)星信號接收的物體,盡量避開大面積水域。

(6)所有CPI控制點均應在現(xiàn)場填寫點位說明,必要時應丈量至明顯地物的距離,繪制點位示意

圖,作好點之記。在內(nèi)業(yè)整理資料時,點之記成果用AutoCAD繪制,同時提供紙質和電子文件。

(7)CPI控制點埋石規(guī)格執(zhí)行《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

1.2.3CPI控制點觀測

(1)采用標稱精度不低于5mm+lpPm的雙頻GPS接收機施測。

(2)全部儀器、光學對中基座在觀測作業(yè)前都必須按要求進行檢校,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觀測時,天線整平對中誤差不得大于1mm,每時段觀測前后各量取天線高一次,兩次互差小

于3mm,并取其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

(4)觀測過程中按規(guī)定填寫觀測手簿。對觀測點名、儀器高、儀器號、時間、日期以及觀測者均應

詳細記錄。

(5)為獲取CPI控制點1954年北京坐標系(或1980年西安坐標系)成果,CPI控制網(wǎng)應與附近的

不低于國家二等的大地點或GPS點聯(lián)測,一般宜每50公里聯(lián)測一個國家大地點,聯(lián)測國家大地點的總

數(shù)不得少于三個,特殊情況下不得少于兩個。當聯(lián)測點數(shù)為兩個時,應盡量分布在網(wǎng)的兩端;當聯(lián)測點

數(shù)為三個及其以上時,宜在網(wǎng)中均勻分布。

1.2.4CPI控制網(wǎng)GPS基線解算

GPS基線采用靜態(tài)相對定位模式進行解算,基線解算采用精密星歷或廣播星歷為起算數(shù)據(jù),以GPS

隨機的軟件解算,以相應的CP0控制點為基線解算起算點?;€解算應作以下檢核統(tǒng)計工作:

(1)計算同一時段觀測值的資料剔除率應小于10%o

(2)同一條邊任意兩個時段解算值互差小于2立.J5?+Z)2(mm).

()獨立觀測邊閉合環(huán)各坐標分量閉合差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WxW3MWy<3WZ&3?P、W<3a

(3)同步觀測環(huán)閉合差應滿足以下要求:

Wx<y/_np/5、Wy<y[np/5、Wz<&p/5

222

^=yjwx+Wy+W:3歷W5

1.2.5CPI控制網(wǎng)平差及坐標轉換

數(shù)據(jù)后處理采用通過鑒定的自主研發(fā)或商用的GPS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平差計算。

(1)采用GPS基線的雙差固定解進行GPS基線網(wǎng)平差。

(2)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求出各CPI點在ITRF框架下或WGS-84坐標系

下的地心坐標和大地坐標、各基線的改正數(shù)及其精度信息。

(3)無約束平差中,基線分量的改王數(shù)絕對值(V-、'△、、VAZ)應滿足下式:

仁3。

3b

仁3b

式中:。一為相應級別規(guī)定的基線的精度

(4)以聯(lián)測的CPO點為已知點進行WGS-84坐標的三維約束平差,并選擇相應的投影帶參數(shù),將

WGS-84坐標投影到相應的高斯平面上求得工程獨立坐標系平面坐標?;€上方向中誤差、最弱邊相對

中誤差、應滿足《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

約束平差中基線分量的改正數(shù)與經(jīng)過粗差剔除后的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一基線相應改正數(shù)較差的絕

(WAX、

對值dVAy>dVAZ)應滿足下式:

義?2。

dV,y<2cj

dV^<2a

式;中:?!獮橄鄳墑e規(guī)定的基線的精度

(5)利用聯(lián)測的1954年北京坐標系(1980年西安坐標系)國家三角點,求得WGS-84橢球與北京

54橢球(西安80橢球)的轉換參數(shù),將其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利用國家三角點作為起算點進行二維

約束平差。約束平差前應對已知點進行精度和可靠性檢驗。

1.3隧道外CPU控制網(wǎng)測量

1.3.1隧道外CPII控制網(wǎng)布設及選點埋石

(1)CPU測量應在CPI的基礎上采用GPS測量或導線測量方法施測。

(2)CPII控制點位宜選在距線路中線50?100m、不易被破壞的范圍內(nèi);當與水準點共用時(執(zhí)行

水準基點標石埋設規(guī)格),應選在土質堅實、安全僻靜、觀測方便和利于長期保存的地方

(3)CPH控制點點位應涉足GPS觀測條件,點位選取要求與CPI相同。點間距宜為600?80()m,

相鄰點之間應通視,特別困難地區(qū)至少有一個通視點,以滿足放線或施工測量的需要。

(4)凍土地區(qū)埋石標石應深入到凍土線以下0.4m,在基巖裸露處也可鑿刻于基巖上。

(5)所有CPII控制點均應在現(xiàn)場填寫點位說明,必要時應丈量至明顯地物的距離,繪制點位示意

圖,作好點之記。

1.3.2隧道外CPU控制網(wǎng)觀測及解算

(1)采用GPS測量CPU控制網(wǎng)

1)CPU控制點采用Trimble或LEICA雙頻GPS接收機觀測,儀器的標稱精度不低于5mm+lppm,

分段遠閉于CPI控制點。

2)采用邊聯(lián)結方式構網(wǎng),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邊形組成的帶狀網(wǎng),并與CPI聯(lián)測構成附合網(wǎng)。

3)基線解算采用廣播星歷,以GPS隨機商用軟件進行計算。采用CPI控制網(wǎng)中某個GPS點的

WGS-84坐標為起算坐標進行基線解算,并按134進行基線解算檢核統(tǒng)計工作。

G數(shù)據(jù)后處理采用通過鑒定的自主研發(fā)或商用的GPS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平差計算。以聯(lián)測的所有

CPI點為已知點進行WGS-84坐標的二維約束平差,選擇相應的投影帶參數(shù),將WGS-84坐標投影到相

應的高斯平面上求得工程獨立坐標系平面坐標。基線邊方向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應滿足要求。

5)以聯(lián)測的所有CPI點為已知點進行北京54(西安80)坐標的二維約束平差并提供北京(西安)

坐標成果。

(2)采用導線測量CPII控制網(wǎng)

1)導線測量應起閉于CPI控制點,并按《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表3.2.2中CPH的主要技術要

求,采用的全站儀標稱精度滿足《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

2)導線測量水平角觀測應符合《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表344的規(guī)定。

3)導線邊長測量滿足《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105-2009)中“3.5距離測量”的要求。

GCPII導線應在方位角閉合差及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滿足要求后,采用嚴密平差計算。

1.4隧道內(nèi)CPII控制網(wǎng)測量

1.4.1隧道洞內(nèi)CPII點埋設與編號

(1)隧道洞內(nèi)CPH點埋設

隧道洞內(nèi)CPH點的埋設可利用既有控制樁,單獨埋樁可與洞內(nèi)水準點共用,也可埋設在洞內(nèi)電纜槽

上,如下圖所示:

(2)隧道洞內(nèi)CPU點點號編排

隧道洞內(nèi)CPU點的點號編排可按以下原則進行編號,xxxCPIIOl,XXXCPII02,“XXX”為隧道名漢語

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如紅巖隧道的編號可為“HYCPIIO1”,按里程增加方向類推。

1.4.2隧道洞內(nèi)CPU導線測量技術要求

(1)CPH導線附合于隧道兩端的CPI控制點上。

(2)具體要求參見《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中隧道測量篇。

1.5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資料提交

(1)技術設計書

(2)外業(yè)測量觀測手簿

(3)測量平差計算表

(4)CPLCPII點之記

(5)控制點成果表

(6)控制網(wǎng)聯(lián)測示意圖

(7)測量技術總結報告

2高程控制測量

2.1一般規(guī)定

2.1.1改建鐵路高程控制測量應采用水準測量。高程控制測量的等級分為:精密水準、三、四、五等水

準測量。

2.1.2改建鐵路高程控制應沿鐵路線路布設,并與1985國家水準點聯(lián)測。

2.1.3首級高程控制網(wǎng)的等級應根據(jù)改建鐵路工程設計目標值、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選擇。各等級水準

測量適用范圍及布點間距應符合表2.1.3-I規(guī)定。

水準測量適用范圍及布點間距表2.1.3-1

則量項目速度目標值(km/h)測量等級點間距(m)

200三等<2000

水準基點120~160四等<2000

<120五等<2000

2.1.4首級網(wǎng)應布設成附合路線或環(huán)形網(wǎng),加密網(wǎng)宣布設成附合路線或結點網(wǎng)。大型橋梁和隧道應根據(jù)

工程規(guī)模和精度要求布設成精密水準路線。各等級高程控制網(wǎng)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1.4的規(guī)定。

高程控制網(wǎng)的技術要求表2.1.4

水準測量每千米高差每千米高差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周長的長度(公里)

等級偶然中誤差(mm)全中誤差Mw(mm)附合路線長環(huán)線周長

精密水準<2<4<4-

三等<3<6<150<200

四等<5<10<80<100

五等<7.5<15<30<30

注:表中,MA和Mw應按(2.1.4-1).(2.I.4-2)式計算:

(2.1.4-1)

(2.1.4-2)

式中4——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測段長或環(huán)線長(公里);

〃——測段數(shù);

W——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

N——水準路線環(huán)數(shù)。

2.1.5改建鐵路與另一鐵路連接時,應確定兩鐵路的高程系統(tǒng)關系。

2.1.6改建鐵路利用既有鐵路水準點時,既有水準點高程應按確定的水準測量等級精度要求連續(xù)測量并

貫通,當高程閉合差符合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時,應采用原有高程;精度超過限差并確認既有水準點高程

有誤時,可更改原有高程。

2.2水準點埋設

2.2.1水準點應選在鐵路沿線土質堅實、安全僻靜、觀測方便和利于長期保存的地方。在凍土地區(qū)埋石

標石應深入到凍土線以下0.4m,在基巖裸露處也可鑿刻于基巖上。

2.2.2既有水準點符合要求的應合理利用,且編號不宜改動。

2.2.3水準點應按《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的規(guī)定埋石并作好點之記。

2.3水準測量

2.3.1水準測量使用的儀器和水準尺要求

(1)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第,DS1級不應超過15",DS3級不應超過20"。

(2)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對于因瓦水準尺不應超過0.15mm,對于雙面水準尺

不應超過0.5mm。

(3)水準儀及水準尺類型必須符合相應等級的要求,宜采用相應等級的數(shù)字水準儀及其自動記錄

功能采集數(shù)據(jù)。

(4)水準測量所使用的水準儀及水準尺,應在每個項目作業(yè)前按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進行檢定。

2.3.2各等級水準測量限差要求

水準測量限差要求(mm)

測段、路線往返測測段、路線的左右路

水準測量附合路戰(zhàn)或環(huán)級閉合差檢測已測

高差不符值線高差不符值

等級測段高差之差

平原山區(qū)平原山區(qū)

精密水準士8灰±64K±8〃±8而

三等士12尿±2.4y/n±8VF士12〃士15〃±20屈

四等±20尿±4Vn士14麻±20〃±25〃±30/Ri

五等±304±2077±30〃±40/Ri

注:①K為測段水準路線長度,單位為公里:L為水準路線長度,單位為公里;及/為檢測測段長度,以千米計:n為

測段水準測量站數(shù)。

②當山區(qū)水準測量每公里測站數(shù)咕25站以上時,采用測站數(shù)計算高差測量限差.

2.3.3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

視距測段的前后視距累視線高度

前后視距差(m)

(m)積差(m)(m)數(shù)字水準儀

水準儀類

等級水準尺類型光學重復測量次

光學數(shù)字光學數(shù)字光學數(shù)字(下絲讀數(shù)字數(shù)

數(shù))

精密

水DSi因瓦<60>3且$60<1.5<2.0<4.0<6.0>0.3<2.8且出4R次

DSi因瓦<100<100

三等木<2.0<3.0<5.0<6.0三絲能讀數(shù)>0.35>1次

DS3單<75<75

DSi單<150<100

四等雙<3.0<5.0<10.0<10.0三絲能讀數(shù)>0.35>1次

DS3<100<100

五等DS?<100大致相等--

2.3.4各等級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觀測次數(shù)

等級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與己知點觀測順序

附合或環(huán)線

聯(lián)測

密奇數(shù)站:后-前-前-后

準DSi因瓦往返往返

偶數(shù)站:前-后-后-前

DSi因瓦往返/單程往返/單程

雙轉點雙轉點

三等后-前一前一后

DS3雙面//

兩組單程兩組單程

往返/單程往返/單程

后-后-前-前

四等DS?雙面雙轉點/雙轉點

或,后?前?前?后

兩組單程/兩組單程

五等DS3單面單程單程后-前

2.3.5水準測量限差要求

水準觀測的測站限差(mm)

基、輔分劃[黑紅面)基、輔分劃(黑紅面)檢測間歇點上下絲讀數(shù)平均值與中絲

讀數(shù)之差所測高差之差高差之差讀數(shù)之差

等級

精密水準0.50.713

光學測微法11.5

三等3-

中絲讀數(shù)法23

四等355-

五等47--

2.3.6觀測中超限處理

(1)水準觀測中,測站觀測限差超限,在本站觀測時發(fā)現(xiàn),應立即重測;遷站后發(fā)現(xiàn),則應從水準

點或間隙點開始重測。兩次觀測高差較差超限時應重測,重測后應選用往返合格的成果。

(2)重測后應將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取三次結果的平均值。

2.4水準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

2.4.1水準測量計算取位要求

水準測量數(shù)據(jù)取位

往(返)測距離總往(返)測距澳中各測站高差往(返)測高差總和往(返)測高差中高程

等級

和(公里)數(shù)(公里)(mm)(mm)數(shù)(mm)(mm)

精密

0.010.10.010.010.10.1

水準

三、四等0.010.10.10.10.1I

五等0.10.10.10.10.11

2.4.2水準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要求

(1)水準測量結束后,應以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按(2.1.4-I)式計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誤差

MA。當高程控制網(wǎng)的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超過20個時,還應以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按(2.1.4-2)式計算每

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wo

(2)四等及以上水準測量應在全線測量貫通后采用嚴密平差方法進行整體平差,并求出各點的高程

中誤差。

(3)四、五等水準網(wǎng)也可采用等權弋替法、逐漸趨近法、多邊形法進行平差,并應做精度評定。

2.5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資料提交

(1)技術設計書(一般與平面控制測量一起)

(2)外業(yè)測量觀測手簿及儀器鑒定證書

(3)外業(yè)高差各項改正數(shù)計算資料

(4)測量平差計算表

(5)高程成果表

(6)水準點點之記

(7)水準路線聯(lián)測示意圖

(8)技術總結報告(一般與平面控制測量一起)

3航空攝影測量

3.1一般規(guī)定

3.1.1主題內(nèi)容和適用范圍

(I)本節(jié)詳細規(guī)定了集團公司在既有鐵路改建勘測中進行航空攝影測量作業(yè)的原則和方法。適用于

設計行車速度200km/h及以下標準軌距有祚軌道既有鐵路改建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測繪1:500、1:1000、

1:200。、1:5000、1:10000比例尺數(shù)字地形圖。

(2)當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測繪改建鐵路1:500工點地形圖時,既有鐵路用地界范圍內(nèi)應由勘測

單位按數(shù)字測圖的規(guī)定野外施測,其余部分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修測。

(3)既有鐵路改建新建段參照執(zhí)行《新建鐵路勘察細則》。

(4)航空攝影測量數(shù)字化制圖層代碼執(zhí)行“XX二院數(shù)字化制圖層代碼表”,詳見附錄3

3.1.2引用標準

(1)《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J10105-2009/J963-2009

(2)《鐵路工程衛(wèi)星定位測量規(guī)范》TB10054-2010

(3)《鐵路I.程攝影測量規(guī)范》TB10050-201()

(4)《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圖示》GB/T20257.1-2007GB/T20257.2-2006

(5)《鐵路工程制圖圖形符號標準》TB/T10059-98

(6)《鐵路線路圖例符號》TB1419-B1

3.1.3基本要求

(1)平面坐標系統(tǒng)應采用國家坐標系或工程獨立坐標系,投影宜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測區(qū)內(nèi)投影長度變形

值不宜大于25mm/公里。

(2)高程系統(tǒng)宜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當個別地段無1985國家高程基準點時,可引用其他水準

高程或以假定高程起算。在全線水準測量接通后,應消除斷高,換算成1985國家高程基準,困難時應換

算成全線統(tǒng)一的高程系統(tǒng)。

(3)地形等級應按表3.1.3-1規(guī)定劃分。

地形等級劃分表3.1.3-1

地形等級IIIIIIIV

地面坡度(。)<33?1010?2525以上

地面高差(m)<2525?150150?350350以上

注:表內(nèi)數(shù)據(jù)系指在一個測段內(nèi)測圖范圍中的大部分地面坡度或高差而言,地面坡度與高差有矛盾時:一般以地面坡

度為主。

(4)基本等高距應根據(jù)用圖需要和地形等級按表3.1.3-2的規(guī)定選用。

基本等高距表3.132

地形圖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

基本等高距(m)0.5或11或21或22或5或105或10

(5)測量精度應以中誤差衡量。極限誤差規(guī)定為中誤差的兩倍。

(6)地形圖的精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地物點在圖上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表3.1.3-3的規(guī)定。

點位中誤差表3.1.3-3

地形圖比例尺點位中誤差(mtn)

1:500、1:10001.6

1:2000I、II級地形:L0;III、IV級地形:1.2:困難時:1.6

1:5000、1:10000I、n級地形:o.5:in、w級地形:0.8;困難時:1.2

2)高程注記點、等高線對最近水準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表3.L3-4的規(guī)定。

高程注記點和等高線的高程中誤差表3.1.3-4

地形

IIIIIIIV

等級

誤差

高程注記高程注記點高程注記點高程注記點

等高線(m)等高線(m)等高線(m)等高線(m)

點(m)(m)(m)(m)

比例尺

1:5000.200.250.400.500.600.750.801.00

1:10000.400.500.600.750.801.001.201.50

1:20000.600.750.961.201.602.002.002.50

1:50000.901.001.201.502.002.503.003.50

1:100001.201.502.002.503.24.004.806.00

注:隱蔽和困難地區(qū),可按上表規(guī)定放寬到1.5倍。

(7)地形圖圖例符號中既有鐵路、變壓器及其附屬建筑物采用《鐵路工程制圖圖形符號標準》

(TBE0059.98),其余符號均采用國家0: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20257.1-2007)。

(8)在確保地形圖精度下,應充分利用既有航攝資料測圖。

3.2航空攝影

3.2.1航帶設計

(1)航帶設計技術原則

航帶設計的技術原則主要包括航攝儀類型、焦距、航攝比例尺、測圖寬度及攝影范圍要求等。

1)航攝儀性能要求:像幅23cmx23cm,焦距88~213mm。

2)測圖所需的航攝像片比例尺應在表3.2.1-1規(guī)定范圍內(nèi)根據(jù)地形圖比例尺、測圖精度布點方案、

測I乂地形、儀器裝備等情況合理選擇。

航攝像片比例尺與地形II比例尺的關系表321-1

成圖比例尺航攝比例尺

1:5001:4000-1:6000

1:10001:4000-1:10000

1:20001:8000-1:18000

1:50001:10000-1:30000

1:100001:25000-1:50000

注:表內(nèi)航攝像片比例尺是對測段內(nèi)線路設計高程平均面而言。

3)攝影范圍應根據(jù)線路位置及方案的穩(wěn)定情況,與總體組商定,一般情況下為線路兩側不少于2000m。

(2)資料準備

1)1/5萬軍用圖1份及掃描件。

2)線路平面及縱斷面圖電子文檔各1份。用于航帶設計時套合到1/5萬軍用圖上確定攝影范圍和查

詢測段內(nèi)路線設計標高。

3)可行性研究報告書1份。用于了解線路方案,作為確定測段范圍時參考。

(3)航帶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航帶設計是一項綜合性強,牽涉面廣的工作,在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線路方案研究要認真負責、充分細致。

2)站場或擴建樞紐的航帶設計應使站坪位置布置于測段中部,同一站場應位于同一航帶內(nèi),并盡量

使線路中線平行于飛行方向且位于航帶中央。

3)為了減少內(nèi)外業(yè)測量工作,布置的航帶應盡量與線路方向平行,并盡可能使線路位于航帶位置的

中部c

4)航帶布置應有利于外業(yè)控制測量。測段接頭位置不宜位于分水嶺處,因接頭處外控點布置較多,

一般分水嶺處地形陡峻,地物稀少,給外業(yè)選點或聯(lián)測增加困難。

5)測段接頭處一般應重疊兩條攝影基線,至少應保證重疊一條攝影基線,以滿足外控點選刺和內(nèi)業(yè)

測圖的作業(yè)要求。

6)沿大的水系布設航帶時,應避免像主點連續(xù)落水。

7)測段長度一般以30公里左右為宜,根據(jù)線路走向和曲折程度,最長不宜超過40公里,最短不宜

短于15公里。

(4)航帶設計作業(yè)方法要求(AUTOCAD輔助設計)

1)在AUTOCAD中將線路位置與L5萬軍用圖拼圖套合,把最高山頂及高程都標注在圖上。

2)計算確定像片重疊度

qx=qx'+(lq')xAh/H

qY=qY'+(1-qy')xAh/H

式中:qx、qY—線路平均高程面上所采用的航向、旁向重疊度。

以、qY'—像片航向、旁向標準重疊度。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規(guī)范》規(guī)定:

qj一般為60?65%、qx'minN53%

一般為30?35%、q;min>15%

Ah―測段內(nèi)最高點與線路平均面的高差

H-------相對航高

在實際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經(jīng)驗公式確定qx、qY:

①當測段內(nèi)Ah<H/6時,則qx定為65%、qY定為35%。

②當測段內(nèi)H/6&\hWH/4時,則位定為70%、q、,定為40%。

3)根據(jù)線路位置及所選定的攝影比例尺和像片重疊度,初步框定測段位置,反復比較,使線路位置

處于測段內(nèi)的最佳位置并確定航線數(shù)。

G按框定的測段位置,找出該測段飛行安全范圍內(nèi)的最高控制點,并根據(jù)飛機的安全航高計算飛機

安全飛行高度。飛行安全范圍和安全航商是根據(jù)飛機的機型、航速所決定的。對一般常用的運-5、里-2、

安-30等機型,前后方安全距離為15公里,側方安全距離為5公里,安全航高為600m。

飛機安全飛行高度=飛行安全范圍內(nèi)最高控制點+安全航高

5)根據(jù)所選定的攝影比例尺和焦距,計算相對航高H帽。

H??=Mxf

M:攝影比例尺分母;f:航攝儀焦距。

6)根據(jù)線路設計平均高程,計算絕對航高H池。

H絕=線路設計平均高程面+H相

檢查絕對航高是否滿足飛機飛行安全高度的要求,若不滿足,則應調(diào)整航攝儀焦距或改變航攝比例

尺。

7)計算測段平均高程面高程和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

①在一個測段內(nèi)選擇一定數(shù)量有代表性的最高點和數(shù)量等同的最低點,它們的算術平均值便是測段

平均高程面H均。

②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1/m均=f/(H^HQ

當線路攝影比例尺1/m與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1/m均相差不大時,對航謾范圍影響不大。若相差太

大時就應采用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的航帶設計模片套在框定的測段位置上,檢查攝影范圍是否滿足要求。

(5)航帶設計應交付的資料

1)航帶設計計算表、航帶設計數(shù)據(jù)表各三份(二份隨軍用圖給攝影執(zhí)行單位,一份留底);航帶設

計計算表、數(shù)據(jù)表的內(nèi)容及式樣詳見附錄。

2)畫好測段的1/5萬軍用圖三份。

3)測段布置圖:測段布置圖的比例乂一般采用1/50萬,布置圖上應標注以下內(nèi)容:

①全攝區(qū)的經(jīng)緯度及攝區(qū)內(nèi)每幅軍用圖的編號。

②每個測段范圍及其編號。

③沿線各大城市、城鎮(zhèn)、省界。

3.2.2航空攝影

(1)航空攝影工作應委托專業(yè)性的航攝公司執(zhí)行,在簽訂合同時,應解決以下問題:

1)對航帶設計的內(nèi)容、要求,雙方應取得一致的意見。

2)執(zhí)行任務的期限,進場日期,對長大干線根據(jù)任務的急緩,提出先后飛行次序。

3)航攝申請手續(xù)的辦理由誰負責的問題及航攝像片交付的份數(shù)等。

(2)攝影時間的選擇既要保證具有充分的光照度,又要避免過大的陰影,一般以攝區(qū)的太陽高度角

和陰影倍數(shù)來確定。

1)平原地區(qū):太陽高度角應N20。、陰影W3倍。

2)丘陵地區(qū):太陽高度角應230。、陰影W2倍。

3)山區(qū):太陽高度角應245。、陰影勺倍。

G高層建筑密集的大中城市:太陽高度角應N45。、陰影W1倍。進行城.市大比例尺攝影時,可采用

云下攝影,以克服陰影對制圖的影響,但必須有足夠的光照度。

(3)航攝申請手續(xù)的辦理,一般大軍區(qū)批文由甲方辦理,攝影單位拿到大軍區(qū)批文后,具體負責辦

理攝區(qū)空域內(nèi)的空軍、民航部門的相關手續(xù)。

(4)航攝申請手續(xù)的辦理過程如下:

1)向管轄攝影地區(qū)的大軍區(qū)報送《航攝申請報告》,報告應寫明工程項目,攝影范圍,擬委托的航

攝單位,執(zhí)行時間,擬使用的機場、機型及飛行架次,飛行高度等,并隨報告附《航攝范圍示意圖》。

2)待報告批復回函后,將軍區(qū)批文號電告攝影執(zhí)行單位,以便其盡快辦理攝區(qū)空域內(nèi)的空軍、民航

部門的相關手續(xù),手續(xù)完成后立即調(diào)機執(zhí)行航攝。

(5)機組進入攝影基地后,應派出驗收代表配合航攝工作,負責解決在強影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技術

問題c

1)原航帶設計時,對飛行的安全范圍考慮不周,或個別制高點遺漏致使不能按安全航高進行攝影時,

應修改原航帶設計。

2)原航帶設計測段劃分比較復雜破碎時,為了提高飛行效率,機訓提出要更改原航帶設計時,應根

據(jù)機組意見,并考慮線路方案及今后控測、制圖是否有利等情況,作出是否修改的決定。

3)多航線測段,畫航跡線時與設計的航線數(shù)有所增加。

4)攝影過程中,總體組提出新方案時,修改航帶設計。

3.2.3攝影處理

(D曬印像片應符合下列要求:

1)根據(jù)航攝底片反差情況,正確選擇感光材料的型號和選配藥液,供加密和測圖用的透明正片,應

采用滌綸軟片。

2)顯影液的溫度應在18?22。之間。定影必須充分。

3)水洗器皿要洗刷干凈,不能有任何細小沙粒。溫度在22。以下,水洗時間一般為25min。

G曬印像片、滌綸片時注意壓平質量,像片、滌綸片的四個框標影像應清晰、完整。

5)滌綸片晾干時,宜夾住滌綸片一邊的兩角平掛;烘干像片時,應使像片的背面與烘干機加熱面接

觸進行烘干,不能對乳劑面上光。

(2)放大像片應符合下列要求:

1)外業(yè)調(diào)繪片無論整張放大或局部放大,鄰片之間影像應有適當重疊。

2)放大像片的顯影、定影、水洗、烘干與241條相同。

(3)曬印像片、滌綸片和放大像片必須反差正常,色調(diào)一致,影像清晰,明亮和暗影部分均能辨別

出細貌,無斑點、沙粒、污跡、傷痕和氣泡。

3.2.4航攝資料驗收

(1)對攝影質量的要求

1)航攝底片上地物、地貌影象清晰,易于判讀,反差及黑度正常。

2)底片上光學框標應清晰完整。

3)底片上如遇有云、陰影、劃痕、靜電痕跡、條痕、折傷及藥膜損傷等缺陷、且影響模型連接和測

繪時應予補攝。

G航攝膠片在曝光瞬間由于未能嚴格壓平而在像平面上引起的像點位移誤差應不大于0.02mm。個

別點最大不大于0.03mm0

(2)對飛行質量要求

1)航向重迭不應小于53%、旁向重迭不應小于15%。

2)攝影范圍應滿足《航帶設計》的要求,且測段連接處重疊部分不少于2條基線。

3)航傾角一般應不大于2。,最大不超過3。。

G航偏角一般不大于6。,個別不大于10%

5)航線彎曲度一般不應大于6。,個別不大于10。。

6)實際航高與設計航高之差一般不應大于5%,同航線上的最大航高差不應超過50m。

上述3?6條要求是針對一般情況下的飛行質量而言,在個別情況下超限時,只要不影響航測制圖,

也不必強求。

(3)航攝任務完成后,應按2.3.2條對航攝成果進行驗收,航攝成果包不:

1)航攝底片、像片(按合同規(guī)定的份數(shù))

2)像片復照圖底片、像片(按合同規(guī)定的要求提供)

3)航攝儀數(shù)據(jù)表

G航攝成果質量鑒定表

5)航攝底片登記表及交接清單

(4)航攝驗收T作完成后,由驗收代表編寫《航空攝影資料聆收報告》.聆收報告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1)概況:包括線路方案研究,航帶設計,簽訂攝影合同,執(zhí)行攝影經(jīng)過,以及進行上述各項工作的

日期及執(zhí)行單位等。

2)線路方案情況及對航攝范圍的要求包括:線路的里程;各方案對航攝比例尺,攝影范圍及測圖寬

度要求。

3)驗收后的質量評定情況:曾發(fā)生過什么重大問題,采取什么措施解決的,還有什么問題尚未解決。

G今后外控及內(nèi)業(yè)工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建議采取什么辦法補救。

5)對今后“航帶設計”及“航攝驗收”工作的建議及意見。

(5)航攝任務執(zhí)行結束后,航攝資料在使用之前,要經(jīng)審批攝影的單位(大軍區(qū)作戰(zhàn)部)審查后,

才能使用。送審時應帶下列資料:

1)畫有飛行范圍的軍用圖及航帶布置圖;

2)攝影資料移交清單;

3)經(jīng)軍區(qū)審批的攝影文件(復印件);

G航攝合同書;

5)按移交清單的全部航攝底片(膠卷)及像片索引圖。

注:上述第5條,因航攝底片在運送過程中易于損壞,可改用像片代替底片,但應先請示取得審查

方同意后,方可改變。

(6)送審結束后,應取得審查方的證明文件,并將證明文件復印件寄給攝影執(zhí)行單位一份。

3.3航測外業(yè)

3.3.1控測前準備工作

(1)資料準備

1)資料收集

①既有線路位置的1:50000(或1:10000)軍用圖。

②測區(qū)內(nèi)已有的國家三角點、GPS點、軍控點、水準點成果和點之記(鐵路局的三角點、水準點

成果卻點之記)。

③測區(qū)內(nèi)的既有地形圖、交通圖和方政區(qū)劃圖。

④刺點片、調(diào)繪片等。

⑤既有線復測及有關調(diào)查資料,如表3.3.1所列。

既有復測及調(diào)查資料表3.3.1

序號資料名稱序號資料名稱

1新舊里程對照表8橋梁表、隧道表

2斷鏈表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