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背手冊03高考文言文知識清單(12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_第1頁
記背手冊03高考文言文知識清單(12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_第2頁
記背手冊03高考文言文知識清單(12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_第3頁
記背手冊03高考文言文知識清單(12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_第4頁
記背手冊03高考文言文知識清單(12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背手冊03高考文言文知識清單(12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北京專用)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記背手冊03

(高考???20個文言實詞+高考常考18個文言虛詞)

清單一高考???20個文言實詞的用法與舉例

1.愛ài

①喜愛。晉陶淵明獨愛菊。(《愛蓮說》)

②熱愛。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

③愛護。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④愛惜。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六國論》)

⑤吝惜,舍不得。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奏,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過秦論》)

⑥通“(ài)”,隱蔽、躲藏。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jīng)·靜女》)

⑦吝嗇。百姓皆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⑧親愛的,心愛的。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柳毅傳》)

2.安ān

①撫慰,安撫。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

②安置,安放。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④安適,使人安樂。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

⑤安穩(wěn)。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⑥安定。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太宗十思琉》)

⑦表反問,哪里怎么。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⑧表疑問,哪里、哪兒。沛公安在(《鴻門安》)

3.被

bèi

①被子。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楊修之死》)

②覆蓋。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③施加,施及。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柳毅傳》)

④遭受,遇到。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荊軻刺秦王》)

⑤表示被動。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②披散,散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4.倍bèi

①原數(shù)基礎上增加的相等數(shù)。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過秦論》)

②加倍。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五蠹》)

③通“背”,違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5.本běn

①草木的根。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②草木的干、莖。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傳》)

④本業(yè),指農(nóng)業(yè)。強本而節(jié)用。(《荀子·天論》)

⑤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廢。(《后序》)

⑥原來的。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⑦本來。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

⑧推究,考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

6.鄙bǐ

①邊遠的地方。北蠻夷之鄙人,來嘗見天子,故振懾。(《荊軻刺秦王》)

②以……為邊界(邊邑)。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③輕視,看不起??鬃颖善湫∑?。(《訓儉示康》)

④輕賤。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

⑤庸俗,淺陋。敢竭鄙懷,恭疏短引。(《滕王閣序》)

7.兵bīng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泰論》)

②士兵,軍隊。沛公兵十萬,在霸上。(《鴻門宴》)

③戰(zhàn)爭。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軍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孫子·謀攻》)

8.病bìng

①重病。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②弊病,缺點。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③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

④使……成病態(tài)。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⑤擔心優(yōu)慮。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論語》)

⑥責備,羞辱。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⑦困告。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⑧疲勞。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9.察chá

①細看,觀察。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晉文之事》)

③詳審,細究。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赤壁之戰(zhàn)》)

④明察,了解。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

⑤考察和推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

⑥精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答客難》)

10.朝

cháo

①朝見,朝拜。諸侯在春天拜見天子,或臣屬在早晨拜見國君。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接受朝見,使……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過秦論》)

③拜訪。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記》)

④朝廷。于是入朝見成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⑤朝代。指整個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

⑥對,向。如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長蛇。(《蜀道難》)

11.曾

céng

曾經(jīng)。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zēng

①指與自己隔著兩代的長輩與晚輩親屬。是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玄時,不分至十戶不止。(《治平篇》)

②通“增”,增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③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2.乘

chéng

①駕,坐。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戰(zhàn)》)

②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詩經(jīng)·氓》)

③趁,順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④憑恃,依仗。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書·宗愨傳》)

⑤冒著。自京師乘風……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shèng

①一車四馬的合稱。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

②輛。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13.誠chéng

①誠心誠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

②表肯定,確實、的確。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表假設推論,果真、如果。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

14.除chú

①臺階。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朱子家訓》)

②去掉,除去。興利除弊。(《答司馬諫議書》)

③修治。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④拜官授職。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⑤流逝,過去。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

15.辭cí

①借口。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②言辭文辭。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一種文體。如《歸去來分辭》。

④告別,辭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⑤推辭,辭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⑥計較。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16.從cóng

①跟隨,追險。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泰論》)

②依順,聽從。臣從其計。(《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從事,參與。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④依傍,緊挨著。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⑤使……跟從。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⑥隨從的人。其從如云。(《詩經(jīng)》)

⑦指堂房親屬。異死,其印為子群從所得。(《活板》)

zòng

通“縱”,合縱的盟約。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17.殆dài

①危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秋水》)

②通“怠”,懈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③表猜測或不肯定,大概恐怕。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④表約略,幾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18.當dāng

①遮擋。前辟四畝,垣墻周庭,以當南日。(《項脊軒志》)

②抵擋。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③占據(jù),把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④應當。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滕王閣序》)

⑤掌管,主持??ぶt士大夫請于當?shù)馈?《五人墓碑記》)

⑥判決,判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表處所,對著、面對。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⑧表時間,值、在、正在。當是時也,商君佐之。(《過秦論》)

⑨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

⑩表未來的時間,將、將要。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兩者相抵。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屈原列傳》)

dàng

①符合。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促織》)

②當作。安步以當車。(《戰(zhàn)國策》)

tǎng

通“倘”,表假設,如果。則勝負之教,存亡之理,當與秦相校、或未易量。(《六國論》)

19.道dào

①道路。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

②途徑,方法。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③風尚。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④道義。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⑤思想,學說。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⑥道理,規(guī)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⑧取道。從酈山下,通芷陽間行。(《鴻門宴》)

⑨說,講。何可勝道也戰(zhàn)!(《游褒禪山記》)

20.得dé

①收獲。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②心得,體會。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出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③取得,得到。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六國論》)

④得意,滿足。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⑤通“德”,感恩。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⑥能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⑦融洽。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也。(《記王忠肅公翱事》)

⑧得當,合適。此言得之(《六國論》)

⑨必須,應該。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21.度

①計量長短的標準。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鄭人買履》)

②限度。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

③制度,法度。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

④度量,氣度。常有大度。(《漢書·高帝紀》)

⑤常態(tài)。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⑥次,回。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

⑦譜寫。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揚州慢》)

⑧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duó

①計算,衡量。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②推測,估計。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2.非fēi

①不對的,錯誤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②責怪,認為不對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遙游》)

③用在判斷句中,相當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不。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陳情表》)

⑤沒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23.復fù

①返回。軍乃引而復。(《韓非子》)

②恢復。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說》)

③回答。公子往數(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謝。(《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告訴,上報。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齊桓晉文之事》)

⑤夾層的,雙層的。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孔雀東南飛》)

⑥繁復,重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⑦再,又,還。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鴻門宴》)

24.負fù

①以背載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

②擔負,承受。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阿房宮賦》)

③使……承擔。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憑借,依仗。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享有。如久負盛名。

⑥背棄,違背。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辜負。誓天不相負。(《孔雀東南飛》)

⑧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冤》)

⑨敗,戰(zhàn)敗。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六國論》)

25蓋

gài

①車蓋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②遮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③勝過,壓倒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赤壁之戰(zhàn)》)

④發(fā)語詞,表推測,大概。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⑤大概(因為)。承接上文,說明原因,帶有推測的意思。今言“華實”之“華"者,蓋音得也。(《游褒禪山記》)

⑥用在句首,不譯。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報任安書》)

疑問代詞。通“盍”,何、怎么。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26.故gù

①緣故,原因。且以一壁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舊交。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③舊。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

④過去,從前。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項脊軒志》)

⑤衰老。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

⑥故意,特意。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⑦仍然,仍舊。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⑧固,本來。此物故非西產(chǎn)。(《促織》)

⑨所以。故木受繩則直。(《勸學》)

27.顧gù

①回頭看,環(huán)視。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看,視。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促織》)

③顧念,顧惜。激昂大義,滔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④顧慮,顧及。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⑤看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⑥表輕微轉折,只不過。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表反問,豈、難道。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28.固gù

①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過泰論》)

②鞏固,安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使……穩(wěn)固。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國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④固執(zhí),頑固。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⑤牢固。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

⑥堅決,堅持。藺相如固止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本來,原來。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⑧確實,實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⑨表讓步,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安書》)

29.歸guī

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②返回。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③歸還。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歸依,歸附。而皆背晉以歸梁。(《伶官傳序》)

⑤趨向;集中于一處。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愚溪詩序》)

30.國guó

①國家。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②國都、京城。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齊人有一妻一妾》)

31.過guò

①過失,過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②走過,經(jīng)過。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③勝過,超過。裘馬過世家焉。(《促織》)

④犯錯。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后》)

⑤責備。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

⑥拜訪,探望。愿枉車騎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32.何

①什么。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何等,多么。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孔雀東南飛》)

通“呵”,呵斥、喝問。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通“荷”,動詞,扛、背。何蓑何笠。(《詩經(jīng)·小雅·無羊》)

33.恨hèn

①遺憾。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

34.胡hú

①古代泛指北方邊地與西域的民族,后也泛指切外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過秦論》)

②什么。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分辭》)

③何,為什么。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分辭》)

35.患huàn

①憂患,禍害。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傳序》)

②忌諱。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③擔憂,憂慮。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36.或huò

①有的(人、事物)。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也許,或許。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

③有時?;蛎碥?,或棹孤舟。(《歸去來兮辭》)

37.疾jí

①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郵文》)

②痛苦,疾苦。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

③疼痛。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莊暴見孟子》)

④痛心。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屈原列傳》)

⑤憎惡,怨恨。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張衡傳》)

⑥通“嫉”,妒忌。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已,疾之。(《孫臏》)

⑦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觸龍說趙太后》)

⑧強,猛烈。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⑨銳利。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38.及jí

①追趕上。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屈原列傳》)

②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④推及,涉及。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共子孫。(《觸龍說趙太后》)

⑤接近。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后序》)

①憎恨,討厭。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

②嫉妒。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戰(zhàn)》)

③羞恥。羞惡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怎么,哪里,什么。彼且惡乎待哉(《道遙游》)

89.微wēi

①精妙,微妙。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屈原列傳》)

②細小,細微。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③低賤,卑下。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滕王閣序》)

④稍微,略微。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翁》)

⑤暗中,秘密地。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

⑥相當于“如果(假如)沒有”“如果不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90.悉xī

①詳盡地敘述。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報任安書》)

②詳盡,全面。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論積貯疏》)

③都,全部,完全。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屈原列傳》)

91.相

xiàng

①相貌。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孔雀東南飛》)

②官名。后專指宰相。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鴻門宴》)

③贊禮。古代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④輔助,幫助。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游褒禪山記》)

xiāng

①彼此,互相。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陳情表》)

②表動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筛鶕?jù)文意譯成“我”“你"他”等代詞。

a.我。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b.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ā犊兹笘|南飛》)

c.他(她)。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

92.謝xiè

①推辭,謝絕。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

②道歉,謝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離開,辭別。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孔雀東南飛》)

④感謝,酬謝。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

⑤告訴,勸告。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ā犊兹笘|南飛》)

⑥告,問。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陌上桑》)

93.信

xìn

①誠信的。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諫太宗十思疏》)

②可靠的。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③真實的。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④信物,憑證。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刺秦王》)

⑤信使,媒人。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

⑥音訊,消息。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柳毅傳》)

⑦相信,信任。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鄒忌諷齊王納諫》)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屈原列傳》)

⑧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⑨確實,的確。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⑩隨意,任憑。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琵琶行》)

shēn

通“伸”,伸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94.興

xīng

①興起。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

②抒發(fā)。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③起,挺起。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見梁襄王》)

④發(fā)動,調(diào)動。懷王怒,大興師伐秦。(《屈原列傳》)

⑤興盛,昌盛。憂勞可以興國。(《伶官傳序》)

xìng

①興致。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滕王閣序》)

②《詩經(jīng)》六義之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一種寫詩手法。同一禍敗,詩以為興。(《論衡·商蟲》)

95.行

xíng

①行走。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陳情表》)

②前往。趙王畏秦,欲母行。(《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經(jīng)歷。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

④實行,施行。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⑤行為,動作。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⑥古詩的一種體裁。如《琵琶行》《兵車行》。

⑦品行。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⑧即將,將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háng

①行列,隊伍。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

②輩分。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蘇武傳》)

③量詞。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孔雀東南飛》)

96.幸xìng

①寵幸。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②皇上親臨。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③希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孔雀東南飛》)

④幸運。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祭十二郎文》)

⑤僥幸。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97.修xiū

①整洽,修理。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

②修建。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③修養(yǎng),修行。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編篆,編寫。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報任安書》)

⑤長,高。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ā短m亭集序》)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修飾,裝飾。參為人矜嚴,好修容儀。(《漢書·馮參傳》)

⑦善,美好。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離騷》)

98.徐xú

慢慢地,緩緩地。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

99.許xǔ

①應允,答應。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贊同。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③期望。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

④處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⑤表示大約接近某個數(shù),相當于“左右"上下”。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⑥這樣,如此。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100.陽yáng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②太陽,陽光。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③溫暖。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長歌行》)

101.要

yāo

①通“邀”,邀請。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

②相約,約會。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

yào

①總括,概括。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報任安書》)

②關鍵,險要。東割膏腹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102.宜yí

①應該,應當。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適宜,合適。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察今》)

103.遺

①遺失,丟失。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過秦論》)

②拋棄。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③離開。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④排泄(大小便)。頃之三遺矢(屎)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遺留。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wèi

①送給,給予。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寄、送(信)。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shù)遺魏王及公子書。(《信陵君竊符救趙》)

104.貽yí

①贈送。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②遺留,留下。傳之子孫,以貽后世。(《尚書序》)

③造成。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柳毅傳》)

105.易yì

①交換。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商相如列傳》)

②改變。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③輕視。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五蠢》)

④替代。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燭之武退秦師》)

⑤容易。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分辭》)

106.陰yīn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登泰山記》)

②陰影,樹陰。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

③陰天,沒有陽光。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陽樓記》)

④暗中。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張衡傳》》

⑤陰險。(郭解)少時陰賊。(《史記·游使列傳》)

107.右yòu

①右邊。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②上。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豪強。西州豪右并兼。(《后漢書·陳寵傳》)

108.再zài

①第二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列論戰(zhàn)》)

②兩次。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保ā墩撜Z·公冶長》)

109.造zào

①制定。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

②訪,到。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促織》》

110.知

zhī

①知覺。其無知,悲不幾時。(《祭十二郎文》)

②交情。絕賓客之知。(《報任安書》)

③知道,知曉。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燭之武退秦師》)

④管理。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勾踐滅吳》)

⑤了解。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管,過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zhì

通“智”,智慧。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111.致zhì

①情致,情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

②招來,招納。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表達。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傳》)

④到,達到。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

⑤盡,極。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弈秋》)

112.質(zhì)zhì

①以財物或人員作抵押。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②指留作抵押品的人或物,人質(zhì)。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③通“贄”,初次拜見尊長的禮物。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

④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商相如列傳》)

⑤詢問。援疑質(zhì)理。(《送東陽馬生序》)

113.治zhì

①治理,管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

②整理。于是約車治裝(行裝),載券契而行。(《馮諼客孟嘗君》)

③講求。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齊桓晉文之事》)

④對付,抵御。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戰(zhàn)》)

⑤太平,安定。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屈原列傳》)

⑥治理好國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⑦醫(yī)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見蔡桓公》)

⑧營造,修建。蕭何治未央宮。(《漢書·高帝紀》)

114.諸zhū

①眾多,各。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成陽者王之。"(《鴻門宴》)

②相當于“之于”。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蘭亭集序》)

③相當于“之乎"。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115.賊zéi

①害。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論積貯疏》)

②刺客。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秦始皇本紀》)

③敵人,仇敵。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116.族zú

①家族,同姓的親屬。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②種族,民族。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少年中國說》)

③類。士大夫之族,日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師說》)

④滅族,刑及全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

⑤眾,群。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罚?/p>

117.卒

①步兵。泛指士兵。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②直到。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東南飛》)

③盡,終。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孔雀東南飛》)

④終于。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最后。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齊人有一妻一妾》)

⑥死。初,魯肅聞劉表卒。(《赤壁之戰(zhàn)》)

通“猝”,突然。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118.走zǒu

①疾行,跑。與樊噲、夏候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②逃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③奔向,趨向。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延伸。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賦》)(教材注釋解釋為“趨向")

119.左zuǒ

①方位名詞,左邊。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②古代地理以東為左?;醋竺?,竹西佳處。(《揚州慢》)

③車上的尊位。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候生。(《信陵君竊符救趙》)

120.坐zuò

①座位。因擊沛公于坐,殺之。(《鴻門宴》)

②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后跟上。項王、項伯東向坐。(《鴻門宴》)

③堅守,守定。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④因犯……罪。坐法去官。(《史記》)

⑤因為,由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

_____________、白白地。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蜀道難》

清單二高考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與舉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1.【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勺g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勺g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2.【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p>

②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三)何:通“呵”,喝問。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

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

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

3.【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①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④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于是乎書。

(二)用作介詞,相當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于)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后一個“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于)

⑦蓋進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長乎爾。(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罚?/p>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4.【乃】

(一)用作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①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

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①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②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二)用作代詞。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乃爾】譯為“這樣"。

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5.【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

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復數(shù))。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③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②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

③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孔雀東南飛》)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②今存其本不忍廢。(其:這)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①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二)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ㄆ洌嚎梢?/p>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②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②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四)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①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②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何其】譯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6.【且】

(一)用作連詞。

1.遞進關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②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赤壁之戰(zhàn)》)

③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己久疲。(《赤壁之戰(zhàn)》)

2.遞進關系,況且,再說。

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②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

③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3.讓步關系,尚且,還。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4.并列關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

④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記》)

(二)用作副詞。

1.將,將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②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④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2.暫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ā妒纠簟罚?/p>

②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

②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③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報任安書》)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兵車行》)

7.【若】

(一)動詞,像,好像。

①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二)用作代詞。

1.表對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③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用作連詞。

1.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

①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

②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赤壁之戰(zhàn)》)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2.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

①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3.至,至于。

①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

【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

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

【若何】怎么樣。

①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zhàn)》)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于“幾許"、“多少”。

①車后若干遞送夫。

8.【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③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①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③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2.“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①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②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為……所】“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

【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所謂】所說的。

①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所在】

1.到處。

①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所在之處,處所。

①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閨塾》)

②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促織》)

9.【為】

(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②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

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⑤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今日嬴之為(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⑧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論語》)

2.以為,認為。

①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判斷詞,是。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③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⑤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

①慎勿為歸死,貴賤輕何?。ā犊兹笘|南飛》)

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莊暴見孟子》)

③今為宮室之美為之。(《莊暴見孟子》)

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

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

4.對,向。

①為之奈何?(《鴻門宴》)

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

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10.【焉】

(一)兼詞。

1.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論語》)

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里)。(《勸學》)

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2.相當于“于何"。譯為“在哪里”“從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二)代詞。

1.相當于“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②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

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于“也"。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3.作詞尾,相當于“然”,譯為“……的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11.【也】

(一)句末語氣詞,

⑴表示判斷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⑵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⑶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①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②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⑷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③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⑸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zhàn)》)

②當相與共謀之,勿令姊有窮途之慮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

①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例:

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龍說趙太后》)

②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

③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12.【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勺g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石鐘山記》)

②樊噲側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3.表示目的關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

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