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1文言實詞—【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含答案)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
考點1文言實詞
考綱中要求考生掌握120個常見文言實詞,當然熟練掌握和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重點文言詞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常考文言實詞主要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偏義復詞等五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復詞相對較少。因此,對于文言實詞考查方式的識別和運用是文言文實詞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
(2024·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至?;?,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摇<榷勚?,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解題步驟】
第一步:辨析正常語序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整理句子的正常語序。
第二步,掌據(jù)搭配規(guī)律
比如:句中一定要有謂語、名詞置于謂語前做狀語等情況要靈活掌握。
【參考答案】
11.C
【真題解析】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
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
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有一個親哥哥。
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
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
故選C。
【解題技巧】
一詞多義技巧及類型
【技巧】1.語法分析法。
任何句子都處在一個語法結構之中,每個詞語都充當句子的不同的成分,通過分析句子成分,便可以推知詞語的詞義。例如:
(1)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中“目”前有狀語,后帶賓語,用如動詞。因此,既不能理解為“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應理解為“用眼睛示意"。
(2)將軍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句中“將軍”作主語,“被"和“執(zhí)”作并列謂語,那么“堅"和“銳”是賓語。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因此應解釋為“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武器”。
2.字形推導法。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與字義之間,很多有密切的聯(lián)系。漢字中形聲字占90%以上。形聲字的“義符"給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例如: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嚙,從“口”從“齒”,“口”“齒"加于人不是“吃”而是“咬”,“嚙”即“咬"。
3.成語助記法。
即借助成語來推斷實詞含義。成語源于古代典籍,其中保留了不少的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不刊之論”中的“刊”,“文不加點”中的“點”,“不速之客”中的“速”,“不期而遇”中的“期"等等。推斷實詞詞義時,如果我們能夠恰當?shù)亟栌贸烧Z,問題也可能就化難為易。例如:
(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可以聯(lián)系成語“日薄西山”,其中“薄"是“接近、靠近”,可推斷“芳不得薄兮"中“薄”詞義與之相同。
(2)必躬造左公第。(《左公毅公逸事》)可以聯(lián)系成語“登峰造極"中的“造”是“到”,分析該句,“造”也是“到"的意思。
4.因聲尋義法。
即在本義或引申義解釋不通的情況下,試著找通假關系,從而解釋出符合語境的意思。古人在記錄語言里的某一詞時,往往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書寫,有時這樣寫,有時那樣寫。后人便稱之為通假。例如: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要”與“邀"同音通假,推斷“要”的意思是“邀請"。
(2)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
【類型】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
(1)本義。
所謂詞的本義,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就詞的來源說的,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指最初造字時表示的意義。例如:朝,本義是“早晨”(朝令夕改)?!暗?的本義就是路途、道路。另一種是就詞的應用來說的。把最常用的那個意義當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義”。例如:“走"的基本義是“步行”。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談到本義是指后者,即詞的基本義,也就是常用的意義。這種基本義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總是作為詞的第一個義項。
(2)引申義。
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的其他意義。例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見國君的時間,故由“早晨"引申為“朝見”(率天下諸侯而朝周);朝見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為“朝廷”(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再引申為“朝代"(改朝換代)。
“道”本義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本"本義為“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
(3)比喻義。
所謂詞的比喻義,就是由本義通過打比方而產(chǎn)生的新義。例如:“手足”本義是“手和腳”,“兄弟”是其比喻義;“干城"本義是“盾牌和城墻”,后來喻指“捍衛(wèi)者"。
(4)假借義。
所謂詞的假借義,就是因假借而產(chǎn)生的意義。它同詞的本義是不相干的。如“然”,本義是燃燒。后來假借為:①代詞,如此,這樣。如“鞣使之然也"。②形容詞詞尾,相當……的樣子”。如“屋舍儼然"。
古今異義技巧及類型
【技巧】辨識古今異義詞的方法
1.區(qū)分單、雙音節(jié)詞
古漢語中有些單音節(jié)組合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同形,很容易被當作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因此閱讀文言文時,一是注意不能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語言習慣,把文言文中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誤認為一個雙音節(jié)詞。如“交/通”“妻/子"無/論”“地/方"等;二是注意辨別文言文中的雙音節(jié)詞,不要拆成單音節(jié)詞來理解。
2.認真辨析細微差異
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古今詞義在很多方面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古今詞義完全相同或完全無關只是語言中極少數(shù)的現(xiàn)象。對古今詞義接近,但又有差別的詞語要注意仔細辨析,因為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3.注意記憶詞義轉移的詞
一般來說,詞義轉移的詞,其古今詞義差別較大,我們要盡最大努力記住它們之間的迥異。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分布、散布”,古義為映的意思,現(xiàn)則指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織物,古今詞義相差比較大。
【類型】一、詞義擴大
文言文中的某些詞的原有意義比較狹窄,后來意義有了發(fā)展,應用范圍比原來廣泛了,這種現(xiàn)象叫詞義的擴大。
【例】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河”,在古代是專有名詞,指黃河,而現(xiàn)在擴大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西門豹治鄴》)中的“好”,在文言文中專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現(xiàn)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zhì),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
二、詞義縮小
詞義的縮小,是指詞的古義,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變得狹窄的現(xiàn)象。
【例】1.“金就礪則利”(《勸學》)中的“金”,在文言文中泛指一切金屬,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專指黃金。
2.“丈夫亦愛憐其子乎?”(《觸龍說趙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生丈夫,二壺酒,一犬”(《勾踐滅吳》)中的“丈夫"則是指男孩。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還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還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稱丈夫,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丈夫”一般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因"(《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行李”,在文言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在該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僅僅指出門所帶的東西。
三、詞義強化
某些詞語的今義與在文言文中的意義相比,詞義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程度加深了。這是詞義的強化。
【例】1.“恨”,古代多表遺憾、不滿意。“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保ā冻鰩煴怼罚┢浣窳x則表仇恨、懷恨。
2.“誅"原義是責備?!靶嗄静豢傻褚玻S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義了。
四、詞義弱化
詞義弱化是指詞義程度的減弱。
【例】1.“饑餓”中的“餓"字,古義是指嚴重的饑餓,已達到受死亡威脅的程度?!睹献印贰梆I其體膚,空乏其身”中即用“餓"的古義,而現(xiàn)代漢語中“餓”是指一般的肚子餓。
2.“怨恨"的“怨”字,古義即“恨”,而今天的“怨”由古義“恨"減弱為“不滿意、責備”的意思,如“任勞任怨"。
3.今天的“疾病”一詞中的“病”,和“疾”一樣,都是指一般的生病,而古義中的“病"卻和“疾”有別,指大病、重病。
五、詞義轉移
文言文中一些詞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由原來表示的對象,轉移到表示另外一種對象,古今之間的差別較大,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這就叫做詞義的轉移。
【例】1.“棄兵曳甲而走"(《寡人之于國也》)中的“走”,古義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走”的意思。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踐滅吳》)中的“中原”,古義指原野,而在現(xiàn)代則指中原地區(qū)。
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現(xiàn)在則專指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人。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zhàn)》)中的“犧牲”,古義指祭祀用作祭品的豬牛羊等,是名詞,今義轉移為“為了某種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權利”,是動詞。
六、感彩變化
古今詞義在演變歷史進程中,褒貶意義相互轉化的現(xiàn)象,叫做詞義的感彩變化。
【例】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謗"是“批評議論”之義,而今天的“謗"卻是“惡意中傷”之意,已由中性詞轉變?yōu)橘H義詞。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識淺陋,并沒有貶義,現(xiàn)在的“卑鄙”則指品質(zhì)惡劣,已變?yōu)橘H義詞。
詞類活用技巧及類型
【技巧】1.辨析正常語序
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語序,即(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記住每個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詞來充當:定語,一般由形容詞、名詞來充當;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來充當;狀語,一般由副詞等來充當;謂語,一般由動詞、形容詞來充當;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來充當。
例如“眾星北流”,主語是“眾星”,由名詞充當,沒有活用?!傲鳌?,動詞做謂語,沒有活用。但是“北”是方位名詞,卻做了“流"的狀語,這就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相悖了。故應該在“北”前加一個“向"字,翻譯成“向北”,即名詞做狀語。
2.掌據(jù)搭配規(guī)律
(1)句中一定要有謂語。
例:“帝鞭馬長鴦至湖城"中“帝鞭馬”實際上是個短句,少了一個謂語,所以“鞭"應該活用為動詞“用鞭子抽打”。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謂語"的原則。
例:《齊桓晉文之事》中“刑于寡妻”一句,“刑"是名詞,是“榜樣”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個由“于"引導的介詞結構,所以活用為動詞,譯為“做榜樣”,這就符合了“名詞不能帶賓語和補語"的原則。
(2)名詞置于謂語前做狀語。
例:“此水東流”句,其中“東"字是方位名詞,位于謂語“流”之前,做“流"的狀語,所以譯為“向東”。這就符合了“名詞放在謂語前做狀語"的原則。
(3)名詞不能帶賓語和補語(有時是介詞結構做補語)。
【類型】(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這在文言文中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钣煤蟮囊饬x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其活用的語境主要有:
①名詞+名詞,非并列修飾關系,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駐軍)(《燭之武退秦師》)
②名詞+代詞,這時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口技》)
③副詞(能愿動詞)+名詞,這時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名詞用“而”“則"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相連接,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衣冠而見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馮諼客孟嘗君》)
⑤文言文中,不僅普通名詞能活用為動詞,方位名詞也常?;钣米鲃釉~。
例:下江陵,順流而東也。(攻下;向東進軍)(《前赤壁賦》)
2.名詞活用為使動詞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某個名詞帶了賓語,并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復生;使白骨長肉)(《中山狼傳》)
例:元濟于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使……下)(《李愬雪夜入蔡州》)
3.名詞活用為意動詞
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做賓客)(《傷仲永》)
例:吾數(shù)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把……當做仇人)(《大鐵錐傳》)
4.名詞活用作狀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只有時間名詞才能直接用作狀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的很少見。而在古代漢語中,不但時間名詞,普通名詞作狀語的現(xiàn)象也極為常見,很值得我們注意。
(1)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普通名詞直接用于動詞前作狀語,所起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具有比較濃厚的修辭色彩。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斬。(按法律規(guī)定)(《陳涉世家》)
③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
例: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狼》)
例: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樣)(《鴻門宴》)
④表示行為的身份或對待的方式。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史記》)
(2)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主要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古代漢語中時間名詞用作狀語,往往用連詞“而”或“以"把它和謂語中心詞相連接。這是現(xiàn)代漢語里所沒有的。
例: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
②古代漢語里“日”“月"歲”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常用的意義有所不同,已經(jīng)不是單純表示時間。
例: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每天)(《傷仲永》)
例:謹食之,時而獻焉。(到時候)(《捕蛇者說》)
(3)方位名詞用作狀語
古代漢語里,方位名詞也可以直接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
例: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向西)(《登泰山記》)
例: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在外邊)(《陳涉世家》)
例: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在右邊;在左邊)(《核舟記》)
【特別說明】要區(qū)分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還是名詞作狀語,就看名詞后是否帶動詞,有動詞就作狀語,沒有就作動詞。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謂語,但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術)(《賣油翁》)
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部隊,伏兵)(《曹劌論戰(zhàn)》)
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財物)(《捕蛇者說》)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shù)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采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外連衡而斗諸侯。(使……斗)(《過秦論》)
例:可燒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戰(zhàn)》)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
例:晉侯飲趙盾酒。(使……飲)(《左傳·晉靈公不君》)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朝)(《過秦論》)
及物動詞本來就帶賓語,在形式上與使動用法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只在意義上,這就需要認真具體分析具體語言環(huán)境,根據(jù)上下文來分辨。
3.動詞的為動用法
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發(fā)出的,這就是動詞的為動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為……哭泣)(《病梅館記》)
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為……而死)(《陳涉世家》)
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為……哀嘆)(《阿房宮賦》)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形容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及判斷句謂語的位置上,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義,它就活用為名詞。
例:四美具,二難并。(美好的事物;難得的賢主嘉賓)(《滕王閣序》)
例: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舊交情)(《赤壁之戰(zhàn)》)
例: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堅硬的鎧甲;鋒利的武器)(《史記·陳涉世家》)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本身是不能帶賓語的,但有時后面卻帶了賓語(但又不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就可以判斷為形容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感到熱;感到?jīng)觯ā秲尚恨q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懾、威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就活用為使動詞。
例:春風又綠江南岸。(使……變綠)(《泊船瓜州》)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例:漁人甚異之。(認為……奇怪)(《桃花源記》)
(四)數(shù)詞的活用
在文言文中,數(shù)詞一般獨立出現(xiàn)(不與量詞聯(lián)合運用),可以作動詞、形容詞、名詞等。
1.數(shù)詞活用作動詞
數(shù)詞作謂語的時候,這個數(shù)詞就活用作動詞。
例: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
分析:“四海"是主語,“一”是謂語,活用作動詞,意思是“統(tǒng)一"。
例: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分析:“貳”活用作動詞,意思是“懷有二心”,也即“背離”。
例:二三其德。(《詩經(jīng)》)
分析:“二三"活用作動詞,意思是“不專一”、“不忠誠"。
2.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
數(shù)詞作定語的時候,一般來說,這個數(shù)詞就活用作形容詞。
例: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分析:“一”活用作形容詞,意思是“全"滿”。
3.數(shù)詞用作名詞
數(shù)詞作主語或賓語的時候,一般來說,這個數(shù)詞就活用作名詞。
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分析:“一"活用作名詞,意思是“一只狼”。
通假字技巧及類型
【技巧】1.音變法
通假字的所謂“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今語音變化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現(xiàn)在不一定全部音同音近,有的可能變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讀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變得相同相近。
【例】①“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保ā墩摲e貯疏》)“罷"通“疲”,雖然它們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卻是同音的。
②“弟子趣之。"(《西門豹治鄴》)“趣”通“促”,也是古代同音今天卻不同音了。
2.語境分析法
把某個通假字放到具體句子中,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
字是構成句子的元素,句意的表達也就是通過這些元素在意義上和語法上的組合而體現(xiàn)出來的。通假字中借字與本字只是讀音相同或相近,字義并無聯(lián)系。清代學者王念孫就說過:“字之聲同聲近者,經(jīng)傳往往假借。學者以聲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之以本字,則渙然冰釋;如其假借之字而強為解,則詰為病矣?!币馑际钦f,當我們碰到通假字時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縛,“以聲求義”,找出它的本義,不能望文生義而“硬解”。
【例】“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一句,其中“蚤”字的字義在句中就顯得格格不入。困惑之時,我們就要考慮該字有可能是一個借字;找出借字,然后“依音破字"尋求本字。按本字讀之,就文通意順了。如上句中一旦找出“蚤”的本字“早"來,那么“旦日不可不早自來謝項王”的句意就豁然開朗了。
3.例證認知法
語言是具有社會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說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如“無"通“毋”的例句:
【例】(1)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
(2)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詩經(jīng)·氓》)
(3)碩鼠碩鼠,無食我麥!(《詩經(jīng)·碩鼠》)
(4)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5)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寡人之于國也》)
(6)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于國也》)
(7)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8)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
(9)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10)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11)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上述例句,說明了“無"通“毋”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那么下次遇到“無"字,就應考慮可能有通假的情況。
4.借助工具書
閱讀文言文,總會有些詞語不能理解,查工具書,既能解決疑難,又能節(jié)省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供學習文言用的工具書有許多種類,從高中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簡明古漢語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較為實用。尤其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可作為必備的工具書,經(jīng)常查閱。
【例】(1)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觸龍說太后》)(查《辭?!房芍骸佰А蓖ā皡s”,而“卻”又通“隙"。)
(2)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可知:“與,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保?/p>
(3)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辭海》注:“厭”,通“饜”。飽;滿足。)
(4)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齊王納諫》)[《漢語大詞典》解釋:“有,通‘又’。①復;更加。②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5)而倔起阡陌之中。(《過秦論》)(查《古漢語常用字典》得知:“倔,通‘崛’。突出?!保?/p>
5.參考注釋法
古代文字訓詁學家在注釋古籍中對通假字有過許多研究和考證,并常用“某讀曰某"某與某古字通”“某與某同"等來說明文字的通假關系。
【例】(1)隰則有泮。(《詩經(jīng)·氓》)(鄭箋:“泮讀為‘畔’?!奔础般?為“畔”的借字。)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經(jīng)典釋文》注為:“知,如字,又音智。"即“知”通“智"字。)
(3)百姓罷勞。(《漢書·成帝紀》(顏師古注:“罷讀曰疲。”即“罷"通“?!弊帧#?/p>
【類型】1.從語音方面來看
(1)同音通假:通假字與本字在讀音上相同或相近。
【例】①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③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④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二章》)(“畔"通“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蚤"通“早”)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倍"通“背”)
(2)雙聲通假:是指通假字與本字的聲母相同,韻母不同。
【例】①胡不見我于王?(《公輸》)(“胡"通“何”)
②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③太后盛氣而胥之。(《觸龍說趙太后》)(“胥"通“須”)
④毋內(nèi)諸侯。(《鴻門宴》)(“內(nèi)"通“納”,兩字同聲部。)
⑤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莊子·逍遙游》)(“培"通“憑”)
(3)疊韻通假:是指通假字與本字的韻母相同,聲母不同。
【例】①置之河之干兮!(《詩經(jīng)·伐檀》)(“干"通“岸”)
②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③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④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參"通“三”)
(4)音變通假:指通假字與本字的聲母和韻母都不相同。
【例】①扁鵲望桓侯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讀“xuán")
②將軍被堅執(zhí)銳。(《史記·陳涉世家》)(“被”通“披”,讀“pī”)
2.從字形(同偏旁)方面來看
(1)同聲符的字可以互相通假。其根據(jù)仍然是音同或音近。在古漢語中,按諧聲規(guī)律而言,聲符相同的字,古音必然相同或相近。
【例】①我心匪石,不可轉也。(《詩經(jīng)·邶風》)(“匪"通“非”)
②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
③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史記·陳涉世家》)(“適"通“謫”)
(2)以簡通繁,即用一個筆畫較少的字代替一個筆畫較多的字。
【例】①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受"通“授”)
③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孔雀東南飛》)(“取"通“娶”)
3.從字義方面來看,有以下情形:
(1)一對一的“單借"。即甲、乙二字通用,但甲可通乙,而乙不可通甲。
【例】①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蚤”可通“早”,但“早”習慣上不可通“蚤"。)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借“信”為“伸”,但習慣上很少有借“伸”為“信"者。)
③默而識之。(《論語》六則)(“識”可以通“志”,反過來,“志”卻不能通“識"。)
(2)一對一“雙借”。即甲、乙二字互通。
【例】①口慧之人必無信。(《淮南子》)(“慧"通“惠”)
②甚矣,汝之不惠?。ā队薰粕健罚ā盎?通“慧”)
③死即舉大名耳!(《史記·陳涉世家》)(“即"通“則”)
④項莊則入為壽。(《鴻門宴》)(“則"通“即”)
(3)一字通數(shù)字。指某一借字可替代其他幾個不同的本字。如“適"與“敵”、“嫡"適”三字聲符相同,音近而通假。
【例】①太甲,成湯適長孫也。(《史記》)(“適"通“嫡”)
②吳王夫差無適于天下。(《戰(zhàn)國策》)(“適"通“敵”)
③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史記·陳涉世家》)(“適"通“適”)
(4)二字連通。指有兩個通假字連接在一起。
“往而糜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shù)。"(《墨子·非攻上》)(“腑”通“腐”,“冷”通“爛"。)
“此(李)陵宿昔之所不忘也?!保ā稘h書·蘇武傳》)(“宿"通“夙”;“昔"通“夕”。)
(5)隔字相通。指某一借字(A)的本字(B)與另一漢字(C)相通,那么,這一借字又與本字的本字相通?!纠俊俺嫉眯辛x,則主失明"。(《韓非子》)(“明”通“萌”,而“萌”又通“民"。所謂“失明”,實則是“失民"的意思。)
(6)群字互通。即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字相互通用?!纠俊拔ā⒕S、惟”三字,在用作語氣詞時,可以互相通用?!凹?際”“察"三字互通,皆有“至”義。
【歷年高考文言實詞及詞義匯總】
A
1.愛:①吝嗇?!安桓揖?不敢愛,不敢肆"(2014·江蘇卷);“百姓皆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②愛好?!扒貝奂娚?人亦念其家"(《阿房宮賦》)。③喜愛,愛護?!皭燮渥?擇師而教之”(《師說》)。④愛惜,顧惜?!皣轮链?予不得愛身"(《指南錄后序》)。⑤吝惜,舍不得?!安粣壅淦髦貙毞署堉亍?《過秦論》)。⑥通“薆",隱蔽,躲藏?!皭鄱灰?搔首踟躕”(《詩經(jīng)·邶風·靜女》)。
2.按:①查驗,追究?!吧瞎侔粗坏脤?(2012·四川卷);“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握住?!绊椡醢磩Χ赵?(《鴻門宴》)。③控制,抑止?!鞍幢?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④用手向下壓或摁?!皠t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B
3.拔:①超出。“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成語“出類拔萃”。②攻下。“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③拔出?!绊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鴻門宴》)。④提拔。“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
4.敗:①敗壞,毀壞?!坝须y成而易敗者”(2011·北京卷);“于是縱散約敗"(《過秦論》);“奈何欲以亂敗郭氏”(《段太尉逸事狀》)。②失敗?!叭欢蓴‘愖?功業(yè)相反也"(《過秦論》)。③打敗?!跋乃脑滦了?敗秦師于殽”(《殽之戰(zhàn)》)。④凋殘,衰落?!捌渌源輸×懵湔?乃其一氣之余烈"(《秋聲賦》)。⑤失敗,戰(zhàn)敗。“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六國論》)。
5.報:①答復?!板巡粓髸?(2021·新高考Ⅱ卷)“危素、張起巖并薦,不報”(2010·全國卷Ⅰ);“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報任安書》)。②報告,告訴?!爸淋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③報復。“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過秦論》)。④報答,酬謝?!袄夏敢阉?雖欲報恩將安歸"(《蘇武傳》)。⑤報效。“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滕王閣序》)。⑥奔赴?!扒涞珪哼€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6.暴:①迅疾,突然。“子何絕我之暴也”(2008·福建卷);“重榮起于軍卒,暴至富貴"(2007·全國大綱卷Ⅱ);“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聊齋志異·狼》)。②暴躁,急躁?!拔矣杏H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飛》)。③通“曝”,曬?!半m有槁暴,不復挺者"(《勸學》)。④兇惡,殘暴。“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7.被:①通“披",穿著?!氨机Q氅衣”(2013·山東卷);“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史記·陳涉世家》)。②表示被動?!巴潜槐破?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③蒙受,遭受?!扒赝鯊蛽糨V,被八創(chuàng)"(《荊軻刺秦王》)。④通“披”,披散。“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8.本:①農(nóng)耕?!昂馍街襻屍浔尽?2016·北京卷)。②草木的根?!俺悸勄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③本來,原來?!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蘇武傳》)。④探求,考察?!耙直酒涑蓴≈E,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⑤抄本?!敖翊嫫浔静蝗虖U,道中手自鈔錄”(《指南錄后序》)。⑥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是無難,別具本章"(《獄中雜記》)。
9.比:①并列,靠近,相連?!笆蔷c寡君之賊比也”(2009·天津卷);“屋比延燒,不足憂也"(2011·江西卷);“比歲蠲,比歲免”(2007·江西卷)。②比較,相比。“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③及,等到?!氨热?以手闔門”(《項脊軒志》)。④比擬?!白悦亓_敷,可憐體無比"(《孔雀東南飛》)。⑤合。“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逍遙游》)。
10.鄙:①輕蔑,看不起?!傲暸e子業(yè)輒鄙之曰"(2012·四川卷);成語“鄙夷不屑”。②見識淺薄,地位低下。“則相與笑之曰:鄙"(2010·湖北卷);“若真鄙儒也”(2009·北京卷);“鄙陋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③邊邑,邊境?!白赢a(chǎn)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2008·江西卷);“蜀之鄙有二僧”(《為學》)。④作為邊境?!霸絿员蛇h,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⑤自稱的謙辭?!案医弑蓱?恭疏短引”(《滕王閣序》)。
11.敝:①破舊?!澳艘灼浔忠?(2010·天津卷);“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成語“敝帚自珍"。②疲憊,困乏。“曹操之眾遠來疲敝”(《赤壁之戰(zhàn)》)。③損害?!耙蛉酥Χ种?不仁"(《燭之武退秦師》)。④謙辭?!拔嶙尤∑澉缏?以閑敝邑”(《殽之戰(zhàn)》)。
12.病:①批評?!岸纪は壬鷩L病其俗"(2011·湖南卷)。②疾病?!俺忌俣嗉膊?九歲不行”(《陳情表》)。③困苦,困乏?!跋蛭岵粸樗挂?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④枯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⑤生病,患……病?!安∧宽?(2016·江蘇卷);“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赤壁之戰(zhàn)》)。⑥禍害?!半m尤物不足以為病"(2009·浙江卷)。
13.薄:①迫近,引申為進攻。“遽薄京師”(2010·山東卷);“亂而繼遷薄我,必敗"(2010·江西卷);“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2009·全國新課標卷);“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陳情表》);“薄暮暝暝,虎嘯猿啼”(《岳陽樓記》)。②淺薄。“門衰祚薄,晚有兒息"(《陳情表》)。③輕視,看不起?!安灰送苑票?引喻失義”(《出師表》)。④缺少?!皟阂驯〉撓?幸復得此婦"(《孔雀東南飛》)。⑤淡薄?!吧魑馂閶D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⑥厚度小。如成語“如履薄冰"。
14.部:①統(tǒng)率?!凹创账棵癖鴷円剐小?2012·重慶卷)。②官署。“還部白府君"(《孔雀東南飛》)。③分類,門類?!懊麑俳谭坏谝徊俊?《琵琶行并序》)。
C
15.長:①執(zhí)掌?!霸┡e于鄉(xiāng),長龍溪書院"(2011·全國大綱卷)。②與“短”相對?!暗歉叨?臂非加長也"(《勸學》)。③遙遠?!八蒌闹?道阻且長”(《詩經(jīng)·蒹葭》)。④長久?!皰讹w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⑤長長地?!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⑥列在首位的?!伴L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石鐘山記》)。⑦年長?!叭嘿t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⑧增長?!坝撜呷绫?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⑨一直,經(jīng)常。“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⑩助長?!皦欆妼嵍L寇仇"(《殽之戰(zhàn)》)。
16.徹:①穿透,通貫?!拌F騎來追,灌射皆徹甲”(2011·全國新課標卷);“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滕王閣序》);“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小石潭記》)。②通達,明白。“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③盡,完,到底?!白越?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7.持:①挾制。“持府縣短長"(2014·廣東卷)。②拿著。“取武陽所持圖”(《荊軻刺秦王》)。③主持。“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蘇武傳》)。④攙扶?!拔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季氏將伐顓臾》)。⑤保持,堅持。如成語“持之以恒"。⑥約束?!耙嘁允浅制渖怼?2008·湖南卷)。
18.寵:①以……為寵?!岸嗷菡?賜金帶寵之"(2010·全國卷Ⅰ)。②榮耀?!靶臅缟疋?寵辱偕忘”(《岳陽樓記》)。③寵愛。“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屈原列傳》)。④尊貴?!奥莳q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鄭伯克段于鄢》)。
19.除:①臺階?!皩闷谙壬杳髌?掃庭除"(2014·重慶卷);“扶輦下除,觸柱折轅”(《蘇武傳》)。②授予官職。“除福州觀察使"(2010·江西卷);“除知臺州”(2016·天津卷);“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③整修,修理?!凹闯骈帍U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④清除,去掉?!岸鄧娏曛異u除矣"(《荊軻刺秦王》)。⑤革除?!坝泄Χ虺?《原君》)。⑥流逝,過去。“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
20.畜:①通“蓄”?!盎虿上饘?、畜菜根以延冬春"(2010·湖北卷)。②家畜?!皳肀姅?shù)萬,馬畜彌山”(《蘇武傳》)。③養(yǎng)育?!把霾蛔阋允赂改?俯不足以畜妻子"(《齊桓晉文之事》)。④豢養(yǎng)?!肮讨魃纤鶓蚺?倡優(yōu)所畜”(《報任安書》)。⑤飼養(yǎng)?!半u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寡人之于國也》)。
21.廁:①置身?!鞍部蓭T君子間”(2011·四川卷);“而足下廁其間"(《與高司諫書》)。②廁所?!芭婀鹑鐜?《鴻門宴》)。
22.次:①第二?!傲林G州次當受敵"(2013·湖南卷);“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報任安書》)。②停留?!爸鄞闻頋?(2011·福建卷)。③臨時駐扎和住宿?!扒夭胤即?鄉(xiāng)師而哭”(《殽之戰(zhàn)》);“半日而拔,次于新林"(2008·遼寧卷);“次順義”(2015·廣東卷);“軍皆定次,將乃就舍"(2015·山東卷)。④順序?!扒G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荊軻刺秦王》)。⑤旁邊?!傲凶浯?(《蘭亭集序》)。⑥量詞,回。如成語“三番五次”。
23.刺:①用篙撐?!耙娨徽扇?刺小船"(2013·重慶卷);“刺船而去”(2011·四川卷)。②扎,用尖利的東西刺。“引佩刀自刺"(《蘇武傳》)。③揭發(fā),指責?!澳苊娲坦讶酥^者”(《鄒忌諷齊王納諫》)。④諷刺?!吧戏Q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屈原列傳》)。
24.稱:①稱頌,稱贊。“猶稱所長而達之”(2012·山東卷)。②聲稱,聲言?!跋嗳缑砍瘯r,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③相稱,符合,適合?!傲钭髟?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④稱為?!靶颐纱蠖?賜號稱王"(《蘇武傳》)。
25.乘:①追逐?!俺巧瞎脑氤酥?殺獲甚眾”(2009·全國新課標卷)。②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白x書三十乘"(2016·浙江卷);“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③冒著?!白跃煶孙L雪"(《登泰山記》)。④登,升?!俺吮藞捲?以望復關”(《詩經(jīng)·氓》)。⑤駕(車),坐(車),騎(馬)?!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⑥趁著,憑借?!耙蚶吮?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26.誠:①果真,如果。“若誠丈夫,不能為使君一奮臂耶”(2007·福建卷);“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②誠心,誠意?!霸副菹埋鎽懹拚\”(《陳情表》)。③實在,的確?!俺颊\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7.沖:①要沖,交通要道?!爱斖勘疀_”(2015·浙江卷)。②虛,謙和淡泊。“則思謙沖以自牧"(《諫太宗十思疏》)。③向上沖。“怒發(fā)上沖冠”(《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向前沖闖。“其原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雁蕩山》)。
28.酬:①賞賜?!俺暌责^選”(2019·江蘇卷)。②報答?!疤鞂⒁猿觊L厚者"(《聊齋志異·促織》)③實現(xiàn)。成語“壯志難酬”。④交際往來。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D
29.當:①承擔,擔當?!熬然娜缇确?有罪,吾自當之"(2014·全國新課標卷Ⅱ);“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②相等,相當。“請者必當其人"(2011·天津卷)。③阻擋,抵擋?!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酢?《鴻門宴》)。④執(zhí)掌,主持?!氨毖攪呦嘁?(《指南錄后序》)。⑤應當,應該?!俺贾鄞笸踔锂斦D”(《廉頗藺相如列傳》)。⑥占據(jù)、把守?!耙环虍旉P,萬夫莫開"(《蜀道難》)。⑦正當,在……時候?!爱斒菚r也,商君佐之”(《過秦論》)。⑧必然,必定?!安痪卯敋w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⑨假使?!皠t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⑩面對。“木蘭當戶織"(《木蘭詩》)。當作。如成語“安步當車”。符合?!邦欁湮从幸援斏弦庹?(2019·天津卷)。
30.登:①考中?!暗蔷疤┒赀M士”(2013·全國新課標卷Ⅰ)。②升,由低處到高處。“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勸學》)。③上路,登程?!疤烀鞯乔巴?獨與老翁別”(《石壕吏》)。④即刻?!暗羌聪嘣S和,便可作婚姻"(《孔雀東南飛》)。
31.第:①科舉考中?!坝匈砣鍙堮呶吹凇?2013·廣東卷);“第明經(jīng)"(2011·浙江卷)。②住宅?!皟簳r嘗戲畫地為大第”(2010·重慶卷)。③次第,次序。“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活板》)。④只,但?!敖街?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黃州新建小竹樓記》)。⑤假如?!敖宓诹钗銛?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記·陳涉世家》)。
32.典:①主管,掌管。“太祖典禁旅”(2013·北京卷)。②文獻,典籍?!白詴渌?未之有也"(《張衡傳》)。③典章?!皶r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張衡傳》)。④前代的文物、制度、故事。如成語“數(shù)典忘祖"。
33.篤:①執(zhí)著?!袄隙鴱浐V”(2014·四川卷)。②深,甚,也可特指病重。“義篤而辭質(zhì)"(2015·福建卷);“值母病篤”(2012·安徽卷);“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陳情表》)。③局限?!跋南x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秋水》)。
34.度:①推測,估計?!岸任崴苄袨橹?(2009·北京卷);“將軍自度何如也”(2013·湖南卷);“咸度君當為朝廷顯用"(2012·安徽卷);“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廉頗藺相如列傳》);“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②渡過,越過?!拔矣蛑畨魠窃?一夜飛度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③考慮,衡量?!巴踉嚩绕涔?(2007·湖南卷);“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錄后序》)。④標準,限度?!皹繁P游,則思三驅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⑤比較,衡量?!霸囀股綎|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過秦論》)。⑥制度,法度。“必合古人矩度"(2015·安徽卷);“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⑦常態(tài),風度?!盎蚨嗷虘?失其常度"(2008·江蘇卷);“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⑧次、回?!按蘧盘们皫锥嚷?(《江南逢李龜年》)。⑨譜曲?!坝钁褠砣?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揚州慢》)。
35.奪:①改變。“帝不能奪"(2008·安徽卷);“其父見其志不可奪”(2014·山東卷);“亦不能奪之矣"(2011·江西卷);“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②奪取?!皧Z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③失去,喪失?!鞍佼€之田,勿奪其時”(《寡人之于國也》)。
36.多:①贊許,推崇,稱贊?!吧w其性所多也"(2014·浙江卷);“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2014·湖北卷);“人用是多疑名"(2012·北京卷);“蒙正敗,士以此多公”(2012·江蘇卷)。②與“少"相對。“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E
37.惡:①怎么?!笆菒旱貌回?(2011·上海春季高考卷)。②罪惡?!安恍覅螏熋蠘嫄河谇啊?《指南錄后序》)。③壞,不好?!傲麗貉?而君畏匿之"(《廉頗藺相如列傳》)。④討厭,憎惡。“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2021·新高考Ⅰ卷)“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原君》)。⑤嫉妒?!氨韾浩淠芏荒苡靡病?《赤壁之戰(zhàn)》)。
F
38.法:①效仿?!胺ㄌ斓?順人心"(2010·全國大綱卷Ⅰ)。②法令,制度?!奥砸拦哦Y,不得過法”(2008·北京卷);“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③法律,刑法。“假令仆伏法受誅”(《報任安書》)。④方法?!捌浞ㄓ媚z泥刻字"(《活板》)。⑤尊稱佛家的事物。“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梅花嶺記》)。
39.發(fā):①打開。“至征卒叛時,將發(fā)以贍軍"(2010·天津卷);“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②顯露,表現(xiàn)?!坝墒钦癜l(fā)于鄉(xiāng)里之間”(2014·浙江卷)。③頭發(fā)。“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項脊軒志》)。④派遣?!皢斡谧拥馨l(fā)兵與戰(zhàn)”(《蘇武傳》)。⑤拿出。“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五人墓碑記》)。⑥發(fā)出?!坝喾叫膭佑€,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⑦發(fā)布,頒布。“遂發(fā)命,遽興姜戎"(《殽之戰(zhàn)》)。⑧泄露。“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蘇武傳》)。⑨發(fā)動?!胺浅V\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⑩出發(fā)?!傲魬偬?蘭舟催發(fā)”(《雨霖鈴》)。抒發(fā)?!鞍材芮澜苤?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發(fā)言:開口?!鞍l(fā)言必自稱曰儒”(2018·浙江卷)。
40.反:①返回,這里指收回?!叭龖?zhàn)所亡,一朝而反之"(2011·北京卷);“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遙游》);“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②與“正”相對。“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項脊軒志》)。③反叛,造反?!皶椡跖c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④反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⑤反復?!靶攀牡┑?不思其反”(《詩經(jīng)·氓》)。⑥類推?!芭e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⑦追念。“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屈原列傳》)。⑧違背?!捌湓自?‘免,是反子之義也’"(《崔杼弒其君》)。
41.犯:①冒著?!胺革L而罷虞人”(2009·山東卷);“觸風雨,犯寒暑"(《捕蛇者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②觸犯,冒犯?!叭粲凶骷榉缚萍盀橹疑普?(《出師表》);“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蘇武傳》)。
42.方:①比作?!爸T人咸以君方樂廣"(2012·遼寧卷);“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2011·浙江卷)。②并行,并列。“操軍方連戰(zhàn)艦,首尾相接"(《赤壁之戰(zhàn)》)。③正在。“余方心動欲還”(《石鐘山記》)。④四面,周圍。“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⑤規(guī)律,道理?!拔衢L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⑥將?!敖裰嗡姲耸f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赤壁之戰(zhàn)》)。⑦在,當?!肮史狡涫⒁?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伶官傳序》)。⑧方向,方位。“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張衡傳》)。
43.訪:①詢問?!霸L以海上事”(2013·天津卷);“穆公訪諸蹇叔"(《殽之戰(zhàn)》)。②尋求?!爸撂评畈呈荚L其遺蹤”(《石鐘山記》)。
44.廢:①倒塌?!巴胖畷r,四極廢,九州裂"(《淮南子·覽冥》)。②廢棄;廢除?!坝谑菑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過秦論》)。③被戰(zhàn)爭破壞而未恢復的?!皬U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百廢具興”(《岳陽樓記》)。④停止,中止。“力不足者,中道而廢"(《論語·雍也》)。⑤墜落,跌下。“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荊軻刺秦王》)。⑥廢黜,放逐?!澳烈嘧菑U"(2018·浙江卷)。⑦放置,擱置?!坝谑菫橹{(diào)瑟,廢一于堂,廢一于室”(《莊子·徐無鬼》)。⑧同“費",花費,耗損?!翱肿舟E過于細微,使觀者大費眼光”(《紅樓夢》)。
45.分:①本分?!安桓乙缓猎嚼矸阜?(2012·湖南卷);“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指南錄后序》);“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②料想,斷定?!暗伦苑炙酪印?2009·湖北卷);“自分已死久矣"(《蘇武傳》);“臣自分廢黜”(2015·上海卷)。③分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④分給。“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⑤長度單位,寸的十分之一。“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6.奉:①俸祿。后作“俸”?!拔蛔鸲鵁o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②侍奉,事奉?!班l(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孟子·告子上》);“奉母閑居"(2018·江蘇卷)。③恭敬地捧著。“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鴻門宴》);“臣愿奉璧往使"(《廉頗藺相如列傳》);“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荊軻刺秦王》)。④恭敬地接受?!笆苋斡跀≤娭H,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與孫權書》);“子奉君命以會大事,而背宋盟,無乃不可乎"(《左傳·昭公十一年》)。⑤進獻,獻上?!罢埛钆梵厩赝?以相娛樂”(《廉頗藺相如列傳》);“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鴻門宴》)。⑥信奉,遵循。“謹奉法令”(《獄中上書》)。
47.伏:①佩服?!皽惏粗?杖殺之,遠近稱伏"(2014·全國大綱卷)。②趴。“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③下對上陳述時的敬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④倒下。“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過秦論》)。⑤藏匿,埋伏。“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蘇武傳》)。
48.諷:①背誦?!稗o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2017·天津卷);②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班u忌諷齊王納諫"。
49.服:①服役納稅?!皳?jù)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2008·重慶卷)。②降服。“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2008·廣東卷);“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③從事,做,擔任?!叭攴峭缴懋敺?當以訓汝子孫"(《訓儉示康》)。④習慣,適應?!暗骄煼痢?《長亭送別》)。⑤信服,佩服?!扒T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50.復:①再,也?!敖K不復言”(2010·北京卷);“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后序》);“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阿房宮賦》);“明年復攻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恢復?!拔錃饨^,半日復息”(《蘇武傳》)。③還?!皟阂驯〉撓?幸復得此婦"(《孔雀東南飛》)。④答復。“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孔雀東南飛》)。⑤重復。“山重水復疑無路"(《游山西村》)。⑥夾層?!皬偷佬锌?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51.賦:①征收賦稅。“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2016·北京卷);“歲賦其二”(《捕蛇者說》)。②吟誦,創(chuàng)作?!扒胖?乃賦《離騷》"(《報任安書》);“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并序》)。③體裁名,一種韻文,盛行于漢魏六朝?!翱烫瀑t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④賦稅?!拔慈魪臀豳x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
G
52.概:①量米粟時刮平斗斛用的器具?!案耪?,平量者也"(《韓非子·外儲說》)②平,齊,符合。“不概于圣”(2019·北京卷)。③節(jié)操,氣概?!皠C然皆有節(jié)概,知去就之分"(楊惲《報孫會宗書》)。④景象,狀況?!按渚屏π眩锜熜?,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53.干:①沖?!靶摅蚋上?(2012·福建卷);“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兵車行》)。②請求。“而未嘗干人薦舉"(2010·遼寧卷)。③才能?!耙秊樽筌娦袇④?以治干稱”(2009·遼寧卷)。④盾牌?!岸\動干戈于邦內(nèi)"(《季氏將伐顓臾》)。⑤河岸,水邊。“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詩經(jīng)·伐檀》)。⑥與“濕"相對?!按差^屋漏無干處”(《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⑦枯竭,空虛。如成語“外強中干"。
54.更:①交替,輪流?!爸T侯更相誅伐”(2017·北京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②改變,更換?!案粢?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洗盞更酌,肴核既盡”(《赤壁賦》)。③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把鲱^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孔雀東南飛》)。④互相?!班l(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周處》)。⑤另,再。“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石壕吏》)。⑥更加,愈發(fā)。“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⑦還,還是?!叭愿或屒?何言復來還"(《孔雀東南飛》)。
55.工:①擅長?!肮げ蓦`蟲篆”(2017·山東卷);“工丹青"(2013·江西卷);“宋,懷慶青華鎮(zhèn)人,工技擊”(《大鐵椎傳》);成語“工于心計"。②工匠,有技藝的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③精巧,精致?!翱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揚州慢》)。④工時?!氨任萁匀?以其價廉而工省也”(《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56.攻:①加固?!肮テ滠?肥其馬,長其策"(2014·江蘇卷)。②進攻?!叭柿x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③研究?!奥劦烙邢群?術業(yè)有專攻"(《師說》)。④琢磨。如成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7.固:①堅決?!芭d叩頭流涕,固讓曰"(2012·山東卷);“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本來,確實?!肮桃皇乐垡?(《赤壁賦》)?!坝喙绦Χ恍乓??!?《石鐘山記》)。③頑固。“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④鞏固,使……固?!俺悸勄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⑤牢固地?!熬脊淌匾愿Q周室"(《過秦論》)。⑥險固的地方?!坝褐葜?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
58.顧:①回頭看?!肮鲆暷绢櫴拐咴?(2011·重慶卷);“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廉頗藺相如列傳》);“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②只是?!岸櫯c暴秦亂君競為奢侈”(2011·湖北卷);“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刺秦王》);“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廉頗藺相如列傳》)。③看?!罢邦欉z跡,如在昨日"(《項脊軒志》)。④探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⑤考慮,顧及?!暗笏?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后序》)。⑥反而,難道。“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⑦關心。“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jīng)·碩鼠》)。
59.官:①做官。“官夔州游擊,夔關臨峽”(2011·廣東卷)。②官職,職位?!拔槐皠t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③器官。“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④官吏,官員。“夫秋,刑官也"(《秋聲賦》)。
60.廣:①擴充,擴大。“自示不廣”(2011·上海春季高考卷);“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②寬闊。“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③廣泛?!靶铱蓮V問訊,不得便相許"(《孔雀東南飛》)。
61.歸:①使……歸?!跋壬H而歸之”(2011·安徽卷);“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出嫁?!澳甓詺w吾”(2010·江蘇卷);“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③歸依,歸屬?!拔乙蕴煜轮M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原君》)。④歸還?!俺颊埻觇禋w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⑤趨向,歸向?!氨娛垦瞿?若水之歸?!?《赤壁之戰(zhàn)》)。⑥返回。“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⑦稱贊?!岸浪煲匀?jié)歸之”(2015·湖北卷)。
62.過:①過分,過于?!盎蜻^稱其文字"(2012·浙江卷);“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②錯誤,過失。“過而擊之也”(2009·山東卷);“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③訪問,看望?!斑^立恭宿別”(2009·安徽卷);“一日,大母過余曰"(《項脊軒志》)。④超過,勝過?!耙怀鲩T,裘馬過世家焉”(《促織》)。⑤責備?!奥劥笸跤幸舛竭^之"(《鴻門宴》)。⑥經(jīng)過,通過?!百F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工之僑獻琴》)。
H
63.恨:①遺憾?!熬潘啦缓?(2013·上海卷);“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并序》);“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②怨恨。“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柳毅傳》)。
64.橫:①意外。“何乃橫得重名”(2012·遼寧卷)。②與“縱"相對?!扒嗌綑M北郭,白水繞東城”(《送友人》)。③連橫?!靶奘貞?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過秦論》)。④橫放著?!搬嚲婆R江,橫槊賦詩”(《赤壁賦》)。⑤遮蓋,遮斷。“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⑥廣闊,寬闊?!昂坪茰珳?橫無際涯”(《岳陽樓記》)。⑦兇暴,暴烈。如成語“橫征暴斂"。
65.懷:①銜恨。“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2012·全國新課標卷)。②想著,趁著?!皯蚜汲揭怨峦?(《歸去來兮辭并序》)。③懷藏?!澳耸蛊鋸恼咭潞?懷其璧,從徑道亡”(《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心懷,情意?!靶聥D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孔雀東南飛》)。⑤思念?!暗撬箻且?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⑥懷抱,胸前?!叭赕⒃谖釕?呱呱而泣"(《項脊軒志》)。
66.會:①適逢,恰巧?!皶旒诧L”(2009·山東卷);“會興遼東之役"(2009·全國大綱卷Ⅰ);“會所導火滅”(2013·福建卷);“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2010·全國卷Ⅱ);“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會其怒,不敢獻"(《鴻門宴》)。②會見。“單于召會武官屬”(《蘇武傳》)。③會合,會盟?!巴踉S之,遂與秦王會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④當然,應當。“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⑤宴會?!肮佑谑悄酥镁拼髸e客"(《信陵君竊符救趙》)。⑥見面?!半m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⑦時機。如成語“適逢其會"。
67.惠:①贈送?!盎葜取?2011·四川卷)。②恩惠。“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諫太宗十思疏》)。③仁愛,寬厚?!皩O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赤壁之戰(zhàn)》)。④柔順,柔和。“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蘭亭集序》)。⑤通“慧”,聰明?!吧跻?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J
68.赍:①贈送?!皸罹}書赍圖”(2018·天津卷);“赍錢三百萬"(《孔雀東南飛》)。②持有,攜帶?!斑M乃暗差使命,赍密詔星夜往各鎮(zhèn)去”(《三國演義》);“干乃出璽付融,融赍璽馳還枋頭。"(2023??碱});“有武功人赍絹三匹,去城十里,為賊所劫?!保?023模考題)③懷抱?!皞\善之無辜兮,赍此恨而入冥"(《后漢書·馮衍傳下》)。
69.及:①等到?!凹凹醋鹞弧?2013·江蘇卷);“及再遇陣沒"(2010·全國卷Ⅱ);“及諸河,則在舟中矣”(《殽之戰(zhàn)》);“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伶官傳序》)。②接近?!皢韬?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指南錄后序》)。③比得上?!佰白又?其賢不及孔子"(《師說》)。④和,同?!俺贾量?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⑤涉及?!傲P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⑥來得及。“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后序》)。⑦趕上,追上。“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屈原列傳》)。
70.疾:①憎恨。“下之疾其上甚矣”(2016·山東卷);“詔書疾惡黨人"(2013·上海卷);“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齊桓晉文之事》)。②病?!俺忌俣嗉膊?九歲不行”(《陳情表》)。③快,急速?!坝秩绺皵持?銜枚疾走"(《秋聲賦》)。④疾苦,痛苦?!凹餐磻K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⑤銳利,敏捷?!安菘蔸椦奂?雪盡馬蹄輕"(《觀獵》)。⑥痛心。“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屈原列傳》)。⑦強,猛烈?!绊橈L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71.籍:①登記?!八焓芏詺w”(2013·北京卷);“檄營帥籍所掠赴郡訊之"(2011·重慶卷);“籍之以為廂兵”(2010·湖北卷);“悉籍記之"(2010·四川卷);“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②沒收?!凹疵鼛浻鹆秩偃送浼?(2012·江西卷)。③泛指書籍?!拔宕鷷r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④雜亂?!氨P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赤壁賦》)。
72.計:①打算,謀劃,考慮?!盀樗恢笕擞嫛?2019·江蘇卷);“吾用休,社稷計耳"(2008·安徽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②計算,結算?!岸嬈溟L曾不盈寸”(《核舟記》)。③計謀,策略。“探石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戶入住商務合同范例
-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地球物理場論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府新區(qū)信息職業(yè)學院《裝修工程概預算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正常購買合同范例
- 廣告大屏合同范例
- 汕尾鍋爐陶瓷噴涂施工方案
- 歐式合同范例
- 涼皮供貨協(xié)議合同范例
- 錄音制作合同范例
- 《2 我向國旗敬個禮》教學實錄-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標準
- 員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調(diào)查問卷
- 課程與教學論-全書要點(余文森版)-
- 萬物之理-愛因斯坦之夢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中國海洋大學
- UI設計·形考任務一
- 天津理工大學數(shù)據(jù)結構實驗報告4
- 雷達原理與系統(tǒng)-雷達系統(tǒng)設計與實驗
- 充電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
- 起訴狀(淘寶虛假交易)
- 論文《后疫情時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 2023-2024學年江西省南昌市數(shù)學六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