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理解類)-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解析版)_第1頁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理解類)-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解析版)_第2頁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理解類)-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解析版)_第3頁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理解類)-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解析版)_第4頁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理解類)-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備戰(zhàn)】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精講精練(北京專用)

專題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理解類(解析版)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是北京高考語文必考內容,題目數(shù)量和考試的形式多有改

變,2015年實用類、論述類文本混搭考查,有八道題目;2016年非連續(xù)性文本

閱讀考查,八道題目;2017年分三段材料考查,有八道試題;2018年非連續(xù)性

文本閱讀考查,七道試題;2019年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查,六道題目;2020年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查,五道題目;2021年分兩段材料考查,五道題目;2022

年和2023年都是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查,五道題目。

綜上可以看出,北京高考語文此專題的考查不僅限于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也

會涉及實用類及議論類文本閱讀。題量的設置上,從八道降到現(xiàn)在的五道,題型

也由之前的選擇題改為選擇題加上概括題。

題型知識點的考查比較綜合,前四道選擇題涉及到信息篩選、材料探究、綜

合運用、看法建議、理解推斷等,最后一題主要考查概括文本信息的知識點。

【理解類答題方法】

基于篩選信息、觀點推斷題的命題方式是選擇題,解答方法就是將選項內容

與原文進行仔細比對,排除錯誤選項,即“圈點一比對一排除”。運用比對法,

有助于考生識破陷阱,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

(一)分析選項內容,切分選項信息

根據(jù)選項的句式,把選項的具體內容切分為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信息段。如果是

單句,可以按照主謂賓的結構切分為三個信息段;如果是復句,可以根據(jù)分句的

關系以及句意,切分出若干信息段。

(二)比對文本內容,分析對應信息

把選項中被切分的各個信息段與文本的對應內容進行比對,分析選項中的各

個信息段和文本內容之間的異同點。如果選項涉及的信息和文本的內容相同,就

說明選項符合文意,否則就不符合文意。

⑴選項信息加工程度較低,局部概括、細節(jié)改變,即直接、單點對應。這種情

況鎖定原句,認真比對選項與文本內容整體意思、局部細節(jié)意思上的異同。

(2)選項是跨句子、跨段落信息整合,即直接、散點對應,信息加工程度較高。

這種情況要鎖定區(qū)間,注意詞語或句子順序的轉換有沒有改變原意。

⑶選項根據(jù)文本做出推理、推斷,即間接、單點對應,含有隱含信息。這種情

況需要結合背景知識做推理。

【真題連接】

[2023年北京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認知與身體的關系一直是認知心理學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最初,符號加工模式在認知心理學中居于主流地位。該模式認為認知的本質就是計算,

如果把大腦比作計算機的硬件,那么認知就是運行在這個“硬件”上的“程序”。認知功能

是相對獨立的,不依賴于身體,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獨立于硬件的,這就是所謂的“離身認

知”。離身認知觀把人比作機器,把認知過程看成計算,認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

某個人收到的刺激信號輸入到另外一個人的大腦中,可以得到同樣的感覺體驗。可是,現(xiàn)實

情況是,不同的人對世界的感知千差萬別。面對同一事物可能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

看盡長安花”的愜意,也可能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惆悵。

其后,聯(lián)結主義模式進入認知心理學家的視野。大腦是由神經元相互聯(lián)結構成的復雜信

息處理系統(tǒng),聯(lián)結主義建構了“人工神經網絡”,力圖找尋認知是如何在復雜的大腦神經元

聯(lián)結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現(xiàn)的。然而,聯(lián)結主義模式與符號加工模式在“認知的本質就

是計算”這一點上是相同的,認知在功能上的獨立性、離身性構成了兩種理論的基礎。

目前,具身認知是認知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新取向。該理論主張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

賴于身體的。認知是身體的認知,心智是身體的心智,離開了身體,認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

在。身體的結構、身體的活動方式、身體的感覺和體驗決定了我們怎樣認識和看待世界。如

果我們擁有蝙蝠的生理結構,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有些認知內容是

身體提供的,身體與世界的互動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熱、溫”

等概念基于身體感受,以這些概念為基礎發(fā)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狀態(tài),

我們會使用“冷漠、熱情、溫暖”。

(取材于葉浩生、蘇得權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有許多實驗支持具身認知的假設。例如,有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參加一個關于耳機舒適度

的測試。研究者告訴學生,這種耳機已經在走路、跳舞、聽課等情況下進行了測試,現(xiàn)在要

測試的是在水平移動頭部(即搖頭)和垂直移動頭部(即點頭)時耳機聲音的質量。學生被

隨機分成3組,分別為頭部水平移動組、垂直移動組和對照組。在隨后的測試中,學生先聽

到一段音樂,然后是廣告商推薦這款耳機的一段話。水平移動組一邊聽一邊搖頭,垂直移動

組一邊聽一邊點頭,對組不需要移動頭部。最后學生需要完成一份簡單的問卷,給這款耳機

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廣商的觀點。

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給這款耳機的打分,還是對廣告商觀點的認可度,頭部垂直移動

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兩組;而頭部水平移動組在這兩項的分值上,遠遠低于其他兩組。這

說點頭的身體運動增強了積極的態(tài)度,而搖頭的身體運動強化了消極的態(tài)度。

(取材于葉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離身認知的教育觀認為身體僅僅是一個“容器”,是一個把心智帶到課堂的“載

體”;教育僅僅是心智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思維、記憶和學習等心智過程同身體無關。這種

身體“缺席”的教育觀使教學變成了傳輸知識的機械運動,學習變成了簡單的知識輸入和存

儲過程,只啟動了學生的大腦。學生就像一個接收信息的機器,只需通過記憶與練習將知識

納入自身記憶系統(tǒng)即可。知識的體驗環(huán)節(jié)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隨著具身認知思潮的興起,離身的教育觀受到了質疑。具身認知認為知識經驗的獲得在

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們身體的體驗性,“體驗”應是知識獲取不可或缺的途徑。而身體是處

于環(huán)境中的身體,接受環(huán)境信息,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產生體驗,因此認知離不開身體所處的

環(huán)境。

具身認知帶來了教育理念和學習理念的轉變,更強調全身心投入的主動體驗式學習。通

過看、聽、聞、觸、做等調動身體各部位的參與,引發(fā)主體體驗式的學習,增強知識接受、

獲得的中介環(huán)節(jié)——感受、感悟。傳統(tǒng)的視聽課堂轉變?yōu)樽⒅夭僮餍缘捏w驗課堂,在教學過

程中將學生的身體充分調動起來,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識時尤為重要。例如,英語介詞很

抽象,教師可以用實物演示介詞所反映的事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演示,在

體驗的基礎上自我生成對介詞的理解。體驗式學習離不開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實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

也可以是人為設置的再現(xiàn)情境。比如,學習課文《蘇州園林》時可實地游覽;參觀博物館時

可通過VR設備穿越時空,觸摸秦磚漢瓦,體驗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劉電芝等的文章)

根據(jù)材料一,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符號加工模式把人的認知比作計算機的程序。

B.聯(lián)結主義模式不把認知的本質看作是計算。

C.具身認知在認知心理學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根據(jù)具身認知,蝙蝠對世界的感知與人一樣。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原文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

B."聯(lián)結主義模式不把認知的本質看作是計算"錯,材料一第三段“聯(lián)結主義模式與符號加工模

式在,認知的本質就是計算,這一點上是相同的",可見聯(lián)結主義把認知的本質看作是計算。

C."一直居主流地位"錯誤,材料一最后一段說“目前,具身認知是認知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新

取向",可見具身認知是新興觀點,沒有談到它“一直居主流地位"。

D."蝙蝠對世界的感知與人一樣〃錯,材料一第四段“如果我們擁有蝙蝠的生理結構,我們所感

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是假設我們擁有蝙蝠的身體,感知到的世界就不是作

為人的身體感知到的世界,從而說明人的感知離不開身體結構,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A。

【專題模擬】

一、(2023?北京海淀?101中學??寄M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2022年12月,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聯(lián)合印發(fā)《國家

公園空間布局方案》(以下簡稱《布局方案》),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qū)(含正式設立的

5個國家公園),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為什么說我國的國家公園體系將是全世界最大的呢?

第一,中國國家公園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國之重器”。按照《布局方案》,中國國家公

園緊密銜接以“三區(qū)四帶”為核心的全國重要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涵蓋了國土生態(tài)

安全屏障最關鍵的區(qū)域。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將系統(tǒng)、整體保護“地球第三極”;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的多個國家公園候選區(qū),將對長江大保護、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起到重

要支撐作用。

第二,中國國家公園保護規(guī)模最大。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qū)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

其中陸域面積約9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全

部建成后,中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的總規(guī)模將是世界最大的。

第三,中國國家公園保護生態(tài)類型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方案覆蓋了森林、草原、濕地、

荒漠等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共涉及現(xiàn)有自然保護地700多個,1項世界自然遺產、2項世界文化

和自然雙遺產、19處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分布著50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

高等植物,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同時也保護了眾多

大尺度的生態(tài)廊道,以及國際候鳥遷飛、鯨豚類河游、獸類跨境遷徙的關鍵區(qū)域。

第四,中國國家公園惠及面最廣。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qū)直接涉及28個省份;這28個

省份將帶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國家公園建設,讓56個民族共繪國家公園的美麗畫卷。

《布局方案》的出臺,是我國國家公園建設的又一個標志性成果,對于推進國家公園高

質量發(fā)展、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取材于嚴賦憬、高敬、李占軼、余里等人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生態(tài)是我國的寶藏,持續(xù)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是我國加強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珍藏生態(tài)寶藏

的重要方式。10年來,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取得重要成果,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生態(tài)保

護成效顯著。不久前,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遴選出國

家公園候選區(qū)。目前,國家公園建設的生態(tài)文明畫卷正在迅速鋪展開來;未來,將有更多人

行走在國家公園中,暢享自然之美;也將有更多人用心用情守護草木豐茂、籃天碧水。

國家公園建設的同時也在培育和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作為新型自然保護地,國家

公園不僅重視保護自然資產,還將充分彰顯全民公益性,融教育、科研和游憩功能于一體,

為公眾提供切實的公共產品和生態(tài)福利。相關專家指出,國家公園不是“升級版自然保護

區(qū)”,不能建成無人區(qū)、隔離區(qū),而應使大眾享受到國家最美、最優(yōu)質的生態(tài)產品。從這個

角度來說,推進設立新一批國家公園,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和回饋,更是為了讓人成為自然

的一部分,與自然攜手繪制生動的“中國畫卷”。

從更大意義上講,當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使命被冠以“國家”之名,生態(tài)文明與歷史文化便

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呈現(xiàn)出文明特色和底蘊。可以說,國家公園恰如一條牽系著人與自然

的紐帶,守護并促進自然與文明和諧交融,邁向“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的境

界。

相信通過社會各界徐徐用力,久久為功,國家公園一定會充分潤養(yǎng)生態(tài)資源,促進人文

與自然交融共生,不斷呈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的豐富圖景。

(取材于陳之琪的相關文章)

材料三

由下表可知,錢江源國家公園的基質景觀為林地和園地,2019年和2021年這兩種土地

利用類型占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92.54%和92.97%。與2019年相比,2021年,草地、耕地

和其他土地面積變化呈減少趨勢,分別減少了0.26km2>0.88km2和0.05km2;其余用地

類型面積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趨勢,其中林地面積增加了0.95km2,工礦倉儲用地增加了

0.04km2,不到林地面積增加量的5%,但因2019年其面積總量僅為0.01km2,動態(tài)度達到

400%,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

表2019年和2021年錢江源國家公園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情況

2019年2021年

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量/km?動態(tài)度/%

面積km?占比/%面積kn?占比/%

草地7.112.816.852.71-0.26-3.66

耕地7.482.966.602.61-0.88-11.76

工礦倉儲用地0.010.000.050.020.04400.00

建設用地0.850.330.880.350.033.53

交通設施用地0.620.240.640.250.023.23

林地216.6885.69217.6386.060.950.44

其他土地0.660.260.610.24-0.05-7.58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140.852.150.850.010,47

園地17.336.8517.486.910.150.87

總計252.88100.00252.88100.0000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導致土地利用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主要包括:(1)園區(qū)內按管控辦法開展棲

息地生態(tài)修復和生態(tài)公益林管理,森林覆蓋率穩(wěn)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園區(qū)在林業(yè)生

態(tài)建設上取得的成效;(2)園內興建公共管理、服務和交通、倉儲和水利設施,導致公共管

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工礦倉儲用地、水利設施用地和住宅用地等增加,這會

對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與污染。

(取材于汪家軍、蘭朋濤、陶聰、金艷等人的相關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對"中國國家公園”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國家公園涵蓋了國土生態(tài)安全屏障最關鍵區(qū)域,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

用。

B.中國國家公園候選區(qū)總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目前保護面積總規(guī)模是世界最大

的。

C.中國國家公園分布的野生脊椎動物和高等植物的種類很多,體現(xiàn)了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

性。

D.中國國家公園候選區(qū)沒有直接涉及的省份很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范圍將會遍及全社

會。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不屬于國家公園建設意義的一項是()

A.有助于加強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

B.能培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C.可通過隔離措施保護動植物。

D.能促進自然與文明和諧交融。

【答案】

1.B

2.C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B."目前保護面積總規(guī)模是世界最大的"錯,未然變已然。根據(jù)材料一第4段"全部建成

后,中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的總規(guī)模將是世界最大的“,可知,材料中說的是"將是",而選

項變成了"是",未然變已然。

故選Bo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可通過隔離措施保護動植物”錯,根據(jù)材料二第2段"國家公園不是,升級版自然保護

區(qū)',不能建成無人區(qū)、隔離區(qū)"可知,國家公園不能建成隔離區(qū),所以選項中的"可通過隔

離措施保護動植物”是錯的。

故選C。

二、(2023?北京昌平?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fā)鄉(xiāng)村文明新氣象。

挖掘鄉(xiāng)村文化資源。廣大鄉(xiāng)村蘊藏著充滿特色風情的文化資源。就物質文化層面而言,

鄉(xiāng)村有著大量文物古跡、民族村寨、灌溉工程遺產以及自然風光等;從非物質文化層面來說,

鄉(xiāng)村的民族節(jié)慶、傳統(tǒng)民俗、戲曲曲藝等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我們要深入挖掘鄉(xiāng)村文化中

蘊含的優(yōu)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充分發(fā)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

的重要作用。同時,要因地制宜,立足鄉(xiāng)村實際,把鄉(xiāng)村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要素、農村農民發(fā)

展需求等結合起來,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優(yōu)秀成果,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

鄉(xiāng)村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培育鄉(xiāng)村文化人才。農民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主體,也是鄉(xiāng)村文化創(chuàng)造和實踐的主體。要充分

尊重農民意愿,加強對鄉(xiāng)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打造以普通高等學校、職業(yè)學校、

研究機構、文化企業(yè)等為依托的文化培訓基地,著力提升農民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另一

方面,引導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藝術類專業(yè)師生等深入鄉(xiāng)村對接幫扶。專業(yè)人員可依

托農民掌握的具有潛在價值的文化資源,從作品創(chuàng)作、技能展演、場景構建、活動開展、研

學組織、服務提升等方面,幫助農民進行多維度、系統(tǒng)化創(chuàng)新應用,切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同時,健全引進人才機制,營造良好環(huán)境,吸引和保障文化從業(yè)者、相關

院校畢業(yè)生等為鄉(xiāng)村文化振興貢獻力量。

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產業(yè)。各地文化資源特色不同,以文化產業(yè)賦能鄉(xiāng)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

的保護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產業(yè)特點。例如,手工藝資源豐富的鄉(xiāng)村。可以加強民族

優(yōu)秀傳統(tǒng)手工藝保護和傳承,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家等走進鄉(xiāng)村,帶動農民結

合實際,運用現(xiàn)代創(chuàng)意設計、科技手段和時尚元素開展手工藝創(chuàng)作生產,通過多種渠道和形

式進行品牌合作,推動手工藝特色化、品牌化發(fā)展,提升經濟附加值。人文底蘊深厚的鄉(xiāng)村,

可以將更多美術、藝術元素應用到鄉(xiāng)村建設中,創(chuàng)辦特色書店、劇場、博物館、美術館、文

創(chuàng)館等,讓欣賞美、追求美、塑造美成為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生態(tài)秀美的鄉(xiāng)村,可以通過以

文塑旅、以旅彰文,開發(fā)適合大眾康養(yǎng)、休閑、體驗的文旅產品,推動創(chuàng)意設計、演出等與

鄉(xiāng)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

(取材于叢志強、趙宏伊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位于孔子出生地——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依山傍水,風景迷人。從村口拾級而上,一

條青磚灰瓦、古韻悠悠的儒學美德示范街映入眼簾,兩側30根以書卷卷軸加古琴琴弦為造

型的豎柱立于街中間,似一條流動的文字長河,寓意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在街區(qū)

中“儒源鄉(xiāng)集”店鋪內,可以看到很多帶有儒家文化元素的弦絲畫。一群村民正聚在一起,

手拿弦絲忙活得熱火朝天。據(jù)了解,很多村民都會利用閑暇時間來這里學習技術,技術比較

嫻熟的村民一天可以做8件左右的弦絲畫,日均收入能達到120元,有效解決了一部分村民

的就業(yè)問題。在弦絲畫的形式內容上,創(chuàng)新性地選取代表性元素,如儒家五?!叭?、義、禮、

智、信”和金聲玉振中的編鐘編磬等,讓文化內涵在線與面的碰撞中躍然而出。近年來,魯

源新村還深入挖掘發(fā)展現(xiàn)有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和田園文化,形成尼山圣境、魯源小鎮(zhèn)、耕

讀書院、魯源生態(tài)采摘園和中華蜜蜂園等主題旅游景區(qū),打造集民宿、餐飲、娛樂、休閑、

有機采摘于一體的旅游休閑綜合體。

在不遠的泗水縣龍灣湖藝術小鎮(zhèn),當?shù)卣⒘恕班l(xiāng)村振興合伙人”機制,打造了一

整套從“基礎合伙人”“成長合伙人”到“高級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的考核與晉

升機制。在這樣一套機制的引導下,當?shù)叵群蠼ㄔO了東仲都村閱湖尚儒研學基地、龍灣湖文

創(chuàng)商業(yè)街區(qū)、龍灣書院等項目板塊,逐步形成了集修學研學、農事體驗、特色美食、手工作

坊、休閑度假、生態(tài)觀光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吸引藝術家、行業(yè)帶頭人、非遺傳承人等合

伙人30余人,產業(yè)融資逾2億元,以人才振興推動鄉(xiāng)村產業(yè)市場化運營。

依托這些可觀、可感受的文化體驗活動,游客滿足了精神文化需求,居住于此的村民找

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鑰匙”,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這里開出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的致富之花。

(取材于叢芳瑤的相關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說法不正砸的一項是()

A.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既要發(fā)展鄉(xiāng)村經濟,建設美麗鄉(xiāng)村,也要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

B.鄉(xiāng)村蘊藏著充滿特色風情的文化資源,包括物質類文化資源和非物質類文化資源。

C.鄉(xiāng)村文化資源中的文物古跡、民族節(jié)慶、戲曲曲藝有凝聚人心、淳化民風的作用。

D.鄉(xiāng)村文化振興要結合農民發(fā)展需求等諸多因素,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鄉(xiāng)村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對"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理解,不亞項的一項是()

A.既要加強對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也需要外來的文化從業(yè)者貢獻力量。

B.專業(yè)人員可幫助農民對鄉(xiāng)村文化資源進行多維度、系統(tǒng)化的創(chuàng)新應用。

C.由于各地文化資源不同,鄉(xiāng)村文化產業(y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產業(yè)特點。

D.傳統(tǒng)鄉(xiāng)村可分為手工藝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和生態(tài)秀美三大類型。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鄉(xiāng)村文化資源中的文物古跡、民族節(jié)慶、戲曲曲藝有凝聚人心、淳化民風的作用"曲

解文意,材料一是說要深入挖掘這些鄉(xiāng)村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

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并沒有說文物古跡、民族節(jié)慶、戲曲曲藝有凝聚人心、淳化民風的

作用。

故選Co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D."傳統(tǒng)鄉(xiāng)村可分為手工藝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和生態(tài)秀美三大類型”錯,材料一"例

如"只是以舉例的形式列舉了三種類型,不等于說傳統(tǒng)鄉(xiāng)村就分為三大類型。

故選D。

三、(2023?北京海淀?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世間萬物皆有聲音,整個宇宙都在低聲吼叫。從宏大的宇宙到微觀的粒子,能量在不斷

流動,這種流動正是一切聲音的根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能被聽覺器官所感

知的波動現(xiàn)象,其中有自然發(fā)生的聲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的音樂的聲音。

雷鳴、風吼、虎嘯、猿啼等聲音現(xiàn)象,構成了復雜萬端的自然聲響。自然聲響可以成為

審美對象,如“呦呦鹿鳴”“要哽草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這些詩句都是以自然聲

響起興。自然聲響和諧而有韻味,喚起了人的詩情,激發(fā)了審美感受,入詩后寄托了詩人的

審美情趣。在這里,審美對象與人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只有憑

借現(xiàn)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xiàn)自己的生命“。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自然界的聲音之

美離不開它天然的和諧節(jié)奏、而這正與人展現(xiàn)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適應。

音樂的聲音是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的,以人聲和樂器聲作為材料,不直接塑造形象,無

確切含義。但音樂的聲音卻能表現(xiàn)人的感情,并激發(fā)人的感情,在表達情感的功能上與其他

藝術類型相比,它甚至是最有優(yōu)越性的。

聲音有情緒意義?!稑酚洝分姓f:“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

文,謂之音。”又由于心對物之所感的心境不同,也就產生了帶有不同情緒意義的樂音。

聲音有色彩感。朱光潛先生在《近代實驗美學》中介紹,美國學者請一班學圖畫的學生

聽兩曲樂調不同的樂曲,并要他們隨時把音樂所引起的意象畫在紙上,結果發(fā)現(xiàn),各人所畫

的圖畫情景雖有差異,而情調和空氣卻十分相近:樂調喜悅時各圖畫的情調都很生動,樂調

凄慘時各圖畫的空氣都很黯淡。人們常說的“著色的聽覺”,從上述事例中大體可見。在實

驗人對聲音的色彩感覺時,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些人聽高音產生白色感覺,中音產生灰色感覺,低

音產生黑色感覺。

聲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個陰雨寒冷的秋夜,一個人在屋內,瑟瑟的西風吹動著窗前的

梧桐樹葉作響,過了一會兒,風聲漸漸停了,但雨聲響起來了,雨滴梧桐,”一葉葉,一聲

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就是這雨滴梧桐的聲音,帶著它的綜合存在條件,

成為了一種聽覺意象。這種意象的生成,是對聲音綜合創(chuàng)造的結果,其中有主體的想象和移

情。想象和移情善于借體而生,它能在自然聲音中借體,更能在音樂聲音中借體,有時竟使

欣賞主體的東西代替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東西。

(取材于王向峰《青年審美手冊》)

材料二

聲音如何表現(xiàn),怎樣對聲音事件進行逼真的摹寫,這是讓故事講述者撓頭的大問題。聽

覺信號旋生即滅,看不見摸不著,對視覺信號我們可以勾勒其整體輪廓,描繪其局部細節(jié),

這些在聽覺信號那里通常都難以實現(xiàn)。更何況對于人類日益遲鈍的聽覺來說,聲音具有很大

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劉姥姥沒見過自鳴鐘,在她聽來它的響聲就像是農村常有的“打蘿柜

篩面”,這種經驗主義的錯誤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

因此,表現(xiàn)聲音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用象聲詞模擬。象聲詞在世界各民族語言中都有不

同存在,其功能主要為表音,即《文心雕龍》所說的“‘喈喈'逐黃鳥之聲,'嚶哽'學草

蟲之韻”。漢語中有些象聲詞還有表意作用,如古人常把杜鵑、鵡搗的啼鳴聽成“不如歸

去”“行不得也哥哥”。英語中也有許多詩歌因鳥鳴而發(fā),如雪菜《致云雀》以四短一長的

詩行模仿四短一長的云雀啼鳴,這已屬于上升到藝術層面的模仿。

用語言表現(xiàn)聲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實”反映轉瞬即逝的聲音事件,運用模仿性的聲

音“聽聲類聲”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常用的方法,如李白《聽蜀僧溶彈琴》的“為我一揮手,如聽

萬壑松”,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等。

然而,仔細琢磨這些聽琴詩,其中可供驅馭的聽覺意象實在不多。一旦改變思路將“類

聲”調整為“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yōu)橛?/p>

形的視覺聯(lián)想,更有利于故事講述人“施之藻繪,擴其波瀾”。如《老殘游記》第二回“白

妞說書”:

幾噬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聲,節(jié)節(jié)高起?;腥缬砂羴矸逦髅妫实翘┥降木跋螅?/p>

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

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作者明明寫的是聲音的盤旋纏繞與低昂起伏,展示在讀者眼前的卻是登山者不斷向峰頂

攀登的情景,讓人驚嘆作者的“聽聲類形”與白妞說書一樣神奇莫測。再如雨果《巴黎圣母

院》中對鐘聲的摹寫:

你突然會看見——有時耳朵似乎也有視覺你會看見各個鐘樓仿佛同時升起了一股聲音

的圓柱,一團和聲的煙霧你可以看見每組音符從鐘樓飄出,獨立地在和聲的海洋里蜿蜒

游動……你可以看見八度音符從一個鐘樓跳到另一個鐘樓,銀鐘的聲音像是長了翅膀,輕靈,

尖利,直沖云霄;木鐘的聲音微弱,蹣跚,像斷了腿似地往下墜落。

文學世界多姿多彩,有聲有色。它的豐富性體現(xiàn)著作者對世界的感知和創(chuàng)作的功力,也

考驗著讀者的感知力與想象力。從聽的角度關注文學敘事中的聲音可以喚醒人們遺忘或忽略

的感知,并激發(fā)人們對感知新的理解。

(取材于傅修延《聽覺敘事研究》)

1.根據(jù)材料二,下列關于表現(xiàn)聲音手段的理解不IE卿的一項是()

A.漢語中部分象聲詞具有表音、表意的雙重功能。

B."聽聲類聲”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

C."聽聲類形"提升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由度與表現(xiàn)力。

D."聽聲類形"是東西方作家摹寫聲音的有效手段。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詩句運用了"聽聲類形"手法描寫聲音的一項是()

A,飛湍瀑流爭喧眩,破崖轉石萬壑雷。

B.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C.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D.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答案】

1.B

2.C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聽聲類聲,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張冠李戴,原文為"一旦改變思路將,類

聲'調整為'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yōu)橛行蔚?/p>

視覺聯(lián)想",可知應該是"聽聲類形"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不是"聽聲類聲"。

故選B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結合原文"一旦改變思路將'類聲'調整為'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

象已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yōu)橛行蔚囊曈X聯(lián)想"可知"聽聲類形"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

感受。

A."萬壑雷"是"聽聲類聲"。

B."蕭蕭""滾滾"是用象聲詞模擬聲音。

C.詩人描繪了琴聲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似"鶯語花底",視覺

形象的優(yōu)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似"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

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令人拍案叫絕。是典型的"聽聲類形"。

D.主要是突出音樂的意象感和情緒意義。

故選C。

四、(2023?北京朝陽?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日前,為歡迎法國總統(tǒng)來訪,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在廣州松園奏響了古琴名曲《流水》,以

源自春秋時期的琴曲和有千年歷史的唐代古琴“九霄環(huán)佩”,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無限魅力。

古琴原稱“琴”,二十世紀初,為區(qū)別西方的小提琴、鋼琴等始以“古琴”名之。古琴

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相傳為伏羲、神農所創(chuàng),《新論?琴道》中記載了神農繼伏羲之

后“上觀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削桐為琴,繩絲為弦”的故事?!对?/p>

經》中有“倚桐梓漆,爰伐琴瑟”的詩句。古人選梧桐木為琴材,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認識自然

的智慧。梧桐木紋理通順,橫向纖維較一般木材多,木質結構呈網絡狀,形成了天然的微小

共鳴腔,具有很好的傳聲效果。梧桐樹生長時,年輪是均勻增加的,樹干整體木質差別不大,

可以讓聲音凝聚而不過度發(fā)散。古人又選用密度更大的梓木做底料。在古人的認知里,桐木

為虛,梓木為實,斫琴選擇桐梓,也寄寓著順應自然,虛實相宜之意。“九霄環(huán)佩”就是以

桐木為琴面,以梓木為琴底制作的。

古人用蠶絲制作琴弦。明代《琴苑要錄》中記載,絲弦的制作從選材到成弦需經過幾十

道工藝,體現(xiàn)了古人于繁復中求精益的精神。與現(xiàn)代的鋼弦相比,絲弦雖然發(fā)出的聲音較小,

卻可彈出悠長醇厚、蒼古圓潤的天籟之聲,細膩、微妙、繞梁不絕,令人回味無窮。

(取材于楊致儉的文章)

材料二

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古琴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很多器物一樣,逐漸由單純的“器”發(fā)展

成某種文化的載體,功能變得更加豐富。儒家認為“琴者,禁也”?!扒俳f”始自《新論?琴

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在《白虎通》中發(fā)展為“禁人邪惡,歸于正道”的

傳統(tǒng)琴道。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這一琴道成為古琴美學的主流

思想之一。

自魏晉以來,隨著生命意識的自我覺醒和審美精神的升華,古琴寄情言志的功能更為文

人們所重視,“琴者,情也”。當人們向外發(fā)現(xiàn)了自然與生命,向內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本真與深

情,彈琴嘯歌便成為個體覺醒的吶喊與呼號。性烈才雋、琴藝高超的嵇康,臨刑東市前以一

曲《廣陵散》直抒悲憤與決絕;王維的詩歌《送元二使安西》被譜成琴曲《陽關三疊》,在

人們送別之際抒發(fā)離思別情;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自己于陋室中怡然調弄素琴,展現(xiàn)了

安貧樂道、高潔自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古琴抒情明志的獨特功用,體現(xiàn)出古人

對個人價值和獨立人格的崇揚。

中國畫構圖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理論,琴曲的節(jié)奏也有類似的特點。彈奏人情

緒和緩,彈出的節(jié)奏舒緩平和,隨著情緒的波動爆發(fā),曲調的節(jié)奏轉為緊張急促。境由心定,

曲隨意去,所謂“琴者,心也”?!皹芬舱?,動之于內者也”,彈奏者性情的變化會影響曲

風。曠達時自然浩蕩,雄邁時自然壯烈,沉郁時自然悲酸,古怪時自然奇絕。古琴曲的節(jié)奏

和曲風呈現(xiàn)出“自由性”的特征。琴師在傳授琴技時,不強調一定要將節(jié)奏彈得極為標準,

而強調要彈奏出樂曲的韻味,表現(xiàn)性靈。

傳統(tǒng)的古琴曲譜沒有節(jié)奏劃分的標識,給予后人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體現(xiàn)出編曲者

對“自由性”的推崇。歸根結底是人在演繹琴曲,而非琴曲定人。透過琴音,我們可以感受

一個撫琴者的內心,覺知他的心性,更可以感受到編曲者對“個體的人”的尊重。

(取材于祁冰的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琴名稱的由來與西方文化的引入有關。

B.古琴的歷史可上溯至傳說中的伏羲時期。

C.梧桐木以其獨特的木質成為優(yōu)質的琴材。

D.繁復的工藝改善了絲弦聲音較小的不足。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論?琴道》記載了古琴創(chuàng)制的故事和"琴禁"的觀念。

B.《詩經》中記載的選材制琴之法,到了唐代依然有所沿用。

C.《琴苑要錄》是我國古代一部專門講解琴弦制作工藝的著作。

D.《白虎通》論述的琴道承襲與發(fā)展了《新論?琴道》的思想。

3.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千年歷史的古琴“九霄環(huán)佩",至今仍然可以用來演奏。

B.為了追求比鋼弦更好的音響效果,古人用蠶絲來制作琴弦。

C.中國畫的構圖與古琴曲的節(jié)奏,在藝術特點上有相似之處。

D.彈奏者的情緒起伏和心境變化,會影響古琴曲彈奏的效果。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繁復的工藝改善了絲弦聲音較小的不足”于文無據(jù),材料一"絲弦的制作從選材到成弦

需經過幾十道工藝,體現(xiàn)了古人于繁復中求精益的精神。與現(xiàn)代的鋼弦相比,絲弦雖然發(fā)出

的聲音較小,卻可彈出悠長醇厚、蒼古圓潤的天籟之聲"沒有二者關系的表述。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琴苑要錄》是我國古代一部專門講解琴弦制作工藝的著作"于文無據(jù),材料一"明代

《琴苑要錄》中記載,絲弦的制作從選材到成弦需經過幾十道工藝”所說的是記載的內容,

沒有關于書籍類比的表述。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為了追求比鋼弦更好的音響效果,古人用蠶絲來制作琴弦"錯誤,材料一"古人用蠶絲

制作琴弦""與現(xiàn)代的鋼弦相比,絲弦雖然發(fā)出的聲音較小,卻可彈出悠長醇厚、蒼古圓潤的

天籟之聲”是從音響效果上把用蠶絲制作琴弦與現(xiàn)代的鋼弦相比較,而且鋼弦是現(xiàn)代的,"追

求比鋼弦更好的音響效果"不可能是古人用蠶絲來制作琴弦的目的。

故選Bo

五、(2023?北京豐臺?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提起北京2022年冬奧會,大家會想到什么顏色?銀裝素裹的白,冰天雪地的藍,抑或

是濃重大氣的紅?其實,北京冬奧色彩遠不止這些。北京冬奧設計團隊基于對中國傳統(tǒng)色彩

文化體系的挖掘,對三個賽區(qū)城市色彩的分析,并融合當代時尚潮流,最終設計完成了一套

冬奧色彩系統(tǒng)。這套色彩系統(tǒng)包含主色、間色、輔助色三部分。五大主色取名為霞光紅、迎

春黃、天霽藍、長城灰、瑞雪白,五大間色取名為天青、梅紅、竹綠、冰藍、吉柿,三大輔

助色為墨、金、銀。這一系列具有象征意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顏色,展現(xiàn)出北京冬奧會

一幅幅絕美的“色彩盛宴”。

和北京冬奧一樣,2023年央視春晚也有一套專屬的色彩系統(tǒng)。根據(jù)色彩系統(tǒng)設計和應

用特點,可分為“尋色”“拾色”“弄色”“舞色”等四個階段。整個色彩系統(tǒng)設計的起點

來自對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追尋。中國人從自然萬物、天地四時中尋覓色彩、每一種顏色皆如詩

如畫,韻致斐然,飽含著中國人對自然的敬意、對生活的詩意和對未來的寓意,也蘊含了中

國人的時空觀和生命觀。對色彩的追溯不僅可以讓我們能夠找到文化根源,發(fā)現(xiàn)文化底色,

還能通過“尋色”來激發(fā)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色彩系統(tǒng)的“拾色”階段則須遵循上述

理念,從中國傳統(tǒng)色中提煉并組合出五種具有吉祥寓意的主色。這五種主色分別為吉祥紅、

富貴黃、福壽綠、延年青、如意藍。同時,每種主色可延展成8種延伸色,最終形成40種

可應用色板、10套配色模版?!芭彪A段需要設計師和工程師依托現(xiàn)代視覺技術,對色

彩不斷測試、校準、調整。最后通過“舞色”階段表演者的演繹,將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優(yōu)雅絢

爛外化為舞臺上的炫酷呈現(xiàn)。春晚當日霸榜熱搜、刷屏網絡的節(jié)目《滿庭芳?國色》,就屬

于“舞色”階段。梅紅、月白、青驪、凝夜紫、遠山黛……舞為語,曲為韻,節(jié)目賞心悅目,

讓觀眾在色彩的浸染之中,感知到了中國文化無限豐厚之底蘊。

其實,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色的追捧,也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國風口紅頻頻斷貨,其中

的胭脂紅、美人霽等色號的靈感,無不來自中國傳統(tǒng)色。修圖APP中備受年輕人青睞的“中

國潮色”濾鏡,離不開眾多中國傳統(tǒng)色貢獻的智慧……身處快節(jié)奏時代,人們越來越意識到,

歷經歲月積淀的色彩才是最高級的,直入人心的。

對于中國傳統(tǒng)色,我們追捧的究竟是什么?其實,對中國人來說,傳統(tǒng)色不僅僅是色彩,

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觀察切口。當我們置身于中國歷史文化,就會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色流轉于自

然萬物,也定格在繪畫、器物、建筑中,很多人得以捕捉到中國傳統(tǒng)色彩之美感,感受到其

承載的文化內涵。

(取材于代依莎、范昕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色,是中國人定義顏色的方式,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更是中國人展示獨

特歷史文化內涵的方式。

在中國色彩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五色觀。古人觀察日出日落和時序

更迭的自然景色,從中選出“青、黃、赤、白、黑”作為五種色調,然后把它定義為中國色

彩文化中的五種“底色”。漢代劉熙《釋名》對這五種色彩的內涵作了闡釋:“青,生也,

象征萬物生長的顏色;黃,晃也,象征耀眼的日光之色;赤,赫也,是太陽之色;白,啟也,

取冰雪凝積之象;黑,晦也,為昏暗之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五色又被賦予更為豐富的內涵。

《周禮》中記載:“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

之黃”這里將五色與方位相互聯(lián)系起來。后來,人們又將五色與五行(木、土、火、金、水)

——對應,拓寬了五色認知的時空領域。

古人眼中的傳統(tǒng)色有正色、間色之分。古人將五色尊為“正色”,將五種正色混合獲得

的顏色叫做“間色”。如“綠”,本義是一種青黃色的絲織品,“橙”指橘子將黃猶綠的顏

色,他們都屬“間色”。在中國傳統(tǒng)里,紫色原本是卑賤之色,屬于“間色”,但在南北朝

時期創(chuàng)立了五等官服制度,致使紫色的地位得以改變,漸漸成為一種顯示尊貴的色彩。

中國傳統(tǒng)色是中國人文化觀念的深刻展現(xiàn)。儒家將五色視為最尊貴的正統(tǒng)色,認為只有

采用正德正色的五色,才是正確的求美之道;道家不喜艷麗,認為“五色令人目盲”,只有

黑白和淡色才能夠傳達出道家對返璞歸真、淡泊無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其實,無論是儒家

將色彩進行人格化、道德化的比喻,還是道家以黑白、淡色來詮釋其哲學主張,都蘊含著深

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

中國傳統(tǒng)色是中國人審美情趣的無聲表達。古代百官朝服上百鳥禽獸錦繡成堆,再以青、

黑、深紅背景設色,便于融入肅穆隆重的場合,表明臣子謙恭嚴謹?shù)膽B(tài)度?!都t樓夢》中薛

寶釵身著“蜜合色棉襖”“蔥黃綾棉裙”,溫和的中性色襖裙,不突兀,不奢華,正符合主

人公舉止嫻雅、中庸平和的氣質。端午五彩線、春節(jié)艷麗年畫,展現(xiàn)的是民間的喧騰活力,

也是中國人追求熱鬧喜慶的審美情趣的直接表達。

中國傳統(tǒng)色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見證。無論繪畫、染織或者燒瓷,所用顏色的流行、變化背

后也是社會歷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元代時期,絲綢之路中外交流頻繁,中國的青花

釉料配方中加入來自西域的“蘇麻離青”,顏色由素淡轉為濃烈。后來,青花染色技術不斷

改良,元青花呈現(xiàn)出了青翠欲滴的流動藝術效果,極具感染力。因此,元青花在當時顛覆了

宋代汝瓷清新的“雨過天晴色”的審美標準,而大放異彩。

中國傳統(tǒng)色,無論是矜持單色,還是繽紛五色,都是我國不同時期經濟文化的色譜,凝

結了千年的智慧和審美,永不過時,歷久彌新。

(取材于王海寧、王晨雨等人的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京冬奧色彩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賽區(qū)城市、時尚潮流等諸多方面的色彩元素。

B.北京冬奧、央視春晚的色彩名稱都有著特定的寓意,彰顯了中華文化之底色。

C.文中提及國風口紅頻頻斷貨,重在說明中國傳統(tǒng)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D.很多人能夠在中國的繪畫、器物、建筑中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美感和內涵。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關于"2023年央視春晚色彩系統(tǒng)四個階段"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尋色"階段是整個央視春晚色彩系統(tǒng)設計的起點。

B."尋色"階段既與傳統(tǒng)相連,又飽含對未來的寓意。

C."拾色”階段提取并組合出了晚會所需的五種主色。

D."弄色"和“舞色”兩個階段都需表演者演繹完成。

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詩句中描寫的色彩,屬于中國傳統(tǒng)色彩中"正色"的一項是()

A.絢日金丸橙橘熟,飛霜銀縷蹶妒肥。

B.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C.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D.南天三旬苦霧開,赤日照耀從西來。

【答案】

1.C

2.D

3.D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重在說明中國傳統(tǒng)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錯。由材料一原文"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

色的追捧,也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國風口紅頻頻斷貨,其中的胭脂紅、美人霽等色號的靈

感,無不來自中國傳統(tǒng)色"可知,國風口紅頻頻斷貨,是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色的追捧已融入日

常生活的表現(xiàn)。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兩個階段都需表演者演繹完成"錯。由材料一原文",弄色,階段需要設計師和工程師依

托現(xiàn)代視覺技術,對色彩不斷測試、校準、調整。最后通過‘舞色’階段表演者的演繹,將中

國傳統(tǒng)色彩的優(yōu)雅絢爛外化為舞臺上的炫酷呈現(xiàn)"可知,只有"舞色”階段需要表演者的演繹

完成。

故選Do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由材料一原文"如'綠',本義是一種青黃色的絲織品,‘橙'指橘子將黃猶綠的顏色,他們

都屬‘間色在中國傳統(tǒng)里,紫色原本是卑賤之色,屬于‘間色'"可知。綠、橙和紫都屬于"間

色",ABC三項中的詩句所寫色彩都屬于"間色"。

D."赤日"為火紅的太陽,描寫的色彩,屬于中國傳統(tǒng)色彩中"正色”。

故選D。

六、(2023?北京通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科幻電影是以符合科學原理的幻想故事為內容的影片。20世紀50年代,在科學幻想小

說基礎上發(fā)展起來。一般以科學技術上已經獲得的新成果、新發(fā)現(xiàn)或新探索為依據(jù),構想未

來世界的奇幻情景。內容注重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躍思維,促進科學發(fā)展。

同時較多利用特技拍攝,有利于電影攝制技術的提高。經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

膽設想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影像,關注時代科技前沿,建構超越現(xiàn)時代的科技假說,挖掘尖端科幻

題材的審美魅力。從對太空旅行、外星來客、星際戰(zhàn)爭、激光遙感、人工智能的表現(xiàn),到對

基因克隆、時光隧道、平行時空、量子糾纏、虛擬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類現(xiàn)代科技的進

步枕跡,也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把控力。

研究者把科幻片分為“硬科幻片”和“軟科幻片”,兩者分別建立在硬科學和軟科學基

礎之上。硬科學是指自然科學的各主要學科。著重以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為幻想題材或主題

的科幻電影為硬科幻片。軟科學是指社會科學的各主要學科。以社會科學學科為幻想題材或

主題的科幻電影為軟科幻片。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前者屬于硬科

幻片,后者屬于軟科幻片,它們都對傳統(tǒng)好萊塢科幻電影類型的敘事慣例進行了改寫,完成

了科幻故事的中國敘述?!读骼说厍颉返纳嫌常l(fā)了社會各界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熱切關注,

這一年被影迷們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伴隨中國航天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新成就,國

家航天局著力推動航天科技與文化藝術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榮。航天特有的科學精

神、英雄主義、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題材電影,中國航天電影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期。

對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國人古已有之??苹秒娪芭c科學技術、國家戰(zhàn)略和具體國情緊

密相關,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影響科幻電影的發(fā)展。優(yōu)秀的科幻電影是不斷探討人類終極

關懷的哲學命題,表達人對信仰的堅守和“愛”的主題。技術的發(fā)展提高了觀眾對科幻電影

視聽價值和奇觀滿足的期待值??梢哉f科幻電影是技術的驅動因,也是技術的受益者。我國

科幻電影的理論探討需要回歸中國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生產語境,更好地表達對人類命運共同

體的思考,并根據(jù)中國電影工業(yè)的實際情況,讓“軟科幻”和“硬科幻”相結合。

(取材于新華網、人民網等相關文章)

材料二:

科幻影視已經成為人們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向往未知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們對未來

的美好幻想,凝聚著電影工業(yè)的頂尖科技,彰顯國家科技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读骼说厍?/p>

2》拍攝過程中運用了3D打印、CNC數(shù)字車床、激光雕刻技術。導演郭帆說:“片中95%的

道具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和工業(yè)技術進行了完美結合?!彪娨晞 度w》中楊冬進行粒子

實驗的良湘加速器的場景正是在我國第一臺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國

家實驗室取景的。國家綜合實力,尤其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未知世界想

象的高度。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更為中國人對宇宙的想象又添了一抹亮色。越來越

多的觀眾見證了我國航天員出艙、嫦娥探月等重要事件,他們對科幻影片中的故事表達和場

景設定不再陌生,這讓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可以更好地進行對話。《流浪地球2》引發(fā)“央

企朋友圈評論”,被網友譽為“最硬核的夢幻聯(lián)動”,這恐怕是電影上映之初未設想到的溢

出效應------部電影能吸引如此多“行業(yè)客戶”?!爸袊痹谄涔俜轿⒉┥虾霸挘涸诳?/p>

電影《流浪地球2》時,你一定有被影片中太空電梯的鏡頭震撼到。要打造出這么結實的鋼

索,什么材質才能勝任呢?巧了,我們有中國石化,儀征化纖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它

的直徑只有0.5毫米,相當于5根頭發(fā)絲般細小,但強度是鋼的18倍。別小看這樣一根細

絲線,它的承重力能達到35公斤,相當于可以吊起一個小孩的重量。當初吊起港珠澳大橋

的,正是它!擁有了這種高科技材料,“太空電梯”或許指日可待。

現(xiàn)實中,一些出現(xiàn)在科幻影視中的科幻,正在成為“科技成果”,如《三體》中展現(xiàn)的

“黑科技”——飛刃,是一種超高強度的納米材料。這種極細的絲狀納米材料,可將船只“審

判日”號切割成條狀。在現(xiàn)實中與“飛刃”特征接近的是具有超高機械強度和低密度的碳納

米管,但它目前還無法做到像“飛刃”一樣,橫跨運河兩端幾十個來回。2022年4月,我

國科學家首次在高壓下合成高度有序晶態(tài)金剛石結構納米線,這種金剛石納米線具有與碳納

米管相當或更高的拉伸強度和極強的柔韌性?!度w》世界中的人類社會,雖然沒有實現(xiàn)“無

窮的能源”,卻也是有極度充盈的能源供給,支撐起整個地球的無線供電,而這個能源就來

自可控核聚變。核聚變是太陽和恒星的能量來源,與其他核反應不同,核聚變不會產生放射

性廢物o核聚變技術有望為人類提供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幫助人類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O

現(xiàn)實世界中,我國的“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便于2021年實

現(xiàn)了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shù)等離子體運行,依靠該技術,最終建成可控核聚變發(fā)電站???/p>

技與未來接軌的腳步在不斷加速,科幻的無限想象也為現(xiàn)實中“科技成果”的產出畫出藍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