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卷本試題卷共8頁,33題。全卷滿分100分??荚囉脮r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考號等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笔巧勘葋喌摹豆防滋亍分薪浀洫毎?,它主要體現的是()A.理性主義 B.科學精神 C.人文精神 D.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16世紀(英國)。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思考了人生存的意義,肯定了人反抗苦難命運的精神,這是對人價值的肯定,是人文精神的體現,C項正確;理性主義強調反對專制,是在啟蒙運動時期提出的,排除A項;科學精神、法治精神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D項。故選C項。2.下面是《大國崛起》叢書中某冊的部分目錄。這冊書介紹的是()一、殖民時代2二、獨立風云10三、憲法立國28四、兄弟鬩墻44A.法國 B.美國 C.俄國 D.日本〖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8至19世紀的美國。根據目錄關鍵信息“殖民”“獨立”“憲法立國”“兄弟鬩墻”結合所學知識,這一國家是美國。新航路開辟后,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個殖民地,這一時期為“殖民時代”。1775~1783年,北美獨立運動爆發(fā),美國獨立,這一時期為“獨立風云”。1787年制憲會議頒布了1787年美國憲法,確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民主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這一時期為“憲法立國”。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北方與南方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因而被形容為“兄弟鬩墻”。因此這冊書介紹的是美國,B項正確;“法國、俄國、日本”與題干目錄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3.19世紀以前的英國婦女不準與丈夫同桌吃白飯,他們是“純粹的廚婢”。到1839年,家庭關系完全顛倒了,妻子掙錢養(yǎng)家,丈夫卻在家里看孩子、做飯。英國婦女家庭地位的變化主要是因為()A.圈地運動的興起 B.《權利法案》的頒布 C.工業(yè)革命的開展 D.代議制政體的確立〖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39年(世界)。材料體現婦女地位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其主要原因在于經濟上的變化,婦女經濟地位的變化源于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開展于棉紡織業(yè),大量的婦女被資本金雇傭進工廠,她們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家庭地位自然就提高了,C項正確。圈地運動的興起是農業(yè)資本化的過程,與婦女地位無關,排除A項;1689年的《權利法案》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排除B項;代議制政體的確立是政治制度的改革,排除D項。故選C項。4.《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辈牧希ǎ〢.肯定了階級斗爭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B.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原因C.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D.肯定了資本主義在歷史中的進步作用〖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材料認為,資本主義在其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所有時代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總和還要多、還要大。這說明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因此,材料肯定了資本主義在歷史中的進步作用,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及階級斗爭,排除A項;材料對資本主義持肯定態(tài)度,排除B項;材料沒有揭示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排除C項。故選D項。5.從非洲地圖上看,現代非洲國家之間的界限幾乎都是直線,形似“拼圖”。這()A.由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決定 B.體現民族自決的原則C.緣于西方國家的人為控制 D.基于國際法基本規(guī)則〖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和原因題。時空是近代(非洲)。據題干材料“現代非洲國家之間的界限幾乎都是直線”,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協調列強對非洲的侵略矛盾,1884年,召開了柏林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人為劃分非洲的疆界,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列強對非洲的瓜分,而非洲自然地理特征并不能決定上述現象,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現象是西方列強對非洲侵略的結果,并不是民族自決,排除B項;上述現象嚴重違背了國際法基本規(guī)則,排除D項。故選C項。6.圖1、圖2是關于阿杜瓦戰(zhàn)役的繪畫。如圖是20世紀初埃塞俄比亞人所繪,描繪了傳說中埃塞俄比亞英雄身穿傳統服裝,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指揮下作戰(zhàn)的場景;如圖則是刊登在英國《圖片報》上的繪畫,其試圖粉飾意大利人的失敗,強調他們寡不敵眾卻頑強作戰(zhàn)。這種差異說明()圖1圖2A.繪畫源于藝術的想象 B.新聞稿完全還原歷史真實C.歷史記錄具有政治性 D.兩幅繪畫之間沒有相關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的非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圖1側重于埃塞俄比亞抵抗意大利人的侵略,圖2側重于美化殖民侵略,說明的是歷史記錄具有政治性,C項正確;材料是對歷史事件的描述,非藝術的想象,排除A項;新聞稿并未真實還原歷史,排除B項;兩幅繪畫有一定的關聯性,排除D項。故選C項。7.《國際聯盟盟約》規(guī)定會員國“必須減縮各本國軍備至適足保衛(wèi)國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國際義務的最少限度”,會員國要“維護各國間公開、公正、榮譽之邦交”。這一規(guī)定()A.確保了一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 B.確立國際法主體是主權國家C.對侵略戰(zhàn)爭有一定程度制約 D.消除了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前期的世界。根據材料“必須減縮各本國軍備至適足保衛(wèi)國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國際義務的最少限度”及所學可知,國際聯盟的主要宗旨是維護和平、裁減軍備、進行國際裁軍和采取仲裁制度、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這對侵略戰(zhàn)爭有一定程度的制約,C項正確;“確保了一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的說法夸大了國際聯盟的作用,排除A項;確立國際法主體是主權國家的是1648年的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體系的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消除了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的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C項。8.1921年2月,蘇俄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的海軍要塞喀瑯施塔得發(fā)生兵變,這里駐守的1.5萬陸海軍士兵絕大多數是“穿了軍裝的農民”,兵變集中反映了農民的不滿。為此列寧()A.引入部分外國資本 B.實施余糧收集制C.實行固定的糧食稅 D.推行農業(yè)集體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21年(蘇俄)。根據材料“1921年2月……兵變集中反映了農民的不滿”并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為鞏固工農聯盟,調整國家與農民的利益關系,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取代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C項正確;“引入部分外國資本”與解決農民不滿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1921年,蘇俄廢除了余糧收集制,排除B項;農業(yè)集體化是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9.甘地主張“英國人的錯誤是他們偶爾背離其本質的行為,只要每一個印度人克服自身缺陷,完善自身,后者自然就會‘痛改前非’,但進行武裝起義是擴散仇恨,與愛的原則背道而馳”。該主張()A.實現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 B.擺脫了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C.闡述了英印政府的非正義 D.解釋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內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依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的印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甘地解釋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內涵,D項正確;A項和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B項;C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選D項。10.甘地繼承了古代耆那教(印度傳統宗教之一)、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觀中的“戒殺”思想,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惡”的主張、美國作家亨利·索羅“非暴力抵抗”的思想及英國作家約翰·魯斯金的人道主義思想等,創(chuàng)立一套獨具特色的非暴力學說。據此可知,甘地的非暴力學說()A.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B.指導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C.得到了英印當局的認可 D.是一種東西方思想的融匯〖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印度)。根據材料信息“甘地繼承了古代耆那教(印度傳統宗教之一)、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觀中的‘戒殺’思想,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惡’的主張”可知,甘地的非暴力學說受到了東方宗教思想、西方基督教思想及關、英作家相關思想的影響,是一種東西方思想的融匯,D項正確;甘地的非暴力學說與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的學說相違背,排除A項;材料信息強調的是甘地思想的來源,沒有提及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提及英印當局的態(tài)度,根據所學可知,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遭到了英印當局的鎮(zhèn)壓,排除C項。故選D項。11.1936年11月,卡德納斯頒布“征收法”,宣布國家有權根據該法令將國外壟斷組織控制的鐵路、石油行業(yè)收歸國有,外國公司財產由政府10年內給予補償。卡德納斯此舉旨在()A.實現民族獨立 B.發(fā)展民族經濟 C.應對軍人勢力 D.鏟除封建殘余〖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6年11月(墨西哥)。根據材料可知﹐卡德納斯政府宣布國家有權將在墨西哥的國外企業(yè)收歸國有,這有利于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本國資源,發(fā)展民族經濟,B項正確;19世紀初拉丁美洲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排除A項;材料所述墨西哥總統卡德納斯改革主要針對國外經濟勢力,而CD項屬于國內勢力,排除CD項。故選B項。12.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與以往的民族解放運動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是()A.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質 B.由各國無產階級領導C.都在統一戰(zhàn)線旗幟下開展 D.反封建色彩特別鮮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范圍內肆意擴張,這導致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與以往民族解放運動明顯不同是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質,A項正確;30年代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排除B項;30年代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在統一戰(zhàn)線旗幟下進行,其他地區(qū)不是,排除C項;中國30年代的抗日戰(zhàn)爭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開展,反封建色彩不明顯,排除D項。故選A項。13.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如表可以反映出這一時期()亞洲除日本外,絕大多數地區(qū)已經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淪為殖民地拉丁美洲除殖民地外,宣布獨立的國家實際上也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A.民族獨立運動高漲 B.各國經濟聯系加強C.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D.列強之間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時的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基本上被列強瓜分殆盡,說明的是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C項正確;民族獨立運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本題主旨為“世界殖民體系”,“各國經濟聯系加強”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列強之間矛盾激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4.1919年中國爆發(fā)了五四運動;印度發(fā)生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阿富汗因取得反英斗爭勝利而獲得獨立;朝鮮爆發(fā)反抗日本統治的民族大起義。這些運動反映了()A.亞洲成為世界民族民主運動中心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經徹底崩潰C.亞洲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一戰(zhàn)后亞洲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zhàn)后的世界。材料“中國五四運動、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阿富汗反英斗爭、朝鮮爆發(fā)反抗日本統治的民族大起義”都是發(fā)生在一戰(zhàn)后的民族解放運動,反映了一戰(zhàn)后亞洲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D項正確;材料未和其他地區(qū)的民族解放運動對比,不能得出亞洲成為世界民族民主運動中心的結論,排除A項;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1939年德國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接著突襲波蘭,發(fā)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到此“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排除B項;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不屬于資產階級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15.法西斯主義是帝國主義的變種和極端形式。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和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使大戰(zhàn)的陰霾再次籠罩世界。下列國家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有()A.德、日、意 B.德、日、法 C.德、意、奧 D.德、意、〖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意大利、德國和日本產生了法西斯組織,建立了法西斯專政,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并未建立法西斯專政,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只有意大利、德國和日本產生了法西斯組織,排除C項。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意大利、德國和日本三國產生了法西斯組織,排除D項。故選A項。16.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訂消息傳到英國,舉國歡慶,以至于當時的英王喬治六世都稱之為“偉大的一天”,坎特伯雷大主教也稱贊張伯倫(時任英國首相)“在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以偉大的氣魄成就了一件偉大的事業(yè)”。回國后,張伯倫更是受到了群眾自發(fā)的、凱旋似的歡迎。材料能夠說明()A.張伯倫成為英國反法西斯英雄 B.英國是綏靖政策的主要推動者C.張伯倫的治國能力得到廣泛認同 D.英國綏靖政策的社會基礎廣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8年(英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英國上下對《慕尼黑協定》的簽訂舉國歡慶,并把參與簽訂《慕尼黑協定》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視為民族英雄,根據所學可知,《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綏靖政策的產物,說明英國綏靖政策的社會基礎極為廣泛,D項正確;張伯倫是綏靖政策的重要推手,而非反法西斯的英雄,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比較信息,無法說明英國是綏靖政策的主要推動者,排除B項;材料中英國上下追捧張伯倫在外交上推行的綏靖政策,而非對其治國能力的廣泛認同,排除C項。故選D項。17.1941年6月22日,即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的當天晚上,丘吉爾就發(fā)表了演說,宣布英國在戰(zhàn)爭中支持蘇聯。英國對蘇聯的支持()A.為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B.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主要基于對蘇聯正義戰(zhàn)爭的高度認同 D.消除了英蘇兩國各個領域的分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國宣布支持蘇聯抗擊德國,反映出英國已放棄縱容法西斯反蘇的綏靖政策,這有利于聯合蘇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項正確。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保障是蘇聯強大的綜合國力,排除A項;英國支持蘇聯抗擊德國,有利于減輕德國法西斯對英國的威脅,是基于維護本國的根本利益,而非對蘇聯正義戰(zhàn)爭的高度認同,排除C項;英國對蘇聯的支持是基于國家利益的考量,不可能消除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分歧,排除D項。故選B項。18.二戰(zhàn)時期有一幅漫畫,將象征著世界自由的自由女神火炬?zhèn)鬟f給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他們身后高舉的帶有鐐銬的巨手是蘇聯的象征。與這幅漫畫意旨相符的事件是簽署()A.《國際聯盟盟約》 B.《聯合國家宣言》 C.《慕尼黑協定》 D.《九國公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二戰(zhàn)時期的美國、英國、蘇聯。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漫畫體現的是英美領導人接受“世界自由火炬”,蘇聯也伸手響應,這說明二戰(zhàn)爆發(fā)后,在法西斯侵略擴張面前,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有了共同的需求。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表明兩種社會制度聯合起來抗擊法西斯,結成反法西斯聯盟,B項正確;《國際聯盟盟約》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會上通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產物,排除A項;《慕尼黑協定》簽訂是二戰(zhàn)中西方國家推行綏靖政策的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戰(zhàn)勝國為重新瓜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qū)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和中國北洋政府,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九國關于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排除D項。故選B項。19.下圖是1942年美國援華聯合會在紐約發(fā)表的宣傳畫(圖中上端文字為“救中國”,下端文字為“中國正在幫助我們”)該作品旨在()A.鼓舞國人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B.凸顯美國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作用C.謀求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 D.呼吁美國民眾積極援助中國的抗戰(zhàn)〖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2年(美國)。據本題圖片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結論:1942年美國在宣傳畫中提出“救中國”,“中國正在幫助我們”,反映出美國對于中國抗日戰(zhàn)爭所做貢獻的肯定,從而通過宣傳畫,呼吁美國民眾積極援助中國的抗戰(zhàn),D項正確;通過材料中“救中國”反映出主要是為向中國施以援手,而非號召本國抗戰(zhàn),排除A項;材料中“中國正在幫助我們”凸顯中國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作用,排除B項;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是在20世紀70年代,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0.《聯合國憲章》把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交給以五大國為核心的安全理事會,使其有權做出全體會員國都有義務接受并執(zhí)行的強制性決議。這體現了聯合國的()A.“全體一致”原則 B.“大國一致”原則C.強權政治 D.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現代的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國一致原則”是5個常任理事國須一致通過,每個常任理事國都有否決權。根據材料“主要責任交給以五大國為核心的安全理事會,使其有權做出全體會員國都有義務接受并執(zhí)行的強制性決議”可知是“大國一致原則”,B項正確;“全體一致”原則是國際聯盟的原則,排除A項;“大國一致原則”不屬于強權政治,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公平公正,排除D項。故選B項。21.雅爾塔會議中,丘吉爾提出劃分巴爾干勢力范圍的百分比協定,斯大林基本上予以接受。在東歐問題和遠東問題上,羅斯福也對蘇聯做出了讓步。這表明()A.雅爾塔會議保障了世界各國的利益 B.雅爾塔會議保障了世界體系的穩(wěn)定C.雅爾塔體系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 D.雅爾塔會議讓英國獲得了極大利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丘吉爾提出劃分巴爾干勢力范圍的百分比協定,斯大林基本上予以接受。在東歐問題和遠東問題上,羅斯福也對蘇聯做出了讓步”可知,蘇聯、美國、英國為了維護本國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會議所達成的協議及之后建立的雅爾塔體系也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C項正確;雅爾塔會議保障了世界各國的利益說法絕對,排除A項;根據所學可知,雅爾塔體系下,世界仍有局部熱戰(zhàn),并未保障世界的穩(wěn)定,排除B項;雅爾塔會議上是各國的利益交換,無法斷定是英國獲得了極大利益,排除D項。故選C項。22.1947年,美國在提出馬歇爾計劃時強調,西歐各國只有作為一個整體才能接受美國的援助。這說明馬歇爾計劃()A.促成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B.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C.有利于西歐國家的聯合 D.標志美國對蘇冷戰(zhàn)開始〖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美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美國強調“西歐各國只有作為一個整體才能接受美國的援助”,這說明馬歇爾計劃在客觀上有利于西歐國家的聯合,C項正確;北約與華約組織的建立促成了兩極格局的形成,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馬歇爾計劃對于西歐的影響,沒有體現馬歇爾計劃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排除B項;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美國對蘇冷戰(zhàn)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2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蘇從戰(zhàn)時盟友變?yōu)閼?zhàn)后對手。蘇聯在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協調和促進社會主義陣營各成員國的經濟發(fā)展,此舉主要針對()A.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B.杜魯門主義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馬歇爾計劃〖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二戰(zhàn)后的世界。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馬歇爾計劃為美國冷戰(zhàn)政策在經濟上的表現,蘇聯采取的對抗措施是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加強社會主義陣營各成員國彼此的經濟聯系,排斥資本主義經濟勢力,D項正確;針對美國支持下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采取的對抗的措施是支持成立民主德國,排除A項;杜魯門主義為美國冷戰(zhàn)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現,蘇聯采取的對抗措施是1947年成立歐洲和工人黨情報局,排除B項;北約組織為美國冷戰(zhàn)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蘇聯采取的對抗措施是1955年成立華約組織,排除C項。故選D項。24.1962年,赫魯曉夫在給肯尼迪的信中這樣寫道“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一致同意,這場危機不應該朝著一個‘沸點’發(fā)展,我們雙方應當采取謹慎且節(jié)制的態(tài)度,尋求一個理智的解決方案?!毙胖蟹从车氖录牵ǎ〢.杜魯門主義提出 B.兩極格局形成C.蘇軍入侵阿富汗 D.古巴導彈危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蘇聯)。根據材料“1962年,赫魯曉夫在給肯尼迪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雙方應當采取謹慎且節(jié)制的態(tài)度,尋求一個理智的解決方案”并結合所學可知,1962年發(fā)生的古巴導彈危機,通過美蘇談判最后妥善解決,使世界避免了一場核危機,D項正確;1947年杜魯門主義提出,排除A項;1955年華約組織建立標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排除B項;I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排除C項。故選D項。25.1958年4-5月,美國時任副總統尼克松在訪問拉丁美洲國家時,每到一個國家,都會遭遇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迎接他的除了鮮花和美酒,更多的是“美國佬滾回去”的口號、石塊、唾沫、咒罵及爛番茄。對此合理的解釋是,美國()A.失去對拉丁美洲的控制 B.國際形象亟需重構C.忽視了國內民眾的力量 D.與蘇聯的關系惡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8年(美國)。根據材料“迎接他的除了鮮花和美酒,更多的是‘美國佬滾回去’的口號、石塊、唾沫、咒罵及爛番茄”可知,拉丁美洲國家對美國的態(tài)度以反對較多,故能說明國際形象亟需重構,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控制,排除A項;材料主要說明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系,與國內民眾無關,排除C項;二戰(zhàn)后,美國與蘇聯關系逐漸惡化,但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6.下表中的歷史事件,共同反映的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的特征是()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8年,法國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不再履行北約防務

1970年9月,第三次不結盟運動在贊比亞召開。

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成為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A.兩大陣營的對峙 B.第三世界的壯大C.大國關系的調適 D.多極力量的成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的世界。材料中的事件反映的是中國的崛起、法國的獨立自主、第三世界興起及歐洲一體化進程,強調的是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出現,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美蘇兩大陣營對峙,排除A項;第三世界的壯大也是多極化趨勢的表現之一,排除B項;材料與大國關系調試的說法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7.當代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技術專家階層,他們與工人一樣受雇于企業(yè)主,以知識和才能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生產經營,能獲得較高的勞動報酬,其中一些人已經進入富人行列。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勞資關系的改善 B.福利國家的建立 C.工人地位的提高 D.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范圍為當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專家階層雖然受雇于企業(yè),但是這一群體掌握技術,隨企業(yè)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因此這些技術專家以知識和才能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生產經營,能獲得較高的勞動報酬,這主要得益于當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D項正確;勞資關系改善是結果,而非原因,排除A項;福利國家主要指的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技術專家階層不等于普通意義上的工人階層,因此其薪酬較高的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不等同于工人地位的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28.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fā)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跟這個夢想有關的社會運動是()A.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婦女運動C.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D.學生運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關鍵信息“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并結合所學可知,馬丁·路德·金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與其演講及其夢想有關的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C項正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印度甘地領導的運動,排除A項;馬丁·路德·金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其演講內容及夢想與婦女運動、學生運動均無直接關系,排除B、D兩項。故選C項。29.1946年.英國工黨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5年內,工黨政府先后將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以及英國的航空、電報電話、煤礦、電力等重要行業(yè)或部門收歸國育。這些措施()A.受到亞當·斯密的啟發(fā) B.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C.旨在完善國家福利制度 D.基于推行冷戰(zhàn)政策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英國)。據材料“工黨政府先后將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以及英國的航空、電報電話、煤礦、電力等重要行業(yè)或部門收歸國有”結合所學知識,英國工黨政府對重要行業(yè)實行國有化,反映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英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增強,B項正確;亞當·斯密是“自由主義”的提出者,其主張“自由放任”,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本題主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而“旨在完善國家福利制度”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冷戰(zhàn)政策的需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30.下列為二戰(zhàn)后聯邦德國“福利國家”建設的情況(部分)。據此可知,二戰(zhàn)后德國的“福利國家”建設()時間內容1950年恢復養(yǎng)老保險制度1951年制定解雇保險制度1952年制定戰(zhàn)爭損失補償法和孕產婦保護法1954年制定兒童基金法1957年把養(yǎng)老金制度推廣到農村1960年制定聯邦住宅補貼法A.懲勤助懶,挫傷人們工作積極性 B.福利開支巨大,政府不堪重負C.重視發(fā)揮法律與制度的保障作用 D.特別注重農村民眾的社會保障〖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從1950年到1960年,德國政府的社會保障措施均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出臺,反映德國的“福利國家”建設重視發(fā)揮法律與制度的保障作用,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福利制度處于黃金時期,加之二戰(zhàn)后的經濟快速發(fā)展,這有利于激發(fā)人們工作積極性,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福利開支在政府開支中的比例,無法得出“政府不堪重負”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中只有1957年涉及農村社會保障內容,不能說明“特別注重農村民眾的社會保障”,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英國的王權還從來沒有被套上這么多緊箍咒,這個以往只受制于上帝的權威,如今完全受制于議會,其神圣的光環(huán)已蕩然無存了?!幾择R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薄伽丘1517年出售贖罪券材料三1762年發(fā)表的《社會契約論》是他(盧梭)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對法國專制制度進行了更加嚴厲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導致君主的昏暴;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制國家,主權屬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體人民?!幾酝鯌雅d《世界文化簡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光榮革命”后英國政治發(fā)生的變化。(2)根據材料三,概括盧梭的思想主張。(3)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發(fā)展過程中的哪些思想解放運動。〖答案〗(1)變化:資產階級掌握國家大權;國王逐漸“統而不治”;君主立憲制逐步確立。(2)思想主張: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3)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光榮革命”后(英國)。根據材料一“在英國的王權還從來沒有被套上這么多緊箍咒,這個以往只受制于上帝的權威,如今完全受制于議會,其神圣的光環(huán)已蕩然無存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光榮革命后,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被推翻,資產階級掌握國家大權;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擴大了議會的權力,限制了王權,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步確立?!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762年(法國)。根據材料三“他對法國專制制度進行了更加嚴厲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導致君主的昏暴”可知,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根據材料三“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制國家”可知,社會契約論;根據材料三“主權屬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體人民”可知,主權在民。【小問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西方)。根據材料二圖片“薄伽丘”中人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根據材料二圖片“1517年出售贖罪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運動;根據材料三中“盧梭”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說明:《超重》漫畫中美國總統威爾遜面帶微笑,充滿期待,躬身將一個寫有“國際聯盟”字樣的粗大且沉重的橄欖枝交給了一只和平鴿。威爾遜總統對和平鴿說:“這根橄欖枝給你,現在趕緊忙活起來吧?!倍推进潊s說:“我當然想讓每個人高興,但是這樹枝是不是有點太沉了?”?!断壬軒疫M去嗎?》的漫畫中,羅斯福、斯太林和丘吉爾=巨頭正在購票進入安全新聞影院,而漫畫左下角象征小國的一群兒童被拒絕入內。劇院的門楣上寫著“投票權和否決權”?!渡衲坞皼_浪里》是對日本名畫《神奈川沖哏里》的二次創(chuàng)作。白色的海浪變異為人類畸形的手指、扭曲的嬰兒、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在大海里苦苦掙扎。船只上裝載著帶有放射性符號的鐵罐,身穿防護服、頭戴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員.正把核污染水一桶桶倒進大海。觀察上面三幅圖片和說明,提取關聯信息,自擬一個題目,并結合20世紀以來相關史實,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答案〗題目:國際政治中的和平與權力。說明:20世紀以來,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冷戰(zhàn)的洗禮,國際政治格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和平與權力成為了兩個重要的關鍵詞?!冻亍仿嬛型栠d總統將“國際聯盟”交給和平鴿,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而《先生,能帶我進去嗎?》則揭示了大國之間的權力斗爭和小國被忽視的現實。這些漫畫反映了當時國際政治中的和平與權力問題。首先,和平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望。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人們深刻認識到戰(zhàn)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開始尋求和平的道路。國際聯盟的成立就是這一努力的體現。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國際聯盟最終失敗,未能實現其維護世界和平的目標。盡管如此,人們對和平的追求從未停止。聯合國的成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平臺,促進了國際合作和對話,為實現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其次,權力在國際政治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先生,能帶我進去嗎?》這幅漫畫中,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三巨頭試圖進入安全新聞影院,而小國兒童卻被拒之門外。這反映了大國之間的權力斗爭和小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弱勢地位。冷戰(zhàn)時期,美蘇兩極格局使得世界陷入了長時間的緊張局勢。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威脅。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fā)展權和環(huán)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平衡大國之間的權力關系成為了國際政治的重要課題。總之,應該吸取戰(zhàn)爭和核污染的教訓,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以及其它不負責的行為,國際社會應該為和平和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冀馕觥奖绢}屬于歷史短文撰寫類材料分析題。時空范圍為一戰(zhàn)后的世界和當代世界。根據《超重》漫畫中美國總統威爾遜面帶微笑,充滿期待,躬身將一個寫有“國際聯盟”字樣的粗大且沉重的橄欖枝交給了一只和平鴿,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同時威爾遜是國際聯盟的始作俑者,他提出這個方案是為了稱霸世界,國際聯盟后來縱容了法西斯,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國代價?!断壬?,能帶我進去嗎?》的漫畫中,羅斯福、斯太林和丘吉爾三巨頭正在購票進入安全新聞影院,而漫畫左下角象征小國的一群兒童被拒絕入內。劇院的門楣上寫著“投票權和否決權”。這個場景同樣可以看出對和平的期待,但另一個方面小國被拒絕于國際體系之外,體現了權力的弱勢。《神奈氚沖浪里》是對日本名畫《神奈川沖哏里》的二次創(chuàng)作。白色的海浪變異為人類畸形的手指、扭曲的嬰兒、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在大海里苦苦掙扎。聯系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xù)給人類的子孫后代,成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fā)展權和環(huán)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身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傮w來看,三幅漫畫體現了和平和權力在國際政治中的位置??忌山Y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擬定論題進行闡述,言之有理即可。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