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_第1頁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_第2頁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_第3頁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_第4頁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一、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動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深刻含義。

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和過程。

學習通過人物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當時中國的社會背景,體會少年周恩來的憂國憂民之心。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誰能來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呢?

生:課文講了少年周恩來在目睹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凌后,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師:非常好!那誰還記得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這樣的志向呢?

生:因為他看到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負。

師:沒錯。那今天我們就繼續(xù)深入學習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偉大志向和愛國情懷。

(二)深入理解課文

學習第一部分: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1-10自然段,思考一下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呢?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

生:因為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聽到魏校長問同學們?yōu)槭裁炊x書,有的同學說為了明理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做官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掙錢而讀書,而周恩來卻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很好,這是周恩來立下志向的一個契機。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與眾不同的回答呢?

生:因為他看到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凌。

師:非常正確。那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凌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相關的語句。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相關語句)

師:誰找到了?來說一說。

生:“那時正是清朝末年,中國已經在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貧弱不振,強烈地刺激著他的心。”這句話體現了中國的貧弱。

師:很好。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處于怎樣的困境呢?

生: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變得很弱小,經濟也很落后。

師:對呀,當時的中國在列強的壓迫下,失去了很多主權,經濟凋敝,人民生活也非常困苦。那還有其他地方體現中國貧弱嗎?

生:“十二歲的周恩來剛到沈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哪!’"這句話也體現了中國的貧弱。

師:非常棒。同學們想一想,伯父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呢?

生:因為中國很弱,被外國人欺負,到處都是不公平的事情。

師:沒錯,伯父的這句話讓周恩來對“中華不振”有了初步的認識。那外國人的欺凌體現在哪里呢?

生:“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fā)、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這句話體現了外國人在租界里的耀武揚威。

師: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租界里的景象和外面有很大的不同。那這種不同說明了什么呢?

生:說明外國人在租界里很威風,他們好像是這里的主人,中國人不敢惹他們。

師:非常正確。還有嗎?

生:“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fā)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么。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边@段話體現了外國人在中國的租界里欺凌中國人,而中國巡警卻不敢管。

師:同學們找得非常準確。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婦女是多么的可憐,而洋人又是多么的囂張。中國巡警的行為讓我們感到憤怒和無奈。那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中國巡警不敢懲處洋人呢?

生:因為中國弱,怕外國人,怕引起和外國人的沖突,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師:對呀,當時的中國貧弱不振,在外國人面前沒有話語權。這些地方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凌,這就是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學習第二部分:周恩來立志的過程

師:了解了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我們再來看看他是如何立下這個志向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11-17自然段,思考一下周恩來立志的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

生:周恩來在租界里看到了外國人欺凌中國人的事情后,心里很氣憤。回到學校后,他一直在想這件事,直到修身課上,魏校長提出了“你們?yōu)槭裁炊x書"這個問題,周恩來才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很好。那周恩來在租界里看到的事情對他有什么影響呢?

生:這件事情讓周恩來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凌,激發(fā)了他的愛國之情和責任感。

師:非常正確。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周恩來在租界里的所見所聞是如何影響他的。當他看到那個衣衫襤褸的婦女在哭訴,而洋人卻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時,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他會覺得那個婦女太可憐了,她的親人被軋死了,卻沒有人為她主持公道。

師:對,他會為那個婦女感到深切的同情,也會對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感到憤怒。那當他看到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時,他又會怎么想呢?

生:他會覺得中國巡警太軟弱、太不公正了,他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同胞,而不是幫著外國人欺負中國人。

師:非常好。他可能還會想到,這不僅僅是一個巡警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問題。國家的貧弱才導致了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得到公正的對待。這些場景深深地刺痛了周恩來的心,讓他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的貧弱和外國人的欺凌。

師:那回到學校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一直在想這件事。

師:他會想些什么呢?我們來模擬一下周恩來的思考過程。他可能會先想到那個可憐的婦女,然后會想,在中國,像這樣被外國人欺負的人還有多少呢?

生:他還可能會想,為什么中國會這么弱,為什么外國人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

師:很好,他還會思考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局面。他也許會想,靠個人的力量去和外國人對抗是不夠的,那要靠什么呢?

生:要靠國家強大起來。

師:對,他意識到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那國家怎樣才能強大呢?

生:要讓中國人都有知識,都有能力。

師:非常棒。他在思考的過程中,內心的愛國之情和責任感不斷地被激發(fā)。直到修身課上,魏校長提出了“你們?yōu)槭裁炊x書"這個問題,他才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現在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周恩來在修身課上的表現。“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fā)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中,通過對周恩來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他很沉著冷靜。

師:非常正確。他沒有搶著發(fā)言,而是靜靜地思考,這體現了他的沉著冷靜。當他站起來回答時,又是那么的清晰而堅定,這又體現了他的什么品質呢?

生:堅定的志向和愛國之情。

師:非常好。從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堅定和對國家的熱愛。他經過了在租界的所見所聞,經過了自己的思考,這個志向已經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學習第三部分:周恩來立志的意義

師:周恩來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這個志向有什么意義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第18-21自然段,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

生:周恩來的志向激勵了很多人,讓大家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和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的意義。

師:很好。還有嗎?

生:周恩來的志向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榜樣,激勵著后人不斷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師:非常棒。從周恩來的志向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胸懷是多么的博大,他的志向是多么的遠大。他不僅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目標,也為整個中華民族樹立了一個奮斗的方向。

(三)體會人物描寫方法

師: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品質。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已經體會了一些,現在我們再來系統(tǒng)地回顧一下。

比如在描寫周恩來立志的過程中,“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通過對周恩來的語言描寫,表現了他的堅定志向和愛國之情。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fā)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里通過對周恩來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了他的沉著冷靜和堅定信念。

還有在租界里,“周恩來和同學一路上左顧右盼,忽然發(fā)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他們湊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周恩來同情地看著那個婦女,心里很難過。"這句話通過對周恩來的神態(tài)描寫,表現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這些人物描寫方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周恩來這個人物,也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了他的偉大品質。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也可以學習運用這些方法,讓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四)拓展延伸

了解周恩來的生平事跡

師:同學們,周恩來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請同學們課后查找一些關于周恩來的生平事跡,了解一下他是如何為實現“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而努力奮斗的。

分享自己的志向

師:同學們,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那么你們的志向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享一下自己的志向,并說一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志向。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現在請幾個小組的代表來分享一下他們的討論結果。

生:我們小組的同學有的想當醫(yī)生,因為可以治病救人,讓中國人都能健康地為國家做貢獻;有的想當老師,因為可以傳授知識,培養(yǎng)更多有才能的人來建設國家;有的想當科學家,因為可以發(fā)明創(chuàng)造,讓國家的科技更發(fā)達。

生:我們小組的同學有的想當軍人,因為可以保衛(wèi)國家的安全,讓國家不再受到外敵的侵犯;有的想當作家,因為可以用文字傳遞正能量,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之情;有的想當畫家,因為可以用畫筆描繪祖國的美好未來。

師:同學們的志向都非常美好。希望大家能夠像周恩來一樣,為了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我們還學習了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以周恩來為榜樣,樹立遠大的志向,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教學反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圈畫相關語句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特別是在理解周恩來立志的原因、過程和意義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進行分析,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當時中國的社會背景和周恩來的憂國憂民之心。

注重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周恩來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了周恩來的堅定志向、愛國之情、責任感和同情心。同時,我也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周恩來的志向對自己的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通過對課文中人物描寫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