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測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是學生以后學習測量長度、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
邊的數學。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比較豐富,這就為分米和千米以及噸的認識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認識了質量單
位千克和克,能進行簡單的估測和測量活動,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這些都為進
一步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學生已有的經驗是比較豐富的了。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
1千米的長度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
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培恭實踐能力。
5.通過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養(yǎng)成認真觀察,
仔細測量的好習慣。
教學建議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兩大特點:一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二是在此之前,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與厘米,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
方法。可以說,學生已有的經驗是比較豐富的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注意
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組織學生測量硬幣、教材
的厚度,測量課桌的長、寬;利用多媒體顯示公路路標,距離是1千米的兩地,質量是1噸的物
體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促進師生之間、
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
2.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和質量概念。
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和質量概念,是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
讓學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1噸的質量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小學生的認知
特點是對于具體形象的事物認識清、感受深,而“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又比較強,因此
在教學時,要注意盡量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憑借自己的經歷和體臉,
對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噸進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確的表象。
3.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估測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也是用“測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xiàn)。所以
教師要注意結合這部分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對常用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如教學中我們可
以采用組織學生先估測、后測量驗證的方法,使之逐步養(yǎng)成估測的習慣,達到提高學生估測能
力的目的。
課時安排
1毫米的認識..........................................................1課時
2分米的認識..........................................................1課時
3千米的認識..........................................................1課時
4米與千米的單位換算.................................................1課時
5噸的認識............................................................1課時
6長度、質量計量單位綜合練習........................................1課時
1毫米的認識
一課時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教材第21、第2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難點: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
硬幣一枚(1分、2分或5分的),磁卡一張(電話卡、商店積分卡或儲蓄卡),學生尺,曲別
針,鉛筆盒,數學書,鉛筆或簽字筆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2)請同學們以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厘米。
提出問題:“究竟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厘米呢?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據
呢?”請同學們分成小組對數學書的長、寬和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辦呢?
引出毫米: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位于厘
米間的1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2.學習1厘米=10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從尺子上選定1厘米的長度,數數在1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10
個)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
從觀察和數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度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印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1毫米。(硬幣、磁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單位計量的。(電腦演示:①自動鉛筆、簽字
筆標志0.5mm、0.7mm等;②天氣預報,今日降雨量達到了多少毫米)
(3)說一說,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后同桌合作驗證猜的結果對不對。
三總結提升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既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
力】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橡皮長4()。(2)教室長10()。
(3)玻璃厚5()。(4)鐵皮厚2()。
(考查知識點:對毫米的認識;能力要求:能熟練應用長度單位)
B類
怎樣能較準確地知道多少張紙的厚度是半毫米?
(考查知識點:對毫米的認識;能力要求:能運用毫米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實際
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⑴厘米(2)米(3)毫米⑷毫米
B類
先測量出多少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然后除以2,就能較準確地知道多少張紙的厚度是半
毫米。
教材習題
教材第22頁“做一做”
1.2842
2.略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尺子上每1厘米長度都有10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1厘米20毫米
2分來的認識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分米的認識。(教材第23~2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yǎng)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1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難點:能夠根據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教具學具
例2情景圖(課件),照片,尺子等。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1.導言: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你們還記得它叫什么嗎?到現(xiàn)在為止,我
們共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2.請同學們用語言表述或用手比畫出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長度。
3.量出下面物體的長度,并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出來。
照片長:數學書長;
寬:寬: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1)估算課桌的長和寬。
(2)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課桌的長和寬。
(3)匯報測量方法: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測量的。
出示例2情景圖,教師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長度。請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
長度,用手比畫一下,感受10厘米有多長。
師:10厘米是1分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4)類似課桌的長和寬這樣的長度,一般選用分米作單位。
2.了解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1)觀察學生尺,你們能不能從中發(fā)現(xiàn)分米與我們以前所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
板書: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⑵練習:2米=()分米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師:我們來測一測硬幣的寬度和書桌的高度吧!(課件出示:教材第23頁例3)請同學們完
成下面的小題。
學生嘗試獨立完成單位換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4.建立1分來的長度概念。
(1)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2)用手比畫一下,1分米的長度。
(3)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估測一下黑板的長度約是多少分米。
指名學生到前面測量,看誰估測的最接近準確長度。
三總結提升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既能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表達
能力】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在一塊長2分米的塑料板上,沿長標刻出長度為1毫米的線段,可以標出多少段?
(考查知識點:對分米的認識;能力要求:能熟練應用分米的相關知識)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分米=100毫米,2分米=200毫米,所以可以標出200段。
教材習題
教材第23頁“做一做”
70506
教材第24頁“練習五”
1.第一個是正方形。測量略
2.略
3.分米毫米厘米
4.9120060
5.略6.略7.毫米分米1
8.><=><<
9.2米=200厘米200+4=50(厘米)
10*.4-2+2=1(分米)
思考題:10厘米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0度禾長的一段就是1分未。
1禾=10余米1全米=10度未
1米=訃禾=厘,禾="fc禾
3千米的認識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教材第26頁)
教學目標
1.明確千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師:這些都是較小的長度單位,當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該用什么長度單位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借助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關于“千米”這一概念,你們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長度單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選用的計量單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看起來大家對千米的了解還真不少呢。不過剛才大家所說的,
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猜測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長,需要走多長時間?你們哪位同學估
測得最準確,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可以跟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驗證方案;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生1:走一步大約長5分米,走2000步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門口出發(fā),走2000步,看走
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計算一下時間。
生2: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沿著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計算一下
時間。(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右下方圖)
生3: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沿著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
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情景圖)
師:根據自己的驗證方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
各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交流匯報:走1千米大約需要15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真正地落實能力教學】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獲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教學的
興趣】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通過完成剛才的課堂作業(yè)我們知道: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約長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
訴大家沿著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要用多長時間嗎?
(考查知識點:對千米的認識;能力要求:掌握并運用千米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
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要知道沿著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需要多長時間,首先要確定出行方式,然后確定這
種出行方式的運動速度。
步行每小時行4千米,用23134-4,大約用580小時。
火車每小時行80千米,用23134-80,大約用30小時。
教材習題
教材第26頁“做一做”
略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
1千米2000米
4米與千米的單位換算
一課時
教學內容
米與千米的單位換算。(教材第27~30頁)
教學內容
1.在知道1千米=1000米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根據米與千米之間的這種關系進行簡單
的換算。
2.使學生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概念的基礎上,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感受千米在生活中
的應用價值。
3.了解常見物體的運行速度,提高學生運用和千米相關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重點:學會根據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正確解答與千米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口答下列各題。
(1)1米=()分米(2)5米=()分米
⑶10厘米=()分米(4)60厘米=()分米
(5)100毫米=()厘米(6)7米=()厘米=()毫米
2.提出問題。
觀察這一組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關于長度單位換算的題)
小結:同學們做得非常好,大家都能夠根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進行正確
的換算。
3.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根據千米與米之間
的進率,你能正確換算嗎?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教學例5?
學習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1)出示例5o
①全班同學一齊動筆寫在書上。
②指名學生說出解答思路。
⑵出示教材第27頁上面的“做一做”。
指名學生說出結果,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⑶集體完成教材第28頁第4題。
組織學生反饋交流,全班交流填寫思路。
2.教學例6。
師: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生1:100米我大約要走200步,從家到學校我走了600步,大約300米。
生2:我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只要學生敘述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并表揚鼓勵。
師:估計一下,從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約有多遠。跟小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學生在小組里進行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交流匯報,組織學生進行評議是否合理。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獲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
興趣】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考查知識點:米與千米的單位換算;能力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800218120
教材習題
教材第27頁“做一做”上
1000230003
教材第27頁“做一做”下
略
教材第28頁“練習六”
1.千米毫米米
2.行1千米需要多長時間?把出行方式和相應的時間連接起來。
3.1千米=1000米1000+50=20(個)
4.8000162000
5.厘米分米
6~7.略
8.400X5=2000(米)2000米=2千米
9.(1)V(2)X(3)V(4)X
10.250+300+450=1000(米)300+470+150=920(米)920米<1000米
從小偉家經過少年宮、公園到體育場的路最近,要走920米。如下圖所示:
11.3400035
12.喀
13.100X20=2000(米)
14.騎自行車或步行坐飛機或火車乘汽車
15,.80X(12-8)=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能到達。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及換算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測量較遠路程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1千米(公里)nooo米
5噸的認識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噸的認識。(教材第3廣33頁)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建立噸的概念。
2.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噸的概念。
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在家或學校附近的超市找一找每袋重5千克、25千克、50千克的面粉或大米,分別用
手搬一搬或兩人抬一抬,感受一下每一袋的質量。
2.了解一下常用的質量單位并舉例說明。
3.稱一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教學例7o
師: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用噸作單
位的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圖)
生1:集裝箱的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生2:火車的一節(jié)車廂的載質量用噸作單位。
師:你知道每袋大米的質量是多少嗎?
生:100千克。
師: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生: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計算100的10倍是多少,算式是100X10=1000(千克)。
師:1000千克=1噸,也可以說1噸=1000千克。
讓學生讀幾遍噸與千克之間的單位進率。
師:你能從圖中知道這名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嗎?(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下圖)
生:這名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
師:那么1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生:求10名這樣重的同學的體重就是計算25的10倍是多少,算式25X10=250(千克)。
師:40名這樣重的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呢?
生:那就是計算25的40倍,算式是25X40=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2.教學例8o
師:你知道4噸是多少千克嗎?說說你的想法。
生:因為1噸是1000千克,4噸就是4個1000千克,所以4噸就是4000千克。
師:3000千克是幾噸呢?你是怎樣想的?
生:因為1000千克是1噸,3000千克里面有3個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是3噸。
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學例9。
師:請看下面的情景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33頁例9)
生:有一堆煤重8噸,現(xiàn)有兩種不同載質量的車,一種載質量是2噸,一種載質量是3噸,
如果每次每輛車都裝滿,問怎樣安排能恰好運完8噸煤?
師: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解決這類問題呢?
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來。
師:很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嘗試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嘗試列表解決問題并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方案;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
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列表情況: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①4次0次8噸V
②3次1次9噸
③2次2次10噸
④1次2次8噸。
⑤。次3次9噸
師:從表格中你知道哪種方案能正好運完嗎?
生:第①、④兩種方案是正好運完。
師:檢臉一下,這兩種方案都正確嗎?在小組里交流你是怎樣檢驗的。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檢驗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和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獲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
興趣】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教材第32頁“做一做”上、下。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教材第32頁“做一做”上
1.略2.2200204
教材第32頁“做一做”下
65000
教材習題
教材第33頁“做一做”
有兩種恰好付給30元的方式??梢赃x6張5元的;也可以選5張2元的和4張5元的。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1噸=000千克
6長度、質量計量單位綜合練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長度、質量計量單位綜合練習。(教材第34、第35頁)
教學目標
1.本節(jié)課通過對所學的長度、質量單位進行分類整理,使學生對此部分知識形成知識網
絡,達到系統(tǒng)掌握。
2.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分類整理,系統(tǒng)掌握長度、質量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難點:通過分類整理,系統(tǒng)掌握長度、質量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并能靈活應用。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談話導入:計量單位是由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而產生的,那么,哪位同學能說一說生活
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計量?
二分類整理
1.師生一起回憶常用計量單位。
同學們談了許多地方要用到計量,計量就要用到計量單位,那么,我們都學過哪些計量單
位?
常用的計量單位:米、厘米、分米、千米、克、千克、噸....
提問: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別有多長?1噸有多重?
2.歸納概括,形成知識網絡。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你的想法,把這些計量單位進行分類整理。
(2)組織學生反饋交流,集體交流分類情況。
教肺板書:長度單位千米J米四分米3理米U亳米
質fit單位噸J千克」克
指名學生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分類的。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1支鉛筆長約2()。
(2)一袋面包重約200()。
(3)我國的長城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它的總長約6000()。
(4)一^h■車西瓜大約重1()o
2.填空。
100毫米=()厘米50千米=()米3分米=()毫米
25米=()分米16噸=()千克
(考查知識點:計量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力要求:熟練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B類
1只熊貓約重100千克,多少只熊貓約重1噸?
(考查知識點:計量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力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
題)
用載質量8噸的貨車6輛,2次能將這些貨物全部運走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1.(1)分米⑵克(3)千米⑷噸2.105000030025016000
B類
1噸=1000千克1000+100=10(只)所以10只熊貓約重1噸。
思維訓練
50+50=100(噸)8X6X2=96(噸)100噸>96噸不能。
教材第34頁“練習七”
1.連線略熊貓80千克小狗6千克大象4噸鯨魚50噸
2.克噸千米3.700019600
4.(答案不唯一)6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000千克=2噸裝一輛車
700千克+800千克=1500千克裝一輛車
5.略6.XVX
7.(1)(答案不唯一)2條大船,4條小船。(2)租1條小船和4條大船最省錢。
8.(答案不唯一)340千克+160千克+240千克=740千克所以小熊、小狐貍和小馬可以
一起
過橋。
板書設計
長度、質量計量單位綜合練習
常用的計支4■他來.厘禾.年米.千米.無.千£.史??…
長匕3度4單3位千禾*-1-0-0-0禾*一10介、來*一10座u未M一10上工禾M
士工a3」1000-21000+
盾4"本位電----千允----無
學案
測量
單元
第三
上冊
數學
年級
版三
人教
識
米的認
1毫
每個小
小格,
10個
里有
厘米
位。I
作單
米”
用“毫
,可以
米時
整厘
不是
長度
量的
南:測
預習指
。
毫米
米=10
即1厘
毫米,
是1
長度
格的
。
厘米
=
1米
,知道
和
度單位
識了長
已經認
.我們
溫1
稱。
位名
的單
合適
填上
故2.
知
。
5
身高14
小明
。
12
高約
大樹
新一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委托持股業(yè)務盡職調查與合規(guī)性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新能源車輛制造股東入股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度綠色建筑暖通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采光節(jié)能門窗供應合同2篇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承包施工居間合同(二零二五年度)4篇
- 窗簾材質與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科技融合
- 二零二五年度塔吊租賃行業(yè)自律公約制定合同2篇
- 智能教育時代的家庭教育與發(fā)展新路徑
- 教育科技中嵌入式的交互式學習體驗優(yōu)化
- 二零二五年度白灰產業(yè)園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合同3篇
- 2024年財產轉讓合同公證模板2篇
- 商標法基礎知識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之機械振動
- 醫(yī)院醫(yī)務人員醫(yī)德考評標準
- 小紅書種草營銷師(初級)認證考試真題試題庫(含答案)
- 癲癇病人的護理(課件)
- 2024年WPS計算機二級考試題庫350題(含答案)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固定污染源自動監(jiān)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現(xiàn)場端建設技術規(guī)范
-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背背默默知識點
- 學生體育習慣培養(yǎng)重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