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期中期末真題重組答案速查12345678910BDAACDDBBD11121314151617181920BCCBDCBDCD2122232425ADABD1.B【詳解】根據(jù)材料“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滅金,絕宋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嬴秦氏,始兼并”是指秦王嬴政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建立秦朝;“迨至隋,一土宇”是指隋朝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元滅金,絕宋世”是指元朝結束了民族政權并立的分裂局面,B項正確;宋朝并未統(tǒng)一全國,而是處于民族政權并立時期,排除A項;元朝統(tǒng)一全國,明朝材料中沒有提及,排除CD項。故選B項。2.D【詳解】題干材料反映了朱元璋的政務負擔繁重,結合所學知識,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這一變化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但也喪失了宰相制度的積極作用,D項正確;“政治腐敗”不是朱元璋政務繁重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在明朝初年,沒有農民起義,排除B項;為監(jiān)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wèi),掌管侍衛(wèi),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zhèn)壓官民,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3.A【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jù)題干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科目和方法,沒有涉及明朝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根據(jù)題干“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可知,明朝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根據(jù)題干“科目者,沿唐宋之舊”可知,明朝科舉考試沿用唐宋的考試科目,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根據(jù)題干“而稍變其試之法“可知,明朝科舉考試變革了唐宋考試方法,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4.A【詳解】根據(jù)題干“倭患”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期,隨著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特別是由于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明王朝派年輕將領戚繼光到東南沿??官?,A項正確;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排除B項;鄭和下西洋,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排除C項;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排除D項。故選A項。5.C【詳解】根據(jù)材料“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來抵擋”和結合所學知識,16世紀中期,戚繼光奉命抗倭,組建“戚家軍”,平定浙東地區(qū)倭患,C項正確;鑒真東渡是唐朝時期的友好對外交往典型事件,排除A項;玄奘西游是唐朝時期的友好對外交往典型事件,排除B項;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材料反映的戚繼光抗倭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D【詳解】根據(jù)題干“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可知,鄭和認為,要國家富強,就要重視海洋,海洋會帶來財富,但同時危險也來自海洋,這說明鄭和具有海權思想和憂患意識,D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率領船隊擴大了對外貿易相關內容,排除A項;題干材料說明鄭和具有海權思想和憂患意識,不能說明鄭和洞察東南沿海邊疆的危機,排除B項;鄭和踐行“示中國富強”理念下西洋,并非“天朝上國理念”,排除C項。故選D項。7.D【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悟空”和所學可知,“悟空”是《西游記》中的主角?!段饔斡洝肥且徊扛挥诶寺髁x色彩的神話小說,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小說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艱難歷程,突出刻畫了膽大藝高、愛憎分明、滿懷智慧的孫悟空這一神話英雄。D項正確;《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這部小說以三國史實為基礎,生動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排除A項;《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書中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成功塑造出一批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排除B項;《大唐西域記》記錄了玄奘天竺取經的所見所聞,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排除C項。故選D項。8.B【詳解】根據(jù)題意,在長城沿線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可見明長城促進了各民族交往,B項正確;題意中未提及明長城抵御了蒙古貴族南擾,排除A項;題意未體現(xiàn)明長城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排除C項;題意中未提及旅游業(yè),排除D項。故選B項。9.B【詳解】據(jù)材料“李時珍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藥物標本”“宋應星走出書齋,游歷考察”二者都注重實踐,書籍的內容均為自己親自考察的結果,B項正確;李時珍的藥物學著作與手工業(yè)無關,排除A項;《天工開物》與醫(yī)學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書籍的創(chuàng)新,排除D項。故選B項。10.D【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明朝學者宋應星編寫了《天工開物》,它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D項正確;李時珍是醫(yī)藥學家,他編寫《本草綱目》,排除A項;杜甫是“詩圣”,他的詩歌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排除B項;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這推動了人類文化的傳播,排除C項。故選D項。11.B【詳解】根據(jù)材料“將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軸線上”“普天之下,唯我獨尊”并結合所學可知,北京城作為封建王朝的都城,其設計意圖是為了突出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故材料體現(xiàn)了北京城的建造理念是皇權至上,B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皇權至上,以民為本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皇權至上,并未體現(xiàn)出和諧之美、科學合理的設計理念,排除CD項。故選B項。12.C【詳解】根據(jù)材料“萬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賦五百二十萬;崇禎三年,又加賦一百六十萬兩,共六百八十萬,謂之遼餉。后來又加練餉、剿餉,先后共加賦一千六百七十萬”可知,明朝末年朝廷賦稅不斷增加,且還有遼餉、練餉、剿餉,說明明朝賦稅繁重,C項正確;明朝末年政治腐敗主要體現(xiàn)在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機構癱瘓,政事乏力。皇室內部又鉤心斗角,紛爭不已,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項;明朝社會動蕩表現(xiàn)在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皇室、貴族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項;題干信息反映的是賦稅繁重,并非徭役繁重,排除D項。故選C項。13.C【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史稱后金。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1636年改國號為清,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C項正確,排除B項;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排除A項;順治帝是中國清王朝入關后的第一代皇帝。排除D項。故選C項。14.B【詳解】根據(jù)題干中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萬頃”“給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萬計”“魏忠賢占地萬頃以上”“云南沐氏占地萬頃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和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后期,朝政混亂,法紀松弛,各級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适屹F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瘋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針對這些現(xiàn)象,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還向貧苦民眾發(fā)放錢糧,B項正確;“嚴明軍紀,不許妄殺”與解決題干中的現(xiàn)象無關,排除A項;朱元璋在平定天下時,采納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項;唐朝后期,爆發(fā)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黃巢指斥宦官當政,宣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對貪污的地方官吏處斬,排除D項。故選B項。15.D【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荷夷驅逐收疆土,鯤島回歸固國基”可知,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被稱為民族英雄,D項正確;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明朝與3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排除A項;文天祥抗元,是國家的內戰(zhàn),與材料“荷夷驅逐收疆土”不符,排除B項;戚繼光抗倭,有力地打擊了倭寇的侵略和掠奪,與材料“荷夷驅逐收疆土”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6.C【詳解】根據(jù)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對蒙古、新疆和西藏采取了不同方式進行治理,體現(xiàn)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特點,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清朝恩威并施,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清朝針對不同區(qū)域實行不同的制度,沒有裁撤冗員,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實行“漢法”,排除D項。故選C項。17.B【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壓迫,在其杰出首領渥巴錫領導下,萬里東歸,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B項正確;康熙時期準噶爾發(fā)動叛亂,排除A項;乾隆時期大、小和卓發(fā)動叛亂,排除C項。17世紀30年代,因為準噶爾部壓迫,和碩特部分民眾跟著土爾扈特部西遷進入伏爾加河流域,幾乎同時,固始汗一支的民眾東進青藏高原,部分留居烏魯木齊周圍,排除D項。故選B項。18.D【詳解】根據(jù)所學和材料可知,元朝在西藏設置宣政院進行管轄,1727年,雍正帝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D項正確;西漢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排除A項;清朝設伊犁將軍管理西域,排除B項;唐朝設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排除C項。故選D項。19.C【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皇帝非常重視農業(yè)的發(fā)展,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耕地面積增加,農業(yè)生產很快得到恢復,C項正確;引進新的農作物使糧食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排除A項;新式農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農業(yè)的產量,排除B項;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C項。20.D【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明清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新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有,一些地方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商幫,比如,徽商、晉商,D項正確;宋代開始出現(xiàn)通曉不絕的夜市,明清時期沒有大都,在南宋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實現(xiàn),排除ABC項。故選D項。21.A【詳解】根據(jù)圖片信息“清代徐揚所繪的《盛世滋生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代徐揚所繪的《盛世滋生圖》,全卷長達1225厘米,它描繪了18世紀古城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它們都體現(xiàn)了城市商品經濟繁榮,A項正確;農村集市貿易興起,與“18世紀古城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內容不符,排除B項;出現(xiàn)地域性的“商幫”、政府加強商業(yè)管控,在圖片中都無法體現(xiàn),排除CD項。故選A項。22.D【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中期,江漢平原、洞庭湖等地區(qū)普遍推廣了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種植,糧食產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當時的湖廣地區(qū)成為新的商品糧基地,所以出現(xiàn)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清朝前期絲織業(yè)、棉職業(yè)、印染業(yè)等手工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yè)工廠并頗具規(guī)模;清朝人口增長較快,到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fā)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綜上可以判斷他學習的朝代是清朝,D項正確;秦朝、唐朝、隋朝均與題干所描述的現(xiàn)象不符合,排除ABC項。故選D項。23.A【詳解】根據(jù)題干“清朝統(tǒng)治者將認為不利于其統(tǒng)治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僅在乾隆時期,許多珍貴的書籍被查禁和銷毀”和所學知識可知,體現(xiàn)的是清朝文化專制的政策,A項正確;重本抑末屬于經濟政策,排除B項;閉關鎖國屬于對外政策,排除C項;對外貿易屬于對外貿易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24.B【詳解】根據(jù)所學和材料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允許在廣州十三行進行外貿,這是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之一,B項正確;文字獄嚴重摧殘中國文化,封建社會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雅克薩保衛(wèi)戰(zhàn)、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抵御西方列強侵略,排除ACD項。故選B項。25.D【詳解】根據(jù)題干“黛玉焚稿、金玉聯(lián)姻、探春遠嫁、寶玉卻塵”和所學知識可知,黛玉、金玉、探春、寶玉都是《紅樓夢》的人物。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歷史命運,被視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D項正確;明代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排除A項;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以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暴露了北宋末年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xiàn)實,排除B項;明代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反映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斬妖除魔的神話故事,排除C項。故選D項。26.(1)特點:人員身份多樣;交往國家多;雙向交流;交往頻繁;交流人數(shù)(國家)多(任答兩點)(2分)史實:日本遣唐使來華;唐朝與新羅的交流;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等。(任答兩點)(2分)(2)變化:海外貿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期,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2分)最遠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1分)(3)事件:鄭和下西洋;(1分)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2分)(4)對外政策:閉關鎖國;(1分)影響: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2分)(5)認識:開放促進繁榮,閉關導致落后;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力。(答2點給2分)(貼合對外交往,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特點:根據(jù)材料一“唐朝時期往來于絲綢之路的人們不再僅僅是商人和士兵,還有為尋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學者、僧侶等人員,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前往長安”可知特點為人員身份多樣;根據(jù)材料一“當時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唐朝友好交往”可知特點為交往國家多,交流人數(shù)多;根據(jù)材料一“中國大量先進的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傳播到其他國家,并接納相當數(shù)量的遣唐使及留學生,讓他們學習中國文化。同時,佛教、景教各自迎來了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機會,中外交流達到鼎盛?!笨芍攸c為雙向交流,交往頻繁。史實:根據(jù)所學知識,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jié)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jié)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鑒真矢志不渝,繼續(xù)進行第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等。(2)變化:根據(jù)材料二“國過去的海外貿易,主要為統(tǒng)治階層帶來珍貴的奢侈品,整體經濟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期,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可知變化為海外貿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期,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最遠到達: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船最遠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3)事件:觀察圖三路線圖并結合路線從劉家港出發(fā)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可知是鄭和下西洋。影響: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4)對外政策:根據(jù)材料五“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可知是閉關鎖國;影響:根據(jù)材料五“這種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wèi)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笨芍鞘怪袊饾u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5)認識:根據(jù)唐朝通過對外開放使得強大,因此可知開放促進繁榮,根據(jù)清朝實行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可知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力。27.(1)蒙古族;行省制度。(2分)(2)臺灣府。(2分)(3)贊同第一種觀點;清朝時期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通過冊封少數(shù)民族首領,有利于加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中央政府的聯(lián)系。贊同第二種觀點;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乾隆時期,清朝設置伊型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加強了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贊同第三種觀點;清朝平定三藩叛亂,粉碎回部反動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穩(wěn)定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6分)【詳解】(1)民族:根據(jù)所學知識,由材料一圖1可知,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全國性統(tǒng)一王朝。制度:根據(jù)所學知識,元朝建立后為加強管理遼闊疆域,在地方上設立的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度;元朝把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其他地區(qū),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qū)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這一行政區(qū)劃與管理的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2)機構:根據(jù)所學知識,材料二(圖2)中①處清王朝加強對地方管轄的行政機構的名稱是臺灣府,1683年,清軍兩萬人進攻臺灣,鄭氏軍隊戰(zhàn)敗,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3)理由:根據(jù)所學知識,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贊同第一種觀點;理由是:冊封是古代中央政權加強對邊疆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清朝時期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通過冊封少數(shù)民族首領,能夠加強中央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控制,利于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我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是: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乾隆時期清朝設置伊型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加強了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贊同第三種觀點;理由是:民族分裂勢力是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因素,清朝平定三藩叛亂,粉碎回部反動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穩(wěn)定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28.(1)門第;(2分)(2)隋煬帝;(1分)作用:改變了封建前期世族門閥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士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擴大了封建政權的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等。(2分)(3)特點:重文輕武(重文輕武政策)或用文官代替武將。(1分)目的:鞏固統(tǒng)治、鞏固中央集權制、鞏固皇權等(2分)(4)八股取士:(1分)消極影響: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對中國思想文化、科技進步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阻礙。(2分)【詳解】(1)標準:根據(jù)所學知識,由材料“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可概括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選拔人才的標準是門第。(2)皇帝:根據(jù)所學知識,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作用:根據(jù)所學知識,由材料“考生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可概括出科舉制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取士,改變了封建前期世族門閥把持朝政的局面;由材料“一切以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可概括出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士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擴大了封建政權的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等。(3)特點:根據(jù)所學知識,由材料四“宋太祖還通過擴大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以滿足用文官取代武將當?shù)胤焦俚男枰笨蓺w納出重文輕武(重文輕武政策)或用文官代替武將。目的:根據(jù)所學知識,北宋統(tǒng)治者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統(tǒng)治、鞏固中央集權制、鞏固皇權等。(4)制度:根據(jù)所學知識,明朝以八股文取士。影響:根據(jù)所學知識,由材料“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行成章。這是一種僵死的官僚式文體,把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在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的范圍內”可知,明朝科舉制的這些變化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對中國思想文化、科技進步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阻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計劃書
- 辭職報告書模板集錦15篇
- 去企業(yè)實習報告錦集9篇
- 云計算目標用戶與應用場景分析
- 2024年度教育信息化內容傳播服務采購合同3篇
- 2024年標準住宅租賃協(xié)議下載頁面版B版
- 2024年科技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融資合同股東投資協(xié)議書3篇
- 壓滾座工藝夾具課程設計
- 城市公共空間功能提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托班特色樂器課程設計
- 先玉335玉米品種介紹課件講解
- (正式版)JTT 1482-2023 道路運輸安全監(jiān)督檢查規(guī)范
- MH-T 5061-2022運輸機場專業(yè)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
- 2023-2024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屏東中學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 強夯安全技術交底
- 康復醫(yī)院籌建計劃書
- 吊籃安裝拆卸專項施工方案
- 企業(yè)財務風險防范的參考文獻
- 提升高中生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建議
- 2024年四川省水電投資經營集團普格電力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屆新高考物理沖刺復習:“正則動量”解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