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法分類模擬題61(一)單項選擇題1.
關于刑事管轄權,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______A.甲在國外教唆陳某到中國境內(nèi)實施綁架行為,中國司法機關對甲的教唆犯(江南博哥)罪有刑事管轄權B.隸屬于中國某邊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長途汽車在從中國進入E國境內(nèi)之后,因爭搶座位,F(xiàn)國的湯姆一怒之下殺死了G國的杰瑞。對湯姆的殺人行為不適用中國刑法C.中國法院適用普遍管轄原則對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轄權時,定罪量刑的依據(jù)是中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D.外國人丁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國刑法的規(guī)定,該罪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適用中國刑法正確答案:C[解析]根據(jù)屬地管轄原則的遍在說,對于共同犯罪,只要部分犯罪人的部分犯罪發(fā)生在中國,中國刑法就有全案管轄權。甲教唆陳某到中國實施綁架,符合這一原則,中國刑法有管轄權。發(fā)生在他國境內(nèi),犯罪人與受害人都與我國無關的普通刑事案件,中國刑法不享有刑事管轄權。雖然乘坐中國的汽車,但與航空器、船只不同,地面交通工具的“國籍”不影響管轄權。所以中國刑法對湯姆的殺人行為沒有管轄權。根據(jù)普遍管轄原則,中國在承擔國際義務的范圍內(nèi)對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犯罪實施管轄。丙劫持航空器屬于普遍管轄的范圍,定罪量刑的依據(jù)是中國刑法。D項,根據(jù)保護管轄原則,對發(fā)生在國外的外國人侵害中國人或者中國國家利益的犯罪行為,按照中國刑法的規(guī)定,該罪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翱梢浴钡挠迷~意味著也可以不適用中國刑法。
2.
下列哪一行為不屬于過失犯罪?______A.甲沒有駕照,卻在馬路上駕駛汽車,行至一拐彎處時,因為缺乏駕車技能,而沒有避免事故的發(fā)生B.乙持有駕照,但他在酒后駕車,行至一拐彎處時,因為無力控制汽車而發(fā)生事故C.丙持有駕照,在駕駛面包車時,讓其6歲的兒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行至某超市門口時,丙停車進入購物,但沒有熄滅發(fā)動機,6歲的男孩便駕駛面包車前行。行人發(fā)現(xiàn)后大叫,丙急忙從超市跑出試圖攔住汽車,但是由于車速過快,導致一行人死亡D.獵人丁在深山中打獵,誤把守林員當成獵物,導致其中槍身亡正確答案:D[解析]A項這種情況,不能以行為人沒有能力避免結果為由否認過失犯罪的成立;因為行為人在沒有駕駛執(zhí)照的情況下駕駛汽車本身就具有危險性,而且行為人完全可以不駕駛汽車,也不應當駕駛汽車,事實上只要他不駕駛汽車就不會發(fā)生事故,所以主觀上存在過失。B項中,由于行為人在極度疲勞時或者酒后駕駛汽車本身就具有危險性,故不能以事后無力控制汽車為由而否認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C項中的丙在離結果發(fā)生的時刻確實不可能避免結果的發(fā)生,但他在購物時不熄滅發(fā)動機的行為就具有過失,而且該行為在當時的具體環(huán)境下具有危險性,因而也不能以丙當時沒有能力避免事故為由而否認其過失責任。D項中丁完全不可能預料到其射擊目標是人,因此屬于意外事件。
3.
黎某于2010年8月、9月間,先后在某市“靚麗發(fā)廊”、“浪波發(fā)廊”,要求發(fā)廊小姐為他全身按摩。按摩后,黎某出示其偽造的假“公安工作證”,冒充警察,借口發(fā)廊搞色情按摩,要處以罰款。黎某以此為手段,騙得“靚麗發(fā)廊”經(jīng)營者的人民幣共4000元。但在“浪波發(fā)廊”要求罰款時,該店老板趙某以罰款太多為由,拒不交錢,于是黎某對趙某拳打腳踢,稱不交錢就打斷她的腿,然后強行從發(fā)廊的錢柜里拿走人民幣3000元。對于黎某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招搖撞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和搶劫罪,數(shù)罪并罰B.詐騙罪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擇一重罪論處,然后與搶劫罪并罰C.招搖撞騙罪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數(shù)罪并罰D.招搖撞騙罪和搶劫罪,數(shù)罪并罰正確答案:D[解析]根據(jù)《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的規(guī)定,招搖撞騙罪,是指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行為。招搖撞騙罪的顯著特點是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而且原則上不包括騙取數(shù)額巨大財物的行為,這是與詐騙罪的區(qū)別。本案中,黎某冒充警察騙取他人財物,但數(shù)額并非巨大,其行為已構成招搖撞騙罪,而且偽造公安人員工作證的行為也構成了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但是,黎某偽造國家機關證件是為了用于招搖撞騙,這兩個行為之間存在牽連關系,按照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應擇一重罪論處,即以招搖撞騙罪論處。此外,黎某以暴力、脅迫手段取得“浪波發(fā)廊”的財物,還構成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guī)定的搶劫罪,應與前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應為D選項。
4.
關于犯罪形態(tài),下列哪一說法是有錯誤的?______A.誤將健身藥當做毒藥投入他人食物(該藥品周圍沒有毒藥)的,不成立犯罪B.同一行為既可能是某一犯罪的預備行為,也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實行行為C.產(chǎn)生犯意后又主動放棄該犯意的,成立犯罪中止,但既遂后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D.由于所有的過失犯罪都要求發(fā)生實害結果,所以過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正確答案:C[解析]由于誤將健身藥當作毒藥投入他人食物,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故該行為不是犯罪行為,不成立犯罪,選項A說法正確。
同一行為既有可能是某一犯罪的預備行為,也有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實行行為,如為了實施故意殺人行為而購買槍支、彈藥的行為,這是故意殺人的預備行為,也是非法買賣槍支、彈藥罪的實行行為,選項B說法正確。
產(chǎn)生犯意后又主動放棄該犯意,還未實行犯罪行為,不構成犯罪,也就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選項C說法錯誤。
犯罪形態(tài)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過失犯罪沒有未完成形態(tài)是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行為人不可能預先打算造成什么結果,如果預先打算了,就不是過失犯罪了。當然,過失犯罪也沒有完成形態(tài)。過失犯罪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選項D說法正確。
5.
下列關于罪數(shù)形態(tài)的認定,哪一選項是錯誤的?______A.甲為了殺死乙,瞄準了在人群中的乙,開槍后,致使乙死亡以及路人丙重傷。甲的行為屬于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想象競合犯B.甲為了抗拒警察乙的抓捕,對乙實施暴力致使乙受輕傷,甲的行為屬于妨害公務罪與故意傷害罪的想象競合犯C.甲盜竊乙的手槍后,將手槍藏在自己的床下。甲的行為屬于盜竊槍支罪與非法持有槍支罪的想象競合犯D.甲于2010年6月對乙實施了暴力行為,2011年6月再次對乙實施了暴力行為。甲的行為構成連續(xù)犯正確答案:C[解析]想象競合犯,也稱想象的數(shù)罪、觀念的競合、一行為數(shù)罪,是指一行為觸犯了數(shù)個罪名的情況。想象競合犯具有兩個基本特征:(1)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2)一個行為必須觸犯數(shù)個罪名。A項中,甲開一槍而致一人死亡,一人重傷,一個開槍行為同時觸犯了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故A項說法正確,不當選。對正在依法執(zhí)行公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暴力使之受輕傷的,同時觸犯了妨害公務罪與故意傷害罪。故B項說法正確,不當選。C選項中,甲的行為應成立吸收犯。吸收犯是指事實上存在數(shù)個不同的行為,其中一行為吸收其他行為,僅成立吸收行為一個罪名的犯罪。行為人盜竊槍支后,私藏在家里,私藏槍支的行為被盜竊槍支的行為所吸收,僅成立盜竊槍支罪。故C項說法錯誤,當選。連續(xù)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連續(xù)實施性質相同的數(shù)個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D選項中,甲連續(xù)對乙實施故意傷害的行為,則甲成立連續(xù)犯。因此D項說法正確,不當選。
6.
下列甲的哪種行為應當以包庇罪定罪處罰?______A.甲明知乙是犯罪分子,仍為其作假證明幫助逃避刑事追究的B.鑒定人甲在刑事訴訟中對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故意作虛假鑒定幫助逃避刑事追究的C.甲收買證人丙,指使丙向司法機關作偽證以幫助丁逃避刑事追究的D.辯護人甲指使證人乙作偽證以幫助其委托人逃避刑事追究的正確答案:A[解析]關于A選項。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包庇罪的包庇行為應作狹義的理解,僅限于作假證明包庇的。本題中,甲明知乙是犯罪分子,仍為其作假證明幫助逃避刑事追究的,構成包庇罪。因此,A選項正確。關于B選項。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本題中,鑒定人甲在刑事訴訟中對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故意作虛假鑒定幫助逃避刑事追究的行為,構成偽證罪。因此,B選項錯誤。關于C選項。妨害作證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行為。本題中,甲收買證人丙,指使丙向司法機關作偽證以幫助丁逃避刑事追究的行為,構成妨害作證罪。因此,C選項錯誤。關于D選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jù)、偽造證據(jù)、妨害作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jù),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jù),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行為。本題中,辯護人甲指使證人乙作偽證以幫助其委托人逃避刑事追究的行為,構成辯護人妨害作證罪。因此,D選項錯誤。
7.
趙某是某有限公司的總經(jīng)理,其好友陳某因資金短缺,向趙某借款周轉。趙某擅自決定,以企業(yè)名義將500萬元借貸給陳某,并約定利息歸趙某所有。但陳某因決策失誤,生意失敗,半年后仍未歸還,潛逃。對于趙某的行為,應如何認定?______A.高利轉貸罪B.挪用公款罪C.違法發(fā)放貸款罪D.挪用資金罪正確答案:D[解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為國家工作人員,而趙某不屬于該范圍,因此不構成該罪。因此B選項錯誤。挪用資金罪是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借貸給他人的行為。其行為方式與挪用公款罪基本相同。因此本題中,趙某的行為構成挪用資金罪。D選項正確。違法發(fā)放貸款罪中的犯罪主體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趙某不符合。高利轉貸罪中轉貸的資金是套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趙某貸給陳某的資金是本公司的資金,而不是套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因此,不成立高利轉貸罪。因此A、C選項錯誤,本題應選D選項。
8.
關于共同犯罪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______A.甲、乙共謀殺害在博物館工作的丙,并同時舉槍向丙射擊,甲擊中了青銅獸,其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乙沒有擊中任何目標。甲、乙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的共犯,甲的行為另觸犯了過失損毀珍貴文物罪,屬于想象競合犯B.甲教唆乙殺死隱藏在草叢中的丙,乙開槍射擊,但由于乙射術不精,實際上只是打死了丙飼養(yǎng)的馬(價值7萬元)。甲、乙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的共犯,甲是教唆犯,乙是實行犯,甲、乙打死丙飼養(yǎng)的馬的行為不成立犯罪C.甲教唆乙走私普通貨物、物品,乙誤解了甲教唆的內(nèi)容,走私了淫穢物品。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說,甲、乙兩人成立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共犯,甲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乙構成走私淫穢物品罪D.甲以為乙已滿14周歲,便指使乙實施故意殺人行為,事實上乙不到13周歲,并實施了殺人行為。根據(jù)刑法原理,在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范圍內(nèi),甲成立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而非教唆犯正確答案:D[解析]選項A:甲、乙在故意殺害丙的范圍內(nèi)成立共犯。甲對擊中珍貴文物所持的是過失心態(tài),因此構成過失損毀珍貴文物罪。由于甲只有一個行為,因此屬于想象競合。對甲應以故意殺人罪的未遂和過失損毀珍貴文物罪擇一重罪處罰。選項B:甲、乙共謀殺害丙,成立故意殺人罪的共犯。乙對殺死馬所持心態(tài)為過失,而過失毀壞普通財物的行為并不構成犯罪。所以,選項B正確。請注意:我國刑法規(guī)定了過失損毀珍貴文物罪,但沒有規(guī)定過失損毀普通財物罪。選項C:在各行為人具有共同故意的范圍內(nèi)成立共同犯罪。甲教唆乙走私普通貨物、物品,因此甲、乙只能在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范圍內(nèi)成立共犯,乙單獨成立走私淫穢物品罪。選項D:甲主觀上認為乙已滿14周歲,即甲主觀上具有教唆的故意。因此,甲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
9.
關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______A.甲教唆乙攔路搶劫。乙攔住丙進行搶劫時,反而被丙制服。甲成立教唆犯B.甲乙想去丙家借錢。乙說:“如果她不給錢,我們可以搶劫?!奔渍f:“別瞎整?!币页闪⒔趟舴?,應追究刑事責任C.甲教唆乙搶奪他人手機,乙在搶奪得手后,為抗拒抓捕將追趕來的被害人打成重傷。甲對乙的搶奪行為構成教唆D.甲為了騙取保險金,教唆十四周歲的乙放火焚燒房屋,應當從重處罰正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唆犯的刑事責任。選項A,甲的教唆行為已經(jīng)引起了乙的搶劫行為,乙實施搶劫行為反被制服,屬于教唆未遂。甲、乙均需承擔搶劫未遂的刑事責任。選項B,乙的教唆行為沒有引起甲的搶劫行為,甚至沒有引起甲的犯意。此時不能追究甲的刑事責任,當然更不能追究乙的刑事責任。因此說法錯誤。選項C,甲構成搶奪罪的教唆既遂。乙構成轉化型搶劫罪。甲與乙之間在搶奪罪的范圍內(nèi)構成共同犯罪。根據(jù)《刑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所以選項D說法正確。
10.
張某、王某兩人在某日以商談生意為名將某商人唐某從其工廠誘騙到郊區(qū)的一個空房內(nèi),將唐某的雙手銬在鐵欄桿上,強迫唐某答應親筆寫下“立即支付15萬元貨款給客戶張某”字據(jù),并蓋上自己的印章。隨后,張王二人持該字據(jù)從唐某企業(yè)的財務室領走15萬元。則張王二人的行為構成何罪?______A.搶劫罪B.綁架罪C.敲詐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與詐騙罪正確答案:A[解析]本題的關鍵在于區(qū)別搶劫罪和綁架罪。依據(jù)《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guī)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一)入戶搶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shù)額巨大的;(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七)持槍搶劫的;(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绷淼诙偃艞l規(guī)定:“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chǎn)。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兩款的規(guī)定處罰。”搶劫罪的暴力手段也有可能是綁架等控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一是取財是否具有當場性;二是取財?shù)膶ο笫欠駷楸缓θ吮救?。搶劫罪是行為人當場從被害人處劫取財物,而綁架罪表現(xiàn)為行為人向被綁架者的親屬或者利害關系人發(fā)出威脅,勒索贖金或者提出其他非法要求。本題中,張、王二人有當場采取暴力的行為,且其取得財物的依據(jù)是被害人親手寫下“請立即支取15萬元貨款交給客戶張某”的字據(jù),這張紙條對于支付款項的財務室而言是合法憑證,換言之,只要有這樣的字據(jù),就等于可以合法支取相應錢款。因此,本題應認定為搶劫罪而不是綁架罪。故A選項正確。
11.
衛(wèi)某因婚外戀產(chǎn)生殺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衛(wèi)某在給李某炸油餅時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強”。衛(wèi)某為防止其6歲的兒子吃餅中毒,將其子送到幼兒園,并囑咐其子等他來接。不料李某當日提前下班后將其子接回,并與其子一起吃油餅。衛(wèi)某得知后,趕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______A.衛(wèi)某對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衛(wèi)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間接故意C.衛(wèi)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過失D.衛(wèi)某對其子的死亡屬于意外事件正確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間接故意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的區(qū)別。在意志因素方面,在間接故意的情況下,行為人對后果的發(fā)生是放任的、無所謂的態(tài)度,是不反對的、容忍的;而過于自信對結果的發(fā)生是反對的,不希望結果發(fā)生,但由于過于自信,沒有想到結果真的會發(fā)生。對于行為對危害結果不希望發(fā)生并憑借了一定的避免條件和措施,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觀方面比如自恃自己駕車技術好,客觀方面就是在行動上采取了一些措施等。這是兩者最明顯的區(qū)別。
案例中,首先,衛(wèi)某主觀上認識到其下毒行為會殺害自己的妻子,并希望這一結果發(fā)生,并且實施了足以殺死其妻子的行為,“追求妻子死亡的結果”,由此可見,對于其妻子的死亡衛(wèi)某有直接故意的主觀心態(tài)。其次,行為人在故意犯罪過程中,若其放任另一個相近的結果,則通常認為其對這個結果是間接故意。但是如果有證據(jù)表明行為人主觀上的確排斥這一伴隨結果的發(fā)生,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就可認定其對于這一伴隨結果發(fā)生的主觀心態(tài)不是間接故意,而是過于自信過失。
12.
下列哪項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______A.甲非法印刷并出售《易中天品三國》一書,銷售量達到10萬冊B.乙于1998年4月18日國務院《關于禁止傳銷經(jīng)營活動的通知》發(fā)布以后,仍然從事傳銷活動C.丙購進宣傳西藏獨立、民族分裂的圖書100萬冊,在自己的連鎖書店公開出售,并在西藏各地秘密批發(fā)D.丁未經(jīng)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yè)務正確答案:D[解析]甲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構成侵犯著作權罪,故A選項錯誤;根據(jù)《刑法修正案(七)》,乙的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不再按照非法經(jīng)營罪定罪處罰,故B選項錯誤;丙的行為構成煽動分裂國家罪,不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故C選項錯誤;按照《刑法修正案(七)》的規(guī)定,丁的行為構成非法經(jīng)營罪,故D選項正確。
(二)多項選擇題1.
甲欲殺乙,便向乙開槍,但開槍的結果是將乙和丙都打死。關于本案,下列哪些說法是不正確的?______A.根據(jù)具體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B.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C.不管是根據(jù)具體符合說,還是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D.不管是根據(jù)具體符合說,還是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死罪正確答案:CD[解析]根據(jù)刑法理論,行為人主觀上對事實的認識錯誤分為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和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雖然不一致,但沒有超出同一犯罪構成的范圍,即行為人只是在某個犯罪構成的范圍內(nèi)發(fā)生了對事實的認識錯誤,因而也被稱為同一犯罪構成內(nèi)的錯誤。對于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分為具體的符合說和法定的符合說的爭論。前者認為,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具體地相一致時,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后者認為,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只要在犯罪構成范圍內(nèi)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本題中,甲欲殺乙,卻將乙、丙全部打死,此時,根據(jù)具體的符合說,甲只是對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對于丙,因為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沒有具體地相一致,所以甲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但是根據(jù)法定符合說,甲將乙打死和將丙打死在同一犯罪構成的范圍之內(nèi),均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本題不正確的說法是C、D選項,故正確答案是C、D。
2.
下列哪些情形應采用法條競合適用原則中的重法優(yōu)于輕法的原則處理?______A.李某為某物流公司的經(jīng)理,為了騙取保險金,指使他人燒毀自己公司的倉庫,騙取3000萬元的保險金B(yǎng).司機趙某酒后駕車,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2人死亡C.邱某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到處行騙,騙取價值200萬元的財物D.張某明知某女為軍人的妻子,仍然與其長期非法同居正確答案:AC[解析]A項中,依據(jù)《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百二十四條規(guī)定,李某的行為同時符合保險詐騙罪以及合同詐騙罪的規(guī)定,屬于法條競合的情況,由于保險詐騙罪的最高法定刑為15年有期徒刑,而合同詐騙罪則為無期徒刑,因此如果按照保險詐騙罪定罪處罰,則會違反罪刑相當原則,因此應對李某的行為適用重法優(yōu)于輕法的原則,按照合同詐騙罪定罪處罰。A項正確。B項中,依據(jù)《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趙某的行為同時符合過失致人死亡罪和交通肇事罪的規(guī)定,屬于法條競合的情況,應適用特別條款優(yōu)于普通條款的原則,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C項中,依據(jù)《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和第二百七十九條規(guī)定,邱某的行為符合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規(guī)定,屬于法條競合的情況,由于邱某騙取的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如果適用招搖撞騙罪的處罰規(guī)定,將會違反罪刑相當原則,因而,應適用重法優(yōu)于輕法的原則,按照詐騙罪定罪處罰。因此C項正確。D項中,依據(jù)《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和第二百五十九條的規(guī)定,張某的行為同時符合重婚罪和破壞軍婚罪的規(guī)定,屬于法條競合的情況,應適用特別條款優(yōu)于普通條款的原則,按照破壞軍婚罪定罪處罰。
3.
下列哪些情形依法須報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______A.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死刑復核案件B.犯罪分子沒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C.因有特殊情況,可以不受實際執(zhí)行刑期的限制決定假釋的案件D.追訴時效經(jīng)過20年以后,仍有必要追訴的案件正確答案:ABC[解析]《刑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因此,A項正確。
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是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因此,B項正確。
第八十一條規(guī)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zhí)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xiàn),假釋后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zhí)行刑期的限制。因此,C項正確。
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犯罪經(jīng)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jīng)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據(jù)此,D項不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而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綜上,本題正確答案是A、B、C。
4.
關于盜竊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______A.甲有駕照,某日見路邊停著一輛奧迪車,車門開著,鑰匙在上面,甲見四周無人,便進去啟動汽車,一路開到中關村某地,將車扔到一邊,坐地鐵回家B.乙在國家公務員考試前竊取準備考試的另一同學的輔導書、歷年真題、光盤等,在考試后將所有物品歸還給該同學C.丙為了取得商品對價,躲過超市的攝像頭監(jiān)控拿出數(shù)碼相機等商品后假裝退貨D.丁(男性)有收集女士內(nèi)衣的癖好,在多家高檔內(nèi)衣店竊取各種內(nèi)衣達數(shù)十件正確答案:ABCD[解析]依據(jù)《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盜竊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占有目的由“排除意思”與“利用意思”構成。以下情形應認定為具有排除意思:(1)行為人雖然只有一時使用的意思,但沒有返還的意思,相反,具有在使用后毀棄、放置的意思而竊取財產(chǎn),由于具有持續(xù)性地侵害他人對財物的利用可能性的意思,應認定為具有排除意思,故A項成立盜竊罪。(2)行為人具有返還的意思,但具有侵害相當程度的利用可能性的意思時,由于存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肯定排除意思的存在,故B項成立盜竊罪。(3)行為人具有返還的意思,而且對被害人的利用可能性的侵害相對輕微,但具有消耗財物中的價值意思時,由于對作為所有權內(nèi)容的利益造成了重大侵害,應肯定存在排除意思,因此C項成立盜竊罪。利用意思,指遵從財物可能具有的用法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注意利用意思不限于遵從財物的經(jīng)濟用途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因此D項丁的行為成立盜竊罪。
5.
關于盜竊行為的定性,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______A.盜竊偽造的貨幣的行為,不成立盜竊罪B.盜竊偽造的國家機關印章的行為,不成立盜竊國家機關印章罪C.盜竊偽造的信用卡并使用的行為,不適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關于“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規(guī)定D.盜竊企業(yè)違規(guī)制造的槍支的行為,不成立盜竊槍支罪正確答案:BC[解析]在刑法上,偽造的貨幣也是普通財物,和槍支、國有檔案并不相同。因此,盜竊偽造的貨幣的,構成盜竊罪。注意:即使行為人不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盜竊的,也構成盜竊罪。而且根據(jù)法定符合說,這種行為是盜竊既遂。盜竊國家機關印章罪侵犯的是國家機關對印章的管理權,會使國家機關的印章處于失控狀態(tài)。而盜竊偽造的國家機關印章的行為,并不能使真實的國家機關印章處于失控狀態(tài),因此不構成盜竊國家機關印章罪?!缎谭ā返谝话倬攀鶙l關于“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盜竊罪”的規(guī)定是為了保護信用卡持有人的財產(chǎn)權益。盜竊偽造的信用卡并不會損害偽造的信用卡的持有人的財產(chǎn)權益,因此不構成盜竊罪。如果其僅有盜竊行為,不構成犯罪。如果其盜竊偽造的信用卡又使用的,應當按照“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定罪,罪名為信用卡詐騙罪。盜竊企業(yè)違規(guī)制造的槍支的行為也是盜竊槍支。因為無論是怎樣制造的槍支,都是槍支。違規(guī)制造的槍支是指依法被指定、確定的槍支制造企業(yè)違反槍支制造規(guī)定制造的槍支,例如以非法銷售為目的,制造的無號、重號、假號的槍支。
6.
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______A.犯綁架罪,但因為具有減輕處罰情節(jié),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的,也可能適用緩刑B.被撤銷緩刑而執(zhí)行刑罰的罪犯,即使其有期徒刑執(zhí)行超過原判刑罰的1/2,也不得假釋C.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執(zhí)行13年后,符合假釋條件的,可以假釋,其假釋考驗期限為13年D.因故意殺人被判處死緩并被限制減刑的,之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應當減刑,并且減刑后的實際執(zhí)行期限不得少于13年正確答案:BCD[解析]選項A:《刑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jié)較輕;(二)有悔罪表現(xiàn);(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jù)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nèi)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qū)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zhí)行。”《刑法》第七十四條規(guī)定:“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苯壖芊覆⒉粚儆诮惯m用緩刑的范圍。故選項A說法正確。
選項B:《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北怀蜂N緩刑而執(zhí)行刑罰的罪犯,并不在禁止之列。如果其有期徒刑的實際執(zhí)行期間超過了原判刑罰的二分之一,可以假釋。故選項B錯誤。
選項C: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執(zhí)行13年后,符合假釋條件的,可以假釋,其假釋考驗期限為10年。故選項C錯誤。
選項D:根據(jù)《刑法》第七十八條規(guī)定:因故意殺人被判處死緩并被限制減刑,之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即使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應當減刑,其減刑后實際執(zhí)行的期限也不得少于25年。故選項D錯誤。
7.
史某是某市財政局副局長,為了幫助其兒子開辦飯店,史某挪用財政局公款2萬元作為飯店的啟動資金,2個月后飯店贏利,史某收回2萬元啟動資金并使之歸還財政局。緊接著,史某又挪用了一筆優(yōu)撫款項6000元,用做個人使用。對于史某的行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A.史某挪用款項的行為均不構成犯罪B.史某挪用優(yōu)撫款物的行為,構成挪用特定款物罪C.史某挪用2萬元作為飯店啟動資金的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D.史某構成挪用特定款物罪,但不構成挪用公款罪正確答案:ABD[解析]《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史某作為國家工作人員,其挪用2萬元公款作為飯店資金的行為和挪用優(yōu)撫款物的行為都構成挪用公款罪,所以只有C項說法正確。這里要注意,挪用公款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區(qū)別在于目的和用途不同。挪用公款罪以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為目的,即挪作私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將特定款物挪作他用。本題史某的行為是將優(yōu)撫款項挪作私用,應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而且要從重處罰。
因此A、B、D選項說法錯誤,當選。
8.
下列有關婦女、兒童犯罪的認定,不正確的是______。A.寧某因家庭貧困,無法繼續(xù)生活,無奈將自己9歲的兒子送給有錢人收養(yǎng)并取得5萬元,寧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B.邱某假意與乙商量,通過出賣乙給他人做妻子為名來騙取他人財物,乙同意,并約定三日后,邱某將乙救出。但邱某實際上打算將乙出賣,得到交付的財物后就自行逃跑了。邱某的行為不構成拐賣婦女罪C.申某從人販子處買了一個女子,將其關了一個月后,覺得該女子不是很漂亮就放走該女子,其可以不承擔刑事責任D.仇某收買了一名女子后,將其囚禁在木屋中將其奸淫并暴力毆打致身體殘疾,后覺得該女子日夜啼哭甚為煩心,于是將其出賣給乙,對仇某應以拐賣婦女罪、故意傷害罪并罰正確答案:ABC[解析]出賣不滿14周歲的親生子女的,換取其身價的,成立拐賣兒童罪,因此A選項說法錯誤,當選。以出賣為目的實施拐賣等行為的,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在被拐賣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阻卻行為的違法性。但B選項中,行為人是蒙騙被拐賣人,不成立被害人的有效承諾,因此甲構成拐賣婦女罪,B選項說法錯誤,當選。行為人收買婦女后,對其實施了非法拘禁、侮辱、傷害、強奸行為后,放走該女子,在這種情況下也被認為是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但刑法僅僅是對收買的行為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對于非法拘禁、強奸等其他行為仍然要追究刑事責任。因此C選項說法錯誤,當選。收買婦女后,又將被收買的婦女出賣的,成立拐賣婦女罪。但需要注意的是,拐賣婦女罪可以包容強奸、非法拘禁等行為,但不能包容故意傷害行為,因此D選項情形應以拐賣婦女罪與故意傷害罪并罰,D選項說法正確,不當選。
9.
下列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受賄罪的有______。A.公安局局長甲為請托人王某謀取非法利益后,根據(jù)甲的要求,王某為甲的情婦購買了一輛寶馬轎車,甲的情婦知道后欣然接受。甲的情婦的行為B.國土資源局局長乙的妻子要求乙為自己的老同學周某謀取非法利益后,收受周某5萬元。乙的妻子的行為C.稅務局局長丙收受請托人程某的財物后,及時向單位組織部門上交。丙的行為D.財政局局長丁退休后,給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繼任財政局局長曹某打招呼,要求把請托人梁某安排到財政局工作,但沒有收受梁某的財物。丁某的行為正確答案:BCD[解析]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七條的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授意請托人以本意見所列形式,將有關財物給予特定關系人的,以受賄論處。特定關系人與國家工作人員通謀,共同實施前款行為的,對特定關系人以受賄罪的共犯論處。故A選項中甲和其情婦構成受賄的共犯。第九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托人財物后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故C選項中丙的行為不構成受賄罪。根據(jù)《刑法修正案(七)》的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的,或者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實施前款行為的,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B選項中乙的妻子通過乙的行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了他人的財物,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D選項中,丁雖然利用影響力為他人謀取了利益,但是沒有收受他人的財物,故不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也不構成受賄罪。本題正確答案為B、C、D。
10.
下列所列選項中哪些行為屬于犯罪未遂?______A.某甲潛入本單位財務室正在撬保險柜,忽聽門外有人走動,以為被發(fā)現(xiàn),跳窗逃走B.某乙用獵槍瞄準正在騎馬的周某,欲將其打死,槍響后即逃走,結果將馬打死,周某負輕傷C.某丙煽動群眾抗拒國家法律的實施,被群眾送到公安機關D.某丁在旅館內(nèi)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領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尋找存物牌,丁恐事情敗露遂說自己剛剛揀到一個存物牌,隨即從口袋中取出交給李某正確答案:AB[解析]某甲正在著手實施盜竊,以為被發(fā)現(xiàn)、無法完成犯罪而放棄的,屬于“欲達目的而不能”的情況,構成盜竊未遂。某乙開槍殺人,由于槍法不準而未能如愿,也屬于被迫停止的形態(tài),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某丙煽動群眾抗拒法律實施,如果是煽動暴力抗法,則構成煽動群眾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此罪屬于行為犯,只要行為進行到一定程度就構成既遂。某丁意欲實施詐騙罪,但是由于害怕事情敗露而放棄,由于這種害怕的事項只是具有可能性而不是必然的、緊迫的,所以可以認定某丁的放棄是自愿的,應該成立犯罪中止(預備階段)。
11.
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______A.甲盜竊乙的一本存折后,假冒乙的名義從銀行取出存折中的5萬元存款。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與詐騙罪B.甲盜竊了乙的200克海洛因,因本人不吸毒,就將海洛因轉賣給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販賣毒品罪C.甲盜竊了博物館的一件國家珍貴文物,以20萬元的價格轉賣給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倒賣文物罪D.甲盜竊了乙的一塊名表,以2萬元的價格轉賣給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銷售贓物罪正確答案:AD[解析]選項A中,根據(jù)目前中國《刑法》對財產(chǎn)犯罪中“財物”的理解,盜竊存折,如果是可以即時兌現(xiàn)的,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定盜竊罪。行為人實現(xiàn)存折里財產(chǎn)性利益的行為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如果盜竊的存折不能即時兌現(xiàn),則以欺騙的方式實現(xiàn)存折里財產(chǎn)性利益的行為屬于三角詐騙,定詐騙罪。同時前面的盜竊行為被詐騙罪吸收,不具有單獨評價的意義。選項B中,盜竊毒品屬于盜竊違禁品,構成盜竊罪;盜竊后又販賣的,侵犯社會公眾的健康利益,應當成立新的販賣毒品罪。選項C中,盜竊珍貴文物構成盜竊罪,又販賣的,侵犯文物管理秩序,成立倒賣文物罪。選項D中,盜竊手表構成盜竊罪,又銷贓的,仍然是對財產(chǎn)權的侵犯,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不能成立銷售贓物罪。
12.
中學生孫某(15歲)經(jīng)常受其同班同學項某的欺負,孫某想報復項某,出200元錢請高年級的同學蔣某(17歲)“教訓教訓”項某。蔣某在一天晚上下晚自習后將項某半路攔住,痛打項某一頓,致項某肋骨骨折,經(jīng)醫(yī)院鑒定為輕傷。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______A.孫某為從犯,蔣某為主犯B.孫某為教唆犯,蔣某為實行犯C.孫某與蔣某二人構成共同犯罪D.孫某不負刑事責任正確答案:ABC[解析]《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睂O某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對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選項D正確。《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睂O某對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所以孫某與蔣某不構成共同犯罪,更不可能劃分為主、從犯與教唆犯、實行犯,選項A、B、C說法錯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B、C。
13.
對下列與合同詐騙罪相關的案例的判斷,哪些說法是錯誤的?______A.甲冒用某大公司的名義和乙公司簽訂合同后,按照合同約定全部履行了合同。甲構成合同詐騙罪B.丙用偽造的票據(jù)作擔保,騙得某公司貨物3萬元后逃匿。丙構成票據(jù)詐騙罪C.丁向自己的叔叔借款2萬元,謊稱3個月后還錢。但丁在借錢時根本就沒打算還錢。為了讓叔叔“放心”,丁還和叔叔簽訂了借款協(xié)議。丁構成合同詐騙罪D.戊得知自己的朋友張某(一般公民)有大量存款,便產(chǎn)生占有意圖。戊找到張某,聲稱自己有一筆絕對賺錢的生意,回報率極高。于是戊與張某簽訂了借款50萬元的書面合同,隨后張某交付50萬元給戊,戊隨后逃匿。戊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正確答案:ABCD[解析]合同詐騙罪具有兩個特征:(1)具有非法占有目的;(2)發(fā)生在經(jīng)濟活動中,通常指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中。
選項A:甲雖然冒用了某大公司的名義,但他按照合同約定全部履行了合同,這說明他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不構成合同詐騙罪。請注意,要構成詐騙類犯罪,一定要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選項B:丙用偽造的票據(jù)作擔保,構成合同詐騙罪。使用偽造的票據(jù)作為支付手段的才構成票據(jù)詐騙罪。
選項C:丁雖然和叔叔簽訂了協(xié)議,但這個協(xié)議不是經(jīng)濟生活中的合同,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合同,因此不構成合同詐騙罪。丁構成普通詐騙罪。
選項D:戊對張某的存款有非法占有意圖,該合同不是生產(chǎn)、經(jīng)營中的合同,所以戊構成詐騙罪,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14.
甲某得知乙某家十分有錢。一日深夜,甲某翻窗進入乙某家欲竊取貴重財物,但翻箱倒柜后未發(fā)現(xiàn)任何有價值的財物,遂欲返回。突然,甲某發(fā)現(xiàn)正在臥室熟睡的乙某不足一歲的兒子,于是將乙某的兒子抱走。第二天,甲某以交換乙某的兒子為條件,打電話給乙某讓其籌集10萬元后放于某公園的亭子里。甲某的行為構成______。A.盜竊罪B.敲詐勒索罪C.綁架罪D.盜竊罪(未遂)與綁架罪數(shù)罪并罰正確答案:ACD[解析]甲某出于盜竊的目的潛入乙某家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發(fā)現(xiàn)財物,屬于盜竊罪未遂,而其將嬰兒盜走,以此向乙某勒索贖金,構成綁架罪,這兩個犯罪出于不同的主觀意圖,應當獨立成罪,數(shù)罪并罰。
15.
劉某基于殺害潘某的意思將潘某勒昏,誤以為其已死亡,為毀滅證據(jù)而將潘某扔下懸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從懸崖墜落致死。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______A.劉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B.劉某在本案中存在打擊錯誤C.劉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罪D.劉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正確答案:AD[解析]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誤認為第一個行為已經(jīng)造成結果,出于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的情況。通常認為,在這種場合,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并未中斷,即仍應肯定第一個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現(xiàn)實所發(fā)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欲實現(xiàn)的結果完全一致,故應以故意犯罪既遂論處。本案中,劉某基于殺人故意,實施殺人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16.
以下哪些情形屬于“入戶搶劫”?______A.甲為劫取王某財物,向其毛遂自薦做家政清潔工,經(jīng)王某同意后進入其臥室將其打昏,并在劫取財物后逃離B.乙受雇于私營企業(yè)主胡某,平時居住于胡某家中。后因不滿胡某克扣工資乙闖入其臥室并將刀架在胡某脖子上,以將其殺死相威脅向其索取錢款C.丙因賭博欠了很多錢,故趁同學午睡時闖入學生宿舍盜取錢款,并在被同學劉某發(fā)現(xiàn)后用匕首將其刺傷D.丁趁夜晚闖入私人家庭旅館老板顧某作辦公、值班之用的房間后,將顧某捆綁,逼其喝下先準備好的安眠藥后,劫取錢款正確答案:AD[解析]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入戶搶劫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進行搶劫的行為。具體言之,成立入戶搶劫,應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要件:一是“戶”的范圍?!皯簟奔醋∷瑧哂袨楣┧思彝ド詈团c外界相對隔離兩個方面的特征,其中,前者為功能特征,后者為場所特征。辦公場所、集體宿舍、旅店賓館、臨時工棚等一般情況下不應認定為“戶”,只有在特定情況下確實具有上述兩個特征的,才可以認定為“戶”。二是“入戶”目的的非法性?!叭霊簟北仨毦哂羞M入他人住所的非法侵入性,即進入他人住所須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搶劫行為雖然發(fā)生在戶內(nèi),但行為人不以實施搶劫等非法侵害為目的進入他人住所,而是臨時起意實施搶劫的,不屬于入戶搶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必須發(fā)生在戶內(nèi)。入戶實施盜竊被發(fā)現(xiàn),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發(fā)生在戶內(nèi),可以認定為入戶搶劫;如果發(fā)生在戶外,則不能認定為入戶搶劫。依照上述標準,A和D情形下可以認定為“入戶搶劫”,但B和C情形下則不能。
17.
錢某欠張某5萬元長期不還。張某不得已將錢某捆綁在自己的空房內(nèi),并以拷打等暴力手段逼迫錢某還錢,但錢某仍然拒絕履行債務,并極力反抗。張某對錢某罵道:“我把你的手腳捆起來,看你還敢不敢亂動?!彪S即,將被害人塞入麻袋,捆住其手腳,然后將其扔到墻腳處。第二天早上,張某發(fā)現(xiàn),由于誤將錢某脖子當作腿部加以捆綁,導致被害人窒息死亡。對張某的處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A.綁架罪,屬于綁架導致被害人死亡,應當判處死刑B.成立非法拘禁罪C.由于存在事實認識錯誤,應當成立故意殺人罪D.屬于非法拘禁,使用暴力導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形,成立故意殺人罪正確答案:ACD[解析]《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一、二、三款規(guī)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jié)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guī)定處罰?!?/p>
根據(jù)以上規(guī)定可以得知A、C選項說法錯誤,應入選。張某致錢某死亡是根據(jù)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還是根據(jù)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的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量刑,根據(jù)案情,張某致錢某死亡是出于過失,是誤將錢某脖子當做腿部加以捆綁造成的,所以應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因此,B選項說法正確,D選項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C、D。
18.
關于教唆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A.甲欲殺死乙,將投了毒的咖啡讓公司同事丙拿給乙,丙實際上已經(jīng)偷偷看到了投毒過程,知道咖啡有毒,但仍然將咖啡拿給了乙,并造成了乙的死亡。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而非教唆犯B.甲教唆乙搶奪路人財物,乙在實施搶奪過程中遭到被害人的阻擋,便使用暴力搶劫了財物。雖然乙實施了搶劫犯罪,但甲應在搶奪罪的限度內(nèi)承擔刑事責任,而不屬于教唆未遂C.甲為刑滿釋放人員,好逸惡勞,教唆乙去實施盜竊,并將如何撬門壓鎖等“技術”傳授給乙,乙并未實施盜竊行為,則甲不構成犯罪D.甲教唆未成年人乙吸食毒品,但乙并未吸食,則甲不構成犯罪正確答案:ACD[解析]A項涉及狹義的共犯與間接正犯的區(qū)分,即被利用者起初具有工具性質,但后來知道了真相,甲是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因為間接正犯的成立要求利用者支配犯罪事實,但在此場合,丙已知情,故甲不符合間接正犯的條件;由于間接正犯的故意符合教唆犯的故意,故對甲的行為以殺人的教唆犯論處。故A項說法錯誤。
對于教唆犯,應當依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對被教唆的罪產(chǎn)生誤解,實施了其他罪,或在犯罪時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圍,教唆犯只對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擔責任。故B項說法正確,且不屬于教唆未遂。《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條規(guī)定:“傳授犯罪方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盋項中甲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了傳授犯罪方法罪,雖然乙并未實施盜竊行為,并不影響甲該罪的成立。故C項說法錯誤。依據(jù)《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guī)定,D項中甲的行為構成了教唆他人吸食毒品罪,且應從重處罰。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C、D。
19.
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騙丙說:“我是乙的新任秘書,乙上班時好像忘了帶提包,讓我來取。”丙信以為真,甲從丙手中得到提包(提包中財物價值5000元)后逃走。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______A.盜竊罪的直接正犯B.詐騙罪的間接正犯C.盜竊罪的間接正犯D.詐騙罪的直接正犯正確答案:ABC[解析]詐騙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本案中,甲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欺騙的方式騙取丙數(shù)額較大的錢財成立詐騙罪的直接正犯。因此,A、B、C項說法錯誤。
20.
甲雇兇手乙殺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guī)状螝⒈闯晒?,后來采取爆炸方法,對丙的住?周邊沒有其他人與物)進行爆炸,結果丙的妻子丁被炸死,但丙安然無恙。關于本案,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______A.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B.甲與乙構成共同犯罪C.乙對丙成立故意殺人未遂,對丁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D.乙對丙成立爆炸罪,對丁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正確答案:ACD[解析]甲雇乙殺丙,甲、乙構成“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殺人”,因此構成共同犯罪,B的說法正確,不應選。同時,題干中說乙對丙的住宅進行爆炸,但是該住宅的周邊沒有其他人與物,因此,該爆炸行為不會危害到公共安全,因此,不以爆炸罪論處,應該屬于以爆炸的方式進行殺人的行為,因此,依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而不能認定為爆炸罪。因此,D項說法錯誤,應選。乙本想殺害丙,結果把丙的妻子丁殺死,屬于具體事實錯誤中的對象錯誤,因丙對象與丁對象體現(xiàn)相同的法益,行為人認識內(nèi)容與客觀事實仍然屬于同一犯罪構成的情況,因此,乙無論結果是把丙殺死了還是把丁殺死了,都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又因甲、乙是共犯,因此,一人既遂全體既遂,所以,甲、乙都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A、C項的說法錯誤,應選。
(三)不定項選擇題
李某找到孫某為他開汽車運送一批假煙到鄰縣去賣,但在運輸過程中被工商所查獲。工商所依法將假煙和運送假煙的汽車扣押,并罰款1000元,責令于該月15日交清。李某拒絕罰款,與孫某合議將被扣押的汽車偷回。當晚12時許,李某攜帶斧頭等工具與孫某潛進工商所大院內(nèi),將大門鎖砍斷,欲駕駛汽車沖出院外,但就在其要打開車門一剎那,值班的工商所工作人員許某大聲喝住,從值班室趕出來,攔住李某。李某抓起斧頭將許某砍傷,與孫某駕駛汽車離去。為了逃脫追捕,孫某將車速調至最大,結果正好金某和趙某路過,趙某為了躲避迎面飛馳而來的汽車將另一人馮某撞倒,導致小腿骨折。而金某被汽車撞倒在地。孫某欲下車看看,李某攔住他說:“別管了,逃命要緊!”金某因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后得知金某是李某的仇人,李某早就在預謀如何殺掉金某。根據(jù)以上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
關于李某和孫某在工商所內(nèi)的行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______。A.李某和孫某構成盜竊罪的共同犯罪B.李某和孫某構成搶劫罪的共同犯罪C.李某構成盜竊罪和故意傷害罪,數(shù)罪并罰D.孫某對李某砍傷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確答案:ACD[解析]根據(jù)《刑法》第九十一條的規(guī)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chǎn),以公共財產(chǎn)論。因此,李某偷回或搶回原本屬于自己所有的但被國家機關依法扣押的財物,實際上侵害了公共財產(chǎn)權,構成盜竊罪,但在盜竊過程中,對許某實施了暴力,轉化為搶劫罪。因此李某的行為成立搶劫罪,孫某作為共犯,也應以搶劫罪處理。
2.
關于撞倒金某的行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A.孫某構成交通肇事罪B.李某不構成交通肇事罪C.李某構成故意殺人罪D.孫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正確答案:BCD[解析]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李某是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雖然李某事先有殺害金某的預謀,但并沒有故意以交通肇事的方法去殺害金某,因此李某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孫某自然也不能成為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3.
趙某撞倒馮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評價?______A.屬于正當防衛(wèi)B.屬于緊急避險C.不需負刑事責任D.需要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正確答案:BC[解析]緊急避險是兩種法益之間的沖突,一般來說,生命法益重于身體法益,身體法益重于財產(chǎn)法益。本案中,趙某若不進行避險極有可能像金某一樣被車撞死,而其避險的結果是造成馮某的身體傷害。此外,進行法益衡量時,還要考慮到危險的緊迫性與重大性、危險源的具體情況、損害行為的程度等。綜合本案的情況,對于趙某不應按緊急避險過當處理,趙某對此不負刑事責任。
4.
若李某把這批數(shù)額巨大的假煙銷售到鄰省,找肖某幫忙尋找買主,答應肖某按所賣香煙數(shù)額提成,并將一部分貨物存放在肖某家。李某在賣假煙的過程中被公安機關查獲,在審訊時,李某交代肖某家中還藏有一部分假煙。公安機關根據(jù)李某的交代,從肖某家中將假煙搜出。李某的這種行為屬于______。A.自首B.立功C.坦白D.報案正確答案:C[解析]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六條的規(guī)定,結合本案,李某和肖某的行為構成銷售偽劣商品罪的共同犯罪,因此,李某揭發(fā)同案犯的行為不屬于自首,也不屬于立功,而是坦白,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甲系某國有公司經(jīng)理。生意人乙見甲掌管巨額資金,就以小恩小惠拉攏甲。后乙以做生意需要資金為由,勸誘甲出借公款,并與甲共同策劃了挪用的方式,還送給甲好處費5萬元。甲未經(jīng)公司董事會決定就將100萬元資金借給乙。乙得到巨款以后,告知銀行職員丙該款的真實來源,丙為乙提供資金賬戶,乙隨時提款用于販賣毒品。在甲的催促下,一年后,乙歸還30萬元,后來就拒絕和甲見面。甲見追回剩余70萬元無望,就攜帶乙歸還的30萬元潛逃。甲半年內(nèi)將30萬元揮霍一空,走投無路后向司法機關投案,并交代了借公款給乙、接受乙賄賂和攜款潛逃的事實,并提供線索協(xié)助司法機關將乙捉拿歸案。乙歸案后主動交代了行賄行為和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販賣毒品的犯罪事實。請回答下列問題。5.
關于甲的犯罪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甲將公款挪用給乙使用的行為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B.甲不知道乙將公款用于犯罪活動,所以甲、乙不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C.甲攜帶30萬元公款潛逃的行為構成貪污罪D.對甲的行為應以挪用公款罪、受賄罪、貪污罪實行并罰正確答案:ACD[解析]甲出于幫助乙做生意的目的而挪用公款,與乙構成挪用公款罪。出題者認為甲的這一行為屬于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的挪用公款罪(但是挪用公款罪的三種用途的認定,原則上應根據(jù)客觀的使用性質來判斷,同時考慮行為人的主觀認識。筆者認為本案中甲應該屬于挪用公款超過3個月不還的情況)。甲收受乙的好處費,為乙謀取利益,構成受賄罪。乙指使甲挪用公款,兩人成立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即使兩人在公款的非法用途上沒有一致的犯意聯(lián)絡,但是對于超過3個月不還的最低構罪標準卻是一致的。甲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的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按照貪污罪處理。
甲的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和貪污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6.
關于乙的犯罪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乙的行為屬于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B.乙與甲不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C.乙歸還30萬元公款的行為導致甲犯貪污罪,故乙成立貪污罪的幫助犯D.對乙的行為應以挪用公款罪、行賄罪、販賣毒品罪實行并罰正確答案:AD[解析]乙指使他人挪用公款販賣毒品,屬于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其與甲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乙為了獲取挪用的公款而給付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構成行賄罪。乙歸還挪用的30萬元公款并不是甲貪污公款的直接原因,甲的行為是甲自由意志的獨立結果。乙并沒有參與甲的貪污行為,所以不是甲貪污罪的共犯。乙販賣毒品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根據(jù)司法解釋,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構成其他犯罪的,數(shù)罪并罰。
乙構成挪用公款罪、行賄罪、販賣毒品罪,數(shù)罪并罰。
7.
關于甲投案以及乙歸案后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甲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投案,不應認定為自首B.甲提供線索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odule 1 Unit 3 In the future Period 2 (教案)-2024-2025學年滬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語五年級下冊
- Module 2 Unit 2 Jobs Period 1(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牛津上海版(試用本)英語四年級上冊
- 供暖協(xié)議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離婚協(xié)議書離婚說明
- 二零二五版飛行員勞動合同范例
- 餐飲業(yè)的勞動合同范例
- 美術類錄像制品制作服務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體育社會指導員培訓服務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快遞駕駛員聘用合同書
- 二零二五版坑塘租賃合同模板
- 《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更新設計策略研究》
-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英國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
- DB12T 1361-2024 地熱尾水回灌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
- 成人腦室外引流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 標準
- 2024年出售鋁廠鋁渣合同范本
- 地方導游基礎知識電子教案 專題七 學習情境一 陜西省課時教案
- 項目管理工程師招聘筆試題與參考答案(某大型集團公司)2024年
-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
- 24年追覓在線測評28題及答案
- 婚禮主要工作人員及分工職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