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質量檢測(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2010?浙江高考)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活著多種植食性動物,其中某個
體
數(shù)
一植食性動物種群個體數(shù)量的變化如圖所示。若不考慮該系統(tǒng)內生物睛
個體的遷入與遷出,下列關于該種群個體數(shù)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聯(lián)單()
A.若a點時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變化,但食物量不變,則a點以后個體數(shù)量變化不符合邏輯斯
諦(S型)增長
B.若該種群出生率提高,個體數(shù)量的增加也不會大幅超過b點
C.天敵的大量捕食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shù)量下降,下降趨勢與b?c段相似
D.年齡結構變動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shù)量發(fā)生波動,波動趨勢與c?d段相似
解析:從圖示分析,該坐標圖為某種群的季相圖,縱坐標為種群個體數(shù)量變化。從圖中
個體數(shù)量在K值附近波動可以看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相對成熟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若該種群
出生率提高,數(shù)量將增加,但應該也在K值附近波動,不會大幅超過b點;種群數(shù)量下降的
原因與食物、天敵等因素相關,所以下降趨勢與b-c段相似;年齡結構變動導致該種群數(shù)量
波動,但也應該在K值附近波動;若a點時環(huán)境因素變化,食物量不變,增長的過程可能會
有所波動,但仍按S型增長,只是增長速率有所增加或減少而已。
答案:A
2.右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種
群
增
關系。在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shù)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huán)長
速
率
境中的環(huán)境負荷量約為()O
A.100只B.200只
C.300只D.400只
解析:據(jù)圖可知,該種群的增長符合S型曲線,第10年時增長速率最大,可知第10年
種群數(shù)量為K/2,所以該種群的環(huán)境負荷量(K值)應為400只。
答案:D
3.種群的年齡結構大致可分為圖示A、B、C三種類型,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出現(xiàn)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紀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齡
結構成為圖A所示類型。
B.在漁業(y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wǎng)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該水域中該魚種群的
年齡結構成為圖A所示類型
C.農業(yè)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結構成為
圖C所示類型
D.一個種群的年齡結構是穩(wěn)定不變的
解析:由于我國20世紀50―60年代出現(xiàn)生育高峰,使20世紀70年代我國人口年齡結
構上幼年個體數(shù)量多,造成人口數(shù)量增多,成為圖A所示增長型;嚴格控制漁網(wǎng)孔眼大小保
護幼魚,將使捕撈水域中該魚種群的年齡結構成為圖A所示的增長型;用性引誘劑干擾害蟲
正常交尾,使幼蟲數(shù)量銳減,害蟲的年齡結構將成為圖C所示的衰退型;年齡結構不是穩(wěn)定
不變的,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中。
答案:D
4.下列關于種群、物種與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某片成熟的竹林里竹子的長勢整齊,沒有明顯的高株和矮株,可以說明這個群落在垂
直結構上沒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
B.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陽光和食物
C.種群增長不受種群密度的制約
D.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說明形成了新物種
解析: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群落的結構是指各種生物種群分
別占據(jù)不同的空間,在竹林中,竹子的底層有草本植物和少許的灌木,這就是群落的垂直結
構;種群的增長隨種群密度的不同而不同;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形成而不是基因
頻率的改變。
答案:B
5.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A.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不可忽略,應記錄下它們的特征
B.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采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
C.利用小動物的避光避熱性,可采用帶燈罩的熱光源收集樣土中的小動物
D.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的土樣,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
解析:土壤小動物體型一般較小,且活動范圍很小,不適用標志重捕法;土壤小動物一
般具有趨暗、趨濕的特性,可用熱光源收集;不同時間調查同一塊土地,可增加調查結果的
準確性。
答案:B
6.某水池有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其種群密度隨時
間變化的趨勢如右圖。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專食浮游動物的某
種魚(丙),一段時期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中僅剩一
個種群。下列關于該水池中上述三個種群關系及變化的敘述,
正確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
B.甲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
C.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
D.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
解析:由圖中的數(shù)量變化趨勢可知,甲為藻類,乙為浮游動物,引入丙后構成的食物鏈
為甲一乙一丙。題目中強調投放的丙數(shù)量很多,則丙進入該水池后除與乙構成捕食關系外,
還會因爭奪空間和氧氣,與乙構成競爭關系。該食物鏈中由于投入丙過多,首先會導致乙滅
絕,隨后,丙因失去食物來源也會滅絕,最終只剩下甲。
答案:C
7.下列有關種群或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群落有空間結構,種群沒有空間特征
B.在裸巖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土壤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
C.種群密度能準確反映種群數(shù)量變化趨勢
D.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種群和群落都有空間分布;在裸巖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生物數(shù)量增多,土壤中
的有機物增多;種群密度反映某一區(qū)域種群數(shù)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不
同的群落中物種的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qū)別不同種群的重要特征。
答案:D
8.下列實例中,不屬于次生演替的是()
A.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內發(fā)生了一次火災,幾年后,該地又長出了許多植物
B.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的一個新島上,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植物
C.人行道的縫隙中長出了小草
D.種植過大片草莓的農田,閑置數(shù)年后被柳樹等木本植物覆蓋
解析:當某個群落受到洪水、火災或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干擾,該群落中的植被遭受嚴重
破壞所形成的裸地,稱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開始的演替稱為次生演替。上述各選項中,
A、C,D是或受到火災或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發(fā)生的次生演替;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的新島
上從未有過生物,因而發(fā)生的演替屬于原生演替。
答案:B
9.(2011海南高考)南極冰藻是以硅藻為主的一大類藻類植物,長期生長在南極海冰區(qū)一
2?4℃的環(huán)境中,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磷蝦主要以南極冰藻為食,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
自1975年以來,磷蝦種群密度下降高達8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南極冰藻組成了一個種群
B.企鵝種群密度也會隨著磷蝦種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極冰藻、磷蝦、企鵝與該海冰區(qū)的其他生物組成群落
D.一2?2℃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南極冰藻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大
解析:南極冰藻由硅藻等多種藻類植物組成,故A錯誤;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磷蝦數(shù)
量減少,必將導致企鵝數(shù)量減少;一2?2℃范圍內,隨環(huán)境溫度升高,酶活性增強,冰藻的
光合作用強度增大。
答案:A
10.(2012?淮安統(tǒng)考)分析以下實例,正確的是()
①白蟻消化道中生活著以纖維素為養(yǎng)料的鞭毛蟲
②白尾鹿遇危險而逃跑時,尾巴高舉顯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訴同類
③小丑魚喜歡在有毒的??|手間活動,以求保護
④鳴禽在繁殖季節(jié)有鳴叫占區(qū)行為,以保證其繁殖所需空間
⑤榕樹的氣生根能沿著附近其他樹木向上生長,但這一過程往往最終把其他樹木纏死
種內種內
選項共生寄生競爭捕食
互助斗爭
A.③⑤②①④—
B.②④①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①⑤—⑤③
解析:白蟻本身不能消化纖維素,依靠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蟲將纖維素分解成單糖供白蟻
生存,兩種生物共生;小丑魚和??g也是共生;榕樹的氣生根將其他樹木纏死,是競爭;
白尾鹿遇危險將尾巴高舉露出臀部白斑以警示同伴,是種內互助。
答案:B
11.為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完成了A、B、
C三組實驗,定期對不同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分別繪制出的酵母菌細胞數(shù)目變化曲
線為a、b、c,如圖所示。關于此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酵
母
菌
細
胞
(數(shù)
lx
<o
m
c
A.探究的課題可能是影響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外界因素
B.三組的培養(yǎng)溫度可能不同,A組的培養(yǎng)溫度最適宜
C.三組的環(huán)境容納量可能不同,B組的環(huán)境容納量大
D.三組的營養(yǎng)物質初始供給量可能不同,C組的營養(yǎng)物質初始供給量最少
解析:如果研究溫度對酵母菌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則從題圖中可以看出,B組的酵母
菌數(shù)量在培養(yǎng)液中的最大值比a、c都大,所以B組的培養(yǎng)溫度最適宜。
答案:B
12.有關“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A.改變培養(yǎng)液的pH值不影響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大小
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shù)量的變化
C.取適量培養(yǎng)液滴于普通載玻片后對酵母菌準確計數(shù)
D.營養(yǎng)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營養(yǎng)條件變化,pH值和溫度變化都會影響種群數(shù)量。
答案:D
13.右圖中曲線II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島后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
如果當初被引入的是羊,則羊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為()
A.iB.m
0時間
C.IVD.V
解析:由題干可知曲線n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島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由于羊的個體和食
量都比牛小,若當初被引入的是羊,則同一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羊的最大值(以K表示)大于牛的K
值。
答案:A
14.(2012?蘇州統(tǒng)考)右圖是某高等動物種群增長曲線,對其理解合理K]-種群
的是()la/
A.圖中0?a段是種內斗爭限制了種群增長°時間
B.圖中a?b段,幼年個體明顯多于老年個體
C.從b點開始種間競爭成為制約種群數(shù)量的主導因素
D.如果該物種是海洋經濟魚類,適當捕撈應使種群數(shù)量降至a點
解析:某高等動物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曲線。圖中0-a段空間和食物都很充足,此時種
內斗爭并不是限制種群增長的因素;圖a?b段種群數(shù)量急劇增長,說明屬于增長型,幼年個
體明顯多于老年個體;從b點開始種內斗爭劇烈成為制約種群數(shù)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種間
競爭;適當捕撈不應使種群的數(shù)量下降至a點,如果降至a點就影響了種群自身發(fā)展。
答案:B
15.如圖是甲和乙兩國人口年齡結構比較,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圖可以預測兩國未來人口增長趨勢
B.人口增長率甲國〉乙國
C.根據(jù)該圖不能預測兩國人口的數(shù)量
D.如果甲國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則人口數(shù)量將維持穩(wěn)定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國的人口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乙國人口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
根據(jù)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可以預測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而不能預測人口的具體數(shù)量。
答案:D
16.右圖表示某一生物種群在有限環(huán)境中的增長曲線。下列有關敘述,j種群大小
正確的是()/
K/2-....-
A.K值是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shù)量的最大值I,/
B.K值是固定不變的°時”
C.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假設這是魚的種群,當種群達到K值時開始捕撈,可持續(xù)獲得最高產量
解析:當環(huán)境條件變化時,K值有可能增大或縮??;若不考慮遷入和遷出,則出生率等
于死亡率;A72時增長速率最大,因此在大于M值進行捕撈,并確保捕撈的種群數(shù)量為A72
值,可以持續(xù)獲得最高產量。
答案:AC
17.下圖是某一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huán)境后的增長曲線圖,圖中曲線的標號與下列各
點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①種群數(shù)量最大的點②種群增長速率最快的點
③該種群遷入后環(huán)境阻力明顯增大是從哪一點開始
④既要獲得最大的捕獲量,又要使該動物資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壞,捕獲后種群數(shù)量應
該在圖中的哪一點
解析:K值為種群數(shù)量最大的點;當曲線斜率最大時,即國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環(huán)境阻力明顯增大時,即為明顯偏離J型增長曲線時;捕獲量應該以剩余量等于A72時為標
準,因為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答案:C
18.分析圖示曲線,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進行海洋漁業(yè)捕撈的最佳時期是c時期
B.影響Ld段種群數(shù)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
C.該種群數(shù)量在c點達到K值
D.如果人為地給此種群提供營養(yǎng)物質,達到種群增長率最大值c點的時間應延后
解析:由題圖可知,在c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這時種群數(shù)量在K/2左右,是進行海
洋漁業(yè)捕撈的最佳時期;并且從圖中還可以看出,種群增長速率的變化是先增加,達到最大
值后又減小,最后種群增長速率為零,種群增長速率為零時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種
群數(shù)量達到最大即達到K值。
答案:BC
19.下面對于種間相互關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生態(tài)位重疊越大,競爭越激烈
B.激烈的種內斗爭引起食性分化
C.為保護雷鳥種群且使其數(shù)量增加,應盡量捕殺雷鳥的天敵
D.受保護的沒有動物牧食的草場,生物生產力大于有動物牧食的草場
解析:生態(tài)位重疊越大,說明它們的共同需求越多,則其競爭越激烈;食性的分化是由
遺傳物質決定的,在繁殖過程中,出現(xiàn)了食性發(fā)生分化的個體,這些個體更能適應環(huán)境,從
而比其他個體有更大的生存機會并把其基因在種群中擴散,這才實現(xiàn)了食性分化;比較健康
的種間關系,不是一方被消滅,或另一方被淘汰,而是在共同的生活范圍內,各種生物按適
當?shù)谋壤椭C共存。
答案:A
20.(2011?江蘇高考)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被公認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地區(qū),不同海拔
區(qū)域蝶類物種多樣性研究結果見下表。
垂直帶IIImIVVVI
1000-22000-22500?33000-3
海拔(m)<1000>3500
000500000500
熱帶季雨常綠闊葉常綠落葉針闊混交高寒灌叢
植被類型針葉林
林林混交林林草甸
蝶類種數(shù)349452201136125100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
B.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反映了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
C.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無關
D.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氣候特征有關
解析:A項中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項中不同垂直帶的植被
類型差異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不同。C項中蝶類依賴于綠色植物而生存,故蝶類的
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有關。D項中不同植被類型區(qū)域的氣候特征不同,蝶類的生
存離不開氣候等環(huán)境條件,故蝶類的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的氣候特征有關。
答案:D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40分)
21.(7分)請根據(jù)調查某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樣方法調查時,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常用的取樣方法
有________和,其中__________(填方法名稱)適用于調查長與寬相差不大的地塊中
某種植物的種群密度。
(2)調查不同的植物類型時樣方面積應該不同,如調查喬木種群密度時樣方面積要比調查
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的樣方面積。
(3)在樣方中統(tǒng)計植物數(shù)目時,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只計數(s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個體。
(4)若某長方形地塊長、寬為100mX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個樣方,則抽樣時相鄰樣
方的中心距離為。若調查中小樣方為ImX1m,對某種植物種群調查的結果為:
12>18、16、16、15、13、15、11、13、13,則所調查種群的密度為。
解析:五點取樣法是在被調查地塊的中央取一樣方,另四個樣方取在對角線的交點和每
個頂點之間的中央,此法適用于調查長與寬相差不大的地塊中植物的種群密度。而等距取樣
法是先將被調查地塊分成幾等份,再在每一份的中央取一個樣方,此法適用于被調查長寬相
差較大的地塊。樣方的面積要根據(jù)所調查的植物類型而定,草本植物植株較小,則樣方面積
相應也較小;高大喬木植株較大,則樣方面積相應也要大。計數(shù)后,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
度的估計值。
答案:(1)五點取樣法等距取樣法五點取樣法
(2)大(3)樣方相鄰的兩條邊及其頂角上的
(4)10m約14株皿一2
22.(7分)(2009?江蘇高考■改編)紅豆杉是我國珍貴瀕危樹種。南京中山植物園于上世紀50
年代從江西引進一些幼苗種植于園內。經過幾十年的生長繁殖,現(xiàn)在已形成了一個種群。請
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對紅豆杉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常用的方法是o將統(tǒng)計到的植株按高度(h)
分為5級,每一級的植株數(shù)量見下表。
等級a級b級C級d級e級
高度(cm)1010<反3030V/zW100100</i<300ft>300
數(shù)量琳)1206232166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下面的坐標圖中畫出該種群各級別的植株數(shù)量柱狀圖。
o
(2)由表中可以看出,此紅豆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0
(3)研究表明,紅豆杉的種子成熟后被某種鳥類吞食,果肉狀的假種皮被消化而種子隨糞
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發(fā)生長。從種間關系看,鳥類與紅豆杉之間存在_______________關系。
解析:(1)該題涉及種群密度調查的方法,主要涉及動物標志(記)重捕法,而植物用樣方法。
(2)該題涉及種群的年齡組成,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W10on占了120株,從而分析得出屬于增長
型。(3)該題涉及群落中的種間關系,主要涉及捕食、競爭、互利共生、寄生等,而通過分析
題意可知鳥類與紅豆杉之間為捕食與互利共生。
答案:(1)樣方法柱形圖見下圖
柒2o
射0o
量8o
(
株
)6O
40
』IIU口.「,
oa級b級c級d級e級高度等級
(2)增長型
(3)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種間互助)
23.(8分)(2012?泰州模擬)“標記重捕法”是動物種群密度調查中的一種常用取樣調查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huán)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的全部進行標記后釋放,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
重捕,根據(jù)重捕中標記個體數(shù)(加)占總捕獲數(shù)(")的比例,估計該種群的數(shù)量(N)。某研究機構
對我國北方草原一種主要害鼠一布氏田鼠進行了調查。調查樣方總面積為2hm2(lhm2=10
000m,隨機布設100個鼠籠,放置1夜后,統(tǒng)計所捕獲的鼠數(shù)量、性別等,進行標記后放
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所得到的調查數(shù)據(jù)如下表。
捕獲數(shù)/只標記數(shù)/只雌性個體數(shù)雄性個體數(shù)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⑴假定重捕取樣中標記比例與樣方總數(shù)中標記比例相等,寫出樣方中種群總數(shù)(2V)的計算
公式。
(2)該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為R/hm2o事實上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
難捕捉,上述計算所得的平均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可能會偏o
(3)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早/臺)為o
(4)在上述調查的同時,還對樣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數(shù)進行了調查(假設樣方中只有這一種
鼠),平均每100m2有3.6個洞口,洞口數(shù)與田鼠數(shù)的比例關系為。
解析:(1)由關系式:
_________N總數(shù)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捕捉數(shù))_
M(第一次捕捉并標記數(shù))=m(第二次捕捉到的標記數(shù))即可付出N=Mn/m.
(2)根據(jù)公式可=腸〃”,計算出2hm2的種群總數(shù)為288只,種群平均密度則為144只/hn?。
由于第一次捕捉到的個體被標記后,第二次很難捕捉到,導致第二次捕捉的個體中被標記的
個體偏少,在公式中由于分母機的值偏小,使得N值比實際情況偏高。(3)早/金的
性別比例為早(14+18):&(18+18)=32:36=8:9。(4)100n?中田鼠的數(shù)量為1.44只,洞口:
田鼠=3.6:1.44?2.5:lo
答案:(l)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一單元 3《假期安全真重要》教案4 浙教版
- 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What's the matter教案設計(pdf)(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4 空間向量的應用 1.4.1 第2課時 空間向量與垂直關系教案 新人教A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八年級政治上冊 第四單元 9.3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7章 分子動理論 4 溫度和溫標教案1 新人教版選修3-3
- 英語 制作課件
- 租地到期收購地面上的房屋合同(2篇)
- 造船廠檢修勞務派遣合同(2篇)
- 托爾斯泰課件完美
- 地震說課稿課件
- 實驗室審核檢查表(參照模板)
- 《養(yǎng)成良好習慣-鑄就精彩人生》-主題班會
- 三年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案
- (新版教材)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全冊優(yōu)秀教學課件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初三 英語Unit8SectionA1a-1c課件
- 教師網(wǎng)絡培訓簽到表
- 《大學日語》第一冊 第8課
- 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建設工程費用定額》取費說明
- 大學語文-魯迅風波賞析-課件
- 設計概論第五章-設計的哲學-PPT課件(PPT 111頁)
- 寧波市建設工程資料統(tǒng)一用表(2022版)1 通用分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