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 - 學生版_第1頁
一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 - 學生版_第2頁
一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 - 學生版_第3頁
一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 - 學生版_第4頁
一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 - 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基礎性達標】(20分鐘·4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1.下圖為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那杰巖畫。一位學者認為,這幅美輪美奐的畫作描繪了婦女采集谷物的場景。這可以佐證 ()A.原始人已過上定居的生活B.當時還處于打制石器時代C.采集漁獵時代的群體生活D.農耕畜牧時代的個體生產【拓展延伸】群居生活的時代特征2.(2024·丹東高二檢測)下圖反映了人類文明產生的過程。圖中的空白框處應填入的是 ()A.早期城市出現(xiàn) B.農畜牧業(yè)產生C.奴隸社會開始 D.文明時代開始3.(2024·上海高一檢測)距今6000年至7000年,南稻北粟的農業(yè)格局已經基本形成。這一論斷來自 ()A.史詩 B.神話 C.文獻 D.考古【補償訓練】原始社會時期,西亞居民培植出大麥、小麥等作物,中國培植出水稻、粟等作物。以下能夠為此提供證明的最有力證據是 ()A.農耕、畜牧業(yè)的產生及發(fā)展示意圖B.當地發(fā)現(xiàn)的糧食作物遺存、化石等C.西亞和中國發(fā)現(xiàn)的巖畫、壁畫等D.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的記載【補償訓練】“人類第一次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增殖天然的產品,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面貌,對人類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這里的“活動”是指 ()A.采集漁獵B.磨制石器C.栽培谷物D.養(yǎng)蠶種桑4.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語句:“猖獗的洪水呀,沒人能和它對抗,它使蒼天動搖,使大地顫抖。……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睘榱吮WC農業(yè)生產的正常進行,當地的統(tǒng)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利工程,維護灌溉系統(tǒng)B.頒布《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土地所有權C.推行重農抑商,推動農業(yè)發(fā)展D.利用對太陽神的崇拜,組織人力抗洪救災5.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設置在村鎮(zhèn)中心,因為家家戶戶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場所。有時村民大會也在這里舉行,從而又使磨坊與“權力”聯(lián)系在一起。這反映了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B.印第安人實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產對社會生活的影響D.印第安人注重集體活動6.(2024·合肥高二檢測)考古專家對某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研究后,認為當時階級分化明顯。下列能夠為此結論提供證據的考古發(fā)現(xiàn)是 ()A.農作物和牲畜遺骸B.比較大的氏族公共活動場所C.制陶場和公共墓地D.墓葬大小和隨葬品差異懸殊【補償訓練】在人類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夠脫離社會生產活動而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chuàng)造工作。這主要得益于 ()A.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產生B.社會出現(xiàn)嚴重階級分化C.國家和文字的產生D.社會分工促進經濟發(fā)展7.恩格斯說:“隨著新的分工,社會又有了新的階級劃分。各個家庭首長之間的財產差別炸毀了各地仍然保守著的舊的共產制家庭公社,同時也炸毀了在各種公社范圍內進行的共同耕作制?!睋丝芍?()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響B(tài).家庭勞動必然產生國家C.貧富分化導致階級分化D.社會分工促進經濟發(fā)展二、非選擇題(19分)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原始農業(yè)階段,一塊土地經開墾、種植若干年之后,就得放棄,讓它在八年、十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里處于自然生長狀態(tài),以恢復土壤的肥力。……植物品種多樣的農業(yè)擴大了食物來源,使食物來源更加可靠,于是,人口也相應地增多。當人口增長超過農業(yè)生產率水平所能支持的人口限度時,一個很自然的解決辦法就是移居其他地方。因而,有了一個連續(xù)的發(fā)展,即“脫離”原來的農業(yè)居留地,進入食物采集者居住的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qū)。農業(yè)就是以這種方式從發(fā)源地向四面八方傳播。——[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與農業(yè)相關的最重要的改變應該是人口的膨脹。新石器時代的人們放棄了他們舊石器時代前輩們的游蕩生活,轉而在農田附近永久定居下來。剩余的糧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們的時間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專業(yè)上,從而脫離了糧食生產。個人可以用糧食或手工制品來換購寶石、珠寶和其他貴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專業(yè)的勞動和復雜的社會關系一起促成了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城市。生活在農業(yè)社會的人們必須懂得季節(jié)的變換,他們逐漸積累起天地關系的知識,并向精確的歷法邁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時代的神不僅有類似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式的形象,還有與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關的神靈?!幾訹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1)據所學知識,舉例說明世界古代原始農業(yè)洲際傳播的表現(xiàn)(舉一例即可)。并根據材料一概括影響原始農業(yè)向外傳播的主要因素。(10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原始農業(yè)的出現(xiàn)對社會文化的重大影響。(9分)【能力性提升】(20分鐘·3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8分)9.(2023·北京高二檢測)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發(fā)明B.建筑技術的進步C.生產工具的改進D.畜牧水平的提高【深化點撥】遠古時期生產工具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下,因而只能靠自然力去恢復地力。粗放地利用土地,不僅生產力低下,而且破壞自然資源,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10.考古挖掘發(fā)現(xiàn),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窖穴和飼養(yǎng)牲畜的圈欄。據此推斷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種 B.游牧漁獵C.農耕定居 D.鐵犁牛耕11.據統(tǒng)計,我國從漢朝到清朝耕地總面積增長不到65%,人口總量卻增長數倍,人均耕地面積從14畝減到2畝左右。下列選項對此理解最恰當的是 ()A.重農抑商制約經濟發(fā)展B.土地兼并導致勞力不足C.精耕細作支撐社會發(fā)展D.小農生產阻礙社會轉型12.(2024·湖南選擇考·T2)漢武帝南征北伐,東巡西幸,奢靡無度,致府庫告竭,遂用聚斂之臣,“至于賣爵、更幣、算車船、租六畜、告緡、均輸、鹽鐵、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遺,獨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舉 ()A.體現(xiàn)以農為本 B.服務于漢初戰(zhàn)事C.意在藏富于民 D.解決了財政危機13.在《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有關于洪水的記載,在埃及有《尼羅河頌》,在中國有“大禹治水”的傳說,這說明 ()A.人類早期的文明大多產生于大河流域B.早期文明往往因為洪水泛濫而被毀滅C.大河與文明的產生及其形態(tài)密切相關D.大河灌溉農業(yè)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基礎14.(2024·北京高二檢測)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種植植物能養(yǎng)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養(yǎng)活的人口多得多……農業(yè)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夠供養(yǎng)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們出于記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發(fā)明。”這說明 ()A.文字的產生是進入文明社會的唯一標志B.農耕畜牧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產生于祭司對神靈的真誠崇拜D.私有制產生促使人類社會邁入文明時代二、非選擇題(12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許倬云在《歷史大脈絡》中談道:“中國人以為繁榮安定的景觀是田疇相接,莊稼豐茂;中國的詩歌中,最常見的是田園,很少有歐洲的牧野和山林。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為中國人的飲食開發(fā)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為豐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纖維質與素食的蛋白質。”材料二《劍橋古代史》中描述道:“雅典人不僅可以享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