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一: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A.木材燃燒,余下灰燼的質量小于原木材質量 B.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后的“銅絲”質量增加C.加熱高錳酸鉀,剩余固體質量減少 D.將一定質量的水冷凝后結成冰,質量不變【答案】D【解析】A、木材燃燒,余下灰燼的質量小于原木材質量,是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氣中,該選項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后的“銅絲”質量增加,是因為銅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銅,該選項遵循質量守恒定律;C、加熱高錳酸鉀,剩余固體質量減少,是因為反應生成的氧氣逸出,該選項遵循質量守恒定律;D、水冷凝后結成冰的過程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D。2、化學反應前后,給出下列各項:①原子數目;②分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的總質量;⑤物質種類;⑥原子種類;⑦電子數目。其中沒有變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答案】B【解析】化學反應前后,①原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的總質量、⑥原子種類、⑦電子數目沒有變化;⑤物質種類一定發(fā)生改變;②分子數目可能改變。故選B。3、質量守恒定律是幫我們認識化學反應實質的重要理論。關于反應aA+bB=cC+dD,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化學計量數a與b之和一定等于c與d之和
B.若取xg
A和xg
B反應,生成C和D的質量總和不一定是2xg
C.反應物A和B的質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質量比
D.反應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答案】B【解析】A、參加反應的A、B的質量總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質量總和,但化學計量數a與b之和不一定等于c與d之和,故A不正確;B、物質參加化學反應按一定的質量比進行,由于參加反應的A、B的質量比不一定是1:1,若取xgA和xgB反應,生成C和D的質量總和不一定是2xg,故B正確;C、參加反應的A、B的質量總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質量總和,但反應物A和B的質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質量比,故C不正確;D、該反應兩種物質參與反應,不是分解反應,故D不正確。故選B。【題型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4、鎂帶在耐高溫的容器中(內含氧氣)密封加熱,下圖能正確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質總質量變化的是()A.B.C.D.【答案】C【解析】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總質量,因此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總質量不變;故選C。5、爐甘石始載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中含有堿式碳酸鋅[Zn2(OH)2CO3],堿式碳酸鋅受熱分解不可能生成()A.ZnO B.H2O C.CO2 D.SO2【答案】D【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實質: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堿式碳酸鋅[Zn2(OH)2CO3]中含有鋅、氧、氫、碳四種元素,沒有硫元素,因此堿式碳酸鋅受熱分解不可能生成SO2,故選D。6、我國商代時就已經發(fā)現,貯存于鉛罐的酒(含乙醇)會發(fā)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學性質與鹽酸相似),鉛與醋反應生成鉛霜,鉛霜在空氣中轉化為浮粉(PbCO3),加熱浮粉得鉛白(PbO)固體,鉛白可用作白色顏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酒能變醋體現乙醇的化學性質B.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C.浮粉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D.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增大【答案】D【解析】酒能變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體現乙醇的化學性質,故A說法正確;鉛屬于氫前金屬,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故B說法正確;浮粉的化學式為PbCO3,其中碳酸根顯-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C說法正確;加熱浮粉(PbCO3)得鉛白(PbO)固體,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減小,故D說法錯誤。【題型三:物質元素組成的推斷】7、某化學反應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M+氧氣根據信息,下列說法中一定正確的是()A.M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M中只含C、H元素C.M中含有C、H、O三種元素D.無法確定【答案】A【解析】反應物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推斷M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選A。8、某可燃氣體A與7.2gO2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6gH2O和8.8gCO2,則A氣體中()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B.可能含C、H、O三種元素 C.一定含C、H、O三種元素 D.不能確定【答案】C【解析】氣體A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故A中一定含氫元素和碳元素,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就是A中碳元素的質量,生成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就是A中氫元素的質量,故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則參加反應的物質A的質量為:3.6g+8.8g7.2g=5.2g。2.4g+0.4g=2.8g,故A中一定含氧元素。故選C。9、將6.4g某物質R完全燃燒生成8.8gCO2,化學反應方程式是2R+3O22CO2+4H2O,則由此得出的下列結論,完全正確的一組是()①R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②R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37.5%;③6.4gR燃燒還生成了7.2gH2O;④R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64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求出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比:,反應生成了,則反應生成的質量為,故③正確;所含碳元素的質量:,中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由于,,因此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故①錯誤;物質中氧元素的質量,則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因此的化學式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故④錯誤;根據R的化學式可知,R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故②正確;綜上所述,②③正確;故選D?!绢}型四:微觀結構示意圖】10、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該反應可用于汽車尾氣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的單質為氧氣B.反應的產物均為無毒物質C.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NON2+H2O【答案】B【解析】根據分析,氮氣是由氮元素組成的單質,圖中的單質為氮氣,A選項說法不正確;根據分析,該反應的產物為氮氣與水,均為無毒物質,B選項說法正確;氨氣中氮元素化合價為-3,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價為+2,生成物氮氣屬于單質,氮元素化合價為0,故反應前后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C選項說法不正確;根據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NON2+H2O,D選項說法不正確。11、我國科研人員實現了用高效催化劑將甲烷與氧氣在常溫下制甲酸。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過程中共有兩種氧化物 B.高效催化劑的作用是增加生成物質量C.物質丙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D.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1【答案】C【解析】根據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得化學方程式2CH4+3O22HCOOH+2H2O。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過程中只有水一種氧化物,A不正確;根據催化劑定義可知,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質量,B不正確;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物質丙是甲酸。甲酸中碳、氫、氧的質量比=12∶(1×2)∶(16×2)=6∶1∶16,所以物質丙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C正確;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為2∶3,D不正確。12、中科院李燦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其反應過程如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消耗的CO2與生成的CH3OH質量比為11∶16B.反應中CO2、H2一定要與催化劑接觸C.反應過程中“”分成“”和“”D.該研究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答案】A【解析】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H2+CO2CH3OH,則每有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與6份質量的氫氣在催化劑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32份質量的甲醇和18份質量的水,消耗的CO2與生成的CH3OH質量比=44∶32=11∶8,A說法錯誤;反應中CO2、H2一定要與催化劑接觸,增大接觸面積,B說法正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自由組合生成新的分子,即反應過程中“”分成“”和“”,C說法正確;該反應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D說法正確?!绢}型五:數據分析】13、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M、N、Q、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不正確的是()物質MNQP反應前質量(g)181232反應后質量(g)13262aA.反應后物質P的質量為12g B.反應中N、P的質量比為5:4C.N為單質 D.物質Q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答案】C【解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則,解得:a=12,故A不符合題意;B、反應中N、P的質量比為:,故B不符合題意;C、反應后質量增加的是生成物,減少的是反應物,由表格信息可知,M、P為反應物,生成物是N,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所以N中一定含有M、P的元素種類之和,屬于化合物,故C符合題意;D、物質Q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與該反應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4、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有關數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中乙和丁的質量比為5∶2 B.乙一定是化合物C.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D.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答案】A【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則20g+20g+20g+20g=12g+xg+20g+18g,x=30,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小,甲是反應物,乙的質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質量不變,丙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不參與反應的雜質,丁的質量減小,丁是反應物;【解析】A、反應中乙和丁的質量比為:(30g20g):(20g18g)=5:1,故選項說法錯誤;B、由分析可知,甲、丁是反應物,乙是生成物,故乙是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C、甲、丁是反應物,乙是生成物,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D、化學反應前后,乙的質量不變,乙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不參與反應的雜質,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15、某密閉容器中只有甲、乙、丙三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了一個化學反應。容器中甲、乙、丙的質量隨丁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屬于化合物B.a的值為16C.當丁為2g時,容器中乙和甲的質量比為2:3D.當甲為6g時,容器中丙和丁的總質量為16g【答案】D【解析】A、圖中信息可知,反應前后乙質量不變,反應前甲、丙都是12g,反應后生成8g丁,甲完全反應,生成了一定質量的丙,則甲為反應物,丙和丁為生成物,反應為:甲丙+丁,則甲屬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信息可知,反應前后乙質量不變,反應前甲、丙都是12g,反應后生成8g丁,甲完全反應,生成了一定質量的丙,則生成丙的質量:12g8g=4g,a=12+4=16,故B不符合題意;C、由B選項可知,反應前后乙質量不變,反應過程中,甲和丙、丁的質量變化比是12g:4g:8g=3:1:2,當丁為2g時,消耗甲的質量為3g,此時容器中剩余甲的質量為12g3g=9g,則容器中乙和甲的質量比為6g:9g=2:3,故C不符合題意;D、反應過程中,甲和丙、丁的質量變化比是12g:4g:8g=3:1:2,當甲為6g時,丙增加的質量為2g,生成丁的質量為4g,則此時容器中丙和丁的總質量為12g+2g+4g=18g,故D符合題意。故選D?!绢}型六:驗證質量守恒定律】16、下列實驗能夠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產生氧氣和水,有氣體逸散到空氣中,造成燒杯內質量減輕,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選項錯誤;B、糖水和鹽水混合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選項錯誤;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氣中,造成固體質量減小,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選項錯誤;D、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前后錐形瓶中質量不變,可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選項正確。故選D。17、某實驗小組按圖a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一段時間后,發(fā)現錐形瓶內部分固體變?yōu)榧t棕色。實驗過程中瓶內物質或元素質量變化與圖b相符的是()A.鐵粉的質量B.氮氣的質量C.氧元素的質量D.固態(tài)物質的質量【答案】A【解析】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鐵粉的質量將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錐形瓶中氧氣反應完,鐵粉的質量不變,A符合題意;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氮氣不參與反應,氮氣的質量不變,B不符合題意;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氧氣轉化到鐵銹中,氧元素的質量不變,C不符合題意;原固態(tài)物質是鐵粉,生銹后固態(tài)物質變?yōu)殍F銹,固態(tài)物質的質量先增加后不變,D不符合題意。18、下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能得出正確結論的是()A.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不考慮外力影響)B.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C.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D.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答案】A【解析】A、該反應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能夠驗證質量守恒定律;B、蠟燭燃燒生成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沒有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C、鎂條燃燒生成白煙(MgO固體小顆粒),沒有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試驗,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D、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也沒有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A?!绢}型七:化學計算】19、現將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熱,A與B發(fā)生化學反應,20克A完全反應后生成16克C和8克D,則參加反應的B與生成的C的質量比是()A.1∶4 B.5∶4 C.2∶1 D.1:2【答案】A【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故B的質量為16g+8g20g=4g,則參加反應的B與生成的C的質量比=4g:16g=1:4,故選A。20、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a、b、c、d四種物質,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刻度紙所示(例如:d的質量為2g)。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反應結束后,再次測得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并通過刻度的移動來表示,且記錄在同一張刻度紙上;刻度線Ⅰ向右移動9格;刻度線Ⅱ向左移動8格;刻度線Ⅲ向左移動8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結束后c的質量為14gB.該反應可能為置換反應C.a、b變化的質量比一定為9:17D.a、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為9:8【答案】C【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應結束后,c的質量是6g,選項錯誤;B、a、d是生成物,b是反應物,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選項錯誤;C、a、b變化的質量比=(14g5g):(17g0)=9:17,選項正確;D、參加反應的a、d的質量比=14g?5g):(10g?2g)=9:8,但是化學計量數之比未知,無法計算相對分子質量之比,選項錯誤,故選C。21、在化學反應A2+2BC=B+A2C,反應物BC與生成B的質量關系如上圖所示。若2gA2與80gBC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A2C的質量是()A.8g B.80g C.288 D.18g【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參加反應的B和BC的質量比為4m:5m=4:5,若有80gBC參加反應時,生成的B的質量為,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可知,生成的A2C的質量為2g+80g64g=18g,故選D?!绢}型八:質量守恒定律實驗】22、為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某校甲、乙、丙三個小組分別設計了如圖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静殚嗁Y料】已知:;(1)甲組丙組實驗都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請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的原因是。丙組實驗可觀察到的燒杯中現象是。(2)乙組實驗結束后,天平的指針偏向刻度盤的(填“左邊”“右邊”或“中間”),原因是。該反應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填“是”或“否”)。(3)比較甲、乙兩個小組的實驗設計,若乙小組使用的試劑不變且要得到和甲小組相同的結論,你認為應對乙小組實驗進行的改進是?!敬鸢浮?1)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大小、數目都不變產生藍色沉淀(2)右邊生成了二氧化碳逸出是(3)在密封裝置中進行【解析】(1)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個數、種類、質量不變,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的原因是,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個數、種類、質量不變;丙組實驗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可觀察到藍色沉淀生成。(2)乙組實驗結束后,天平的指針偏向刻度盤的右邊;原因是:鹽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的氣體逸出到空氣中,燒杯中質量變輕;該反應屬于質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但本實驗不適用與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沒有收集。(3)對于有氣體參與反應或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必須在密閉的體系中進行,乙小組實驗進行的改進是在密閉的體系中進行實驗。23、小舟選用白磷、錐形瓶、氣球、天平等藥品和器材,探究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規(guī)律,裝置如圖。【實驗思路】先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fā)生,再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1)【實驗步驟】Ⅰ、錐形瓶內裝入白磷,塞緊瓶塞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jié)平衡;Ⅱ、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Ⅲ、待反應結束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緦嶒灲Y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交流反思】①要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fā)生,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②反應結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認為是否仍能得出述結論,并請說明理由:。【答案】天平是否平衡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能,剩余白磷未參加反應,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是相等的,對于在一般的實驗裝置(即開放體系裝置)中進行實驗探究時,如果是沒有氣體的參與(或者生成),那么化學反應前后托盤天平的指針必然沒有偏轉(即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如果是有氣體的參與(或者生成),那么化學反應前后托盤天平的指針就有可能發(fā)生偏轉了;但是,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仍然是相等的。這時,只要設法把該開放體系裝置轉變?yōu)槊荛]裝置,那么化學反應前后托盤天平的指針也就必然沒有偏轉?!窘馕觥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要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故待反應結束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2)①本實驗中觀察到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②質量守恒定律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相等,剩余白磷未參加反應,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能得出上述結論。24、如圖是教材中有關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1)圖A中將錐形瓶和上端套有氣球的玻璃管放在托盤天平上用砝碼平衡,然后取下錐形瓶,將橡膠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膠塞將錐形瓶塞緊,并將紅磷引燃,此過程中,玻璃管的作用是:。(2)圖B中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圖C中鹽酸和碳酸鈉粉末反應的實驗現象為:白色固體減少至消失,固體表面①。反應后,天平指針②(選填:“向左偏轉”、“向右偏轉”、“指向中間”);(4)圖D中鎂條燃燒實驗,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鎂條的原因:?!敬鸢浮?1)引燃紅磷(2)(3)產生大量氣泡向右偏轉(4)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物和雜質【解析】(1)圖A中將橡膠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膠塞將錐形瓶塞緊,并將紅磷引燃,此過程中,玻璃管作用是傳遞能量,引燃紅磷;(2)鐵釘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化學方程式為:;(3)鹽酸和碳酸鈉粉末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現象是:白色固體減少至消失,固體表面產生大量氣泡;由于裝置是敞口的,二氧化碳會逸散到空氣中,故燒杯中物質質量減少,故反應后,天平指針向右偏轉;(4)鎂條燃燒實驗,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鎂條是為了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物和雜質。1、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做了以下實驗,經測量,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相等的是()A.
B.
C.
D.
【答案】D【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只要反應中沒有氣體生成,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就相等?!窘馕觥緼、白磷燃燒能生成五氧化二磷,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并且裝置是一個密閉系統(tǒng),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相等;B、硫酸銅溶液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沉淀和銅,沒有氣體參加或氣體生成,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相等;C、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能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有氣體生成,裝置是密閉裝置,氣體不會逸出,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相等;D、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有氣體(參加反應),稱重過程中反應前鎂條質量小于反應后生成氧化鎂質量,造成“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相等”。故選D。2、“催化轉化器”可將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污染的氣體。如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中四種物質均為化合物 B.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沒有改變C.乙、丙中所含元素種類相同 D.該反應前后元素種類沒有改變【答案】A【解析】A、由圖可知,甲、乙、丙分子中均含有多種原子,屬于化合物,丁分子中只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該選項說法正確;C、由圖可知,乙、丙均是由碳、氧元素組成,該選項說法正確;D、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3、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某化學反應,各物質的分子數目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物質Y和Z的質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的類型為分解反應 B.該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C.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為9:14 D.Y與Z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8:17【答案】D【分析】由圖可知,反應后,X、Y的分子數目減小,則X、Y為反應物,Z的分子數目增加,Z為生成物,參加反應的X、Y、Z的分子個數比為(6n?3n):(5n?4n):2n=3:1:2,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3X+Y=2Z?!窘馕觥緼、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3X+Y=2Z,為化合反應,故A錯誤;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發(fā)生了改變,故B錯誤;C、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由圖2可知,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為:(17?14):14=3:14,故C錯誤;D、Y與Z物質質量變化量比為14:17;化學計量數之比1:2,由于物質變化量=化學計量數×相對分子質量,故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8:17,故D正確。故選:D。4、將苯(C6H6)和氧氣置于密閉容器中引燃,反應后生成CO2、H2O和X,已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物質C6H6O2CO2H2OX反應前質量(g)1.33.2000反應后質量(g)002.20.9WA.W的質量等于1.5gB.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C.X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D.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2:1【答案】C【解析】A、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則W=1.3g+3.2g2.2g0.9g=1.4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1.3gC6H6中碳元素質量為,氫元素的質量為1.3g1.2g=0.1g,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氧元素質量為2.2g0.6g=1.6g,0.9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氧元素質量為0.9g0.1g=0.8g,則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質量之和為1.6g+0.1g=0.7g,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則X中一定含有碳、氧元素,該選項說法正確;D、該反應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5、某純堿樣品中僅含有Na2CO3和NaCl,為測定其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工廠技術員取了11g該樣品將其放入干凈的燒杯中,再向其中緩慢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CO2↑+H2O)
(1)由圖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產生的CO2氣體的質量是克。(2)11g該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敬鸢浮?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紫外輻照計項目發(fā)展計劃
- 導診護士健康教育宣教
- 2025年UV激光切割機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SPI環(huán)氧乙烷銀催化劑項目建議書
- 居家護理工作總結
- 2025年聚合物類水處理劑項目建議書
- 手抄報內科高血壓護理
- 2025年航天器電源系統(tǒng)項目發(fā)展計劃
- 陜西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級影視特效合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環(huán)保粘接材料合作協議書
- 確定創(chuàng)業(yè)項目
- 湖北省2024年村干部定向考試真題
- JT-T-1199.1-2018綠色交通設施評估技術要求第1部分:綠色公路
- DL-T5169-2013水工混凝土鋼筋施工規(guī)范
- 水產動物育種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上海海洋大學
- 2024年全國中學生學聯賽廣西預選賽生物試卷(解析版)
- 試樁錨樁法檢測專項方案
- ICU中心供氧故障應急
- DG-TJ08-2433A-2023 外墻保溫一體化系統(tǒng)應用技術標準(預制混凝土反打保溫外墻)
- 2024年上海奉賢區(qū)儲備人才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中醫(yī)五臟心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