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12350兒童發(fā)展理論考前密押120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1頁
自考12350兒童發(fā)展理論考前密押120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2頁
自考12350兒童發(fā)展理論考前密押120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3頁
自考12350兒童發(fā)展理論考前密押120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4頁
自考12350兒童發(fā)展理論考前密押120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

?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二章成熟勢力學說的發(fā)展理論.............................................................................................................3

第三章行為主義發(fā)展理論.......................................................................................................................7

第四章精神分析學說的發(fā)展理論...........................................................................................................14

第五章日內瓦學派的發(fā)生認識論..........................................................................................................20

第六章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心理發(fā)展理論............................................................................................24

第七章生態(tài)學和習性學的發(fā)展理論.......................................................................................................27

?

?

?

第一章緒論

一、單選題

1.心理學研究中,高舉無意識大旗的心理學家是()

A.馮特B.華生

C.弗洛伊德D.皮亞杰

2.主張心理學應該只研究外在行為的心理學家是()

A.維果茨基B.華生

C.弗洛伊德D.皮亞杰

3.在德國菜比錫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是()

A.弗洛伊德B.華生

C.馮德D.皮亞杰

4.以下不屬于發(fā)展理論三大任務的是()

A.描述心理領域發(fā)展過程B.描述心理領域之間的關系

C.解釋發(fā)展的動力和機制D.預測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5.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

A.假設B.實驗

C.分析D.調查

6.發(fā)展理論的研究主題不包括()

A.心理的實質B.量變與質變

C.遺傳與環(huán)境D.心理與生理

7.機械發(fā)展論強調,發(fā)展的決定因素是()

A.內部變化B.外部環(huán)境

C.內在機制D.遺傳基因

8.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每一項科學研究的結果都具有()

A.模糊性B.不確定性

C.真實性D.可逆性

二、名詞解釋

9.發(fā)展

10.發(fā)展理論

1/32

?

?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1)弗洛伊徳高舉無意識的大旗,從根本上修改了心理學的定義和方法。答案是C。

(2)A項:自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后,心理學便從哲學中分化出來,變成一個科學

的學科。

(3)B項:有人提出,心理學應該只研究外在的行為,不要去為頭腦內部的過程操心,于是產生了以華生

為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流派。

(4)D項:皮亞杰在康德哲學的影響下,建構了一套全新的認知心理學,揭示出認知結構的機能和結構演

變的規(guī)律

2.答案:B

解析:心理學應該只研究外在的行為,不要去為頭腦內部的過程操心,于是產生了以華生為首的行為主義

心理學流派。

3.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在德國菜比錫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誕生

的是馮德,故選C。

4.答案:D

解析:(1)發(fā)展理論的任務是:描述一個或幾個心理領域的發(fā)展過程;描述幾個心理領域之間的變化關系;

解釋發(fā)展的因素(動力)和機制。答案是D。(2)知識擴展:發(fā)展理論可界定為論述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全過

程和探討發(fā)展機制的理論。

5.答案:A

解析: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從假設起步的,而假設必定來自于一定的理論。故選A。

6.答案:D

解析:發(fā)展理論的研究主題包括心理的實質、量變與質變、遺傳與環(huán)境以及理論自身的建設,故選D。

7.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量變與質變這一知識點,機械論強調外部環(huán)境刺激對人的心理行為的決定性作用。

故選B。

8.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發(fā)展理論與學前教育,由于客觀的和主觀的因素,每一項科學研究的結果都具有

不確定性。故選B。

2/30

?

?

?

9.答案:發(fā)展是由一種新結構的獲得或從一種舊結構向一種新結構的轉化組成的過程。

10.答案:發(fā)展理論是論述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全過程和探討發(fā)展機制的理論。

第二章成熟勢力學說的發(fā)展理論

一、單選題

11.格賽爾成熟理論認為,對兒童成長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生物學結構B.教育質量

C.家庭氛圍D.社會文化

12.格塞爾認為,推動兒童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是()

A.學習B.環(huán)境

C.成熟D.實踐

13.遺傳法定論者認為,決定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是()

A.環(huán)境B.教育

C.生理基礎D.社會條件

14.根據(jù)格賽爾的觀點,發(fā)展的本質是()

A.連續(xù)性變化B.結構性變化

C.跳躍式變化D.間歇式變化

15.“兒童先學會抬頭,再會邁步”,這體現(xiàn)的發(fā)展原則是()

A.發(fā)展方向的原則B.相互交織的原則

C.機能不對稱原則D.個體成熟原則

16.兒童起先使用一只手,然后兩只手一起使用,接著更喜歡使用另一只手,然后又一起使用,最后形成固

定的優(yōu)勢手,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兒童發(fā)展的()

A.發(fā)展方向原則B.相互交織原則

C.機能不對稱原則D.個體成熟原則

17.兒童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左利手”或“右利手”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兒童行為發(fā)展的()

A.機能不對稱原則B.發(fā)展方向原則

C.相互交織原則D.個體成熟原則

18.兒童發(fā)展中,“進兩步,退一步,然后再進兩步”體現(xiàn)的發(fā)展原則是()

A.個體成熟原則B.發(fā)展方向的原則

C.自我調節(jié)原則D.發(fā)展階段的原則

3/30

?

?

?

19.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屬于()

A.動作能B.應物能

C.言語能D.應人能

20.“不成熟”在兒童發(fā)展中的價值不包括()

A.適應作用B.準備作用

C.加速作用D.可塑作用

二、名詞解釋題

21.成熟

22.準備

23.行為周期

三、判斷論述題

24.格塞爾的成熟勢力學說是典型的環(huán)境決定論。

A.√B.×

25.格賽爾認為,年齡是兒童發(fā)展變化的原因。

A.√B.×

26.根據(jù)格賽爾成熟理論,我們既可以用年齡來推測行為,也可以用行為來推測年齡。

A.√B.×

27.根據(jù)格賽爾的觀點,兒童的個別差異主要是量的差異而非質的差異。

A.√B.×

四、簡答題

28.簡述格塞爾成熟勢力說的基本觀點。

29.簡述格賽爾關于兒童發(fā)展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成長類型。

30.簡述格塞爾診斷范圍確定的四個領域。

31.簡要回答格賽爾的育兒觀念中阿彌士對父母提出的忠告。

32.簡述格塞爾提出的兒童行為發(fā)展的基本原則。

4/30

?

?

?

————答案&解析————

11.答案:A

解析:在遺傳與環(huán)境作用的爭論中,格塞爾與他的同事們明顯屬于遺傳決定論者。幾十年來,他們堅定地

認為在兒童的成長和行為的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物學結構,而這個生物學結構的成熟取決于

遺傳的時間表。

12.答案:C

解析:格塞爾把通過基因來指導發(fā)展過程的機制定義為成熟。出生以后,成熟繼續(xù)指導著發(fā)展。因此,成

熟是推動兒童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故選C。

13.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格塞爾成熟勢力學說的基本觀點,遺傳法定論者認為,兒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礎(如

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遺傳物質(指細胞核中的基因和遺傳密碼)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故選C。

14.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發(fā)展的性質,格塞爾認為,發(fā)展的本質是結構性變化。故選B。

15.答案:A

解析:(1)格塞爾發(fā)現(xiàn),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邊緣,由粗大動作向精細動作發(fā)

展。例如,胎兒先發(fā)展的是頭部,先會抬頭,再會邁步等。因此“兒童先學會抬頭,再會邁步”體現(xiàn)的是

發(fā)展方向的原則。答案是A。(2)知識擴展:格塞爾經過大量的觀察,提出兒童行為發(fā)展的基本原則,不

僅具有生物學意義,也具有心理學的意義。發(fā)展的原則包括:發(fā)展方向的原則、相互交織的原則、機能不

對稱的原則、個體成熟的原則。

16.答案:B

解析:(1)相互交織的原則:人類的身體結構是建立在左右兩側均等的基礎之上的。兒童使用手時也有這

種相互交替的現(xiàn)象,如起先使用一只手,然后兩只手一起使用,接著更喜歡使用另一只手,然后兩只手又

一起使用,一直到形成固定的優(yōu)勢手(右利手或左利手)為止。左右交替,如同編織一樣。(2)擴展:格

塞爾認為,并不是所有的發(fā)展都是通過相互交織達到平衡的,存在另一種例外,這就體現(xiàn)在機能不對稱原

則上。格塞爾注意到,對于人類而言,從一個角度面對世界可能更為有效,因而導致一只手、一只眼、一

條腿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條腿更占優(yōu)勢的結果。

17.答案:A

解析:格賽爾注意到,對于人類而言,從一個角度面對世界可能更為有效,因而導致一只手、一只眼、一

條腿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條腿更有優(yōu)勢的結果?!白罄帧被颉坝依帧爆F(xiàn)象體現(xiàn)了兒童發(fā)展的

機能不對稱的原則。因此答案是A。

5/30

?

?

?

18.答案:C

解析:自我調節(jié)的原則。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調節(jié)能加強成長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動,即當兒童突然向前進入一

個新領域后,又會適度退卻,以鞏固一下取得的進步,然后再往前進。“進兩步,退一步,然后再進兩步?!?/p>

19.答案:B

解析:(1)應物能是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能力。答案是B。(2)A項:動作能分為粗動作和細動作。

(3)C項:言語能可為兒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提供線索。(4)D項:應人能是兒童對現(xiàn)實社會文化的

個人反應。

20.答案:C

解析:兒童的“不成熟”的價值:適應作用;準備作用;可塑作用。

21.答案:成熟:格塞爾把通過基因來指導發(fā)展過程的機制定義為成熟。

22.答案: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機制的變化過程。

23.答案: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調節(jié)還能加強成長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動,即當兒童突然向前進人一個新領域后,

又會適度退卻,以鞏固一下取得的進步,然后再往前進?!斑M兩步,退一步,然后再進兩步。”這種進進

退退的策略也表現(xiàn)在兒童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個有些年頭發(fā)展得好些(確切地講,較高

些),有些年頭發(fā)展得差些(較低)的波動現(xiàn)象。格塞爾稱之為“行為周期”。、

24.答案:選項B。格塞爾的成熟勢力學說是典型的遺傳決定論。

25.答案:選項B。格賽爾認為年齡本身不是發(fā)展變化的原因,但是它是一個便于觀察和把握的人為的、形

式的指標。

26.答案:選項A。由于嬰兒行為系統(tǒng)的建立是一個有次序的過程,因此其正常行為模式也是成熟的指標,

它的出現(xiàn)是與年齡對應的有序過程。

27.答案:選項A。格賽爾及他的同仁們看來,個別差異主要是量的差異,并不是質的差異,因為決定質的

關鍵因素是成熟,而成熟,對于所有兒童來說,是一個受基因控制的普遍的自然法則。

28.答案:(1)遺傳基因決定著兒童發(fā)展的順序;(2)兒童發(fā)展的實質(發(fā)展的性質);(3)發(fā)展的原則;

(4)行為模式與個別差異;(5)育兒觀念。

29.答案:格賽爾假設有三種成長類型:(1)成長慢的;(2)成長快的;(3)成長不規(guī)則的。

30.答案:(1)動作能(2)應物能(3)語言能(4)應人能

6/30

?

?

?

31.答案:(1)不要認為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完全是你的責任,不要抓緊每一分鐘去“教育”他。

(2)學會欣賞孩子的成長,觀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個月出現(xiàn)的發(fā)展新事實。

(3)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尚未成熟時,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應發(fā)展什么了?”應該讓你和孩子一道充分體驗每一個階段的樂趣。

32.答案:(1)發(fā)展方向的原則。(2)相互交織的原則。(3)機能不對稱的原則。(4)個體成熟的原則

(核心原則)。(5)自我調節(jié)的原則。

第三章行為主義發(fā)展理論

一、單選題

33.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

A.斯金納B.華生

C.班杜拉D.巴普洛夫

34.以下不屬于華生提出的思維類型的是()

A.習慣的思維B.反思性思維

C.無聲的思維D.計劃性思維

35.華生認為,情緒是一種()

A.生理反應B.模式反應

C.神經反應D.環(huán)境反應

36.華生認為,人格是由我們的系統(tǒng)構成的,這一系統(tǒng)是()

A.環(huán)境系統(tǒng)B.能力系統(tǒng)

C.知識系統(tǒng)D.習慣系統(tǒng)

37.以下不屬于斯金納程序教學原則的是()

A.小步前進B.難度遞減

C.主動參加D.及時反饋

38.認為人是通過自己的行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的心理學家是()

A.華生B.班杜拉

C.巴甫洛夫D.斯金納

39.觀察學習過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

A.強化和動機過程B.運動復現(xiàn)過程

C.保持過程D.注意過程

7/30

?

?

?

40.觀察者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各種榜樣行為加以組合,形成新的行為,這是觀察學習的()

A.行為模式B.象征模式

C.參照模式D.創(chuàng)造模式

41.以下不屬于班杜拉“攻擊實驗”電影中攻擊行為的結果是()

A.攻擊一獎賞型B.攻擊一懲罰型

C.無結果型D.無攻擊一獎賞型

42.班杜拉認為,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最主要來源是()

A.社區(qū)文化B.信息傳播工具

C.家庭成員攻擊性D.學校教育

二、論述題

43.結合實例論述班杜拉的觀察學習及其過程。

44.運用觀察學習理論,分析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45.運用行為強化原理,舉例說明如何塑造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案例分析題

46.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一位上夜班的工人,他所居住的小區(qū)有許多頑皮的小孩,整天相互追逐、嬉戲、打鬧,使得這位工人

白天沒法睡覺和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一位心理學家給這位工人出了個主意。

第二天,這位工人把孩子們叫到一起,告訴他們每天在他住所外大喊大叫,誰的聲音越大,誰就會得

到獎勵。果然,一連幾天,他每次都給那位聲音最大的孩子以獎勵。孩子們?yōu)榱说玫姜剟?,一天比一天?/p>

得更起勁。就這樣,當孩子們已經習慣了吵吵鬧鬧也能獲得獎勵的時候,這位工人表示沒錢買獎品了,但

希望孩子們還繼續(xù)喊叫,并比賽誰的聲音最大。

結果,當孩子們一聽說沒有獎品了,心理就非常不舒服,他們想“沒有獎品誰還給你叫啊”,所以就

不再到這位工人的住所外大聲吵鬧了,工人也終于可以在白天清靜地休息了。

結合行為消退理論,分析上述案例中工人如何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

47.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兒童飲食行為障礙是一種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的喂食障礙,通常多發(fā)生于嬰幼兒和童年早期。在進食充

足、養(yǎng)育照顧良好,無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常有拒食和極端追求新奇的行為障礙。從臨床所見,這類行

為障礙多半是由于家人強迫進食導致的小兒進食行為異常,近年來并不鮮見。研究者在對35例5-6歲具

有此種行為障礙的兒童實施了消退療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8/30

?

?

?

1.1臨床資料

選擇嚴格遵守治療計劃的35例5-6歲獨生子女作為觀察對象。女童21例,男童14例。由于嬌生慣

養(yǎng),這些兒童從幼兒至就診時每逢用餐均由老人或父母喂食,一旦不吃,隨即強迫進食,35例均有由于強

迫進食而引起逆反的行為。有半數(shù)兒童每到吃飯時便遠離飯桌或躲藏起來。逼其進食則出現(xiàn)惡心拒食,其

中有7例患兒常在飯后有反芻行為。另18例兒童在被逼進食時??摁[,拒絕家人喂食,自食速度慢而少。

全部患兒均經多個醫(yī)院診治,給予補鋅、助消化藥物及各種營養(yǎng)品等均無效果。

35例兒童均為足月順產兒,生長發(fā)育未見異常,未患過較重的疾患,也未表現(xiàn)出愿意從非撫養(yǎng)者那里

取得食物,家庭經濟情況及居住環(huán)境均良好。身高、體重正常,精神好,各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沒有足以

解釋拒食現(xiàn)象的器質性疾病。

1.2治療方法

此類患兒主要是由強迫進食導致的偏離行為,故采取自然消退法。具體做法:(1)首先對家人說明強

迫進食的壞處,使家人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喂食障礙是由于強迫進食所致,以征得家人對該癥的積極配合

治療,消除強迫進食行為。(2)禁止強迫進食,并告訴小兒在一定時間內上桌吃飯,如不主動上桌,家長

不予理睬,不予暗示、不叫、不催、不強喂。(3)全家進食完畢后,不要問小兒是否要吃飯,要堅決地將

全部飯菜撤掉,在下次飯前不再進食。(4)家中不要放置小兒可隨手拿到的食物。(5)家庭所有人員以

及與其交往的親戚朋友均采取一致態(tài)度。在治療計劃實施中,任何人不得表現(xiàn)出有礙治療方案的任何舉動。

1.3治療觀察方法及效果

1.3.1行為障礙程度的劃分

本組患兒根據(jù)食欲降低的程度分為:無、極輕、較輕、中度、較嚴重、嚴重六級,家人根據(jù)小兒近一

個月來食欲情況的總體水平,評出20例起兒較嚴重,15名嚴重。

1.3.2治療時間

對18例患兒(8例嚴重,10例較嚴重),實施持續(xù)1個月的消退治療。對17例患兒實施ABAB設計

治療(7例重度,10例較嚴重),在最初10天實施消退療法,隨后10天恢復強迫進食,最后10天又進

行消退療法治療。家長每10天總評一次,標出食欲等級,并來門診求治指導。

2.結果

18例持續(xù)治療者于5-7天即有初步效果,10天評定時已有患兒由較嚴重和嚴重變?yōu)橹卸?。一個月終

了時均可自動進食,等級為極輕。ABAB設計組的17例患兒10天總評時,變?yōu)橹卸日?5例,1例由重度

變?yōu)檩^重度,按研究計劃撤銷治療并恢復強迫進食10天后,除2例仍有良好自食習慣外,余15例又恢復

原來基線水平。當恢復治療(最后10天)后自食情況又逐漸好轉。最后總評時2例變中度,15例變輕度。

依據(jù)斯金納的行為消退理論,分析上述案例中研究者采取消退方法治療飲食行為障礙的原理及策略。

48.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張老師新接手的大班上有些孩子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現(xiàn)自己,他們常常表現(xiàn)出雙臂夾緊、身體僵硬、揪

自己的衣角等行為與神態(tài)。張老師了解到是因為以前幼兒的表現(xiàn)和展示機會較少,許多幼兒羞于當眾表達。

因此,計劃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加強孩子的自信,并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通過前期的故事會、才藝表演

等形式的鍛煉,孩子們已經擺脫了羞澀和膽怯,他們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講述,更不滿足于只在班級小圈子

里的表現(xiàn),他們希望能表演故事,并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幫助。于是一個新的創(chuàng)意“家園聯(lián)誼故事表演

會”誕生了。有了創(chuàng)意后,張老師便和孩子們一起來做策劃和準備工作:準備新故事、制作宣傳海報、設

9/30

?

?

?

計邀請函、征集家長意見、商討會場布置、確定人員分工……在大家精心策劃下,故事表演會如期舉行。

整個活動過程中到處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接待的、攝影攝像的、計分的、主持的…….所有任務都由孩子

和家長承擔,他們各司其職,忙而不亂?!把輪T”更是不負眾望,現(xiàn)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孩子的表現(xiàn)

得到了大家充分肯定。

故事表演會結束后,園長給孩子們頒發(fā)了獎狀,有最佳表演獎、最佳選題獎、最佳設計獎,還有最佳

制作獎、最佳進步獎等。孩子們激動萬分,而園長發(fā)表的活動感言和“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的真心祝愿,更使在場的所有人感動不已。

在故事表演會上,孩子是活動的主人,他們主動、自然、自信,學會了共同協(xié)商、探索,不怕困難,

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總之,故事表演會使孩子們充滿了陽光、充滿了自信。

結合行為主義發(fā)展理論,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師是如何創(chuàng)設豐富環(huán)境,以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49.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午后,我正忙著準備一份材料。不知什么時候文文出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穿戴很整齊,一副要外出的樣子“,爸

爸陪我出去踢球吧!”我頭也沒抬,繼續(xù)望著屏幕,“爸爸正忙著呢!等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文文又進來了,帶著怒氣,“爸,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啊!”我看著電腦,說“還得再等一會兒。”

然后我再房門口掛了一個“工作中”的牌子(這是我與他的約定,掛上這個牌子表示我很忙,不能打擾。第三

次,當文文走到門口,看到這塊牌子時,果然一聲不響地出去了。當我把材料弄完,長舒了口氣,很想出去走走。

這才想起文文幾次催促我外出,原來我昨天答應過帶他去踢球的。于是急忙招呼文文外出。“請等一會兒,

我得把這本故事書看完才能出去。”’文文語氣不耐煩地說。他懶洋洋地坐在沙發(fā),手里拿著本書在看。

啊!讓爸爸等?這么快就跟我學會了?但我是忙于工作,他卻顯然是在擺架子。沒辦法,我只好在客廳等。過了

好半天還是沒動靜,我實在想出去了,就忍不住沖進他的房間,但猛然看見門口掛著一塊牌予,上面歪歪扭扭寫

著“看書中,”一下子堵住了我的嘴。而他還在那里慢條斯理地一頁一頁地翻看著書。重新回到客廳的沙發(fā)

上,我開始反省自已:是我不尊重他在先,而現(xiàn)在他是為了爭回自己的權利,學我的樣子在制裁我。我走進他的

房間,對他講了三點:第一,爸爸答應你2點出門,結果讓你等到4點,答應的事沒做到,是爸爸的不對,以后改正

望你監(jiān)督:第二,以后爸爸和你,誰也不要讓誰等,說好的時間,準時出發(fā):第三,今天你要是讓爸爸等下去,那么時

間太晚了,球就踢不成了!文文一聽球踢不成了,立刻跳了起來:“我看完了”拉著我往門外飛奔而去。

針對以上材料,結合觀察學習理論分析文文爸爸的行為與文文行為的關系,并談談如何給孩子樹立良好

的榜樣。

50.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思明是個比較好動的小男孩,喜歡看動畫片《西游記》,但他常常不按老師的“規(guī)矩”行事,他的評

比欄上沒有一顆星星。這天,老師上課的內容是童謠《西游記》,思明聽得特別認真,邊學童謠邊做里邊

角色的動作。當張老師邀請小朋友來表演這首童謠時,思明立即跑上來,說:“老師,我來,我來!”張老

師示意大家坐端正,說:“誰坐好了就請誰來?!彼济髁ⅠR坐正舉手,他的身子有些前傾,手舉得比別人

都高,眼神急切。他獲得了張老師的允許,表演得很生動。張老師立即表揚他:“今天思明小朋友學得可

認真啦,他的表演也很生動,還學會了舉手示意,真棒!我要獎勵他一顆學習之星,大家為他鼓掌!”思明從

張老師手中接過星星,小心地貼在評比欄上自己的名字后面。這是他第一次得到“學習之星”。一直到該

活動結束,他都積極地參與表演,并遵守了規(guī)則。

10/30

?

?

?

結合強化原理,分析上述案例中張老師如何塑造思明的良好行為習慣。

————答案&解析————

33.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行為主義發(fā)展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華生。

34.答案:B

解析:華生按不同的言語形式思維劃分為三類:

(1)習慣的思維。

(2)無聲的思維。

(3)計劃性的思維。故選B。

35.答案:B

解析:(1)華生強調情緒是一種“模式反應”。答案是B。(2)知識擴展:行為主義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

探討情緒。情緒是內隱行為的一種形式。兒童具有三種情緒的基本模式——懼、怒、愛。

36.答案:D

解析:華生認為,“人格由占支配地位的習慣所構成”,“通過對能夠獲取得可靠信息的長時行為的實際

觀察而發(fā)現(xiàn)的活動之總和。換言之,人格是我們習慣系統(tǒng)的最終產物。”

37.答案:B

解析:程序教學法體現(xiàn)了斯金納的三個原則:

(1)第一是小步子前進原則。

(2)第二是主動參加原則。

(3)第三是及時反饋原則。

38.答案:B

解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系理論贊同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有重大的決定作用,但環(huán)境不是單一地起作用。內部學

習還包括人、人的行為和環(huán)境三個因素,它們相互影響,班杜拉稱之為“相互決定”。人不能獨立于行為

之外。環(huán)境正是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創(chuàng)造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環(huán)境又對人的行為發(fā)生影響,并由行為產生經驗。

39.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觀察學習及其過程,觀察學習過程包括注意、保持、運動復現(xiàn)、強化和動機4個

組成部分。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注意過程,故選D。

40.答案:D

解析:(1)觀察者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各種榜樣行為加以組合,形成新的行為,稱為創(chuàng)造模式。答案是D。

11/30

?

?

?

(2)A項:通過范型的操作而形成有系統(tǒng)的活動,以此向學習者傳遞動作的模式,稱為行為模式。(3)B

項:通過各種媒體,如電視、廣播、電影、小說等,象征性地傳遞榜樣行為的模式,稱為象征模式。(4)

C項:在傳遞抽象概念和較難操作的內容時,附加呈現(xiàn)一些具體的有助于學習者模仿的參考事物和活動的

模式,稱為參照模式。

41.答案:D

解析:電影中攻擊行為的結果分三種,第一種是攻擊—獎賞型;第二種是攻擊—懲罰型,第三種無結果型。

42.答案:C

解析:家庭成員的攻擊性行為是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最主要的來源。故選C。

43.答案:(1)觀察學習是通過觀察他人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新行為。社會學習理論家認為,兒

童的親社會行為,如分享、合作、幫助,是觀察學習理論最主要的研究內容。親社會行為通過呈現(xiàn)適當?shù)?/p>

模式能夠施加影響。

(2)觀察學習是一個從他人身上獲得信息的普遍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四個組成部分。第一,注意過程。

注意過程是學習者在環(huán)境中的定向過程。學習者觀察什么、模仿什么是由注意決定的。第二,保持過程。

當觀察者吸收了榜樣的行為之后,要成功地模仿一個行為模式,就必須先在頭腦中保持所見內容的符號形

式。第三,運動復現(xiàn)過程。要將范型的示范轉化為相應的行為,必須有一定的運動技巧。在觀察學習中,

人們首先要依靠示范掌握行為的要領,然后在實際中嘗試復現(xiàn)。第四,強化和動機過程。學習者的觀察學

習是否發(fā)生,關鍵在于榜樣行為是否得到強化,以及自身是否有學習復現(xiàn)的動機等。

44.答案:(1)觀察學習是通過觀察他人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新行為。觀察學習理論對攻擊性的

形成具有良好的解釋性。班杜拉認為,攻擊性的社會化是一種操作性反應。如果攻擊性是采用社會允許的

方式來表達,如打球、射擊等運動,就會得到成年人的鼓勵。如果攻擊性是采用社會不允許的方式來表達,

如打人、罵人、破壞財產等,就會受到制止、批評,甚至懲罰。所以兒童在觀察攻擊的模式時,會注意什

么樣的攻擊行為會被強化。凡是得到強化的模式他會增強模仿。(2)對于攻擊性行為的起因,班杜拉提出

了三個觀點:第一,當個體有攻擊傾向時,任何一種情緒狀態(tài)的喚醒都可能觸發(fā)攻擊性行力。第二,情緒

狀態(tài)的喚醒具有誘發(fā)攻擊性行為的可能,但情緒喚醒狀態(tài)的減弱也有助于降低攻擊性行為發(fā)生的可能。第

三,接觸或觀察到的攻擊性行為能增加觀察者的攻擊傾向。另外,攻擊性行力的觀察學習還受家庭、社區(qū)

文化氛圍和信息傳播工具的影響。(3)從上述攻擊性行為的形成原因來看,一個原因是情緒喚醒,另一個

原因是觀察學習。因此可以從這兩方面來提出相應教育建議:通過情緒喚醒狀態(tài)的減弱來降低攻擊性行為

發(fā)生的可能。情緒狀態(tài)的減弱有兩種途徑:一是攻擊性行為發(fā)生的本身,二是通過認知因素。2.針對影響觀

察學習的三方面因素:家庭、社區(qū)文化氛圍和信息傳播工具,從這三面為孩子樹立良好觀察對象。首先,

營造良好家庭關系和氛圍,采用良好教育方式,為子女樹立良好榜樣。第二,營造良好社區(qū)文化氛圍,鼓

勵人們用文明手段維護個人利益、地位和威信,抵制攻擊性行為。第三,減少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上的

暴力、犯罪內容,增加良好行為示范的內容。

45.答案:如果行為的結果受到強化,行為的出現(xiàn)概率就會增加。基于該原理的表揚或獎勵,被很多教育工作者

12/30

?

?

?

和家長認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有學者認為,獎勵是教給兒童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什么是適宜行為的最快捷

和最有效的方法。在幼兒園里,最常見的基于強化原理的方法,叫“代幣法”即通過強化幼兒的某些行為,從而

提高這些行為發(fā)生概率的一種激勵手段。具體地說,就是把對幼兒的獎勵用虛擬的貨幣量化,當幼兒表現(xiàn)出

某種預期的良好行為時,就能獲得一定數(shù)量的代幣,幼兒可以用代幣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當教育工作者或家長期望以強化原理增加孩子某行為出現(xiàn)的穊率時,應該慎重地選擇強化物??梢赃x擇的強

化物有以下幾種

(1)消費性強化物:指糖果、餅干、飲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費物品。

(2)活動性強化物:指看電視,看電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園、野餐、旅游、逛街等屬于休閑性質的活動。

(3)操作性強化物:指布娃娃、變形金剛、玩具汽車、玩具手槍、圖畫、卡片、氣求等孩子愛玩弄的物品。

(4)擁有性強化物:指在一段時間內孩子可以擁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貓、錄音機、錄音磁帶、光盤、

電腦、鋼琴、小提琴、漂亮的衣服、筆記本、紀念品、文具盒等。

(5)社會性強化物:屬于精神層面的獎賞,比如擁抱、撫摸、微笑、獎狀、注視、親子逗樂嬉戲、講故事、

口頭夸獎(聰明、能干、好孩子)等。

46.答案:(1)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習得行為,都與及時強化有關。行為發(fā)展理

論除了塑造某種行為之外,還可運用于減少某種行為發(fā)生的概率,也就是某種行為的消退。

(2)所謂消退,與強化的作用正好相反,指的是撤銷促使某行為發(fā)生的強化因素,從而減少該行為的發(fā)生

概率。

(3)應對兒童的不良行為時,大多數(shù)人會采取批評、教育、甚至是懲罰的方式,雖然這些方法也能取得暫

時的效果從而制止不良行為,但很難真正減少兒童的不良行為再次發(fā)生的概率。而消退方法對于減少幼兒

的不良行為則是非常有效的。

(4)上述案例中,這位工人綜合運用了行為主義發(fā)展理論的強化和消退的原理,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首先運用了強化原理,通過給孩子以獎品報酬的方法,提高了孩子吵鬧出現(xiàn)的概率。慢慢地,孩子們將

吵鬧與獲得報酬結合起來。當孩子們習慣了這種獎勵之后,工人逐漸減少了強化物,并最終完全不給予獎

品,這使得孩子們吵鬧的行為逐漸減少并最終停止。

47.答案:(1)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大部分都是可操作性的,任何習得行為都與及時強化有關。行為發(fā)展

理論除了塑造某種行為之外,還可運用于減少某種行為發(fā)生的概率,也就是某種行為的消退。所謂消退,

正好與強化作用相反,是指撤銷促使某種行為發(fā)生的強化因素,從而減少該行為的發(fā)生概率。

(2)兒童進食問題令很多家長倍感焦慮。這個案例所述的研究選取了35個孩子,他們都是由于被家長強

迫喂食引發(fā)了飲食行為障礙——條件反射性拒食,逐漸發(fā)展成為厭食,甚至一見到食物就惡心、嘔吐,有

的害怕食物,逃避進食。這是一個已經習得的操作性行為。

(3)基于對該行為原因的仔細分析,研究者認為飲食行為障礙的強化刺激是家長強迫喂食的頻繁出現(xiàn)。研

究者采取了消退法,糾正這些孩子的飲食行為障礙。而消退法的關鍵是消除造成強迫進食的原因,所以必

須勸說家長不要對小兒強迫進食,要養(yǎng)成自動進食的習慣。消退法對因強迫進食引起的飲食行為障礙有一

定的療效,參與研究的患兒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應對兒童的不良行為時,大多數(shù)人會采取批評、教育,甚至是懲罰的方式,雖然這些方法也能取得暫

時的效果從而制止不良行為,但很難真正減少兒童的不良行為下次發(fā)生的概率。而消退方法對于減少幼兒

13/30

?

?

?

的不良行為則是非常有效的。該案例也顯示,消退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能否找到操作性行為的強化物事

件,然后逐漸減少或取消強化物事件,以減少該操作行為的出現(xiàn)概率。

48.答案:(1)幼兒園是兒童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之一。幼兒園營造什么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會直接影響兒

童的學習。適宜的環(huán)境,對兒童知識的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甚至品格的養(yǎng)成,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

反之亦然。

(2)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帶班老師在接手這個新班級之初,發(fā)現(xiàn)班里孩子們普遍怯于表現(xiàn),膽小緊張。

經過了解和分析,帶班老師找到原因——是因為之前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表達和表現(xiàn)的機會,環(huán)境中缺

少適宜的刺激引發(fā)孩子相應的行為。

(3)由此帶班老師著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提供機會讓兒童學習如何在當眾表演中恰當表現(xiàn),并逐步提高

自信心和積極性。

49.答案:本題主要考察的是發(fā)揮榜樣作用,促進社會學習

(1)文文希望爸爸陪他去踢球,可是爸爸埋頭于工作,幾次三番都被爸爸擋了回來。當爸爸忙完了自己的工

作發(fā)現(xiàn)文文變成了剛才的自己,從不耐煩的語氣,到“請等一會兒”這句話,再到掛上“看書中”的小牌子。

(2)“看書中”的文文和“工作中”的爸爸如出一轍。但文文的行為,并不是對爸爸行為的簡單復制,文文

觀察到爸爸的行為及結果,即當爸爸以一系列行為表示“我在工作,請勿打擾”時,旁人只能服從。于是文文學

會了一個新的行為,并立刻表現(xiàn)了出來

(3)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在孩子的身上,輕而易舉地看到教養(yǎng)者的影子。這是因為,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觀察,

觀察發(fā)生在身邊的所有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以習得新行為。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首先

自己應該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在這個案例中,文文的爸爸事后向文文承認了自己“言而無信”的錯誤,并且保

證以后不會再犯,這種心平氣和解決沖突的做法,也是個很好的示范。

50.答案:(1)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大部分都是可操作性的,任何習得行為,都與及時強化有關。如果行

為的結果受到強化,行為的出現(xiàn)概率就會增加?;诖嗽?,良好行為的建立就應該運用強化的原理,激

勵兒童逐步學習社會所認同的行為方式。

(2)基于該原理的表揚或獎勵,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認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有人認為,獎勵是

教給兒童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什么是適宜行為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而行為代幣法則是塑造孩子行為的

重要方法。

(3)上述案例中的幼兒平常不易遵守班班級活動規(guī)則,在偶然活動中,受興趣的驅使而主動參與活動,在

老師的提示下遵守了活動的規(guī)則,并即刻獲得了代幣“學習之星”。這是一次有效的運用代幣的及時強化。

(4)當幼兒表現(xiàn)出所要強化的行為之后,教師立即給予代幣,并向幼兒陳述給予代幣的理由,讓這名幼兒

清楚地看到了代幣與行為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從而促進該行為的出現(xiàn)。同時,教師對該幼兒的評價是具體的,

包括“學得認真、表演生動、舉手示意”三個方面的內容,這讓幼兒清楚地理解了在學習活動中應該堅持

的良好行為。

第四章精神分析學說的發(fā)展理論

一、單選題

14/30

?

?

?

51.《夢的解析》的作者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格賽爾D.喬姆斯基

52.力比多的非常態(tài)發(fā)展形態(tài)是()

A.停滯B.壓抑

C.退化和停滯D.發(fā)泄

53.有機體生命中固有的一種恢復事物早先狀態(tài)的沖動是()

A.本我B.自我

C.本能D.超我

54.自我的心理能量源于()

A.超我B.本我

C.本能D.力比多

55.超我的來源是()

A.快樂B.良心

C.自戀D.自居

56.人格結構中表現(xiàn)出非理性的是()

A.超我與自我B.自我與本我

C.本能與超我D.超我與本我

57.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構成的人格結構部分是()

A.自我B.超我

C.本能D.本我

58.弗洛伊德認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

A.潛伏期B.青春期

C.肛門期D.宣泄期

59.弗洛伊德認為心理發(fā)展的內部機制是()

A.心理的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