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參考課件4_第1頁
《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參考課件4_第2頁
《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參考課件4_第3頁
《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參考課件4_第4頁
《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參考課件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思考20世紀以來,當西方美術的觀念、創(chuàng)作方法和語言形式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同時,許多中國藝術家致力于中西繪畫藝術的融合,將西方繪畫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與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筆墨特點、寫意精神以及審美趣味相結合。他們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之處呢?

藝術家們紛紛嘗試,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融合型中國畫

《愚公移山》

徐悲鴻144cmx421cm中國畫大家對徐悲鴻有多少了解?誰來說一說?融合型中國畫-徐悲鴻人物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xiàn)實主義,于傳統(tǒng)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愿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節(jié)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國家。融合型中國畫-

誰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

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湯問》中的一個神話傳說: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融合型中國畫-

同學們《愚公移山》畫什么內容,誰來用語言表達一下

畫面右端有幾個高大健壯、魁梧結實的壯年男子,手持釘耙奮力砸向黑土。其姿勢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吶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動態(tài)均呈蓄力待發(fā)之狀,有雷霆萬鈞之勢。左側畫面的人物排列較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樹叢小景置于其間。一挑筐大漢和倚鋤老者背對觀眾以加強空間縱深感,拉開與右半段緊張勞作者之間的距離,造成右半部是前線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覺。老翁似乎正在語重心長地對下一代人敘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繪著未來的美好景象。融合型中國畫-

欣賞《愚公移山》分析作品在哪些方面汲取了中西美術的繪畫技巧??梢詮男沃粕稀⒐P墨上、透視上、色彩上、人物造型上去思考?融合型中國畫-

欣賞《愚公移山》分析作品在哪些方面汲取了中西美術的繪畫技巧。在形制上:以中國長卷的展開在透視上:以中國散點透視為主在筆墨上:用中國傳統(tǒng)筆墨具有濃淡干濕變化。在色彩上:隨類賦菜,不表現(xiàn)光在人物造型上:注重人物的解刨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融合型中國畫-

大家思考一下,徐悲鴻畫這幅作品有什么寓意?融合型中國畫-徐悲鴻人物簡介

創(chuàng)作背景和寓意

抗戰(zhàn)中南京、武漢、廣州相繼淪陷,局勢緊張,物資匱乏,徐悲鴻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畫展募集資金捐給祖國以賑濟災民。1939至1940年,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徐悲鴻赴印度舉辦畫展宣傳抗日,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油畫寫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卻是這幅《愚公移山圖》》國畫。此幅《愚公移山圖》極具現(xiàn)實意義。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后的勝利。泰戈爾像

你喜歡哪張馬的作品?試著分析一下徐悲鴻的馬吸收了西方美術的什么元素?奔馬

徐悲鴻112x32cm橫跨阿爾卑斯山的拿破侖

大衛(wèi)270x232cm光影

比較分析中西融合型繪畫中的油畫與國畫各自有什么變化?

哈薩克牧羊女

油畫

董希文流民圖

蔣兆和

國畫

局部、

總結:油畫由以往的注重形體再現(xiàn)轉向為注重主觀表現(xiàn),由注重以往的注重結構、明暗轉向為追求平面化和裝飾化。

國畫由以往的注重主觀表現(xiàn)轉向為形體的再現(xiàn),由以往的平面化構圖轉向為立體畫。油畫:平面化國畫: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