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世紀初,梁啟超強調:“國家所最渴望者,為國包資格了鼓吹革命者亦認為:“夫立國于地球之上者,無國民則亡,有國民則強?!痹诋敃r思想家中,“中國自開國以來,未嘗有國民”成為一種共識。這些看法A.有助于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B.折射了軍閥割據(jù)的現(xiàn)實C.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D.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興起2.毛澤東說:“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辈牧铣鲎?)A.《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B.《論持久戰(zhàn)》C.《新民主主義論》 D.《論聯(lián)合政府》3.20世紀60年代前期,黨中央、毛澤東作出重大戰(zhàn)略決策:將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建設三線的重點放在西南、西北地區(qū)。“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成為這一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這一戰(zhàn)略旨在A.改善我國的工業(yè)布局 B.增強我國的國防能力C.推進落后地區(qū)的發(fā)展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在聯(lián)合國成立的問題上,各國有著相同的出發(fā)點?!跋嗤某霭l(fā)點”最主要的是()A.建立一個和平平等的世界 B.建立一個美蘇兩國操縱的世界C.處置法西斯,維護世界和平 D.成立聯(lián)合國,重建世界格局5.王守仁認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強調了它的道德性質,其竭力維護封建主義的“天理”;同時,他又反對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后來有些思想家對此作了改造,強調人的理性作用和獨立思考。這說明A.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B.其觀點與程朱理學有本質上的不同C.這種觀點包含了強調人的個體意識的因素D.理學解決了儒學衰微的問題6.二戰(zhàn)后,英國實施國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數(shù)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來經營這些企業(yè)。如鋼鐵企業(yè)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的“大不列顛鋼鐵公司”接管,原有的股東得到政府特別發(fā)行的債券作為補償。這反映出二戰(zhàn)后英國A.遏制了經濟危機的發(fā)生 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到局部調整C.確立了公有制主導地位 D.逐步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7.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中間跨越50多年,中國社會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真正的變化是從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開始的。得出上述結論的主要依據(jù)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A.歷史上的朝貢體系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B.近代化努力收到較大的成效C.實業(yè)教國已成為主要思潮 D.出現(xiàn)了“言變法者乃紛紛”的現(xiàn)象8.在1929年夏季的三個月中,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從151上升到286,通用電氣公司的股票從268上升到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這表明A.美國電氣、鋼鐵等新興工業(yè)發(fā)展較快B.壟斷組織有利于美國的經濟發(fā)展C.“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消費市場D.經濟“繁榮”促使股票投機活躍9.民歌《罵蔣匪》“一罵蔣中正,全國下通令,進攻鄂豫皖,圍剿我紅軍。二罵蔣匪軍,勾結土豪和鄉(xiāng)紳,血腥殘殺我紅軍,手段真殘忍……”該民歌反映了A.國民大革命面臨失敗危機 B.革命根據(jù)地受到嚴重沖擊C.紅軍主力轉戰(zhàn)于江南各省 D.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反攻的背景10.1940年,國民政府將中央農業(yè)試驗研究所改為糧食增產委員會,由政府撥給經費。先后改良水稻、小麥品種共計90余種。同時,改變西南地區(qū)冬季農閑不種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廣冬季稻耕作。這些措施A.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的實際需要 B.有利于敵后戰(zhàn)場堅持長期抗戰(zhàn)C.有助于減輕英美盟國的援華負擔 D.觸及了農村落后的生產關系11.1929年4月,紅四軍第四軍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發(fā)布了134條標語,主要包括“針對國民黨以及帝國主義、共產黨和紅軍的性質及任務、目前時局、共產青年團和青年婦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這些標語的發(fā)布A.有利于土地革命斗爭順利開展 B.壯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C.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達到高潮 D.揭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序幕12.農村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歸合作社,勞動生產集體統(tǒng)一安排,勞動成果在優(yōu)先完成國家任務、集體積累之后實行按勞分配,合作社內多種經營和家庭副業(yè)都受到一定限制。與這一經濟形式特征直接相關的是A.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的推廣 B.人民公社體制的確立C.“大躍進”運動的掀起 D.社會主義改造的實施13.殷商時期,巫風彌漫,祭祀鬼神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西周時期,當政者認為,執(zhí)政必須注重重民眾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慮民眾愿望的“至上神”。這一變化說明西周時期A.祭祀對象發(fā)生變化 B.民本思想逐漸顯現(xiàn)C.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族權色彩日漸濃厚14.17世紀40年代明朝崇禎帝和英國查理一世兩位君主的暴亡,有學者認為這是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其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A.政權發(fā)生更替B.社會發(fā)生轉型C.國力對比變化D.文化途徑迥異15.《十三行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都與廣州十三行發(fā)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huán)球貿易航線。……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上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睂е率信d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間貿易的興盛和發(fā)展 B.三角貿易的形成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6.宋太宗說:“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財賦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遺利,以贍軍國,以濟窮困。若豪戶猾民,望毫發(fā)之惠,不可得也?!彼翁谝庠贏.反思唐藩鎮(zhèn)割據(jù)的教訓 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強調經濟上集權的重要 D.關心國家安定與百姓疾苦17.作為實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況包括A.青銅鑄造和農業(yè)生產 B.祭祀禮典和農業(yè)生產C.青銅鑄造和文化藝術 D.天文歷法和祭祀禮典18.“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組成部分之一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另一方面中國現(xiàn)代學術文化幾乎都是以這一時期為開端的。魯迅的小說、梁啟超和胡適等人的著作實質上都是‘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據(jù)此可知,新文化運動A.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B.傳承并且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文化C.在東西文化間舉棋不定 D.對國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19.19世紀70年代后,江蘇通州海門一帶,“鄉(xiāng)人窮極思變,購用洋紗,參織大小布匹線帶,以致洋紗倒灌內地,日甚一日”。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A.家庭棉織業(yè)日益衰敗B.近代棉織業(yè)發(fā)展迅速C.自然經濟走向了解體D.西方加劇了棉紗傾銷20.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講述了一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精美的睡袍,為了能使書房中的家具與睡袍相稱,最后他把書房中的家具全部換掉了,但他卻感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狄德羅意在A.指明國家政治要順應民主潮流 B.批判人們對于財富的無限追求C.揭露封建神學束縛了人們精神 D.告誡人們應該理性地對待生活21.有人這樣評價羅斯福的“以工代賑”:聯(lián)邦政府的大筆資金,經過工人的口袋、通過不同渠道和消費,又回到了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此材料旨在說明“以工代賑”A.用于解決就業(yè)問題B.利于解決產銷矛盾C.可以保護民眾自尊D.受資本家大力支持22.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鐵農具在中國驟然增加,鐵犁、鐵鎬、鐵鐮刀和鐵耙在鄉(xiāng)村里成為日常用具。該現(xiàn)象產生的影響不包括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秋七月,初稅田”C.“除井田,民得賣買”D.“晝出耘田夜績麻”23.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聯(lián)邦德國逐步建立了以強調經濟效率和注重社會團結為特征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和現(xiàn)代福利國家制度。沿著這一發(fā)展模式,聯(lián)邦徳國經濟奇跡般地迅速恢復和發(fā)展,成為西歐經濟的“火車頭”。材料說明聯(lián)邦徳國①政府積極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②強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公平③開始了大規(guī)模私有化浪潮④社會改革與經濟發(fā)展統(tǒng)籌推進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4.近代前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屢屢侵犯,龔自珍與魏源分別代表了兩種態(tài)度: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兩人的思想都A.側重于引導國人關注世界B.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C.成為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D.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25.根據(jù)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內容,可以推斷出的朝代是A.宋朝 B.唐朝 C.漢朝 D.秦朝26.中國古代十分注重水利設施的修筑。如圖所示水利工程修建于A.春秋時期 B.戰(zhàn)國時期 C.秦代 D.漢代27.1978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四個現(xiàn)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沒有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fā)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fā)展.”當時鄧小平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體制改革B.源于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C.推動了科技政策撥亂反正D.提出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28.1982年現(xiàn)行憲法頒布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五次憲法修正案,先后把堅持改革開放、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寫入憲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強調A.中國高度重視保障人權B.公民法制意識日益增強C.法律要為社會發(fā)展服務D.法律的經濟職能得以強化29.南北朝時期的典籍記載了很多北方遷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導、謝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細如服飾用具,瑣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擬。南方上層人士改操中原洛陽之音,也成為南士標榜身份的一種方式。據(jù)此可知,當時A.南北方的語言逐漸趨于統(tǒng)一 B.經濟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異C.經濟文化實力影響社會風尚 D.南方社會的包容性強于北方30.“從(二里頭遺址)新發(fā)現(xiàn)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上述言論A.否認了夏王朝的存在 B.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頭文化與中國國家起源的關系 D.揭示了原始農耕與文明起源的關系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評價歷史人物,既要考慮他們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也要顧及到他們的行為在歷史長河中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陳衡哲《西洋史》材料二1646—1649年間,克倫威爾成為了英國權力的中心,成為軍隊、議會和身陷囹圄卻仍試圖恢復王位的國王三方均想拉攏的關鍵人物。國王查理一世狡猾而堅定,他從骨子里認為自己的王權乃神授,不愿在該問題上作出任何妥協(xié)。與他相處使克倫威爾精疲力竭。1647年,查理一世出逃并發(fā)動戰(zhàn)爭,卷土重來。這一次克倫威爾再沒有心慈手軟?!ㄓⅲ┪髅擅傻俜茒W里《大人物的世界史》材料三1649年1月,當國王被徹底戰(zhàn)勝時,議會通過決議說:“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當權力的來源;在議會里集會的英國下議院是人民選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國有最高權力……”這是議會正式宣布它的最高主權。這個原則確立后,盡管后來有許多曲折,但英國的歷史就一直向這個方向發(fā)展??苛丝藗愅柕蔫F腕,英國在商業(yè)及戰(zhàn)爭方面,均能從法蘭西、西班牙及荷蘭的手中獲到勝利;而國內的工業(yè),也因秩序的恢復,漸漸地振興起來?!獡?jù)錢乘旦《尋找他山的歷史》、陳衡哲《西洋史》整理(1)根據(jù)材料一和所學,概述1640年英國革命爆發(fā)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請列舉相關史實說明克倫威爾“再沒有心慈手軟”。(3)列寧說:“無可爭辯的歷史經驗說明:在革命運動史上,個人獨裁成為革命階級獨裁的表現(xiàn)者、體現(xiàn)者和貫徹者,是屢見不鮮的。個人獨裁同資產階級民主制,無疑是彼此相容的?!备鶕?jù)這一提示,結合上述材料,評價克倫威爾。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為了維護滿洲貴族的利益和特權,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權體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撫中滿員的比例,出任總督的旗員比例尤高。以1837年為例,先后任總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撫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軍取代八旗、綠營兵成為清軍主カ,各地的軍政大權多落入湘淮系勢力手中。據(jù)統(tǒng)計,僅湘系集因,官至總督、巡撫、尚書、侍郎、提督者即有數(shù)十人之多;官至道員、總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總督中,旗員只有3人,占30%,在擔任過巡托的19人中,則是清一色的漢員。其勢力從長江中下游各省擴展至華南、西南及直隸、山東、河南、陜西等北方省份。自湘軍起,兵歸國有一變而為兵為將有,同時湘淮軍的餉需也由將帥“就地籌劃”得來,而非由清廷戶部調撥,總督、巡撫就利用手中的兵權,獨攬地方上的民政、財政、司法諸大權?!幾脏崕熐吨袊贰凡牧隙逋醭母矞?,固然因革命的沖擊所致,但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義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統(tǒng)年間,攝政王載灃極力主張集權于皇族親貴,將中央集權推至極致。然而,清廷的實際主政者攝政王載灃與隆裕太后都不是強有力的核心人物,通過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權,并沒有真正地強化中央政權,同時還失去了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權的過程中,地方督撫權力相應地大為削弱,實際上是一種“內外皆輕”的權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軍的指揮權、調遣權統(tǒng)歸軍諮府、陸軍部,削去地方督撫的兵權,是最為致命的。地方督撫面對革命,除少數(shù)順應世變潮流以外,多數(shù)督撫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無力而已。當清廷中央與地方督撫的權威一并衰落之時,軍人勢力乘勢而起,出現(xiàn)軍人干政,袁世凱正是依靠其北洋系軍人的支持,而順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國大總統(tǒng)職位。——摘自李細珠《辛亥鼎革之際地方督撫的出處抉擇》(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變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響。(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王朝迅速垮臺的原因。綜上所述,談談晩清政府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教訓。33.(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理查德·哈克盧伊特(1552—1616)認為,英國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國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大量的移民進入殖民地,不僅可以擴大福音的榮耀,使美洲的土著人得以教化,還可使殖民地本身成為英國商品的巨大市場,而新市場將大大刺激英國國內工業(yè)的發(fā)展,英國的雇傭機會也將增多。向運往殖民地的或來自殖民地的一切商品征稅又可增加皇室的財政收入,并且殖民地還可作為襲擊西班牙帝國的重要基地?!幾渣S光耀《謀求帝國——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英國主流社會思潮評述》材料二西歐資產階級通過新航路對海外進行貪婪的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而世界市場也開始逐步形成。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及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資產階級革命如狂風驟雨般橫掃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可以說,殖民擴張活動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yè)革命的助跑點。——摘編自胡海梅《歐洲近代殖民擴張活動的雙重歷史作用分析》(1)據(jù)材料一,歸納理查德·哈克盧伊特提出的建立北美殖民地的理由。(5分)(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英國為例,分別說明殖民擴張活動對其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yè)革命的影響。(6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梁啟超、資產階級革命者以及當時思想家都在提倡國民的重要性,這種主張有助于民族國家的發(fā)展,A正確;B與題無關,排除;20世紀初正值民族危機,思想界多主張學習西方,對本民族文化自信心不足,而且國民這一概念也是西方的舶來品,C排除;梁啟超并不主張革命,因此D與國民概念無直接因果聯(lián)系,排除。2、C【解析】

由材料“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笨芍?,所述是對中國革命發(fā)展階段的闡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經歷從資產階級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由此可知,該材料出自《新民主主義論》,故C正確;《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主要涉及農民和農村革命問題,故A不正確;《論持久戰(zhàn)》是對抗戰(zhàn)形式的分析,故B不正確;《論聯(lián)合政府》是對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政治走向的預期,故D不正確。3、B【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信息可知,這一戰(zhàn)略將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因此B選項正確。其他選項不是這一戰(zhàn)略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選B。4、C【解析】

聯(lián)合國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處置法西斯,維護世界和平,C正確;A中“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不是各個國家“相同的出發(fā)點”,排除;D是美蘇兩國的出發(fā)點,排除。5、C【解析】根據(jù)“強調人的理性作用和獨立思考”可知,王守仁的這種觀點包含有強調人的個體意識的因素,具有進步作用,C正確;王守仁的心學是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A錯誤;王守仁的心學與程朱理學都認為理是世界的本源,只是認識理的途徑不同,B錯誤;D夸大了理學的作用,排除。6、B【解析】

英國政府接管經營相關企業(yè),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故選B項;二戰(zhàn)后,英國此舉是為了調整生產關系刺激生產,不是為了遏制經濟危機,排除A項;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確立公有制主導,更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排除CD項。故選B。7、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zhàn)爭后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出現(xiàn)了“言變法者乃紛紛”的現(xiàn)象,中國的社會開始發(fā)生重大的變化,故選D;AC兩項均不能體現(xiàn)社會底層民眾的心理變化,而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推動者,故這兩項均不是主要依據(jù),排除;甲午戰(zhàn)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在甲午戰(zhàn)爭后登上政治舞臺,但很快以失敗告終,并未在近代化的推進過程中取得較大的成效,排除B。8、D【解析】

材料反映了短時間內紐約股票交易所股市“繁榮”,股票價格高漲,結合材料時間“1929年夏季”,聯(lián)系所學可知,經濟危機爆發(fā)前夕,美國經濟“繁榮”促使股票投機活躍,故答案為D項。當時鋼鐵工業(yè)并非屬于新型工業(yè),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壟斷組織,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消費市場的狀況,排除C項。9、B【解析】

根據(jù)材料中“紅軍”的稱謂,可知這是1927年到1937年的國共對峙時期,此時國民黨正在圍剿紅軍,材料表現(xiàn)的就是對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圍剿,同時國民黨勾結土豪和鄉(xiāng)紳殘害紅軍,這些都反映了革命根據(jù)地受到國民黨的嚴重沖擊,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是國民大革命以后的國共十年對峙時期,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關于紅軍主力的信息,C項錯誤;材料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不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D項錯誤。故選B。10、A【解析】

根據(jù)題干所述,國民政府的上述做法有助于糧食增產,有助于堅持長期抗戰(zhàn),A正確;上述做法發(fā)生在國統(tǒng)區(qū),與敵后戰(zhàn)場無關,排除B;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排除C;材料只是單純涉及到糧食增產,與農村生產關系變革無關,排除D。11、A【解析】

根據(jù)題意中的時間可知此時正處于土地革命時期,根據(jù)標語的內容可知這些標語的發(fā)布有利于土地革命斗爭的順利開展,故選A項;1929年中日矛盾尚未成為主要矛盾,壯大反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說法無從體現(xiàn),排除B項;此時國民革命運動已經不存在,排除C項;揭開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序幕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義,排除D項。故選A。12、D【解析】

根據(jù)材料內容可知,生產資料歸合作社,屬于1953-1956年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故選D;A是1978年以后,排除;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排除BC。13、B【解析】

由殷商到西周,由祭祀鬼神相當普遍到執(zhí)政必須注重民眾需求,說明到西周時期民本思想逐漸顯現(xiàn),故選B項;注重民眾需求并不意味著祭祀對象發(fā)生變化和平民地位上升,排除A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族權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14、B【解析】

材料“西方的起、東方的沒落”反映了當時中西方社會不同的演變趨勢。結合所學,中國明清時期仍然處于小農經濟主導的君主專制的封建社會,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可見該學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轉型,故B項符合題意;政權更替屬于表面現(xiàn)象,故A項不符合題意;國力對比與社會轉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質的問題,故C項不符合題意;文化差異屬于社會轉型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故D項不符合題意。15、C【解析】

據(jù)材料“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可知,體現(xiàn)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因此導致十三行興盛的原因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故C選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民間貿易和三角貿易,故A、B選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在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故D選項錯誤。16、C【解析】

根據(jù)材料所述,宋太宗認為前代帝王時期天下的財賦,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財賦集中到中央,以此來保障戰(zhàn)爭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這表明宋太宗強調經濟上集權的重要性,從而以此來加強中央集權,C項符合題意;A項反思的目的是加強經濟上的集權,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土地問題,且消除表述錯誤,B項排除;關心國家安定與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項錯誤。故選C。17、C【解析】

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了商朝的青銅鑄造和青銅藝術,C正確;商朝時期的青銅很少用于農業(yè)生產,AB排除;司母戊大方鼎不涉及天文歷法,D排除。故選C。18、B【解析】

根據(jù)材料“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組成部分之一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另一方面中國現(xiàn)代學術文化幾乎都是以這一時期為開端的”可知新文化運動繼承了傳統(tǒng)文化,使之煥發(fā)生機,在內容上提倡新文學,白話小說的發(fā)展,是一場文化轉型運動,故選B;A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新文化運動對國人起到較大的思想解放運動,D錯誤。19、C【解析】

根據(jù)“鄉(xiāng)人窮極思變,購用洋紗,參織大小布匹線帶,以致洋紗倒灌內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蘇通州海門一帶出現(xiàn)“紡”“織”分離和農產品日益商品化的趨勢,表明自然經濟走逐漸向了解體,故C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紡”“織”分離和農產品日益商品化的趨勢,并非家庭棉織業(yè)日益衰敗,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織業(yè),并非及其生產的近代棉織業(yè),B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西方是否加劇了棉紗傾銷,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鄉(xiāng)人窮極思變,購用洋紗,參織大小布匹線帶,以致洋紗倒灌內地,日甚一日”,聯(lián)系所學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的表現(xiàn)分析解答。20、D【解析】

材料中那件睡袍引起狄德羅生活不斷改變,這是生活過于感性化的結果,狄德羅感覺“被脅迫了”,故材料意在告誠人們要理性對待生活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政治問題,且狄德羅的態(tài)度不是順應,而是不能盲目追隨,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不是對財富的追求,而是對生活環(huán)境不做判斷的改變,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體現(xiàn)封建神學,更不能說明其對人們精神的束縛,排除C項。21、B【解析】

“以工代賑”有利于解決就業(yè)問題、保護民眾自尊,但不符合“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根據(jù)“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表明“以工代賑”促進了消費,利于解決產銷矛盾,故B正確;材料信息無法說明“以工代賑”受資本家大力支持,排除D。22、A【解析】

題目要求答出不是鐵農具產生的影響。A項是奴隸社會的現(xiàn)象,指奴隸主控制奴隸勞動和官府壟斷工商業(yè),因此A項不是鐵農具使用帶來的影響,故正確答案為A。B項指初稅畝,C項指廢井田,私田出現(xiàn),D項指牛耕出現(xiàn),此三頊都是由鐵農具的使用帶來的影響。排除BCD?!军c睛】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廣泛使用,形成鐵犁牛耕的農業(yè)耕作模式,畜力代替人力,引發(fā)了中國古代第一次重大的農業(yè)動力革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封建生產關系產生發(fā)展。23、B【解析】

由材料信息“以強調經濟效率和注重社會團結為特征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和現(xiàn)代福利國家制度”可知,此時的聯(lián)邦徳國強調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公平,注重社會改革與經濟發(fā)展統(tǒng)籌推進,故②④正確;該模式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①③錯誤。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B,ACD錯誤。24、D【解析】

材料“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兩人的思想都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故D正確;龔自珍的思想側重于“反求諸己”,魏源著眼于“知彼”,故A錯誤;龔自珍與魏源都屬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其主張也沒有脫離自身階級局限,故B錯誤;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中體西用”,且認為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是“體”,這與題干中龔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錯誤?!军c睛】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題的關鍵是對“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疾橹袊缆返那坌裕袊簿褪枪I(yè)化和與工業(yè)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xiàn)社會的轉型,即從封建社會轉化為近代社會。25、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由題干信息文采華麗的文體、書寫材料得到改進是指漢賦和造紙術的改進,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這一信息不符,故排除??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技成就、文學成就·造紙術、漢賦26、B【解析】

依據(jù)圖示可知,該水利工程位于關中平原的洛水和涇水之間,結合所學可知,這是鄭國渠,建于戰(zhàn)國時期,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鄭國渠修建時間不符合,排除。故選B。27、C【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3月鄧小平提出的“四個現(xiàn)代化”,特別是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的重要思想,為當時科技領域的撥亂反正提供了思想支持,故C項正確;科技領域先實現(xiàn)撥亂反正,才能進行科技體制改革,故A項不符合材料信息;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是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故B項錯誤;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故D項錯誤。28、C【解析】

概括材料可知,我國憲法修正案要適應經濟發(fā)展的要求,體現(xiàn)了法律要為社會發(fā)展服務,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人權的內容和沒有反映出公民的法制意識增加,故AB項排除。材料不僅除了體現(xiàn)出經濟職能,還體現(xiàn)了的思想,故D項錯誤。29、C【解析】

依據(jù)所學經濟重心的轉移的相關內容可知,此時經濟重心還未轉移到南方。材料“南北朝時期”“南方上層人士改操中原洛陽之音,也成為南士標榜身份的一種方式”表明北方的風俗影響到了經濟實力稍弱的南方。C正確;語言統(tǒng)一的說法錯誤,A排除;消弭文化差異說法過于絕對,B排除;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經濟實力對風俗的影響,與南北方的包容性無關,D排除。故選C。30、C【解析】

根據(jù)材料“從(二里頭遺址)新發(fā)現(xiàn)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結合所學可知二里頭遺址和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即國家的出現(xiàn)有關系,答案為C;材料提到“第一個王朝”但是并沒有否認和證實夏王朝的存在,AB錯誤;D在國家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材料內容不能顯示農耕和文明起源的關系,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fā)展;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大為增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參政;議會同王權尖銳對立;為籌措軍費,查理一世重開議會;清教與國教的矛盾。(2)平定王黨叛亂,結束內戰(zhàn);查理一世被處死;結束封建王權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3)領導英國革命,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實行獨裁統(tǒng)治;在他成為英國權力中心時期,議會宣布他的最高主權,從長遠看推動英國的民主化進程;采取系列措施使英國工業(yè)生產超過革命前的水平?!窘馕觥?/p>

(1)從圖中可知,議會同王權尖銳對立,再所學知識可知,可從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fā)展,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大為增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參政,查理一世重開議會,清教與國教的矛盾等角度分析總結。(2)根據(jù)“1647年,查理一世出逃并發(fā)動戰(zhàn)爭,卷土重來”及所學知識可知,克倫威爾平定王黨叛亂,處死了查理一世,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3)結合克倫威爾的統(tǒng)治措施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分析,積極方面可從領導英國革命,推動英國的民主化進程,促進英國工業(yè)發(fā)展等進行評價;消極方面可從實行獨裁統(tǒng)治進行分析。32、(1)變化:在地方權力結構中,滿漢勢力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變化,滿洲官員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漢族官員的比例迅速上升。原因: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湘淮軍成為清軍主力;清廷政策調整,重用漢族地主階級;洋務運動興起。影響:短期來看有助于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