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江西景德鎮(zhèn)三模)戰(zhàn)國時期,養(yǎng)牛業(yè)發(fā)展快速,各國對牛的飼養(yǎng)特別重視,出現了一批特地牧牛的人。如《左傳》中記載了特地放牛的奴隸。這表明戰(zhàn)國時期()A.重農抑商推動了農業(yè)動力革命B.農牧業(yè)的商品化趨勢明顯加強C.奴隸集體勞作方式仍舊占主導D.耕作方式變遷影響農牧業(yè)發(fā)展2.(2024·安徽安慶示范中學高三4月高考模擬)漢代政府很重視農神祭拜,祭拜的對象包括神農炎帝、后稷、土地神、蠶神、谷神、雨師和風伯等。朝廷也在各地廣立社稷和靈星祠,以官方規(guī)制的祭祀形式,對民間神靈信仰內容和祭祀形式予以規(guī)范和指導。漢代政府高度重視祭拜農神,意在()A.宣揚天人感應的思想B.強化民間以農為本意識C.推行重農抑商經濟政策D.借助農神復原農業(yè)生產3.(2024·安徽江南十校二模)歐洲中世紀一般的收獲量最低是播種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過是六倍。關于我國,從云夢秦簡的材料看,收獲量至少為播種量的十倍或十幾倍,再據《氾勝之書》《齊民要術》記載,則已達幾十倍至上百倍。材料中出現的狀況最主要得益于()A.曲轅犁的運用 B.精耕細作模式C.水利澆灌工具 D.政府重農抑商4.(2024·四川攀枝花一模)據《五峰集》記載,北宋湖湘一帶,有些客戶或丁口蕃多,衣食有余,稍能買田宅三五畝,出立戶名,便欲脫離主戶而去。據此可知()A.租佃關系日益普遍 B.主客戶間沖突激化C.北宋商品經濟發(fā)達 D.客戶人身相對自由5.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全國賦稅收入中,糧食近2000萬石,而錢鈔僅46000錠,占賦稅的比重不到1%。明中期后,銀兩成為主要的財政核算單位。到清康熙中期,實物賦稅與貨幣賦稅的比例已達1∶2。這反映出明清時期()A.傳統(tǒng)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革B.貨幣發(fā)行制度出現重大調整C.財政收入支出已經基本實現貨幣化D.賦稅征收與經濟結構特征存在反差6.(2024·寧夏中衛(wèi)二模)隋唐時期官營手工業(yè)系統(tǒng)嚴密,工匠分別從各州縣征召或雇傭,加入匠籍,世襲不變,長役無酬。宋代官營手工業(yè)一般不再無償征調民間服役工匠,大都采納一種介于征調和雇募之間的“差雇”制。這一變更表明()A.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快速B.統(tǒng)治政策的調整推動社會進步C.手工業(yè)生產方式變更D.工匠的身份地位有確定的提高7.(2024·四川宜賓二模)明萬歷之前,南京民間“機戶”一般就幾張織機,全城民營織機僅千余張,工匠不足千人,這一局面從萬歷九年(1581年)起先變更,到清乾嘉年間,全城擁有數百張織機的“機戶”比比皆是,織機數“十萬余計”,工匠數以萬計。這一變更得益于()A.稅收和戶籍制度的變革 B.工商皆本觀念的普及C.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 D.傳統(tǒng)經濟結構的劇變8.(2024·山東濟寧高三3月高考模擬)宋代“蘇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化成“湖廣熟,天下足”。原來蘇州及常州等糧食輸出區(qū),反而由湖北、湖南購買米糧,成為糧食輸入區(qū)。這一現象的出現是由于()A.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B.多個區(qū)域經濟中心的形成C.長途販運的日益興盛D.江南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9.(2024·安徽淮北模擬)下面是《明實錄》中“通商”“抑末”出現頻次統(tǒng)計表。這反映出明朝()時間通商抑末洪武年間11宣德至景泰年間13嘉靖年間72隆慶至天啟年間60A.商業(yè)政策發(fā)生傾斜 B.重農抑商政策終結C.對外貿易受到重視 D.商品經濟不斷發(fā)展10.(2024·重慶八中高三上學期適應性月考)明清時期江南的大型茶葉種植園漸漸起先向民間發(fā)展,小戶人家的種植業(yè)漸漸興起,大型的種植園雇傭了許多的無地農夫,使他們成為茶園生產的雇傭工人,大片的土地被地主用來種植茶葉,城市里出現了茶葉制作的手工作坊,越來越多的新興工藝被用在了茶葉的生產上。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A.茶葉種植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B.私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占據主導地位C.商品經濟向農村地區(qū)延長D.種茶業(yè)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fā)展11.(2024·江蘇蘇錫常鎮(zhèn)模擬)康熙年間,江南百姓向康熙帝進獻《耕織圖》,康熙帝特別喜愛,命宮廷畫師重繪此圖,耕圖、織圖各23幅,形象地描繪稻作和蠶桑的生產過程,再現生產工具運用方法和過程,還為之作序題詩。這主要反映出()A.江南成為經濟重心 B.清朝推行重農政策C.統(tǒng)治者文化修養(yǎng)高 D.清朝文學藝術旺盛12.(2024·山東濟南高三學情診斷考試)明代李夢陽在《明故王文顯墓志銘》中提到:“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蓖蹶柮髟凇豆?jié)菴方公墓表》中提到:“古者四民異業(yè)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边@表明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動搖 B.商人地位日益提高C.社會奢侈之風盛行 D.抑商觀念受到沖擊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4·安徽合肥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農作物品種的單一,使農夫在自然災難侵襲面前經常手足無措。宋朝的統(tǒng)一不僅結束了分裂割據的政局,也為農作物品種的溝通供應了便利條件。宋太宗下了一道糧食品種南北大溝通的詔令,“詔江南、兩浙、荊湖、嶺南、福建諸州長吏,勸民益種諸谷,民乏粟、麥、黍、豆種者,于淮北州郡給之;江北諸州,亦令就水廣種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原產于占城的稻種,又自福建移種于江淮地區(qū)。經濟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斷擴大種植區(qū)域,棉花的種植在北宋時主要是在廣南東西、福建路,到南宋后期也擴展到兩浙、江南東西路,并作為夏稅交納。又如西瓜自遼初由回紇傳入遼,金代傳入黃河中游的河南,紹興十三年(1143年)洪皓自金朝“攜‘西瓜種’以歸,今禁圃、鄉(xiāng)囿皆有”,西瓜遂傳入江南?!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1)依據材料,指出宋朝農作物品種溝通的歷史條件。(10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宋朝農作物品種溝通的歷史影響。(15分)14.(2024·山東濟寧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后期南北戶口升降比較表項目天寶元年(742年)戶數元和年間(806—820年)戶數下降幅度(%)占全國戶數比例(%)北方373665286688776.936.5南方3117624150654851.763.5總計6854276237343565.4100——據王育民《論唐代南北方戶口分布比重的消長》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表格中的數據變更做出合理的歷史說明。(要求:史實運用正確,邏輯體系嚴密)(12分)

專題檢測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D解析:據材料“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一批特地牧牛的人。如《左傳》中記載了特地放牛的奴隸”可知,牛耕是我國古代農業(yè)的最主要生產方式,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井田制的瓦解,因此戰(zhàn)國時期養(yǎng)牛業(yè)發(fā)展快速,故選D項。2.B解析:依據題干可知,漢代政府通過在各地廣立社稷和靈星祠,以官方規(guī)制的祭祀形式體現對祭拜農神的重視,進而提高人們對農業(yè)的重視,強化以農為本的意識,故選B項。3.B解析:由材料“收獲量至少為播種量的十倍或十幾倍,再據《氾勝之書》《齊民要術》記載,則已達幾十倍至上百倍”可知,古代農業(yè)注意精耕細作,通過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huán)境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故選B項。4.D解析:依據材料“有些客戶或丁口蕃多,衣食有余……便欲脫離主戶而去”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因商品經濟發(fā)展,不抑制土地兼并,導致租佃關系發(fā)展,人身依附關系相對減弱,因此出現“脫離主戶”現象,故選D項。5.D解析:材料“銀兩成為……比例已達1∶2”說明明中期后貨幣賦稅在財政收入中占主要地位,這與明清小農經濟占主導的經濟結構存在反差,故選D項;傳統(tǒng)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革是在鴉片斗爭以后,解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賦稅收入,不是貨幣發(fā)行制度,解除B項;材料“實物賦稅與貨幣賦稅的比例已達1∶2”說明沒有實現貨幣化,解除C項。6.D解析:依據材料“加入匠籍”“宋代官營手工業(yè)一般不再無償征調民間服役工匠,大都采納一種介于征調和雇募之間的‘差雇’制”可知,宋代對工匠的管理放松,工匠的待遇、身份地位提高,故選D項。7.A解析:材料中1581年明朝一條鞭法推廣到全國,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反映了對稅收和戶籍制度的變革,故選A項。8.B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蘇湖地區(qū)在宋代是糧食產區(qū),在明朝成為糧食輸入區(qū),而湖廣地區(qū)成為糧食產區(qū),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蘇湖地區(qū)在明朝中后期成為絲織業(yè)中心,景德鎮(zhèn)成為制瓷中心,松江成為棉紡中心,這均表明明朝中后期形成了多個區(qū)域經濟中心,故選B項。9.A解析:依據表格內容可知,明朝“通商”出現的頻率呈增加的趨勢,而“抑末”卻呈現降低的趨勢,這反映出明朝對商業(yè)的政策出現了變更,即由“限制商業(yè)發(fā)展”轉變?yōu)椤皾u漸放松對商業(yè)的限制”,即商業(yè)政策發(fā)生了傾斜,故選A項。10.D解析:從材料“雇傭工人”和“手工作坊”可知,大型茶葉種植園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體現出茶葉種植業(yè)的興盛,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故選D項。11.B解析:中國古代推行重農政策,材料“描繪稻作和蠶桑的生產過程,再現生產工具運用方法和過程”表明是農業(yè)生產,而“康熙帝特別喜愛”“還為之作序題詩”表明皇帝高度重視,故選B項。12.D解析:依據材料“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古者四民異業(yè)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可知,李夢陽和王陽明認為商業(yè)和其他職業(yè)雖然道路不同,但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明代商品經濟發(fā)達,兩人都確定了商人和商業(yè)的價值,表明當時傳統(tǒng)的抑商觀念受到沖擊,故選D項。13.參考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