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匯編月 第一期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5/03/wKhkGWbepj-AYW1xAAHn16VAn_8982.jpg)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匯編月 第一期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5/03/wKhkGWbepj-AYW1xAAHn16VAn_89822.jpg)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匯編月 第一期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5/03/wKhkGWbepj-AYW1xAAHn16VAn_89823.jpg)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匯編月 第一期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5/03/wKhkGWbepj-AYW1xAAHn16VAn_89824.jpg)
![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匯編月 第一期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5/03/wKhkGWbepj-AYW1xAAHn16VAn_898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目錄H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H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 1H2講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 1H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H126.(3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原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亞洲學會會長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關問題》一書中論述了玉米和甘薯對明清時期的移民開發(fā)和人口增長所產生的影響,他寫到:“直到十八世紀初,南嶺山脈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嶺還覆蓋著森林,農業(yè)較少開發(fā)。東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壓力,最終迫使東南的貧苦農民開墾長江流域內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區(qū),這一過程可能一直繼續(xù)到太平天國時期。結果這兩種比較新的作物變成使長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統(tǒng)開發(fā)的主要手段?!薄瓑ɑ牡摹芭锩瘛痹陂L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處可見,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區(qū)。地方志的解釋說:“大抵山之陽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陰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墾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種植十倍。然大雨時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無存,地力亦竭。”這種連續(xù)大量種植玉米、甘薯的農業(yè)行為,到十九世紀初期已經使許多地方受到報酬遞減規(guī)律之害?!瓭h水流域的墾荒和農業(yè)報酬遞減加劇,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個別有會心的結論:“這一地區(qū)及川北部分地區(qū)成為嘉慶元年至九年白蓮教叛亂的中心,也許并非偶然的巧合?!薄幾浴队衩着c明清的移民開發(fā)》 材料二歷史上,中國沒有遇到同期英國那樣的較大規(guī)模的移民分流的機會。玉米、甘薯的輸入使明清時期的中國移民走向了山嶺。他們繼續(xù)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當十八世紀中國人口急劇增長的時候,朝廷和地方官員都把墾荒和推廣種植玉米、甘薯作為緩解人口壓力的重要途經。據有關統(tǒng)計資料,十八世紀末,中國養(yǎng)活了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但是中國取得這樣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其影響至今猶存。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觀點沒有引起國內學界的注意,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幾浴队衩着c明清的移民開發(fā)》(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洲農作物傳入中國后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哪些影響。(8分)(2)你認為材料中的“棚民”含義是什么?(2分)他們在當時的活動有何消極影響(3分)(3)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關于白蓮教起義原因的闡述?請簡要分析(4分)(4)同一歷史時期,英國勞動力的流動方向及其原因是什么。(6分)(5)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國取得這樣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何先生的觀點沒有引起國內學界的注意?(8分)【知識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答案:(1)糧食總產量;人口;經濟作物與商品化;生態(tài)、人口二與社會的不穩(wěn)定。(每點2分,共8分)(2)破產的自耕農為主,作為墾荒者住在臨時搭建的棚屋中。(2分)水土流失,地力枯竭,收成遞減。(3分)(3)同意:農民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對清朝強烈不滿,遂被白蓮教吸引(4分)。不同意:應該還有其他更重要更復雜的原因,如階級壓迫,政治腐敗等等。(4分)(如有其他答案,邏輯正確即可給分)(4)流向城市工業(yè)。(2分)圈地運動和工業(yè)革命(4分)(5)環(huán)境破壞(2分)。原因:小農經濟,統(tǒng)治者的理念和政策。(4分)原因:受意識形態(tài)制約,對經濟規(guī)律認識的局限。(2分)解析:(1)從材料一中文字“農業(yè)較少開發(fā)”“人口壓力”“大雨時行,溪流湮淤”“白蓮教叛亂”說明對當時中國社會的農業(yè)、人口、環(huán)境和社會穩(wěn)定等方面產生了影響。(2)從材料一中“東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壓力,最終迫使東南的貧苦農民開墾長江流域內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區(qū)”“墾荒的“棚民”在長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處可見”可以分析出“棚民”是指破產的自耕農,在長江流域等省份墾荒。從材料一中“然大雨時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無存,地力亦竭?!笨煞治龀觥跋麡O影響”與水土流失,地力枯竭等有關。(3)問論證白蓮教叛亂的原因,屬于開放型論述題。首先知道白蓮教叛亂主因并不是自然災害,這只是誘導白蓮教起義的直接因素,主要因素還要從社會矛盾方面著手分析。解答此類題時要先亮出觀點,然后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進行評述,并要注意史論結合。(4)問比較中西移民不同,利用“求異法”來解題,首先要找準二者比較角度,中國明顯是因為生存需要,然而西方明顯是經濟因素使然,原因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從各自國家特點去分析歸納。(5)從材料二中“當十八世紀中國人口急劇增長的時候,朝廷和地方官員都把墾荒和推廣種植玉米、甘薯作為緩解人口壓力的重要途經”可分析了中國取得這樣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是指過度開墾造成了環(huán)境破壞?!霸斐蛇@一現(xiàn)象的原因”從材料中可以分析出與小農經濟和政府政策有關。“原因”,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了的時間“1957年”,結合1957年的中國社會發(fā)展特點進行分析?!舅悸伏c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綜合分析歸納。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3.中國傳統(tǒng)工藝常常出現(xiàn)失傳現(xiàn)象。如蜀錦某些制作工藝在古代就已失傳。中國古代傳統(tǒng)工藝失傳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為 A.國家對技術傳承重視不夠 B.傳統(tǒng)制作工藝難教難學 C.官營手工業(yè)技術的封閉性D.市場缺乏對傳統(tǒng)工藝品的需求【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手工業(yè)【答案】C解析:B、D項明顯不符合史實,國家對技術傳承并非不夠重視,而是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這種封閉性是造成中國古代傳統(tǒng)工藝失傳的主要原因。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的特點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1.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卦字的右邊“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豎桿子,右邊那一點是太陽的影子?!柏浴弊肿筮叺摹肮纭弊质浅咦?,用來測量影子的長度位置。通過長期測量,勞動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種季節(jié)規(guī)律。這表明 A.八卦只用于計算季節(jié)和時間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代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D.八卦與農耕文明相關【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D解析:題目中展現(xiàn)的是八卦各部分的象征和含義,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是“勞動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種季節(jié)規(guī)律”可見該八卦是農業(yè)文明的產物,是農業(yè)社會的結晶,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6.乾隆時的《陶冶圖說》中記載:“景德鎮(zhèn)袤延僅十余里,山環(huán)水繞,僻處一隅,以陶來四方商販,民窯二三百區(qū),工匠人夫不下數(shù)十萬,藉此食者甚眾?!边@表明A.清代開始景德鎮(zhèn)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鎮(zhèn)多民營制瓷手工業(yè)C.手工業(yè)發(fā)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業(yè)經濟重心南移【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瓷都景德鎮(zhèn)【答案】B解析:宋代景德鎮(zhèn)已是著名瓷都,A項錯誤;材料并沒有涉及手工業(yè)發(fā)展提高了富商地位,C項排除;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D項錯誤;由“四方商販,民窯二三百區(qū);工匠人夫不下數(shù)十萬”等信息可知景德鎮(zhèn)多民營制瓷手工業(yè)。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材料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相關內容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4.目前出土的漢代牛耕圖畫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地點陜西米脂、綏德王德元墓、綏德、西安碑林、陜北山東藤縣宏道院、藤縣黃家?guī)X、鄒城市面粉廠山西平陸棗園內蒙古和林格爾江蘇泗洪重崗、遂寧雙溝鎮(zhèn)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漢代時陜西是全國經濟中心B.山東的農耕技術在漢代最先進C.漢代時使用牛耕的范圍較廣D.漢朝時牛耕范圍已經遍及全國【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的農耕經濟【答案】C解析:牛耕的出現(xiàn)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但僅從牛耕圖畫像石的分布情況看不出A、B項,其出土集中在幾個省份,不能說明漢朝時牛耕范圍已經遍及全國,D項錯誤;只能說漢朝時使用牛耕的范圍較廣。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表格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貴州省遵義航天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11)】26、漢代大將軍周亞夫因從官營手工業(yè)的官署購買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遭漢景帝的治罪。漢景帝治罪周亞夫的主要罪名可能是:A、違背國家禁止厚葬的規(guī)定B、違背皇家專用產品不許作為商品出售的規(guī)定C、泄露了官營手工業(yè)的生產技術D、違背了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官營手工業(yè)產品的規(guī)定【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官營手工業(yè)專門負責制造官府專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這些手工業(yè)產品,除皇帝特點賞賜外,平民不得使用,也不能買賣出售。材料中周亞夫從官營手工業(yè)的官署中購買了皇室專用兵甲盾,違背了上述官營手工業(yè)的生產規(guī)定。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中國官營手工業(yè)的生產特點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甘肅省蘭州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0)】27.有人說,孟姜女的傳說反映了政治壓迫,白蛇傳的故事反映了宗教沖突,而牛郎織女的傳說則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是A.沉重的賦役負擔使農民流離失所B.自給自足的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C.棉紡織業(yè)是最重要的生產部門D.封閉的莊園是基本的農業(yè)生產單位【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牛郎織女的傳說反映人們對男耕女織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和對愛情的贊美。“牛郎織女的傳說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特點”可得知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特點是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經營方式。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特點的準確理解。歷史卷·屆湖南省師大附中高三模擬考試(三)(11)word版】21.錢穆說:“中國以農立國……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異玩,徒是引起國內之貧富不均,以及風俗之奢華。而于整個國民生計,無大補益。故對外戰(zhàn)爭,除防止侵略外,常無所利?!蔽闹姓J為“常無所利”的根本原因是A.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發(fā)達 B.封建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C.封建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農抑商的政策【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解析:錢穆認為導致對外戰(zhàn)爭常無所利的根源是國內貿易可自給,國外通商非必需,說明我國的封建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故選:【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中國的小農經濟的特點的準確理解。歷史卷·屆湖南省師大附中高三模擬考試(三)(11)word版】20.《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魯人俗儉嗇,而曹邴氏尤甚,以冶鐵起,富至巨萬……貰貸(借貸)行賈遍郡國。鄒、魯以其故多去文學而趨利者,以曹邴氏也。”由此判斷此時A.統(tǒng)治者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冶鐵技術發(fā)達C.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民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材料中曹邴氏因經營冶鐵業(yè)致富,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冶鐵技術比較發(fā)達。A、C、D不能從材料中體現(xiàn)。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湖南省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10)word版】1.錢穆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指出:“游牧、商業(yè)起于內不足,內不足則需向外尋求……農耕可以自給,無事外求,并必繼續(xù)一地,反復不舍……草原與濱海地帶,其所憑以為資生之地者不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內部之有阻害?!卞X穆認為各種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異 B.民族差異 C.生活方式 D.自然環(huán)境【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游牧民族【答案】D解析:題干信息中“游牧、商業(yè)起于內不足,內不足則需向外尋求”以及“農耕可以自給,無事外求,并必繼續(xù)一地,反復不舍”的信息表明農耕和游牧的生活方式不同主要是因為自然環(huán)境的使然。故D項正確;【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不同文化形成原因的認識和把握。歷史卷·屆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2.戰(zhàn)國《呂氏春秋?任地》載:“上田棄畝(壟),下田棄圳(溝);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蟲類);今茲美禾,來茲美麥?!辈牧媳砻鬟@一時期A.鐵犁牛耕成為主要耕作方式B.農業(yè)生產已經懂得精耕細作C.水利灌溉推動農業(yè)迅速發(fā)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農業(yè)經濟特點【答案】B解析:材料中原文論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種植農作物,描述了我國戰(zhàn)國時期壟作法的耕作模式和優(yōu)點,是精耕細作的表現(xiàn),結合史實可以知道B項表述正確,符合材料涵義。A項內容出現(xiàn)在漢代,C、D項說法材料沒有體現(xiàn)?!舅悸伏c撥】解題的關鍵是依據材料中關鍵信息進行概括精耕細作的特點。歷史卷·屆湖北省襄陽四中、龍泉中學、宜昌一中、荊州中學高三四校聯(lián)考(10)】3.毛澤東在《做革命的促進派》中指出:“我們靠精耕細作吃飯,人多一點,還是有飯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國農業(yè)“精耕細作”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是A.“濕耕澤鋤,不如歸去”B.“六月不干田,無米莫怨天”C.“春夏夫出于南畝,秋冬女練于布帛”D.“且溉且糞,長我禾黍”【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小農經濟特點【答案】C解析:“春夏夫出于南畝,秋冬女練于布帛”只是表明了古代社會的男女分工模式,并不必然和精耕細作有關系。ABD選項都直接提到了耕作方面的情況。故選C。【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古代小農經濟特點的理解。歷史卷·屆湖北省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4.根據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區(qū)一般是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兼并程度低的地區(qū)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東漢時期發(fā)生農民起義的地方基本上是現(xiàn)在的河北、山東、安徽等地,而陜西、河南(兩漢時期最富庶之地)一帶極少發(fā)生農民起義。據上述材料推斷正確的結論是: A.東漢時期陜西、河南一帶土地兼并程度較低 B.土地兼并程度與農民起義沒有直接關系 C.東漢時期南方相對安定,矛盾比較緩和 D.東漢時期人地矛盾嚴重,階級矛盾激化【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可知,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區(qū)一般是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陜西、河南等地,是兩漢的基本經濟區(qū),是最富裕的地方,按上述觀點推斷,陜西、河南等地既然經濟發(fā)達,也應該是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區(qū),那農民起義也應該很多,而材料中反映的是陜西、河南等較少發(fā)生農民起義,與上述推斷結論相矛盾,由此可見,土地兼并程度與農民起義沒有關系。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湖北省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1.史書記載商朝前期多次遷都,從湯所居的亳開始,其后又遷徙五次,皆不出山東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東部。最后的一次遷都是第十九代王盤庚于前1384年自奄(山東曲阜)遷殷(河南安陽),其后直至商朝滅亡,二百七十余年間,商都始終在殷。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A.商朝后期農業(yè)耕作技術發(fā)展 B.統(tǒng)治者殘暴奢侈,破壞自然環(huán)境C.商朝前期自然災害影響水稻產量 D.商朝后期黃河下游水患嚴重【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A解析:材料所問的是商前期屢次遷都,但是定都殷之后沒有再遷都的原因,側重點是定都之殷后沒遷都的原因。商朝前期屢次遷都的原因是自然災害頻發(fā),洪水泛濫,黃河多次改道,再加上商朝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定都殷之后,盤庚采取開明的統(tǒng)治政策,人民安居樂業(yè)。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商朝人民逐漸由游牧生活變成定居生活,商朝的政權也在不斷的鞏固。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農業(yè)的發(fā)展對政治的影響的準確理解。歷史卷·屆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1、下圖是《中國古代社會家庭關系示意圖》。形成和維護圖中社會家庭關系特征的因素有()①宗法觀念②自然經濟③皇權專制④理學思想⑤社會習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知識點】A1H1O2古代東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宗法制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小農經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等信息可知分別與宗法觀念、小農經濟、理學思想以及社會習俗有關,圖示信息與皇權專制沒有關系,C項符合題意。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圖片史料的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2.“春、夏、秋、冬”四個字的甲骨文寫法及寓意如圖所示,由此我們可以斷定()A.甲骨文主要記載農業(yè)活動B.中國原始農業(yè)起源于商朝C.商朝時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農業(yè)活動是文字產生根源【知識點】H1Q2古代中國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今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答案】C解析:甲骨文中記載了春夏秋冬四季農作物生長的情況,C項正確。甲骨文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主要指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A項錯誤;中國原始農業(yè)起源于距今一萬年前,B項錯誤。D項與材料不符。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圖片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理解,并對古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和甲骨文的內涵準確的分析理解。歷史卷·屆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20.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制瓷技藝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中國瓷器開始大量銷往海外市場B.許多瓷器為國際市場需要而生產C.清朝政府采取鼓勵瓷器出口政策D.官營手工業(yè)規(guī)模大且占主導地位【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瓷器對外的銷量更大;清代,還根據歐洲商人的訂單,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等,說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許多瓷器為國際市場需要而生產。A、C、D項與史實不符。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明清時期中國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18.從戰(zhàn)國到清代,中國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趨勢是A.集體耕地向私有制轉化B.國有耕地向私有制轉化C.由粗放經營向精耕細作模式轉化D.由集體勞動向一家一戶小農經濟轉化【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A項是戰(zhàn)國以前土地所有制演變的過程,C項是耕作方式的表現(xiàn),D項是小農經濟的組織形式,B項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趨勢。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古代中國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趨勢的正確把握。歷史卷·屆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8.1956年我國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古墓群,出土了包括獸骨、鐵錛(一種工具)在內的大批珍貴文物。根據出土文物判斷,這處古墓應不早于A.夏商B.春秋戰(zhàn)國C.秦漢D.隋唐【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解題的關鍵信息是“鐵錛”,即鐵家具,而鐵農具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此墓不會早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理解,并對鐵制農具出現(xiàn)的時間的準確記憶。歷史卷·屆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4.讀下表,該表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yè)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成就(部分)時期內容備注春秋戰(zhàn)國牛耕、鐵農具都江堰、鄭國渠測知二十四節(jié)氣有利于安排農事秦漢耬車提高播種效率選種、育秧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A.發(fā)明創(chuàng)新農業(yè)生產工具B.注重總結推廣農業(yè)經驗C.注重農時,改進耕作技術D.精耕細作的模式形成發(fā)展【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內容有:創(chuàng)新農業(yè)生產工具、興建水利工程、注重農時、總結和推廣農業(yè)經驗,A、B、C三項不全面。綜合表格中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成就,可以判斷其作用在提高單位面積農業(yè)產量,體現(xiàn)的是精耕細作的模式。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特點的準確理解。歷史卷·屆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眾人曰:劦田”的記載。據史學家考證“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種B.精耕細作C.男耕女織D.集體耕作【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D解析:由題干中“劦田”為“三耒共耕”的解釋可知商朝使用奴隸集體耕作。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商朝的農業(yè)耕作方式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廣東省陽東一中、廣雅中學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10)】23.《后漢書》載:“建武年間,(任延)詔征為九真太守?!耪嫠滓陨浍C為業(yè),不知牛耕,民常告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辟。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边@段記載反映了當?shù)谹.推廣曲轅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積 B.開始注重精耕細作提高農業(yè)產量C.自然資源的貧乏導致生活貧困 D.農民意識的落后導致生活貧困【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生產工具的進步【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中的“九真俗以射獵為業(yè),不知牛耕,…每致困乏”、“鑄作田器,教之墾辟…百姓充給”,由此可以看出當?shù)刈⒅鼐氉骱螅r業(yè)產量提高,百姓充給。故選B。曲轅犁是唐代時期的耕作工具,A說法錯誤;C、D兩項與材料無關?!舅悸伏c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生產工具演進的理解。第二部分非選擇題(160分)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6題,共160分)歷史卷·屆廣東省湛江市湛江一中高三上學期畢業(yè)班調研測試(10)】12.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只漢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jiān)督人員的名字。這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jiān)督人員的名字。這反映了當時的官營手工業(yè)A.生產專業(yè)細化,官府掌控B.生產人員眾多,效率低下C.生產技術先進,面向市場D.生產成本較低,官府出資【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官營手工業(yè)【答案】A解析:材料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jiān)督人員的名字。這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jiān)督人員的名字”說明當時手工業(yè)生產專業(yè)化和精細化,故A項正確;B項與材料意思相反;CD不符合官營手工業(yè)特點?!舅悸伏c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官營手工業(yè)生產特點的理解。歷史卷·屆安徽省“江淮十?!备呷?1月聯(lián)考(11)】5.“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逐漸形成。那時的農民,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繳納賦稅。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保ㄈ私贪娓咧小稓v史.必修二》第6頁)教材此處同時使用“小農經濟”和“自然經濟”兩個概念;下面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兩個概念的含義完全相同B.兩個概念沒有關聯(lián)C.前者偏重生產結構,后者偏重生產結果D.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說明【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小農經濟和自然經濟【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以分析出小農經濟強調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而自然經濟則強調的是自給自足,主要滿足個人的生產生活的需要。兩個概念是不能等同的,自然經濟的最本質屬性是物質生產的自給自足,同商品經濟相對立;小農經濟的最本質屬性是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狹小,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逐步加強了與市場的聯(lián)系。兩者有共同之處,即生產規(guī)模小,自給自足,都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產物。A、B、D項說法錯誤。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結合材料關鍵信息,對小農經濟和自然經濟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進行準確分析。歷史卷·屆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聯(lián)考(11)】4.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古代農業(yè)科學著作,其內容極為廣泛。從該書中可以查閱到A.壟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術在北方的應用B.水排、翻車、筒車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藝C.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栽培技術D.耬車、曲轅犁等農具的制作和使用技術【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農書·《齊民要術》【答案】A解析:《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古代農業(yè)科學著作。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是手工業(yè)產品,B項排除;玉米是明清時期從外國傳入,曲轅犁出現(xiàn)在唐代,與題目中的“北魏”時間不符,C、D項排除;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抓住時間和《齊民要術》的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并對古代中國的農業(yè)、手工業(yè)工具改進的史實的準確記憶。歷史卷·屆安徽省“江淮十?!备呷?1月聯(lián)考(11)】1.右圖為安徽蚌埠市境內的釣魚臺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遺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時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礪石、石錛等生活器具,還出土了青銅鏃、石鏃和陶制紡輪、網墜等,其中兩枚西周時期的玉璧,給考古專家?guī)硪馔夂腕@喜。(據蚌埠新聞網年10月23日訊)蚌埠釣魚臺考古發(fā)掘印證了A.西周時期蚌埠境內開始有人類居住B.今蚌埠地區(qū)是西周的重要封國C.該地區(qū)在西周時期青銅制造等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豐富【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時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礪石、石錛等生活器具,還出土了青銅鏃、石鏃和陶制紡輪、網墜等,其中兩枚西周時期的玉璧,給考古專家?guī)硪馔夂腕@喜”,印證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豐富。A項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出土的都是手工業(yè)產品,無法體現(xiàn)該地區(qū)是西周的重要封國,B項排除。從出土的產品大多是陶制和石制品,可知C項說法有誤。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0)】14.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白銀涌入世界市場。一位葡萄牙商人說,白銀在全世界流蕩,直至到流到中國,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對白銀流入并留在中國的原因解釋正確的是①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對外貿易②中國手工業(yè)生產領先世界③中國“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④中國的冶金技術相對落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C解析:白銀流入中國的時間大致在明朝中后期,當時中國政府并未鼓勵對外貿易,排除①;中國手工業(yè)生產領先世界,故大量白銀流入中國,②正確;中國主要經濟模式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民間消費較少,③正確;④與題干材料信息無關。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明朝中后期的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發(fā)展的相關內容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0)】6.王夫之稱唐朝后期出現(xiàn)了“立國于西北而植根本于東南”的局面,其含義為A.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B.經濟重心南移改變政治格局C.大運河改變南北經濟格局D.西北邊防與東南海防的并重【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立國于西北而植根本于東南”可知政治中心在西北(長安即今天的陜西西安),但經濟重心逐漸南移。B項不對,題干無從體現(xiàn)改變政治格局;C項不對,大運河在隋朝已經開通;D項不對,與題干無關,這是在晚清時期左宗棠等人的主張。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0)】5.中國的陶瓷制作技術不斷進步,品種繁多,以下我國陶瓷品種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應該是①琺瑯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③④⑤①【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青瓷,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白瓷,青花瓷是彩瓷的一種,元代出現(xiàn);五彩瓷成熟于明代;琺瑯彩在清代出現(xiàn)。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古代瓷器出現(xiàn)的時間的準確記憶。歷史卷·屆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0)】4.精耕細作農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成形、擴展、深入發(fā)展的幾個階段。下列各項與成形期密切相關的有①石斧、木耒、骨耜為基本農具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興建③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xiàn)及推廣④曲轅犁等農具被廣泛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知識點】H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答案】B解析:材料問題強調的是對精耕細作農業(yè)的形成產生積極推動的因素,結合所學可知精耕細作農業(yè)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先進生產工具和水力工程的興修都有助于這種農業(yè)的發(fā)展,②③兩項符合題意要求,①屬于中國早期粗獷農業(yè)的發(fā)展特征,④項中曲轅犁是精耕細作農業(yè)成熟或完善的標志,與初期發(fā)展階段要求不符。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中國的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發(fā)展的相關內容的準確把握。H2講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高三10月月考(10)】26.據《建炎以系年要錄》記載:宋高宗諭大臣……曰“廣南市舶(市舶司,為掌管海外貿易征稅、管理外商及收購舶物貨的官署),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據此可知宋代A.外貿收入用于國計民生B.外貿稅收成為政府財政主要C.市舶事務需要專人掌管D.廣州成為最主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對外貿易【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廣南市舶(市舶司,為掌管海外貿易征稅、管理外商及收購舶來物貨的官署”可知宋代專門設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所以選C項?!舅悸伏c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宋代對外貿易的理解。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19.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yè)、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中國政府最早事實上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是在 A.南宋 B.清朝 C.民國 D.新中國【知識點】H2古代中國的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B解析:在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政策被視為“國策”,“重農抑商”的實質是要保護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的發(fā)展,抵制商業(yè)。放棄“重農抑商”政策,則是開始發(fā)展工業(yè)。洋務運動,清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開始發(fā)展工業(yè)。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重農抑商”政策的準確理解。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6.1973年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的“中販共侍約”木牘記載:“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販:(販)長張伯、石兄、秦仲、陳伯等十人相與為販,約人販錢二百,約二。會錢備,不備勿與同販,即販直行共侍(持)。非前謁。病,不行者罰日卅……”這張侍約一定程度上說明 A.西漢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商業(yè)販運貿易 B.商人販運活動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規(guī) C.商人誠信經營意識和職業(yè)道德的建立 D.西漢民間商販合伙經營形式較為成熟【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D解析:從材料“約人販錢二百,約一”“會錢備,不備勿與同販”“即販直行共侍(持)”“不行者罰日卅”等可以看出從商販合伙經營的過程看,有準備,有步驟,有違約的處罰,可以分析出其合伙經營形式較為成熟。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的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5.桑弘羊說:“今意總一鹽鐵,非獨為利入也。將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并兼之路也。”材料反映了西漢政府“鹽鐵官營”的主要目的是 ①與商人爭鹽鐵之利 ②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③打擊地方分裂勢力 ④提供廉價鐵制農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鹽鐵官營”【答案】D解析:從材料“今意總一鹽鐵,非獨為利入也”“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并兼之路也”中可以分析出,漢武帝時,實行“鹽鐵官營”,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打擊工商業(yè)者,以及打擊地方分裂勢力。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H229.(21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對外貿易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四五世紀,中國的絲綢已輾轉來到古希臘城邦。張騫出使西域看到了轉口來的中國產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重點,海陸各國皆以進口中國絲綢產品為榮貴,制茶成為一門新興的手工業(yè),茶葉在邊關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葉大量出口的基礎。南宋初年,外貿收入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絲綢絹帛為首位。東起日本,西至歐洲皆有宋代錢幣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術也隨著產品的出口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明清時期曾實行“海禁”政策,嚴格限制商民出海貿易,由廣州十三行為代表的行商壟斷進出口貿易。統(tǒng)治者堅持朝貢貿易體系,力圖造成“四海賓服,八方來儀”的宏大場面。——摘編自沈光耀《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史》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憑借奪得的特權,以通商口岸、租界為據點,以“協(xié)定關稅”和領事裁判權為護符,加緊向中國進行經濟侵略,使得清朝對外貿易發(fā)生了巨大變化。1843年至1895年,進口由18,400千兩增加至171,697千兩;出口也由25,460千兩增加至143,293千兩。進口以消費資料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農礦原料及手工業(yè)品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雖仍以絲茶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特別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錫蘭茶和日本茶的競爭而大為減少。1863年,英國人赫德?lián)未笄搴jP總稅務司后,致力完成現(xiàn)代海關建制,提高關務行政效率,剔除傳統(tǒng)上的各種陋規(guī)。隨著列強的經濟侵略,王韜等人提出與列強進行商戰(zhàn)和“翼護”對外貿易商人的“利權”思想?!缎脸髼l約》簽訂后,清政府先后設立外務部和商部,并陸續(xù)派遣領事分駐各國,經辦對外貿易有關事務?!幾粤瘟驾x《晚清對外貿易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特點。(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晚清對外貿易的主要變化及啟示。(11分)【知識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答案:(1)特點:貿易范圍不斷擴大,中歐貿易由間接貿易變?yōu)橹苯淤Q易;貿易商品以絲綢、茶葉、陶瓷為主,技術先進;主要商路由陸路為主變?yōu)楹B窞橹?;國家管理加強,官商占主導地位;外交與外貿相結合。(10分)(2)變化:貿易主權淪喪;貿易地位由出超變?yōu)槿氤?;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海禁政策被打破;外貿管理逐漸近代化;貿易思想轉變,由抑商變?yōu)樽o商。(10分)啟示:應有開放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融入世界;要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言之有理即可,1分)解析:(1)依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特點:貿易范圍不斷擴大;唐代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重點;茶葉、絲綢、瓷器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明清時期曾實行“海禁”政策,嚴格限制商民出海貿易;統(tǒng)治者堅持朝貢貿易體系等等。(2)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喪失了關稅等自主權,對外貿易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貿易地位由出超變?yōu)槿氤?;進口以消費資料為主,出口以農礦原料及手工業(yè)品為主;王韜等人提出與列強進行商戰(zhàn)和“翼護”對外貿易商人的“利權”思想;清政府設立外務部和商部,外貿管理逐漸近代化。第二小問屬于開放性的問題,根據材料可以得出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必須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等認識?!舅悸伏c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歷史卷·屆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5.清人說:“天下之民盡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恥為廝養(yǎng)而恥于力田;其安于南畝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蓋不及什之一……商賈利厚,田畝利薄,棄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則求之末,失之己則爭之人……”材料反映了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社會價值體系發(fā)生一定的變化B.當時商賈為第一等生業(yè),科第反在次等C.當時社會已經出現(xiàn)了“賈而好儒”的現(xiàn)象D.“賤農而貴商”的觀念已成為社會各階層的風尚【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A解析:題干反映了清代棄農從商的現(xiàn)象,在小農經濟背景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價值體系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A項正確;棄農從商不足于說明科第不如商賈,實際上兩者的地位并沒有發(fā)生很大的變化,B項說法錯誤;C項“賈而好儒”的現(xiàn)象在歷史上確實出現(xiàn)過,但題干材料并沒有反映這一歷史現(xiàn)象,C項排除;重農抑商政策是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貫徹實施的,D項說法錯誤。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2."直到漢武帝時期……發(fā)現(xiàn)鑄錢和煮鹽對國家賦稅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國歷史上時斷時續(xù)實施了長達余年的‘鹽鐵官營’政策。”這一政策A.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延續(xù) B.有助于小農經濟的發(fā)展C.解決了國家賦稅的問題 D.催生了富商大賈的出現(xiàn)【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鹽鐵官營【答案】A解析:漢武帝時,為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打擊工商業(yè)者,實行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的措施,鹽鐵官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但主要是抑制商人勢力,屬于重農抑商政策的延續(xù)。該政策主要是抑制商人發(fā)展,對小農經濟發(fā)展效果不明顯,B項錯誤;C項說法過于絕對;D項與材料意思相反。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漢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措施的正確理解。歷史卷·屆貴州省遵義航天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11)】27、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寫到:“然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備本錢三十六萬緡(一緡等于一千文錢)……蓋民間欲得鈔,則以錢入庫房;欲得錢,則以鈔入庫。故鈔之在手,與見錢無異?!边@段材料反映了宋朝:A、實現(xiàn)了貨幣統(tǒng)一 B、紙幣的發(fā)行運用C、開始出現(xiàn)貨幣買賣 D、商品經濟繁榮【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宋朝的紙幣【答案】B解析:材料中“宋之所以得行者”“蓋民間欲得鈔,則以錢入庫;欲得錢,則以鈔入庫”反映的是黃宗羲心目中紙幣管理的理想模式,說明了宋朝的時候已經發(fā)行了紙幣,B項符合題意,而材料主要闡述的是紙幣的管理,與A、C、D所述無關。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分析、理解。歷史卷·屆甘肅省蘭州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0)】H2L1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開寶四年(971年),宋太祖趙匡胤“置市舶司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據考古,東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東非,甚至在非洲內陸的津巴布韋都有宋代瓷器的發(fā)現(xiàn)。……與宋代進行通商的國家和地區(qū)有50個,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達的有20多個(當時)?!彼纬跄?,廣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國家財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據了全國財政收入的20%……—摘編自梁俏《宋代海外貿易特點及其評價》(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對外貿易的特點。(3分)材料二:明朝初年,曾與朱元璋爭奪政權的張士誠、方國珍之余部,入海為盜,且“每誘島倭(指日本倭寇)入掠”。《皇明祖訓》記載,朱元璋認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羅(今泰國)等15國,“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濱海民不得私出?!薄敖C袼酵êM庵T國”?!幾岳罱鹈鳌睹鞔M赓Q易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初實行“海禁”政策的背景。(3分)材料三:租界內康莊如砥,車馬交馳,房屋多西式,軒敞華麗,有高至六七層者,鐘樓矗立,煙突如林,入夜則燈火輝煌,明如白晝?!形鬣]局、海關、銀行、領事館、電報局、巡捕房、絲廠、船塢、輪船公司皆在焉。……滬地教堂林立,規(guī)模宏大……—李維清《上海鄉(xiāng)土志》(3)根據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會生活方面向近代轉型的主要表現(xiàn)。(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上海社會生活較早轉型的原因。(3分)【知識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近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答案】:(1)特點:政府重視(或政府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范圍廣(或交易國家多);貿易稅收(市舶收入)成為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3分)(2)背景:敵對勢力利用大海繼續(xù)與中央對抗;倭寇侵擾;統(tǒng)治者(朱元璋)輕視海外諸國;自然經濟條件下缺乏經濟交流的需求。(3分,任答3點即可)(3)表現(xiàn):出現(xiàn)西式建筑;近代郵電事業(yè)發(fā)展;外來宗教的傳播。(3分)原因:上海是鴉片戰(zhàn)爭后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員、傳教士、商人來此;(1分)上海是近代工業(yè)最早的誕生地和集中地;(1分)西方科學技術和思想逐漸傳入。(1分)解析:(1)從貿易政策、范圍和稅收三個角度思考即可:從材料中“宋太祖趙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對外貿易機構)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可以看出,政府重視;從材料中“東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東非”“到了南宋初年占據了全國財政收入的20%”可見貿易范圍廣;獲利豐;貿易稅收成為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從政治、經濟、對外關系和統(tǒng)治者的政策等角度分析概括。(3)主要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分析歸納其表現(xiàn);“原因”主要考慮內外因素?!舅悸伏c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的關鍵信息的綜合分析、歸納。歷史卷·屆甘肅省蘭州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0)】29.北朝民歌《木蘭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說明當時商業(yè)情況A.各種商品在固定的地點交易B.古代經濟重心南移C.商業(yè)環(huán)境相對寬松D.夜市和草市興盛【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A解析:材料大致是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說明跑遍了許多市集,購齊了出征所需之物,說明各種商品在固定的地點交易。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正確理解,并對古代中國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特點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湖南省衡陽八中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11)】C4F2H232.(20分)閱材料一:古代中日關系概況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東漢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光武帝賜贈“漢委奴國王”金印中國的鐵器、銅器、絲帛傳往日本隋唐互遣使節(jié)、仿照唐制日本效仿中國隋唐的封建制度實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貿易往來頻繁學習建筑教授儒學宋元忽必烈大軍兩次征日失敗后,放棄征服計劃,兩國終無國家往來南宋和日本交往頻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明清明朝倭寇侵犯我國東南沿海,涌現(xiàn)抗倭英雄:戚繼光、俞大猷清朝前期,閉關鎖國,中日交往基本斷絕中日貿易往來成為雙方關系重要紐帶——以上史料摘編自論文《中日兩國古代關系的性質與特征》,年《史學月刊》(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歸納古代中日關系的基本特征?(4分)分析出現(xiàn)以上特征的原因?(4分)材料二:近代中日關系概況清政府統(tǒng)治時期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1900—1901年,參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04—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扶植地方軍閥勢力、大力對中國進行資本、商品輸出、1915年,提出“二十一條”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1931年,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2年,建立偽滿州國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1937年,全面侵華----以上史料摘編自論文《中日兩國古代關系的性質與特征》,年《史學月刊》(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你對歷史上中日關系有何規(guī)律性認識(4分),并闡述你的理由(4分)。材料三:中日關系的現(xiàn)狀呈現(xiàn)以下走勢:首先,中日經貿關系發(fā)展較快。目前,中日兩國互為主要貿易伙伴,年兩國貿易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日本連續(xù)10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日本還是僅次于美國的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其二,政治上時常出現(xiàn)分歧甚至僵化。特別是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修改教科書,釣魚島事件,日方在中國專屬經濟區(qū)打撈可疑船事件等,兩國在政治方面摩擦糾紛不斷。其三,安全合作領域上互相戒備,甚至對對方疑慮重重?!爸袊{論”在日本很有市場。在中國,隨著日本向海外派兵和增加軍事實力,擔心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者也不在少數(shù)。其四,國民感情上互不信任。近年來,“討厭日本”的“中國人”和“討厭中國”的日本人有很大增加。------選編自新浪網(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當今中日關系如何?(2分)談談你對處理中日關系有何看法和見解。(2分)【知識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對外貿易;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外交新局面·中日關系正?;敬鸢浮拷馕觯旱?1)問中第一小問依據表格中的信息“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互遣使節(jié)、仿照唐制”“忽必烈大軍兩次征日失敗后”“中日交往基本斷絕”等信息從“中日兩國交往源遠流長、和平友好往來是主流,也存在摩擦與沖突、政府間的官方交往時斷時續(xù),民間交往(經貿、文化領域)為主渠道、日本仰慕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遠大于日本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的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從古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以及中日鄰國的視角分析作答。第(2)問屬于歷史論述題,先依據材料一和二表格的信息說明認識,然后依據所學知識進行論證,注意要史論結合,言之有理,本題可以從中國強盛和衰弱時期中日關系變化的視角去分析,第二個視角可以圍繞抗日戰(zhàn)爭中華侵華轉變的視角歸結答案。理由可以從日本的明治維新后國力變化以及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后美日共同侵略中國的角度思考回答。第(3)問依據材料三中“中日經貿關系發(fā)展較快,政治上時常出現(xiàn)分歧,安全合作領域上互相戒備,國民感情上互不信任”來概括當今中日關系;第二小問屬于開放題型,作答時要圍繞中日關系的變化從增強本國實力、警惕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軍國主義以及妥善處理中日關系等視角分析作答。(1)特征:1,中日兩國交往源遠流長;2,和平友好往來是主流,也存在摩擦與沖突3,政府間的官方交往時斷時續(xù),民間交往(經貿、文化領域)為主渠道4,日本仰慕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遠大于日本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任答2點得4分)原因:中國古代是東亞文明的中心,博大精深的文明吸引周邊鄰國多學習、效仿中國。古代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領邦,經貿往來上互通有無,符合兩國人民利益。日本民族能夠積極主動學習先進文明。(任答2點得4分)(2)答題要求:史論結合,言之有理認識:1,中國強盛時,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學生”;中國衰弱時,中國淪為日本人宰割的對象。2,日本侵略中國經歷了同西方列強共同宰割中國到獨霸中國的轉變;經歷了發(fā)動局部侵華戰(zhàn)爭到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轉變。(每一要點2分,共4分)理由:日本明治維新后逐漸走上了一條富強之路,“脫亞入歐”,侵略中國是日本既定國策。近代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政治腐敗,國力衰弱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與美國爭奪激烈,逐漸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每一要點2分,共4分)(3)當今中日關系:任答2點給2分政冷經熱;和平友好始終會是雙方關系的主流;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害看法和見解:任答2點給2分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與日本開展雙邊活動。要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xié)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分歧,積極探討解決分歧的辦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擾和沖擊針對當代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軍國主義立場,我們必須對此應有足夠的警惕【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會依據所學知識從中日關系發(fā)展變化以及展望進行綜合答題。歷史卷·屆湖南省師大附中高三模擬考試(三)(11)word版】22.斯塔夫里阿諾斯說:“明朝的中國人將自給與外世隔絕……中國人將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轉向內部,慎重地放棄了在歐亞大陸、最終在世界事務中的領先地位?!睂е隆爸袊宿D向內部”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統(tǒng)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C.明朝以后中國落后于世界 D.新航路開辟帶來殖民擴張【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明朝的中國人將自給與外世隔絕”可分析出與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政策有關,A項所述是中國人轉向內部的表現(xiàn);材料不能體現(xiàn)C項;明朝時期受西方殖民擴張的影響還比較小,不能成為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結合材料關鍵信息,明清時期的閉關、海禁政策的準確理解。歷史卷·屆湖南省師大附中高三模擬考試(三)(11)word版】19.《太平廣記》記載:高宗時,經營絲綢的大商人鄒鳳熾“其家巨富,金寶不可勝計……邸店園宅,遍滿四海,四方物盡為所收”,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唐朝的絲織技術日趨成熟 B.唐高宗時期尚未出現(xiàn)紙幣C.唐朝遠距離商品交易發(fā)達 D.唐朝商業(yè)城市已出現(xiàn)邸店【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經營絲綢的大商人”“邸店園宅,遍滿四海,四方物盡為所收”說明唐朝遠距離商品交易比較發(fā)達。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歷程準確把握。歷史卷·屆湖南省師大附中高三模擬考試(三)(11)word版】10.洋涇浜英語是中國沿海商業(yè)社會的混合語言,混雜了英語、葡萄牙語和印度語的詞匯,說的時候多少按漢語的句法而不根據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如"Justnowhavesetteecounter,allafnishee;yougo,youplease.”(“現(xiàn)在我們結清了我們的賬目,一切結束了,你要走就可以走了”)洋涇浜英語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明A.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B.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辦封建社會C.中國與西方保持一定的外貿關系 D.中國依然以天朝上國的身份自居【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C解析:洋涇浜英語誕生于18世紀初的香港和澳門,使用者主要是英美人和他們在中國的雇員或傭人,以及與他們接觸的中國商人,說明中國與西方保持一定的外貿關系。A、B、D項無法從材料中體現(xiàn)。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歷史卷·屆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H2J2K1K226.(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清明上河圖》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種店鋪都有明顯的招牌商標。表明招牌廣告已成為當時商家最基本的廣告形式。在古代招牌廣告中,許多商家把“仁”“義”“德”“信”等作為字號,刻寫于牌額之上,公之于眾。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顏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內白塔街,大尼寺相對住,危家,自燒洗無比鮮紅紫艷上等銀朱,水朱,雌黃,堅實匙筋.買者請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的字樣和“父業(yè)子傳”的印號。順治元年,蘇松府就牙商沈青臣“勾同別商,射利假冒布商三陽號”發(fā)布曉諭:“覬覦字號,串同客賈,復行假冒”者,“許即指名報官府,以憑立拿究解撫院,立法施行,決不輕貸”?!浴吨袊虡藰俗R設計流變與演繹》《淺談中國古代品牌廣告?zhèn)鞑ァ返炔牧隙率侨虡藞D片,左中右依次為:石龍火柴社火花(1913年創(chuàng)辦);東亞公司“抵羊(洋)”牌商標(1932年創(chuàng)辦);華強火柴廠“77”牌火花(1937年創(chuàng)辦)。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的“渭水”牌商標,是我國最早的經政府批準的“注冊商標”。資料顯示,1923年以前,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的商標只有一千多個,而外商在中國注冊商標卻達三萬多個。中外商標注冊數(shù)量為1﹕30的比例。從1928年到1938年,這種情況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在全國歷年注冊的33806件商標中,中國商人呈請注冊的達14668件,占總數(shù)的43%。1938年中外商標注冊數(shù)量之比增大到1﹕4。在中國商人呈請注冊的商標中,有一些成長為知名的、可與外來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商標?!浴吨袊褡迳虡藰酥镜臉媹D類型與文化特點研究》材料三建國后中華老字號同仁堂大事記(部分)1954年,同仁堂掌門人樂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營協(xié)議》簽字:1955年,同仁堂制藥廠被劃歸中國藥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區(qū)藥廠”。同仁堂藥店歸大柵欄紅旗街道管理。1966年夏,大柵欄同仁堂藥店的老匾被毀,同仁堂藥店改名為北京中藥店。1979年,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同仁堂廠、店牌號恢復,同仁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1989年,“同仁堂”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1992年,同仁堂單獨掛牌?!爸袊本┩侍眉瘓F公司”成立。1997年,同仁堂從集團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證所上市。年,同仁堂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獡氯A網資料整編(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哪些信息(6分)?(2)依據材料二,三幅商標圖案的設計體現(xiàn)了民族資本家們怎樣的民族情感?結合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中“1﹕30”反映出中國社會經濟怎樣的發(fā)展狀況?從“1﹕30”到“1﹕4”,促進民族工業(yè)成長的因素有哪些?(8分)(3)依據材料三,結合相關背景知識,解讀20世紀50年代以來同仁堂歷史的發(fā)展變遷。(6分)【知識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宋代經濟發(fā)展特點;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曲折·三大改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答案】第(1)問中依據材料一中“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種店鋪都有明顯的招牌商標。在古代招牌廣告中,許多商家把“仁”“義”“德”“信”等作為字號,刻寫于牌額之上,公之于眾?!坝J覦字號,串同客賈,復行假冒”等信息從“商標出現(xiàn)、商標作用以及打擊市場腐敗等角度歸結答案。第(2)問中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中“1890年,1923年以前,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的商標只有一千多個,而外商在中國注冊商標卻達三萬多個。中外商標注冊數(shù)量為1:30的比例”的信息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該階段發(fā)展的狀況思考作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二中“從1928年到1938年”并結合所學從實業(yè)救國,政治革命、政府政策以及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作答。第(3)問屬于依據材料概括信息題,依據材料三中圖片中“五色旗”“華強”“實業(yè)救國”等信息從“擁護民主共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抵御外國的經濟掠奪;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進行作答。第(4)問依據材料四中幾個關鍵時間“1954”“1966”“1978”“1992”并結合建國以來經濟政策從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角度來分析政策對該企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參考答案:(1)商標的出現(xiàn)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商標的命名深受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工商業(yè)者重視產品質量和信用的宣傳;手工業(yè)者采取家庭經營的模式;出現(xiàn)假冒他人品牌的侵權行為;政府發(fā)布法令打擊假冒行為。(6分)(2)擁護民主共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抵御外國的經濟掠奪;挽救民族危亡。(2分)狀況:中國經濟落后,民族工業(yè)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中國門戶被打開,外國產品霸占中國市場。(2分)原因:實業(yè)救國思潮的推動;政治革命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地位;政府實行了一系列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措施;思想解放和社會生活觀念的進步。(4分)(3)社會主義改造使同仁堂由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企業(yè);文化大革命對同仁堂的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破壞;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迎來了同仁堂的春天;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了同仁堂建立了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走上市場經濟之路。中華老字號同仁堂的興衰反映了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變遷。(6分)【思路點撥】本題屬于借助圖片和原始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答題,主要是圍繞企業(yè)發(fā)展與國家政策變化的角度思考回答。歷史卷·屆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8.明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論述道:“人聚于鄉(xiāng)而治,聚于城而亂。聚于鄉(xiāng)則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無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則徭役繁,訴訟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边@種認識產生的主要背景是A.佃農人身依附關系減弱B.小農經濟開始逐步解體C.市民階層爭取自身權利D.城鄉(xiāng)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可分析出,每個王朝承平時期,社會安定,廣大農民都安心農事,過著自給自足田園生活。而及至中葉,隨著統(tǒng)治階級之腐敗,賦稅日重,徭役繁雜,農民衣不遮體,食不裹腹,背井離鄉(xiāng),形成龐大流民階層,涌向城市,會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結合材料中“明代”的時間信息,A、C項材料中未體現(xiàn),B項“開始”說法有誤。故選D【思路點撥】解題的關鍵是依據材料中關鍵信息進行概括并結合所學回答。歷史卷·屆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5.北宋四川出現(xiàn)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都迅速貶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fā)展起來的、最終獲得政府認可的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紙幣的興衰表明A.民間貿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期商品經濟停滯C.重農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D.政府對市場的控制遇挫【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古代經濟政策【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fā)展起來的、最終獲得政府認可的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說明政府對市場的控制遇挫的史實,故本題選擇D項?!舅悸伏c撥】解題的關鍵是依據材料中關鍵信息進行概括并結合所學回答。歷史卷·屆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11)】5.明清時期,北京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地域性會館,集客館、試館與商館于一身。其中廣東會館的數(shù)量約有45所,絕大部分是由廣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的縣所建立。明清時期推動會館文化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商業(yè)中心 B.繁忙的海外商運C.交通運輸?shù)谋憬? D.區(qū)域商幫的出現(xiàn)【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會館【答案】D解析:會館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儲運、交際的重要場所。會館的出現(xiàn)與按地域結成的商幫有關。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會館”的特點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11)】3.宋代“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者,則為鎮(zhèn)”。據宋史專家周寶珠研究,熙寧十年(1077年)縣以下稅收單位有1013個,元豐末(1085年)有正式市鎮(zhèn)1871個。這表明宋代A.城市化不斷發(fā)展 B.行政區(qū)劃不斷調整C.農村草市發(fā)展迅速 D.財政收入大量增加【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市鎮(zhèn)【答案】C解析:鎮(zhèn)起初是作為軍事?lián)c興建的,從北宋中期起,政府在多數(shù)情況下把設置鎮(zhèn)的標準,從軍事重要性轉向商業(yè)上的考慮。“鎮(zhèn)”就由原先的軍事戍地,變成了農村集貿市場名稱,一直延續(xù)至今。材料中“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zhèn),或以官監(jiān)之”從北宋開始,政府在縣以下重要的農村集貿市場設鎮(zhèn),同時設立“監(jiān)鎮(zhèn)官”,負責維持市鎮(zhèn)的日常社會秩序并管理商業(yè)活動。故選:C【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并對古代商品經濟發(fā)展歷程的準確把握。歷史卷·屆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11)】2.《晉書·食貨志》載:“及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罷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至明帝世,錢廢谷用既久?!背霈F(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A.長期戰(zhàn)亂社會動蕩 B.金屬貨幣職能萎縮C.實物交換更加便利 D.政府鼓勵農業(yè)生產【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答案】A解析:魏晉時期朝代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是導致貨幣頻繁從而造成物物交換成為交換的主要手段。故選:A【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分析、理解。歷史卷·屆湖北省襄陽四中、龍泉中學、宜昌一中、荊州中學高三四校聯(lián)考(10)】6.漢朝桑弘羊說“家人有寶器,尚函匣而藏之,況人主之山海乎?夫權利之處,必在深山窮澤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穹琶裼跈嗬T鹽鐵以資暴強,遂其貪心,眾邪群聚,私門成黨,則強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作者主張A.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B.重農抑商政策C.工商官營,反對豪民并兼D.鞏固統(tǒng)治,關注民生【知識點】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工商官營【答案】C解析:由“今放民于權利,罷鹽鐵以資暴強,遂其貪心,眾邪群聚,私門成黨,則強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信息可知,桑弘羊主張工商官營,反對豪民并兼,故C項符合題意?!舅悸伏c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經濟政策重農抑商的理解。歷史卷·屆湖北省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11)】I1H2材料二洪亮吉(1746—1809)的人口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治平篇》和《生計篇》中,他提出古代人生活的“饑寒界線”。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儒生將維護宗族宗法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作為人生最重要的職責,對“治生”等經濟活動鄙夷不屑,消極無為。洪亮吉卻能以人口增殖的角度給一個家庭算經濟賬,進而推及整個社會,看到了盛世下潛在的人口危機。中華傳統(tǒng)生育文化的特點只是看到了其中人是生產者的一方面,洪亮吉卻看到人是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的兩面性,兩者是相互依存與相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無紡紙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掛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奧運熒光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全自動圓角切斷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便攜式酒精檢測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T/C染色線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間氯苯甲酸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鐵餅車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精密支承座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自封口膜機組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中考物理復習備考策略
- 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八篇
- 小報:人工智能科技科學小報手抄報電子小報word小報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全面介紹現(xiàn)貨中遠期交易
- 公安系防暴安全03安檢
- 孫權勸學教案全國一等獎教學設計
- 企業(yè)生產現(xiàn)場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 第10課時 練習課 蘇教版(共11張PPT)
- 電梯口包邊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我是獨特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