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第八講 明朝到清朝中期 課件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中國古代史第八講 明朝到清朝中期 課件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中國古代史第八講 明朝到清朝中期 課件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中國古代史第八講 明朝到清朝中期 課件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中國古代史第八講 明朝到清朝中期 課件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高中歷史高考一輪復習中國古代史第八講

明朝至清朝中期第八講:明朝至清朝中期時期綱要上選必一選必二選必三第1課:P4第2課:P9,P12第6課:P37第7課:P42第9課:P52第14課:P80,P84第13課-第15課:P76-94第1課:P5-6第4課:P23第5課:P32-33

第8課:P48第11課:P64-65,P67第15課:P88第16課:P94-95第17課:P100-101,P103第2課:P8-12第7課:P36-37,P38-40第10課:P57,P60-61第12課:P71第14課:P83,P85,P86第八講:明朝至清朝中期時期教材融合階段特征:明朝至清朝中期(1368—1840年)政治上:經濟上: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化,中央廢丞相設內閣、廠衛(wèi)制度、設軍機處、密折制度,地方廢行省設三司等;2、版圖的進一步開拓和鞏固,現代中國的疆域版圖基本奠定;3、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封建制度漸趨衰落。1、高產作物引進,農耕經濟高度發(fā)展,商品經濟繁榮,江南地區(q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2、賦稅制度進一步改革,人頭稅逐漸廢除;4、白銀大量流入,成為主要流通貨幣;5、私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占據主導地位;6、經濟總量仍然處于世界前列,但重農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嚴重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發(fā)展,已開始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思想文化上:民族關系上:對外關系上:1、程朱理學僵化且仍占統(tǒng)治地位,文字獄,八股取士等加強思想控制;2、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抨擊君主專制,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2、中學西傳和西學東漸并存;3、市民文化不斷發(fā)展;4、傳統(tǒng)科技進入總結階段,逐漸落后于西方。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強。1、鄭和下西洋密切了我國同亞非國家的聯(lián)系;2、開始受到外來侵略及開始捍衛(wèi)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斗爭;3、“海禁”和閉關自守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造成近代中國的落后。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時期,也是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時期階段特征:明朝至清朝中期(1368—1840年)明朝至清朝前中期(1368—1840年)是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時期,也是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時期。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第14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第15課: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第八講:明朝至清朝中期時空坐標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明統(tǒng)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2、通過了解明封建專制的發(fā)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一)建立政權3、1368年,明軍攻陷大都,元朝滅亡。1、1351年,元朝紅巾軍起義爆發(fā);2、1368年,朱元璋稱帝,即明太祖。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二)廢除丞相制度1、原因材料1: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禮所言不得隔越中書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覽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睹魈鎸嶄洝?/p>

①歷史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權勢過重教訓(行政)(監(jiān)察)(軍政)都指揮司按察司布政司中央材料2:1376年,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原行省的權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割,三司互不統(tǒng)屬,直接對朝廷負責。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職權隨之擴大。②現實原因:廢行省設三司,集地方權力于中央,使宰相職權擴大。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二)廢除丞相制度1、原因④根本原因:相權太大,威脅皇權材料3:胡惟庸…獨相數歲,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明史·胡惟庸傳》③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驕恣擅權材料4: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繼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而致是歟?抑君怠政而有此歟?

──朱元璋《明太祖集》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二)廢除丞相制度2、措施:改革前皇帝中書?。贺┫嗬魬舳Y兵刑工地方:行中書省中央改革后皇帝地方布政司(行政)都指揮使司(軍政)按察司(監(jiān)察)吏戶禮兵刑工中央1380年,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后世子孫,不許再立丞相!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二)廢除丞相制度3、影響:材料1:宰相制度的廢除,改變了長期以來君主通過丞相管理國家的歷史。此后君主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同時也說明持續(xù)千年的君相之爭的結果是君權兼并相權,君權取得了完全勝利。這樣皇帝集皇權與相權于一身,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材料2:明代自永樂帝后,宦官權勢開始增強。皇帝為強化權力,而通過宦官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控制。明代的特務機構,有部分是由宦官控制的;宦官還控制著一些經濟部分;宦官通過充任監(jiān)軍等。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的大宦官。①皇帝集皇權和相權于一身,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②為明代中后期宦官專權埋下了禍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明朝那些事兒”之:“勞?!敝煸安牧?2:據統(tǒng)計,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處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無法處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無輔臣”。材料1: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

——朱元璋3、影響:(二)廢除丞相制度③皇帝政務繁多,負擔加重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三)設內閣1、原因:廢除丞相后,皇帝政務繁忙,需要輔臣幫助處理國家事務2、演變:奠基明太祖:確立明成祖:發(fā)展明宣宗:全盛明神宗:設殿閣大學士職權:侍從顧問,協(xié)理奏章;特點:品秩低,很少參與決策。文淵閣正式設立內閣職權:文淵閣大學士開始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內閣“票擬”、皇帝“批紅”。票擬:秘書起草對公文的審批意見

批紅:領導對審批意見的認可與否

張居正任首輔時,權壓六部,被比喻為宰相地位提升,出現首輔專權上報奏折內閣票擬皇帝批紅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三)設內閣3、性質: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4、特點:(1)非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或決策機構,無權決策;(2)非正式機構,編制為臨時性,入閣為兼差;(3)內閣完全受制于皇權,難以有效制約皇權。①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②票擬是否被采納最終還得取決于皇帝的批紅。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5、實質: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三)設內閣

宰相制

內閣制

相同不同權力來源官員產生職權對皇權作用職責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制度賦予、法定皇帝個人信任決策權,統(tǒng)領百官侍從咨詢?yōu)橹?,無決策權制約皇權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選官制度選拔任命皇帝直接任命結論:內閣首輔不同于宰相。內閣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秘書機構,而不是決策機構,是皇權專制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有效制約作用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1、明初“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時,“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罪名誅殺胡惟庸,取消中書省。造成丞相“擅權”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個人貪權攬政B.制度導致權力失衡C.中央集權受到削弱D.君主專制逐步強化B2、明萬歷年間,神宗下令工部鑄錢供內府用,內閣首輔張居正“以利不勝費止之”。神宗向戶部索求十萬金,張居正面諫力爭,“得停發(fā)太倉銀十萬兩”。這反映出當時(

)A.內閣權勢強大

B.皇權受到嚴重制約C.社會經濟凋敝D.君權相權關系緊張A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深化拓展:古代中國宰相制度的發(fā)展演變朝代措施相權變化影響秦朝

漢朝

隋唐

宋朝

元朝明初

三公九卿制宰相制度正式確立中外朝制度宰相制度的重大調整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的成熟二府三司制宰相制度的衰落廢丞相,權分六部正式廢除一省二院制宰相制度的重振演變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一分為二一分為三一分為多相權加強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四)宦官專權1、原因:①身為家奴的宦官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②皇帝借助宦官防范內閣權重。2、表現:上報奏折內閣票擬皇帝批紅司禮監(jiān)輔助皇帝批紅掌握特務機構①獲得了協(xié)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②負責提督東廠、西廠和控制錦衣衛(wèi),官員的言行進行監(jiān)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3、實質: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4、影響:導致政治日益黑暗,社會矛盾加劇。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四)宦官專權

明代內閣和司禮監(jiān)所分配的權力是動態(tài)的,有利于皇權的穩(wěn)固與政治的穩(wěn)定,但同時,開啟了明代宦官擅權與明代“黨爭”的開端,決定了明代政治的走向。—據劉曉東:《監(jiān)閣共理與相權游移—明代監(jiān)閣體制探賾》皇帝信任內閣時,內閣權重,出現首輔專權皇帝信任宦官時,司禮監(jiān)權重,出現宦官專權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是加強皇權的產物,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現和結果。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4、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朝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作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

)A.皇權漸趨衰弱B.君主集權加強C.內閣取代六部C.首輔權力失控3、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AB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五)科舉制發(fā)展1、定制:2、生源:3、內容:4、形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三級主要是國子監(jiān)和府州縣學的學生等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明代成化(明憲宗)以后,用排偶文體闡發(fā)經義的科舉考試之法。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出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個部分組成,格式嚴格,內容空泛,嚴重束縛了學子的思想與才華。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五)科舉制發(fā)展材料:1397年明朝科舉考試錄取進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舉人全數落選。北方舉人強烈不滿,紛紛指責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壓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復查,結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違法,史稱“南北榜爭”。1425年,明朝實行按地域調配進士名額的制度,規(guī)定“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后來被清朝繼承沿用。

——林白、朱梅蘇著《中國科舉史話》思考:結合所學說說你對“南北榜爭”的認識①“南北榜爭”反映了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舉錄取的公平性問題;②明朝最終按地域分配進士名額的做法,有利于籠絡北方士人,緩和矛盾,鞏固明朝統(tǒng)治,為后世借鑒。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六)其他制度地方軍事監(jiān)察考核①廢行省,設三司,三司互不統(tǒng)屬,直接對朝廷負責;②省格局未變,地方為省、府、縣三級;③后各省派出巡撫、巡按總攬一省之權,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設五軍都督府統(tǒng)兵,調兵和軍官任免歸兵部。①中央:改御史臺為都察院,罷諫院,設六科給事中,成為六部的獨立監(jiān)察機構,科道并立。②地方:設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時設督撫,形成地方三重臨察網絡。①考滿:官員任職期滿的考核;②考察:分外省官員的朝覲考察和京官的京察,重在查處官員的貪、酷和不作為。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六)其他制度戶籍賦役基層法律教化救濟以職業(yè)定戶籍,分民籍、軍籍、匠籍等,戶籍冊稱“黃冊”;黃冊(徭役)和魚鱗圖冊(田賦)互為補充,還推行戶帖制度。明初: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麥實物;正統(tǒng)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金花銀”;明中后期:一條鞭法(賦役合并,一概折銀)。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①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②在司法實踐中重視“例”,重修《問刑條例》,律例合編。①鄉(xiāng)約宣講明太祖的“六諭”,逐漸帶有強制力;②儒士引用《大明律》解釋六諭,不遵鄉(xiāng)約要受處罰,甚至治罪。約律融合設專門機構(養(yǎng)濟院);慈善組織開始興起,出現慈善機構。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5、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助于(

)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權限

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B6、明代繼承前代“以例輔律”的傳統(tǒng)。律一經頒行,即成定制,因而難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補各類“例”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甚至將六部辦定的“成案”提升為“現行則例”。此舉(

)A.提升了社會治理的能力B.杜絕了司法腐敗的可能C.確保了審判結果的公正D.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A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7、

明代,在浙江桐鄉(xiāng)縣,地方官員若出身進士,當地的秀才就“不勝諂事”,若出身舉人,便隨意提出要求,“茍不如意,便加詞色犯之”。這現象反映出(

)A.官員士紳之間關系緊張

B.士人輿論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級決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響官員威望D8、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正德年間,官員徐文溥上奏:“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其書坊刊刻一應時文,悉宜燒毀,不得鬻販?!痹撟嗍柚饕槍Φ默F象是A.士子應考投機取巧B.書商刊刻時文牟利C.儒學正統(tǒng)地位動搖D.八股文體日益僵化A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一)海疆形勢

1、海上交通——鄭和下西洋(1405—1433)西洋:指現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印度洋及沿岸一帶

(1)目的:①政治:為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lián)系;②經濟:滿足統(tǒng)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拓展海外貿易。朝貢貿易朝貢貿易: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即通過兩國官方使節(jié)的往來,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中國往往是厚往薄來,倍償其價。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

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即通過兩國官方使節(jié)的往來,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知識補充: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朝貢貿易(1)含義:(3)特點:(4)評價:(2)目的:①政治上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②經濟上求購異域特產,滿足統(tǒng)治者的奢侈需求;厚往薄來,倍償其價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①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擴大了中國的影響;②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影響正常對外貿易的發(fā)展;③逐漸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鄭和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一)海疆形勢

1、海上交通——鄭和下西洋(1405—1433)西洋:指現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印度洋及沿岸一帶

(1)目的:①政治:為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lián)系;②經濟:滿足統(tǒng)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拓展海外貿易。朝貢貿易

(2)過程:15世紀前期,鄭和7次遠航海外,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一)海疆形勢

1、海上交通——鄭和下西洋(1405—1433)材料1:呂思勉:自鄭和下西洋之后,中國對于南方的航行,更為熟悉,華人移殖海外的漸多。

材料2:《殊域周咨錄》: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積極:領先歐洲,加強中國與南洋的聯(lián)系,宣揚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消極: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成本高于收益,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未能持續(xù)。

(3)評價:特點:時間長、規(guī)模大、范圍廣、領先世界、厚往薄來,倍償其價。對比提升:鄭和下西洋與新球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背景目的性質結果影響開拓市場,牟取暴利;傳播宗教宣揚國威,以朝貢貿易推動中外交流政治行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動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的海外殖民造成重大耗損,航海事業(yè)漸衰,國力日漸衰落。促進資本原始積累,遠航事業(yè)蒸蒸日上,國力逐漸強盛。封建專制制度強化的產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促進中國與亞非友好,增高了明朝的影響力為資產階級開辟場所,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加強世界各地聯(lián)系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

2、東南沿海的“倭患”(一)海疆形勢思考:“倭寇”由什么人組成?為何明初以來倭患愈演愈烈?材料: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于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

——【明】謝杰《虔臺倭纂》海禁政策(經濟封鎖)東南民間走私猖獗抗倭斗爭東南沿海形勢穩(wěn)定戚繼光、俞大猷朝廷放松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隆慶開海明朝禁阻民間人士非經過官方許可,私自出洋從事海外貿易的政策。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知識補充:明朝的海禁政策(1)含義:(2)原因:(3)影響:(4)變化:禁阻民間人士非經過官方許可,私自出洋從事海外貿易的政策。①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決定,重農抑商政策影響;②政治:倭寇騷擾沿海,防止海內外敵對勢力勾結及抵御西方殖民者擴張;③思想:“天朝上國”觀念,海洋觀念意識淡薄,儒家思想保守落后。①積極:延緩了西方列強侵占、瓜分中國的進程,具有一定民族自衛(wèi)性質。②消極:限制了對外貿易,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使中國與世界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隆慶、萬歷兩朝有放松私人海外貿易限制的舉措。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材料1:許多人認識到,嚴酷的禁令約束不住沿海大姓的走私活動,卻妨礙了貧苦小民的生計,造成衣食無著的沿海居民投向倭寇,嘉靖倭患的數萬??苤?,漳、泉之人占其半;同時,御倭戰(zhàn)爭的巨大軍費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材料2:永樂(1403-1424)以后,隨著中國海防的鞏固和社會的穩(wěn)定,禁令漸弛。隨著明軍剿滅倭寇,隆慶初年(1567-1572),朝廷開放海禁以征收商稅,增加財政收入。知識補充:明朝的海禁政策根據材料指出,明朝中后期為什么解除海禁政策?①倭寇問題基本解決,東南沿海形勢逐漸穩(wěn)定;②對外貿易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③社會各階層要求開禁的呼聲;④解決財政危機的需要。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8、嘉靖年間(1522—1566年)實行“海禁”,濱海人民被“斷其生路”,“于是所在連結為亂”。有識之士發(fā)現“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材料主要說明“海禁”政策(

)A.有一定的合理性

B.影響了沿海百姓生計C.妨礙了外貿發(fā)展

D.激化了民間經濟糾紛B9、隆慶年間(1567-1572),因福建巡撫涂澤民之請,明廷“準販東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興起,“農賈雜半,走洋如適市”“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或移居于呂宋(今菲律賓)者甚眾。這反映了(

)A.開放海禁政策促成海上貿易發(fā)展B.明朝全國推行對外開放政策C.漳州月港成為福建的經濟中心D.明朝開始出現海外移民現象A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一)海疆形勢

3、歐洲殖民者的威脅(1)原因:(2)表現:(3)影響:①16C中期,葡萄牙人獲得了濠鏡澳租住權②荷蘭和西班牙先后占據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蘭擊敗,退出臺灣新航路的開辟,西方殖民者的擴張④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臺灣①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影響了沿海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②高產作物傳入,大量白銀涌入,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③西方科技傳入,豐富中國傳統(tǒng)科技,推動中西文化交流,開闊士人眼界?!蚝商m人登陸臺灣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二)陸疆形勢1、中央機構:禮部、鴻臚,四夷館(負責培養(yǎng)各種民族文字翻譯人才)2、地方:蒙古族女真族藏族(1)北方:(2)東北:(3)西北:(4)西南:(5)西藏:

有戰(zhàn)有和、修長城、和議、冊封、互市;并沿線布置“九邊”重鎮(zhèn)。

設都司、衛(wèi)、所,設立奴兒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領官號。設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衛(wèi);設土司,酋長世襲,進貢調兵。

敕封西藏僧俗領袖,建立羈縻性質的都司等機構管轄該地區(qū),通過貢賜、茶馬貿易進行經濟交流。土木之變: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北征瓦剌也先兵敗被俘的事變。二、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二)陸疆形勢3、特點:恩威并施、以夷制夷、因俗而治、多元一體。4、影響:(1)維持邊疆地區(qū)的穩(wěn)定,鞏固統(tǒng)治;(2)促進民族交融;(3)推動邊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4)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發(fā)揮

了積極作用。三、統(tǒng)治危機與明清易代(一)張居正改革海瑞《治安疏》:二十余年不視朝,綱紀馳矣……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菹缕飘a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余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

韃靼劫掠倭寇騷擾葡占澳門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統(tǒng)治危機不斷加深;②府庫空虛、土地兼并嚴重、農民紛起反抗;③殖民入侵,邊患嚴重。2、開始:1572年,明神宗即位,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進行改革◎張居正影響:①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由實物稅轉向貨幣稅;②簡化稅制,方便征收,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③賦役征銀,有利于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④取消力役,改為雇役,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松動。

三、統(tǒng)治危機與明清易代考成法:大力整肅吏治,加強官吏考核一條鞭法: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整飭[chì]武備:實施邊防新政策,內修防備政治經濟軍事(一)張居正改革2、內容一條鞭法

: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貨幣稅),按畝折算繳納。

三、統(tǒng)治危機與明清易代(一)張居正改革4、影響:①國家財政收入增加;②社會矛盾相對緩和;③嚴重的封建統(tǒng)治危機得到暫時緩解。5、結果:他死后,除一條鞭法外,其他改革幾乎全部廢止。材料:“務在強公室,杜私門”“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編氓,不利于士夫”“威柄之操,幾于震主,卒致禍發(fā)身后”“無老者寬大之風,無大臣休休之量”?!w陽《張居正改革成敗芻議》思考:閱讀材料分析為什么卓有成效的改革卻一朝顛覆呢?①官僚地主反對;

②缺少統(tǒng)治者的支持;③張居正自身問題;

④君主專制制度(根本)。注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封建體制的弊端三、統(tǒng)治危機與明清易代(二)滿洲崛起①16、17世紀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逐漸統(tǒng)一女真各部;◎努爾哈赤(三)明朝滅亡張居正去世后的悲劇,終止了明朝最后的中興,大明朝著不可逆轉的方向頹廢下去。天啟年間宦官亂政、東林黨爭,內有天災帶來的農民起義,外有關外后金政權的對峙進攻。崇禎皇帝雖有心力挽狂瀾,無奈積重難返,個人又剛愎[bì]自用,猜忌多心,造成君臣上下離心,終有吊死煤山,社稷傾覆的“甲申國變”。②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并對明朝展開進攻;③皇太極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都城在盛京,即今天遼寧沈陽。三、統(tǒng)治危機與明清易代(三)明朝滅亡1、原因:(1)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2)閹黨亂政、東林黨爭,官員腐敗,宗室眾多,政治黑暗;(3)土地兼并嚴重,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繁,大量農民流離失所;(4)外患不斷:蒙古、倭寇、西方殖民者、滿洲入侵。2、過程:(2)1644年,清朝多爾袞入關,打敗李自成,遷都北京,

經過20多年的激烈戰(zhàn)斗,清軍將農民軍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殘余勢力逐一擊敗,確立了在全國的統(tǒng)治。(1)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禎皇帝”)自縊[yì],明朝滅亡。朕就是不想上朝當堂檢測1、永樂年間,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賜予朝鮮“五經”“四書”等經籍;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將皇后徐氏所制《勸善》《內訓》賜予日本。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A.儒家學說在明初有新發(fā)展

B.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C.請求賜書是為了吸收中國先進思想 D.朝日兩國借助明王朝強化政權權威D2、明萬歷九年(1581),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這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下列各項中,對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前所處的經濟狀況,表述正確的是()A.白銀已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過清丈全國土地,土地兼并現象已經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銀的大量流入,解決了明朝府庫空虛問題

D.商品經濟已超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據優(yōu)勢地位A當堂檢測3、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鄰里之間必須互相知曉丁數、職業(yè),即“某民丁幾,受農業(yè)者幾,受士業(yè)者幾,受工業(yè)者幾,受商業(yè)者幾”。這一措施意在()A.強調農商皆本B.加強對民間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動D.促進經濟均衡發(fā)展B4、圖中的動物是鄭和下西洋時外國使臣隨船向明政府貢獻的奇珍異獸。明朝君臣認為,這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賜外國使臣。這表明當時(

)A.對外交流促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出現新的類型B.朝廷用中國文化對朝貢貿易貢品加以解讀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D.外來物品的傳入推動了傳統(tǒng)觀念更新B時空坐標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清代統(tǒng)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2、通過了解清代封建專制的發(fā)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第14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論疆域,比明朝擴大了一倍以上。論財力,經濟總量占居世界首位論人口,不足百年時間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總數的?論文化,則完成了包括《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在內的“御纂諸書”;論城市,世界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個,中國占了6個——上海社科院周武《論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出現了長達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史稱“康乾盛世”。(一)康乾盛世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材料1: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來,一切用人聽言大權從無旁假。即左右親信大臣,亦未有能榮辱人、能生死人者?!肚甯咦趯嶄洝肪?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材料2: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憂勤之圣,下無翼贊之賢,此其所以遜于唐、虞也。——齊周華《名山藏副本》附錄《唐孫鎬討諸葛際盛檄》閱讀教材和材料歸納“皇祖、皇考”如何做到乾綱獨斷,獨攬大權?推行迅速、機密的奏折制度中樞秘書機構的改革。康熙設南書房、雍正設軍機處對思想文化的控制。文字獄、八股取士皇帝個人的勤政

①皇帝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②提高決策效率;③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2)作用: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1、奏折制度:(1)特點:◎紅漆皮奏折匣◎雍正對奏折的批注迅速、機密。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1、清乾隆帝曾詔諭山東巡撫,稱其奏折所述事宜為日常公事,不合體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曉諭各省督撫,此類公事應當使用題本文書,經內閣等部門呈送;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斷()A.奏折最早出現在乾隆年間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權C.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D.奏折需要經內閣中轉呈送C2、說到某項舉措實施的原委,史載:“蓋以國家事務殷繁,人情弊端種種,諸臣有陳奏之心,或有不便顯言之處,故令……密陳朕前……欲以眾人之耳目,為朕之耳目,使民隱得聞,萬事就理”。據此判斷,下列項中與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C.設立樞密院

D.設立軍機處B

皇帝直接監(jiān)督,輪流值班,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雍正為處理西北軍務而設,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2、設軍機處:(1)概況:(2)職能:(3)性質:中樞秘書機構材料:軍機大臣沒有定額,以六至八人為常。人數多少均由皇帝根據實際需要而定。無論事情多復雜,一定在三句話內講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軍機處。擬旨完畢,再趕回養(yǎng)心殿報雍正批準。軍機處地處內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見軍機大臣時,太監(jiān)也不得在側。

皇帝直接監(jiān)督,輪流值班,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雍正為處理西北軍務而設,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2、設軍機處:(1)概況:(2)職能:(3)性質:中樞秘書機構(4)特點:①勤:地近宮廷,便于宣召;②簡:人員少,機構簡單;③速:辦事效率高;④密:保密性好?!蜍姍C處值房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2、設軍機處:內閣皇帝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議政王大臣會議(皇太極)南書房(康熙)軍機處(雍正)機要文書一般文書(5)影響: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③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清朝初年由滿洲貴族組成的商討和決定軍國大事的最高權力機構。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3、嘉慶七年(1802),戶部侍郎兼管錢局二品大員周興岱任江西主考時,卻以南書房行走(即在南書房當值的官員)的身份擅發(fā)告示,收受賄賂。這反映當時()A.南書房地位提高

B.官員俸祿入不敷出C.君主的高度集權

D.中央吏治十分混亂C4、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無疑是軍機處的設立。但軍機處在形式上卻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不像正式國家機關的樣子。如辦公的地方不稱衙署僅稱“值房”,且條件簡陋,初僅板屋數間,后來才改建瓦屋。這表明其實際職能()A.“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B.“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D.“別黑白而定一尊”A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知識歸納:中央官制演變及趨勢西漢秦隋唐宋元明清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書一省制廢宰相設內閣設軍機處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①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人才;②禁錮了人們的思想;③摧殘文化,阻礙思想文化、學術、科技進步,維護專制統(tǒng)治。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3、思想控制——文字獄、八股取士◎清朝前中期文字獄統(tǒng)計表

清朝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曰“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看到后大發(fā)雷霆:“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濁”字被殺,并罪及師友。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1)實質:文化專制(2)影響: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4、秘密立儲制度清朝一項獨具特色的制度,皇帝寫出儲君之名,密封于匣內,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另書一份密封于閘內,隨身攜帶,以備不虞。它的特點在于皇帝全權決定儲君人選,打破嫡長觀念的約束,是皇權強化的重要表現。(1)時間:(2)特點:(3)作用:雍正時期確立傳賢重于傳嫡長強化皇權,杜絕紛爭,保持政局穩(wěn)定一、天子之權——君主專制的強化5、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兩路軍務尚未全竣,且朕日理萬機,亦間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須就近承辦”,將其恢復。此后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表明()A.清朝內閣權力得到加強

B.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C.軍機大臣獲得宰相職位

D.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D6、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理藩院尚書、軍機大臣、水師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學士、內閣首輔、錦衣衛(wèi)指揮使④監(jiān)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B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一)治理邊疆的措施清代版圖在前代王朝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開拓和鞏固◎明朝疆域地圖◎清朝疆域地圖治理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治理西藏冊封達賴和班禪;派遣駐藏大臣;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治理蒙古平定準噶gá爾部叛亂;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治理。反擊沙俄雅克薩之戰(zhàn),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邊界。收復與管轄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占領臺灣;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西南地區(qū):邊疆地區(qū):專設理藩院掌管“改土歸流”。改土司為流官

采取因地制宜政策,尊重各民族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yōu)待各族上層。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一)治理邊疆的措施特點:因地制宜、多元治理、打擊分裂、穩(wěn)定局勢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二)治理體制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1、內地:實行督撫制度(1)設18行省,分設巡撫、

總督治理;2、邊疆:(1)5個將軍轄區(qū):黑龍江、

吉林、盛京、烏里雅蘇臺、

伊犁;(2)形成省、府、縣三級。(2)2個辦事大臣轄區(qū):青

海、西藏;(3)1個盟旗:內蒙古。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思考:結合以下材料分析清朝疆域的奠定有何重要意義?清朝建立了與現代中國版圖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國家,將中華民族與邊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個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歷史的延續(xù)性?!S紀霖《華夏與邊疆:另種視野看“中國”》①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疆域版圖;②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及與內地的民族交融,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③利于中華文明之延續(xù)。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7、清軍入關后即封禁東北。順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張尚賢上奏曰:合河東河之邊海以觀之,黃沙滿目,一望荒涼,此外患之可慮者。獨寧遠等三地人民湊集,然僅有佐領一員,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東河西之腹里以觀之,有土無人,全無可恃,此內憂之甚者。此奏意在()A.說明東北自然環(huán)境惡劣B.呼吁東北邊務亟待充實C.強調東北地勢易攻難守D.彈劾東北官員疏于管理B8、史載,康熙帝北巡,行至華北平原與內蒙古草原接壤地帶,發(fā)現一片水草豐美、林木蔥郁、動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與“定邊”的考慮,令人“往相度地勢,酌設圍場”,劃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為圍場獵苑。結合史實判斷該“圍場”具備了下列項中哪些功能(

)。①避暑

②練兵

③圍獵

④處理民族事務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D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總結: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階段

朝代地方制度(措施)區(qū)劃層級對中央集權影響

形成

秦郡縣制二級制

加強

鞏固

漢初郡國并行二級制

削弱

漢武帝推恩令二級制

加強

完善東漢晚期州變?yōu)橐患壭姓C構,州郡縣三級制三級制

加強

隋廢郡,以州統(tǒng)縣二級制

加強

唐中期邊境置軍鎮(zhèn)節(jié)度使,發(fā)展為藩鎮(zhèn)割據三級制

削弱

加強

北宋收精兵(建禁軍);削實權;派文官(設通判);制錢谷三級制加強;但三冗二積新發(fā)展

元行省制,邊遠民族地區(qū)宣慰司,宣政院五級制加強,重大變革,省制開端

明廢行省,設三司三級制

加強

清督撫制度三級制

加強趨勢:層級不斷細化,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強化。二、天下之廣——疆域版圖的奠定補充:清朝的其他政治制度和社會治理選官制度考核制度監(jiān)察制度法律教化對外關系戶籍制度賦役制度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和僵化(分為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三級制;考試內容固定:八股文、四書五經)三年一次京察和大計,分別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督察院和六科,合稱“科道”,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監(jiān)察百官的職能沒改變。沿襲《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鄉(xiāng)約宣講皇帝的“圣諭”,逐漸帶有強制力并與法律合流。沿襲明朝,戶籍管理相對松弛,乾隆年間,戶籍永停編審??滴酰?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攤丁入畝。閉關鎖國;廣州十三行;《尼布楚條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一)內憂——矛盾加劇材料1:康乾盛世雖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輝煌成就,但鼎盛中逐漸孕育著危機。——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清代中葉的人口和耕地面積材料2:康熙:戶口雖增,而土地并無所增,分一人之產供數家之用,其謀生焉能給足?雍正:將來戶口日滋,何以為業(yè)?一人據百人之屋,一戶占百戶之田?!榱良兑庋浴罚ㄇ∧┠辏?/p>

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危機日益顯露,導致人地矛盾逐漸突出三、天朝之?!y(tǒng)治危機的初顯三、天朝之?!y(tǒng)治危機的初顯(一)內憂——矛盾加劇材料:嘉慶初年和珅被賜死,查抄家產的清單共109號...其中已估價的26號清單,即值銀2億2千多萬兩,全部家產當不下8億兩白銀,而當時國庫每年收入僅只4000多萬兩。

——施建中主編:《中國古代史》

政治腐敗,貧富矛盾積累農民起義屢屢爆發(fā)三、天朝之?!y(tǒng)治危機的初顯(二)外患——差距擴大1640164416891729174817571776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權利法案》出版《論法的精神》萬能蒸汽機應用清軍入關簽訂《尼布楚條約》設立軍機處“一口通商”中國西方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思想文化對外政策綜合專制強化民主政治自然經濟占主導,財政困難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思想專制、愚昧自大思想解放、科學理性閉關鎖國殖民擴張封建統(tǒng)治落后,危機四伏資本主義迅速崛起,先進強盛三、天朝之?!y(tǒng)治危機的初顯(二)外患——差距擴大◎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材料1:“除了開拓市場我們別無所求,讓我們忠實地與對手開展競爭吧?!痹诓灰鹬袊藨岩傻臈l件下,使團應該什么都看看,并對中國的實力做出準確的估計?!謇追铺亍锻牡蹏獌蓚€世界的撞擊》材料2: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遷海令”康熙時期:四口通商——粵閩浙江乾隆時期:一口通商、廣州十三行◎廣州十三行西方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潛在威脅)清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應對措施)三、天朝之危——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知識補充:閉關鎖國政策(1)含義:(2)原因:(3)影響:

清朝政府前期禁止中國人出海貿易,嚴格限制外商來中國貿易的政策。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根本原因);政治:對付沿海抗清斗爭及西方的擴張;思想:統(tǒng)治者天朝上國觀念。積極: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主權;消極:阻礙本國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科技的發(fā)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三、天朝之危——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知識補充:閉關鎖國政策①“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國人來華貿易,只是要求必須在官方的主持下進行,即所謂“朝貢貿易”,如鄭和下西洋;②“閉關鎖國”政策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也限制外商來華貿易?!伴]關鎖國”政策不是禁絕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廣州十三行就是例證?!昂=闭吲c“閉關鎖國”政策的不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對外關系上的體現。三、天朝之?!y(tǒng)治危機的初顯總結提升: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的特點漢朝:絲綢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光武帝賜倭國國王金印。隋朝:裴矩駐張掖掌管通商事務;常駿出航到赤土國。唐朝:造紙術外傳阿拉伯地區(qū)、海路交通活躍、日本派遣唐使。宋朝:海路發(fā)達、泉州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元朝:馬可波羅來華。明朝:鄭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朝貢體系受沖擊,轉向閉關鎖國。①主要以和平交往為主②交往通道海陸并行,由陸路為主轉向海路為主③在交往過程中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并舉④由開放逐漸走向封閉當堂檢測1、表1反映了()表1

清代前期主要財政歲入一覽表

單位:萬兩(銀)A.繁榮背后潛藏危機

B.近代前夜發(fā)展停滯C.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年代總額地丁銀%鹽課%關稅%雜賦%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3424282382.438811.31223.6912.71724年(雍正二年)3649302883.038710.61353.7992.71753年(乾隆十八年)4266296469.570116.445910.81423.3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4254299170.357413.554012.71493.5A當堂檢測2、康熙年間,多次令各地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yōu)之士。開設明史館,召集文人編纂明史,還進行多部儒經傳注的修纂,編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續(xù)華夏傳統(tǒng)

B.倡導疑古辨?zhèn)?C.弘揚程朱理學

D.保存歷史文獻A3、以下材料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務節(jié)錄,按朝代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至前殿,由中書、樞密院、三司、開封府等官員依次奏事;

②告誡軍機處切勿泄密;

③詔曰“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

④引見俘獲的突厥頡利可汗,諸蕃君長奉上“天可汗”尊號。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B時空坐標課程標準

1、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2、通過了解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第15課: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1、農業(yè):①新的品種輸入和推廣,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②江南等地多種經營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農副產品商品化。材料:明朝蘇州一位叫譚曉的人,低價購買大量洼地,雇傭百名鄉(xiāng)民勞動,低洼為池養(yǎng)魚,池上筑舍養(yǎng)豬、雞、魚食其糞;四周壘高地按地質種果樹、蔬菜,順帶捕捉鳥類和昆蟲,此類副產品出賣后,收入是田地生產的三倍。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1、農業(yè):①新的品種輸入和推廣,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②江南等地多種經營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農副產品商品化。③農業(yè)生產區(qū)域化,出現了一些專業(yè)性農作物產區(qū);④原糧食主產區(qū)蘇南和浙西漸成缺糧地區(qū),“蘇杭熟,天下足”慢慢演變?yōu)椤皟珊欤煜伦恪?。⑤租佃至普及,明清在部分地區(qū)“永佃權”(農民無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并世代相承)發(fā)展。地主擁有“田底”,佃農擁有“田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成為明清時期田制中的一個新的特點。促進農業(yè)生產、改善佃農生活、減弱人身依附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重點強化:攤丁入畝

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tǒng)一賦稅,叫做“攤丁入畝”

和“地丁銀”(1)內容:(2)評價:①徹底廢除了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人頭稅,封建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②避免了隱匿人口現象,促進了人口的增長;③有利于商品經濟及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④減輕了無地或少地農民的負擔,有利于經濟恢復與發(fā)展;⑤稅制的簡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一、經濟之變一、經濟之變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長達一個多世紀中,社會總體穩(wěn)定,清政府取消了人頭稅,根據耕地面積確定稅額,減輕了下層百姓負擔。農業(yè)上普遍采用了輪作、復種、多熟等農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產作物不斷推廣,人們將林木覆蓋的山地和草原廣為開墾。人口從清初的1.8億增加到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4億之眾,引起了一系列變化:一些地區(qū)“游手好閑者更數十倍于前”“田地貴少,寸土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現象凸顯;農業(yè)人均收益遞減,各地民變此起彼伏。

——摘編自李龍潛《明清經濟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中期人口膨脹的原因及其影響。(12分)原因:①統(tǒng)一與穩(wěn)定;②耕地面積增加;③精耕細作;④高產作物的推廣;⑤稅收制度的變革。影響:①人地關系緊張;②土地過度開發(fā),環(huán)境破壞;③貧困化,社會矛盾加劇。一、經濟之變2、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華堂日記》中,反映土地租佃關系的記事有4條。在日記中,關于墾田、挑泥、種麥等往往有發(fā)給“工本”和“工銀”的記載,他的田莊產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場。該日記可以佐證(

)A.農村雇傭勞動基本普及B.地主剝削程度有所減輕C.地主收入依賴家庭副業(yè)D.農業(yè)生產經營方式多樣D3、據文獻記載,乾隆年間,河南巡撫陳宏謀“募間人種紅薯”:江西大廣縣知縣余光璧也在當地大力推廣種植并“告以種法”。上述史料可用來說明當時(

)A.富民思想的踐行B.新農作物的傳播C.飲食結構的改變D.人地矛盾的加劇B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2、手工業(yè):南方出現新的經營方式,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生產。(1)主要成就:制瓷業(yè)紡織業(yè)冶鐵業(yè)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①南方絲織業(yè)進入鼎盛時期,蘇州、杭州和南京成為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②棉花種植面積擴大,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明朝時廣為流行焦炭冶鐵。(2)新的經濟因素:◎宣德青花瓷◎景德鎮(zhèn)瓷器工場◎琺瑯彩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難點突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1、產生標志:2、時間地點:3、工業(yè)部門:4、發(fā)展狀況:以雇傭勞動為特征的手工工場的出現。

明朝中后期,江南(蘇杭、松江)一些手工業(yè)部門。絲織業(yè)、榨油業(yè)、制瓷業(yè)等。拓展到其他工業(yè)部門,清朝時期繼續(xù)發(fā)展,但十分緩慢。材料: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 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浮食 民,朝不謀夕,得業(yè)則生,失業(yè)則死……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戶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睹魃褡趯嶄洝肪?61萬歷二十九年七月丁未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難點突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5、產生原因:原料技術資金勞動力市場②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③發(fā)達的手工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熟練工人④充足的貨幣條件,明后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一條鞭法)⑤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馳,勞動力自由⑥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地租貨幣化根本①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難點突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5、發(fā)展特點:進步性革命性弱小性緩慢性是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在經濟上的體現,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始終處于萌芽狀態(tài),自然經濟的主體地位沒有改變。它是封建社會內部的一種新的生產關系,代表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方向,具有進步性;局限于某些地域(江浙)和行業(yè)(紡織業(yè)、制瓷業(yè)等);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難點突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5、發(fā)展緩慢的原因:(1)政策:為維護小農經濟和封建統(tǒng)治,實行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

國政策;(2)資金:土地買賣制度和高額地租吸引商業(yè)資本買田置地,影響了資

本的積累,嚴重影響手工業(yè)的擴大再生產(以末致富,以本守之);(3)市場:

①海外市場: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國際市場的擴大;

②國內市場:農民的貧困及自然經濟的封閉性造成國內市場狹窄。(4)勞動力:國家重農抑商,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自由勞動力缺乏;(5)原料:農業(yè)產能有限,且以糧食作物為主;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難點突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5、發(fā)展緩慢的原因:(6)技術:傳統(tǒng)科技趨于停滯,缺乏科技創(chuàng)新動力。(7)思想:文化專制,缺乏實用性人才;以綱常名教為核心,重義輕利,

崇本抑末?!疤斐蠂彼枷牒妥诜ㄓ^念也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8)其他:封建行會壟斷本地區(qū)、本行業(yè)的業(yè)務,排斥外來競爭。根本原因:封建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6、影響:積極:消極:①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代表社會發(fā)展趨勢;②只出現在江南地區(qū)個別部門,力量薄弱;

③仍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未促成中國社會的轉型。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2、手工業(yè):(3)制度變化:逐步取消匠戶制度唐代出現工匠定期在官營手工業(yè)作坊內服役的制度。宋代雇匠居多,實行薪酬制元代實行“匠籍制”,工匠被編入專門的戶籍,由專門機構直接管理,不得脫籍改業(yè);工匠世代相襲,承擔官方的工役明中后期匠戶成為半自由的手工業(yè)者,匠戶對于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日趨松弛。清朝清順治二年(1645)廢除“匠籍制”,匠人獲得自由身份。特點:①世代相襲;②由專門的機構管理,且不得入仕;③非政府允許,不得改業(yè),保證行業(yè)的延續(xù)性。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yè)生產的專業(yè)人戶稱作“匠戶”4、明代官營手工業(yè)實行工匠制度,生產官府所需物資。明中葉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戶征收銀兩而不征用其生產的產品,此現象持續(xù)增多。這反映了(

)A.白銀已取代其他貨幣B.雇傭勞動成為主要用工方式C.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受挫D.官營手工業(yè)的地位遭到削弱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2、手工業(yè):D注意:明中葉以后,在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yè)中,民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占據全社會手工業(yè)生產的主導地位。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③白銀大量流入,逐漸貨幣化,促進長途和大額貿易發(fā)展和商業(yè)資本集聚。⑤工商業(yè)市鎮(zhèn)興起,成為地區(qū)貿易網絡的核心。④地域性商人群體——商幫出現,如徽商和晉商。⑥錢莊與票號盛行,資本性借貸顯著發(fā)展,出現莊票。①農產品和手工業(yè)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②形成全國規(guī)模商業(yè)貿易網絡;一、經濟之變5、我國東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紀只是一個“結茅而居”的漁村,到16世紀,已成為“繁華世界”,“寶貨塞途,家家歌舞賽神,鐘鼓管弦,連飆響答”,時稱“小蘇杭"’。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是(

)A.朝貢貿易繁榮

B.農業(yè)生產技術進步C.白銀大量流入

D.海上絲綢之路興起C6、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資本一般為白銀數十萬兩,多者上百萬兩。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資本一般在一百萬兩以上,甚至多達千萬兩。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B.重農抑商政策明顯松弛C.商業(yè)活動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D.白銀開始成為流通貨幣C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知識補充1:白銀貨幣化(1)發(fā)展歷程:③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①從戰(zhàn)國到元朝,貴金屬金、銀也時常承擔貨幣職能,但并未成為主要貨幣。②自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價也多以銀兩計算。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知識補充1:白銀貨幣化材料1:明代中期,大明寶鈔嚴重貶值退出流通領域,白銀以體積小、價值高、易于分割熔鑄、便于攜帶等天然屬性,于天順以后逐漸成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萬歷年間,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標志著白銀貨幣化的最終完成。材料2:明朝銀礦稀缺……通過對外貿易,相當大部分美洲白銀流入中國。材料3: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以白銀為主要貨幣,從而促使白銀成為世界貨幣。圍繞白銀,形成了一個世界貿易網絡。

——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新視野》

明清時期白銀貨幣化的原因和影響是什么?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知識補充1:白銀貨幣化(2)原因:國內:①寶鈔貶值(通貨膨脹);②白銀體積小、價值高、易于分割熔鑄、便于攜帶;③賦稅改革的推動(一條鞭法);④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根本原因)。國際:新航路開辟后,國際貿易日益發(fā)展,白銀大量流入中國。(3)影響:①刺激東南沿海經濟發(fā)展,有利于大額貿易發(fā)展和商業(yè)資本聚集,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②促進農業(yè)商品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③推動賦役制度改革;④白銀依靠外貿獲得,國際市場的變化影響白銀的穩(wěn)定流入。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知識補充2:明清商幫◎明清時期商幫分布圖商幫:明清時期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群體,以血緣、鄉(xiāng)誼作為紐帶,以會館、會所進行聯(lián)絡。商幫是明清商業(yè)繁榮的結果,并非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產物。衰落原因:大量商業(yè)資本用于買房置地,影響擴大再生產“紅頂商人”胡雪巖7、封建統(tǒng)治者向來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間又對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視。因而,在那樣的年代,商人利用他們天然的鄉(xiāng)里、宗族關系聯(lián)系起來,互相支持。同時商幫在規(guī)避內部惡性競爭、增強外部競爭力的同時,更可以在封建體制內利用集體的力量更好地保護自己。對材料內容理解準確的是(

)A.重農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幫的發(fā)展

B.古代商業(yè)發(fā)展毫無法律保護C.商幫的形成有利于商業(yè)的發(fā)展D.商幫可以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作用C8、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的傳統(tǒng)不是制造一個更好的捕鼠機,而是從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權?!毕铝凶钅苤芜@一“研究結論”的史實是A.戰(zhàn)國時期私商大量出現B.宋代商業(yè)突破坊市限制C.明清出現工商業(yè)市鎮(zhèn)

D.明清商幫的興起和發(fā)展D一、經濟之變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知識補充3:明清江南市鎮(zhèn)經濟材料:在現代工業(yè)興起之前,作為“生存于農村經濟上面”的市鎮(zhèn),其全部活力來自周圍的農村經濟。然而,正是在江南農業(yè)高度發(fā)展的基礎上這些市鎮(zhèn)作為新興的工商業(yè)據點,散布在廣袤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各式工匠的手工業(yè)生產與商業(yè)貿易一道,構成了此類市鎮(zhèn)經濟的主要成分:市鎮(zhèn)周圍的農業(yè)生產和手工業(yè)生產,是市鎮(zhèn)賴以生長的土壤:交匯干市鎮(zhèn)的水陸交通,則為市鎮(zhèn)輸送養(yǎng)料的孔道。

——摘自《中國近世農村經濟制度史論》(1)興起條件:

促進工商業(yè)從農業(yè)中分離出來,體現了農村經濟結構以及農業(yè)經營方式的變化,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要求。一、經濟之變(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就3、商業(yè):知識補充3:明清江南市鎮(zhèn)經濟(1)興起條件:①江南農業(yè)的發(fā)展;②農業(yè)商品化程度提高;③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④江南水陸交通便利。(2)特點:①水陸交通便利;②大多分布在經濟比較發(fā)達和經濟作物種植地區(qū);③呈現市場專業(yè)化趨向。景德鎮(zhèn)(制瓷)漢口鎮(zhèn)(交通)朱仙鎮(zhèn)(交通、版畫)佛山鎮(zhèn)(冶鐵)(3)影響:工商業(yè)市鎮(zhèn)興起,逐漸成為地區(qū)貿易網絡的核心一、經濟之變9、明后期有士人稱,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風,家中但凡有千金之產,必定會營建一園,“近聚土壤,遠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時耳”,但“俗氣撲人”。這可用于說明()A.

士大夫傳統(tǒng)觀念的顛覆

B.

世俗化審美趣味的初現C.

士農工商社會結構解體

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