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
挖空、知識梳理與過關(guān)訓(xùn)練
專題24五代史伶官傳序
01|他空利隹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
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
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
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儺()已滅,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
而皆自于人歟?《書》目:“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
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
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
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答案】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名詞作動詞,推究)莊宗之所以(……的
原因)得天下,與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把)三矢(箭)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歸附)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給)爾三矢,爾其
無(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官員)
以一少牢(羊、豬各一)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背著)而前(名狀,向前)驅(qū),及凱
旋而納之。
方(正)其系(捆綁)燕父子以組(繩索),函(名詞作動詞,用木匣子裝)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觸(仇人)已滅,天下已定,
一夫夜(在夜里)呼,舌L(形容詞作動詞,作亂)者四(名狀,在四面)應(yīng),倉皇(急急忙忙
的樣子)東(名狀,向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看),不知所歸。至于(直
到)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或者)本(名詞作
動詞,推究)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使
動,使……興盛)國,逸豫可以亡(使動,使……滅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全)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被)
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愛的事物),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
傳》。
02知儡機(jī)以
一、知識要點
1、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
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與柳宗元,韓愈,王安石,曾鞏,“三
蘇”蘇軾,蘇洵,蘇轍合稱“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論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張,大力
提倡簡潔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fēng),他的《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著作有《新
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
2、本文是為《伶官傳》所作的序,是《伶官傳》前的序論,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論?!读?/p>
官傳》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傳。記伶人(古代音樂工作者和演員的稱號)景修、史彥瓊、
郭門高等人的事跡。本文通過對后唐莊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闡述了國家盛衰主要是
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為了告誡當(dāng)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居安思危,防
微杜漸,不應(yīng)滿足表面的虛榮。
二、古今異義
1、與其所以失之者
古義:和他
今義:在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時,表示放棄或不贊成的一面
2、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
古義:相當(dāng)于“以至于"
今義: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
3、則遣叢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官名,這里指官員
今義:干某項事業(yè);處理,處置;辦事,辦理事務(wù)
4、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義:與“天命”相對,指人力
今義: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義:代詞”所“與介詞”以“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其義為”..........的原因“
今義:常用作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6、厚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義:推究
今義:原來
7、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古義:絲編的繩索,這里泛指繩索
今義:結(jié)合,構(gòu)成
三、一詞多義
1、歸
而皆背晉以歸梁歸順
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返回
2、告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
具告以事告訴
告之于帝稟告
3、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
請其矢,盛以錦囊(裝)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
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強(qiáng)盛)
4、困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圍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擾)
秦?zé)o亡矢遺傲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難)
5、微
禍患常積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悄悄地)
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為隱藏身份而改裝)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
6、其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表肯定語氣,一定)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語氣詞)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測語氣)
7、而
而皆背晉以歸梁但,表轉(zhuǎn)折
及凱旋而納之表順接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日表遞進(jìn)
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表順接
8、以
與其所以失之者介詞,與“所”組成固定詞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詞,憑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介詞,用
而皆背晉以歸梁相當(dāng)于“而”,表順接
盛以錦囊用,介詞
9、與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跟,介詞
與爾三矢給,動詞
四、通假字
及仇雕已滅“雕”同“仇”,仇敵
五、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裝
(2)契丹與吾約為兄弟約:訂立盟約
(3)抑本其成敗之跡本:探求、考察
(4)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5)泣下沾襟下:掉下
2、形容詞作動詞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亂:作亂
3、形容詞作名詞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細(xì)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
4、名詞作狀語
(1)負(fù)而前驅(qū)前:向前
(2)倉皇東出東:向東
(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4).亂者四應(yīng)四:在四面
5、動詞作名詞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6、使動用法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興:使……興盛;亡:使滅亡
(2)凱旋而納之納:使收藏
(3)至于誓天斷發(fā)使……斷
六: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者,……也”
此三者,吾遺恨也
(2)“……也”式
A、梁,吾仇也
B、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無標(biāo)志式
燕王,吾所立
2、被動句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倒裝句
(1)定語后置
其意氣之盛
(2)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A、盛以錦囊
B、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C、而告以成功
D、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E、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4、省略句
A、還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B、以三矢賜(于)莊宗而告之日
C、請其矢,盛(之)以錦囊
D、豈獨(莊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E、(莊宗)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于)廟
5、固定句式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難道……嗎
03或某鈉秣
一、選擇題
i.下列對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于明
朝崇禎十七年,用統(tǒng)一的編年體編寫。
B.序,是說明書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
評論和對有關(guān)問題的研究闡發(fā)。
C.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和功臣的
神位在皇帝的批準(zhǔn)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犧牲有
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豬。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平常的學(xué)習(xí)中,考生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
應(yīng)多多識記積累相關(guān)的知識,應(yīng)有意識的進(jìn)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
名稱類等等。
A項,“用統(tǒng)一的編年體編寫“錯誤,二十四史統(tǒng)一用紀(jì)傳體編寫。
故選Ao
2.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世言晉王之將終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C.皆自于人歟禍患常積于忽微
D.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yīng)明確
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然后根據(jù)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虛
詞前后詞語的詞性來分析用法。
A項,第一個“其”,副詞,一定;第二個“其”,副詞,多么。
B項,第一個“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代詞,他。
c項,第一個“于”,介詞,引出動作對象;第二個“于”,介詞,從。
D項,兩個“以”均為介詞,“用”的意思。
故選D。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與吾匏為兄弟約:訂立盟約。
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組:束縛捆綁。
D.喲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裝。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yīng)審
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然后應(yīng)結(jié)合
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進(jìn)行辨析。
C項,“方其系燕父子以組”意思是“當(dāng)莊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以”是介詞,表方式,后面
應(yīng)該跟名詞,“組”在這里指繩索。
故選C。
4.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后用兵,則遣一從事以一少軍告廟(少牢:用豬、羊各一祭祀叫少牢,如豬、羊、牛
三牲俱全則叫太牢)
B.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忽微:古代的長度單位,這里指微小的事情;而《阿房宮賦》中“奈
何取之盡錨銖”中的錨銖,則是古代重量單位,句中極言細(xì)微)
C.犀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盛衰:屬偏義復(fù)詞,側(cè)重在“衰”,指國家衰亡)
D.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誓天:意為向天發(fā)誓,誓是為動用法,與“泣之三日”中的“泣”
用法相同)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以及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
題目時,首先應(yīng)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然后
應(yīng)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進(jìn)行辨析。
C項,“盛衰”不是偏義復(fù)詞,句中是指國家的興盛與衰亡。
故選C。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繩索)原(推究)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B.而皆背(背叛)晉以歸梁抑本(推究)其成敗之跡
C.第(裝著)以錦囊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向東)出
D.西(匣子)梁君臣之首凱旋而納(收藏)之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yīng)審
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然后應(yīng)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
識進(jìn)行辨析。
D項,“函”本是名詞“匣子”,但在句中帶了賓語,所以要活用為動詞,“函”,名詞作動詞,用
匣子裝。
故選D。
6.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號”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號,如漢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號”是紀(jì)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皇帝發(fā)起,如“貞觀”就是李世民的年號。“洪武”就是
朱元璋的年號。
C.新皇帝即后,一般都要紀(jì)年的年號,稱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不可以改元。
D.“尊號”即“徽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
【答案】C
【詳解】本題重點考查理解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本題,必須熟記文學(xué)常識的主要內(nèi)容,
區(qū)分文學(xué)常識的概念,仔細(xì)察看題干中的修飾限制成分。C項,“同一皇帝在位時不可以改元”
錯誤,明代之前,同一皇帝在位時可以改元;到了明代以后,一個皇帝大多只有一個年號。故
選C。
7.下列各句中,與詞語“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意思相近的是()
A.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B.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滿招損,謙得益D.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答案】B
【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
然后比對給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語境,“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比喻不注意微小的隱患或
毛病,會釀成大禍或造成重大損失。B項中的“禍患常積于忽微”與之意思相近。
8.對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組②此三者,吾遺恨也③梁,吾仇也④請其矢,盛以錦囊
⑤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⑥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④⑤/②③/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當(dāng)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
②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這三點是我這輩子的遺憾啊。
③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梁,是我的仇人。
④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請其矢,以錦囊盛”。句意: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
⑤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還矢先王,而以成功告”。句意:把箭矢送還給先王,然后告訴他
已經(jīng)成功了。
⑥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國家和自己都滅亡了,被天下的人恥笑。
⑦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
①④⑤狀語后置句,②③判斷句,⑥⑦被動句。
故選Ao
二、情景默寫
9.根據(jù)提示默寫相關(guān)句子。
(1)《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中心論點是:“,,
(2)《五代史?伶官傳序》引用《尚書》中的話“,”,結(jié)合莊宗得
失天下的史實,得出結(jié)論:“,,
(3)《五代史?伶官傳序》借莊宗困于伶人而亡國的事警誡后人的句子是:
,,?
【答案】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
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豈獨伶人也哉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識記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題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寫錯的字:損、逸豫、溺、伶,還要注意不要丟掉虛詞:也。
三、文言文閱讀
(2023秋?河南信陽?高二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
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
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
謂壯哉!及仇觸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
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
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日:“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
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
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歐陽修《伶官傳序》)
文本二
孔子日:“存亡禍福,皆在己而已,天災(zāi)地妖,亦不能殺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時,爵生烏
于城之隅,工人占之日:'凡小以生巨,國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國家,
亢暴無極,外寇乃至,遂亡殷國。此逆天之時,詭福反為禍。殷王武丁之時,先王道缺,刑法
弛,桑、谷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日:'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
武丁恐駭側(cè)身修行思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yǎng)老之道。三年之后,遠(yuǎn)方之君重譯而朝
者六國,此迎天時,得禍反為福也。故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諸侯也;惡夢者,所以警士大夫
也。故妖孽不勝善政,惡夢不勝善行也。至治之極,禍反為福。故太甲日:'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道。'”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虧,讒諛亂正心,眾口使意回?;忌谒?,禍起于細(xì)
徵;污辱難漪灑,敗事不可后追;不深念遠(yuǎn)慮,后悔當(dāng)幾何。怨生于不報,禍生于多福,安危
存于自處,不困在于承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終如始,乃能長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身。
(《說苑?敬慎》)
【注】“爵”同“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武丁恐駭/側(cè)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yǎng)老之道。
B.武丁恐駭/側(cè)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yǎng)老之道。
C.武丁恐駭/側(cè)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yǎng)老之道。
D.武丁恐駭/側(cè)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yǎng)老之道。
11.下列對文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其衰也”與“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兩句中“何”字含義相同。
B.“抑本其成敗之跡,與“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本”字含義不同。
C.“故妖孽不勝善政”與“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兩句中“勝”字含義不同。
D.“不困在于蚤像,與“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兩句中“蚤”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探究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天下的緣由就能明白,國家之所以能夠興衰,雖說
有天命成分,但更多是人事在起主要作用。
B.莊宗牢記父親臨終遺訓(xùn),每次出兵之前用少牢祭祀祖廟,然后請出三支箭,用錦囊裝
好,背著它走在前面,凱旋之后又歸入祖廟。
C.殷商王武丁執(zhí)政時,先王治國之道缺失,國家法度廢弛,桑谷之木開始在早晨生長,
等到第七天,樹木已經(jīng)長彎曲,卜師認(rèn)為此不吉利。
D.恥辱難以被洗刷,失敗的事情也難以挽回,做事情若不深謀遠(yuǎn)慮,最終后悔的事就會
有很多。防患未然,用人得當(dāng),方可長久,保全自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
可謂壯哉!
(2)嗜欲使行虧,讒諛亂正心,眾口使意回,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xì)微。
【答案】10.C11.A12.C13.(1)當(dāng)時,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
匣裝著梁朝君臣的首級,進(jìn)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
(2)嗜好、欲望能使人行為虧損。讒言、諂議會使人心術(shù)不正,眾口一辭能使人意志轉(zhuǎn)變。
憂患產(chǎn)生于疏忽之物,禍亂起源于細(xì)微之處。
【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武丁十分害怕,便小心謹(jǐn)慎地修養(yǎng)品德,追憶先王的政治,恢復(fù)被滅亡的諸侯國,讓絕
祀的卿大夫有繼嗣,舉用隱逸的賢士,宣示養(yǎng)老的辦法。
“側(cè)身”作狀語,修飾“修行”,中間不斷開,排除AB。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句式相同,都是動賓式結(jié)構(gòu),要獨立成句,排除D。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何其衰也”中的“何”是副詞,多么,句意:怎么這么衰頹啊?!靶懦季潢惱l何”中
的“何”是動詞,稽察、詰問的意思,句意:可靠的官員和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
過往行人。兩詞的含義不相同。
B.“抑本其成敗之跡”中的“本”是動詞,探尋,探究,句意:或許探究他的成敗的根源。“人窮
則反本”中的“本”是名詞,根本,句意: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兩詞含義不相同。
C.“故妖孽不勝善政”中的“勝”是動詞,超過,勝過,戰(zhàn)勝,句意:所以妖孽不能戰(zhàn)勝仁政?!坝?/p>
觀夫巴陵勝狀”中的“勝”是形容詞,美妙的,美好的,句意: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兩
詞的含義不相同。
D.兩句中“蚤”通“早”,兩字用法含義相同。句意:不受困厄在于防患未然;明天早晨不能不
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
故選Ao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桑谷之木開始在早晨生長”錯,根據(jù)“桑、谷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日:‘桑谷
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可知,“朝”是朝廷,朝堂之意,并非“早晨”的意思?!皹?/p>
木已經(jīng)長彎曲”錯,“大拱”意為兩手合圍(形容粗大)。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系燕父子以組”,狀語后置,“以組系燕父子”;絲且”,繩子;“函”,名詞活用作狀語,用
木匣裝。
(2)“嗜欲",嗜好、欲望;“讒諛”讒言、諂議;“回”,轉(zhuǎn)變。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
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
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jié)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
我的遺留的仇恨;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鼻f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
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
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dāng)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jìn)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
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zhǔn)?,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人
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yīng),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
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
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
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睉n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
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dāng)莊宗強(qiáng)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fàn)?;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
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xì)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
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哪里僅僅是伶人啊!所以做《伶官傳》。
文本二
孔子說:“存亡禍福,都在于自己的所作所為罷了,(國君如果賢明)即使有天災(zāi)地禍,也
不會傷害他。從前,殷王帝辛執(zhí)政時,麻雀在城墻的角落里生出一只烏鴉,卜師占卦說:'大
凡小動物生出大動物,國家一定祥瑞,國君的名聲也定會加倍的好。'帝辛沾沾自喜于麻雀帶
來的福祉,再也不去治理國家了,橫暴沒有限制,外敵就來侵犯,于是殷國被滅亡了,這是違
背天意,詭異的福兆反而成了禍患。在殷王武丁執(zhí)政時,先王仁政缺失,刑法廢馳,朝廷里長
出桑樹、谷樹,七天就長成合抱般粗大。卜師占卦說:‘桑樹、谷樹是野生植物,朝廷中長出
野生植物,估計是栗亡國了?'武丁恐懼,小心謹(jǐn)慎地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施行先王仁政,復(fù)興
滅亡的國家,延續(xù)斷絕的宗祀,舉薦隱居的賢人,闡明尊養(yǎng)老人的辦法。三年以后,遠(yuǎn)方有六
國君王通過輾轉(zhuǎn)翻譯遣使來朝拜,這是順應(yīng)天時,得到禍兆反而成了祥瑞。所以,異常的災(zāi)象
是上天用來警誡天子和諸侯的;惡夢是用來警戒士大夫的。所以妖孽不能戰(zhàn)勝仁政,惡夢不能
戰(zhàn)勝善行,等國家治理達(dá)到最佳狀態(tài),禍反而變成了福。所以《尚書?太甲篇》中說:'上天
造成的災(zāi)害,還可以避開;自己造成的禍害,就不可逃脫了。'”
修養(yǎng)身心,端正行為,不能不謹(jǐn)慎。嗜好、欲望能使人行為虧損,讒言、諂議會使人心術(shù)
不正,眾口一辭能使人意志轉(zhuǎn)變。憂患產(chǎn)生于疏忽,禍亂起源于細(xì)微之處;恥辱難以洗刷,失
敗的事情不能挽回,不深謀遠(yuǎn)慮,后悔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怨恨產(chǎn)生于欲求未滿足,禍患產(chǎn)生
于貪圖享福,安全和危險取決于自己處理是否得當(dāng),不受困厄在于防患未然,國家的生存和滅
亡在于用人(是否)得當(dāng)。謹(jǐn)慎始終如一,才能(做事)長久;能做到這五點,就可以保全自身了。
(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
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
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軍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
謂壯哉!及仇雄巳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
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
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日:“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
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
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徽,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乙)五代史一行傳序
歐陽修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dāng)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
父,而蔣尊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fù)廉恥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于
亂世,而怪當(dāng)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日干戈興,學(xué)校廢而禮義衰,風(fēng)俗狼壞,至
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吾意必有潔身自負(fù)之士,嫉世遠(yuǎn)去而不可見者。自古材賢,
有據(jù)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
而君子道消之時乎?吾又以謂必有負(fù)材能、修節(jié)義而沉淪于下,泯沒而無聞?wù)摺G笾畟饔?,?/p>
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fù)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群麋鹿,雖不足以為半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他首而包羞,孰若無愧于心,放
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
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吾得一人焉,日石昂。
茍利于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吾得一人焉,日程福
to
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其滅矣。
于此之時,能以孝弟自修于一鄉(xiāng)而風(fēng)行于天下者,猶或有之,然其事跡不著而無可紀(jì)次,獨其
名氏或因見于書者,吾亦不敢沒。而其略可錄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作《一行傳》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
B.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
C.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
D.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
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羊、豬各一頭。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少牢規(guī)格低于太牢。
B.措紳,插笏于衣帶間。措,插;紳,大帶。官宦垂紳措笏,故稱士大夫為措紳也叫縉
紳。
C.中道,中庸之道?!肚袀鳌分小扒秸乐毙小敝械摹罢馈钡囊馑季褪侵杏怪?。
D.彳免,同“俯”。馮承素摹本《蘭亭序》中“倒卬之間”的嗨”字,和這里用法一樣。
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列舉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例作為論據(jù),具有一定的有過渡作用,使論
點與后文具體史實的陳述之間銜接緊密自然。
B.乙文寫鄭遨、張薦明,采用明貶實褒的手法。先說他們“處乎山林而群麋鹿”不足為“中
道”,但緊接著用一“雖”字,為下文的表揚(yáng)作鋪墊。
C.乙文歐陽修贊美程福贊稱得上“古之義士”,為了國家大局,寧愿負(fù)屈而死?!爸摇?,在當(dāng)
時已非常難得;“以忠獲罪,至死不言”,就更為難得。
D.乙文最后一段先寫環(huán)境,再提李自倫的名字,從結(jié)構(gòu)上看很好地呼應(yīng)了文章開頭先寫
五代極亂的環(huán)境再寫忠義之士多出于亂世。
1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
(2)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18.歐陽修的兒子歐陽發(fā)說:“其于《五代史》尤所留心,褒貶善惡,為法精密,發(fā)論必以,嗚
呼'。”請結(jié)合對兩篇選文的理解探討歐陽修“發(fā)論必以‘嗚呼'”的原因。
【答案】14.B15.C16.B17.(1)當(dāng)莊宗用繩索捆綁著燕國(劉仁恭、劉守
光)父子,用木匣子裝著后梁皇帝、大臣的頭,進(jìn)入祖廟,把箭交還到先王的靈位前。
(2)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名聲也不會顯揚(yáng)。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而
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18.①五代亂極,弒君弒父之事層出不窮,士大夫明哲保
身而無廉恥之色令人感慨。②史家把盛衰的原因歸結(jié)于天命而忽視人為的原因令人慨嘆。③
多用“嗚呼”開頭希望警醒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前朝覆轍。④作者作為士大夫具有歷史使命感
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解析】14.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
句意:五代時期社會混亂,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一
直到兄弟間、夫婦間的人倫關(guān)系,沒有不嚴(yán)重毀壞的,而倫理幾乎滅絕了。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中第一個“君”“臣”“父,,“子,,都是作主語,分別在它們前面斷
開,排除ACD。
故選B。
15.本題考查學(xué)生識記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
C.錯誤?!?,屈平正道直行,中,正道,的意思就是中庸之道”說法錯誤,“正道”是辦事公正的意思,
不是中庸之道的意思。句意:雖然夠不上符合中庸之道。/屈原行為正直,辦事公正。
D.正確。都同“俯”,低頭。句意:低著頭忍受著羞辱。/一低頭,一抬頭的工夫。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采用明貶實褒的手法”說法錯誤,應(yīng)是采用欲揚(yáng)先抑的手法。
故選B。
1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方”,當(dāng)……時候;"組”,繩索;“函”,名作動,用木匣子裝。
(2)“雖”,即使;“行”,品行;“彰”,顯揚(yáng)。
18.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當(dāng)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措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fù)廉恥之色者,
皆是也”可知,五代亂極,弒君弒父之事層出不窮,士大夫明哲保身而無廉恥之色令人感慨。
由原文“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可知,史家把盛衰的原因歸結(jié)于天命而忽視人為的
原因令人慨嘆。
由原文“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可知,多用“嗚呼”開
頭希望警醒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前朝覆轍。
由原文“夫禍患常積于忽徽,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
義,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茍利于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
可知,作者作為士大夫具有歷史使命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參考譯文:
(甲)五代史伶官傳序
唉!國家盛衰興亡的道理,雖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的作為嗎!推究后唐莊宗取得天
下與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傳說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
王是我立他為王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jié)為兄弟,可是他們都背叛我歸順了梁。這三個人是我
到死還感到悔恨的事情。給你三支箭,你不栗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愿!”莊宗領(lǐng)了箭,將其收
藏在祖廟中。其后莊宗出兵的時候,便派屬官用羊、豬各一頭祭告祖廟,恭敬地取出他父親留
下的箭,用錦囊裝著,背著在軍前開路,等凱旋時再把箭收藏在祖廟里。
當(dāng)莊宗用繩索捆綁著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裝著后梁皇帝、大臣的頭,進(jìn)入祖廟,
把箭交還到先王的靈位前,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驕氣盛,可以說豪壯極了!等到仇人
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亂的人四方響應(yīng),他匆忙往東逃,還沒見到亂
賊,手下的士卒就潰散了,君臣面面相覷,不知道到哪里去,最后剩下的那些將領(lǐng)只落得截斷
頭發(fā),對天發(fā)誓愿以死相報,大家的淚水浸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敗??!難道是取得天下難,
而失去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嗎?《尚書》上說:“驕
傲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謹(jǐn)慎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
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當(dāng)莊宗強(qiáng)盛時,全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與他相爭;到他衰敗時,幾十個伶人把他困
住,落得個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人生的禍患常常在極小的事上積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
往被自己所溺愛的人或物困住,難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嗎?
(乙)五代史一行傳序
唉!五代之亂達(dá)到頂點了,這就是傳記上所說的“天地間的光明被封閉、高潔的雅士都去
隱居”的時代嗎!在這個時候,作臣子的殺害他的國君,作兒子的殺害他的父親,而那些士大
夫們卻安享著國家的俸祿,占據(jù)著朝堂,十分滿足不再有廉恥之色的人到處都是。我認(rèn)為忠臣
義士,多出于亂世,卻奇怪這個時候可以稱道的人何其少啊。難道果真沒有這樣的人嗎?雖然
說戰(zhàn)亂興起,學(xué)校教育被廢棄,從而禮儀衰敗,風(fēng)俗毀壞,而到了這個地步,然而自古以來天
下大亂之時未嘗沒有這樣的忠臣義士啊。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時疾世遠(yuǎn)離塵世而不
能顯露于世。自古賢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蘊(yùn)藏于內(nèi)心而并不表現(xiàn)出來的,有的人困頓地生
存于簡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名聲也不會
顯揚(yáng)。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我又認(rèn)為必然還有懷抱才能、修
煉節(jié)義,但沉淪在社會底層而默默無聞的人。我在傳記中尋找這樣的義士,卻因亂世分崩離析,
書上文字殘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僅僅就是四五人罷了。
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為伍,雖然夠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與其享用著別人給的俸祿,低
著頭忍受著羞辱,如何比得上無愧于內(nèi)心,放縱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樂(或:讓自己得
意開心)呢?我找到了兩個人,名叫鄭遨、張薦明。
權(quán)力和利益都不能讓他的心靈屈服,擔(dān)任官職或不擔(dān)任官職都不違背他的道義。我找到了
一■人,名叫石昂。
如果對君主有利,因為忠誠而獲得罪名又何必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說出來的人,
這就是古代的義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贊。
五代時期社會混亂,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一直
到兄弟間、夫婦間的人倫關(guān)系,沒有不嚴(yán)重毀壞的,而倫理幾乎滅絕了。就在這樣的時刻,能
夠以孝悌之禮修身于一鄉(xiāng)并且像風(fēng)一樣推行到天下的人,還是或許有的,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
顯著,也沒有書籍記述編排,只有他們的姓名有的還能夠在書中見到,我也不敢埋沒他們。而
大致可以寫下來的人,我也找到了一個,他叫李自倫。于是作《一行傳》。
(2023?海南???海南中學(xué)??既#╅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千》日:“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
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
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選自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
文本二:
五代史宦者傳論
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其為心也專而承。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
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入主以為去已疏遠(yuǎn),不
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歸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入主之勢日
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惟聞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
、所以為患也
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yuǎn)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
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
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
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為入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抡咧疄榈?,
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刹唤湓眨?/p>
(有刪改)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闞則向之所謂可恃
者/乃所以為患也
B.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闞/則向之所謂可恃
者/乃所以為患也
C.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闞/則向之所謂可恃
者/乃所以為患也
D.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闞則向之所謂可恃
者/乃所以為患也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指《尚書》,意為“上古之書”,與《詩經(jīng)》《禮記》《易經(jīng)》《春秋》合稱“五
經(jīng)”。
B.用事,此處指“執(zhí)政”“當(dāng)權(quán)”,與其意義和用法相近的有“視事”“當(dāng)國”。
C.忍,此處意為“殘忍、殘酷”,與《齊桓晉文之事》“吾不忍其轂解”《孟子?生于憂患死
于安樂》“所以動心忍性”中的“忍”字意思都不同。
D.恃,意為“依仗、依靠”,與“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義相同。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修擅長寫史論,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給國家?guī)砦:α⒄?,逐層剖析宦者禍國的?/p>
徑,敘事議論相得益彰,分析詳盡。
B.歐陽修認(rèn)為宦官終日隨侍國君,關(guān)系日漸親密,國君日益疏遠(yuǎn)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
是導(dǎo)致宦者之禍的重要原因。
C.有時國君發(fā)覺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鏟除禍患,卻或因操之過急而被宦官挾持成為人質(zhì),
或使奸雄們借機(jī)生事。
D.唐昭宗親近宦者,遠(yuǎn)離賢士,當(dāng)他開始悔悟時,卻為時已晚,因為此時宦官已經(jīng)形成
自己的勢力,難以根除。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2)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
23.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和《五代史宦者傳論》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國不當(dāng),就會有
“身死國滅”的危害。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明君治國的做法。
【答案】19.B20.B21.A22.(1)他們能用微小的好處來迎合別人的心意,
能用微小的信義鞏固別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親近他們。
(2)作為君主,并不是想要在宮中滋養(yǎng)禍患,在朝堂之上疏遠(yuǎn)忠臣賢士,這是日漸積累而成,
是形勢發(fā)展使他這樣的。23.①君主應(yīng)該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
②要防微杜漸的意識;
③要親近正直忠誠賢能之士。
【解析】19.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PTT纖維產(chǎn)業(yè)運行環(huán)境分析及發(fā)展競爭對手調(diào)報告
- 委托出版合同
- 夸贊學(xué)生作業(yè)的評語
- 2025-2030年中國ppr管材行運行狀況及發(fā)展趨勢預(yù)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PC鋼棒市場發(fā)展格局及行業(yè)投資風(fēng)險預(yù)測研究報告
- 煙臺文化旅游職業(yè)學(xué)院《現(xiàn)代漢語理論與方法》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年中國CT機(jī)市場投資潛力及展趨勢預(yù)測研究報告
- 腦動脈炎的臨床護(hù)理
- 蘇教版六上習(xí)作教學(xué)設(shè)計
- 提升客戶關(guān)系管理的年度計劃
- GB/T 3045-2024普通磨料碳化硅化學(xué)分析方法
- 2024至2030年中國擦窗機(jī)器人產(chǎn)業(yè)競爭現(xiàn)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 益母草顆粒的保肝作用機(jī)制
- 婚姻家庭法教學(xué)課件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大單元作業(yè)設(shè)計
- 金融大數(shù)據(jù)銀行項目使用手冊
- 《裝飾構(gòu)造與施工工藝實習(xí)》課程標(biāo)準(zhǔn)
- 中考數(shù)學(xué)解題技巧專題巧用旋轉(zhuǎn)進(jìn)行計算全國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微課賽課特等獎?wù)n件
- 環(huán)境設(shè)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計劃書
- 新概念第一冊單詞默寫表
- 海邁工程量清單計價軟件使用說明書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