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8年級下冊第四章植物與土壤第1節(jié)土壤的成分考點全突破【學習目標】1.掌握土壤的成分2.掌握土壤的成分探究方法3.掌握土壤的形成過程【考點精講】1.土壤的組成土壤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菌、真菌)非生命物質(zhì):空氣、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絕大多數(shù)植物的根需要固定在土壤中,通過吸收土壤里的各種養(yǎng)分來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一方面,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斷地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和無機鹽;另一方面,植物是土壤有機物積累的重要來源。土壤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陸生動物都以土壤為立足點,它們在土壤上行走、活動和覓食。常見的土壤動物有原生動物、節(jié)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等。微生物:在土壤中起作用最大的是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它們具有種類多、數(shù)量大、繁殖快和活動性強等特點,在土壤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們能分解有機物,促進物質(zhì)循環(huán)。2.腐殖質(zhì):土壤中的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yǎng)分。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固體:礦物質(zhì)顆粒(占固體95%):為植物生長提供無機鹽腐殖質(zhì)(有機物):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為植物提供養(yǎng)分液體: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③氣體:空氣: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4.土壤的形成:巖石就是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zhì)顆粒(巖石從大變?。詈蠼?jīng)各種生物和氣候的長期作用(有機物積累)才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非常緩慢,但毀滅土壤卻是瞬間的)5.引起巖石風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風力、流水、溫度劇變、海浪等②化學因素:化學物質(zhì)的溶蝕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類分泌的物質(zhì)【培優(yōu)訓練】一、單選題1.(2022七下·鄞州期中)某同學與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覽時對青山綠樹底下的“紅土”很好奇,他想“紅土”與嘉興的“黑土”相比,除顏色不一樣外,其他性狀還有什么不一樣呢?于是他將采集的樣品帶回家,并做了如下實驗。從圖中的對照實驗可以看出,他在探究兩種土壤中的()A.有機物含量 B.土壤生物數(shù)量C.空氣體積分數(shù) D.無機鹽含量2.(2021八下·仙居期末)土壤中除了各種無機物和有機物,還有許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屬于土壤生物的是()A.蘿卜 B.蚯蚓 C.蝸牛 D.燕子3.(2021·臺州)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巖石碎屑、粉末等物質(zhì)組成。巖石碎屑、粉末這些成分相當于地球土壤中的()A.空氣 B.水 C.礦物質(zhì) D.腐殖質(zhì)4.(2021八下·上虞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還有很多其它的物質(zhì)。下列實驗能證明土壤中存在有機物的是()A.B.C.D.5.(2020八下·蕭山期末)??小剛為了探究土壤成分,先取一定質(zhì)量的干燥土壤,放在如圖裝置的石棉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等土壤白煙冒盡后,冷卻至室溫,稱量質(zhì)量,分析質(zhì)量變化,你認為小剛是在探究土壤中的()A.有機物含量 B.空氣體積分數(shù)C.土壤生物數(shù)量 D.無機鹽含量6.陽光、空氣、水、土壤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陽光是一種復色光B.空氣是一種混合物C.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土壤由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物質(zhì)組成7.(2020八下·吳興期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天問一號”于今年擇機實施,將對火星進行全面綜合性探測?;鹦潜砻鎺r石受風化后產(chǎn)生的碎屑物質(zhì)形成火星土壤,由紅色細粒和角礫碎屑組成,不適合植物生長??茖W家設想:人類移民火星的時候,把火星土壤改造成類似地球上的土壤來栽培植物。改造過程中,一定不需要提供的是()A.空氣 B.水 C.礦物質(zhì) D.腐殖質(zhì)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不是由于地殼變動而形成的B.我國的農(nóng)歷是一種陰陽歷C.種類繁多的生物也會促使巖石變?yōu)橥寥繢.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是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jù)確定的9.(2020八下·拱墅開學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B.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C.構(gòu)成土壤的物質(zhì)有固體和氣體兩大類D.土壤中腐殖質(zhì)占固體部分的95%10.(2019八下·麗水期末)如圖為驗證“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實驗,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中鐵絲網(wǎng)的孔徑要稍大一些B.選取土壤應該是濕潤且富含有機物的C.實驗時能聞到臭味,有黑色物質(zhì)生成D.加熱后不能等土壤冷卻后再測質(zhì)量11.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構(gòu)成土壤的物質(zhì)存在的狀態(tài)是()A.固體 B.固體和氣體C.固體和液體 D.固體、液體和氣體12.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對這種現(xiàn)象認識有錯誤的是()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B.有利于空氣進入土壤C.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強13.土壤形成的正確順序為()a.巖石的風化b.巖石進一步風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現(xiàn)c.出現(xiàn)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終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蘚植物出現(xiàn)A.a(chǎn)bcd B.bcad C.a(chǎn)bdc D.cbad14.關(guān)于黃土高原的形成,敘述正確的是()A.風將黃土從中亞帶來堆積形成 B.本地巖石風化形成C.黃河帶來的泥沙堆積形成 D.早期溫暖的氣候自身演變而成15.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巖石碎屑、粉末、角礫、撞擊熔融玻璃等物質(zhì)組成,其中絕大部分顆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間,摸上去和面粉一樣細膩,但不適合植物生長。科學家設想:人類移民月球的時候,把月壤改造成類似地球上的土壤來栽培植物。改造過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A.空氣 B.水 C.腐殖質(zhì) D.礦物質(zhì)16.滴水穿石在科學上的解釋正確的是()A.巖石在水力沖擊下可以風化變成小碎塊B.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是在水沖擊下形成的C.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是在水沖擊下埋入礦物質(zhì)中形成的D.地殼表面的礦物質(zhì)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巖石風化形成的17.在土壤形成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風吹到巖石上,巖石受到空氣分子撞擊而碎裂B.水流中的水分子撞擊巖石使巖石碎裂C.水在物態(tài)變化中使巖石破裂D.太陽發(fā)出的紫外線照射使巖石破裂18.對土壤樣本的選取錯誤的是()A.在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生長的土壤中選取B.拔掉所有的植物,選取最好的土壤樣本C.調(diào)查結(jié)束后,應讓土壤樣本恢復原樣,以保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的正常生長D.選取時最好不要移動原來的植物二、填空題19.小杰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zhì),做了一個小實驗,請你與他一同完成實驗。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鐵塊和土壤,放入大燒杯中注水至浸沒為止,往鐵塊燒杯中加3個滿量筒和圖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個滿量筒和圖乙中的水。請回答:(1)往裝鐵塊的燒杯中加入水的量為,往裝土壤的燒杯中加水的量為。(2)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3)在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中,空氣占土壤的體積分數(shù)大約在15%~35%之間。土壤空氣對于植物的作用是給根。20.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的和死亡的,腐殖質(zhì)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土壤中溶于水的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物質(zhì)。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中的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21.如圖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機物”的實驗中,用天平稱取剛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細密的鐵絲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待土壤冷卻后稱得其質(zhì)量為45.2克,實驗過程中土壤沒有通過鐵絲網(wǎng)流失,則說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質(zhì)量為4.8克。某同學認為沒有用做實驗,因此不能得出有機物質(zhì)量為4.8克的結(jié)論。22.某同學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個花盆中放入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細砂石和碎石塊,把長勢相近的同種植物分別移栽到盆中。然后將花盆①放在盛滿水的水盆中,水面與土面相平。同時每天給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澆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澆水。請回答:(1)從實驗條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2)從實驗結(jié)果上看,①②比較說明了;②③比較說明了;②④比較說明了。(3)請幫助該同學預測,哪一盆植物生長最好?并說明理由。。23.土壤中不僅分布著植物的根系,還生活著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zhì)包括、、和等??煞譃楣腆w、液體和氣體三類,其中固體部分主要由和組成,礦物質(zhì)顆粒占固體部分的左右。三、實驗探究題24.(2021八下·下城期末)為測定某種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金進行了相關(guān)的分析與操作,回答相關(guān)的問題。(1)得到體積相同的土塊與鐵塊。小金的想法有如下兩種:①從較大土塊中切下一塊棱長為4cm的正方體土塊,再找一塊規(guī)格與之完全相同的鐵塊。②找一塊現(xiàn)成的棱長約4cm的正方體鐵塊,量出棱長。再從較大的土塊中切取與鐵塊相同的土塊。以上兩種做法中,更合理的是(選填“①”或“②”)。(2)測量土塊中空氣體積。操作: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nèi)注水,如圖甲所示??煲]土塊或鐵塊時,■,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用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①上述■處的操作應是。②若土塊體積為V,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shù)為。③為減小測量誤差,實驗時所用燒杯應選圖乙中的(選填“A”或“B”)。浙教版8年級下冊第四章植物與土壤第1節(jié)土壤的成分考點全突破【學習目標】1.掌握土壤的成分2.掌握土壤的成分探究方法3.掌握土壤的形成過程【考點精講】1.土壤的組成土壤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菌、真菌)非生命物質(zhì):空氣、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絕大多數(shù)植物的根需要固定在土壤中,通過吸收土壤里的各種養(yǎng)分來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一方面,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斷地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和無機鹽;另一方面,植物是土壤有機物積累的重要來源。土壤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陸生動物都以土壤為立足點,它們在土壤上行走、活動和覓食。常見的土壤動物有原生動物、節(jié)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等。微生物:在土壤中起作用最大的是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它們具有種類多、數(shù)量大、繁殖快和活動性強等特點,在土壤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們能分解有機物,促進物質(zhì)循環(huán)。2.腐殖質(zhì):土壤中的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yǎng)分。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固體:礦物質(zhì)顆粒(占固體95%):為植物生長提供無機鹽腐殖質(zhì)(有機物):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為植物提供養(yǎng)分液體: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③氣體:空氣: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4.土壤的形成:巖石就是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zhì)顆粒(巖石從大變小),最后經(jīng)各種生物和氣候的長期作用(有機物積累)才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非常緩慢,但毀滅土壤卻是瞬間的)5.引起巖石風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風力、流水、溫度劇變、海浪等②化學因素:化學物質(zhì)的溶蝕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類分泌的物質(zhì)【培優(yōu)訓練】一、單選題1.(2022七下·鄞州期中)某同學與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覽時對青山綠樹底下的“紅土”很好奇,他想“紅土”與嘉興的“黑土”相比,除顏色不一樣外,其他性狀還有什么不一樣呢?于是他將采集的樣品帶回家,并做了如下實驗。從圖中的對照實驗可以看出,他在探究兩種土壤中的()A.有機物含量 B.土壤生物數(shù)量C.空氣體積分數(shù) D.無機鹽含量【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本題沒有對土壤浸出液進行處理,故沒有對有機物和無機鹽進行鑒別;通過圖示裝置分析可知,裝置中沒有收集昆蟲的容器;故也不能測出土壤生物的數(shù)量;本題只能根據(jù)同等頁面需要的水的量的多少來判斷土壤中含有的空氣的量的多少;故選C。2.(2021八下·仙居期末)土壤中除了各種無機物和有機物,還有許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屬于土壤生物的是()A.蘿卜 B.蚯蚓 C.蝸牛 D.燕子【答案】D【解析】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總和,蘿卜、蚯蚓、蝸牛都屬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屬于土壤生物,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021·臺州)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巖石碎屑、粉末等物質(zhì)組成。巖石碎屑、粉末這些成分相當于地球土壤中的()A.空氣 B.水 C.礦物質(zhì) D.腐殖質(zhì)【答案】C【解析】巖石碎屑、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zhì);故答案為:C。4.(2021八下·上虞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還有很多其它的物質(zhì)。下列實驗能證明土壤中存在有機物的是()A.B.C.D.【答案】C【解析】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鐵絲網(wǎng)上加熱,如果質(zhì)量減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5.(2020八下·蕭山期末)??小剛為了探究土壤成分,先取一定質(zhì)量的干燥土壤,放在如圖裝置的石棉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等土壤白煙冒盡后,冷卻至室溫,稱量質(zhì)量,分析質(zhì)量變化,你認為小剛是在探究土壤中的()A.有機物含量 B.空氣體積分數(shù)C.土壤生物數(shù)量 D.無機鹽含量【答案】A【解析】有機物具有可燃性。通過將干燥土壤放在石棉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土壤中的有機物燃燒會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使得燃燒后土壤的質(zhì)量減少,所以A說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6.陽光、空氣、水、土壤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和能量的源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陽光是一種復色光B.空氣是一種混合物C.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土壤由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物質(zhì)組成【答案】C【解析】A、光的色散實驗說明太陽光是一種復色光,A正確;
B、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組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稀有氣體大約占0.94%、二氧化碳大約占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zhì)大約占0.03%,因此空氣屬于混合物,B正確;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C錯誤。
D、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3類物質(zhì)組成的,固體物質(zhì)包括礦物質(zhì)、有機質(zhì)秒微生物等,液體物質(zhì)主要指土壤中的(水),氣體是指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氣),D正確。故選:C7.(2020八下·吳興期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天問一號”于今年擇機實施,將對火星進行全面綜合性探測。火星表面巖石受風化后產(chǎn)生的碎屑物質(zhì)形成火星土壤,由紅色細粒和角礫碎屑組成,不適合植物生長。科學家設想:人類移民火星的時候,把火星土壤改造成類似地球上的土壤來栽培植物。改造過程中,一定不需要提供的是()A.空氣 B.水 C.礦物質(zhì) D.腐殖質(zhì)【答案】C【解析】由地球土壤的組成可知,火星表面巖石受風化后產(chǎn)生的碎屑物質(zhì),屬于礦物質(zhì)?;鹦巧先鄙倏諝狻⑺透迟|(zhì)。所以C選項正確,A、B、D錯誤。故選C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不是由于地殼變動而形成的B.我國的農(nóng)歷是一種陰陽歷C.種類繁多的生物也會促使巖石變?yōu)橥寥繢.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是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jù)確定的【答案】D【解析】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不是由于地殼變動而形成的,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形成的,A不符合題意。
B、陰陽歷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是一種“陰月陽年”式的歷法。它既能使每個年份基本符合季節(jié)變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與月相對應。它的缺點是歷年長度相差過大,制歷復雜,不利于記憶。我國的農(nóng)歷就是一種典型的陰陽歷,B不符合題意。
C、種類繁多的生物也會促使巖石變?yōu)橥寥溃参锖蛣游锏氖w和排泄物和累在巖石顆粒間,是土壤腐殖質(zhì)和有機物的童要來源,C不符合題意。
D、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角速度決定的,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0八下·拱墅開學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B.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C.構(gòu)成土壤的物質(zhì)有固體和氣體兩大類D.土壤中腐殖質(zhì)占固體部分的95%【答案】A【解析】A、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A符合題意;
B、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病毒等,B不符合題意;
C、構(gòu)成土壤的物質(zhì)有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C不符合題意;
D、土壤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礦物質(zhì),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2019八下·麗水期末)如圖為驗證“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實驗,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中鐵絲網(wǎng)的孔徑要稍大一些B.選取土壤應該是濕潤且富含有機物的C.實驗時能聞到臭味,有黑色物質(zhì)生成D.加熱后不能等土壤冷卻后再測質(zhì)量【答案】C【解析】A、鐵絲網(wǎng)的孔徑如果過大,土壤顆粒會掉落的;故A錯誤;
B、土壤如果是濕潤的,加熱過程中水分的散失也會導致質(zhì)量的變化,有較大的誤差;故B錯誤;
C、土壤中的有機物加熱后會有氣味,同時會有黑色物質(zhì)殘留;故C正確;
D、加熱的土壤必須等到冷卻后才能稱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C。11.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構(gòu)成土壤的物質(zhì)存在的狀態(tài)是()A.固體 B.固體和氣體C.固體和液體 D.固體、液體和氣體【答案】D【解析】土壤中存在空氣、水分、固體顆粒等;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對這種現(xiàn)象認識有錯誤的是()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B.有利于空氣進入土壤C.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強【答案】D【解析】A.蚯蚓在土壤中運動,能夠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氣進入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是正確的;
B.蚯蚓在土壤中運動,能夠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氣進入土壤,是正確的;
C.蚯蚓在土壤中運動,能夠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氣進入土壤,故可以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是正確的;
D.增強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光照的強度、延長光照的時間、合理密植、原料充足等;和蚯蚓在土壤中生活沒有關(guān)系;故D錯誤;故答案為:D。13.土壤形成的正確順序為()a.巖石的風化b.巖石進一步風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現(xiàn)c.出現(xiàn)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終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蘚植物出現(xiàn)A.a(chǎn)bcd B.bcad C.a(chǎn)bdc D.cbad【答案】C【解析】土壤是由巖石轉(zhuǎn)化而來的,巖石通過風化導致巖石破碎后,慢慢產(chǎn)生低等生物,在低等生物的綜合作用下形成原始土壤,當出現(xiàn)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終形成;故C符合;故答案為:C。14.關(guān)于黃土高原的形成,敘述正確的是()A.風將黃土從中亞帶來堆積形成 B.本地巖石風化形成C.黃河帶來的泥沙堆積形成 D.早期溫暖的氣候自身演變而成【答案】A【解析】黃土高原的形成存在著爭議,不過大多數(shù)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中亞地區(qū)的巖石形成的沙子和粘土,被風力帶來的;并最終形成黃土高原;故A符合;故答案為:A。15.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巖石碎屑、粉末、角礫、撞擊熔融玻璃等物質(zhì)組成,其中絕大部分顆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間,摸上去和面粉一樣細膩,但不適合植物生長。科學家設想:人類移民月球的時候,把月壤改造成類似地球上的土壤來栽培植物。改造過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A.空氣 B.水 C.腐殖質(zhì) D.礦物質(zhì)【答案】D【解析】月球上沒有水、空氣,并且月球上沒有生物的存在,所以也不存在腐殖質(zhì),而空氣、水、腐殖質(zhì)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改造月球土壤時需要提供,而月壤中存在較多的巖石,即存在礦物質(zhì);故D符合;故答案為:D。16.滴水穿石在科學上的解釋正確的是()A.巖石在水力沖擊下可以風化變成小碎塊B.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是在水沖擊下形成的C.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是在水沖擊下埋入礦物質(zhì)中形成的D.地殼表面的礦物質(zhì)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巖石風化形成的【答案】A【解析】在溫度、水等外界條件下,整塊的巖石破碎形成小的巖石或者砂粒,而水滴石穿就是巖石在水的沖擊下形成小塊,最終形成一個貫穿巖石的小洞;故A正確;故答案為:A.17.在土壤形成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風吹到巖石上,巖石受到空氣分子撞擊而碎裂B.水流中的水分子撞擊巖石使巖石碎裂C.水在物態(tài)變化中使巖石破裂D.太陽發(fā)出的紫外線照射使巖石破裂【答案】C【解析】A.風將砂粒刮起來,碰撞著巖石。久而久之,巖石層就被慢慢地磨損。A不符合題意。
B.水分子很小,對巖石的作用十分微小。水流動時,夾帶的小塊巖石與巖石摩擦,使巖石逐漸成了小石塊。B不符合題意。
C.水流動時,夾帶的小塊巖石與巖石摩擦,使巖石逐漸成了小石塊。C符合題意。
D.炎熱的太陽也會使巖石變得很燙,此時若氣溫驟降,巖石也會爆裂。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8.對土壤樣本的選取錯誤的是()A.在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生長的土壤中選取B.拔掉所有的植物,選取最好的土壤樣本C.調(diào)查結(jié)束后,應讓土壤樣本恢復原樣,以保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的正常生長D.選取時最好不要移動原來的植物【答案】B【解析】土壤選樣是觀察土壤生物的重要一環(huán),在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生長的土壤中選取,選取時最好不要移動原來的植物,調(diào)查結(jié)束后,應讓土壤樣本恢復原樣,以保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的正常生長。所以“拔掉所有的植物,選取最好的土壤樣本”這種方法不正確。故答案為B.二、填空題19.小杰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zhì),做了一個小實驗,請你與他一同完成實驗。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鐵塊和土壤,放入大燒杯中注水至浸沒為止,往鐵塊燒杯中加3個滿量筒和圖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個滿量筒和圖乙中的水。請回答:(1)往裝鐵塊的燒杯中加入水的量為,往裝土壤的燒杯中加水的量為。(2)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3)在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中,空氣占土壤的體積分數(shù)大約在15%~35%之間。土壤空氣對于植物的作用是給根?!敬鸢浮浚?)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提供足夠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解析】(1)因為量筒的量程為200ml,故3個滿量筒的水的量為600ml;根據(jù)題意;往裝鐵塊的燒杯中加入水的量為600ml+50ml=650ml;往裝土壤的燒杯中加水的量為600ml+150ml=750ml;
(2)因為土壤顆粒之間有空隙;故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土壤塊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土壤中的空氣的作用主要是為植物體根的呼吸作用提供足夠的氧氣;20.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的和死亡的,腐殖質(zhì)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土壤中溶于水的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物質(zhì)。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中的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敬鸢浮颗判刮?;生物體;食物;養(yǎng)分;無機鹽;空氣【解析】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腐殖質(zhì)可以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也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yǎng)分。土壤中溶于水的無機鹽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物質(zhì)。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中的空氣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21.如圖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機物”的實驗中,用天平稱取剛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細密的鐵絲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待土壤冷卻后稱得其質(zhì)量為45.2克,實驗過程中土壤沒有通過鐵絲網(wǎng)流失,則說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質(zhì)量為4.8克。某同學認為沒有用做實驗,因此不能得出有機物質(zhì)量為4.8克的結(jié)論。【答案】干燥土壤【解析】在“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驗證實驗中:土壤應充分干燥,土壤應含有較豐富的有機物,實驗中的鐵絲網(wǎng)孔徑要小,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上述實驗中不能得出有機物質(zhì)量為4.8克的結(jié)論,原因可能是沒有用干燥土壤做實驗。22.某同學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個花盆中放入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細砂石和碎石塊,把長勢相近的同種植物分別移栽到盆中。然后將花盆①放在盛滿水的水盆中,水面與土面相平。同時每天給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澆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澆水。請回答:(1)從實驗條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2)從實驗結(jié)果上看,①②比較說明了;②③比較說明了;②④比較說明了。(3)請幫助該同學預測,哪一盆植物生長最好?并說明理由。?!敬鸢浮浚?)土壤中有無空氣;土壤中有無足夠的水;土壤的質(zhì)地(2)土壤中缺乏空氣不利于植物生長;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長;土壤保水性能影響植物生長(3)②生長得最好。因為②盆有適于植物生長的條件:充足的空氣、適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物質(zhì)【解析】(1)從實驗條件上看,①②的區(qū)別在于土壤中有無空氣;②③的區(qū)別在于土壤中有無足夠的水;②④的區(qū)別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施工技術(shù)課程總結(jié)
- 2025-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考前通關(guān)必練題庫-含答案
- 2025屆江蘇省南京、淮安市高三沖刺診斷考試數(shù)學試題試卷
- 茶業(yè)制作培訓課件
- 手機管理家庭教育指導
- 司法機關(guān)對青少年犯罪預防教育計劃
- 2025天津房屋租賃合同協(xié)議
- 激光產(chǎn)品認證聲明
- 個人民間借款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SET流程及相關(guān)加密技術(shù)二零二五年
- 公司金融課件(完整版)
- 地鐵盾構(gòu)法施工技術(shù)試題
- 高處作業(yè)審批表
- 英語口譯基礎教程--Unit-7-10
- DBJ04∕T 253-20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標準
- 二元一次方程組(課堂PPT)
- 《淮陰師范學院二級學院經(jīng)費核撥管理辦法(試行)》
- 清篩車挖掘輸送裝置
- 實名核驗(法人)業(yè)務辦理表
- 蘭亭集序米字格高清word打印版本(全)
- 測量鹽水的密度實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