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1543-202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范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5/12/wKhkGWbXsjOACQT6AAC73ETQmAM353.jpg)
![DB61T1543-202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范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5/12/wKhkGWbXsjOACQT6AAC73ETQmAM3532.jpg)
![DB61T1543-202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范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5/12/wKhkGWbXsjOACQT6AAC73ETQmAM3533.jpg)
![DB61T1543-202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范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5/12/wKhkGWbXsjOACQT6AAC73ETQmAM3534.jpg)
![DB61T1543-202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范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5/12/wKhkGWbXsjOACQT6AAC73ETQmAM35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61/T154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規(guī)定.........................................................................................................................................................2
5選址.................................................................................................................................................................2
6規(guī)劃.................................................................................................................................................................2
7布局.................................................................................................................................................................3
8建設任務與要求.............................................................................................................................................4
9管理.................................................................................................................................................................7
附錄A(規(guī)范性)陜西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劃大綱...................................................................9
附錄B(規(guī)范性)水土流失防治指標..........................................................................................................11
附錄C(規(guī)范性)陜西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申報書樣式.....................................................................12
I
DB61/T154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由陜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中作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陜西省水利廳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陜西省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孝中、孫虎、趙惠萍、孫藝香、張經濟、徐崟堯、郝惠莉、柳禮香、朱曉敏、
王惠澤、黃夢嬌、王傳明、劉毅。
本文件由陜西省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負責解釋。
本文件首次發(fā)布。
聯系信息如下:
單位:陜西省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
電話/p>
地址:西安市長安區(qū)神舟四路239號航創(chuàng)國際廣場A座
郵編:710100
II
DB61/T1543—2022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創(chuàng)建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基本要求、選址、規(guī)劃布局、建設、管理的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建設和管理。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51018—2014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T51297—2018水土保持工程調查與勘測規(guī)范
SL534—2013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技術導則
《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qū)評定辦法》
《陜西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qū)評定辦法》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demonstrationpark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具有典型水土流失特征,以高標準治理、高科技示范、新技術應用的水土保持
園區(qū),發(fā)揮較高的水土保持調水保土效益、水土保持經濟效益、水土保持社會效益、水土保持生態(tài)效益、
進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場所。
3.2
功能分區(qū)functionalzoning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內各功能區(qū)在空間上的劃分。
3.3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評定assessmentofdemonstrationpark
由項目管理單位依據程序和要求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開展的認定。
3.4
服務功能servicefunction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利用資源、設施和技術,對社會公眾開展的服務。
1
DB61/T1543—2022
3.5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constructionofdemonstrationpark
為保護與改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進行的水土流失防治、生態(tài)恢復和綠化、基礎設施
建設等依照有關程序開展的建設活動。
4基本規(guī)定
4.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在規(guī)劃和建設中,所明確的主要功能包括: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土保持科
普教育、科學試驗和研究、生態(tài)經濟產業(yè)、水土保持特色展示、生態(tài)觀光休憩等。
4.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具備一定規(guī)模;水土保持工程質量高、效果好、典型性強;園內的水土保
持成果可以發(fā)揮理念引領、典型示范、宣傳教育、科學普及等作用。
4.3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目標應符合區(qū)域水土保持和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并符合所在地
行政區(qū)的經濟社會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并編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總體規(guī)劃》。
4.4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治理措施應體現水土保持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運用、水土流失治理先進技術推廣、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治理與開發(fā)相結合。
5選址
5.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所在地的水土流失、地貌景觀、植被生態(tài)具有代表性。
5.2有水土流失治理基礎,水土保持措施運行良好,已有水土保持設施發(fā)揮了效益,水土流失基本得
到控制。
5.3與外界聯系交通便利。
5.4有充足空間,具備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和布設、科學技術試驗示范研究、科普宣傳教育、現代農業(yè)
示范和游覽休憩等主要功能發(fā)揮的需求。
5.5得到附近居民的支持。
6規(guī)劃
6.1調查
6.1.1規(guī)劃前應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進行實地調查。實地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園區(qū)所在地的自然環(huán)
境、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規(guī)律、水土保持措施、自然景觀特點、交通便利情況、基礎設施、建設資
金來源、開放條件等。
6.1.2水土流失特點及典型性調查。主要包括園區(qū)水土流失的類型、特點、強度以及水土流失規(guī)律的
典型性和代表性。
a)風沙區(qū)主要調查園區(qū)風力侵蝕的分布、特點、強度,以及人為因素等;
b)黃土高原區(qū)主要調查園區(qū)的面蝕、溝蝕分布、重力侵蝕、侵蝕產沙規(guī)律、侵蝕強度、水土流失
特點及人為因素等;
c)平原區(qū)主要調查生態(tài)環(huán)境、河流側方侵蝕、坍岸、防洪和濕地情況等;
d)土石山區(qū)主要調查植被覆蓋與水土流失的關系、土壤侵蝕部位、巖層風化、泥沙運移規(guī)律、重
力侵蝕和泥石流情況等。
6.1.3水土保持措施調查,主要調查現有水土保持措施單體,水利水保措施及其配置情況,水土保持
設施損毀情況,水土保持設施完好率,生態(tài)農業(yè)、生態(tài)產業(yè)與水土保持的關系等。
2
DB61/T1543—2022
6.1.4自然環(huán)境調查和社會經濟情況調查應符合《水土保持工程調查與勘測規(guī)范》(GB/T51297—2018)
的規(guī)定。
6.1.5交通情況調查,包括距市、縣(區(qū))、鎮(zhèn)、村的距離;等級公路(國、省、縣道)分布及鄉(xiāng)村
道路的通達性和路況情況等。
6.1.6基礎設施情況調查,包括供水、電力、通訊、步行道、停車場、休憩場所、科研實驗和試驗場
所、科普宣傳設施、水土保持和現代農業(yè)展示等設施。
6.1.7建設資金情況調查,包括資金投入、資金來源籌措、資金使用以及收益分配等情況。
6.1.8開放條件調查,包括開放的環(huán)境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安全條件、管理條件、服務對象條件及
開放效益等。
6.2規(guī)劃
6.2.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規(guī)劃,應明確主要功能定位、類型與發(fā)展目標,并體現水土保持典型示范、
宣傳教育、科學普及等作用。
6.2.2規(guī)劃應根據建設和發(fā)展需求,規(guī)劃建設期一般宜3年~5年。
6.2.3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應納入所在地的水土保持總體規(guī)劃中。
6.2.4規(guī)劃應符合以下要求:
a)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劃應建設目標明確、設計科學、功能分區(qū)清晰合理;
b)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類型可分為綜合防治型、科學研究型、科普教育型、生態(tài)產業(yè)型、特色
展示型等;
c)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功能區(qū)可分為綜合防治區(qū)、科學研究區(qū)、典型示范區(qū)、農林產業(yè)展示區(qū)、
科普宣傳區(qū)、休閑觀光區(qū)、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區(qū)等;
d)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劃成果應包括報告書和圖件,成果可見附錄A;
e)規(guī)劃應通過專家評審,得到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6.2.5在規(guī)劃的指導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根據建設規(guī)劃,編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實施方
案。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實施方案應報送主管部門審批,獲得批準后方可實施。
6.3措施配置
6.3.1應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自然條件、主要功能類型、功能分區(qū)等綜合配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6.3.2水土保持措施應配置科學,形成綜合防治體系,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
和其他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
7布局
7.1總體布局
7.1.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與當地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社會經濟發(fā)展相協(xié)調。
7.1.2有明確的功能分區(qū),功能區(qū)不少于3個。
7.1.3功能區(qū)布局及各功能區(qū)內部空間布置科學合理。
7.2功能分區(qū)
7.2.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內應設立核心區(qū),核心區(qū)應包含綜合防治區(qū)和1個以上其他主要功能區(qū)。
7.2.2主要功能區(qū)包括綜合防治區(qū)、科學研究區(qū)、典型示范區(qū)、科普宣傳區(qū)等。
3
DB61/T1543—2022
7.2.3應根據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的典型性以及設施條
件,首先明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類型定位,再確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主要功能區(qū),然后再劃分
出其他功能區(qū)。不同類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功能區(qū)布局見表1。
7.2.4各功能區(qū)的名稱和設施應與其功能相匹配。
表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功能區(qū)布局
基礎設施和管
類型綜合防治區(qū)科學研究區(qū)典型示范區(qū)農林生產區(qū)科普宣傳區(qū)休閑觀光區(qū)
理服務區(qū)
綜合防治型√○√○√○√
科學研究型√√○○√○√
科普教育型√○√○√√√
生態(tài)產業(yè)型√○○√√○√
特色展示型√○√√√√√
注:√為必有功能區(qū);○為可有功能區(qū)。
7.2.5各功能區(qū)應達到《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qū)評定辦法》或《陜西省水土保持示范園區(qū)評定辦
法》的條件和基本功能要求。
7.2.6功能區(qū)布局,應符合《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技術導則》(SL534—2013)的規(guī)定。
7.3基礎指標
7.3.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水土流失防治指標,應高于所在地區(qū)域的平均防治水平。
7.3.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可分為準備期、建設期和展示期。各時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指標參見附
錄B。
8建設任務與要求
8.1建設任務
8.1.1綜合防治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以提高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效果為建設目標,展示水土保持
措施完善、配置合理、標準質量高、防治效果顯著等水土保持成果。主要建設任務包括:
a)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積,應達水土流失面積的90%以上(含90%);
b)水土保持措施布設科學、合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好;
c)水土保持設施完好率達到100%,建設質量達到水土保持工程的技術標準;
d)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內的水土流失輕微;
e)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生態(tài)群落結構良好、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
f)對水土保持設施,有管護制度和管護人員;
g)水土保持措施能夠持續(xù)發(fā)揮水土保持綜合效益。
8.1.2科學研究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以提高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水平為目標,具備開展科學研究
和監(jiān)測的設施與設備等條件,設備運行良好;科研成果豐富,并用于水土流失防治或生產實踐;在水土
保持科研和監(jiān)測方面,有穩(wěn)定經費投入和專職人員。主要建設任務包括:
a)建設和配備用于相關科學研究的試驗、實驗、觀測、模擬設備等儀器、設備和設施,且運行狀
況良好;
b)科研設備和設施先進;
4
DB61/T1543—2022
c)利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設施開展研究,并取得科技獎勵、研究論文或專利成果;或有推廣應
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
d)與科研等部門有較好協(xié)作機制,至少與2個以上科研部門或大專院校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技
術創(chuàng)新或推廣;
e)取得的科學研究或技術成果,廣泛用于生產實踐,推動水土保持和生態(tài)建設發(fā)展,效益顯著;
f)科學研究或技術成果推廣獲得的經濟效益純收入,首先用于保障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科學研
究或技術推廣活動;
g)在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方面,有穩(wěn)定經費投入和專職研究人員;
h)建設科學研究設施,應針對所在區(qū)域的水土流失特點。風沙區(qū)側重于風力侵蝕及荒漠化防治的
科學研究和防治技術;黃土高原區(qū)側重坡面侵蝕、溝谷侵蝕等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的研究和防
治技術;土石山區(qū)側重于重力侵蝕、水力侵蝕的研究和防治技術;平原區(qū)側重于河流側蝕坍岸、
地表徑流利用、濕地保護等研究和治理技術。
i)規(guī)范布設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現代農業(yè)等相關研究和設施,展示先進技術。
8.1.3科普教育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突出宣傳水土保持、教育公眾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標,應建
設科普展示館和體驗設施、網絡通訊設施和服務接待基礎設施等;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動、具
備較強的接待能力和較長的開放時間。主要建設任務包括:
a)建設和配備展示水土流失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演示和展示設施。演示和展示設施至少包括5種以
上,展示設施有標牌和科普宣傳欄;設立完善的景觀標示牌;
b)建設科普展示館和體驗設施,應建設網絡、通訊和視頻等信息化設施;拍攝水土保持科技和成
果的宣傳視頻;
c)建設安全防護設施,策劃科普教育活動方案、路線設計,購置宣講員配置,編制科普宣傳手冊;
d)建設參觀基礎設施。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接待能力應達到200人/次,省級水土保持科
技示范園接待能力應達到150人/次,市、縣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接待能力應達到50人/次;
e)基礎設施良好,并能滿足常年開放的條件,每年向社會開放的時間在180天以上;
f)每年接待人數: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達到接待4000人以上;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接待1000人以上;市、縣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接待500人以上;
g)應與1個及以上教育部門或教育機構有合作關系;每年面對中小學生、大專院校開展水土保持
和生態(tài)教育6次以上。
8.1.4生態(tài)產業(yè)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將水土流失治理與地方特色產業(yè)發(fā)展緊密結合,促進生態(tài)
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顯著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輻射帶動效果突出。主要建設任務包括:
a)建設有1個以上生態(tài)型特色產業(yè)園,且經濟效益良好;
b)建設的特色產業(yè)園符合綠色發(fā)展理念,且與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相協(xié)調;
c)建設特色產業(yè)生產、加工示范基地或新品種繁育場地,能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
d)特色產業(yè)園吸納勞動力就業(yè)能力好;
e)有相關技術人員從事產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f)特色產業(yè)園具有生態(tài)觀光效果;
g)生態(tài)產業(yè)示范基地,建設有水土保持設施,能促進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
h)特色產業(yè)收益可以支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運行維護。
8.1.5特色展示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重點應突出水土保持某方面或某項措施的顯著成果,包括生
態(tài)清潔小流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城市和城郊水土保持,以及梯田、澇池、谷坊、淤地壩、坡面
治理、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林草工程的成果等。主要建設任務包括:
a)建設完善的水土保持工程或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布設,形成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色;
5
DB61/T1543—2022
b)單項水土保持措施標準高、質量好、示范作用強。單項措施或單一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面積應占
到園內水土流失面積的30%以上;減沙作用應占40%~50%以上;建設用于展示的水土保持
林草單項措施,面積應不小于1公頃;建設的坡面治理和溝道治理措施,能夠展示出綜合防治
體系;
c)對自然景觀、水土流失規(guī)律和水土保持成果的展示方法和形式多樣、技術先進;
d)展示設施應具有科普性和觀賞性;
e)展示區(qū)應系統(tǒng)設置標示、標牌;
f)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內應設置不少于5處以上展示場位。
8.2建設要求
8.2.1綜合防治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建設和布置有高標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總體布置科學合理,治理工程符合規(guī)范、質量高、展
示性強;
b)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能體現所在地水土保持特色。包括梯田工程、淤地壩工程、溝道防護工程、
坡面截排水工程、支毛溝治理工程、棄渣場治理及攔擋工程、防風固沙工程、灘涂濕地保護、
水源涵養(yǎng)、林草工程、封育工程等;
c)應有2類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可展示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成果;
d)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總體布置,應遵照《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1018—2014)的
要求;
e)在該功能區(qū)內,不宜隨意硬化地面,不得建設廣場、房屋、大廳、亭臺等設施。
8.2.2科學研究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應配置開展水土保持相關試驗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試驗器材、設備等運行良好;
b)有滿足水土保持科學試驗、實驗和研究的場地;
c)建設有先進治理技術推廣、展示的場所;
d)加強水土保持實用先進設備、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不斷提高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效益;
e)建設有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或專業(yè)培訓場所和設備。
8.2.3典型示范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設置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態(tài)農業(yè)或自然景觀保護的示范點位置、路線指示牌、參觀臺等;
b)有展示水土保持典型措施和典型成果的場所、宣傳牌、音頻和視頻;
c)可建設步行道,步行道有良好的通達性并設計為閉合回路;
d)可保留少量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土地,進行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對比性展示;
e)對主要典型示范工程,應有專職人員定期維護;
f)對主要典型示范內容及其技術指標,應設立解說標牌并編制說明手冊。
8.2.4農林生產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結合水土保持措施布設開展土地整治工程,并發(fā)展綠色、優(yōu)質、高效和特色農林和養(yǎng)殖產業(yè);
b)應建設高標準農田、果園或牧草地;
c)根據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林和養(yǎng)殖產業(yè);
d)農林和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展應與地區(qū)特產、傳統(tǒng)特色相結合,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促進小康社會建設;
e)建設有優(yōu)良農作物、林果試驗田或優(yōu)質牲畜品種的引進與培育場;
f)可以建設農林產品和畜牧產品的加工廠,提高農林及其副產品質量、打造優(yōu)質品牌、延伸產業(yè)
鏈、增加農、林、牧業(yè)收益;
g)鼓勵建設綠色農林試驗區(qū),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可利用農林試驗田和畜牧場發(fā)展農業(yè)生態(tài)體
驗游、觀光游。
6
DB61/T1543—2022
8.2.5科普宣傳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設置科普宣點、臺、線、園、館,如水土保持措施長廊、水土保持植物栽培園、水土保持博物
館等;
b)設置解說牌、標識牌,科學嚴謹、通俗易懂展現水土保持知識,并定期更新維護;
c)引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信息化系統(tǒng),可采用語音解說、4D影視廳、水土保持電影光盤等;
d)有科普專員,編寫水土保持科普手冊;
e)制定科普計劃,展開針對中小學生、當地居民、游客的科普教育活動。
8.2.6休閑觀光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在出入口、主要交通路口設置引導牌、導覽圖;
b)根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主體功能,設置觀光游覽路線、步行道;
c)因地制宜、因景制宜開設游憩項目或水土保持體驗項目。具體項目可參考表2;
d)配備專職講解員,并定期進行水土保持知識培訓;
e)建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現代信息化技術,建設智慧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實現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觀光。
表2游憩項目類別
游憩類別游賞項目
野外游覽散步、垂釣、游船、登山、攀巖、采摘等
審美欣賞攝影、寫生等
科技教育考察、觀測研究、采集標本等
休養(yǎng)保健溫泉、療養(yǎng)、康健等
其他農業(yè)體驗、社交聚會、手工勞作等
8.2.7休閑觀光區(qū)的建設要求如下:
a)在出入口、主要交通路口設置引導牌、導覽圖;
b)根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主體功能,設置觀光游覽路線、步行道;
c)因地制宜、因景制宜開設游憩項目或水土保持體驗項目。具體項目可參考表2;
d)配備專職講解員,并定期進行水土保持知識培訓;
e)建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現代信息化技術,建設智慧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實現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觀光。
f)在人員活動頻繁區(qū)域,可修建活動好休憩場地,減少和降低人員活動對其他區(qū)域土地的擾動和
生態(tài)干擾。
99管理
9.1運行
9.1.1通過評定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設立專職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
9.1.2管理人員職責明確、專業(yè)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安保人員、保潔人員等結構合理。專業(yè)管
理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a)具備水土保持、自然地理、環(huán)境保護等知識;
b)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學歷;
c)管理人員定期組織參加水土保持業(yè)務培訓。
7
DB61/T1543—2022
9.1.3通過評定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應制訂規(guī)章制度。在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設施維
護、科學研究、園區(qū)規(guī)劃、公眾科普、資金使用監(jiān)管等方面有規(guī)章制度。
9.1.4應建立管理檔案。檔案資料齊全,管理規(guī)范,符合有關規(guī)定。
9.1.5具備相對穩(wěn)定的經費保障。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收入或籌集經費能夠支撐園區(qū)的建設、運營、
維護、人員等支出。
9.1.6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具有安全完善的安全警示標志和防護措施,有應急預案和醫(yī)療救護和轉送
能力。
9.2宣傳與推廣
9.2.1通過宣傳標牌、宣傳欄、報刊、電視、網站或新媒體開展宣傳報道。
9.2.2導視系統(tǒng)完善,有講解方案和通俗易懂的介紹材料。
9.2.3鼓勵定期免費開放,保障每年一定的免費開放時間。
9.2.4主動推廣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生態(tài)和景觀保護技術、運營和管理經驗等。
9.2.5與其他地區(qū)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開展合作交流活動。
8
DB61/T1543—2022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
陜西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劃大綱
A.1總則
建設規(guī)劃的目的、原則、編制依據及規(guī)劃背景等。
A.2項目區(qū)概況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地理位置、范圍、邊界、面積、自然條件背景、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等。
A.3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現狀
地區(qū)水土流失的類型、特點和強度;現階段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和配置、治理成效、存在的不足等。
A.4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類型與發(fā)展目標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發(fā)展現狀;擬建成的類型與特色、發(fā)展目標、建設期限等。
A.5總體布局與功能分區(qū)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土地利用現狀與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擬建總體布局與功能區(qū)劃分等。
A.6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擬采用的水土保持技術、措施、配置;建設前后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
等。
A.7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內建筑、水電設施、道路交通、景觀類型、環(huán)境衛(wèi)生、服務措施等建設規(guī)劃。
A.8水土保持監(jiān)測
水土保持監(jiān)測技術與方法、監(jiān)測點布局、監(jiān)測成果等。
A.9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
投資及資金籌措方案;建成后的水土保持效益(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及綜合效益分
析等。
9
DB61/T1543—2022
A.10管理機構與資金保障
機構名稱、主要職責及人員編制、各類專業(yè)人員的配備及培訓情況;資金使用計劃情況等。
A.11主要圖件
A.11.1必備圖件包含以下內容:
a)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劃圖(附圖)
b)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布設圖(附圖)
A.11.2可選圖件:
a)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位置和交通圖(插圖)、界限范圍圖(插圖)、功能分區(qū)圖(插圖)
b)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土地利用現狀圖(附圖)
c)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劃分圖(插圖)
d)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景觀及導覽圖(插圖或附圖)
10
DB61/T1543—2022
BB
附錄B
(規(guī)范性)
水土流失防治指標
表B.1準備期水土流失防治指標
指標風沙區(qū)黃土高原區(qū)平原區(qū)土石山區(qū)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60>70>80>75
植被覆蓋度(%)>50>70>50>75
土壤侵蝕減少量(%)>0>0>0>0
坡耕地治理比例(%)>80>85>90>85
>25°陡坡耕地退耕率(%)>80>80>90>90
表B.2建設期水土流失防治指標
指標風沙區(qū)黃土高原區(qū)平原區(qū)土石山區(qū)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80>85>90>85
植被覆蓋度(%)>70>80>70>80
土壤侵蝕減少量(%)>50>50>60>60
坡耕地治理比例(%)>90>90100>90
>25°陡坡耕地退耕率(%)>90>90100>90
表B.3展示期水土流失防治指標
指標風沙區(qū)黃土高原區(qū)平原區(qū)土石山區(qū)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85>85>90>85
植被覆蓋度(%)>80>85>90>90
土壤侵蝕減少量(%)>80>85>90>90
坡耕地治理比例(%)100100100100
>25°陡坡耕地退耕率(%)100100100100
11
DB61/T1543—2022
CC
附錄C
(規(guī)范性)
陜西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申報書樣式
編號:
陜西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申報書
申報名稱:
申報單位:
陜西省水利廳制
年月日
12
DB61/T1543—2022
說明
一、申報書由陜西省水利廳統(tǒng)一編號。
二、“示范園類型”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主體功能類型,包括綜合防治
型、科學研究型、科普教育型、生態(tài)產業(yè)型、特色展示型。
三、“所在地”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所在的市、縣(區(qū))級行政區(qū)劃名
稱。
四、“地理坐標”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所跨的經緯度范圍、海拔范圍及
其主要拐點坐標,采用國家2000大地坐標系。
五、“權屬情況”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土地、林地和水域權屬是否清
晰。
六、“提出申請的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承諾書”需按照規(guī)定提綱撰寫,經
縣級及以上主管領導簽字蓋章后方為有效。
七、“評審委員會評審意見”指組織專家論證后提出的評審意見,須經評
審委員會成員簽名后方為有效。
八、申報書所要求的附件必須齊全,其他附件由申報單位自行決定。
九、申報書的內容和填報要求,由陜西省水利廳負責解釋。
13
DB61/T1543—2022
一、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基本信息
申報名稱
水保示范園類型
所在地
地理坐標
水土保持措施面
總面積(平方公里)
積(平方公里)
水保示范園管理機構名稱
行政隸屬關系
人員編制相關科技人員
行政管理人員其他工作人員
14
DB61/T1543—2022
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規(guī)劃情況
1.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現狀概述
2.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特色與治理成效
3.科學研究概況
4.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概況
15
DB61/T1543—2022
5.科普宣傳活動概況
6.帶動周邊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概況
7.建設現狀概述
8.近期規(guī)劃方案和建設內容
16
DB61/T1543—2022
三、提出申請的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承諾書
提出申請的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承諾書(附原件)
主管領導簽名:
(公章)
年月日
17
DB61/T1543—2022
四、土地權屬證明材料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內土地、林地和水域權屬明確、無礦權設置證明(附原
件)、文物部門同意批復等文件。
18
DB61/T1543—2022
五、評審委員會評審意見
評審委員會評審意見(附原件)
委員會組長簽名:
成員簽名:
年月日
19
DB61/T1543—2022
六、陜西省水利廳審批意見
陜西省水利廳審批意見(附原件)
(公章)
年月日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61/T154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規(guī)定.........................................................................................................................................................2
5選址.................................................................................................................................................................2
6規(guī)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紫銅鋼管焊接配件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揚聲器專用焊錫絲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農用鈉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不銹鋼套刀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足球電子燈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調酒玻璃棒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舞臺阻火阻燃幕布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粉末狀觸媒合成塊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動隔膜泵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滑桿式可調電阻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買賣個人房屋合同(4篇)
- 武漢2025年湖北武漢理工大學管理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使用錯誤評估報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課件
- TZSA 158-2023 雙引擎分布式視頻處理器技術規(guī)范
- 客服人員績效考核評分表
- 護士長績效考核評分細則表
- 加班調休單(最新版)
- 習慣性違章的特點危害及預防對策
- 智慧金字塔立體篇第四冊、第五冊答案全解
- ihaps用戶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