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24高三?全國?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最好的相處之道,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也有人說,相處時,守住自己的立場最
重要。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明確立場觀點,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換位思考,體會別樣的美
《論語》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约翰辉赋惺艿氖拢膊灰獜娂咏o別人。人
與人之間,永遠是相互的。所以,最好的相處之道,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即換位思
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你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交往要學會將心比心,試著理解別人的
辛苦,你就能對他人多一份體諒。
學會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如果我們能懂
得換位思考,在能力范圍內(nèi)伸手幫一把,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是別人迷茫時的一絲希望。
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理解別人的內(nèi)心感受。與其說齊桓公寬容大度,不如說他可以
站在管仲的角度思考問題,因此他不計前嫌,重用賢臣,成為一代英明的君主。與其說莎莉
文小姐是海倫覲勒的啟蒙老師,不如說莎莉文小姐才是真正從一個盲人的角度理解海倫a
勒的人。她是盲人的教師,就要從盲人的角度看整個世界。也許我們都會為一個盲人可以出
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而感到震驚,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偉人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鼓
勵與支持。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滴墨水滴在了一張潔白無暇的白紙上,白紙哭訴墨水弄臟
了自己,使自己不再完美,其實,白紙如果換個角度想想就會發(fā)現(xiàn),墨水的到來使自己變得
豐富了,不再那么單調(diào)。白紙如果能這樣想她就不會傷心而會開心起來。
如果你是一顆經(jīng)歷了風吹日曬、久經(jīng)磨礪的石頭,你應當感謝大自然給予你的恩惠;如
果你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你應當感謝別人的踐踏使你能夠堅強成長;如果你是一條小河流,
你應當感謝風的力量可以把你融入大海。站在別人的位置上想一想,無論他們讓你經(jīng)歷怎樣
的磨難,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是在幫助你成功。換位思考是讓你不要總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
別人的生活你并不知曉,一味地責怪別人只會讓彼此受到傷害。
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思考方式一一不同的身份決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
同是一朵花擺在面前,會有“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懷,也會有“落紅不
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責寄人籬下的林妹妹的傷懷,你也不能否認
落紅護花的事實。你能做的只有學會換位思考,去體會一朵花的豐富內(nèi)涵。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
生活是如此的豐富。
當然,換位思考不等于放棄自己的立場,有些底線是必須要守住的,比如原則問題。所
以,學會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要把握好一個“度”,哪些事情是可以讓步的,哪些事情則
必須死磕到底。當然,死磕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能夠和和氣氣解決問題,就不要大動肝
火傷害對方的感情,能做到既能守住自己的立場,又能處理好人際矛盾,需要大智慧。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以人際相處為話題,展現(xiàn)了人們對于相處時立場問題的討論。材料很簡練,由兩個
分句組成,最大的特征是中間用分號“;”斷開。
分號前“最好的相處之道,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跋嗵帯笔侵浮氨舜松钤?/p>
一起;彼此接觸往來”,從這個解釋來看,“生活在一起”是很親密的相處;“彼此接觸往
來”是沒有那么親密的關(guān)系,但是彼此之間是有接觸交往的,也算是“相處”了。“相處之
道”這里的“道”是指方法、技巧。相處之道,是指如何認識和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guān)
系,特別是情感和利益的共享與分配?!白詈谩笔侵缸顬檫m當,最為理想的選擇?!傲觥?/p>
是指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處在的地位和抱有的態(tài)度。分號前這句話,可以這么理解:人與人之
間的接觸與交往中,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從對方所處在的
地位思考相互的關(guān)系。
分號后“也有人說,相處時,守住自己的立場最重要”,分號后這句話,“也有人說”,
是對前句的補充。守住自己的立場,就是堅守自己的立場與態(tài)度,不因為對方立場不同而改
變自己的立場。
由此可見,前者“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體現(xiàn)的是一種“他位”思想,也就是換
位思考。換位思考,是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guān)系
的思考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
基礎(chǔ):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
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lián)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
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chǔ)。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guān)愛??梢哉f,在大
部分情況下,換位思考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最佳潤滑劑。但有些人也許會存在過分迎合
他人立場,失去自己的原則的問題。由此,材料才借助''有人"之口,強調(diào)了守住自己的立
場的重要性。而我們需要的堅守自我立場,并非獨斷專權(quán)、封閉自我,而是要在與人為善的
基礎(chǔ)上,明確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試題要求明確自己的立場觀點進行寫作。因此,寫作時最好能明確選擇好一方再展開論
述。比如,若強調(diào)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可以先說說這樣做的好處,如學會換位思考,
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對方內(nèi)心并理解他人的所言所行,否則,雙方就會因缺乏深入了解而只
糾結(jié)于外在的言行。而若是選擇堅守自己立場,則可采用駁論文的方式,先說明有些人雖然
展開對方立場看問題,但卻不能認識到對方立場善惡,只是一味地虛與委蛇,反而導致自己
誤入歧途。由此,再點明觀點一一我們要懂得堅持自己的立場,有所為有所不為。
立意:
1.以換位思考為槳,以堅守自我為帆。
2.理解對方立場,堅守自我原則。
3.換位思考,理性包容。
押題解讀
2024年高考作文命題趨勢:關(guān)注偉大時代,把握時代脈搏,不辱使命擔當;落實課標
精神,突出思辨色彩,注重感悟思考;強化課堂陣地,提升閱讀能力,注重文化傳承;體察
感悟生活,強化生活積淀,增加人生閱歷。高考試卷中的很多內(nèi)容既來源于課堂,又高于課
堂,這是作文命題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體現(xiàn)。切實強化閱讀能力,以文化人,注重文化傳承。
讀是寫的基礎(chǔ),讀可以促寫,讀寫關(guān)系緊密難分。作文是精神產(chǎn)品的獨創(chuàng),體現(xiàn)著對人生的
感悟,是高考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而有些高中生的作文則看不到感悟生活的痕跡,相反卻存
在著偽情感化的現(xiàn)象。文章不是無情物,要堅決做到說真實話語,敘真人真事,抒真摯情感,
反對偽情感、瞎做作、裝幼稚的不良文風,努力讓真實生活、真摯情感、真切思想的寫作觀
念留存心中。文中真情人見人愛,文中有我天地寬廣;抒真情實感,寫自己切身體會的經(jīng)歷;
強調(diào)充分尊重寫作主體,力求作文與做人的統(tǒng)一。如果做到這些,那么寫文章將不再是難事。
1.(23-24高三下?山東?開學考試)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走過千山萬水,還要跋山涉水;跨過雄關(guān)險隘,還要闖關(guān)奪隘。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四周年招待會上的一句重要講話。國
家如此,人生亦然。
作為青年人,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受與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年厲向前,篤行不怠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年前,屈原喟然長嘆。如今,“走過千山萬
水,還要跋山涉水;跨過雄關(guān)險隘,還要闖關(guān)奪隘”,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生命不息,求
索不止,就像時間的長河,片刻不停地奔涌向前。人生亦然,在路上,沒有人能扼住生命前
行的腳步,或匍匐行進,或砥礪前往,或戮力向前。青年我輩,自當年厲向前,篤行不怠。
風雨飄搖時,俯下身,匍匐前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曾經(jīng),國事危篤,
大廈將傾,中華民族岌岌可危,前路一片迷茫,無數(shù)愛國志士匍匐前行,探索救亡圖存之路。
嚴復的睜開眼睛看世界,梁啟超的為國奔走,林覺民的一片赤誠,他們在風雨如磐的暗夜之
中,俯身匍匐,以己之力,前行不止。如今,物阜民豐,生活優(yōu)渥,可是,年青一代太缺少
歷練和沉潛,故而,踵武前賢,在求學路上,束己修身,我輩更需匍匐前行。只有能匍匐前
行,才可以蹲厲向前,篤行不怠。
道路崎嶇時,昂起頭,砥礪前行。時下有一句很流行,“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忍著不適,承受著不甘,經(jīng)歷磨煉,克服困難,砥礪前行。沒有人隨隨便成功,歷經(jīng)磨礪始
得玉成。笑對苦難,昂然前行,江夢南不懼疾患,收獲學業(yè)碩果累累;從腦癱少年到“阿甘”
廠長,44歲的他“感動中國”。若沒有傷痛,傷口就難以長出翅膀,他們砥礪前行,不懼
坎坷。我輩青年,面對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建功立業(yè)更需磨礪,不斷前行。砥礪奮進,
無畏艱難,陣厲向前,篤行不怠。
創(chuàng)榛辟莽時,挽起手,戮力前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萬物互聯(lián),天下大同,與人合作,
勒力向前。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形成合力才能走的更遠。更何況在這個性張揚的時代,最需
要團隊合作,所以,青年想要有更大的進步,必須學會與人合作,戮力前行。中國航空航天
團隊,國測一大隊,北斗導航團隊--精誠合作,相互協(xié)調(diào),前行的路上,只有手挽手,肩
并肩才能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合作共贏,勤力團結(jié),我輩青年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斷前行。建功新
時代,我輩當勒力,叫厲向前,篤行不怠。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陣厲向前,篤行不怠。在路上,不要停下前行
的腳步。阿爾卑斯山谷的路牌上寫著“慢慢走,風景在路上”,是啊,只有不斷前行,才能
看得見一路的我成花繁。世間百味在路上,出發(fā)!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本段材料包含兩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摘自《人民日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四周年招待會上的一句重要講話。這句話主要表達了國家在面對困難和挑
戰(zhàn)時,即使已經(jīng)歷過重重考驗,仍需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斷攻克難關(guān)的決心和意志。中
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不會輕松實現(xiàn),前進道路必然充滿風雨。作為一個國家,無論風云如何變
幻,無論挑戰(zhàn)如何嚴峻,我們都要奮進前行,增強自信、保持定力、堅定必勝信心。第二部
分是提示語:“國家如此,人生亦然?!边@句話將國家層面的精神品質(zhì)引申到個人層面,說
明這種面對挑戰(zhàn)、克服困難的精神不僅適用于國家,也同樣適用于個人的人生道路。作為個
人,在人生之路上,總會有風雨交加的時候,我們也要有膽量、勇氣和信心迎難而上。
由此可見,這則材料要求高三學生要緊跟時代步伐,關(guān)注國家發(fā)展意識動態(tài),站在時代
的前沿,了解社會,與時俱進。
寫作時,可以以“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為主題展開寫作,首先說明,從材料中可以看
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
我們需要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不斷攻克難關(guān)。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探
討如何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決心,以及如何通過不斷努力和奮斗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和夢想?;蛘弑磉_“不斷進取,永不止步”的寫作主題,對此可說明材料表達的是一種不斷
進取、永不止步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適用于國家的發(fā)展,也同樣適用于個人的成長。因此,
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探討如何保持不斷進取的心態(tài),如何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仍然保持謙虛
和勤奮,以及如何不斷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
立意:
1.不畏困難,破局前行。
2.自信剛健,再赴征程。
3.堅持不懈,砥礪前行。
4.立足當下,一路前行。
2.(23-24高一下?浙江金華?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朱光潛先生說:“人生的悲劇尤其能使我驚心動魄;許多人因為人生多悲劇而悲觀厭世,
我卻以為人生有價值正因為其有悲劇。”
對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觀點。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走出悲劇,收獲幸福
朱光潛說,“人生有價值正因為其有悲劇”。有悲劇是世界的“事實”,可更大的事實
在于人能與悲劇抗爭并改變世界。人生價值何在?在于能從驚心動魄的悲劇中走出來,在于
能化“悲劇”為“喜劇”也。
人生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朱先生的話是樂觀者的人生態(tài)度。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有人說,生活就是柴
米油鹽醬醋茶,痛苦多于快樂;更有人說,人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然后再痛著離開,實在不
見活著的意義……即便這是事實,難道我們就可以怨天尤人、悲觀怨世嗎?難道我們就可以
選擇“躺平”“佛系”嗎?如真這樣,人生便真的沒有價值和意義了!
人生是不是悲劇,全由自己決定!
朱光潛先生說,人生有價值正因為其有悲劇。史鐵生怎么都不會料到正值青春的他會突
然從“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變成“廢人”跌倒在輪椅上,如果他被疾病打倒,從此“卑微”
前行,那就是真的悲劇。但史鐵生找到了精神的皈依,他與寫作相依相行,活得自立自強自
尊,用精神力量攀登文學高峰。當他走出人生的悲劇,不完美的人生變得“最完美”。青年
人面對人生的種種悲劇,不應悲觀氣餒,而應有一顆“扼住命運喉嚨”的積極進取之心,不
蹉跪歲月,奮斗前行,才能活出人生的價值。
世界充滿悲劇,但決定它是否是悲劇的是我們。
歌德說,“悲劇的關(guān)鍵在于有沖突而得不到解決”。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有沖突且
得以解決”,那便不是“悲劇”,而應是“喜劇”。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降臨,打了
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盡管疫情一直在持續(xù),但是中國并沒有因為新冠疫情的肆虐而放棄抵
抗,任悲劇發(fā)展,而是努力與病毒抗爭,努力扭轉(zhuǎn)悲劇。在抗疫過程中,中國不但積累了應
對疫情的成功經(jīng)驗,研制出疫苗,為世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還在疫情中不斷發(fā)展轉(zhuǎn)型,
做出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人生的確有很多悲劇,但我們可以憑借我們的力量扭轉(zhuǎn)乾坤,化悲
劇為喜劇。
人生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人生是悲劇還是喜劇全在自己如何書寫;
中國是一本大書,世界是一本更大的書,屬于“我”的那一頁也許并不完美,甚至是一個悲
劇,但是每個人都有改寫的權(quán)利。積極的人,總會讓自己的人生擺脫悲劇,從而讓人生幸福
而完美。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有兩句話,第一句話強調(diào)“我”對人生悲劇的感受一一驚心動魄;第二句話在對比
中突出“我”對人生悲劇的看法,人生有意義正因為有悲劇。兩句話的關(guān)系是,人生有意義
正在于面對人生悲劇不悲觀厭世。材料強調(diào)了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面對人生的悲劇,悲劇
就不再是悲劇。注意:這里的“悲劇”是一個比喻,其本體是人生的一種缺陷,人面臨的一
種困境,等等。材料選取了朱光潛先生談人生的話,引導青年學生正確看待人生和世界的不
完美,特別是面對當下個人和國家面臨的困境(困難、挫折)之時,應以積極、健康、向上
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中的困境(困難、挫折),不應該“悲觀厭世”,這才是青年人應有的心
態(tài),青年人應有的精神面貌。
就本材料而言,朱光潛關(guān)于“人生悲劇”的看法帶給我們什么啟示?悲劇,也就是人生
的一種缺陷,人面臨的一種困境。面對這人生的悲劇,許多人“悲觀厭世”,甚至走上輕生
之路,給人留下無盡唏噓!但在朱光潛先生看來,悲劇并不悲,人生恰恰因為悲劇的存在,
才讓人有“希望的機會”和“想象的田地”!朱光潛先生為什么要這樣說?在此,我們不妨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們想要的那個樣子,我們無須任何的努力便
可輕易得到我們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結(jié)果會是怎樣?一一世界的單調(diào)乏味,人生的了無意義,
昨天、今天、明天的毫無區(qū)別……如此,作為有著獨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體性又將
如何彰顯?反之,如果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處處存在著缺陷,人所想要的一切必須通過自
己的努力,甚至通過努力也未必能夠得到,那么人生就會充滿著“希望的機會”和“想象的
田地”,作為主體性的人之價值就會彰顯出來。由此可見,悲劇雖然讓人生帶有缺陷,讓世
界充滿不完美,但同時也給予了人一種“可能性”:充分發(fā)揮主體性的“可能性”!所以,
朱光潛先生的話帶給我們一個主要的啟示就是:不要只看到“人生的悲劇”(當下的困難),
更要看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完美”!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該發(fā)揮我們的主體
性(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時代洪流中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建功立業(yè)!
寫作時扣住材料中“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這一觀點,寫如何正確面對人生的缺陷
和不完美。可以列舉人生的種種悲劇,然后思考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悲劇,此處可以正
反對比,是被悲劇壓垮,還是把悲劇變成喜劇,如何才能把悲劇變成喜劇,從中可以彰顯“人
的價值”。
立意:
1.人生有價值,在于積極面對悲劇。
2.積極面對人生悲劇,人生就不再是悲劇。
3.積極面對人生,樂觀面對世界。
4.悲觀厭世不可取,樂觀進取有未來。
3.(2024?安徽?二模)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I的材料一表明,人類的深層歷史一方面是向外界山海步履不停地
“尋覓”;一方面是對內(nèi)在腦力持之以恒地“進化”。
對此你有何感悟?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向外尋覓以自強,向內(nèi)進化以厚德
有人說,人類的深層歷史一方面是向外界山海步履不停地“尋覓”;一方面是對內(nèi)在腦
力持之以恒地“進化”。誠哉斯言!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無非“向內(nèi)”與“向外”兩個方向。
向外,我們步履不停,不斷尋覓、探求、發(fā)現(xiàn)新世界;向內(nèi),我們審視自我、批判揚棄,不
斷“進化”出新自我。于個人而言,也同樣如此。依我之見,吾輩青年既向外“尋覓”,開
拓眼界,豐富人生,又向內(nèi)“進化”,完善自我,厚德載物。
向外“尋覓”,能開拓視野,促己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大潮。
誠如莊子所言,“夏蟲不可以語冰”,要想凌霜傲雪,必須突破夏蟲視野之局限;要想
展鯨鵬之志,必須突破榆楊障目,俯瞰九霄,方能自強不息。曾經(jīng)清王朝閉關(guān)鎖國,魏源著
《海國圖志》,打開國人看世界的眼眸,開啟自強之先聲。如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廣為
流傳,地球村時代已向我們招手。吾輩青年唯有積極向外尋覓、開拓,才能不自囿于視野的
局限,明時代之變,立時代潮頭,發(fā)時代新聲!
向內(nèi)“進化”,能回正道路,護己心靈澄澈,把穩(wěn)精神之舵。
恩格斯有言,“現(xiàn)代的命運取決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要想烈火長燃而不息,
唯有定期查看,添柴通風;要想航船堅定前進而不迷航,唯有定期調(diào)整,瞄準航向。先賢如
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踩爛泥;如樊錦詩,扎根大漠,夢愛遺跡;如鐘南山,高齡出征,毅
然逆行,無不是找準了理想后的向內(nèi)審視提升自己,才找到了稻田里、敦煌中、白大褂上閃
耀的光芒,并為之奮斗終生。吾輩青年,唯有認真向內(nèi)審視、進化,才能不自毀于方向的迷
失,補足精神之鈣,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向外“尋覓”和向內(nèi)“提升”,此二者得兼,方能迎小我之成長,進而饋大我以芬芳。
相反,偏執(zhí)其一者難成大業(yè),向外“尋覓”而不向內(nèi)“審視”者,猶如無頭蒼蠅,如某些藝
人只知道追求外在光鮮亮麗,卻遺忘內(nèi)在道德與法律底線,難逃唾棄;魘于向內(nèi)“提升”而
不目向外“尋覓”者,猶如井底之蛙,如某些老牌企業(yè),只知因循守舊,卻不謀求創(chuàng)新,終
被時代大潮所淹沒。可見,于吾輩青年而言,向內(nèi)與向外,猶如鳥之雙翼俱振,方可高飛!
揆諸當下,信息浪潮洶涌澎湃,部分青年被裹挾無所適從?;虺撩运槠桃曨l而無法
專注,失去向外“開拓”的廣度而困于信息繭房;或墮落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失去向內(nèi)“提
升”的深度,而初心不在。誠如莎翁所言,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融化世間的黑暗。
吾輩青年,唯有拓展向外“尋覓”與向內(nèi)“提升”的廣度與深度,方能如火炬劃破黑暗,
迎接人生之光明。人民日報有言,“人生是永恒的選擇",愿你我都能選擇向外“尋覓”與
向內(nèi)“提升”,兩者兼容相濟,方能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本題材料引用了現(xiàn)代文閱讀I材料一的相關(guān)語句。所引內(nèi)容雖只有一句話,但我們在審
題時需要關(guān)注以下要點:第一,“人類深層歷史”體量宏大,既可以是人類自身的進化,也
可以是社會的變遷、科技的創(chuàng)新等,寫作視角可以宏大也可以細微,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寫
作空間。第二,向外界山海步履不停地“尋覓”,強調(diào)人類要想適應環(huán)境必須懷有好奇心,
不停探索廣闊世界,努力開拓自身的生活邊界;對內(nèi)在腦力持之以恒地“進化”,說明人類
恒久進步取決于自身大腦認知的擴充增量,兩者的結(jié)合讓寫作具有縱深感。尤其是“內(nèi)在腦
力”的“進化”指什么,考生應當有自己的見解和認知,把它具體化。由此可見,材料意在
引導考生認識到,當代青年需要積極地向外看世界,去探索未知,也需要認真的向內(nèi)提升自
己,審視自我,追求完善。
寫作時,既可以從其中一個方面來寫,也可以將“向外”和“對內(nèi)”,“尋覓”和“進
化”結(jié)合起來寫,讓寫作具有較大的自由度。比如,考生可指出,“向外尋覓”是指積極地
投入世界,在外部世界奮斗進取,創(chuàng)造成績,由此我們才能開拓眼界,為人生尋找更多的可
能;而“向內(nèi)進化”則說明我們在“行”的時候更要不斷地通過學習思考提升自我認知能力,
加強對自我的剖析,反思不足,總結(jié)教訓,提升自我的境界。
立意:
1.跨山越海,讓尋覓擴充人生邊界。
2.優(yōu)質(zhì)提址,讓認知主動“更新升級”。
3.尋山海開拓邊界,促認知提升境界。
4.內(nèi)外兼修,成就輝煌。
4.(2024?安徽池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冰心在《春水》中有這樣一句短詩:“墻腳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p>
著名演員陳道明卻認為:“孤芳自賞已經(jīng)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品格一一因為要孤芳自賞,你
就必須堅守自己的個性和原則。至少,它還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tài)度?!?/p>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孤芳且自賞
如一句經(jīng)典歌詞所說:“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笔郎蠜]有兩朵一模一樣的雪
花,更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多么獨特而珍貴的存在啊!我們不妨孤芳
自賞。
在我看來,孤芳自賞,實質(zhì)上是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肯定和對庸俗生活的反抗。世界很大,
我們每個人卻可能平庸而渺小。但是,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卻不能平庸如流水線上生產(chǎn)的
工藝品。盡管卑微,但我們卻可以做自己精神王國的國王!世界是殘酷的,孤芳自賞注定是
一條少有人走的崎嶇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感受孤獨,更會遇到眾多的嘲笑甚至不公,但
請一定不要放棄,因為一個孤獨的理想主義者應當堅守自身的價值并守護自己的內(nèi)心。如果
我們沒有錯,如果我們沒有妨礙公眾和他人的利益與自由,我們?yōu)槭裁匆蚴澜绲牟还皖^!
孤芳自賞,是個人區(qū)別于蕓蕓眾生的標簽,是自我存在的價值與理由!
縱觀人類歷史長河,有多少倜儻非常之輩在孤芳自賞中閃耀于人類的史冊。“獨與天地
精神相往來”是莊子的孤芳自賞;“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
之汶汶者乎?”是屈原的孤芳自賞;“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唐寅的孤芳自
賞;“除了才華,我一無所有”是王爾德的孤芳自賞;“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
月亮”是斯特里的孤芳自賞。他們孤芳自賞,他們?yōu)槭浪资澜缢蝗荩诂F(xiàn)實生活中淪為社
會邊緣人,但人類的星空卻因他們的名字而閃耀!因為,在他們的孤芳自賞中,分明鐫刻著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以及,人類高貴的靈魂!
當然,人終究是社會的人,人的價值最終體現(xiàn)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如果我們陷入孤芳
自賞而無法自拔,無異于給自己戴上精神和思想的枷鎖,讓自己成為一個自憐自怨的自戀者。
因此,我們在孤芳自賞之余,又何妨將目光放遠,學會去發(fā)現(xiàn)世界,去欣賞他人。畢竟,這
世上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靈魂、偉大的頭腦和美麗的心靈,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
去敬仰!
人們啊,讓我們的精神在孤芳自賞中高貴,讓我們的思想在孤芳自賞中豐厚,讓我們的
學識在交流互鑒中發(fā)展,讓我們的心靈在相互擁抱中滋潤!孤芳自賞,而又不陷于孤芳自賞,
且讓我們用一生的智慧去探索,去追尋!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本題屬于引語式材料作文。
本題材料圍繞“孤芳自賞”這一關(guān)鍵詞,分別選用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詩以及當代著名演
員陳道明的話。前者借助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像“墻角的花”一樣的人:一方
面,“墻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狹小的視野,而看不到廣闊的天地,眼界狹??;另一
方面,也表明它自己生活的空間,也只能是偏狹的一隅,只能是那缺少陽光雨露的''墻角”。
這首詩通過對墻角小花孤芳自賞的委婉嘲諷,意在告誡人們做人處世應當謙虛,切勿驕傲,
并不斷開拓眼界。而后者陳道明的話,則說明“孤芳自賞”意在保持、堅守自己的優(yōu)秀個性
與原則,不被外界干擾、改變,能夠出淤泥而不染。
“孤芳自賞”在字典里解釋為: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在很多場合它被認為是一個
貶義詞,即批評人自命清高、自我陶醉、自我迷戀。的確,一味地孤芳自賞容易陷入自我的
小天地里,視野變得狹隘,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但處在喧囂的追名逐利的時代,孤芳自
賞,守住自己的個性和原則,也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tài)度,是難能可貴的品格。
行文構(gòu)思上,可以由材料引出觀點,如“眼界與堅持”,接著列舉相關(guān)事例進行正反對
比,分別說明目光短淺夜郎自大的弊端,以及隨波逐流與之俱黑的危害,由此說明,我們首
先應該擁有開拓眼界,跳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增長見識,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廣闊,但同時
在與世界不斷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會認識到好的,也會接觸到消極事物,此時我們也應該適
當保持“孤芳自賞”的精神,不被外界的一些誤會所沾染,而是能夠保持本心,始終如一,
以及保持“非常之明”,以冷靜犀利的目光洞穿層層迷霧,自戳真相,以空明透徹的理智道
破亦真亦假的是非曲直。然后可聯(lián)系現(xiàn)實社會做進一步論證,最后回歸材料,呼應開頭。
立意:
1.堅守自我,放眼世界。
2.小我存天地,立身為眾生。
3.孤芳自賞不是自傲。
4.做最真的自己,留得清氣在人間。
5.保持謙虛心態(tài),追求合作與共贏。
5.(23-24高三下?貴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蜒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四章》第十一章)
事物中的“有”給人便利,而其中的“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F(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能夠
“有”,如“成功”,在于“無”發(fā)揮作用,如摒棄私心、雜念等,讓“私心、雜念”等成
為一種“無”的存在。反過來說,不肯“無”,故不能“有”。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面對
各種“有”和“無”的權(quán)衡、選擇,這些都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對此,你有怎樣
的體驗和感受,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泰然于“無”,幸福自“有”
人們總把幸福解讀為“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quán)……其實,“無”才是真正的幸
福。難道你沒有聽說過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嗎?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很多表面上“有”的人,不一定就是幸福;而看上去一“無”所有的人,也不一定就是
不幸福。關(guān)鍵在于你的心態(tài),你自己怎么看。
1988年4月,24歲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博士霍華德金森向市民發(fā)出了一萬份問卷,
問卷內(nèi)容是調(diào)查大家是否感到幸福。而認為自己幸福的人中只有幾十位是有錢人,其余都是
普通的家庭主婦、賣菜的農(nóng)民、公司的小職員,甚至還有領(lǐng)取救濟金的流浪漢。為什么這些
職業(yè)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也會有幸福感呢?霍華德?金森發(fā)現(xiàn)這些人雖然職業(yè)多樣,性格
迥異,但有一點相同,那就是他們對物質(zhì)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能享
受柴米油鹽的生活。相反的,大多有錢人卻總不滿于自己的生活,總希望有更多錢,這使他
們永遠不能滿足,也難以感到幸福。多年后又一次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那些沒有錢的人依然感到
幸福,有錢的人卻只有幾位認為自己是幸福的。由此表明,“有”并不等于幸福,“無”也
不一定就是不幸福。
當然能夠做到“有”,這是好事情。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車開……這自然是
一種幸福。然而,在生活當中,很多人是不甘于滿足的,他們總是渴望擁有更多的物質(zhì)財富,
這自然產(chǎn)生了痛苦,導致了自己的不幸福。如果這樣,還不如“無”,無過多的欲望,無過
多的貪求,知足常樂,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那個蕩舟于赤壁之下的東坡居士,什么都沒了,卻仍怡然自得,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那個被貶潮州,愛女也死于途中的韓愈,什么都沒了,卻把一腔悲嘆與寂寥化作了治國的動
力,修水利,興教學,造福一方人民,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那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
陶淵明,什么都沒了,依然在南山快樂地采菊,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所以,懂得“放下”
是一種幸福,懂得知足是一種幸福,懂得淡泊是一種幸福,以笑臉從容地面對生活是一種幸
福。
“無”雖然沒有形狀,沒有波瀾,沒有色彩,但卻是對生活的最高敬意。能夠在“無”
中安身立命,從容不迫,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有人生的大境界,從而擁有真正
的“幸?!?。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首先引用《〈老子〉四章》第十一章中關(guān)于“有”與“無”討論的名言。這一則內(nèi)
容的意思是三十根輻條匯集到轂中而造車,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車可乘坐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內(nèi)的虛空,才有了器皿可容納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
了門窗四壁內(nèi)的空虛部分,才有了房屋能居住的作用。所以,“有”,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是
由“無”而生成作用的。這也正是試題引導語中所分析的意思。不肯“無”,故不能“有”。
由此可見,材料的中心觀點是“有”要產(chǎn)生效用,得靠“無”起作用。“有”和“無”
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立意要體現(xiàn)這點。材料的引言部分提到“成功在于摒棄私心”,其中“無”
就是“摒棄私心、雜念”,也就是說,“成功”必須清空“私心、雜念”,讓“私心、雜念”
成為一種“無”,不干擾成功的過程;反過來說,如果“有”私心、雜念存在,也就“無”
法獲得成功。
從材料看,試題討論的不是“有無相生”的問題,而是“無”如何成就“有”的問題。
因此在寫作時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必須抓住“無”的重要作用展開具體分析。比如,可說明
“得在于舍”,我們敢于''舍掉"一些東西,讓“無”清空我們的空間,才能成就所“得”,
才會“有”。或者,也可以結(jié)合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說明“無”可以轉(zhuǎn)化為“有”:通過奮斗、
創(chuàng)造、積累、借助等途徑可以從“無”到“有”;通過饋贈、捐獻、共享、幫扶等途徑可以
使“無”變“有”?;蛘咭部梢哉f:有時候表面的“無”背后就是“有”,如師長之嚴苛,
看似“無情"實則''有愛";“出世”者無官無祿,卻又“有空有閑”。
立意:
1.“無”中生“有”,成功在于無所顧忌。
2.人生有“無”天地間。
3.“無”勝于“有”,幸福源于摒棄貪婪。
6.(2024?新疆?二模)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n《鶯尾》說:“這都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愛啊,這樣的愛,已經(jīng)足
夠我們保持對每一個日子的熱烈而長久的渴望與向往?!笔堑?,不止小小的鶯尾花,“大自
然賜予我們的愛”豐富而深厚,也足夠令我們對生活保持“熱烈而長久的渴望與向往”。
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搬用本
試卷中的材料;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大自然的饋贈
當?shù)谝淮未猴L吹過,是生機勃勃的春,這是一個溫柔的季節(jié);當?shù)谝宦曄s鳴闖進寧靜的
世界,是魚躍荷開的夏,這是一個炎熱的季節(jié);當?shù)谝黄瑯淙~飄落,是碩果累累的秋,這是
一個凄涼的季節(jié);當?shù)谝粋€雪花飄下,是銀裝素裹的冬,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這就是自然
給我們的饋贈,讓我們知道四季更替,讓我們感受自然的神秘。
放眼自然,處處散發(fā)著自然饋贈的生命的清香。
你感悟過初春花綻放的聲音么?從斑斕的彩虹中采來絢爛的衣裳,從清澈的溪水中
采來碧綠的河水,輕輕梳理夢想,在流星劃過的瞬間,花兒慢慢蘇醒。那水靈的雙眼,張望
著周圍的一切,欣然穿上那斑斕的衣裝,與流水聲應和著奏出一曲和諧、美妙的春的贊歌。
你感悟過夏日的憤怒么?翻騰的巨浪,怒吼著撲向海岸。無數(shù)浪花沖上沙灘,在沙
灘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記。每一個浪頭都用盡全力沖擊著凹凸不平的堅硬的巖石,一場持續(xù)了
千百年的對戰(zhàn)又開始了。瀑布飛濺的聲音,大海憤怒的聲音,沖擊著人們的心靈。即使粉身
碎骨也要戰(zhàn)斗。夏日憤怒的海,有著永恒的追求,如此狂野而深邃。
你感悟過秋風中的黃葉么?那不是凋零而是感恩。感謝仁愛的大地辛勤養(yǎng)育了這一
群可愛的小天使;感謝溫暖的陽光一直陪在他們身邊;感謝一切的一切。生命是短暫的,在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選擇了奉獻。他們將生命奉獻給大地,幻化成一粒粒細沙,成為大地
的一部分。
你感悟過冬日冰清玉潔的雪花么?雪花是冬天的音符。聽……它灑在雪白的屋頂上,
這是“哆”;它灑在寂靜的池塘里,這是“來”;它灑在含苞欲放的臘梅上,這是“咪”;
它灑在蒼翠的松尖上,這是“發(fā)”……一曲美妙動聽的冬之歌在深情地奏響。那歌聲飄入果
園里,飄入土地里,飄入人們的心窩里。瑞雪兆豐年,來年一定是一個豐收之年。
大自然的饋贈,讓人類幸福的生活著。細細感悟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自然是神秘的;細細感
悟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自然的神奇。自然對人類的奉獻和幫助,是人類成長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所以,我們應該親近自然,保護自然,共同建設(shè)美好的綠色家園。自然是我們的朋
友,我們共同在地球母親的保護下成長,我們有什么理由去傷害自然呢?
感悟生命,感受大自然的饋贈,世間一切美好與我們同在!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借助現(xiàn)代文閱讀II《鶯尾》的相關(guān)語句,引出“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愛”這一核心話
題。正是因為大自然以無私之愛關(guān)懷我們、給予我們,我們才能看到大自然的美麗豐盈,看
到她賜予我們的繽紛的色彩,得到無窮的啟示。冬日里彤彤的太陽,發(fā)出光和熱,給人帶來
溫暖;春雨后翠綠的小草,充滿生機和活力,給人帶來希望;清澈蔚藍的天空,充滿幻想和
希望,引人孜孜追求;浩瀚無際的宇宙,充滿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斷探索……而我們?nèi)祟悾?/p>
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自當細心感受,真愛保護。
寫作時,若選用議論文,則可采用層進式結(jié)構(gòu),可以闡述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蓮谋?/p>
面展開,說明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生存基礎(chǔ)或者視覺美感,也可以從深層展開,說明大自然已
經(jīng)深深融入人類的精神世界,成為人類心靈的寄托,以其千姿百態(tài)的形式,用或靜謐,或厚
重,或無言,或靈秀,或險峻,或神奇的美,引領(lǐng)人類睿智地生活,啟迪人類蒙昧的心智。
由此說明大自然對人類的重要性之后,再進一步闡述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友好態(tài)度,熱愛自然,
保護自然。若寫記敘文,可以聚焦于某一具體的山水,也可以擴展到更廣泛的山水,既要描
寫和表現(xiàn)山水自然之美,更要注重體現(xiàn)人文的內(nèi)涵,表現(xiàn)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思,做到情景
交融、情理結(jié)合。
立意:
1.承自然之恩,感自然之美。
2.一山一水總關(guān)情。
3.徜徉自然,滌蕩心胸。
4.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7.(2024?遼寧大連?一模)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當今時代,信息媒介發(fā)展越來越趨于個人化,每個人都可以發(fā)布和接收信息。有些人隨
心所欲,有些人講規(guī)則有邊界,有些人沖動盲從,有些人理性平和……
既然“人人手持麥克風”,那么如何唱出時代的“好聲音”?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此你有怎樣的心得或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例文:
審慎遵繩墨,放歌新時代
漢代張衡于《思玄賦》中有云:“竦余身而順止兮,遵繩墨而不跌?!贝搜缘弥?。時代
的發(fā)展催生了諸多信息媒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風暴的中心。我們一面接收著外界的信
息,同時也向外界傳遞著信息。面對亂花迷眼的信息時代,唯心中有繩墨,方能明辨方向,
篤行致遠。
心中有原則,在信息狂潮中我們要理性發(fā)言,不做盲目跟風的“憤青”。
每個人都需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網(wǎng)絡(luò)空間也絕非法外之地。魯迅先生曾說:“謠言世家
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蹦切╀佁焐w地的信息里,有多少是嘩眾取寵的鬧
劇?“重慶公交墜河案”剛剛爆出時,很多人不明就里,帶著自以為是的正義論調(diào)痛斥那位
正常駕駛的女司機,直到真相大白,那些曾經(jīng)義憤填膺的網(wǎng)民才發(fā)現(xiàn)罵錯了對象。許多非理
性發(fā)言的原因皆在于說得太多、想得太少,不要讓自己的頭腦被信息狂潮裹挾,正所謂“未
知全貌,不予置評”。
古有“三人成虎”“曾子殺人”的典故,皆說明了謠言之可怕,可謂眾口銀金,積毀銷
骨。眾志可成城,亦可毀城,我們要為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負起責任,切莫為虎作帳。這世
上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假作真時真亦假”。民國時期著名女星阮玲玉因不堪謠言的攻擊
而自殺,鮮活的生命隕落后,那些攻擊她的人一哄而散,曾經(jīng)大肆刊登中傷她的“新聞”的
報刊也都三緘其口。誠然,阮玲玉之死與其個人情感糾紛有一定關(guān)系,但若沒有社會媒體的
推波助瀾,何至于悲劇的發(fā)生?
身在塵囂里,我們需要擦亮雙眸、明辨是非,于混沌世界守我澄明本心。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蔽蚁?,未經(jīng)審視的發(fā)
言同樣毫無價值。信息化時代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讓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越來
越缺少思考的空間。于是理智蒙塵,生活的靜謐不再。喧囂之中,有時候適當?shù)某聊@珍
貴。如果這世界過于嘈雜,不妨暫時關(guān)上心扉,細細聆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人類用三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斑@看起來有些滑稽,卻
是不爭的事實。梭羅曾說:“從今以后,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
瓦爾登湖畔依然流傳著他的故事,但是卻鮮有人能夠像梭羅一樣在不被打擾的世界里做真正
的自己。不要被信息的狂潮裹挾,只有經(jīng)過理性沉淀,我們才能像梭羅一樣,更好地用語言
來詮釋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審慎發(fā)言,持守心中繩墨,方能放歌新時代,譜寫最濃墨重彩的青春。這世界躁動喧囂,
我們不妨持守內(nèi)心的澄明剔透,唯有在心中修籬種菊,方能于時代的信息狂潮中見蓊郁南山。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描述了當今時代信息媒介的個人化發(fā)展趨勢,以及在這種趨勢下,人們在發(fā)布和接
收信息時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材料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fā)
布者的時代,如何唱出時代的“好聲音”?這實際上是在引導考生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當如何負責任地處理和使用信息,以及如何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行
為來傳播正面、有價值的信息。
審題時,考生需要關(guān)注以下幾個關(guān)鍵點:信息媒介的個人化: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機會
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這是新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不同人群的信息處理方式:材料
提到了隨心所欲、講規(guī)則有邊界、沖動盲從、理性平和等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這反映了人們
在處理信息時的多樣性。唱出時代的“好聲音”:這是對考生提出的核心要求,即如何在個
人化的信息媒介時代,以積極、正確的方式傳播信息,為時代貢獻正能量。
行文時,如果以“在信息的洪流中堅守理性之光”為題目,可以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行文。先分析信息洪流的特點,接著闡述理性思維的重要性,再提出培
養(yǎng)理性思維的途徑,如: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學習
科學知識、關(guān)注權(quán)威媒體、參與社會討論等方式,來增強自己的信息鑒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輕易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
立意:
1.信息時代的責任與擔當。
2.理性面對信息洪流。
3.建立信息傳播的規(guī)則與邊界。
4.利用個人化媒介傳遞正能量。
5.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提升傳播能力。
8.(23-24高二下?重慶銅梁?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錢錦書曾這樣評價“素”字:“在我一知半解的幾國語言里,沒有比中國古語所謂素交
更能表出友誼的骨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本體,形容盡致”。其實“素”還可
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審美趣味,一種人格品德,一種人生智慧……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例文:
以“素”之況味譜人生華章
翻開歷史厚重的書頁,暈染一點濃酢的墨香,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留下
了先輩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以極簡的“太素”本色為國為民,完美詮釋了充滿人生智慧
的“素”味人生:踏實做事,純粹做人,譜寫人生華章。
正如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jīng)礪就了鋒愕。受命
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氣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
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于敏,用自己畢生對科學的熱愛與堅守探求
氫彈理論,用自己30年的隱姓埋名感動了中國!用心做事,他如魚翔淺底;家國情懷,又
如鷹擊長空。
這就是“素”之況味!純粹做人,純粹做事,純粹學習,純粹為國家需要。于敏,用自
己“素”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做人的純粹和做事的精致,寫就了大美人生!
那么,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有著“素”味情趣的人呢?
我們當學那些“擇一事終一生”的無雙國士們一一用左手打磨歲月,用右手驚艷時光,
那些把“冷板凳”坐熱、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太素”之美。把個人的選擇與國家的需求相呼
應的成功者,才更是我們青年一代應該學習的范本。袁隆平以一己之力不斷翻新水稻高產(chǎn)、
朱光亞成為核武器領(lǐng)域公認的“眾帥之帥”,屠呦呦數(shù)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青蒿素,都源自
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執(zhí)著信念。不管世事如何變遷,純潔質(zhì)樸、淡泊名利,以己之“素”
簡,為國為民,都應當是每個時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課。
反觀當下,那些燈紅酒綠下的網(wǎng)紅亂像,折射出的正是一些年輕人不甘于“素”的急功
近利;那些不能做純粹之人的文人,追名逐利,心浮氣躁,不能踏實做事,反而制造很多“學
術(shù)泡沫”“學術(shù)腐敗”;更有許多缺乏忠誠、敬業(yè)、服從、合作的團隊,往往更容易迷失在
鉤心斗角、爾虞我詐、損公肥私的爭斗中,游走在失敗的邊緣。所以,一心一意,方能灑脫;
淡泊純粹,方獲成就。做人純粹,有真意、去粉飾、不做作、不賣弄,甘于“素”味人生,
方能成就偉業(yè),登上成功之巔。
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碟嚶,以此為歸。這悠悠的千載華夏情,是我們心的歸宿;
這茫茫的萬里山河闊,是我們身之所安。我們唯有安之若“素”,做人要純粹,做事系家國,
才能“任他風吹雨打,我自閑庭信步”,才能以“素”的生活智慧,譜寫人生華章!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中先引用錢錦書先生對“素”字的評價,表達了他對這個字在中國文化中的深刻理
解和贊賞。他提到的“素交”,在中國古語中,通常用來形容純潔、真誠、無求的友情,這
種友情沒有任何的雜質(zhì)和功利性,只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和互相欣賞。錢錦書認為
“素”字把這種純潔真樸的交情本體形容得淋漓盡致。由錢錦書對“素”的理解和闡釋,聯(lián)
系到生活中人們對“素”也有多種體會,如生活方式、審美趣味、人格品德、人生智慧。
從材料來看,中心詞是“素”,“素”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絹”,后引申為“本色、白
色,顏色單純、不華麗”,語義還有“本來的、原有的,平時、向來”等義,由此可聯(lián)系到
“本色”“初心”“本真”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素”可以指的是一種簡約、自然、無
求的生活方式,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滿足,而不是外在的繁華和虛榮。作為一種審美趣味,“素”
可以表現(xiàn)為對簡約、樸素、自然的美的欣賞,而不是對華麗、繁復、人造的美的追求。作為
一種人格品德,“素”可以指的是一種真誠、純潔、無欲無求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使得一個人
在面對各種誘惑和挑戰(zhàn)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作為一種人生智慧,“素”可以表
現(xiàn)為一種淡泊名利、順應自然、知足常樂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使得一個人在面對人生的起
伏和變化時,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從容。因此,考生可以運用發(fā)散思維,從素衣素食的生
活方式,素面朝天的審美趣味,懷真抱素的人格品德,安之若素的人生智慧等方面立意,也
可以圍繞“保持本色”“堅守初心”等方面進行立意。
寫作時,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論點,如拋卻物質(zhì)浮華,走向精神樸素。然
后展開論述,物質(zhì)與精神是人類生活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物質(zhì)為人
類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過度追求物質(zhì)會導致精神空虛。精神樸素能夠使人更加關(guān)注內(nèi)在
世界,提升個人品質(zhì)和修養(yǎng)。最后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拋卻物質(zhì)浮華,走向精神樸素的意義和價
值,呼吁人們關(guān)注內(nèi)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素樸。
立意:
1.素樸之美莫之能爭。
2.保持本色,堅守初心。
3.樸素是最華麗的衣裳。
4.拋卻物質(zhì)浮華,走向精神樸素。
5.樸素的感情最恒久。
9.(23-24高二下?遼寧?階段練習)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有人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
壯的地方?!焙Q笾杏行┖k嗌眢w表面會留下許多爭斗的傷痕,表明他是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
士?!独先伺c海》中也寫道: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的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
傷疤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
唯有經(jīng)歷,唯有身上的道道傷疤,才能沉淀下我們的閱歷和智慧,充實生命的韌性。傷
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枚枚勛章。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歷經(jīng)風雨,方顯堅韌一一傷疤鑄就的生命勛章
人生如同一片波瀾壯闊的海洋,每個人都是一只在其中奮力前行的海豚。我們在生活的
巨浪中搏斗,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受傷,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曾經(jīng)的傷
痕如同古老的勛章,銘刻著我們與生活的激烈交鋒,見證著我們的堅韌和毅力。
每一道傷疤,都是一段生活的烙印,是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獨特印記。正如《老人
與?!分械哪俏焕蠞O夫,他的雙手上刻滿了深深的傷痕,每一處都是他與大魚搏斗的見證。
這些傷痕雖然痛苦,卻也是他經(jīng)驗和智慧的象征。它們是他生命的韌性,是他在面對困難時
的堅韌不拔。同樣的,海豚身體表面的傷痕,也是它們勇敢的象征。這些傷痕不僅證明了它
們在海洋中的斗爭和生存,更是它們身上最堅強的部分。它們告訴我們,那些曾經(jīng)的痛苦和
挫折,最終都會轉(zhuǎn)化為我們的力量,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正如古人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比松哪ルy和困
苦雖然讓我們痛苦不堪,但正是這些經(jīng)歷,讓我們學會了堅持和勇敢,讓我們在困境中不斷
成長。我們的傷疤,就是我們成長的見證,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然而,我們也不能僅僅停滯于傷痕的積累而束手無策。我們需要從每一次的挫折中汲取
教訓,從每一次的傷痛中尋找力量。我們需要用智慧和勇氣去療愈傷痕,讓它們成為我們前
進的動力。關(guān)羽刮骨療傷,勇敢地正視傷口,直面解決,咬緊牙關(guān),刮去腐肉,如愿痊愈。
那手臂上的傷疤,就是一枚耀眼的勛章,見證著一個漢子的錚錚鐵骨,更給了他無窮的底氣
去馳騁沙場。
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和機遇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在困境中立于不敗
之地。我們需要咬牙堅持,才能將傷痕轉(zhuǎn)化為生命的勛章。我們需要有信心和決心,才能讓
每一次的失敗成為我們成功的基石。正如史鐵生,當命運讓他遍體鱗傷的時候,有過脆弱,
有過絕望,也有過迷茫。但他最終不甘被傷痛無情吞噬,在痛苦中掙扎求生,終于撥云見日,
變得更加堅韌,更加睿智。不得不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正是這些傷痕讓我們變
得更加堅強。
正所謂“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歷經(jīng)磨難后留下的傷疤,見證著我們的成長,銘
刻著我們的輝煌,成為命運賜予我們的勛章。所以,讓我們以堅韌和勇氣去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
吧!讓我們用智慧和決心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讓我們的傷痕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閃耀的勛
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由兩段總分關(guān)系的文字構(gòu)成。第一段文字首先引用了人們的一種觀點:那些受傷的
地方會變成最強壯的地方。然后列舉了海洋中的海豚和《老人與?!分械睦樱汉k嗌砩显S
多爭斗的傷痕表明它是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士;桑迪亞哥手上的傷疤,古老而有韌勁。第二段文字
指出了傷疤的價值和意義:沉淀閱歷和智慧,充滿韌性,是人生的勛章。
材料分四層,第一層表達的意思是: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第二層
表達的是:傷痕是海豚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士的印證。第三層表達的是:桑提亞哥手上的傷疤
是他長年捕魚留下的印記。第四層點明傷痕對人成長的意義。綜合來看,材料引導考生從正
面認識傷痕,要認識到傷痕是人生的經(jīng)歷,它能見證我們的閱歷,增長我們的智慧,增加我
們的韌性,是我們不斷進步和成長的獎賞。從個人層面講,傷痕可以是肉體上的,也可以是
精神上的:傷痕是經(jīng)受困難挫折考驗而留下來的,它是不美的,但是它讓輕浮的人生平添幾
分厚重,讓脆弱的生命飽滿強大,傷痕不美亦美。從社會國家及歷史層面來講,傷痕可以是
自身發(fā)展中走的彎路,也可以是外敵欺凌下遭到踐踏:傷痕一直隱隱作痛,他是觸目驚心的,
但他讓國家和民族痛定思痛,陣厲奮發(fā),贏得生機,堅韌有力。
從“聯(lián)想和思考”可知,文體是記敘文或議論文。若寫記敘文,可以選擇自身經(jīng)歷或身
邊的人與事,運用多種手法,重點突出人物在“受傷”之后的自愈和奮發(fā)。若寫議論文,考
生可以運用層進式結(jié)構(gòu),首先分析人生當中我們總會留下什么樣的傷疤,然后闡述這些傷疤
在我們?nèi)松械囊饬x,最后分析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這些受傷的地方變成最強壯的地方。
立意:
1.傷痕是人生勝利的勛章。
2.歷經(jīng)風雨,方顯堅韌。
3.傷痕在愈合的過程中鑄就一道堅固的藩籬。
4.傷痕,讓我們在痛定思痛中頂天立地。
10.(23-24高三下?浙江?階段練習)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作家蘇滄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里面記錄了一個異鄉(xiāng)的風俗。
阿拉斯加有一條塔那諾河,一百多年來的每年三月第一天,小鎮(zhèn)的人們會聚在一起,在
冰凍三尺的大河中立一個木頭三腳架,將一根繩子與瞭望塔上的鐘擺相連。當冰雪融化、冰
層斷裂、三腳架終于倒下的一瞬間,鐘擺會停下。鐘擺停在幾時幾分幾秒,就是春天到來的
時刻。
這個“定格春信”的儀式,讓人浮想聯(lián)翩。它告訴我們什么?地凍天寒,要相信春天的
降臨;尋常歲月,要保持對美的渴望……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試上超然臺上望
現(xiàn)代社會以亞當?斯密一言“追求瞬時的實在功用導向”為導向,濫觴于歷史過往的儀
式傳統(tǒng)似乎悄然瓦解。但面對“未被定義”的人生藍圖,我想借蘇公一言“試上超然臺上望”,
讓目光所及跨越工具理性的桎梏。
竊以為,哪怕身陷“艱難苦難繁霜鬢”的泥淖也要堅信“春天還會遠嗎”。盡管“世味
年來薄似紗”的泥沼令人生畏,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畜收購合同范本
- 環(huán)保材料在超市商品包裝中的應用匯報
- 貨拉拉噴漆合同范本
- 棋牌定制開發(fā)合同范本
- 基于生物柴油合成的功能化蒙脫石材料的構(gòu)筑及性能研究
- 家用牽引治療儀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美術(shù)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雕塑欣賞課教學實踐研究
- 快時尚服裝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鈀催化劑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中藥草本護膚品OEM服務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英語-廣東省上進聯(lián)考領(lǐng)航高中聯(lián)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題和答案
- 2025年春季新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課件
- 培訓課件:律師客戶溝通技巧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5第1課時Startup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1第2課時Speedup
- 生物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 中醫(yī)預防流感知識講座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臨床患者體位管理
- 砂光機培訓課件
- 米酒的制作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