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課件高三歷史二輪復習_第1頁
第5講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課件高三歷史二輪復習_第2頁
第5講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課件高三歷史二輪復習_第3頁
第5講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課件高三歷史二輪復習_第4頁
第5講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課件高三歷史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宣統(tǒng)帝退位,是中國晚清政府統(tǒng)治時期。該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秩序逐步確立時期,也是中國社會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時期,主要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西方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及社會生活都發(fā)生了重要變化。1.政治上:千古變局——內憂外患與社會轉型;救亡圖存——抗爭探索與民族覺醒。西方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斷加深;從太平天國運動、維新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運動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2.經濟上:結構變動——逐步解體與融入世界;自強求富——洋務運動與實業(yè)救國。隨著西方列強侵略的加劇,中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動,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洋務運動中創(chuàng)辦了大量近代企業(yè),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初步發(fā)展,中國開始向近代化邁進。3.思想上: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與中體西用;向西方學習——學習器物與仿行制度。清朝統(tǒng)治者“天朝上國”的愚昧思想受到沖擊,“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經歷了從倡導到實踐的演進,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維新思想到三民主義思想。主干整合一晚清時期的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列強的侵略(1)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中國失去了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年):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邊疆危機:19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支持的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qū),左宗棠率軍平亂,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qū)正式建省。列強的侵略(4)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年):中國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中法簽訂《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領越南;1885年臺灣建省,清政府強化了對臺灣的管轄。(5)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年):中國戰(zhàn)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6)瓜分中國的狂潮: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揭開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序幕。清政府向歐洲大借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和強租租借地,掠奪中國鐵路和工礦利權。(7)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達成“東南互保”協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根基中國人民的抗爭(1)兩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各地民眾自發(fā)抵抗侵略?!侗本l約》簽訂后,反洋教運動由此而起。(2)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建立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但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3)左宗棠收復新疆:收復新疆南北兩路,清政府在新疆地區(qū)正式建省。(4)中法戰(zhàn)爭:在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領導下多次擊退法軍,馮子材率領清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5)甲午中日戰(zhàn)爭:北洋艦隊官兵英勇作戰(zhàn)。1895年5月至10月臺灣人民進行武裝抗日斗爭。(6)戊戌維新運動:對于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7)義和團運動:具有強烈的反帝愛國傾向,也存在明顯的盲目排外行為,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主干整合二晚清時期的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生活近代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1)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創(chuàng)辦工業(yè):為自強,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進行機器大生產;為求富,創(chuàng)辦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興辦新式教育:創(chuàng)辦培養(yǎng)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I劃海防:建成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2)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張謇、范旭東等民族資本家主張實業(yè)救國,開辦工廠并借鑒西方工廠的管理經驗商業(yè)與城市(1)近代商業(yè)貿易的變化: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通商銀行;19世紀70年代,股票開始走向市場。1900年,香港成立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先施百貨公司。(2)近代城市化:鴉片戰(zhàn)爭后,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yè)城市陸續(xù)出現、發(fā)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xiāng)村人口進城,開啟了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3)基礎設施的發(fā)展:煤氣、自來水、電力、公路、電報、電話等事業(yè)逐漸發(fā)展起來交通與醫(yī)療(1)交通:1881年,唐胥鐵路建成,是中國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2)西醫(yī)在中國的傳播:明末清初,西醫(yī)傳入中國。鴉片戰(zhàn)爭后,西式醫(y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西醫(yī)院校把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了相當數量的西醫(yī)人才主干整合三晚清時期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文化交融(1)科舉制廢除:1905年,在中國歷史上延續(xù)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2)新的官吏選拔制度:科舉制廢除后,學堂選官、留學畢業(yè)生選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3)教育近代化:1862年,旨在培養(yǎng)外交和翻譯人才的京師同文館在北京設立。(4)留學教育:1872—1875年,由容閎倡議,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學生赴美留學。1868年,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創(chuàng)辦。(5)京師大學堂主導新式教育的推進,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文化交鋒(1)開眼看世界:林則徐、魏源、徐繼畬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2)救亡圖存: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使一些新技術和新思想傳入中國。鄭觀應的《盛世危言》貫穿“富強救國”主題,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3)革命思想傳播: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一些學說在中國傳播,成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1題號√2345678微點1晚清時期的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1.命題點:鴉片戰(zhàn)爭后,晚清法律體系的改變(2023·湖北選擇性考試)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將不平等條約強加給中國,清朝原有的法律體系隨之發(fā)生改變。《北京條約》簽訂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擊拐賣人口出洋、允許華民出洋務工的條文。1909年,清政府頒布《大清國籍條例》,以保護海外華僑。上述材料說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響明顯

B.條約體系與中國國內法關系密切C.清朝被迫從閉關鎖國走向開放

D.清政府通過調整法律以應對時局1題號2345678D

[由材料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北京條約》簽訂后、1870年、1909年四個時期法律的變化反映了清政府在不同時期為應對時局變化進行了法律調整,故選D項;材料沒有涉及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響,排除A項;“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說明條約體系與中國國內法關系不大,排除B項;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1題號23456782.命題點:對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不同方面的描述(2023·湖北選擇性考試)下表是有關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的描述,對此解讀最準確的是(

)A.不同史料對人物的記載不同 B.不同的描述體現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場影響對人物的描述 D.不同時期對人物描述有所側重來源內容太平天國方面軀長大,面微圓而白,鼻高耳圓而小,其聲音響亮而沉重,笑時屋為之震,有極大之膂力與極敏捷之知覺清廷方面身材魁碩,赤面高顴,有須,粗通文墨,素無賴,日事賭博;體質肥鈍,了無異人處民國前后革命黨人面長豐滿,紅須,手垂過膝;身干長大,富雄姿,豪邁博學,治《春秋》《漢書》1題號2345678C

[根據材料可知,太平天國(農民階級)贊美洪秀全,清廷(地主統(tǒng)治階級)丑化洪秀全,革命黨人(民族資產階級)美化洪秀全,反映了不同階級由于立場不同,對洪秀全形象的描述存在差異,故選C項;“不同史料對人物的記載不同”的說法過于表面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人物的多面性,排除B項;材料中三方對洪秀全的描述都側重外在形象,排除D項。]√1題號23456783.命題點:晚清時期罕見的科考現象出現的原因(2023·湖南選擇性考試)1902年,順天鄉(xiāng)試借河南貢院舉行,山西鄉(xiāng)試則與陜西鄉(xiāng)試在西安合闈。這一罕見科考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辛丑條約》簽訂 B.清政府財政危機嚴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學堂的廣泛建立A

[由材料可知,1902年,順天鄉(xiāng)試借河南貢院舉行,山西鄉(xiāng)試則與陜西鄉(xiāng)試在西安合闈,由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中明確規(guī)定“將諸國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鎮(zhèn),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以示“懲戒”;由此可見,順天和山西的做法是為了繼續(xù)進行科舉考試的變通之舉,故選A項;晚清財政危機一直存在,并不是導致材料中罕見現象出現的原因,排除B項;清末新政廢除科舉制,排除C項;新式學堂的建立與合闈現象無關,排除D項。]√1題號23456784.命題點:洋務運動與清末新政(2022·山東等級性考試)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企業(yè);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這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

)A.求富救國B.實業(yè)救國

C.以商救國

D.富民救國A

[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企業(yè)、清末新政振興商業(yè)獎勵實業(yè),都是通過求富的方式,挽救統(tǒng)治危機,即求富救國,故選A項;實業(yè)指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洋務新政只創(chuàng)辦了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yè)及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排除B項;洋務派發(fā)展商業(yè)是為了求富,排除C項;清政府的措施是為了富國而不是富民,排除D項。]√1題號23456785.命題點: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與李鴻章的爭論(2022·廣東選擇性考試)1889年張之洞與李鴻章的爭論如表反映二人爭論的問題是(

)A.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B.興辦煉鐵業(yè)可否舉借外債C.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孰重孰輕D.修筑鐵路與煉鐵孰先孰后

主張張之洞儲鐵宜急,勘路宜緩……前六七年積款積鐵,后三四年興工修造(鐵路)……豈有地球之上獨中華之鐵皆是棄物李鴻章籌劃開礦,煉成鐵條(鋼軌),器款甚巨,豈能各省同開?……日本鐵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產,惟鋼軌等項仍購西洋1題號2345678D

[材料“儲鐵宜急,勘路宜緩……前六七年積款積鐵,后三四年興工修造(鐵路)”說明張之洞主張儲鐵應急辦,修路宜暫緩,先積累鐵軌原料,后開工修鐵路;材料“開礦,煉成鐵條(鋼軌),器款甚巨”說明李鴻章認為開礦煉鐵條(鋼軌)花費巨大,不能各省同時開展,而參考日本經驗,日本鐵路發(fā)展快速,工料是本國生產,鋼軌等從西洋購買,由此可知李鴻章的傾向應該是先修筑鐵路,因此二人爭論的問題是“修筑鐵路與煉鐵孰先孰后”,故D項正確。]√1題號23456786.命題點:清末選官制度變革及影響(2022·廣東選擇性考試)清末《游學譯編》上刊登的《勸同鄉(xiāng)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云:“向之極可慕戀之科舉的虛榮者,今已為蕉夢矣。而出洋學成,量與出身,已見明諭,宦達之路、利祿之路、學問之路、名譽之路,胥于是乎在?!边@反映了當時(

)A.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結構變動D.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1題號2345678C

[根據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時期廢除科舉制度,傳統(tǒng)入仕之路阻斷,原來追求科舉以獲取功名利祿之路,現在已經走不通了;但是通過留學也可以取得政府承認的出身,《勸同鄉(xiāng)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是勸大家出洋游學的文章,清末新政選官制度變革,即從科舉制選官到學堂選官、留學畢業(yè)生選官制度的變化,這促進了傳統(tǒng)社會結構的變動,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反映當時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故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留學選官的新入仕途徑,無法判斷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國人的中西體用觀,故排除D項。]√1題號23456787.命題點:維新變法的推行(2022·全國乙卷)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C

[根據材料可知,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認為康有為所著《孔子改制考》內容較為激進,容易激化矛盾,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一書,以平息爭論,進而保證維新變法的實施,其舉動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故選C項。]√1題號23456788.命題點:近代國際法理念對中國的影響(2022·山東等級性考試)1863年,學者張斯桂在為《萬國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說:“間嘗觀天下大局,中華為首善之區(qū)、四海會同、萬國來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諸國,一春秋時大列國也?!衩览麍越處煻№t良器譯此書,其望我中華之曲體其情而俯從其議也?!獎t是書亦大有裨于中華用。儲之以備籌邊之一助云爾?!边@反映了當時部分中國人(

)A.否定傳統(tǒng)宗藩體制 B.力主融入國際社會C.倡導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張選擇性吸收國際法原則1題號2345678D

[由材料可知,學者張斯桂認為《萬國公法》對中國處理外交事務有益,主張選擇性吸收國際法原則,D項正確;材料“中華為首善之區(qū)”“諸國,一春秋時大列國”“望我中華之曲體其情而俯從其議”說明張斯桂仍具有很強的“天朝上國”觀念,故排除A項;B項材料未體現,排除;材料中張斯桂的觀點只是強調《萬國公法》即國際法對中國處理外交事務的價值,并沒有明確指出倡導采用西方外交制度,故排除C項。]1.東西方文明碰撞對中國近代轉型的影響(1)經濟領域:中國的自然經濟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進一步解體,建立了洋務企業(yè)、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等,經濟近代化艱難起步。(2)政治領域:1861年總理衙門設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也是推行洋務運動的國家機構。它的設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3)思想領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隨著列強的侵略傳入中國,被先進的中國人認為是維護統(tǒng)治或救國的武器,“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等思想紛紛登場,但遭到了頑固勢力的強烈反對,新舊觀念的沖突體現了強烈的時代印記。(4)文化領域:新舊并立、土洋并存成為主要特色,思想觀念新舊碰撞,也體現了近代化緩慢發(fā)展的社會面貌。(5)社會領域:“買辦”、無產階級等新興階級和階層產生;社會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變?yōu)橥鈬Y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任務變?yōu)榉捶饨ǚ辞致?,革命性質變?yōu)橘Y產階級民主革命;同時,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逐漸傳入中國。2.鴉片戰(zhàn)爭至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中國對西方侵略的“反應”(1)軍政反抗:面對西方列強的軍事和政治侵略,中國軍民進行了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既包括政府層面的抵抗,如左宗棠收復新疆,也包括民眾的斗爭,如三元里人民抗英和太平天國的反侵略斗爭等。(2)經濟變動:在西方列強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經濟侵略下,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洋務企業(yè)、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等近代經濟在此基礎上產生。但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近代經濟的發(fā)展。(3)文化嬗變:在西方侵略的背景下,中國“天朝上國”的傳統(tǒng)觀念開始動搖,“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等思想出現,“西學東漸”成為時代潮流。2413題號√1.(2023·山東威海模擬)1845年以來,英租界、美租界和法租界相繼在上海設立。租界當局負責租界內的市政建設,頒布了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規(guī)……外國人在租界中投資公用事業(yè)、興學辦報等。上海租界的形成(

)A.體現了國人基層治理的改變 B.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C.加劇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D.反映了資本輸出時代到來2413題號C

[根據材料“租界……行政法規(guī)……興學辦報等”可知,列強在上海租界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統(tǒng),破壞了中國的行政主權,反映出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劇,故選C項;列強設立的租界不是中國的基層治理,排除A項;洋務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排除B項;1895年《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華設廠,反映了資本輸出時代到來,排除D項。]題號2413√2.(2023·山東濟南模擬)洪仁玕在《資政新篇》講到學習西方時呼吁“擴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時制宜,度勢行法”,倡言“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與番人并雄”。這一主張(

)A.體現農民政權性質

B.滲透強烈的憂患意識C.順應中體西用潮流

D.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B

[根據材料可知,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強調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最終達到“與番人并雄”的結果,體現了其面對列強侵略而產生的強烈憂患意識,故選B項;《資政新篇》是中國第一部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改革方案,不能體現農民政權性質,排除A項;“中體西用”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資政新篇》并未實踐,不能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排除D項。]題號2413√3.(2023·福建廈門二模)1861年,總理衙門設立,其外交事務多為北洋大臣所掌。一位英國外交官評價,“總理衙門只不過是李鴻章大學士在天津衙門的一個分支機關”。這表明(

)A.清廷固守天朝上國的理念

B.總理衙門位卑權重C.北洋大臣與中央分庭抗禮

D.晚清外交轉型曲折D

[根據材料可知,總理衙門實際上聽命于李鴻章,并不是一個純粹的近代外交機構,體現了晚清外交近代化轉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故選D項;由材料中英國外交官對總理衙門的評價無法說明清廷固守天朝上國的理念,排除A項;材料沒有表明總理衙門的位置高低、權力大小,因此無法得出“位卑權重”的結論,排除B項;由材料僅可知總理衙門受到李鴻章管制,沒有表明在中央發(fā)出指令時李鴻章等地方大臣會如何應對,因而無法說明北洋大臣與中央分庭抗禮,排除C項。]題號√24134.(2023·江蘇蘇州二模)在自強運動、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時期有關改革和新計劃中,“中國”二字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并以此作為支撐改革的理由。據此推斷,“中國”一詞被頻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化運動的推動

B.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C.民族矛盾得以緩解

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B

[伴隨著列強侵華的加劇,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因此在挽救危機的運動中,“中國”被越來越多地使用,故選B項。]微點2晚清時期的社會轉型與文化重構1.命題點:中國近代對國際公法的認識(2023·湖南選擇性考試)光緒年間,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國的薛福成感慨,“強盛之國,事事欲軼(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繩之”;“衰弱之國,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實踐中形同虛設 B.擺脫公法束縛符合弱國利益C.對外交往深化對自強的認知 D.晚清士人對西方的高度推崇2413題號567√C

[由材料可知,光緒年間,曾出使外國的薛福成認識到強國無視國際公法的約束,而弱國則事事求助于國際公法,但是其他國家未必按照國際公法來對待弱國,這表明薛福成認識到在對外交往中自強的重要性,故選C項;當時弱國習慣求助于國際公法,國際公法并不是形同虛設,排除A項;薛福成的觀點是弱國求助國際公法為無用之舉,只有自身強大才能得到相對公平的對待,并不是認為擺脫公法束縛符合弱國利益,排除B項;薛福成的這段言論并不是在推崇西方,排除D項。]2413題號5672.命題點:清末戲劇出現反映的社會現象(2023·全國甲卷)清末,陳去病在《論戲劇之有益》一文中說:“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彼栒偾嗄耆送渡響騽 _@反映出(

)A.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B.戲劇開始由愉悅達官顯貴轉向民眾C.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D.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2413題號567√C

[根據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他號召青年人投身戲劇”可知,清末陳去病重視戲劇,認為它在鼓動平民、普及革命思想方面比《革命軍》等著作作用更大,故號召青年人投身戲劇,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戲劇的受眾,且“開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主旨信息并非強調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排除D項。]2413題號5673.命題點:盛宣懷建議開設銀行的主要目的(2023·1月浙江選考科目考試)1896年,盛宣懷上奏:“銀行昉(開始)于泰西……各國通商以來,華人不知務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銀行乃推行來華,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見本末,亦多建開設銀行之議”“合天下之商力,以辦天下之銀行,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睋丝芍⑿麘呀ㄗh開設銀行的主要目的是(

)A.實現對外貿易壟斷 B.與外商爭奪利權C.抵制洋貨、提倡國貨 D.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413題號567√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盛宣懷建議清政府自己開設銀行,認為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這表明他建議開設銀行的主要目的是與外商爭奪利權,故B項正確;“實現對外貿易壟斷”不符合史實,故A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開設銀行而不是提倡國貨,故C項排除;1896年時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已經產生,故D項排除。]2413題號5674.命題點:近代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2022·湖南選擇性考試)1899年南通大生紗廠開業(yè),其生產的機紗推動了周邊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yè)發(fā)展。棉紡織業(yè)發(fā)展對機紗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紗廠瀕臨破產之際挽救了紗廠,并推動它走上迅速擴展之路。這一現象反映(

)A.機器大生產導致了小農經濟破產B.個體手工業(yè)阻礙機器大生產發(fā)展C.“織”“耕”分離瓦解了自然經濟D.個體手工業(yè)可納入新的經濟體系2413題號567√D

[題干體現的是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yè)與大生紗廠之間的互相促進,說明個體手工業(yè)是可以納入以民族資本主義為代表的新經濟體系的,故選D項;題干體現的是機器大生產對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yè)的促進作用,沒有提到其對小農經濟破產的作用,排除A項;由題干“棉紡織業(yè)發(fā)展對機紗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紗廠瀕臨破產之際挽救了紗廠,并推動它走上迅速擴展之路”可知,個體手工業(yè)促進了機器大生產的發(fā)展,而不是阻礙其發(fā)展,排除B項;題干體現的是南通大生紗廠負責紡,而周邊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yè)負責織,體現的是個體農民的家庭手工業(yè)中“紡”“織”的分離,而不是“織”“耕”的分離,排除C項。]2413題號5675.命題點:西學東漸與《墨子》(2022·湖南選擇性考試)晚清時期,中國人驚奇地發(fā)現西方物理學揭示的一些原理,與《墨子》記載有相似之處。自秦漢以來幾乎被人遺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國人的關注與研究。這一現象表明(

)A.墨學復興促進傳統(tǒng)科技轉型B.傳統(tǒng)科技與近代科技一脈相承C.西學東漸促進了墨學的復興D.中國古代的科技以實驗為基礎2413題號567√C

[晚清時期,由于西學東漸,使得人們在關注西方物理學揭示的一些原理時,注意到與《墨子》的記載相似,從而引發(fā)了國人對《墨子》的關注與研究,這一現象表明墨學的復興得益于西學東漸的影響,故選C項;題干只提到墨學復興的背景,并未提到其結果和影響,排除A項;傳統(tǒng)科技與近代科技本身并不是一脈相承的,因為二者研究的方法和內容都存在較大差異,排除B項;中國古代的科技以經驗和觀察為主,而不是以實驗為基礎,排除D項。]2413題號5676.命題點:百日維新前的時務學堂(2022·全國甲卷)

“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2413題號567√B

[由材料“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可知,梁啟超在宣傳西方民權學說的同時,還印刷黃宗羲等早期啟蒙家的著作進行宣傳,說明維新派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思想與策略,故選B項;“百日維新前”維新派的改良主張是主流思想,排除A項;“根本”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維新派并未發(fā)動民眾,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是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排除D項。]2413題號5677.命題點:晚清時期,長沙出現的搶米風潮(2023·全國新課標卷)1910年,長沙爆發(fā)搶米風潮。具有地方議會性質的湖南諮議局致電軍機處,請求朝廷撤換處置失當的巡撫,諮議局議長和士紳聯名致電湖廣總督瑞澂。瑞澂認為該士紳等“跡近干預”,上奏朝廷:“巡撫乃系疆臣,用舍尤應欽定?!边@表明(

)A.新政強化了清廷權威 B.諮議局架空了督撫權力C.地方勢力控制了官場 D.士紳階層民主意識增強2413題號567√D

[根據材料“1910年”“諮議局議長和士紳”“請求朝廷撤換處置失當的巡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正值清末“預備立憲”時期,模仿西方地方議會的諮議局在各省逐漸建立,士紳聯合諮議局對朝政提出批評建議,引起專制守舊官員的不滿,所以材料可以說明士紳階層民主意識增強,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過程中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不利于強化清廷權威,排除A項;根據材料“上奏朝廷”“巡撫乃系疆臣,用舍尤應欽定”可得出諮議局并未架空督撫權力,地方勢力并未控制官場,排除B、C兩項。]2413題號5671.東西文明碰撞與近代中國社會轉型2.晚清時期國家治理的變化(1)國際法與外交制度的引入:鴉片戰(zhàn)爭后,產生于西方的外交制度和國際法逐漸引入中國,中國古代的宗藩體系逐漸瓦解。(2)海關稅收的變化: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掌管中國國境關稅的海關大權長期把持在外國人手中。(3)教育的近代化: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新式學堂開始出現。1898年創(chuàng)立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2413題號√1.(2023·重慶南開中學高三質檢)晚清時期外國商品的涌入和外國人在中國設廠生產,給傳統(tǒng)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手工業(yè)者和農民離開家鄉(xiāng)進城謀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為那些失業(yè)的、患病的、貧困的家庭成員提供幫助和慰藉。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當時(

)A.列強侵略導致中國社會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傳播沖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C.手工業(yè)者和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D.傳統(tǒng)家族社會在外來侵略下瓦解2413題號D

[材料表明晚清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后,中國原有的經濟結構受到沖擊,宗族的勢力也不斷瓦解,表明傳統(tǒng)家族社會在外來侵略下走向瓦解,故選D項;晚清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材料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