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專題訓練
A基礎達標
1.某科學家模擬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活菌1些虬小鼠x存活
〉典小鼠Y死亡黑?;罹?典小鼠W死亡
/M-frF分陶
死菌23型小鼠Z存活
A.活菌1是有莢膜的R型細菌,活菌2是無莢膜的S型細菌
B.由實驗結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
C.從小鼠Y的血液中分離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轉化而來的
D.從小鼠W的血液中能分離出活菌1和活菌2
解析:選C。由實驗結果可知,活菌1是無莢膜的R型細菌,活菌2是有莢膜的S
型細菌,A錯誤;由實驗結果可知,活菌2能使小鼠死亡,而死菌2不能使小鼠死亡,
B錯誤;從小鼠Y的血液中分離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轉化而來的,C正確;從小鼠
W的血液中只能分離出活菌2,D錯誤。
2.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驗證艾弗里關于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的結論,設計了如
下實驗,其中不能獲得活的S型細菌的是()
前提將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去除絕大部分糖類、蛋白質和
條件脂質,制成細胞提取液并均分到編號為①②③④的四支試管中備用
甲組將①號試管中的提取液與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yǎng)
在②號試管的提取液中加入蛋白酶,處理一段時間后與R型活細菌
乙組
混合培養(yǎng)
在③號試管的提取液中加入DNA酶,處理一段時間后與R型活細
丙組
菌混合培養(yǎng)
在④號試管的提取液中加入RNA酶,處理一段時間后與R型活細
丁組
菌混合培養(yǎng)
A.甲組B.乙組
C.丙組D.丁組
解析:選C。制備的細胞提取液中含有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等物質,S型細
菌的DNA可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DNA酶可催化DNA水解,將含S型細菌的DNA
的細胞提取液用DNA酶處理一段時間后與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yǎng),R型細菌不能轉化為
S型細菌,故丙組實驗不能獲得活的S型細菌。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RNA酶可
催化RNA水解,分析甲、乙、丁三組實驗,這三組實驗均含有S型細菌的DNA,因此
這三組實驗都能獲得活的S型細菌。
3.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體內和體外轉化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二者所用的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兩種肺炎鏈球菌
B.兩實驗都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
C.二者均把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處理并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
D.體外轉化實驗是在體內轉化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解析:選C。二者所用的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兩種肺炎鏈球菌,A正確;兩
實驗都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B正確;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沒有把DNA
和蛋白質分開,C錯誤;體外轉化實驗是在體內轉化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D正確。
4.赫爾希和蔡斯用35s或32P標記的T2噬菌體分別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了
DNA是遺傳物質。圖中被32P標記的基團是()
A.1
C.3D.4
解析:選B。S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中幾乎不含有,
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地去觀察它
們的作用。P存在于核苔酸的2(磷酸基團)上,故被32P標記的基團是2,B符合題意。
5.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可通過某操作實現(xiàn)下圖所示變化。該操作是
()
A.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或DNA
B.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噬菌體與細菌混合
C.將噬菌體與細菌混合液置于攪拌器中攪拌
D.離心并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解析:選C。圖中所示噬菌體外殼與細菌分離,這應該是通過攪拌實現(xiàn)的。
6.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該實驗的其中一個步驟如下圖所示,則下列關于混合培養(yǎng)的敘述,正確的是()
噬菌體與細葭n攪拌后離心n
i=>\\i=>\\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A混合培養(yǎng)U檢測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A.將已用35s標記的噬菌體和未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
B.將已用32P標記的噬菌體和未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
C.將已標記的噬菌體和已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
D.將未標記的噬菌體和已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
解析:選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的細胞中,而蛋白質外殼仍留在
細菌的細胞外,經過攪拌、離心后,蛋白質外殼在上清液中,DNA在沉淀物中。由于
實驗結果是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故該步驟是將已用35s標記的噬菌
體和未標記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A項正確。
7.煙草花葉病毒(TMV)和車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煙葉,但二者致病的病斑不同
(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過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質外殼感染煙葉,結果說明TMV的蛋白質外殼沒有
感染作用
B.b過程表示用HRV的RNA感染煙葉,結果說明其有感染作用
C.d過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質外殼和HRV的RNA合成的“重組病毒”感染煙
葉后,產生的后代是HRV
D.該實驗證明只有車前草病毒的RNA是遺傳物質,煙草花葉病毒的蛋白質外殼
和RNA不是遺傳物質
解析:選D。由于該實驗并沒有用煙草花葉病毒的RNA感染煙葉,因此無法證明
煙草花葉病毒的RNA不是遺傳物質。
8.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指()
A.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B.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C.DNA大部分在染色體上
D.染色體在遺傳上起主要作用
解析:選B。一切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內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但遺傳物質
是DNA。DNA病毒也以DNA作為遺傳物質,只含RNA的病毒以RNA作為遺傳物質。
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B符合題意。
9.肺炎鏈球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發(fā)敗血癥死亡。已知其有許多不同菌
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這些有致病性的菌株的細胞外面有多糖類的膠
狀莢膜保護,使它們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機構破壞。下列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實
驗,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注射結果
A一產一
,贏H菌小.致病性必=一莊牛死亡
B
.R型細菌無致病性O0===一不死亡
C.
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0=一不死亡
D.當專
活的R型細菌+加熱0=0==—死亡
致死的S型細菌
(1)從D組實驗中的小鼠體內可分離出
(2)為了解釋上述實驗現(xiàn)象,科學家從S型細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多糖等成分,
分別與R型細菌一起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
①S型細菌的DNA與R型細菌混合,將混合物注入小鼠體內,可使小鼠死亡,這
說明
②S型細菌的蛋白質或多糖與R型細菌混合并注入小鼠體內,小鼠,小鼠
體內只能分離出。
(3)如果將DNA酶注入活的S型細菌中,再將這樣的S型細菌與R型細菌混合,混
合物不使小鼠死亡,原因是o
(4)上述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
解析:(1)D組實驗小鼠死亡,體內一部分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而另一部分
R型細菌沒有轉化,仍大量增殖。(2)①S型細菌的DNA與R型細菌混合,會使后者轉
化為S型細菌;②蛋白質、多糖等其他成分不能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3)DNA酶會將
S型細菌的DNA水解,水解的產物不會引起R型細菌的轉化。(4)因為只有DNA會引
起R型細菌的轉化,所以可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答案:(1)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
(2)①S型細菌的DNA可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②不死亡R型細菌
(3)DNA被DNA酶分解
(4)DNA是遺傳物質
10.下表為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請根據(jù)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編號實驗過程和操作結果
含35s的噬菌體+大腸桿菌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層沉
A組培養(yǎng)二四時間攪拌、離心―檢測
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
放射性
含32P的噬菌體十大腸桿菌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層沉
B組培養(yǎng)二談時間攪拌、離心-檢測
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
放射性
(1)從理論一匕分析,A組的下層沉淀物和B組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應該為零,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請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
①在A組實驗的沉淀物中檢測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
②在B組實驗中,32P標記的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時間過長,會使上清液的
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③實驗中如果保溫時間過短,32P標記的噬菌體(填“能”或“不能”逢部
侵染到大腸桿菌的體內,這(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
(3)子代噬菌體合成其蛋白質外殼的場所是。
解析:(1)由于親代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的細胞內,
而含35s的蛋白質外殼在大腸桿菌外面,所以理論上分析,A組的下層沉淀物和B組的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應該為零。(2)①在A組實驗的沉淀物中檢測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
是攪拌不充分,沒有將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含35s標記的噬菌體外殼與其完全分離。②
在B組實驗中,若32P標記的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時間過長,部分噬菌體在大腸
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攪拌、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
高。③在實驗中,如果保溫時間過短,則32P標記的噬菌體不能全部侵染到大腸桿菌體
內,這部分沒有侵入大腸桿菌體內的噬菌體經攪拌、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會使上清
液出現(xiàn)放射性,所以這是實驗誤差的來源。(3)子代噬菌體合成其蛋白質外殼的場所是
大腸桿菌細胞內的核糖體。
答案:(1)噬菌體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含35s的蛋白質外殼留在
大腸桿菌外面
(2)①攪拌不充分,沒有將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含35s標記的噬菌體外殼與其完全分
離
②升高部分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攪拌、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中
③不能是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攪拌、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
液出現(xiàn)放射性
(3)大腸桿菌細胞內的核糖體
B能力提升
11.(不定項)某科研小組在格里菲思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下列相關實驗,實驗過程
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加熱致死
的R型細菌
R型活細菌嚕一鼠5死
鼠1生血液,
注射.翳S型活細菌得L鼠4死
鼠2死
活菌
加熱致死注射.
鼠3生
的S型細菌③
A.過程③中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的遺傳物質已經不具有活性
B.從鼠2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活菌都能使小鼠死亡
C.過程②和④表明存在一種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成S型活細菌的物質
D.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解析:選C。過程③中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的遺傳物質仍具有活性,A錯誤;從鼠
2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活菌包括R型細菌和S型細菌,其中R型細菌不能使小鼠死亡,B
錯誤:過程②和④表明存在一種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成S型活細菌的物質,C正確;
該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但沒有證
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D錯誤。
12.(不定項)下圖表示以大腸桿菌和T2噬菌體為材料進行的實驗研究。下列相關
敘述錯誤的是()
32P標記的
大腸桿菌1種T2噬菌體噬菌體
含"P細菌二凰一區(qū)不含32P瞿g
鉆養(yǎng)基忘當屋)大腸桿菌離心唱
37%,保溫37七,保溫短時間保溫放射性檢測
①②③④
A.步驟①的目的是獲得含32P的大腸桿菌,P主要分布在細菌細胞核中
B.步驟②的目的是獲得32P標記的T2噬菌體,P分布在噬菌體頭部
C.步驟③的目的是使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但保溫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大腸桿菌
會破裂釋放出子代噬菌體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D.步驟④的目的是把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分開再分別檢測其放射性
解析:選AD。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無細胞核,A錯誤;步驟②目的是獲得32P
標記的T2噬菌體,P主要分布在DNA中,即分布在噬菌體頭部,B正確;步驟③的目
的是使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保溫時間會影響實驗結果,C正確;步驟④中的攪拌是為
了把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T2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開,再分別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
射性,D錯誤。
13.(不定項)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過程中,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發(fā)
揮了重要作用。下列與該噬菌體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T2噬菌體不能在肺炎鏈球菌中復制和增殖
B.T2噬菌體病毒顆粒內可以合成蛋白質
C.培養(yǎng)基中的32P經宿主攝取后可出現(xiàn)在T2噬菌體的核酸中
D.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T2噬菌體的核酸類型相同
解析:選AC。T2噬菌體只能侵染大腸桿菌,不能侵染肺炎鏈球菌,A正確;病毒
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T2噬菌體病毒顆粒內不可以合成蛋白質,B錯誤;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其DNA進入大腸桿菌的細胞中,以大腸桿菌的核甘酸為原料,
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而核昔酸中含有P,則培養(yǎng)基中的32P經宿主攝取后可出現(xiàn)在
T2噬菌體的核酸中,C正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為RNA病毒,T2噬菌體為DNA病毒,
二者所含核酸類型不同,D錯誤。
14.(不定項)下列四幅圖表示了在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和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
實驗(攪拌強度、時長等都合理)中相關內容的變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t放射性強度放射性強度
高k/一高--------
低I。.低|.
0噬菌體與大腸桿。噬菌體與大腸桿
菌的保溫時間菌的保溫時間
甲乙
[數(shù)量]數(shù)量
[一R型細菌/S型細菌
s型細菌.卜/"R型細菌
0時間。時間
丙丁
A.圖甲表示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的變化
B.圖乙表示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變化
C.圖丙表示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R型細菌與S型細菌的數(shù)量變化
D.圖丁表示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R型細菌與S型細菌的數(shù)量變化
解析:選ABC。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的細胞中,蛋白質外殼留在細
胞外,因為噬菌體質量較輕,攪拌、離心后,細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體的蛋白
質外殼存在于上清液中。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用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
在一定時間內,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侵染到細菌細胞內的噬菌體的數(shù)目逐漸增多,離
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含量逐漸降低,超過一定時間,因噬菌體在細菌內增殖產生的子代被
釋放出來,經攪拌、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上升,A正確;35s標
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攪拌、離心后,蛋白質外殼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與保溫
時間長短無關,B正確:在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培養(yǎng)到一定時間,加入細菌
的培養(yǎng)基中會出現(xiàn)由R型細菌轉化而來的S型細菌,此后,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遞增,R
型細菌、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02節(jié) 熱力學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 2025年金融市場與投資理財知識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經濟學原理與應用實例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境外投資顧問職業(yè)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19年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B卷加試解答
- 商場專廳拆除合同協(xié)議
- 正規(guī)旅游出境合同協(xié)議
- 微水泥合同協(xié)議
- 商場廣告協(xié)議書范本
- 商品經銷合同補充協(xié)議
- (高清版)DB12∕T 934-2020 公路工程資料管理技術規(guī)程
- 面部筋膜培訓課件
- ISO17025(2017中文清晰版本)
- 《Python與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課件-第10章 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Pandas
- 春季如何預防過敏
- 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二單詞表
- GB/T 24091-2024適應氣候變化脆弱性、影響和風險評估指南
- 中國腫瘤相關貧血診治專家共識2023版解讀課件
- 湖北武漢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科研項目保密協(xié)議承諾書
- 軍工項目招投標操作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