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題解本篇專論咳證-故名-內容提要_第1頁
《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題解本篇專論咳證-故名-內容提要_第2頁
《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題解本篇專論咳證-故名-內容提要_第3頁
《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題解本篇專論咳證-故名-內容提要_第4頁
《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題解本篇專論咳證-故名-內容提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素問·咳論

題解

本篇專論咳嗽的病因、病機、分型、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故名篇。

內容提要

1.“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和“聚于胃,關于肺”的咳證病機.

2.五臟咳和六腑咳的病機和病候.

3.咳證的治療大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和“聚于胃,關于肺”的理論觀點.

2.熟悉五臟咳和六腑咳的病機,了解其病候.

3.了解咳證的治療大法.

內容分析

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1咳嗽的病變部位

《素問·宣明五氣》“肺為咳”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肺“在變動為咳”。

《素問·厥論》“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p>

咳不離乎肺,然不止于肺2咳嗽的病因病機外被風寒等邪氣所傷“皮毛先受邪氣”

“形寒寒飲則傷肺”《靈柩·邪氣臟腑病形》內外合邪寒飲停聚

“寒飲食入胃”,其寒邪“從肺脈上至于肺”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五臟六腑咳五臟六腑先受邪氣肺肺臟先病五臟六腑3.咳與四時氣候的關系

五臟在各自所主節(jié)氣感受相應的時令之邪肺咳病五臟對相應季節(jié)時邪的易感性,也反映出《內經》四時五臟發(fā)病觀。林佩琴《類證治裁》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意義

咳嗽的論治要辨明咳嗽的病因病機及其標本關系,

用臟腑相關的整體觀念認識咳證病機.或治本,或治標,或標本兼治。

外邪犯肺,肺失清肅之咳嗽

肝火犯肺之咳

腎陽虛衰之咳

脾虛濕盛之咳張鏡人醫(yī)案慢性支氣管炎(咳嗽)

許某,女49歲,初診1982年3月18日

主訴:咳嗽痰多。

病史:咳嗽數載,每值秋冬頻發(fā),易感冒,近來咳嗽加劇,痰多濃稠,咽干,胸悶,大便帶溏。舌苔薄黃,脈細滑。

檢查:胸片示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慢性支氣管炎??人?。辨證:脾虛痰濕滋生,肺氣失于宣肅。治法:肺脾同治,肅肺止咳以治標,健脾運中以杜痰。方藥:水炙桑皮12克冬瓜子9克甜杏仁9克野蕎麥根30克水炙款冬9克炙百部9克天竺子5佛耳草15克生白術9克香扁豆9克云獲苓9克生甘草3克炒楂曲9克(各)香谷芽12克。(7劑)隨訪:以上方加減,治療三周,咳嗽已止,濃痰明顯減;少,便溏亦結,胸片復查(一)。|按語:患者痰飲素盛,秋冬氣候轉寒,易感外邪,咳嗽頻作。蓋“脾為生痰之源,肺乃貯痰之器”,本案肺脾同治,即‘標本同治之意。久咳治療獲效,足證“治咳當責之于肺,非獨肺也”二、咳嗽的五臟六腑

分證及治療大法

1.五臟咳的病候

*肺咳: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咳: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咳:咳則右脅下痛,陰陰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2.六腑咳的病機和病候

*病機:五臟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五臟咳不愈,病情發(fā)展,累及六腑.(臟病及腑,腑臟同病,病情加重,與臟病出腑——由里出表不同)*病候:

胃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膽咳:咳嘔膽汁.

大腸咳:咳而遺矢(屎)

小腸咳: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膀胱咳:咳嗽而遺溺(尿)

三焦咳:(久咳不已),咳而腹?jié)M,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于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

3.聚于胃,關于肺

反映了《內經》治療咳嗽時對肺胃的高度重視,可視之為臨床辨治咳嗽的綱領。久咳臟腑功能障礙三焦氣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津液凝聚成痰

聚于胃(經肺脈)關于肺咳嗽——肺失宣肅

多涕唾——脾胃運化失常

面浮腫氣逆——三焦氣化失常原指三焦咳,但因三焦咳是五臟六腑久咳不已而致,故亦是對慢性久咳病機的說明.

4.咳嗽的治療大法*

五臟咳:針治其俞(俞為氣血所注,治其注入之邪)*

六腑咳:針治其合(合為氣血所入,治其注入之邪)基本精神:辨證論治.*

咳而浮腫:針治其經(經為氣血所行,疏通經氣,調暢氣機)基本精神:辨證論治.

病案胡某,女,60歲,85.7.8就診。咳嗽20余天,服止咳糖漿、甘草片等藥物無效??榷偬?,兩脅脹痛,口干苦心煩、噯氣多,胃脘不舒,二便尚調,脈弦滑,舌苔微黃。選自《黃帝醫(yī)術臨證切要》辨證為肝熱咳嗽,治以舒肝清熱,宣肺止咳,以黛哈散加味。黛哈散12(布包)梔子10黃芩10木瓜10龍膽草10浙貝母10杏仁10天花粉12赤芍藥12青皮8生甘草105劑咳而兩脅痛是肝咳的典型表現,熱久傷津故口干苦心煩,噯氣多、胃脘不舒則是木旺克土的表現。黛哈散為治肝咳的有效方劑,青黛、木瓜配伍善治肝咳之病,因兩者均入肝經,青黛咸寒、木瓜酸溫,配合無寒溫過偏之弊。芍藥清熱柔肝、天花粉生津止渴,貝母配青皮疏肝和胃,杏仁配貝母止咳,梔子、黃芩、龍膽草清肝經郁熱復習思考題1.為什么“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這一理論有何臨床意義?2.“聚于胃,關于肺”說明什么問題?對臨床有何指導意義?3.解釋:(1)五臟各以其時受病;(2)聚于胃,關于肺.膀胱咳治驗1倒徐某某,女.52歲,教師,1990年11月24日初診,患者自述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此次受風寒而作40余日,經治療癥狀減輕,但近1周來每當咳嗽則小便自遺,十分痛苦,西醫(yī)治療不效刻診:氣短乏力.聲音低怯面色恍白,食欲不振,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脈沉弱。按:此癥與現代醫(yī)學“應力性尿失禁”極相吻臺-多見于女性。它是由于尿道括約肌張力降低,·骨盆底部肌肉和韌帶松弛,咳嗽時腹壓增加,致尿液不可控制地流出,祖國醫(yī)學認該癥常因咳嗽日久,遷延不愈,耗傷中氣,致肺脾氣虛.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