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同步訓(xùn)練
一、選擇題
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
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墨者有4巨子?腹尊②,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日:“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
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案棺饘υ唬骸澳咧ㄔ唬?殺人者死,傷人者
刑?!怂越麣艘?。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葬不
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矩子可謂公矣。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銀子:墨家學派領(lǐng)袖被稱為“鉗子”。②腹蹲:人名。戰(zhàn)國時墨家學派領(lǐng)袖。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銀子可謂公矣
B.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銀子可謂公矣。
C.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錮子可謂公矣。
D.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例子/可謂公矣。
2.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翻譯:你并不是魚,你沒法兒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肯定的!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翻譯: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還寶貴的。
C.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翻譯:(如果是)高官厚祿,就不講禮義而接受它,這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D.或謂惠子日:“莊子來,欲代子相?!?/p>
翻譯:有人對惠子說:“莊子(到梁國)來,想要取代你做宰相?!?/p>
二、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
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
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孔子謂顏回日:“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日:“不愿仕,回
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簿粥②;郭內(nèi)之田四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
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愿仕?!笨鬃鱼溉蛔?nèi)萑眨骸吧圃?,回之意!丘聞之?知
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nèi)者無位而不作。'丘誦之久矣,今于回
而后見之,是丘之得也?!?/p>
(選自《莊子?讓王篇》)
(注)①仕:當官,②鰭粥:稠粥。
3.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得之則生/所識窮乏者皆我與
B.呼爾而與之/微斯人,吾誰與歸
C.行道之人弗受/伐竹取道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5.(甲)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6.(甲)(乙)兩文都強調(diào)做人要有所堅守,有什么不同?
(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
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
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
7.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1)萬鐘于我何加焉力口:(2)是亦不可以已乎己:
(3)不以物喜以:(4)是進亦憂進:
8.翻譯下列句子。
(1)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中的“本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
10.(乙)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請你說一說作者
為什么要議論這種人物呢?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選文,完成小題
(甲)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
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晏子諫景公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久晏子入見,立有間。公口: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δ浚骸疤觳缓??”公笑。晏子曰:“婆(晏子自稱)
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日:“善,
寡人聞命⑤矣?!蹦肆畛鲷冒l(fā)粟,與饑寒。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景公:齊景公。②霽: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側(cè)陛:堂,朝堂。陛,臺階。④逸:
安樂,安閑。⑤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意為聽您的話。
1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萬鐘于我田視焉(2)所識窮乏者,我與
(3)公被狐白之裘(4)乃令出零發(fā)粟
12.翻譯下列句子。
(1)此之謂失其本心。
(2)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
13.比較閱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
(1)文段(甲)中畫線句子強調(diào)的是什么?
(2)文段(乙)所講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
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
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孟子?魚我所欲》)
(乙)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妻婦之道
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節(jié)選自《孟子?富貴不能淫》)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乞人不屑也
(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3)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4)班之日
(5)以順為正者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不得志,獨行其道。
16.依據(jù)選文內(nèi)容填空。
(甲)文中孟子主張在任何情況下人都不能“";(乙)文又提到做人應(yīng)
該有“”的骨氣。(用原文語句填空)
17.閱讀兩選文,歸納出孟子提出“大丈夫”的標準有哪些。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
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
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①義。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縻丘②以為養(yǎng)。
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賜之縻丘,其
不知丘④亦甚矣?!绷畹茏尤あ蓠{,辭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魯司寇。萬乘難與比行,三王
之佐不顯焉⑥,取舍不茍也夫!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誠:同“成”,實行。②廉丘:齊國地名。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
孔子名丘。⑤趣:同“驅(qū)”。⑥:萬乘之君品行難與他比肩,三王輔臣的名節(jié)沒有他顯揚。
1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2)萬鐘于我何加焉
(3)電亦不可以己乎(4)動必縷義
19.語段(一)中,“鄉(xiāng)為”和“今為”的排比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20.語段(甲)中的乞人和語段(乙)中的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別人的賜予,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
容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出來。
三、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令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為可得也;死亦我所率,所惡有甚于死者,卷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死亦我所晉(2)故不為,彳號也
(3)畬生而取義者也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jīng)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
學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遏~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
人性是惡的。
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yīng)以“義”為重,必要時
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
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
些善心。
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
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4.魚,對人來說,是一種食材,更是一種品格。請結(jié)合選文和鏈接材料,簡要分析“魚”
在兩個文段中的作用。
(鏈接材料)
公孫儀①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諫日:“夫子嗜魚而不
受者,何也?”對日:“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
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既無受魚而
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贝嗣鞣蚴讶瞬蝗缱允岩?。
(選自《韓非子》)
(注釋)①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②下人:遷就他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率,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好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5.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死亦我所率(2)患有所不呼
26.翻譯下面的句子。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7.簡要說說選段是如何提出論點的。
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
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8.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為茍得也茍:(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惡有甚于死者惡:(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29.翻譯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誦讀下列句子時,每句至少應(yīng)有一處停頓,請用把這一處停頓標示出來。
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⑵山河破碎風飄絮
31.請用原文填空。
《魚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過零丁洋》的主旨句是:,能體現(xiàn)兩個主人公共同
的價值取向的句子是。
《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
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由是則生也有不用也
A.中峨冠也多髯者為東坡B.學加不思則罔
C.日出畫林霏開D.朝畫往,暮而歸
33.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文中的“義”?請結(jié)合現(xiàn)實舉一個實例,論證此觀點。
四、句子默寫
34.魚我所欲也(《孟子》)
(1),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o
(3)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o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6)文中能夠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7)古代仁人志士在“生”與“義”不能兼得時,總會以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
“,”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
(8)孔子認為志士仁人應(yīng)有殺身成仁的勇氣,與此相應(yīng),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也提出
了“”的主張,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35.按要求默寫課文中的有關(guān)語句。
(1)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設(shè)喻的手法來闡述道理,其中“____________
...-一句,則重點從舍利取義的角度,進一步證明本文“舍生而取義”這個中心
論點。
(2)《魚我所欲也》最能體現(xiàn)作者“人性善”思想的語句是:一之,?__。
(3)《魚我所欲也》中表達“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這一意思的語句是:工。
(4)《魚我所欲也》中能夠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j_________a
(5)在孟子看來,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情況是:--士
(6)《富貴不能淫》中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富貴不能淫》中提到大丈夫之道是:y______。
根據(jù)課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3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7.生,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
38.呼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參考答案
I.B
【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
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
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題中的“子人
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矩子可謂公矣”的意思是:兒子是人們所偏愛的了,忍心割去自己
所偏愛的而推行大義,腹耨可稱得上大公無私了。據(jù)此可進行句讀: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
以行大義/帽子可謂公矣。故選B。
【點睛】
譯文:(甲)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
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
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
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
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
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
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
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
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
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乙)墨家有個大師腹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說:“先生的年歲大了,也
沒有別的兒子,我已經(jīng)命令官吏不殺他了,先生在這件事情上就聽我的吧!”腹罅回答說:
“墨家的法規(guī)規(guī)定:'殺人的人要處死,傷害人的人要受刑?!@是用來禁絕殺人傷人的,
用來禁絕殺人傷人的是天下的大義。君王雖然為這事加以照顧,讓官吏不殺他,我不能不施
行墨家的法規(guī)。”腹耨沒有答應(yīng)秦惠王,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是人們所偏愛的,忍心割
去自己所偏愛的而推行大義,腹蹲可稱得上大公無私了。
2.B
【解析】試題分析:B翻譯不正確。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東西有比
生命還寶貴的"。題千句把意思翻譯反了。
3.C
4.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5.采用了對比手法?把乞人不吃嗟來之食與“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進行對比,把“鄉(xiāng)
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進
行對比,突出強調(diào)了人應(yīng)當保持本心的觀點。
6.【甲】文弓金調(diào)做人要堅守禮義,有羞惡之心,不為名利所動:【乙】文強調(diào)做人要堅守自
己的志趣,不為利祿所動。
【解析】
3.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考
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
A.得到/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B.給/同,和;
C.道路/道路;
D.為了,表目的/做。
故選Co
4.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
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叭f鐘”“辯”“加”是此題中的
關(guān)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
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
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
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5.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
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證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與之
形成對比,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慣有行為,并對此進行批評和嘲諷。
6.文言文比較閱讀,就是將兩篇或兩篇以上而且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文章,加以比
較分析、對照鑒別地閱讀。在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中達到提高學生遷移思維能力和深入分析
問題能力的目的。從“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謂失其本心”可知,甲文強調(diào)人應(yīng)當保持本心:從“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
不懼,行修于內(nèi)者無位而不作”可知,乙文強調(diào)做人要堅守自己的志趣。
甲:選自《孟子》作者:孟子年代:戰(zhàn)國
乙:選自《莊子》作者:莊周年代:戰(zhàn)國
參考譯文:
甲: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
人(吃),就是過路的饑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
接受。高位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為了(道義)寧死
也不肯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現(xiàn)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卻為
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不可以停止嗎?(如果不停止的話,)這就
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本來的思想,即羞惡之心。
乙:孔子對顏回說:“顏回,你過來!你家境貧寒居處卑微,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顏回
回答說:“我無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畝地,足以供給我食糧;城郭之內(nèi)我有四十畝地,
足夠用來種麻養(yǎng)蠶;撥動琴弦足以使我歡娛,學習先生所教給的道理足以使我快樂。因此我
不愿做官。”孔子聽了深受感動改變面容說:“實在好啊,顏回的心愿!我聽說:‘知道滿
足的人,不會因為利祿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閑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會畏縮
焦慮;注意內(nèi)心修養(yǎng)的人,沒有什么官職也不會因此慚愧。'我吟詠這樣的話已經(jīng)很久很久
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這也是我的一點收獲哩?!?/p>
7.益處止,停止因為指在朝廷作官
8.(1)從前為了(禮義)寧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
我的恩德而接受了。(2)(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9.本來就有的羞恥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
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0.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
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雖遭貶謫,
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
【分析】
7.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本題中的“進”是古今異義詞,這里是“指在朝廷作官”。
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
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1)句中的“向,得”幾個詞是賦分點;
(2)句,注意賓語前置句,“與誰歸”。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9.考查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孟子的哲學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
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上文兩段寫的遷客騷人“因物喜,因己悲”,那“古
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不同,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
10.考查文章的寫作目的。作者胸懷天下,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可見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
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
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
【點睛】
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chǔ)的一項。只有對重點字詞
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理解。
譯文:
甲文: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
現(xiàn)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
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認識的
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
性。
乙文: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
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
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
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
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1.(1)何加:有什么益處。(2)得,通“德”,感恩,感激。(3)被:同“披”,披著,
穿著。(4)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2.(1)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羞惡之心。
(2)我聽說古時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飽了卻想到別人的饑餓。
13.(1)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鐘”,這就是失去本心“義”的表現(xiàn)。
(2)作為君王要以民為本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樣就會失去民心。
【分析】
11.這道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課內(nèi)重點文言實詞需要平時的積累識記,并且活學
活用,學會從課內(nèi)到課外的遷移。作答時,可先理解整句話的大意,再來推斷加點詞的含義。
(1)大意: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何加:有什么益處。
(2)大意:是為了讓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感恩,感激。
(3)大意: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大衣。被:同“披”,披著,穿著。
(4)大意:于是就拿出皮衣,發(fā)放糧食。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2.這道題考查的是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
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
第一句重難點詞語有:止匕代詞,這。謂,叫做。本心,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
第二句重難點詞語有:聞,聽說。之,助詞,的。
13.這道題考查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
(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
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的意思是: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
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
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
了它。由此可以看出,這里運用排比句,強調(diào)了有的人為了貪求“萬鐘”而“不辯禮義”,
他們這樣的做法是失去本心“義”的表現(xiàn)。
(2)“嬰(晏子自稱)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
不知也!”的意思是: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飽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溫暖卻知道
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F(xiàn)在君王不知道了。由此可知,晏子的這個故事
告訴我們,作為君王要以民為本,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樣就會失去民心。
【點睛】
甲文譯文:
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
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
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
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
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文譯文: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下雪下了幾天不放晴。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臺
階上。晏子進去朝見,站立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雪下了幾天,但是天氣不冷?!?/p>
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飽卻知
道別人的饑餓,自己溫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F(xiàn)在君王不知道
了?!本肮f:“好!我受到教誨了。”于是就拿出皮衣,發(fā)放糧食,給這些挨餓受凍的人。
14.(1)因輕視而不肯接受(2)同“向”,先前、從前(3)侍奉(4)告誡(5)順從
15.(1)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2)不得志的時候,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16.失其本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1)要在“仁”“禮”義”上行動;⑵不因自己地位(條件)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追
求。
【解析】
14.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的意思。做題時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譯正確,再解釋字詞意
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詞本義與句中意思有所差別時,最好本義和句中意都要寫出來?!捌?/p>
人不屑也”翻譯為“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不屑”意思是"因輕視而不肯接受”?!懊麨?/p>
身死而不受”翻譯為“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
“鄉(xiāng)”通假字,同“向”,意思是“先前”?!敖駷槠捩顬橹狈g為“如今(有人)
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奉”意思是“侍奉”?!皻堉铡狈g為“告誡她
說",“戒”意思是“告誡”?!耙皂槥檎摺狈g為“把順從當作正理”,“順”意思是
“順從”。
15.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
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
語序調(diào)整。(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句中“窮乏者”意思是“窮困的人”,“得”同“德”
意思是“感激",“與”同“歟”表反問的語氣詞。(2)“不得志,獨行其道”“得”意思
是“實現(xiàn)”,“道”意思是“道路”。兩個句子語序正常,據(jù)此翻譯即可。
16.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和從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甲文中在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強調(diào)了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其本心”也就是說不能喪失人的本性。乙文中作者強調(diào)了做人應(yīng)該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
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大丈夫。據(jù)此理解作答。
17.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綜合兩篇文章作者認為大丈夫應(yīng)該不“失其本心”,應(yīng)該
做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據(jù)此理解作答。
譯文:
(甲)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
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俸祿
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所的華麗、
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
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
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有人)
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識窮困貧乏
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
性(指羞惡廉恥之心)。
(乙)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xùn)導(dǎo)他;
女子出嫁時,母親訓(xùn)導(dǎo)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
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
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
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
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
這才叫作大丈夫。"
18.辯:通“辨”,分辨力口:益處是:這種做法緣:遵循
19.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強調(diào)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
20.語段(甲)人雖然饑餓卻仍將“義”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寧死不食。語段(乙):
因為孔子認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義”,在取舍上更應(yīng)該做到“義”不茍且。
【解析】
1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詞語的含義。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以及詞語
古今意義和通假字?!稗q”是通假字,通“辨”?!凹印?,古今異義詞,今義為“增加”,
古義為“益處”。
19.本題考查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四種: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其作用要根據(jù)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來答。文中“鄉(xiāng)為”和“今為”是“從前”與
“現(xiàn)在”的意思,兩個不同時期形成對比。對比論證起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這里用來證明中心
論點“舍生取義”。
20.本題考查文言文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理解選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原文句子回答即可。
甲文的中心論點是“舍生取義”,乞人就是這樣的例子,他認為“義”重于“生”,寧可餓
死也不吃。乙文強調(diào)“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義”的觀點,孔子的做法符合君
子行為取義不茍且。
【點睛】
參考譯文:
甲文: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會餓死??墒禽p蔑地呼喝著給人吃,
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
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
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
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
施舍),現(xiàn)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
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
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文:君子獨自行事,舉動一定要遵循道義,實行道義。孔子謁見齊景公,景公贈縻丘邑,
以此作為孔子供養(yǎng)之地??鬃泳芙^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yīng)當
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按我的勸導(dǎo)行事,卻賜給我縻丘邑,他太不了
解我了?!绷畹茏域?qū)車,辭別景公離去??鬃颖臼遣家乱玻俾毑贿^為魯國司寇。萬乘之君
品行難與他比肩,三王輔臣的名節(jié)沒有他顯揚,孔子對待取舍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啊!
21.(1)(討厭,憎恨)(2)(茍且偷生)(3)(放棄)⑷(所以)
22.(1)假如人所喜歡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生的手段,什么(手段)
不用呢?(2)不僅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這種心,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23.A
24.①第一個文段把“我”想要的東西比作“魚”,運用比喻論證,論證形象生動。②第
二個文段中“魚”是故事的線索,為議論(結(jié)論)作鋪墊。
【分析】
21.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jù)平時的文言詞匯積累,結(jié)合
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字詞、
(1)句意:死亡是我所厭惡的。惡:討厭、憎恨。
(2)句意: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茍得:茍且偷生。
(3)句意: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正義了。舍:放棄。
(4)句意: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并不躲避。故:所以。
22.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解答時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運用
“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進
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1)重點詞語:“如:假如。:莫:沒有。甚于:超過。凡:凡是,一切。得生:保全生命?!?/p>
句意:假如人所喜歡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生的手段,什么(手段)
不用呢?
(2)重點詞語:“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是:這。喪:喪失?!本湟猓翰粌H僅賢人
有這種心,人人都有這種心,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23.考查文本內(nèi)容與寫法的理解。
A.有誤,《魚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義重于生,
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
故選Ao
24.考查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比較?!遏~我所欲也》一文篇首出現(xiàn)魚,將魚比作“我”想得到
的東西(或是“生”),又將熊掌比作是超過“我”想要的東西百倍的東西(或是“義”),
據(jù)此可知運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的作用是使得論證形象生動。鏈接材料講述
的是公孫儀愛吃魚卻不接受別人所贈送之魚的故事,通過公孫儀講述自己不接受他人之魚的
原因,最終得出結(jié)論“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文段圍繞魚來展開,所以文中的魚是故事
的線索,為得出結(jié)論作鋪墊。
【點睛】
參考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
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
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
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
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
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
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
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
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
的事,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25.(1)討厭,僧恨(2)同“避”,躲避
26.不僅僅是賢能的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是)賢能的人能不喪失它罷了。
27.通過魚和熊掌的關(guān)系,類比生與義的關(guān)系,從而引出生與義不可兼得時,舍生取義的論
點
【分析】
2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
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
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八酪辔宜鶒骸钡囊馑际撬劳鍪俏宜憛挼?,“惡”這里讀“wt>
是“討厭,憎恨”的意思;“患有所不辟”的意思是有禍患(我)不躲避,這里的“辟”是
通假字,同“避",是“躲避”的意思。
2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翻譯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
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
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胺仟氋t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中需注意:“非
獨”是“不僅,不只是”的意思;“是心”是“這種心”的意思;''喪"是“喪失”的意思;
“耳”是“罷了”的意思。故可翻譯為“不僅僅是賢能的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是)
賢能的人能不喪失它罷了”。
27.本題考查論點的提出。作者先講一個生活常理,即在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時;一
般要“舍魚而取熊掌”,以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類比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
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而取義”的論點。
【點睛】
參考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
會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樣?xùn)|西不
能同時得到,(我)會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還有比生命更想要的
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討厭的,但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所
以有禍患(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沒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
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
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可以生存卻不采用,按照這種方法可以躲避禍患卻不去做。
是因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就是義),有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
是賢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道德不丟失罷了。
28.茍且假如,假使厭惡史冊
29.如果二者不能夠同時得以,那么就舍棄魚而選取熊薛。不僅僅賢人有這樣的心。
30.(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風飄絮
3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
生而取義
【分析】
2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chǔ)的一項。只有對
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古今
異義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理解。其中“茍”意思是“如果”。
2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
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
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南京二手房交易稅費減免政策咨詢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田租賃與農(nóng)業(yè)金融服務(wù)合同樣本
- 2025年度瓶裝純凈水原水采集與處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門面房屋租賃合同租賃雙方信息保密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海洋工程技術(shù)服務(wù)合同協(xié)議范本3篇
- 民政局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協(xié)議書電子模板使用許可4篇
- 二零二五版金融信息服務(wù)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店面租賃合同范本簡易版2篇
- 2025年度個人房產(chǎn)買賣合同法律咨詢協(xié)議2篇
- 2025年度個人網(wǎng)絡(luò)安全與隱私保護咨詢服務(wù)合同范本3篇
- 圖形的位似課件
- 醫(yī)院急診醫(yī)學小講課課件:急診呼吸衰竭的處理
- 腸梗阻導(dǎo)管在臨床中的使用及護理課件
- 調(diào)料廠工作管理制度
- 2023年MRI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
- 小學英語單詞匯總大全打印
- 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安全生產(chǎn)隱患全面排查
- GB/T 15114-2023鋁合金壓鑄件
- 三相分離器原理及操作
- 貨物驗收單表格模板
- 600字A4標準作文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