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題曹劌論戰(zhàn)課時授課日期

一、認識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

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戰(zhàn)機。

教學

二、了解本文記敘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三、掌握課文中一些字詞的用法。

II標

了解本文記敘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幣:點.

難點

Ppt課件

教具

學具

曹劌論戰(zhàn)

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背景:

容。問:何以戰(zhàn)?

熟讀課文。公曰:對日:

預板

公曰:對日:

習書

公曰:對日:

要設

求計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題解:

1、作者及出處:

本文選自《左傳》,題目是后加的?!蹲髠鳌穫髡f是

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jù)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

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

史料。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2、歷史背景:

春秋初期,齊桓公借口魯國曾經(jīng)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公子糾,

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于防御地位。本文記敘

了曹劌向魯莊公獻策,并在長勺之戰(zhàn)中幫助魯莊公采取正確的戰(zhàn)

略,終于戰(zhàn)勝了強齊的史實?!伴L勺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以小勝大、

以弱勝強著名戰(zhàn)例之一。

二、給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重點字注音:

guimoujianbozhejieml檢查預習

劌謀間帛轍竭靡

2、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yǎng);

小惠未編——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

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zhàn)——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zhàn)勝。

三、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四、講習課文,學生串譯串講課文

1、提問檢查: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

①戰(zhàn)爭的時間、國家?

②表現(xiàn)戰(zhàn)爭性質(zhì)的句子?“齊師伐我”(即對魯國來說是正義之

戰(zhàn))

③莊公的態(tài)度?“公將戰(zhàn)”

④劌請見的原因?

直接原因一“齊師伐我”

根本原因一“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⑤這一舉動表現(xiàn)了曹劌的什么品質(zhì)?愛國

⑥劌分析戰(zhàn)前準備“何以戰(zhàn)”是通過與莊公的幾次對話完成的?

三次

⑦劌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樣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戰(zhàn)前準備上,曹劌重視的是什么?人民的

支持

⑨這又反映了曹劌的什么戰(zhàn)略思想?“取信于民”

⑩表現(xiàn)莊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將戰(zhàn)”,“衣食所安”“犧牲

玉帛”“公將馳之”

2、小結(jié):

本段寫了兩層內(nèi)容,概述戰(zhàn)前曹劌求見莊公,通過與莊公的對話,

明確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五、作業(yè)

背誦課文

翻譯第一小節(jié)

課題曹劌論戰(zhàn)課時授課日期

?>認識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

教學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戰(zhàn)機。

二、了解本文記敘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目標三、掌握課文中一些字詞的用法。

了解本文記敘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幣:點.

難點

Ppt課件

教具

學具

曹劌論戰(zhàn)

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捕捉戰(zhàn)機:

容。齊人三鼓

熟讀課文。反攻時機——“彼竭我盈”之時

預板

追擊時機——“轍亂旗靡”之時

習書

要設

求計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復習檢查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衣食所安——養(yǎng);

小惠未褊——同“遍”,遍及、普遍;

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戰(zhàn)——可以憑借;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二、講習課文第2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2、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劌與莊公二人的表現(xiàn)分別是什么?表現(xiàn)出各自的什么特點?

歲I:“未可”,“可矣”,等待時機,觀察時機一一善于抓住有利戰(zhàn)

公:“將鼓之”,“將馳之”一一盲目指揮,“鄙”

②體現(xiàn)劌指揮正確的句子?“齊師敗績”,“遂逐齊師”

③本段表現(xiàn)了劌的什么能力?決斷能力

④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介紹了戰(zhàn)爭的哪兩個過程?反攻和追擊

5、小結(jié):

講述戰(zhàn)爭經(jīng)過。

三、講習第3段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表現(xiàn)莊公“鄙”的句子?“公問其故”

②一“未可”為何?“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

③齊人三鼓后為何“可矣”?“夫戰(zhàn),勇氣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為何?“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⑤后為何又“可矣”?“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⑥總結(jié)有利于反攻和追擊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反攻時機——“彼竭我盈”之時

追擊時機——其“轍亂旗靡”之時

⑦從本段可以看出曹劌的戰(zhàn)術(shù)思想是什么?

注重觀察敵情,注重士氣,注意抓住有利戰(zhàn)機。

5、小結(jié):

本段是全文重點,寫曹劌論述戰(zhàn)爭取勝的原因。

四、總結(jié)全文:

1、本文通過記敘曹劌對戰(zhàn)爭的有關(guān)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zhàn)的史實,

說明要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并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勝的道

理,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2、寫作特點:

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罢摗?/p>

②結(jié)構(gòu)上,過渡自然,前后照應。

③語言簡練生動。

④人物形象對比鮮明。

3、重點句式及詞語:

判斷句式:

①忠之屬也。學生練習鞏固

②夫戰(zhàn),勇氣也。

③夫大國,難測也。

古今異義的實詞:

古今

間:參與隔開,不連接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生命

獄:案件監(jiān)獄

可以:兩個詞,意為“可以憑借”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4、重點句翻譯: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何以戰(zhàn)?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完成課后練習。

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時授課日期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2.了解《戰(zhàn)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目標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歸納“朝、孰、誠、方、善、問”的意義和用法。

幣:點.

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lǐng)悟

難點

《鄒忌諷齊王納諫》ppt課件

朗讀音頻mp3

教具

學具

1.了解《戰(zhàn)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鄒忌

妻——妾——客

本情況。

私——畏——求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預板諷

齊王

習書

宮婦左右一一朝廷之臣一一四境

要設

之內(nèi)蔽甚設喻(委婉)

求計

納諫

三賞——廣開言路

三變——政治修明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p>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

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

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wěn)定,

國泰民安。戰(zhàn)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

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

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

學生自瀆課文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二、解題

《戰(zhàn)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

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zhàn)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

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

已不可考。

《戰(zhàn)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

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

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

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稇?zhàn)國策》

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

極為深遠。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

內(nèi)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

諫和善辯著稱。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jù)史載,他繼位之初,好

為淫樂,不理政事,結(jié)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

于旦暮?!饼R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日:“國中

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

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辈圾Q則已,一鳴驚人

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

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

(-)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借助注釋、詞典自行解決)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

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山衷的愛戀之情;其

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

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

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

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lǐng)悟到什么?用文中語

句回答。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

三、小結(jié)筆。

本文從鄒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

的內(nèi)容,進諫的結(jié)果。進諫緣起于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

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贊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

為何“受蔽”的道理。

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時授課日期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2.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目標

歸納“朝、孰、誠、方、善、問”的意義和用法。

幣:點.

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lǐng)悟

難點

《鄒忌諷齊王納諫》ppt課件

朗讀音頻mp3

教具

學具

1.了解《戰(zhàn)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鄒忌

本情況。

齊王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宮婦左右一一朝廷之臣一一四境

預板

之內(nèi)蔽甚設喻(委婉)

習書

納諫

要設

三賞——廣開言路

求計

三變——政治修明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分析課文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本段是鄒忌用現(xiàn)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

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

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一i相對應,兩兩相比。

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jié)奏感很強,讀時要注

意。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

圓”,因此在“今齊”之后一大停頓后,“地”“方”之間作小

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句中“此所謂”后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后的三變,及取得的

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齊讀課文)

二、小結(jié):本文從鄒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

諫的緣起,進諫的內(nèi)容,進諫的結(jié)果。進諫緣起于鄒忌的三問,

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贊美,使鄒忌“暮寢

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蔽”的道理。進諫的內(nèi)容則是鄒忌因

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威王聽后連連叫

好。而進諫的結(jié)果則是齊威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

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

的結(jié)構(gòu)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

前后呼應,上下關(guān)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瑯瑯

上口。

(學生再次齊讀課文,結(jié)合板書嘗試背誦)

明確:《戰(zhàn)國策》所記述

三、練習

的史實上起東周貞定王十七

L請三位同學將下列字詞寫在黑板上:映麗窺鏡孰弗如遠

甚暮寢期年謗譏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

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

2.提問:《戰(zhàn)國策》所記述的史實起止于何時?216

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歷史。

3.提問:“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明確:出自齊威王之口。

出自誰之口?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4.提問:鄒忌是如何勸說齊威王納諫的?明確:鄒忌以容貌之

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

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

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

不有求于王”相比,使齊

5、提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威王欣然接受諷諫。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應如何理解?

明確:“美”原為形容詞,現(xiàn)或用為動詞,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

求于我也”應譯為: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

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

除了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外,還有名詞的意動用法。

6、朝、誠、孰、方、善、間的不同用法

例句出處意義

相如每朝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

上朝

常稱病傳》

燕、趙、韓、《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

朝拜

魏聞之,皆朝于齊納諫》‘

于是入朝見《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

朝廷

威王納諫》

朝拜而不道,,,心“0日

,.,.《封建論》早晨(zhao)

夕斥之矣

例句出處意義

帝感其誠《列子?愚公移山》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_

、、,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亡N秋也

今將軍誠能

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匹,表假設,如果、

一“,《資治通鑒哧壁N戰(zhàn)》E工

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果真

破曹軍必矣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例句出處意義

百姓孰敢不

簞食壺漿以迎將《三國志?隆中對》代詞,“誰”

軍者乎?

孰使予樂居

夷而忘故士者?《鉆姆潭溪小丘記》代詞“什么”

非茲潭也歟?

唯大王與群《史記?廉頗藺相如列

同“熟”“仔細”

臣孰計議之傳》

例句出處意義

今齊地方干《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

方圓

里,百二十城鈉諫》

有朋自遠方

《論語》地方

來,不亦樂乎?

方其破荊州,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當……時候

下江陵……

《資治通鑒?李想雪夜

守門卒方熟寐正

入荊州》

伐山取材,方

《夢溪筆談?雁蕩山》才

有人見之

例句出處意義

君子生非異也,

《荀子?勸學》善于

善假于物也

國人稱善焉《呂氏春秋?去私》好

素善留侯張良《史記?項羽列傳》友好

足下以為善漢

《史記?淮陰侯列傳》親密

王,欲建萬世之業(yè)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例句出處意義

少間,簾內(nèi)擲

,《聊齋志異?促織》時間

一紙出

安得廣廈千萬杜甫:《茅屋為秋風所E、r

量詞

間破歌》

至京口,得問文天祥:《〈指南錄〉,人

'4,,L一機會

奔真州后序》

讒人間之,可

、?,一々《史記?屈原列傳》挑撥離間

謂窮矣

肉食者謀之,

,,.《左傳?曹劌論戰(zhàn)》參與

又何間焉

中間力拉崩倒,小、+小

—《口技》夾雜

之聲……百千齊作

,:在鬟中’《〈指南錄〉后序》間或

間以詩記所遭

四、布置作業(yè)

1.反復背誦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課題魚我所欲也課時授課日期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3.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目標4.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幣:點.

2.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guān)系,把

難點

握本文的主旨。

Ppt課件

教具

學具

魚我所欲也

孟子——“性善論”

了解孟子“性善論”的道德主張,領(lǐng)會文章

預的思想內(nèi)涵。板

朗讀課文,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習書

要設

求計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導語設計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guān)注,那么幾千

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學生談認識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

丈夫。(孟子)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

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

天祥)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學生回答:生為尊嚴,生為

這幾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自由,生為名聲,生為正義。)

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xiàn)了孟子什么樣的道

德主張。

二、資料助讀

“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叭诵灾埔?。猶水之就下也。人無

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山此產(chǎn)生?!皭烹[之心,人皆有之;羞惡

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銖(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p>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xiàn)?!案?/p>

歲子弟多賴、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

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養(yǎng)”?!捌埖闷漯B(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

無物不消。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jié)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

價。

3.教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

字音:

(1)不為茍得也(w6i)(2)為宮室之美為之

(wdiw6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ii)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惡/莫

甚于死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白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

準備質(zhì)疑。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6.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

心”。

四、質(zhì)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問我答

學生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同學解答,可指名回答,也

可自由回答。

2.生問師答

對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檢查內(nèi)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若干名同學回答

明確:(1)“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鄉(xiāng)”通“向”,從前。

(2)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表轉(zhuǎn)折,卻。

于:比;對。

(3)①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

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

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④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五、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

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2.學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jié)構(gòu)提綱。

課題魚我所欲也課時授課日期

1、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2K文的主旨。

教學2、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shù);品味《孟》散文白勺語言特色。

3、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不各魅力。

目標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幣:點.

2.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guān)系,把

難點

握本文的主旨。

Ppt課件

教具

學具

魚我所欲也

孟子——“性善論”

朗讀課文,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預板

孟子說理藝術(shù)

習書

《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要設

孟子的人格魅力

求計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師生齊背課文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shù)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齊背課文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

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個

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

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

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

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

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

來,自然,明曉。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明確:學生討論: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

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

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

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

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

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yōu)槲镉?。例如有人不?/p>

“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

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梢姡龅健吧?/p>

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nèi)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1-分嚴

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

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

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zhì)疑,生生互動,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①“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

取義”有何聯(lián)系?

②本文分兩段,結(jié)構(gòu)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

的這種看法對嗎?

師生討論。明確:①“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

產(chǎn)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

事,才有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舍生取義。

②這位同學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來說,賢者舍生取義,

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

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

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jié):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

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

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

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勸勉上。朱熹說:'’此

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

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四書章

句集注》)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shù)摹?/p>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

明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

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

須擇優(yōu)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

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

“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

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