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NNOVATIVEDESIGN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INNOVATIVEDESIGN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課標要求】1.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狀況。(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的新變化。(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時空定位】課前·預習案課堂·研學案速檢速測課后·檢測案學習任務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學習任務二邊防壓力、財政危機與王安石變法學習任務三南宋的偏安主題一北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主題二王安石變法目錄課前·預習案1【活動】

閱讀教材第一目,掌握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主要史實。1.背景 (1)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結束了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統(tǒng)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學習任務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五代十國2.措施控制地方①中央派_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jié)度使逐漸變?yōu)樘撱暍谠O諸路________統(tǒng)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③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______,拱衛(wèi)京師,鎮(zhèn)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文官轉運司禁軍通判文官

分散權力

中央

①由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增設__________為副相②樞密院與“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并不統(tǒng)兵,后者統(tǒng)兵但無權調兵地方①設立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對各州進行監(jiān)控和節(jié)制②州一級增設______,與知州彼此制約崇文抑武①罷免宿將兵權,用______擔任樞密院長官②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guī)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參知政事3.影響 (1)積極: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 (2)消極: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助學助考1.誤區(qū)警示——宋代“中書門下”宋朝設“中書門下”為宰相的辦公機構,其職能并不等于隋唐時中書省和門下省之和。2.概念闡釋——轉運司轉運司亦稱“轉運使司”,官署名。宋代諸道(路)皆置,均調一道(路)租稅以供國用,以轉運使、副使主其事。兼分巡所部,監(jiān)察官吏。3.概念闡釋——三衙宋代掌管禁軍的機構。殿前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司、侍衛(wèi)親軍步軍司,合稱三衙。三衙在相互制約的同時,又與掌握調兵權的樞密院相互牽制。4.概念闡釋——崇文抑武崇文抑武是宋朝建立后的方針,是統(tǒng)治者反思唐代藩鎮(zhèn)割據、武將專權的結果。崇文抑武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文化的發(fā)展,推動了宋代科技、文化和藝術的全面繁榮,但不利于軍隊戰(zhàn)斗力的提高?!净顒?】

閱讀教材第二目,梳理宋初面臨的社會問題。1.邊防壓力 (1)宋遼關系學習任務二邊防壓力、財政危機與王安石變法戰(zhàn)爭遼占領____________,北宋發(fā)動兩次北伐,均告慘敗和議①簽訂:遼軍大舉南下,雙方簽訂協(xié)議②內容: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______”燕云十六州歲幣(2)宋夏關系①背景:北宋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fā)生戰(zhàn)爭,屢戰(zhàn)屢敗。②內容: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保持帝號;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______”。歲賜2.財政危機(1)原因①軍隊不斷擴編,導致軍費直線上升。②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致使官僚隊伍也不斷膨脹。③“歲幣”“歲賜”的壓力。(2)后果:養(yǎng)兵和養(yǎng)官成為朝廷的沉重負擔,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净顒?】

閱讀教材第三目,梳理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史實。1.慶歷新政背景北宋的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概況宋仁宗時,大臣________發(fā)起以整頓官僚隊伍為宗旨的改革,史稱“慶歷新政”結果新政觸犯了__________的既得利益,歸于失敗范仲淹官僚集團2.王安石變法(1)背景: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2)目的:__________。(3)原則:加強國家對農業(yè)、商業(yè)等領域的管理和控制。宋神宗富國強兵(4)內容富國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__________、撥巨資從事商業(yè)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________,取代募兵制農業(yè)貸款征兵制(5)評價積極性達到了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消極性①一些措施在執(zhí)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激烈爭議②圍繞變法問題,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富國?微思考1.北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曾經多次向少數(shù)民族政權繳納“歲幣”“歲賜”。(摘自教材P54)北宋“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有什么影響?

提示

一方面,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緩和,有利于南北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另一方面,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也加劇了財政危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遼和西夏對北宋的威脅。2.北宋統(tǒng)治者將募兵發(fā)展為一種有意識的“養(yǎng)兵”政策,認為“饑歲莫急于防民之盜,而防盜莫先于募民為兵”。(摘自教材P54)這說明北宋實行募兵制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

提示

目的:穩(wěn)定社會治安,消除動亂因素。

后果:軍隊數(shù)量猛增,軍費開支浩大,財政負擔沉重。

助學助考1.知識拓展——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五代后晉建立者石敬瑭為答謝契丹出兵幫助其推翻后唐而割讓的土地。包括幽州、薊州、云州等十六個州在內的地方,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和北京市。2.特別提醒——認識宋代民族關系(1)宋遼、宋夏之間有戰(zhàn)有和,戰(zhàn)是支流,和是主流,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民族的交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宋代的民族政策雖然對宋政權來說是恥辱的,但客觀上為當時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并促進了民族交融。3.知識歸納——王安石變法的中心王安石變法以理財為中心。側重點是發(fā)展農業(yè),減輕農民負擔,抑制兼并。主要調節(jié)政府(國家)、地主(商人)和農民之間的矛盾。4.易錯提醒——“富國”與“富民”“富國”政策主要是解決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題,“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豐衣足食。5.特別提醒——王安石變法的實質王安石變法是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為解除封建地主階級統(tǒng)治危機而進行的富國強兵的改革運動,沒有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净顒印?/p>

閱讀教材第四目,認識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滅,徽宗、欽宗被俘虜北去,史稱“__________”。(2)北宋康王______在應天府稱皇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學習任務三南宋的偏安靖康之變趙構2.紹興和議(1141年) (1)背景:南宋初年,岳飛指揮的“________”抗金戰(zhàn)績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檜主動向金朝求和。 (2)內容:以東起淮水、西至________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______”。 (3)結果:宋金之間繼續(xù)維持__________的局面。岳家軍大散關歲貢南北對峙?微思考閱讀教材P56“學習聚焦”: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為什么還能維持較長時間?提示名將方面:有岳飛、韓世忠等將領;地理方面:有長江作天險,金軍不善水戰(zhàn);義軍方面:面對亡國之痛,各地義軍突起;蒙古方面:成為金朝大患。

助學助考1.知識拓展——“靖康之變”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及宗室后妃數(shù)千人北返,并掠走庫藏金銀和大量文物珍寶,北宋滅亡,因宋欽宗年號為“靖康”,史稱“靖康之變”。2.特別提醒——正確認識南宋和金的戰(zhàn)爭的性質南宋和金的戰(zhàn)爭屬于中華民族內部的戰(zhàn)爭,不是反擊外來侵略,只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而沒有侵略和反侵略之分。課堂·研學案2重點難點1.重點: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2.難點: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及評價。主題一北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任務1歷史解釋——宋初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史料自唐天寶以來,方鎮(zhèn)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五代方鎮(zhèn)益強……及趙普為相,勸上革去其弊?!芥?zhèn)闕帥,稍命文臣權知?!瓘椭棉D運使、通判,為之條禁,文簿漸為精密,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猍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研討交流】趙普“勸上革去其弊”的“弊”指什么?如何解決這一弊端?【成果展示】弊端:藩鎮(zhèn)割據之禍。解決: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事務;設通判和轉運司管理地方監(jiān)察和財政事務。任務2史料實證——北宋加強君主專制史料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別置中書于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庭諸司,中外筦(同“管”)庫,悉隸三司?!猍元]脫脫《宋史·職官志一》【研討交流】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并分析其突出特點?!境晒故尽看胧禾撝萌?;增加宰相人數(shù);增設新機構;分散相權;官員職位與權力分離。特點:分化事權;職權分離。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1)守內虛外:宋朝吸取唐朝外重內輕造成藩鎮(zhèn)割據的教訓,制定了守內虛外的國家戰(zhàn)略,重點防范內部可能出現(xiàn)的隱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脅。這導致了宋朝在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戰(zhàn)爭中幾乎是屢戰(zhàn)屢敗。(2)強干弱枝:鑒于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宋朝從軍事、經濟等方面大規(guī)模削弱地方實力,強化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控制,雖然防止了割據勢力的出現(xiàn),但也造成了地方實力衰弱,不利于邊疆地區(qū)的防衛(wèi)。(3)分化事權:宋朝普遍分化軍權、相權、地方權力,使其互相牽制,有效地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但是,分權過細,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風氣,官員過多過濫,造成財政危機。(4)崇文抑武:這是兩宋的基本方針,一方面,文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使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另一方面,軍事人才受到打壓,不利于宋朝進行防御戰(zhàn)爭。主題二王安石變法任務1歷史解釋——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史料

(宋)承平既久,戶口歲增,兵籍益廣,吏員益眾,佛老、夷狄耗蠹中國,縣官之費,數(shù)倍昔時,百姓亦稍縱侈,而上下始困于財矣?!猍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24【研討交流】根據史料歸納北宋“上下始困于財”的原因。所謂的“夷狄耗蠹中國”主要表現(xiàn)是什么?【成果展示】原因:養(yǎng)兵和養(yǎng)官的費用巨大;寺院道觀的侵蝕;向少數(shù)民族政權交納的“歲幣”以及百姓的“縱侈”等。表現(xiàn):北宋與遼、西夏長期戰(zhàn)爭,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和西夏“歲賜”。任務2唯物史觀——王安石變法的弊端史料一今介甫為政,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之,棄者取之,矻矻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內起京師,外周四海,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宋]司馬光《傳家集》史料二二三年間,開闔動搖,舉天地之內,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數(shù)十百事交舉并作,欲以歲月變化天下?!猍宋]劉摯《忠肅集》【研討交流】史料一、二反映王安石變法的哪些缺陷?兩段史料中哪句體現(xiàn)了“夸大之處”?【成果展示】缺陷:變法力度過大,牽涉范圍過廣,推行操之過急,引起各階層的騷動不安??浯笾帲骸盁o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全面認識王安石變法(1)從背景看: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面臨財政危機、政治危機和邊患危機的情況下為實現(xiàn)富國強兵而推行的。(2)從措施和結果看:變法認可了地主對土地的兼并,因此無法緩和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對之下,新法很快被廢除。(3)從性質看: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4)從目的看: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5)綜合來看:這場變法在當時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夠針對北宋錯綜復雜的統(tǒng)治局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速檢速測B1.(2022·北京第二次學業(yè)水平考試,8)鑒于唐末五代“方鎮(zhèn)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鮮(少)”,北宋統(tǒng)治者為保證各地賦稅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

)A.用文官擔任樞密使B.設置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財政C.設參知政事為副相D.設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區(qū)2.(2022年7月新疆學業(yè)水平考試,8)“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睂嵤┻@一舉措的朝代是(

)A.西漢

B.東晉

C.南唐

D.北宋D3.(2022年7月黑龍江省學業(yè)水平考試,6)北宋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這體現(xiàn)北宋政治(

)

A.因循守舊

B.崇文抑武 C.君權削弱

D.機構分散B4.(2022·湖北省學業(yè)水平考試,5)北宋初年,朝廷設三司編定“會計錄”“總括邦計,量入為出”,并設轉運使負責將地方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這一措施旨在(

)A.擴大地方權力

B.推進民族交融C.提升文官地位

D.加強財政管理D5.(2023·浙江7月學考,3)宋朝史料記載了宋神宗對當時北方民族政權的擔憂:“二虜之勢所以難制者,有城國,有行國……比之漢、唐,最為強盛?!痹谶@一壓力下,宋神宗(

)A.任用范仲淹實行“慶歷新政” B.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C.接受楊炎建議,實行兩稅法

D.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行紙幣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宋神宗對北方民族政權的威脅深感憂慮,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以增強北宋的國力,故選B項;范仲淹“慶歷新政”時期的皇帝為宋仁宗,排除A項;兩稅法實施于780年,皇帝為唐德宗,排除C項;紙幣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行無法制約北方遼、西夏,排除D項。6.(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55“學思之窗”改編)時人描述王安石變法開始后的情境說:“今介甫(王安石)為政,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之,棄者取之,矻矻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辈牧媳砻魍醢彩兎?

)

A.措施雜多操之過急

B.觸犯權貴遭遇抵制 C.內容徹底推進迅猛

D.聲援者眾執(zhí)行者寡A解析據題干“矻矻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及所學可知,批評王安石變法力度過大,牽涉范圍過廣,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騷動不安。體現(xiàn)出頭緒過多,操之過急,A項正確;材料反映變法措施過雜,操之過急,而不是反映觸動權貴利益,排除B項;材料反映變法措施雜多,而不是變法措施徹底,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到支持變法的人多少,排除D項。故選A項。課后·檢測案3A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A組基礎鞏固練題組1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聯(lián)盟高一聯(lián)考)宋人陳亮認為:“藝祖皇帝(即宋太祖趙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國?!边@體現(xiàn)出宋初的治國方針為(

)

A.崇文抑武,以文治國

B.休養(yǎng)生息,無為而治 C.削弱地方,分化事權

D.強干弱枝,守內虛外解析由材料“藝祖皇帝(即宋太祖趙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國”可知,宋初的治國方針為崇文抑武、以文治國,即抑制武將,重視文官,A項正確;“休養(yǎng)生息,無為而治”是漢初的治國政策,排除B項;“削弱地方,分化事權”與材料無關,材料沒有涉及“分化事權”的具體措施,排除C項;“強干弱枝,守內虛外”是宋朝的軍事管理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D2.(2024·廣西名校聯(lián)盟高一期中)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詔:各知府公事須知州與通判共同簽署方可實行。此詔書旨在(

)

A.防止武將擁兵自重

B.削弱州府權力 C.把財政權收歸中央

D.加強中央集權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通判是宋代在地方設置的監(jiān)督知州的官員,職責是防止地方官員專權,“各知府公事須知州與通判共同簽署方可實行”,目的是防止地方專權,加強中央集權,D項正確;宋朝為了防止武將干政而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派文官擔任地方官員。詔書涉及知州和通判的關系,未涉及武將權限,排除A項;設通判主要是為了監(jiān)督知州,州府的權力并沒有被削弱,排除B項;設諸路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排除C項。故選D項。A3.(2024·江西省名校聯(lián)考高一期中)宋代在州上設路,并設路一級監(jiān)司。監(jiān)司分三部分:轉運司負責財賦,提點刑獄司負責司法治安,提舉常平司負責賑災救濟、巡察官吏。宋代設置監(jiān)司主要意在(

)A.規(guī)范地方行政

B.提高行政效率C.完善中樞機構

D.緩解財政危機解析據材料“轉運司負責財賦……巡察官吏”可知,宋代設置三監(jiān)司,分化路級權力,并由其分別負責司法治安、巡察管理等,這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監(jiān)督管理,有助于規(guī)范地方官員的行政行為,故選A項;分化地方事權且新增了機構,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推諉扯皮,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項;監(jiān)司屬于路級地方機構,不是中樞機構,兩者不是一個層級,排除C項;分化事權導致官員設置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冗官,并不利于緩解財政危機,排除D項。C題組2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4.(2023·湖北武漢高一期末)北宋與遼相互征戰(zhàn),未有結果,雙方最終簽訂協(xié)議,維持已有邊界。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通過該協(xié)議(

) A.北宋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地區(qū)

B.遼國開始向北宋稱臣 C.為宋遼經濟往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

D.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解析通過宋遼議和,北宋獲得了北部邊境的安定,宋遼維持較長時間和平局面,為宋遼之間的經濟往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選C項;燕云十六州被遼占領,沒有收回,排除A項;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排除B項;協(xié)議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排除D項。A5.(2024·黑龍江龍東五市高一期中)宋太祖認為:“可以利百代者,唯養(yǎng)兵也。方兇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一遇兇歲……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宋太祖的這一主張(

)A.加劇了政府財政危機的隱患

B.旨在緩和北宋社會階級矛盾C.體現(xiàn)了強干弱枝的治國思想

D.是北宋冗費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解析據材料“利百代者,唯養(yǎng)兵也”“一遇兇歲……招之去為禁兵”可知,宋太祖認為養(yǎng)兵可以維護王朝統(tǒng)治,并強調在災荒年間招募災民入伍,這易導致冗兵現(xiàn)象出現(xiàn),加劇了政府財政危機的隱患,故選A項;這一舉措旨在維護北宋統(tǒng)治,緩和社會階級矛盾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北宋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wèi)京師,體現(xiàn)了強干弱枝的治國思想,與材料宋太祖招募災民無關,排除C項;北宋三冗的根源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排除D項。B題組3王安石變法6.(2024·山東菏澤高一期中)據學者統(tǒng)計,1070年到1076年間,除墾荒和疏浚河道外,單是水利田就有10793處,灌溉民田共360萬畝,官田19萬畝。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王安石變法的推動 C.農民人身束縛減弱

D.“慶歷新政”的實施

解析

據材料“1070年到1076年間”“單是水利田就有10793處”可知,王安石變法時期積極推廣農田水利法,鼓勵發(fā)展農田水利技術,帶動了荒田開墾和農田水利灌溉的發(fā)展,故選B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才最終完成,排除A項;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減弱主要體現(xiàn)在賦役制度的調整上,材料并未體現(xiàn)相關信息,排除C項;慶歷新政的重點是整頓吏治,農田水利建設屬于經濟領域,排除D項。C7.(2024·山東德州高一期中)王安石變法實行青苗法,在青黃不接之際貸款給農民;實行均輸法,令發(fā)運使酌情販運買賣物資。這些措施意在(

) A.增加賦稅

B.削弱地方財政 C.廣辟財源

D.節(jié)省政府開支

解析

據所學,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的施行,既能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均輸法可以降低國家支出,減輕納稅戶的額外負擔,限制富商大賈對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的盤剝,便利民眾生活,由此可見,這些措施意在廣辟財源,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故選C項。D題組4南宋的偏安8.(2023·廣東汕頭高一期中)史書記載:“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凡法駕……天下州府圖及官吏……技藝、工匠、娼優(yōu),府庫蓄積,為之一空?!辈牧戏从车氖?

) A.七國之亂

B.八王之亂 C.安史之亂

D.靖康之變B9.(2024·陜西西安高一期中)宋寧宗(1194—1224年在位)晚期,朝廷接受了招撫山東抗金民間武裝的建議,在淮北組建了“忠義軍”,不久,這支部隊不但打退了十幾萬金軍的進攻,還活捉了金軍主帥,于是“金人不敢窺淮東者六七年”。這表明當時(

)A.宋軍實力得到提升

B.民間武裝影響金宋對峙C.階級矛盾嚴重激化

D.金朝具有統(tǒng)一中國企圖

解析

據題干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民間武裝組建的“忠義軍”打退了十幾萬金軍的進攻并活捉了金軍主帥,民間武裝把金軍打怕了,使得“金人不敢窺淮東者六七年”,這說明民間武裝影響了金宋對峙,故選B項;僅憑題干中民間武裝組建的“忠義軍”及其相關戰(zhàn)果,得不出“宋軍實力得到提升”的結論,具有片面性,排除A項;題干說的是宋廷與民間武裝的合作而不是階級矛盾激化,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民間武裝對宋金對峙的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10.(2024·江蘇宜興中學、泰興中學、泰州中學高一檢測)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岳飛在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并上書宋高宗:“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對宋金“講和”的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或被罷官,或被貶謫。這說明南宋初年(

) A.中央集權受到威脅

B.武將政治地位卑下 C.統(tǒng)治核心偏安江南

D.官吏任免隨意性強解析宋高宗將岳飛的備戰(zhàn)言論束之高閣,并極力打壓中央政府的主戰(zhàn)派官僚,這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的企圖。故選C項。DB組能力提升練11.(2024·廣東惠州高一期末)在宋代相可出將,但將不可入相。朝廷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長官絕大部分是文官,地方也是以文官統(tǒng)兵,邊防駐軍以文官為帥,武將僅為總管。這表明當時(

)A.行政效率低下

B.文化繁榮C.文官素養(yǎng)較高

D.崇文抑武D12.(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高一期中)仁宗朝宰相王曾筆錄:“舊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軍國大事則議之,常從容賜茶而退?!允亲嘤?,或至旰昃,啜茶之禮尋廢,固弗暇于坐論矣。于今遂為定式,自魯公始也。”據材料推知,宋代(

)

A.統(tǒng)治秩序穩(wěn)定

B.儒家倫理強化 C.門第觀念淡化

D.皇權得到加強解析據材料“舊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啜茶之禮尋廢,固弗暇于坐論矣”可知,宋代宰相上朝奏事由坐改為站立,這體現(xiàn)了皇帝的至尊威嚴,皇權得到加強,故選D項。A13.(2024·河南新鄉(xiāng)高一期中)宋朝時,縣的長官稱為知縣或縣令,知縣或縣令主管一方民政、司法和財政,如地方駐有軍隊,則兼任兵馬都監(jiān)或監(jiān)押。知縣下設縣丞,為知縣之下的副長官??h丞之下有主簿,主管本縣出納財物。主簿之下置縣尉之官,主管閱習弓手、維持治安、巡捕盜賊等。這一制度設計旨在(

)

A.強化對地方的管理

B.穩(wěn)定基層社會秩序 C.規(guī)范基層治理形式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解析據材料,宋朝對縣級政府設置官員,這些不同級別的官員負責不同的職能領域,分化事權,為的是強化對地方的管理,故選A項;基層是指州縣以下的鄉(xiāng)村地區(qū),材料沒有縣以下的基層組織和社會的信息,排除B、C項;宋朝地方治理分化事權,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項。A14.(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協(xié)作體高一期中)有學者認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開啟了國家權力向底層社會滲透的傳統(tǒng)。保甲法在穿透宗族的屏障保障新法落實的同時,卻也給個人畫地為牢,最終形成一個牢不可破、封閉的、僵化的社會政治構造。當王安石的其他法令被否定時,保甲法留存下來并一直延續(xù)到明清和民國。該學者意在強調這種基層的結構性改造(

)A.阻礙了中國社會轉型

B.強化了宗族地方作用C.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D.維護了地方社會秩序解析據材料,該學者認為保甲法使國家控制力深入基層社會,皇權通過保甲制度將其權力的觸須觸及每個在編人戶,“最終形成一個牢不可破、封閉的、僵化的社會政治構造”,從而阻礙了中國社會近代化轉型,故選A項;材料認為保甲法“穿透宗族的屏障”,強化了保甲法的作用,而非宗族地方作用,排除B項;保甲制屬于基層治理制度,其并不能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而且材料本身也未論述保甲制和軍隊戰(zhàn)斗力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是對保甲制的批判,而非肯定,排除D項。D15.(2024·黑龍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