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計算機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1(共9套)(共360題)考研計算機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1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如果文件系統(tǒng)中有兩個文件重名,不應采用()。A、單級目錄結構B、樹形目錄結構C、二級目錄結構D、A和C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棧和隊列的主要區(qū)別在于()。A、它們的邏輯結構不一樣B、它們的存儲結構不一樣C、所包含的運算不一樣D、插入和刪除運算的限定不一樣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棧和隊列的邏輯結構都是線性的,都有順序存儲和鏈式存儲,有可能包含的運算不一樣,但不是其主要區(qū)別。任何數據結構在針對具體問題時所包含的運算都可能不同。所以正確答案是D。3、關于B一樹,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B一樹是一種查找樹B、所有的葉結點具有相同的高度C、2-3樹中,所有非葉子結點有1或者3個孩子結點D、通常情況下,B一樹不是二叉樹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B一樹定義如下:一棵m階B一樹,或者是空樹,或者是滿足以下性質的m叉樹:(1)根結點或者是葉子,或者至少有兩棵子樹,至多有m棵子樹。(2)除根結點外,所有非終端結點至少有[m/2]棵子樹,至多有m棵子樹。(3)所有葉子結點都在樹的同一層上。(4)每個結點應包含如下信息:(n,A0,K1,A1,K2,A2,…,Kn,An)。其中:Ki(1≤i≤n)是關鍵字,且Ki<Ki+1(1≤i≤n—1):Ai(i=0,1,…,n)為指向孩子結點的指針,且Ai-1所指向的子樹中所有結點的關鍵字都小于Ki,Ai所指向的子樹中所有結點的關鍵字都大于K。n是結點中關鍵字的個數,且[m/2]一1≤n≤m一1,n+1為子樹的棵數。4、用某種排序方法對線性表(25,84,21,47,15,27,68,35,20)進行排序時,元素序列的變化情況如下:(1)25,84,21,47,15,27,68,35,20(2)20,15,21,25,47,27,68,35,84(3)15,20,21,25,35,27,47,68,84(4)15,20,21,25,27,35,47,68,84其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A、直接選擇排序B、希爾排序C、歸并排序D、快速排序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可以看到,每趟從無序區(qū)中找出一個最大的元素定位,所以答案為A。5、在帶寬為4kHz的信道上,如果有4種不同的物理狀態(tài)來表示數據,若信哚比S/N為30dB,按香農定理,最大限制的數據速率為()。A、6kbpsB、16kbpsC、40kbpsD、56kbps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香農定理。本題中W=4000Hz,S/N=1000,根據香農定理,最大數據傳輸率=Wlog2(1+S/N)≈40kbps,因此C正確。6、IEEE802標準規(guī)定了()層次。A、物理層B、邏輯鏈路控制(LLC)C、介質訪問控制(MAC)D、以上三層都是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IEEE802標準規(guī)定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兩個層次。其中又把數據鏈路層分為邏輯鏈路控制(LLC)和介質訪問控制(MAC)兩個功能子層。7、流量控制是用來防止()。A、比特差錯B、發(fā)送方緩;中池溢出C、接收方緩沖池溢出D、網絡擁塞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發(fā)送器與接收器速度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樣在數據的傳送與接收過程當中很可能出現接收方來不及接收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對發(fā)送方進行控制,以免數據丟失。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況下丟幀,這種方法是當接收緩沖區(qū)開始溢出時通過將阻塞信號發(fā)送回源地址實現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網絡中瞬間的大量數據對網絡帶來的沖擊,保證用戶網絡高效而穩(wěn)定地運行。8、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協(xié)議是()。A、固定大小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B、可變大小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C、后退N幀ARQ協(xié)議D、選擇重發(fā)ARQ協(xié)議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TCP流量控制。TCP采用滑動窗口機制來實現流量控制,并通過接收端來控制發(fā)送端的窗口大小,因此這是一種大小可變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因此答案是B。9、FTPClient發(fā)起對FTPServer的連接建立的第一階段建立()。A、傳輸連接B、數據連接C、會話連接D、控制連接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FTP客戶端發(fā)起對服務器連接的第一階段是建立控制連接。10、下列關于基址尋址的說法中,表述錯誤的是()。A、基址尋址擴大指令的尋址范圍B、基址尋址適合于多道程序設計C、基址寄存器的內容由操作系統(tǒng)確定,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可變D、基址寄存器的內容由操作系統(tǒng)或管理程序確定,在執(zhí)行過程中其內容不變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基址尋址是有效地址都加上了對應寄存器的內容,擴大了指令的尋址范圍,故選項A正確?;穼ぶ酚欣诙嗟莱绦蛟O計,故選項B正確?;芳拇嫫鞯膬热萦刹僮飨到y(tǒng)或管理程序確定,在執(zhí)行過程中其內容不變,故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11、已知一棵二叉樹,第m層上最多含有結點數為()。A、2mB、2m-1一1C、2m-1D、2m-1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根據二叉樹的性質,二叉樹的第m層上最多有2m-1。12、在計算機中,指令和數據均是以二進制代碼存放的,那么能夠區(qū)分指令和數據的部件是()。A、總線B、控制器C、存儲器D、運算器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通過總線無法區(qū)分指令和數據;而控制器能通過總線和指令周期區(qū)分地址和非地址數據;運算器是對數據進行算術、邏輯運算的部件,存儲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的部件,這兩者均無區(qū)分指令和數據的功能。13、為了提高訪問主存中信息的速度,要求“信息按整數邊界存儲(對齊方式存儲)”,其含義是()。A、信息的字節(jié)長度必須是整數B、信息單元的存儲地址是其字節(jié)長度的整數倍C、信息單元的字節(jié)長度必須是整數D、信息單元的存儲地址必須是整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信息按整數邊界存儲”的概念。14、下列關于雙端口存儲器和交叉存儲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雙端口存儲器兩個端口使用同一組地址線、數據線和讀寫控制線,同時訪問同一區(qū)間、同一單元。B、雙端口存儲器當兩個端口同時訪問相同的地址碼時必然會發(fā)生沖突C、高位多體交叉存儲器的設計依據了程序的局部性原理D、高位四體交叉存儲器可能在一個存儲周期內連續(xù)訪問四個模塊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雙端口RAM的兩個端口具有2組相互獨立的地址線、數據線和讀寫控制線,因此可以同時訪問同一區(qū)間、同一單元,故選項A錯誤。當兩個端口同時對相同的單元進行讀操作時,不會發(fā)生沖突,故選項B錯誤。高位多體交叉存儲器由于在單個存儲器中字是連續(xù)存放的,所以不能保證程序的局部性原理;而低位多體交叉存儲器由于是交叉存放,所以能很好地滿足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故選項C錯誤。高位四體交叉存儲器雖然不能滿足程序的連續(xù)讀取,但仍可能一次連續(xù)讀出彼此地址相差一個存儲體容量的4個字,只是這樣讀的概率較小,故選項D正確。15、在頁面尺寸為4KB的頁式存儲管理中,頁表中的內容依次是2、5、6、8、7、11,則物理地址32773對應的邏輯地址為()。A、32773B、42773C、12293D、62773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32773=32768+5=1000000000000000B+101B=1000000000000101B。后12位為頁內地址,前4位為頁號。物理頁號為8,對應邏輯頁號為3=11B。則邏輯地址=11000000000101B=3×4K+3=10240+2048+5=12288+5=1229316、根據計算機指令的格式,可知指令執(zhí)行過程中的操作數可能存放在()。I.寄存器Ⅱ.指令本身Ⅲ.主存中Ⅳ.控制存儲器A、只有I、ⅢB、只有Ⅱ、ⅢC、只有Ⅲ、ⅣD、只有I、Ⅱ、Ⅲ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指令執(zhí)行過程中的操作數可能來自寄存器、指令本身地址碼、主存,不會來自控制存儲器。17、存放當前正在執(zhí)行的指令并為譯碼部件提供信息的部件是()。A、指令譯碼器B、程序計數器C、指令寄存器D、地址寄存器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指令寄存器中主要存放的是當前正在執(zhí)行的指令,而不是PC。18、通常情況下,微指令位數最長的編碼方法是()。A、直接表示法/直接控制法B、字段直接編碼表示法C、字段間接編碼表示法D、混合表示法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不同的微指令編碼方法的特點:直接表示法/直接控制法速度最快,但位數最長,編碼空間利用率最低。19、計算機的外圍設備是指()。A、輸入/輸出設備B、外存儲器C、遠程通信設備D、CPU和內存以外的其他設備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除了CPU和內存以外的其他設備,主要有外存、輸入/輸出設備等。20、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方式的輸入/輸出系統(tǒng)中。A、通道B、中斷C、DMAD、程序傳送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在DMA方式中,利用周期挪用的方式實現DMA與CPU交互使用內存。21、通常不采用()方法來解除死鎖。A、終止一個死鎖進程B、終止所有死鎖進程C、從死鎖進程處搶奪資源D、從非死鎖進程處搶奪資源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解除死鎖的主要方法有:①終止一個或多個死鎖進程;②剝奪死鎖進程的資源。22、在下面的頁面置換算法中,()只是具有理論意義,但是實現起來很困難。A、先進先出置換算法B、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換算法C、clock置換算法D、最佳置換算法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最佳置換算法是指將以后不再使用或很長時間都不需要使用的頁面置換出去。在利用最佳置換算法的過程中,不能夠事先預知哪些頁面是以后不再使用的,因此只具有理論意義,實現起來很困難。23、下列關于程序裝入方式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絕對裝入方式適用于單道程序環(huán)境下B、可重定位方式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C、動態(tài)運行時裝入方式也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D、可重定位方式適用于單道程序環(huán)境下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絕對裝入方式適用于單道程序環(huán)境下??芍囟ㄎ环绞竭m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動態(tài)運行時裝入方式也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24、某基于動態(tài)分區(qū)存儲管理的計算機的主存容量為.55MB(初始為空),采用最佳適配(BestFit)算法,分配和釋放的順序為:分配15MB,分配30MB,釋放15MB,分配6MB,此時主存中最大空閑分區(qū)的大小是()。A、7MBB、9MBC、10MBD、15MB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這是由最佳適應算法的定義而來的。算法規(guī)定將空閑區(qū)按照從小到大排序,每次分配都選擇能夠滿足需要的最小空閑區(qū)分配。25、如果要實現半雙工的通信,那么通信雙方至少需要()。A、1條信道B、2條物理線路C、2條信道D、1條物理線路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信道的概念。信道是傳輸信號的通道,信道與物理線路不完全等同,一條物理線路可以復用多條信道。半雙工通信指雙方可以發(fā)送信息但是不能同時發(fā)送,需要兩條信道,因此C正確。A明顯錯,B和D混淆了物理線路和信道的概念。26、下面選項中,控制端到端傳送的信息量并保證TCP可靠性的是()。A、廣播B、窗DC、錯誤恢復D、流量控制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窗口是實現端到端傳送的主要機制。發(fā)送端窗口大小決定了發(fā)送的信息量的速度,而且發(fā)送的數據如果出錯,可以從發(fā)送窗口中重傳。接收端窗口決定了接收的速度,接收的數據如果不是按序到達的,可以在接收端窗口中暫存,從而實現了控制信息量并保證傳輸的可靠性。27、如果線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個元素之后插入一個元素和刪除第一個元素,則采用()存儲方式最節(jié)省運算時間。A、單鏈表B、僅有頭指針的單循環(huán)鏈表C、雙鏈表D、僅有尾指針的單循環(huán)鏈表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最常用的操作是最后一個元素之后插入一個元素和刪除第一個元素,則采用尾指針的單循環(huán)鏈表。28、雙向鏈表中有兩個指針域,即prior和next,分別指向前驅及后繼,設P指向鏈表中的一個結點,q指向一個待插入結點,現要求在P前插入q,則正確的插入為()。A、p一>prior=q;q一>next=P;p一>prior一>next=q;q一>prior=p一>prior;B、q一>prior=p一>prior;p一>prior一>next=q;q一>next=P;p一>prior=q;C、q一>next=p;P一>next=q;p一>prior一>next=q;q一>next=P;D、p一>prior一>next=q;q一>next=p;q一>prior=p一>prior;p一>prior=q;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雙向鏈表的插入操作。在p前插入,要修改p的prior指針、p的prior所指結點的next指針,所以選A。B、C、D都將使地址丟失,連接失敗。29、下列內部排序算法中,其比較次數(或交換次數)與序列初態(tài)無關的算法是()。A、快速排序B、直接插入排序C、二路歸并排序D、冒泡排序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各類排序算法的思想。冒泡排序方法就是自底向上檢查這個序列,若兩個相鄰的元素的順序不對,則交換。直到所有元素處理完為止。與序列初態(tài)有關,D錯。直接插入排序思想是假設待排序的記錄存放在數組R[n+1]中,排序過程中的某一時刻,尺被分成兩個子區(qū)間[R[1],R[i一1]]和[R[i],R[n]],其中,前一個子區(qū)間是已排好序的有序區(qū);后一個子區(qū)間是當前未排序的無序區(qū)。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將當前無序區(qū)的第i個記錄R[i]插入到有序區(qū)中的適當位置,使得R[1]到R[i]變?yōu)樾碌挠行騾^(qū)。首先比較R[i]和R[i一1],如果R[i一1]≤R[i],則R[1..i]已排好序,第i遍處理就結束了;否則交換R[i]與R[i一1]的位置,繼續(xù)比較R[i一1]和R[i一2],直到找到某一個位置j(1≤j≤i一1)使得R[j]≤R[j+1]時為止。與序列初態(tài)有關,B錯。快速排序是通過基準元素v把表(文件,數據集合)劃分成左、右兩部分,使得左邊的各記錄的關鍵字都小于v:右邊的各記錄的關鍵字都大于等于v;重復該過程直到排好序。與序列初態(tài)有關,A錯。二路歸并是首先把每個記錄看成是一個有序序列,共n個,將它們兩兩合并成[n/2]個分類序列,每個序列長度為2(當n為奇數時,最后一個序列長度為1);對[n/2]個分類序列,再兩兩歸并在一起;如此進行,直到歸并成一個長度為n的分類序列為止。與序列初態(tài)無關,所以選C。30、下列關于機器指令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機器指令系統(tǒng)是計算機所具有的全部指令的集合B、機器指令通常包括操作碼、地址碼兩部分,按地址個數分為零地址指令、一地址指令、二地址指令、三地址指令C、機器指令的長度取決于操作碼長度、操作數地址長度、操作數個數D、系列計算機是指指令系統(tǒng)完全相同、基本體系結構相同的一系列計算機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使用返回指令和中斷返回指令時,都無需明顯給出返回地址B、返回指令絕對沒有操作數C、中斷返回指令IRET絕對沒有操作數D、返回指令可以帶一個操作數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返回指令和中斷返回指令的相關特點。32、假設寄存器R中的數值為500,主存地址為500中存放的操作數是600,主存600的地址單元中存放的內容是700。如果想得到操作數為500,那么可以選用的尋址方式包括()。A、直接尋址500B、寄存器間接尋址(R)C、存儲器間接尋址(500)D、寄存器尋址R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直接尋址500中,500就是有效地址,所訪問的主存地址500對應的內容是600。寄存器間接尋址(R)的訪問結果與選項A一樣。存儲器間接尋址(500)表示主存地址500中的內容為有效地址,所以有效地址為600,訪問的操作數是700。寄存器尋址R表示寄存器R的內容即為操作數500。3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水平型微指令的執(zhí)行速度要慢于垂直型微指令B、水平型微指令的長度要短于垂直型微指令C、水平型微指令的編碼空間利用率高D、垂直型微指令中包含微操作碼字段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包括:水平型微指令的執(zhí)行速度要快于垂直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的長度要長于垂直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的編碼空間利用率較低,垂直型微指令的格式與普通機器指令的格式相仿。34、總線周期的類型包括()。A、內存讀周期/寫周期B、I/O讀周期C、I/O寫周期D、以上均是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按照總線周期區(qū)分為內存讀周期、內存寫周期、I/O讀周期、I/O寫周期四種類型。35、死鎖現象是由于()造成的。A、CPU數量不足B、內存數量不足C、多個進程搶奪并獨占資源D、作業(yè)批處理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死鎖是指多個進程在占有一定資源的同時還寄希望得到其他進程占有的資源,而該進程也是占有一定的資源且不放棄的同時期望獲得其他進程占有的資源,進程間相互不讓步,造成各個進程均無法推進的現象。36、在進行程序鏈接時,應完成的工作是()。Ⅰ.對相對地址進行修改Ⅱ.變換外部調用符號Ⅲ.首次適應算法Ⅳ.循環(huán)首次適應算法A、Ⅰ,Ⅱ,Ⅲ,ⅣB、Ⅰ,ⅡC、Ⅰ,ⅣD、Ⅰ,Ⅱ,Ⅲ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在進行程序鏈接時,應完成對相對地址進行修改和變換外部調用符號。37、特別文件是與()有關的文件。A、文本B、圖像C、硬件設備D、二進制數據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8、網絡中的廣播信息太多時能使整個網絡性能急劇惡化,這種現象稱為()。A、網絡擁塞B、IP多播C、廣播風暴D、以上均不是正確答案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這種現象稱為“廣播風暴”。39、下列路由選擇協(xié)議中屬于距離一向量協(xié)議的是()。A、OSPFB、BGPC、RIPD、ICMP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RIP是路由信息協(xié)議,基于距離一向量路由選擇協(xié)議;OSPF是基于鏈路狀態(tài)路由算法的協(xié)議。BGP采用的是路徑向量算法;ICMP不是路由選擇協(xié)議,因此答案C正確。40、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協(xié)議是()。A、固定大小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B、可變大小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C、后退N幀ARQ協(xié)議D、選擇重發(fā)ARQ協(xié)議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TCP流量控制。TCP采用滑動窗口機制來實現流量控制,并通過接收端來控制發(fā)送端的窗口大小,因此這是一種大小可變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因此答案是B??佳杏嬎銠C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2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在動態(tài)分區(qū)分配方式中,可利用()分區(qū)分配算法。A、首次適應算法B、循環(huán)首次適應算法C、最佳適應算法D、以上三種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在動態(tài)分區(qū)分配過程中,可以利用的分區(qū)分配算法包括首次適應算法、循環(huán)首次適應算法、最佳適應算法。2、把樹的根結點的層數定義為1,其他結點的層數等于其父結點所在層數加上1。設T是一棵二叉樹,Ki和Kj是T中子結點數小于2的結點中的任意兩個,它們所在的層數分別為λKi和λKj,當關系式|λKi一λKj|≤1一定成立時,則稱T為一棵()。A、滿二叉樹B、二叉查找樹C、平衡二叉樹D、完全二叉樹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干的敘述符合平衡二又樹的定義。3、若G是一個具有36條邊的非連通無向圖(不含自回路和多重邊),則圖G的結點數至少是()。A、11B、10C、9D、8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n個頂點構成的無向圖中,邊數≤n(n—1)/2,將e=36代入,有n≥9,現已知無向圖是非連通的,則n至少為10。4、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指令系統(tǒng)是一種計算機的機器語言B、匯編語言是一種與機器有關的符號語言C、高級語言源程序編譯成目標程序之后,可在各種機器上運行,與機器無關D、只有機器語言程序在計算機中才能直接運行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5、從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的發(fā)展和演變看,早期的計算機是以()為中心的系統(tǒng)結構,而近代的計算機是以()為中心的系統(tǒng)結構。A、運算器,處理器B、存儲器,計算器C、運算器,存儲器D、寄存器,運算器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早期的計算機是以運算器為中心,近代的計算機是以存儲器為中心。6、設線性表中有2n個元素,以下操作中,在單鏈表上實現要比在順序表上實現效率更高的是()。A、刪除指定元素B、在最后一個元素的后面插入一個新元素C、順序輸出前k個元素D、交換第i個元素和第2n—i-1個元素的值(i=0,1,…,n一1)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對于A,刪除指定元素,在順序表中需要移動較多元素,而在單鏈表上執(zhí)行同樣的操作不需要移動元素,因此單鏈表的效率要高一些。對于B,在最后一個元素的后面插入一個新元素不需要移動元素,順序表的效率和單鏈表相同。對于C,順序輸出前k個元素,單鏈表和順序表的效率幾乎相同。對于D,交換第i個元素和第2n—i—1個元素的值(i=0,1,…,n一1),由于順序表可以實現隨機查找,因此順序表的效率會更高一些。7、構建一個哈夫曼樹,如果給定權值的個數為n,那么哈夫曼樹的結點總數為()。A、不確定B、2nC、2n+1D、2n-1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哈夫曼樹中只有度為0和度為2的結點,即N=n0+n2,而根據二叉樹的性質:n0=n2+1,可知n0=n,那么n2=n—1,N=n+n一1=2n一1。8、對于由n個頂點組成的有向完全圖來說,圖中共包含()條邊,對于由n個頂點組成的無向完全圖來說,圖中共包含()條邊。A、n,n(n一1)B、n,n(n一1)/2C、2n,n(n一1)D、n(n—1),n(n—1)/2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由完全圖的定義可知本題答案為D。9、當各邊上的權值()時,BFS算法可用來解決單源最短路徑問題。A、均相等B、均互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D、不確定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圖的BFS算法。BFS是從根結點開始,沿著樹的寬度遍歷樹的結點,如果所有結點均被訪問,則算法中止。當各邊上的權值相等時,計算邊數即可,所以選A。10、關于B-樹,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B-樹是一種查找樹B、所有的葉結點具有相同的高度C、2-3樹中,所有非葉子結點有1或者3個孩子結點D、通常情況下,B一樹不是二叉樹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B-樹定義如下:一棵m階B-樹,或者是空樹,或者是滿足以下性質的m叉樹:(1)根結點或者是葉子,或者至少有兩棵子樹,至多有m棵子樹。(2)除根結點外,所有非終端結點至少有棵子樹,至多有m棵子樹。(3)所有葉子結點都在樹的同一層上。(4)每個結點應包含如下信息:(n,A0,K1,A1,K2,A2,…,KnAn)。其中:●Ki(1≤i≤n)是關鍵字,且Ki+1(1≤i≤n一1);●Ai(i=0,1,…,n)為指向孩子結點的指針,且Ai-1所指向的子樹中所有結點的關鍵字都小于Ki,Ai所指向的子樹中所有結點的關鍵字都大于K。n是結點中關鍵字的個數,且n+1為子樹的棵數。11、下列關于存儲系統(tǒng)層次結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存儲層次結構中,離CPU越近的存儲器速度越快,價格越貴,容量越小B、Cache-主存層次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主存的等效訪問速度C、主存一輔存層次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主存的等效存儲容量D、存儲系統(tǒng)層次結構對程序員都是透明的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存儲系統(tǒng)層次結構的基本概念。Cache-主存層次對所有程序員都是透明的。主存-輔存層次只對應用程序員透明,對系統(tǒng)程序員不透明。12、堆棧中保持不變的是()。A、棧頂B、棧底C、堆棧指針D、棧中的數據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根據堆棧的性質可知,保持不變的是棧底部分。13、數據尋址計算的是指令操作數的地址。下列尋址方式中,尋址得到的結果不是數據的是()。A、間接尋址B、基址尋址C、相對尋址D、變址尋址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相對尋址,一般作為轉移指令過程中使用的尋址方式,得到的結果為操作數。14、設寄存器R的內容(R)=1500H,內存單元:1500H的內容為2500H,內存單元2500H的內容為3500H,PC的值為4500H,采用相對尋址方式,有效地址為2500H的操作數是()。A、1500HB、2500HC、3500HD、4500H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形式地址為2500H說明操作數存放在主存單元2500H中,因此得到操作數為3500H。15、下列關于動態(tài)流水線和超標量處理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超標量處理器中一定有多個不同的指令執(zhí)行單元B、動態(tài)流水線執(zhí)行指令的順序不一定是輸入指令的順序C、超標量處理器不一定都采用動態(tài)流水線D、超標量技術是指采用更多流水段個數的流水線技術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超標量技術是采用更多指令執(zhí)行部件來構成多條流水線的技術。16、在一個微指令周期中,()。A、只能執(zhí)行一個微操作B、能順序執(zhí)行多個微操作C、只能執(zhí)行多個互斥微操作D、能并行執(zhí)行多個微操作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7、下列特征中,不屬于有利于實現指令流水線的是()。A、指令字等長B、Load/Store指令風格C、尋址方式靈活多樣D、指令格式規(guī)整統(tǒng)一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有利于實現流水線的指令特征是指令字等長、Load/Store指令風格(隱含尋址方式簡單)、指令格式規(guī)整統(tǒng)一、數據和指令在存儲器中“對齊”存放。18、下列關于總線的同步傳輸控制和異步傳輸控制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同步傳輸控制是指通信雙方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B、總線時鐘可以由CPU的總線控制邏輯部件提供C、異步傳輸控制是指在總線上傳送數據時,允許通信雙方各自使用自己的時鐘信號,采用“應答方式”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時間配合關系D、異步傳輸控制雙方共同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同步傳輸控制是指在總線上傳送數據時,通信雙方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這個時鐘信號通??梢杂蒀PU的總線控制邏輯部件提供,稱為總線時鐘。異步傳輸控制是指在總線上傳送數據時,允許通信雙方各自使用自己的時鐘信號,采用“應答方式”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時間配合關系。19、進程所請求的一次打印輸出結束后,將使進程狀態(tài)從()。A、運行態(tài)變?yōu)榫途w態(tài)B、運行態(tài)變?yōu)榈却龖B(tài)C、就緒態(tài)變?yōu)檫\行態(tài)D、等待態(tài)變?yōu)榫途w態(tài)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0、不需要信號量能實現的功能是()。A、進程同步B、進程互斥C、執(zhí)行的前趨關系D、進程的并發(fā)執(zhí)行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信號量的功能。在多道程序系統(tǒng)中,信號量機制是一種有效的實現進程同步與互斥的工具。進程執(zhí)行的前趨關系實質上是指進程的同步關系。除此以外,只有進程的并發(fā)執(zhí)行不需要信號量來控制,因此正確答案為D。21、某計算機系統(tǒng)中有8臺打印機,有K個進程競爭使用,每個進程最多需要3臺打印機。該系統(tǒng)可能會發(fā)生死鎖的K的最小值是()。A、2B、3C、4D、5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當K<4(即K的值取為3及其以下值)的時候,系統(tǒng)可以為某個進程分配打印機資源,并可以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某個進程完成并且退還其已經占用的打印機,進而使各個進程能夠依次順利地完成。而當K≥4的時候,就構成了死鎖需要的條件,會引起死鎖的產生,所以答案為C。22、下列頁面置換算法中,可能會產生Belady異?,F象的是()。A、先進先出算法FIFOB、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C、利用refereYlcebit的近似的LRUD、最優(yōu)算法optimal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Belady現象指為進程分配的內存頁增加,缺頁率反而增加的異?,F象。23、文件的物理結構中,對索引文件的描述正確的是()。A、索引表中每個記錄的索引項可以有多個B、對索引文件存取時,必須先查找索引表C、索引表中含有索引文件的數據及其物理地址D、建立索引表的目的之一是減少其所占有的存儲空間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文件的物理結構中,主要使用的是順序結構、鏈接結構和索引結構(Hash結構實際上與索引結構類似)。在索引結構的文件中,必須要用專門的存儲空間來存放索引指針,表示文件的內容存放的地址。所以,當訪問該文件時,必須首先去讀取該文件的索引表,才能知道相應的邏輯文件塊在外存上的存放地址。邏輯文件塊與物理文件塊是一一對應關系,不能在一個記錄中存放多個地址,而索引表中只存放地址指針,不存放文件內容。由于有額外的索引表,所以它并不節(jié)省存儲空間。24、當兩臺計算機進行文件傳輸時,由于中間出現網絡故障而重傳整個文件的情況,可以通過在文件中插入同步點來解決,這個動作發(fā)生在()。A、表示層B、會話層C、網絡層D、應用層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在OSI參考模型中,會話層的兩個主要服務是會話管理和同步,因此答案B正確。25、以下有關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有()。I.動態(tài)路由使用路由表,靜態(tài)路由只需使用轉發(fā)表Ⅱ.動態(tài)路由能夠較好地適應網絡狀態(tài)的變化,但是開銷比較大Ⅲ.靜態(tài)路由通過人工來配置路由信息,動態(tài)路由使用路由選擇協(xié)議來發(fā)現和維護路由信息A、僅IB、僅I、ⅡC、僅I、ⅢD、I、Ⅱ、Ⅲ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知識點。無論靜態(tài)路由還是動態(tài)路由均要使用路由選擇表來進行路由選擇,只不過維護的方式不同,因此答案A正確。26、在移動IP通信過程中,為了實現正確的通信,每個主機都設置了兩個IP地址,分別稱為()。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B、主地址和輔地址C、固定地址和移動地址D、永久地址和臨時地址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移動IP為主機設置的是固定的主地址和動態(tài)改變的輔地址,因此答案B正確。27、TCP協(xié)議規(guī)定HTTP()進程的端口號為80。A、客戶B、分布C、服務器D、主機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TCP協(xié)議規(guī)定在HTTP協(xié)議中80端口號代表的是服務器進程。28、下列哪一項最能描述窗口大小?()A、軟件允許并能迅速處理數據的窗口的最大值B、等待一個確認時能傳送的信息量C、為使數據能發(fā)送,必須提前建立的窗口大小D、監(jiān)視程序打開的窗口大小,它并不等于監(jiān)視程序的大小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窗口大小是“等待一個確認時能傳送的信息量”。29、E-mail中的存取協(xié)議IMAP與POP3協(xié)議的差別包括()。A、POP3協(xié)議中,郵件的處理都是在服務器上進行的。B、POP3服務器是一個具有存儲轉發(fā)功能的中間服務器。C、在郵件交付給用戶之后,POP3服務器仍然保存這些郵件。D、使用IMAP協(xié)議時,所有收到的郵件同樣是先送到ISP的郵件服務器的IMAP服務器。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E-mail中的Internet報文存取協(xié)議IMAP與POP3協(xié)議的差別:Internet報文存取協(xié)議IMAP與POP3都是按客戶/服務器方式工作,但它們有很大的差別。對于POP3協(xié)議,郵件是根據收件人的郵件地址交付給目的ISP郵件服務器,而收件人可以不定期地連接到郵件服務器下載郵件。郵件的處理都是在用戶的計算機上進行。因此POP3服務器是一個具有存儲轉發(fā)功能的中間服務器。在郵件交付給用戶之后,POP3服務器就不再保存這些郵件。在使用IMAP協(xié)議時,所有收到的郵件同樣是先送到ISP的郵件服務器的IMAP服務器。用戶的計算機上運行IMAP客戶程序,它與ISP的郵件服務器上的IMAP服務器程序建立TCP連接。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就可以訪問ISP的郵件服務器的郵箱,就像在本地使用一樣。因此,POP3協(xié)議是在脫機狀態(tài)下運行,而IMAP協(xié)議是在聯(lián)機狀態(tài)下運行。30、靜態(tài)鏈表中指針表示的是()。A、內存地址B、數組下標C、下一元素數組下標D、左、右孩子地址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靜態(tài)鏈表中指針表示的是下一元素的數組下標。31、在下面關于樹的相關概念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只有一個結點的二叉樹的度為1B、二叉樹的度一定為2C、二叉樹的左右子樹可任意交換D、深度為K的完全二又樹的結點個數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滿二叉樹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只有一個結點的二叉樹的度為零。二叉樹的度可以為0、1、2;二叉樹的左右子樹不能任意交換。32、利用逐點插入建立序列(50,72,43,85,75,20,35,45,65,30)對應的二叉排序樹以后,要查找元素30要進行元素間的比較次數是()。A、4B、5C、6D、7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利用逐點插入法建立二叉排序樹是從空樹開始,通過查找,將每個結點作為一個葉子插入。按題目中數據的輸入次序建立的二叉排序樹如下圖所示,查找元素30的比較次數為5次。33、折半查找的時間復雜性為()。A、O(n2)B、O(n)C、O(nlog2n)D、O(log2n)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折半查找的效率。其查找效率與比較次數有關,折半查找成功時,關鍵字比較次數最多不超過[log2n]+1,所以其效率為O(log2n),應選D。34、m階B-樹是一棵()。A、m叉排序樹B、m叉平衡排序樹C、m-1叉平衡排序樹D、m+1叉平衡排序樹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m階B-樹的定義。B-樹是一種平衡的多路排序樹,m階即m叉。應選B。35、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直接運行的程序是()。A、源程序B、目標程序C、匯編語言程序D、高級語言程序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能夠直接運行的是目標程序。36、計算機中各部件之間的信號通常通過()傳輸。A、控制總線B、數據總線C、地址總線D、以上三種總線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計算機中包括三種信號:控制信號、數據信號、地址信號。各部件之間的通信是通過控制總線、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實現的。37、以太網與IEEE802.3網絡的相同點是()。A、兩者都采用了星型拓撲結構B、都使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C、幀結構相同D、介質相同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兩者都采用了總線型拓撲結構和基帶傳輸方法,并且都使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不同之處主要有:(1)幀結構有些細微的差別:幀首部的第13~14位的定義不同,:IEEE802.3定義為數據字段的長度,而DIXEthernetⅡ定義為網絡層協(xié)議類型:(2)介質稍有不同,IEEE802.3標準定義了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纖三種介質,而DIXEthernetⅡ只使用同軸電纜。38、將IPv4電址202.118.224.1轉換成對應的IPv6地址為()。A、::::202.118.224.1B、::202.118.224.1C、202.118.224.1D、202.118.224.1::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A、C、D都不符合IPv6的地址表示方法,因此正確答案為B。39、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協(xié)議是()。A、固定大小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B、可變大小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C、后退N幀ARQ協(xié)議D、選擇重發(fā)ARQ協(xié)議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TCP流量控制。TCP采用滑動窗口機制來實現流量控制,并通過接收端來控制發(fā)送端的窗口大小,因此這是一種大小可變的滑動窗口協(xié)議,因此答案是B。40、TCP協(xié)議為了解決端對端的流量控制,引入了()來解決。A、差錯控制B、滑動窗口協(xié)議C、超時重傳D、重復確認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是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知識點。滑動窗口協(xié)議是用來解決流量控制的,因此答案B正確??佳杏嬎銠C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3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進程創(chuàng)建原語的任務是()。A、為進程編制程序B、為進程建立PCB表C、為進程分配CPUD、為進程分配所需的各種資源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進程存在的標志是進程控制塊,所以創(chuàng)建進程就是要創(chuàng)建PCB,并將有關參數填入PCB中。2、進程從運行狀態(tài)轉換為就緒狀態(tài)的可能原因是()。A、被調度程序選中占用處理機B、等待某一事件C、等待的事件已經發(fā)生D、時間片用完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就緒狀態(tài)是指一個進程獲得了除處理機以外的一切資源,當得到調度時,就由就緒狀態(tài)轉換為運行狀態(tài);運行狀態(tài)就是一個進程在處理機上正在運行。當處于運行狀態(tài)的進程在運行過程中所分配的時間片用完,則會被強制撤離處理機,以便調度其他進程運行。由于原先運行的進程是非自愿地離開運行狀態(tài),所以沒有其他的事件相關,只有繼續(xù)在就緒隊列中等候下一次的調度,所以選項D是正確的。選項A的情形是由就緒狀態(tài)轉換為運行狀態(tài);選項B的情形是由運行狀態(tài)轉換為阻塞狀態(tài):選項C的情形是由阻塞狀態(tài)轉換為就緒狀態(tài)。3、批處理文件的擴展名為()。A、BATB、DATC、COMD、TXT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設立當前工作目錄的主要目的是()。A、節(jié)省外存空間B、節(jié)省內存空間C、加快文件的檢索速度D、加快文件的讀寫速度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設立當前目錄的好處在于有了當前目錄之后,對文件的檢索就不需要每次都從根目錄開始,進而節(jié)省對文件的檢索時間,提高文件操作的效率。5、以下關于十字鏈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十字鏈表是有向圖的另一種鏈式存儲結構B、行指針row為矩陣中的行位置,列指針col為矩陣中的列位置C、數值val為矩陣中的值D、right指針指向矩陣中的行位置,down指針指向矩陣中的列位置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right指向右側的一個非零元素,down指向下側的一個非零元素。6、折半查找的時間復雜性為()。A、O(n2)B、O(n)C、O(nlog2n)D、O(log2n)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折半查找的效率。其查找效率與比較次數有關,折半查找成功時,關鍵字比較次數最多不超過[log2n]+1,所以其效率為O(log2n),應選D。7、IEEE802標準規(guī)定了()層次。A、物理層B、邏輯鏈路控制(LLC)C、介質訪問控制(MAC)D、以上三層都是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IEEE802標準規(guī)定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兩個層次。其中又把數據鏈路層分為邏輯鏈路控制(LLC)和介質訪問控制(MAC)兩個功能子層。8、一個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是255.255.240.0,每一個子網中的主機數最多是()。A、1024B、2048C、4096D、4094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最多可有4094個(不考慮全0和全1的主機號)。9、下列關于程序中斷方式基本接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設置中斷屏蔽觸發(fā)器是為了標記CPU是否受理中斷或批準中斷B、允許中斷觸發(fā)器(EI)是用來控制是否允許某設備發(fā)出中斷請求的器件C、準備就緒是為了標識是否設備已經做好接收或發(fā)送數據的準備D、工作觸發(fā)器用來標識設備是否處于“空閑”狀態(tài)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中斷屏蔽觸發(fā)器(IM):CPU是否受理中斷或批準中斷的標志。IM標志為“0”時,CPU可受理外界中斷請求。中斷請求觸發(fā)器(IR):暫存中斷請求線上由設備發(fā)出的中斷請求信號,IR標志為“1”時表示設備發(fā)出了中斷請求。允許中斷觸發(fā)器(EI):用程序指令來置位,控制是否允許某設備發(fā)出中斷請求,IE為“1”時某設備可以向CPU發(fā)出請求。準備就緒的標志(RD):一旦設備做好一次數據的接收或發(fā)送準備,便發(fā)出一個設備動作完畢信號,使RS標志為“1”。工作觸發(fā)器(BS):設備“忙”的標志,BS=1表示啟動設備工作。10、樹是結點的有限集合,一棵樹中有()根結點。A、有0個或1個B、有0個或多個C、有且只有一個D、有1個或1個以上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根據樹的基本定義可知,每個樹只能有且只有一個根結點。11、下列4組含C1—C7的結點序列中,()是下圖所示的有向圖的拓撲序列。A、C1,C2,C6,C7,C5,C4,C3B、C1,C2,C6,C3,C4,C5,C7C、C1,C4,C2,C3,C5,C6,C7D、C5,C7,C4,C1,C2,C3,C6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考查拓撲排序的算法。以1開頭的拓撲排序過程,如下圖所示:以5開頭的拓撲排序過程,答案中的過程如下圖所示:12、以下關于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強連通有向圖的任何頂點到其他所有頂點都有弧B、圖與樹的區(qū)別在于圖的邊數大于或等于頂點數C、無向圖的連通分量指無向圖中的極大連通子圖D、假設有圖G={V,{E}},頂點集V’∈V,E’∈E,則V’和{E’}構成G的子圖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強連通有向圖的任何頂點到其他所有頂點都有路徑,但未必有弧,A錯誤。圖與樹的區(qū)別是邏輯上的,而不是邊數的區(qū)別,圖的邊數也可能小于樹的邊數。若E’中的邊對應的頂點不是V’中的元素時,則V’和{E’}無法構成圖,D錯誤。13、采用分塊查找時,若線性表中共有625個元素,查找每個元素的概率相同,假設采用順序查找來確定結點所在的塊,則每塊分為()個結點最佳。A、9B、25C、6D、625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分塊查找時最佳塊數為。14、若用冒泡排序方法對序列{10,14,26,29,41,52}從大到小排序,需進行()次比較。A、3B、10C、15D、25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冒泡算法的思想及過程。第一趟比較5次,第2趟比較4次,第3趟比較3次,第4趟比較2次,第5趟比較1次,結束。共15次,應選C。15、已知10個數據元素為(54,28,16,34,73,62,95,60,26,43),對該序列按從小到大排序,經過一趟冒泡排序后的序列為()。A、16,28,34,54,73,62,60,26,43,95B、28,16,34,54,62,73,60,26,43,95C、28,16,34,54,62,60,73,26,43,95D、16,28,34,54,62,60,73,26,43,95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冒泡排序每趟經過比較、交換,從無序區(qū)中產生一個最大的元素,所以選B。16、計算機中常采用下列幾種編碼表示數據,其中,±0編碼相同的是()。I.原碼Ⅱ.反碼Ⅲ.補碼Ⅳ.移碼A、I和ⅢB、Ⅱ和ⅢC、Ⅲ和ⅣD、I和Ⅳ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假設字長為8位,[+0]原=00000000,[一0]原=10000000;[+0]反=00000000,[一0]反=11111111;[+0]補=00000000,[一0]補=00000000;[+0]移=10000000,[一0]移=10000000。對于真值0,原碼和反碼各有兩種不同的表示形式,而補碼和移碼只有唯一的一種表示形式。正因為補碼和移碼0的表示形式唯一,才使得補碼和移碼比原碼和反碼能夠表示的負數個數多一個。17、屬于易失性存儲器的是()。A、E2PROMB、CacheC、FlashMemoryD、CD-ROM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易失性存儲器包括Cache。18、地址碼直接給出的就是操作數本身的數值,這種尋址方式稱為()方式。A、基址尋址B、立即尋址C、直接尋址D、間接尋址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立即尋址的概念。19、總線周期的類型包括()。A、內存讀周期/寫周期B、I/O讀周期C、I/O寫周期D、以上均是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按照總線周期區(qū)分為內存讀周期、內存寫周期、I/O讀周期、I/O寫周期四種類型。20、集中裁決方式包括()。A、鏈式查詢方式B、計數器查詢方式C、獨立請求方式D、以上三者均是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集中裁決方式包括:鏈式查詢方式、計數器查詢方式、獨立請求方式。21、通用可編程接口的部件組成不包括()部分。A、命令寄存器B、指令寄存器C、數據緩沖寄存器D、屏蔽和判優(yōu)邏輯電路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接口卡上通常有接口命令寄存器,存放CPU發(fā)來的控制命令:有狀態(tài)寄存器,由設備運行設置其值,供CPU通過讀操作來了解設備接口的運行狀態(tài)。接口卡上通常還有一到幾個用于數據緩沖的寄存器,以便適當降低CPU和設備直接耦合的程度,解決它們運行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接口卡上通常還有處理中斷請求、屏蔽和判優(yōu)邏輯電路等,這是屬于總線從設備類型的設備主動向CPU提出自己操作要求的重要機制。22、關于網絡層和傳輸層提供的服務,下面幾個選項中正確的說法是()。A、網絡層IP協(xié)議提供無連接和可靠傳輸服務,傳輸層TCP協(xié)議提供面向連接服務B、網絡層IP協(xié)議提供不可靠服務,傳輸層TCP協(xié)議提供面向連接服務C、網絡層IP協(xié)議和傳輸層TCP協(xié)議均可提供無連接和可靠傳輸服務D、網絡層IP協(xié)議提供無連接和不可靠服務,在傳輸層TCP協(xié)議提供面向無連接服務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網絡層IP協(xié)議是不可靠的服務,傳輸層TCP協(xié)議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服務。23、兩臺計算機利用電話線路傳輸數據時,必備的設備是()。A、調制解調器B、網卡C、中繼器D、集線器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調制。計算機上存儲的數據是數字數據,普通電話線上只能傳輸模擬信號,因此需要用調制解調器來調制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答案為A。24、在MAC子層中,數據傳輸的基本單元是()。A、比特流B、MAC幀C、LLCPDUD、數據報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局域網的體系機構。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即LLC)和介質接入控制子層(即MAC),因此MAC子層還是屬于鏈路層,數據傳輸單元就是MAC幀,答案為B。25、在半雙工千兆位以太網中,如果短幀過多則()。A、短幀過多可以增加網絡的發(fā)送效率B、短幀過多將使網絡效率大大降低C、短幀過多會降低網絡的負荷D、短幀過多可以增大網絡的吞吐量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短幀過多將使網絡效率大大降低,因為(額外的)幀擴展部分將占用大部分的網絡流量。千兆位以太網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采用了幀突發(fā)技術,即允許一次可以發(fā)送多個短幀。26、關于因特網中的主機和路由器,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I.主機通常需要實現TCP協(xié)議Ⅱ.路由器必須實現TCP協(xié)議Ⅲ.主機必須實現IP協(xié)議Ⅳ.路由器須實現IP協(xié)議A、I,Ⅱ和ⅣB、I,Ⅱ和ⅣC、I,Ⅲ和ⅣD、Ⅱ,Ⅲ和Ⅳ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主要考查網絡設備與參考模型的關系。主機作為終端設備,需要實現整個五層協(xié)議,而路由器作為網絡層設備,僅實現物理層、鏈路層和網絡層三個層次的協(xié)議,而TCP是傳輸層協(xié)議,路由器不需要,選項Ⅱ排除,因此答案為C。27、下面的網絡設備中,能夠抑制網絡風暴的是()。A、中繼器和集線器B、網橋C、網橋和路由器D、路由器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路由器工作在網絡層,可以抑制網絡風暴,答案D正確。28、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取決于()。A、問題的規(guī)模B、待處理數據的初態(tài)C、A和BD、以上都不正確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算法時間復雜度的定義。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取決于輸入問題的規(guī)模和待處理數據的初態(tài),所以選C。A和B都不全面。29、已知一個二叉樹有1025個結點,那么由此推斷二叉樹的高h為()。A、11B、10C、11~1025D、10~1024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右完全二叉樹中1025>210,即最少需要11層,最多需要有1025層。30、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指令系統(tǒng)是一種計算機的機器語言B、匯編語言是一種與機器有關的符號語言C、高級語言源程序編譯成目標程序之后,可在各種機器上運行,與機器無關D、只有機器語言程序在計算機中才能直接運行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1、某計算機字長8位,采用補碼表示小數。若某數真值為-0.1001,則它在該計算機中的機器數形式為()。A、10111B、10110111C、10111000D、10110000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補碼與原碼,[X]補求[一X]補的轉換:-0.100l=-0.1001000,將其表示成原碼形式為1.1001000,再將1.1001000除符號位外,各位取反加l即可得-0.1001000的補碼形式:1.01110000。32、指令系統(tǒng)采用不同尋址方式的目的是()。A、增加內存容量B、縮短指令長度、擴大尋址空間C、提高訪問內存的速度D、簡化指令譯碼電路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為了擴大尋址空間,計算機指令系統(tǒng)采用了很多不同方式的尋址方式。3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變址尋址時,有效數據存放在主存B、堆棧是先進后出的隨機存儲器C、堆棧指針SP的內容表示當前堆棧內所存放的數據個數D、內存中指令的尋址和數據的尋址是交替進行的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4、地址碼直接給出的就是操作數本身的數值,這種尋址方式稱為()方式。A、基址尋址B、立即尋址C、直接尋址D、間接尋址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立即尋址的概念。35、設計批處理操作系統(tǒng)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系統(tǒng)與用戶的交互性B、提高系統(tǒng)資源利用率C、降低用戶作業(yè)的周轉時間D、減少用戶作業(yè)的等待時間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6、系統(tǒng)感知進程的唯一實體是()。A、JCBB、FCBC、PCBD、SJT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進程控制塊PCB是進程存在的唯一標志。37、下列關于程序裝入方式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絕對裝入方式適用于單道程序環(huán)境下B、可重定位方式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C、動態(tài)運行時裝入方式也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D、可重定位方式適用于單道程序環(huán)境下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絕對裝入方式適用于單道程序環(huán)境下。可重定位方式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動態(tài)運行時裝入方式也適用于多道程序環(huán)境下。38、用戶程序的邏輯地址可以不連續(xù)的存儲管理方式是()。A、固定分區(qū)B、可變分區(qū)C、頁式D、段頁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9、下列形式中,()的文件組織形式稱為文件的邏輯組織。A、在外部設備上B、從用戶觀點看C、虛擬存儲D、目錄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從用戶的角度上看,文件是邏輯上的組織。40、在脈沖起始時刻,有無跳變來表示“0”和“1”,在脈沖中間時刻始終發(fā)生跳變的編碼是()。A、非歸零碼B、曼徹斯特編碼C、差分曼徹斯特編碼D、8B/10B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編碼。差分曼徹斯特編碼規(guī)則是若碼元為1,則其前半個碼元的電平與上一個碼元的后半個的電平一樣,即無跳變;若碼元為0,則其前半個碼元的電平與上一個碼元的后半個的電平相反,即有跳變,因此答案為C??佳杏嬎銠C專業(yè)基礎綜合(單項選擇題)模擬試卷第4套一、單選題(本題共40題,每題1.0分,共40分。)1、2個優(yōu)先級相同的并發(fā)進程P1和P2,它們的執(zhí)行過程如下所示,假設當前信號量s1=0,s2=0,當前的z=2,進程運行結束后,x、y和z的值分別為()。進程P1進程P2y:=1;x:=1:y:=y+2;x:=x+1;z:=y+1;P(s1);V(s1);x:=x+y;P(s2);z:=x+z;y:=z+y;V(s2):A、5,9,9B、5,9,4C、5,12,9D、5,12,4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本題考查并發(fā)進程的特點,并結合信號量進行同步的原理。由于進程并發(fā),所以進程的執(zhí)行具有不確定性,在P1、P2執(zhí)行到第一個P、V操作前,應該是相互無關的?,F在考慮第一個對1的P、V操作,由于進程P2是P(s1)操作,所以,它必須等待P1執(zhí)行完V(s1)操作以后才可繼續(xù)運行,此時x、y、z的值分別為3、3、4,當進程P1執(zhí)行完V(s1)以后便在P(s2)上阻塞,此時P2可以運行直到V(s2),此時x、y、z值分別為5、3、9,進程P1繼續(xù)運行直到結束,最終的x、y、z值分別為5、12、9。2、對記錄式文件,操作系統(tǒng)為用戶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單位是()。A、字符B、數據項C、記錄D、文件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傳送數字信號的多路復用技術是()。A、FDMB、同步TDMC、異步TDMD、B和C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本題目主要考查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制,涉及的知識點有多路復用技術,FDM和TDM的區(qū)別,以及同步和異步TDM的區(qū)別。在數據通信系統(tǒng)或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中,傳輸媒體的帶寬或容量往往超過傳輸單一信號的需求,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線路,希望一個信道同時傳輸多路信號,這就是所謂的多路復用技術。采用多路復用技術能把多個信號組合起來在一條物理信道上進行傳輸,在遠距離傳輸時可大大節(jié)省電纜的安裝和維護費用。頻分多路復用和時分多路復用是兩種最常用的多路復用技術。頻分多路復用FDM: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帶寬超過單個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可將該物理信道的總帶寬分割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或略寬)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傳輸一路信號,這就是頻分多路復用。多路原始信號在頻分復用前,先要通過頻率搬移技術將各路信號的頻譜搬移到物理信道頻譜的不同段上,即使信號的帶寬不相互重疊,這可以通過采用不同的載波頻率進行調制來實現。時分多路復用TDM:若媒體能達到的位傳輸速率超過傳輸數據所需的數據傳輸速率,則可采用時分多路復用技術,也即將一條物理信道按時間分成若干個時間片輪流地分配給多個信號使用。每一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信號占用,而不像FDM那樣,同一時間同時發(fā)送多路信號。這樣,利用每個信號在時間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條物理信道上傳輸多個數字信號。這種交叉可以是位一級的,也可以是由字節(jié)組成的塊或更大的信息組。同步時分多路復用,它的時間片是預先分配好的,而且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各種信號源的傳輸定時是同步的。與此相反,異步時分多路復用允許動態(tài)地分配傳輸媒體的時間片。時分多路復用TDM不僅僅局限于傳輸數字信號,也可以同時交叉?zhèn)鬏斈M信號。另外,對于模擬信號,有時可以把時分多路復用和頻分多路復用技術結合起來使用。一個傳輸系統(tǒng),可以頻分成許多條子通道,每條子通道再利用時分多路復用技術來細分。在寬帶局域網絡中可以使用這種混合技術。4、以下有關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有()。I.動態(tài)路由使用路由表,靜態(tài)路由只需使用轉發(fā)表Ⅱ.動態(tài)路由能夠較好地適應網絡狀態(tài)的變化,但是開銷比較大Ⅲ.靜態(tài)路由通過人工來配置路由信息,動態(tài)路由使用路由選擇協(xié)議來發(fā)現和維護路由信息A、僅IB、僅I、ⅡC、僅I、ⅢD、I、Ⅱ、Ⅲ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知識點。無論靜態(tài)路由還是動態(tài)路由均要使用路由選擇表來進行路由選擇,只不過維護的方式不同,因此答案A正確。5、從協(xié)議分析的角度,WWW服務的第一步操作是WWW瀏覽器對WWW服務器的()。A、地址解析B、傳輸連接建C、域名解析D、會話連接建立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www服務的第一步操作是進行域名解析。6、E-mail中的存取協(xié)議IMAP與POP3協(xié)議的差別包括()。A、POP3協(xié)議中,郵件的處理都是在服務器上進行的。B、POP3服務器是一個具有存儲轉發(fā)功能的中間服務器。C、在郵件交付給用戶之后,POP3服務器仍然保存這些郵件。D、使用IMAP協(xié)議時,所有收到的郵件同樣是先送到ISP的郵件服務器的IMAP服務器。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E—mail中的Internet報文存取協(xié)議IMAP與POP3協(xié)議的差別:Intemet報文存取協(xié)議IMAP與POP3都是按客戶/月艮務器方式工作,但它們有很大的差別。對于POP3協(xié)議,郵件是根據收件人的郵件地址交付給目的ISP郵件服務器,而收件人可以不定期地連接到郵件服務器下載郵件。郵件的處理都是在用戶的計算機上進行。因此POP3服務器是一個具有存儲轉發(fā)功能的中間服務器。在郵件交付給用戶之后,POP3服務器就不再保存這些郵件。在使用IMAP協(xié)議時,所有收到的郵件同樣是先送到ISP的郵件服務器的IMAP服務器。用戶的計算機上運行IMAP客戶程序,它與ISP的郵件服務器上的IMAP服務器程序建立TCP連接。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就可以訪問ISP的郵件服務器的郵箱,就像在本地使用一樣。因此,POP3協(xié)議是在脫機狀態(tài)下運行,而IMAP協(xié)議是在聯(lián)機狀態(tài)下運行。7、若定點整數64位,含1位符號位,補碼表示,則所能表示的絕對值最大的負數為()。A、一254B、一(264一1)C、一263D、一(263一1)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8、海明校驗碼是在n個信息位之外增設k個校驗位,從而形成一個k+n位的新的碼字,使新的碼字的碼距比較均勻地拉大。n與k的關系是()。A、2k一1≥n+kB、2k一1≤n+kC、n=kD、n—1=k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如果僅考慮糾正1位錯的情況,只要滿足2k≥n+k+1就可以了(設校驗位的位數為k,信息位的位數為n)。如果在糾正1位錯的同時要能發(fā)現2位錯,則滿足2k-1≥n+k+1。海明碼的實現原理是:在有效信息位中加入幾個校驗位形成海明碼,使碼距比較均勻地拉大,并把海明碼的每一個二進制位分配到幾個奇偶校驗組中。當某一位出錯后,就會引起有關的幾個校驗位的值發(fā)生變化,這不但可以發(fā)現錯誤,還能指出錯誤的位置,為自動糾錯提供了依據。9、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CPU內部包括程序計數器PC、存儲器數據寄存器MDR、指令寄存器IR和存儲器地址寄存器MAR.等。若CPU要執(zhí)行的指令為:MOVRo,#100(即將數值100傳送到寄存器R0中),則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A、100→R0B、100→MDRC、PC→MARD、PC→IR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無論運行什么類型的指令,CPU首先需要取指令,取指令階段的第一個操作就是將指令地址(程序計數器PC中的內容)送往存儲器地址寄存器。取指周期完成的微操作序列是公共的操作,與具體指令無關,取指令操作如下:(1)將程序計數器PC中的內容送至存儲器地址寄存器MAR,記作(PC)→MAR;(2)向主存發(fā)讀命令,記作Read:(3)從主存中取出的指令送到存儲器數據寄存器MDR,記作M(MAR)→MDR:(4)將MDR的內容送至指令寄存器IR中,記作(MDR)→IR:(5)將PC的內容遞增,為取下一條指令做好準備,記作(PC)+1→PC。題中雖然給出了一條具體的指令“MOVR0,#100”,實際上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取指令,與具體指令是沒有關系的。10、下列關于總線的同步傳輸控制和異步傳輸控制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同步傳輸控制是指通信雙方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B、總線時鐘可以由CPU的總線控制邏輯部件提供C、異步傳輸控制是指在總線上傳送數據時,允許通信雙方各自使用自己的時鐘信號,采用“應答方式”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時間配合關系D、異步傳輸控制雙方共同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同步傳輸控制是指在總線上傳送數據時,通信雙方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這個時鐘信號通??梢杂蒀Pu的總線控制邏輯部件提供,稱為總線時鐘。異步傳輸控制是指在總線上傳送數據時,允許通信雙方各自使用自己的時鐘信號,采用“應答方式”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時間配合關系。11、在一棵二叉樹中,單分支結點數為30,雙分支結點數為15,則葉子結點數為()。A、15B、16C、17D、47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由二叉樹的性質可知:n0=n2+1=16。12、下面關于圖的存儲結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用鄰接矩陣存儲圖占用空間大小只與圖中頂點數有關,與邊數無關B、用鄰接矩陣存儲圖占用空間大小只與圖中邊數有關,與頂點數無關C、用鄰接表存儲圖占用空間大小只與圖中頂點數有關,與邊數無關D、用鄰接表存儲圖占用空間大小只與圖中邊數有關,與頂點數無關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鄰接矩陣法的基本思想是對于有n個頂點的圖,用一維數組Vexs[n]存儲頂點信息,用二維數組A[n][n]存儲頂點之間關系的信息。該二維數組稱為鄰接矩陣。在鄰接矩陣中,以頂點在Vexs數組中的下標代表頂點,鄰接矩陣中的元素A[i][j]存放的是頂點i到頂點j之間關系的信息。鄰接表法的基本思想:對圖的每個頂點建立一個單鏈表,存儲該頂點所有鄰接頂點及其相關信息。每一個單鏈表設一個表頭結點。第i個單鏈表表示依附于頂點Vi的邊(對有向圖是以頂點Vi為頭或尾的弧)。13、在散列表上,每個地址單元所鏈接的同義詞表的()。A、鍵值相同B、元素值相同C、散列地址相同D、含義相同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由同義詞的定義可知本題答案為C。對初始狀態(tài)為遞增序列的表按遞增順序排序,最省時間的是((1))算法,最費時間的是((2))算法。14、(1)A、堆排序B、快速排序C、插入排序D、歸并排序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2)A、堆排序B、快速排序C、插入排序D、歸并排序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各類排序算法的思想。應選C,B。16、下列關于相聯(lián)存儲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相聯(lián)存儲器指的是按內容訪問的存儲器B、在實現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容量較小的相聯(lián)存儲器速度較快C、相聯(lián)存儲器結構簡單,價格便宜D、在存儲單元數目不變的情況下,存儲字長變長,相聯(lián)存儲器的訪問速度下降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相聯(lián)存儲器的基本概念。17、設有主存-Cache層次的存儲器,其主存容量1MB,Cache容量16KB,每字塊有8個字,每字32位,采用直接地址映像方式。若主存地址為35301H,且CPU訪問Cache命中,則該主存塊在Cache的第()字塊中(Cache起始字塊為第0字塊)。A、152B、153C、154D、151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主存地址35301H對應的二進制為00110101001100000001,現在要分析該地址中哪些位是Cache塊內地址、主存字塊標記和Cache字塊地址。低位是塊內地址,每個字塊8個字,一個塊內有25B(每字32位),所以低5位表示字塊內地址。主存字塊標記為高6位(1MB÷16KB=64=26),其余010011000即為Cache字塊地址,對應的十進制數為152。18、雙端口存儲器在()發(fā)生訪問沖突。A、左端口與右端口同時被訪問的情況下B、同時訪問左端口與右端口的地址碼不同的情況下C、同時訪問左端口與右端口的地址碼相同的情況下D、任何情況下都不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此題考查雙端口存儲器的特性。19、下列關于與寄存器有關的尋址方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采用寄存器尋址的好處是可以縮短指令長度B、采用寄存器尋址方式的操作數一定在主存中C、采用寄存器直接尋址方式的操作數一定在寄存器中D、采用寄存器間接尋址方式的操作數一定在寄存器中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寄存器尋址的好處是可以縮短指令的長度,寄存器尋址的操作數存放在寄存器中,其他情況存放在主存中。20、設計微程序的人員是()。A、硬件設計人員B、軟件設計人員C、用戶D、管理員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設計微程序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時序,因此屬于硬件設計人員的工作范疇。21、下列幾項中,流水線相關包括()。I.結構相關Ⅱ.數據相關Ⅲ.指令相關Ⅳ.控制相關A、I,Ⅱ,Ⅲ,ⅣB、I,Ⅱ,ⅢC、I,Ⅱ,ⅣD、I,Ⅲ,Ⅳ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流水線相關包括:結構相關、數據相關和控制相關。其中,結構相關是由于不同指令欲同時使用一個部件而造成的;數據相關是指后面指令欲使用前面指令的結果時該結果還沒有產生:控制相關是指指令執(zhí)行的順序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的流水線停頓,各類轉移指令、分支指令以及中斷或異常的出現都會引起控制相關。22、主機與I/O設備傳送數據時,CPU效率最低的是()。A、程序查詢方式B、中斷方式C、DMA方式D、通道方式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在I/O方式中,CPU效率最低的是程序查詢方式。23、下列關于DMA接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主存地址計數器是用來存放讀/寫主存用到的主存地址B、DMA的控制/狀態(tài)邏輯是用來協(xié)調CPU和DMA同步工作的C、數據緩沖寄存器存放CPU與主存之間交換的數據D、中斷機構用于向CPU報告本組數據傳送完成,并等待新的傳送命令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主存地址計數器用于存放讀/寫主存用到的主存地址。DMA的控制/狀態(tài)邏輯由控制和狀態(tài)等邏輯電路組成,用于修改主存地址計數器和數據數量計數器,指定傳送功能,協(xié)調CPU和DMA信號的配合與同步。數據緩沖寄存器,用于存放高速設備與主存之間交換的數據。中斷機構,中斷請求發(fā)生在數據數量計數器計數到0值時,用于向CPU報告本組數據傳送完成,并等待新的傳送命令。24、操作系統(tǒng)技術中臨界區(qū)是指()。A、一組臨界資源的集合B、可共享的一塊內存區(qū)C、訪問臨界資源的一段代碼D、請求訪問臨界資源的代碼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5、一個進程被喚醒,意味著()。A、該進程重新占有了CPUB、進程狀態(tài)變?yōu)榫途wC、它的優(yōu)先權變?yōu)樽畲驞、其PCB移至就緒隊列的隊首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進程被喚醒是進入就緒隊列。是否插入到就緒隊列的什么地方,取決于就緒的管理方法和進程調度的算法。如果進程調度是最高優(yōu)先數優(yōu)先,該進程按優(yōu)先數插入該隊列中;如果該隊列是按到達的先后次序排列的,則按到達的先后插入。26、計算機系統(tǒng)中判別是否有中斷事件發(fā)生應是在()。A、進程切換時B、執(zhí)行完一條指令后C、執(zhí)行P操作后D、由用戶態(tài)轉入核心態(tài)時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系統(tǒng)中,只有當執(zhí)行完一條指令后,才判別是否有中斷發(fā)生。27、系統(tǒng)產生死鎖的可能原因是()。A、共享資源分配不當B、系統(tǒng)資源不足C、進程運行太快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3963-2025復印(包括多功能)設備術語
- geren借款合同范本
- 企業(yè)品牌策劃設計合同范本
- 產品維修授權合同范本
- 償還貨款合同范本
- 割松油合同范例
- 勞務分包合同范本2003
- 公司購銷合同范本正規(guī)
- 男友出租合同范本
- 撰稿勞務合同范本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智慧旅游認知與實踐》課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馬工程《刑法學(下冊)》教學課件 第16章 刑法各論概述
- 英國簽證戶口本翻譯模板(共4頁)
- 現金調撥業(yè)務
- 空白個人簡歷表格1
- 廣東省中小學生休學、復學申請表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號發(fā)生器指令
-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 鋼管、扣件、絲杠租賃明細表
- 施工現場臨電臨水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