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94-2020 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11∕T 1794-2020 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11∕T 1794-2020 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11∕T 1794-2020 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11∕T 1794-2020 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11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醫(yī)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中國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技術規(guī)范根據本醫(yī)療機構的診療需求,保障日常治療、手術正常運行及搶救用血的庫存根據本醫(yī)療機構的診療需求,保障單位時間內緊急搶救用血的各型血液最低的庫存5.2臨床醫(yī)師應遵循醫(yī)學倫理學的基本準則,臨床用血應依據不可替代和安全有效的原則;5.3臨床醫(yī)師應樹立患者血液管理的理念,并應用患者血液管理相關技術,依據臨床用血技患者進行輸血前評估,規(guī)范開展輸血治療,5.4醫(yī)療機構根據相關法規(guī)成立臨床用血管理組織,負責f)開展相關輸血技術的培訓與臨床用血監(jiān)督管理。5.5醫(yī)療機構應對輸血治療患者進行輸5.7醫(yī)院機構應建立血液庫存預警制度,應按照制度要求儲存血液,并建立血液庫存預警機b)常規(guī)儲血量可依據醫(yī)療機構與供血單位間的距離及供血情況制定,通常不少于3天醫(yī)療用血5.8醫(yī)療機構因應急用血或者避免血液浪費,在保證血液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血液調劑管理制c)調劑雙方在執(zhí)行血液調劑后將相關血液信息上報供血機構調整供血信息。校驗和評價,每年至少一次,在必要時進行修訂,特殊用a)O型紅細胞成分、AB型血漿成分的非同c)ABO亞型、抗體篩查陽性患者的緊急搶救輸血;5.10醫(yī)療機構應建立實施緊急輸血的管理制度,內a)緊急輸血分為即刻輸血和限時輸血,輸血相容性檢測規(guī)則應當依從臨床用血時限要求;b)即刻輸血時,不做任何血液相容性檢測,可立即發(fā)放正反定型相符d)根據血站供血預警,統(tǒng)籌用血計劃調控臨床用血;e)規(guī)范開展輸血相關檢測和室內質量控制,應參加輸血相容性檢測室間質量評價;5.14輸血科或血庫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應符合WS/T251相關規(guī)定。成分與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備日期及時間、有效期及時間、e)保持儲血冰箱和血小板保存箱的內部清潔,每周至少清潔消毒一次。6.4醫(yī)療機構在健全輸血管理信息系統(tǒng)情況下,同時符合信息傳輸、血液周轉、輸a)血液庫存預警的分級標準和要求,內容至少包括:各個分級中血液庫存數量、血液供應數e)確定調控臨床對血液需求的適當環(huán)節(jié),如在患者收治入院、擇期排期等環(huán)節(jié)。7.1患者血液管理是以患者為中心,聯合應用循證醫(yī)學和成熟的內外科技術和方7.2患者血液管理由臨床醫(yī)師具體實施并負主要責任,醫(yī)務和質控等部門負責實7.3應當加強以下幾種情況患者的圍術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7.4非手術患者應當在輸血前積極治療貧血7.6輸血方式包括自體輸血和異體輸血。醫(yī)療機構應當鼓勵和動員符合條件的患者采用自a)貯存式自體輸血由輸血科或血庫負責采血和貯血,臨床醫(yī)師負責輸血過程的醫(yī)療監(jiān)護;b)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回收式自體輸血和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技術由麻醉科醫(yī)師負責。7.8異體輸血優(yōu)先選擇相合性輸血,特殊情況下可選擇相容性輸血。醫(yī)療機構應8.2臨床醫(yī)師應開展患者血液管理技術適用性的評估,其評估8.4臨床醫(yī)師應綜合評估并確定患者輸血治療方案,9.1準備輸血前,臨床醫(yī)師應履行輸血知情同意告知義務,與患者本人或其授權委托人簽署《9.2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醫(yī)療機構名稱、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容包括:感謝無償獻血者的無私奉獻,鼓勵用血b)輸血申請單審核完成后與患者血標本一同于備血時限前送至輸血科或血庫;9.4接收申請時,輸血科或血庫應執(zhí)行輸血申請審核,內容9.5申請開展治療性血液成分采集與去除、血漿置換等治療時,應符合以b)輸血科或血庫及有關科室參加制定治療方案并負責實施;b)使用電子設備核對患者身份信息時,仍需要人工核對;d)交叉配血標本與血型初次鑒定標本不能同時采集(急診搶救除外)。a)患者血標本與輸血申請單同時運送至輸血科或血庫;a)核對輸血申請單、患者血標本和獻血者血標本;e)抗體篩查和交叉配血等檢測應當使用能檢測出有臨床意義的紅細胞意外抗體的方法;g)輸血相容性檢測的配血結果分為配血相合或不相合。b)選擇無對應抗原血液交叉配血相合后輸注;c)不能確定抗體特異性時,宜使用能檢測不完全抗體的交叉配血方法選擇配血相合的血液;d)緊急輸血時,使用能檢測不完全抗體的交叉配血方法選擇配血相合或配血相容的血液。10.6輸血相容性檢測中,對獻血者血);c)洗滌紅細胞、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冷沉淀除外。10.7輸血相容性檢測中,使用能檢測出不b)血小板輸注無效或抗體陽性的患者宜選擇配合性輸注;e)如正、反定型不一致,應當通過進一步血清學檢測并結合病史解釋結果;a)具有臨床意義的紅細胞血型抗體通常在37℃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中被檢出,宜使用低離子強度鹽溶液-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LISS-IAT)作為紅細胞血);胞來源不少于兩個已知表型的O型供者(每個試劑細胞來11.3輸血記錄單(發(fā)血記錄單)應符合下列要求:f)輸血記錄單的血液信息與血袋標簽應關聯一致;e)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層的交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溶血;a)2℃~8℃冰箱;);12.1血液取回后臨床科室按照WS/T433管理規(guī)定盡快給患者輸注,不得自行貯存血液,血液內不得a)輸血記錄單(發(fā)血記錄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一致;嚴密觀察患者有無新出現的癥狀和體征,及時發(fā)現輸血反應,監(jiān)測和記錄時間至少c)輸血結束后60分鐘內。份信息與血型、輸血相容性檢測結論和血袋標簽信g)輸血完成后將輸血記錄單(發(fā)血記錄單)入病歷保存。c)立即通知值班醫(yī)師,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d)必要時聯系輸血科或血庫調查輸血不良反應原因并記錄。12.7輸血過程中疑為急性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a)核對患者身份、發(fā)血單和血袋標簽,檢查血液成分外觀;b)立即采集患者EDTA抗凝和不抗凝血液標本,留取尿液標本等,血袋中剩余血液應當及時送至f)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時,應當對患者外周血和血袋中血液進行細菌涂片檢查和培養(yǎng)。b)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送至輸血科或血庫;a)在允許的時間內無法完成確認血型,且必需輸血的;d)其它經本醫(y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