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詞解讀_第1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詞解讀_第2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詞解讀_第3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詞解讀_第4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詞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古詩詞解讀

01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檄。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

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

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漂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

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

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

蔣士鈴合稱“乾隆三大家〃。

注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噫亮。

林檄(yue):指道旁成蔭的樹。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立:站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噫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于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

站立在樹旁。

古詩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diào)子突然高昂,

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

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

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

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

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

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

行云,"振林檄〃。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xù)描寫神態(tài)。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

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zhuǎn)折點。

第四句,急轉(zhuǎn)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昂鋈弧?/p>

一詞,把這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

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昂鋈弧òl(fā)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

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tài)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

“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tài)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

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

表現(xiàn),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

純真可愛。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

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

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

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

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

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

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shù)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zhì)樸無華,

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

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fā)生活的感

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

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

繪的和平、寧靜和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

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

經(jīng)說過“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ㄎ阌怪M言,詩所描繪、

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diào)的

“真性情〃。

02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

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

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遠上:登上遠處的。

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

石徑:石子鋪成的小路。

斜:為傾斜的意思。

生:產(chǎn)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

云的地方;“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

坐:因為。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jīng)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

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

月春花。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全詩展現(xiàn)了秋天山林

熱烈蓬勃的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豪爽向上的精神和過人的才氣與

見地。詩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統(tǒng)一

的畫面。

詩的首句由下而上,描寫了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

秋意的山巒。“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

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次句描寫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

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

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

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

起了。

第三局描述詩人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qū)

車趕路?!白ń忉尀?因為〃。"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

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fā)

現(xiàn)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

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

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

使秋天的山林呈現(xiàn)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03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

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

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

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

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

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

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

《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

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

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

冬初。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

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

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

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耙褵o〃與“猶有〃形成

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

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

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

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

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

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

時作的?!盾嫦獫O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

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

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

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

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

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

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

情,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

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

“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

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

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

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

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

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nèi)白〃、“秉德無私〃、“行比伯

夷〃。此詩的結(jié)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

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04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

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

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

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有

《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注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又叫岫蝴。

籬落:籬笆。

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

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xiāng),靜夜感秋所作,抒發(fā)了羈旅之愁和深

摯的思鄉(xiāng)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

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仿佛聽到寒氣硬骨之聲。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于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lián)

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并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

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

中,仿佛含有硬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

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點出“秋風〃?!霸潞L起〃,來自江上的陣陣秋風,

觸發(fā)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

起,因思故鄉(xiāng)的茄菜羹和妒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作者耳

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

“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

居心境的凄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

彌見羈愁之深。

三四兩句,從庭內(nèi)移到戶外,來了個大跨度的跳躍。這兩句是

倒裝句,按意思順序,應該前后互移。詩人意緒紛繁,難以入

睡,轉(zhuǎn)身步出戶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

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落間的燈火,

不正是"兒童挑促織〃嗎?這種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

詩人的凄然情傷、低回不已,形成鮮明的對比。

暗夜中的一盞燈光,在詩人心靈的屏幕上映現(xiàn)出童年生活的片

斷,眼前之景與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詩人陷入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沉

思念之中。他以“籬落一燈〃隱喻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

達一片鄉(xiāng)心,與“江上〃句相關聯(lián),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

引人遐想。

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詩人對童

年生活的回憶。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

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zhuǎn)

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于通過藝術(shù)形象,把不易說出

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后以景結(jié)

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05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

“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

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

帝(涼武昭王李暑)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

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

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

《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

等多首。

注釋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

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

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一作“直北〃?;兀夯劁?

回轉(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xiàn)。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

自日邊。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滾滾東流到這里,又

回旋向北流去。

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

悠悠駛來。

古詩賞析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

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

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

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

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

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

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ㄟ@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

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回旋的壯麗景

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

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

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

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

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

射東海?!ú贿^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

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

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

江水,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

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

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

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

帶回轉(zhuǎn)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

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杀容^《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西岳崢嶗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

轉(zhuǎn)秦地雷?!ā氨P渦轂轉(zhuǎn)〃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

萬里江河受到崢噪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但作為一首

七言古詩,寫得淋漓盡致。從比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門山》

作為絕句的崇尚簡省含蓄的特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

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

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

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

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

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

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

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

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

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

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

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

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

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

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

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

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

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

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

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gòu)成

的意境優(yōu)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詩人將讀者的

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里,使人頓時

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李白的豪放不

羈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廣闊胸懷。

06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激搬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

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

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

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

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

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

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

《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注釋

湖:即杭州西湖。

^#fe(lianyan):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空蒙:迷??~緲的樣子。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先

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

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

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

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作者暢游西湖,從早到晚,一邊

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構(gòu)思,意篤八極,神游萬仞。

于是乎寫就了這首傳誦一時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雨時的不

同景色?!八饧つ乔绶胶谩鑼懳骱缣斓乃猓涸跔N爛的陽

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濠雨

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

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

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

起雨來。而在善于領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

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

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

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

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

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詩的后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

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

山的神韻。蘇軾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西湖之美與西施之美

相比,當然無可非議。但,我們知道,歷史上還有不少女子,

其美與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商K軾為什么偏偏要選

西施來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西施的家鄉(xiāng)在

浙江,而且離西湖不遠;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個“西〃字,這

真是個天作之合。至于稱西施為西子,恐怕不僅是為了尊重,

還與平仄有關系(第三句最后一個字要求仄聲字,而“施〃是平聲

字)?,F(xiàn)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蘇軾這首詩。對這個比

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

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

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

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

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

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

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

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

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

詩思的空靈美。

07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

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

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蒙,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

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

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

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o

注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兩: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

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

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譯文

洞庭湖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古詩賞析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

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diào),生動地描繪出

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

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

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

“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

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溪、奇麗。潭面如

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

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

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

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xiàn)出天水一色,玉

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xiàn)出了水天一色、玉

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jié)奏一一

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ㄟ@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

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

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

表現(xiàn)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

一種水國之夜的節(jié)奏一一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

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濠濠的湖面宛如未經(jīng)磨

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的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平

浪靜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疤睹鏌o風鏡未磨〃以

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

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否則,湖面狂

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無法相映成趣,也就無"兩相和〃

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

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

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

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

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shù)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

“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

不止表現(xiàn)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

托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

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

態(tài),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xiàn)得這樣親切,把

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

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

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

08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

“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

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

帝(涼武昭王李昌)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

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

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

《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

等多首。

注釋

發(fā):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

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

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ㄍ蹒ⅲ?白帝城,在夔州

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p>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

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

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沂)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

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

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喉(或藏)多生怪柏,懸

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

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嘴久絕。故

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和O?。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

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古詩賞析

唐代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討安祿山,不久,

李哼既位,史唐肅宗。玄宗又曾命令兒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

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肅宗懷疑他爭奪帝位,

已重兵相壓,李磷兵敗被殺。李白曾經(jīng)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

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行至巫山(今

四川境內(nèi))的時候,肅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籠

的鳥一樣,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

“朝辭白帝彩云間''"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

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安试崎g〃的“間〃字當作隔

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

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

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

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

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云間〃也是

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

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

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斑€〃,歸

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

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

得如同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

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

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

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

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

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

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p>

(《札樸》)

“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

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

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

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

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

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

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

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

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

興感,精妙無倫。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nèi)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

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

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里

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

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

09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

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

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

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

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

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

子王江寧〃的說法)。

注釋

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亂入:雜入、混入。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聞歌:聽到歌聲。

始覺:才知道。

譯文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

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古詩賞析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詩歌在開始就展現(xiàn)出一

幅人與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的美麗畫面采蓮女的羅裙和荷葉的顏色一

樣青翠欲滴。比喻雖不新奇,但用在此處卻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

果,既描繪了田田的荷葉,又寫了采蓮女美麗的衣裳,兩者相

互映襯,恍若一體。尤其是“裁〃字,用得極其巧妙,羅裙是裁

出的,可是此處也用在荷葉上,似從賀知章《詠柳》詩“不知細

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中得到了靈感,讓人感到荷葉與

羅裙不僅顏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雙巧手以同一種材料制成的O

由此又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屈原《離騷》中"制芟荷以為衣兮,集芙

蓉以為裳〃,感受到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靈。嬌艷的芙蓉花似

乎都朝著采蓮女美麗的臉龐開放,明寫荷花,實則為了襯出人

之美,采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艷,而是如陽光般

健康溫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這兩句詩本自梁元帝《碧

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王昌齡的這篇較之則更勝

一籌,意義更為雋永。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詩的第三句“亂入池中

看不見〃是對前兩句的補充和深入。它有兩重含義:一是突出

荷田的稠密,使人荷莫辨更真實可信;二是突出了觀望者的感

受和心理活動。其中“舌L〃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聞歌始覺

有人來〃除了從另一面說明少女被荷田遮蔽與消融,難以被觀

望者發(fā)現(xiàn)以外,又寫出一種聲音的美,增添了詩的活潑情趣“。

亂〃字既指采蓮女紛紛入池嬉笑歡鬧的場面,也可指人與花同樣

嬌嫩難以辨別,眼前一亂的感覺而“看不見〃呼應上文,也更顯

荷葉羅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時也虛寫了荷塘中花葉繁茂,

人在其中若隱若現(xiàn)之景,并引出下句:“聞歌始覺有人來?!ㄟ@

一句描寫細膩入微,仿佛讓讀者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

真實的感受?!笆加X〃與上句“看不見〃呼應,共同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

“蓮花過人頭〃的意境?!奥劯琛ㄒ才c“亂〃字呼應,悠揚動聽的歌

聲表現(xiàn)出她們活潑開朗的天性,同時也為整個采蓮的場景添上

了動人的一筆。

這首詩句與句聯(lián)系緊密,意蘊深遠,精雕細琢卻給人帶來清麗

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齡煉字煉意的高超技藝,對中晚唐的

詩歌有著重要的影響。

初中各科學習方法大全

語文學習方法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并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

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nèi)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

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xié)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

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現(xiàn)察: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語文學習的過程

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一識記一運用)

一理解: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

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倍"

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

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chǎn)生這種錯誤的。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

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前學后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nèi)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

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

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干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jīng)

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xiàn)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于這一原因,

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

文中體現(xiàn)出來?,F(xiàn)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

名篇的構(gòu)思布局,學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nèi)容空洞枯

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

活水。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運用“理解、

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閱讀和寫作能

力是會逐步提高.

數(shù)學學習方法

根據(jù)心理學的理論和數(shù)學的特點,分析數(shù)學課堂學習,應遵循以下原則:動力性原則,循

序漸進原則,獨立思考原則,及時反饋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

數(shù)學學習方法:

L求教與自學相結(jié)合在學習過程中,即要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又不能處處依靠教

師,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獲取,應該在自己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去尋求

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2.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nèi)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究源。對

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蘊含于推導

過程中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盡量采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要克服那種死守書

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

3.學用結(jié)合,勤于實踐在學習過程中,要準確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質(zhì)含義,了解從實際模

型中抽象為理論的演變過程。對所學理論知識,要在更大范圍內(nèi)尋求它的具體實例,使之具

體化,盡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應用于實踐。

4.博觀約取,由博返約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學習過程

中,除了認真研究課本以外,還要閱讀有關的課外資料,來擴大知識領域。同時在廣泛閱讀

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掌握其知識結(jié)構(gòu)。

5.既有模仿,又有創(chuàng)新模仿是數(shù)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但是決不能機械地模仿,

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椎,不

囿于現(xiàn)成的模式。

6.及時復習增強記憶課堂上學習的內(nèi)容,必須當天消化,要先復習,后做練習,復習工作

必須經(jīng)常進行,每一單元結(jié)束后,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統(tǒng)化、深刻化。

7.總結(jié)學習經(jīng)驗,評價學習效果學習中的總結(jié)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xù)和提高,它有利于知

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guī)律的掌握、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的調(diào)整和評判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應

注意總結(jié)聽課、閱讀和解題中的收獲和體會。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方法。如,

怎樣學習數(shù)學概念、數(shù)學公式、法則、數(shù)學定理、數(shù)學語言;怎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運算能

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解數(shù)學題;怎樣克服

學習中的差錯;怎樣獲取學習的反饋信息;怎樣進行解題過程的評價與總結(jié);怎樣準備考試。

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將更有利于中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歷史上許多優(yōu)秀的教育

家、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比如,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的學習方

法概括起來是四個字:搜煉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廣泛地研究;煉是提煉,把

各種主張拿來比較研究,再經(jīng)過自己的消化和提煉。著名的物理學家爰因斯坦的學習經(jīng)驗是:

依靠自學,注意自主,窮根究底,大膽想象,力求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shù)學,研究哲學等八

個方面。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教育家、科學家的更多的學習經(jīng)驗攙掘整理出來,將是一批非常寶

貴的財富,這也是學習方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習方法這一問題雖已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學習方法。但是

由于長期以來“以教代學”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良好還沒有引起注意。

許多學生還沒有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作為一個自覺的學生,

就必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閱讀課文這是預習以下幾個步驟的基礎(參看后面介紹的各種閱讀方法).

2.親自推導公式數(shù)學課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課本上有推導過程;有的課本上沒有推導

過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寫出來,然后說一句,“經(jīng)推導可得",就把結(jié)果式子寫

出來了.無論課本上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應當自己合上書親自把公式推導一遍;書

上有推導過程的,可把自己推導過程和書上的相對照;書上沒有推導過程的可在課堂

上和老師推導的過程相對照;以便發(fā)現(xiàn)自己有沒有推導錯的地方。自行推導公式既是自己在

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準備情況。通常,推導不下去或

推導出現(xiàn)錯誤,都是由于自己的知識準備不夠,要么是學過的忘記了,要么是有些內(nèi)容自

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

3.掃除絆腳石數(shù)學知識連續(xù)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課程無法學下去。預習的

時候發(fā)現(xiàn)學過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搞清楚。

4.匯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數(shù)等數(shù)學課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數(shù)、特定符號

等,是學習數(shù)學課程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所以,在預習時,無論

你做不做預習筆記,都應當把這些內(nèi)容單獨匯集在一起,每抄錄一遍,則加深一次印象。上課

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

錯的地方。

5.試做練習數(shù)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

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并不強調(diào)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

般書后所附的習題是可以做出來的。

英語學習方法

1、每天按時背誦你能接受的單詞量和背誦一篇作文,英語作文這東西一天不能背多!

2、雜志CrazyEnglish有中學版,你可以看看,可以提高閱讀能力。

3、每天按時聽英語磁帶,或者看些英語動畫,既可以練習聽力也可以練習口語,更好的培

養(yǎng)你的語感。其實國外剛出生的孩子,他們就是聽到周圍全都是英語聲音,慢慢才會說的,他

們也不會寫英文字,也不懂語法,但他們就是會說,所以現(xiàn)在我們也就像新生的嬰兒學英語一

樣,我們也需要環(huán)境,所以每天必須要制造這種氛圍,在家多聽些英語或者是看些

英語電影!

4、做大量的練習題,這個非常重要,買一本好的習題冊,認認真真的做,不會的或做錯的可

以請教老師,把錯的題,記到本子上,以后可以復習,以免下次再做錯。我簡略地談一些我的

一些學習經(jīng)驗,以后還會不斷完善、補充。

首先要著手的不是具體的科目,而是整個學習體制的建立。就如同寫書法必須首先把握好

每個字大致上占多大地方,怎么個布局,心里先要有個整體的打算。如果盲目的直接一個個寫

下去,很可能會不夠?qū)懟蚴强沼嗵啵瑢е伦詈蠼Y(jié)局的失利。學習體制的建立又如同城市的整

體規(guī)劃建設,如果不事先著眼于全局,盲目的一會補這門、一會補那門就等于是一會修這條路、

一會拾那條路,永無功成之曰。

圣人日;”謀定而后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首先就是要制定明確、可行、具有適

當挑戰(zhàn)性的學習的長遠規(guī)劃、中期規(guī)劃和短期規(guī)劃。每天晚上就要擬出第二天盡可能詳細的學

習安排。值得強調(diào)的是要“盡可能詳細",許多家長聽了我的建議后,要求小孩制定安排。然

而,小孩子卻沒有認識到規(guī)劃的重要性,家長也沒有向其說明。結(jié)果出現(xiàn)了許多“上午做題、

下午看書”之類的敷衍詞句,整個規(guī)劃就形同虛設,毫無作用了。應當制定出精確度達到20

分鐘的學習日程安排(具體精確到的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某本習題具體要做到第幾頁。第

二天視實際情況進行適當修改。骨架搭好了,只需往中間填肉就行了。

不過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要提醒各位家長,就是每天要求孩子在晚上對當天的完成情況進

行小結(jié)。家長每天都要簽字監(jiān)督。雖然父母和孩子是家里人,但簽字依舊是必要的。少掉這一

重要的監(jiān)管程序,一定最終會導致監(jiān)督不力。

這樣做就如同是“泰勒工作制”,即企業(yè)中將整個的工序分解成每個零件的工序要用多少

時間,然后操作。最后導致了生產(chǎn)效率的高速提升。同樣,這樣的計劃實現(xiàn)了學習效率的最大

化。另外,耶魯大學一項長期的.對耶魯畢業(yè)生的跟蹤調(diào)查表明:那些從未制定過人生規(guī)劃的

畢業(yè)生幾十年后依舊混跡于社會的中下層;那些制定過模糊的、中短期規(guī)劃的畢業(yè)生成為了各

行業(yè)的中堅力量;而那3%制定了長期、詳細的人生規(guī)劃并一直遵循的畢業(yè)生成為了各行業(yè)的

領袖人物,而且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是其余97%所創(chuàng)造的綜合。

在制定計劃時,玩的時間和內(nèi)容也應當確定。這樣的話,勞逸結(jié)合也就做到了。我順便說

一下“學"和"玩"的辯證關系。許多家長一看到子女在玩,沒有看書和做題,就是一頓訓罵。

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真正會學的孩子才會真正的玩,真正會玩的孩子才會真正的學。游戲

打得多的小孩反應自然會靈敏,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自然會加強。有人做過一項對比實驗,每

天多玩一個小時的實驗班的小孩比少玩一個小時的小孩成績高5-6分。身體也是前者的好,不

太容易得感冒。當然,這里不是在宣揚玩樂,凡事都要有個度。

相信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淹沒在無情的題海之中,

最終是書呆子一個。

建立學習體制時要善于利用諸如高考狀元父母或是學習達人的學習經(jīng)驗。人不能飛翔,然

而效仿鳥,造出飛機,飛得比鳥還高;人不善于潛水,然而效仿魚,造出潛艇,潛得比魚還深。

只要弱者善于學習頂尖高手的經(jīng)瞼,就可以做得比頂尖高手還要好。

我在這里推薦一本書一《卡爾?威特的教育》。德國有一位父親把兒子培養(yǎng)成八九歲就能自

由運用六種語言;9歲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獲哲學博士學位;16歲被授予法學博士,并

被任命為法學教授???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賦。恰恰相反,他出

生后被認為是個癡呆。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

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

市面上還有些總結(jié)各省高考狀元父母教育經(jīng)驗的書。建議各位家長有空時多翻翻看看,一

定會對教育理念質(zhì)的提高大有幫助。

再談一些方法。每天早上應當起來在小區(qū)中跑步。這樣一來可以鍛煉身體。身體是革命的

本錢,要一個好的身體將來才開得動夜車,而不是搞效率極低的疲勞戰(zhàn)。二來,跑步有利于血

液循環(huán),常常跑步的小孩思維較不跑的靈敏、記憶力更好。

做習題時,尤其是做大量習題時,要注重文理搭配、各學科進行循環(huán)。這樣不容易疲勞。

就如同種地一般,一塊地種某種作物只能種幾年,然后就要換種作物,以恢復肥力。

接下來,談具體的科目。

首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