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初考試試題III_第1頁
2021-2021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初考試試題III_第2頁
2021-2021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初考試試題III_第3頁
2021-2021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初考試試題III_第4頁
2021-2021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初考試試題II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2020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初考試試題(III)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考生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第Ⅰ卷選擇題(48分)1.儒家崇尚知仁行義的謙謙“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財、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則以循名責實、公正無私的“鐵腕”實行者為道德極峰。這說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參與意識

B.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C.主張規(guī)范三綱五常

D.講究胸懷寬容博大2.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對空前擴大的統治區(qū)域,卻采用了郡縣制。其進步性主要體現在A.行政區(qū)域名稱的變化

B.地方行政效率顯著提高C.官員任用原則的變化

D.專制皇權得到明顯加強3.一位外國學者在評論秦漢時期中國的農業(yè)時指出,小農是“經濟人”,雖然中國的“傳統農業(yè)可能是貧乏的”,但是小農作為獨立的“經濟人”,效率是很高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中國的傳統農業(yè)是脫離政府而獨立發(fā)展的B.中國傳統農業(yè)規(guī)模大,生產效率高C.在自給自足的條件下,農民有生產的積極性D.傳統農業(yè)的貧乏表現為忽視生產技術和耕作方法4.以下為漢代各農耕區(qū)的勞動生產率比較表農耕區(qū)域年人均耕田數平均畝產量糧食總收入量南方農耕區(qū)23小畝1.37石32石中原農耕區(qū)30小畝1.5石45石西北屯墾區(qū)74小畝0.4石29石此表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人多地少制約南方經濟發(fā)展

B.西北與南方生產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區(qū)精耕細作技術領先

D.地理環(huán)境決定農業(yè)生產水平5.據記載,宋太宗時東京等城市中時有臨街開設商店的“浸街”現象發(fā)生,到宋仁宗時,政府干脆規(guī)定商人只要納稅就可臨街開設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B.城市治安出現了混亂C.城市經濟的空間擴展

D.政府重視商業(yè)稅征收6下圖為宋代鑄造的大觀通寶錢,由宋徽宗御題錢文。公元1106年,有人夜觀星象時忽然發(fā)現彗星閃過,嘆為觀止,宋徽宗認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寧六年為大觀元年,再而鑄錢。由此可見當時A.北宋政府鑄錢具有隨意性

B.天人感應的思想影響深遠C.書法藝術的進一步平民化

D.通過提倡儒學來強化皇權7.洪武年間,朱元璋雖然在政治上給諸王以極大的權力,但在經濟上卻主張節(jié)儉;永樂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務從節(jié)儉的教導,在政治上實行厲禁的同時,在經濟上卻鼓勵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發(fā)展。這一變化A.是明朝封建經濟發(fā)展的產物

B.順應了強化君主專制的需要C.反映了明朝治國思想的轉變

D.體現了宗族血緣關系的淡薄8.《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若(當事人雙方)不能和解,則(他們)應在午前到市場或會議場進行訴訟。出庭雙方應依次申辯(自己案件)”這反映出當時的司法審判A.側重于當事人的申辯

B.確保審判結果的公正C.遵循嚴格的司法程序

D.擯棄舊有的風俗習慣9.16世紀中期,英國大部分的呢絨、德國的金屬制品和織物、德法兩國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來自東方的香料以及波羅的海地區(qū)的小麥,都運到尼德蘭(荷蘭)的安特衛(wèi)普(港口城市)成交。這反映出A.西歐國家商業(yè)繁榮

B.當時歐洲各國系外向型經濟C.荷蘭貿易出現順差

D.歐洲貿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東岸10.英國哲學家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國的《獨立宣言》等,這些看似不同領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蘊含著通則C.科學能夠帶給人類幸福

D.知識是改善人類生活的主要工具11.英國先賢們留下了良好的制度傳統。長久以來,議會在與王權的斗爭中占得了上風,而議會自身卻聚集了上至土地貴族、教會僧侶,下至商人、騎士等相對全面的利益階層。這使得,一旦議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權力中樞,基于這個平臺,各方勢力都有爭得自身利益的機會。英國的良好制度傳統A.有利于政治權力平穩(wěn)過渡

B.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C.促使行政權力不斷膨脹

D.得益于1832年議會改革12.1855年,英國一份頗受歡迎的雜志指出:“倫敦的霧可能會導致下層階級道德敗壞、犯罪甚至社會動蕩的問題。”當時知名的藝術家和作家們也認為煤煙反映了社會的退化。以上現象反映出A.工業(yè)化進程中大眾的焦慮情緒

B.現代主義思潮成為社會共識C.民眾對環(huán)境污染有著科學認識

D.人們對“理性王國”的失望13.《威廉二世》一書中提到:威廉二世(1888年到1918年在位)想避免第二個俾斯麥出現,因為他認為俾斯麥過于專橫——所有官員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會見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麥一直猛烈批評威廉的政策。這一描述反映了A.德意志統一過程中充滿權力斗爭

B.德意志經濟發(fā)展加劇皇權膨脹C.德意志資產階級代議制下的矛盾

D.德國封建專制統治下政治腐敗14.鴉片戰(zhàn)爭后,兩江總督耆英說,“良民與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頭爛額,官猶詡詡自得,揚言……民情柔懦,安得鬧事”,更“欺壓良善,自命為能員”,“此實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認為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貧富不均

B.莠民作亂

C.民性懦弱

D.吏治敗壞15.太平天國舉行科舉考試,要求白話寫作,題目選自《圣經》、基督教論著和太平天國詔書,如“耶穌舍命待何為”;考生來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師等;科試中榜率高,如湖北一次科試,1000名考生800人中榜。此科舉考試A.彌補了傳統科舉制的不足

B.推動了白話寫作成為主流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

D.無法起到舉才選能的作用16.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遺民自居,堅決不與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將王夫之視為反清排滿的象征而大加宣傳。與此同時,清政府也將王夫之視為“忠君守禮”的典型,下詔予以追褒,并從祀文廟,加以供奉。這表明A.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

B.歷史評價受現實政治的影響C.歷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17.從1861年開始,英國人赫德執(zhí)掌大清海關48年之久,下表為其在職期間海關征稅金額表,據此表可知時間金額(單位:萬兩)186363818771206188720541897227519073386A.列強控制中國經濟命脈

B.中國對外貿易不斷發(fā)展C.對外貿易逆差持續(xù)擴大

D.政府成為列強統治工具18.19世紀六七十年代,李鴻章一再著文強調,中國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遠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學、礦學、化學、地學等都是從中國學的;王韜也認為,“禮樂制度、天算器藝,無不由中國流傳及外”。這些主張A.超越了“中體西用”的范疇

B.減輕了傳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華夷之辨”的偏見

D.成為了洋務運動的科學依據19.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須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對于當時青年“不思奮發(fā)有為”,但只知“發(fā)牢騷之音”的“暮氣”給予了嚴厲的批評。這說明當時A.民族危機嚴重

B.出現尊孔復古逆流C.強調文學應自由討論

D.社會急需思想變革20.導致下表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yè)率與其余各期存在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國民革命的興起B(yǎng).外來勢力的干涉C.國共兩黨的分裂D.學員質量的下降21.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曾表明抗戰(zhàn)不是一年半載可以了解之事,必須“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鏟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勝而浮,因小敗而喪氣”?!爸袊志每箲?zhàn),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實寄于全國之鄉(xiāng)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边@表明A.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B.國民黨失去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C.國民黨放棄了片面抗戰(zhàn)路線

D.國共抗戰(zhàn)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22.“任何一個現代國家,在立國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個根本大法,作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準則……但建國之初,還不具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但國家又不可一日無法。因此,當時就采取了一種變通辦法?!边@種“變通辦法”是指A.制定了l954年憲法B.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D.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3.1950年,中國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亞、瑞典、丹麥、緬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蘭等8個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這反映出新中國A.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B.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放棄了“一邊倒”的方針24.康有為在《大同書》中倡導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醫(yī)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沒有私有財產;同時他提出將婦女從廚房的勞作中解放出來。毛澤東就曾受到其影響,能體現在哪項措施中A.農業(yè)生產合作社B.文化大革命C.“大躍進”運動D.人民公社化運動25.1979年,中國政府進行了最初的改革嘗試:允許企業(yè)之間在分別擁有對自己所在地區(qū)的市場的壟斷權之前,在全國其他地區(qū)展開競爭;一改以往政府計劃只重視生產總值指標的做法,而更加重視利潤指標。這些嘗試A.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

B.增加了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經濟權力

D.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26.2012年版俄羅斯普通學校歷史教科書《俄羅斯1917年的革命風暴》將俄國1917年發(fā)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稱為“偉大的俄羅斯革命”,將其劃分為“2月階段”和“10月階段”,認為“它們不是相互矛盾的”。它們不矛盾主要表現在A.努力實現和平民主

B.推翻沙皇專制統治C.社會主義革命性質

D.滿足農民土地要求27.有學者認為俄國的某項政策“使全國變成一個大軍營,把全國的生產和消費統統集中到國家手里,取消商品買賣,取締市場,黨內外均實行戰(zhàn)斗命令制,引發(fā)農民的嚴重不滿和堅決反抗”。其中“引發(fā)農民的嚴重不滿和堅決反抗”的是A.余糧收集制

B.固定糧食稅

C.農業(yè)集體化

D.生產合作社28.某美國歷史學家評價羅斯福新政的某項措施“是美國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意味著美國開始與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支配下的所謂自助、自制和個人負責的傳統決裂,確立了個人有權享有社會權利的觀點”。這項措施是A.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競爭章程C.提高農產品的價格

D.幫助銀行恢復信用29.《一九四八年對外援助法》規(guī)定:“經濟合作署署長利用援助款項在美國采購的方式應盡可能不消耗美國資源,不因采購而沖擊國內經濟;不損害美國人民對生活必需品的滿足。”該規(guī)定A.是馬歇爾計劃中的核心內容

B.突出體現意識形態(tài)對抗色彩C.促進了對外援助的順利實施

D.反映馬歇爾計劃具有侵略性30.中國欲加大資金力度提升企業(yè)競爭力,推動城鎮(zhèn)化均衡發(fā)展,保障農村生活,擴大基本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服務,改革公共部門等事務。為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可以考慮向哪個國際組織申請貸款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世界銀行C.世界貿易組織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31.蘇聯解體以后,科索沃危機使南斯拉夫成為大國關系的試金石:德國企圖從這里邁出實現“德國的歐洲”的戰(zhàn)略目標的第一步,法國希望使它變?yōu)橛梦鳉W聯盟取代北約組織的試驗場,美國決心用它證明自己對歐洲的指揮棒并沒有脫手而去,英國打算通過它拉攏美國牽制法、德。材料本質上體現了A.傳統資本主義強國對歐洲事務主導權的爭奪B.歐洲以法、德為基礎的軍事一體化進程加速C.美國視歐洲為其推行全球霸權政策的根基D.一超多強下世界呈現緩和與動蕩并存局面32.有學者認為,世界正在從根本上發(fā)生變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這主要反映出當今世界A.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

B.政治經濟聯系日益加強C.發(fā)展中國家日益貧困

D.區(qū)域集團化取代全球化第Ⅱ卷非選擇(共52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元廷制訂了一整套比較嚴密的政策。將行省權力規(guī)范在大而不專的模式內。行省實行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行省多名官員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交參任用。重要政務“事從公議”,而且常有“眾論不齊”的情況。成宗朝前后。行省官朝覲述職和不定期遷調,朝廷遣官鉤考、巡察等,或經常舉行,或成為定制。行省路以下官吏的銓調升用,由朝廷三年一次遣使舉行。元代行御史臺及廉訪司既注意對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監(jiān)察,更把行省當做地方監(jiān)察的重點對象。行省區(qū)劃主要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顧區(qū)域經濟聯系,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從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幾岳钪伟病对惺≈频奶攸c與歷史作用》材料二美國1787年憲法第六條規(guī)定:本憲法及依本憲法所制定之合眾國法律,以及合眾國已經締結及將要締結的一切條約。皆為全國之最高法律;每個州的法官都應受其約束,任何一州憲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內容與之抵觸時,均不得有違這一規(guī)定。前述之參議員及眾議員,各州州議會議員,合眾國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員,均應宣誓或誓愿擁護本憲法。美國1787年憲法及其修正案第十條規(guī)定:本憲法所未授與合眾國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權力,均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之。美國內戰(zhàn)結束后,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修正案,規(guī)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幾匀螙|來等《美國憲政歷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代加強對行省控制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15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其作用。(10分)3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到1914年時,歐洲除了在全球陸地上架設了龐大的電報和電話線路網外,還在海底鋪設了516000多公里的電纜,已有總噸位為5000萬噸的3萬多艘船只裝載貨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歐洲已變成世界的銀行家,為建造橫穿大陸的鐵路、開鑿溝通海洋的運河、開發(fā)礦山、建立種植園提供所需的資金?!幾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閱讀材料,提煉出一個歐洲與經濟全球化關系的觀點,并結合世界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下列選修題目中,請選擇其中一題作答3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隋文帝取消地方政府對州刺史和其他地方官員的任命權,而將這一權力交給吏部。然后,逐步采用其他措施以使集中的任命權有效地實施。措施之一為“回避法”,它規(guī)定州縣官員不得在其原籍任職。此外,還對地方官員的政績進行年終考核,并根據評定的結果升降賞罰。為了維護新的官吏體制,又采用了幾種對策。一是皇帝親自巡視,文帝就花了很多時間考察地方官員的行政效率。另一個對策是他指派巡視州縣政府的官員,使之充當隋帝“遠布之耳目”。第三個對策是派專使調查某一特殊情況,然后上報。第四個是利用御史臺,它擁有大權,不但能查訪官員的公務,而且還了解他們的私生活,如有不良行為,即行彈劾?!幾再M正清《劍橋中國隋唐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文帝時官吏體制改革的措施。(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隋文帝時官吏體制改革的歷史作用。(9分)36.【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15分)材料由于在反法西斯統一戰(zhàn)線內,存在著政治制度的差別、參戰(zhàn)目的的不同,所以隨著軍事上的勝利,反法西斯統一戰(zhàn)線內的矛盾和分歧也愈來愈大。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內美、蘇這兩含政治制度絕然不同的大國要依據各自在戰(zhàn)爭中實力的新變化,安排好有利自己的戰(zhàn)后世界新秩序。為此,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在雅爾塔等一系列國際會議上,確立了雅爾塔體系。它的主要內容是:打敗法西斯并徹底鏟除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重新繪制歐亞地區(qū)的政治版圖,重新劃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領土的歸屬與邊界;建立聯合國作為協調國際爭端、維持戰(zhàn)后世界和平的機構;對殖民地和國聯委任統治地實現托管計劃,提倡和平、民主、獨立原則。有學者認為,冷戰(zhàn)結束,以美蘇兩極對立為基本特征的雅爾塔體系在歐洲也就終結了,但在東亞,情況則要復雜些。雅爾塔體系的消解似乎開始得更早,而且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幾孕焖{《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雅爾塔體系形成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雅爾塔體系的深遠影響。(9分)

高三開學考試歷史參考答案BCCCCBBCDBAACDDBBBDCDDCDBAAACBAA33.【答案】(1)措施:行省內部互相牽制、分權制衡;中央掌握行省官員的任用、遷調和考課的權力;加強對行省的監(jiān)察;行省分界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加強對行省的軍事控制。(每點2分,共8分)影響:實現了中央對行省的嚴格控馭,行省為中央集權服務,對后世影響深遠;有利于元朝對遼闊疆域的管轄,特別是對邊疆地區(qū)的有效管轄,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行省區(qū)劃調整對區(qū)域經濟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