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優(yōu)質(zhì)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學習用動靜結(jié)合來體現(xiàn)草原美的寫法。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大草原的富饒、廣闊和美麗,體會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

受作者那種對大草原那種無比喜悅和熱愛之情。

4.學生會背誦這首民歌。

教學重點

1.學習11生字。

2.正確、流利的讀詩,感悟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騰格爾《天堂》,課件展示草原圖片。

師:一曲《天堂》唱盡了游牧民族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寫盡了北國

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讓人為之陶醉。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敕勒歌》。

(課件中出示標題)

二、作家作品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

主要族源。

《樂府詩集》將《敕勒歌》收入《雜歌謠辭》?!稑犯娂肥撬未痪幹臉犯娍偧?

主要集錄了兩漢到唐五代的樂府詩,兼集先秦歌謠,共一百卷。傳世名篇佳作眾多,如《木蘭

辭》、《陌上?!贰ⅰ妒鍙能娬鳌?、《孔雀東南飛》等。

三、朗讀指導

1、播放示范朗讀動畫(聽一遍)

2、指導朗讀:朗讀時應注意什么?(課件出示問題,生答,然后歸納,利用課件出示答案)

音調(diào)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師生共同朗讀一遍。

3、自由朗讀: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范朗讀把詩歌讀通、讀懂。

(兩分鐘)

4、跟讀:放示范朗讀學生小聲跟讀兩遍,體會詩歌的韻律。

5、匯報朗讀:找3人單獨朗讀,及時指導評價。

四、重點分析

1、請快速把詩朗讀一遍,然后討論一下你在詩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從詩中看到

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師:我們看見了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呢?(生:蒼蒼及時板書)

師:還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樣子的?。浚ㄉ好C<皶r板書)

師:這蒼蒼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顯得怎么樣?

生:很大、望不到邊等順勢總結(jié)板書:遼闊無邊

還能看到什么?牛羊風吹過來草低下頭看見了許多牛羊

草怎么樣?茂盛牛羊怎么樣?肥壯板書:茂盛肥壯

回頭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狀態(tài)的景物描寫?靜態(tài)描寫

草低、見牛羊呢?動態(tài)描寫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

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jié)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后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

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

2、“敕勒川,陰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3、“天似穹廬,籠蓋四野”表現(xiàn)了大草原的什么特點?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

地闊遼闊無邊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詩中將天空大地,用與牧民們?nèi)杖障喟樽顬橛H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表現(xiàn)出草原牧民們對自己

家園的熱愛,對草原的贊美,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

4、詩中為什么不寫人?是否無人?

并非無人,“見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寫人,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草原的浩瀚蒼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蒼茫的自然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機感、喜悅感、怡然自在感

五、當堂背誦

詩歌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現(xiàn)在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誦詩歌,同時請用心去感受詩中優(yōu)美的景色。

學生自行背誦三分鐘,然后分男、女生檢查兩遍

六、作業(yè)布置

將《敕勒歌》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詩、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賞中結(jié)束本課

板書設(shè)計

敕勒歌

蒼蒼茫茫靜

(遼闊無邊)

草低見牛羊動

(茂盛肥壯)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優(yōu)質(zhì)教案(二)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學習用動靜結(jié)合來體現(xiàn)草原美的寫法。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大草原的富饒、廣闊和美麗,體會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

受作者那種對大草原那種無比喜悅和熱愛之情。

4學生會背誦這首民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上課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創(chuàng)造一個寧靜的氛圍,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夢景。

2利用課件展示課文內(nèi)容,教師在黑板上板題目:敕勒歌。

二、初讀全詩,字詞釋義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讀準詩中“見”的音。)

3讀后借助課文注釋,試著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齊讀古詩。

三、分步解讀,把握詩境

1解題意。讀詩題,看注釋了解題意。敕勒是一個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

帶。這首詩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讀通詩句,理解詩意。

①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陰山下?!边@一句寫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陰山的腳下?

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表現(xiàn)了大草原的什么特點?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廬”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氈帳,就是現(xiàn)在的蒙古包。

表現(xiàn)了天高地闊,草原遼闊無邊,地之四邊與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

日相伴的最為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飽含了草原牧民熱愛自己的家園的情感。

③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中為什么不寫人,而是強調(diào)、渲染天地蒼茫,上下

一片?在這樣的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詩中不寫人,而是強調(diào)、渲染天地蒼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現(xiàn)大草原的這種天地曠遠、浩瀚自

然的特點。雖然詩中沒有寫人,但詩中并非無人,風吹草低見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

者說有一雙發(fā)現(xiàn)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現(xiàn)在詩里。在這樣“天蒼蒼,野茫?!钡谋尘跋?,就

可能給我們?nèi)缦碌母杏X:(1)油然涌起的生機感、喜悅感;(2)尤感這些生機、活力、生命信

息的寶貴;(3)在這樣草原遼闊、水草豐美之處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四、再讀本詩,品悟詩意

1.讓學生再讀課文,由詩入畫。

這是一幅圖畫,遠遠的是雄偉的陰山,向天空看藍天白云,美麗的草原無邊無際,天地相接,

輕風一來,牛壯羊肥,若隱若現(xiàn),這是多么自然的和諧圖呀,我們經(jīng)常講,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

世界,那不正是我們追求的生活嗎?

2.教師有感情地描述詩境:(課件展示草原風景,教師配樂朗讀)

“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蒙

古包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蒼蒼茫茫的天地之間,風吹拂著豐茂的草原。

時而在這里,時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p>

3.交流: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體悟詩情,感受草原風光的遼闊壯美,激發(fā)學生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五、學生背誦本詩。

1.給學生讀背時間。

2.教師利用課件練習,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chile()qiong()廬見()牛羊

天似()籠()蓋

3.全班學生齊背本詩。

4.觀察課件展示風景,配樂背誦。

六、總結(jié)課文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遼闊,把敕勒川所散發(fā)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氣息盡收詩中,宛如一幅

草原放牧的美麗畫卷,可謂“詩中有畫”。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

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直白如畫,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

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這首民歌風格奔放、雄健質(zhì)樸,寥寥幾句就十分生動地勾

勒出內(nèi)蒙古獨特的壯麗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這不正是人們向往的人類生活的天堂。

七、結(jié)束本課

用課件播放《天堂》這首歌,在歌聲中結(jié)束本課。

板書設(shè)計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陰山下

全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特寫:風吹草地見牛羊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優(yōu)質(zhì)教案(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敕勒歌》。背誦古詩。

2.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

蒼茫的景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談話,你認識上面的景物嗎?(草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guān)于草原的一首古詩,

看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敕勒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邊音“廬”,前鼻音“蓋”,后鼻音“籠二另外,“見”在這里是“出現(xiàn)、顯露”的

意思,應該讀作“xidin”。

②識記生字

形聲字構(gòu)字特點識記:,,蒼、茫:

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陰似野”。

聯(lián)系生活識記“蒼蒼、茫?!?。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廬山草廬籠蓋籠罩蓋住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就放飛一個氣球。)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三、學習“會寫字”

陰似野蒼茫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jié)構(gòu)、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照”上下結(jié)構(gòu),“煙掛”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廬”半包圍結(jié)構(gòu)。)

老師范寫,重點指導“野、陰”,學生練寫。

“野”:“里”的末筆橫改提,頂部左右齊平,底部“予”低,“予”的第三筆橫勾從田字格中

心左側(cè)起筆,略向上斜行。

“陰”左窄右寬,左邊”略高,”的起筆橫撇彎勾一筆寫成,鉤部在橫中線上;“月”

的“J”從豎中線起筆,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

時改正。

四、品讀釋疑

1.學習第一、二句:“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p>

(1)詞語解釋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名。

川:平地、平原。這里指草原。

穹廬:游牧民族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籠:籠罩

(2)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的前兩句給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shè):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頂?shù)膸づ?,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3.學習第三、四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p>

蒼:青色(包括藍和綠)。

茫:遼闊,深遠,看不到邊際。

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2)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shè):藍藍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現(xiàn)出了隱沒于草叢中的牛羊。

4.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寫了大草原、陰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給我們呈現(xiàn)了廣闊壯美、空曠高遠、草木茂盛、

牛羊肥壯的美麗圖畫。

5.《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順序?qū)懙?。山川是低處景物,天空是高處景物,草木牛羊是?/p>

處景物。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讀出草原的蒼茫遼闊,敕勒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峨防崭琛繁磉_的是作者對內(nèi)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

草原風光贊美之情。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六、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獨坐敬亭山》

聽讀《獨坐敬亭山》,借助譯文了解詩意,然后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

七、總結(jié)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敕勒歌》描繪了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shù)民族殷

實富足的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八、主題延伸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一張簡筆畫。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優(yōu)質(zhì)教案(四)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

蒼茫的景象。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課件出示10)(課件出示:大草原圖片并配樂)

2.師: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

3.師:天藍藍,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畫卷呀!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語來形容它、贊美它。

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說不完的話語,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敕勒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結(jié)合注釋,讀通古詩。

2.檢查生字

(課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課件:似廬籠蒼茫(板書:似廬籠蒼茫)

3.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學生自讀整首詩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評議從讀正確方面進行)

三、品讀詩文,熟讀成誦

1.(課件出示12圖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說出大意即可。

(2)詩中哪句是描寫圖中的內(nèi)容?

指名朗誦

(課件出示12)在圖片旁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自由讀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學生質(zhì)疑。

老師針對課件講述;(課件出示13)

敕勒是一種族名,敕勒川是這種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大家看圖,這

就是陰山,多么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誰愿意來讀讀這4句詩呢?趕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評: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

示范讀第1、2句。

師評: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廬,籠蓋四野?!?/p>

示范讀第3、4句。

分小組賽讀第1至4句。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讀讀最后3句。

(課件出示1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課件出示15圖片)

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

從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回答:誰愿意來讀一讀?

教師評價放在學生對詩的感受上。如: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彎了腰,讓

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ò鍟翰菰拇?、美)

誰來說一說這幾句的意思?

天地無邊無際風吹過去把草吹倒,看見了牛羊。

3.請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小組互相聽一聽,看誰讀得棒,把掌聲送給他。

全班交流朗誦。

4.評比“背誦高手”,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背下古詩。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一)交流識記字形。

(課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似蒼陰野茫

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加一加:F+以”是“似",“書"+倉”是"蒼",邛+月”是“陰”,“里+予”是“野”,“什+

汜”是“茫二

(二)指導書寫。

1.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

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2.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五、總結(jié)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

說一說。

2.大草原就是一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古詩《敕勒歌》優(yōu)質(zhì)教案(五)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讀準多音字字音。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詩句表達的情感、意境,熟讀成誦。

3.學會學習古詩文的一般學習方法,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古詩所表現(xiàn)

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生字,讀準多音字,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詩歌表達的意境與

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學習古詩文的一般方法,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想像畫面,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了解修辭與寫作表達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課題,板書課堂,理解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聽歌唱歌嗎?生:喜歡。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平時也喜歡聽歌唱歌,最近老師新學一首歌,想唱給你們,想聽嗎,

生:想

師:聽老師唱歌是有要求的,學生讀大屏的要求,(學生聽老師唱《天堂》并回答交流)

師:你們都答對了,這首歌曲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讓我們看到了牧民的幸福生

活,對草原的熱愛之情,也激起了我們對草原美好向往。

師:今天我們學習也學習一首古代的草原牧民的歌,叫《敕勒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敕

勒歌》。

師:這首北朝民歌《敕勒歌》一首什么樣的歌呢?歌唱了什么呢?請拿出你們的課文紙,自由

讀幾遍。注意字音讀準確,節(jié)奏讀清楚,讀完了結(jié)合下面的注釋和課文的插圖想一想民歌的意

思。讀自己的。(學生自讀詩句,教師巡視。)

2.匯報自讀成果,教師相機指正。

3.初步指導讀詩。

師:誰再來讀讀這首詩?我們要聽聽字音讀準了沒有,節(jié)奏讀清楚了沒有。(請一名女同學讀)

師:聽出她的停頓了嗎?看大屏,節(jié)奏停頓手勢讀,疊讀。

4.初步了解詩的內(nèi)容。

師:這詩中有歌,詩中還有畫呢。這《敕勒歌》一句一景,是連環(huán)畫。下面我們靜靜地默讀一

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筆圈畫下來。(學生默讀詩,邊讀遍圈。)(指名匯報)

生:剌勒川陰山天四野草牛羊。

師:有沒有補充?生:

師:這叫讀得細致,找得清楚。瞧,詩中就是寫了這些景物,(板書簡筆景物)

師:色彩艷麗,美景如畫,咱們是不是想不想去草原看一看呢,站在哪里看好呢,(生:草原

上)好,現(xiàn)在我們跟隨這首北朝民歌一起到剌勒川,去欣賞那里的景,感受草原那雄偉遼闊氣

勢,體驗遠古牧民們富足的生活。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遼闊蒼茫的剌勒川大草原,放眼望去,映

入我們眼簾的是

三、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句“剌勒川,陰山下”。(學生齊讀古詩第一句。)

師:什么叫“川”?剌勒川生:。

師:那“陰山”呢?生:。

師:誰能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師:帶著理解再讀:剌勒川,陰山下

師:站在草原上抬起頭向遠望,看到了,齊讀: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師:穹廬什么,生:用氈布擺的半球開的帷幕。

師:對的,就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也叫蒙古包。似什么意思生:像,。

師:作者把什么想像成了什么呢,為什么呢作者是在告訴我們,天空下的大草原就是所有敕勒

人民的家。這咱修辭方法叫做一一生:比喻。比喻的作用?

籠什么意思,那作者把整個的剌勒川比喻氈房,表現(xiàn)什么樣的情感呢。好帶著這樣的情感帶著

理解再讀:剌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2.學習第二句“天蒼蒼,野茫茫,”

師:我們站在剌勒草原上,放眼向遠處去,看到了,齊讀:天蒼蒼,野茫茫。

師:從哪個詞語中能讀出那種氣勢。

生:蒼蒼茫茫,。

師:“蒼蒼”在詩中是什么意思?

師:青藍色的天空無比的高遠,茫茫草原一眼望不到邊,來,帶理解,讀出這種意境,再讀。

師:這時我們向水草豐茂的地方仔細一看,看到了什么呢,齊讀:風吹草低見牛羊

師:看到了什么了,生:牛羊

師:怎么看到了生:風吹

師:對,風吹過后草起伏不停,肥壯的牛羊就顯落出來了。那這里的見就不讀見,而讀作現(xiàn)。

顯現(xiàn)的意思。小麥被風吹下下起伏,像水的波浪,叫什么麥浪,草被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