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16區(qū)高考一模語文試題匯編 7 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含詳解_第1頁
2024年上海市16區(qū)高考一模語文試題匯編 7 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含詳解_第2頁
2024年上海市16區(qū)高考一模語文試題匯編 7 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含詳解_第3頁
2024年上海市16區(qū)高考一模語文試題匯編 7 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含詳解_第4頁
2024年上海市16區(qū)高考一模語文試題匯編 7 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含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7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

(基礎(chǔ)題+提升題+創(chuàng)新題三位一體)

2024屆上海市崇明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黃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徐匯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嘉定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靜安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虹口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青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松江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長寧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寶山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奉賢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金人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團基礎(chǔ)練必備

2024屆上海市崇明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寒光亭記

(元)戴表元

①寒光亭在漂陽州西五十里梁城湖上。亭之下為寺,曰白龍。歲月湮漫,不知興創(chuàng)之所由始。宋

元豐間重修塔記稱:“父老相傳,已七百載。”則沿顧至今,可知其久也。

②東閩浙,西淮襄,宦客游人之所必至,至必有歌詩詠嘆,以發(fā)寒光之美,無虛覽者。張安國、

趙南仲、吳毅父雄詞健墨,最為人所推重。加棟宇垂廢,不足以相映發(fā)。州有進士湯君,以文辭為之

徼施①于江湖之往來,值一二名公卿喜之,亭得改立。如此十年,又廢c大德辛丑年,進士君之諸孫

實來相游尋。顧堂徘徊,則昔之華梗畫檻,惟荒榛存焉U喟然曰:“茲亭之興,吾祖固有力,今安得

黑其勤?”傾資應(yīng)②工,亭又加筑。既又捐田白龍,以為修葺之助。功完事具,寺僧乃為進士君置祠,

W來征記于余。

③人嘗言:江南佳山川,造物者勒畀③于人,畫惟僧佛者可以得而居之。是蓋不然。人之或如此

意者,孰加于王侯將相?彼其占形勝,營園池,斥臺榭,徒欲樂于其身;有馀,丐及于賓游童伎。僧

佛之樂,常愿與人同之。故人之從之,材者不吝于言,仁者不吝于財,無怪也。此非惟有數(shù),而用心

之公私廣狹,吾徒有愧言者多矣,豈止于系一亭之興廢而已哉!

④進士君諸孫曰德裕,曰佑孫。寺僧曰祖慧。余翔源戴表元。十年丙午秋季二十六日記。

【注】①徼施:求取布施。②應(yīng):招募。③勒畀:勒,吝惜;畀,給予。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而”字用法及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則沿而至今”中的“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交代寒光亭歷久而流傳的情況。

B.“而棟宇垂廢”中的“而”表并列關(guān)系,說明文人題詠與棟宇垂廢并存。

C.“而來征記于余”中的“而”表承接關(guān)系,敘述寺僧為進士置祠后求記。

D.”而惟僧佛者”中的“而”表遞進關(guān)系,表明在勒畀于人之外更進一層。

21.第③段采用對比論證手法說理。請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完成下列表格。

建造者建造目的論證效果

僧佛(1)

(2)—

王侯將相滿足個人享樂

22.有人認為本文第①②兩段記敘部分與后文議論之間結(jié)合不夠緊密,對此,你怎么看。請結(jié)合本文

內(nèi)容談?wù)勀愕挠^點及理由。

2024屆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清華堂記(節(jié)選)

(元)戴表元

①奉化萬竹有彥受者,筑讀書之堂于所居之東而請名于余,余名之“清華”而告之曰:

②子亦知夫水與木乎?水之滔滔而來,若是之清而不污者,豈非崇岡激之、巨石梗之,疏治之不

己而致然乎?林木之蒼然,其蔚藹蓿絢,若是之可悅者,豈非以前日之凝冬百寒郁薄之久,而能堅其

華乎?是不難喻也。

③今子之質(zhì)甚良而資甚裕,良則不煩,裕則不勞,不煩不勞則不知所苦而懈于學。吾固愿子激梗

之以崇岡巨石,郁薄之以凝冬逝寒,使清者益疏而深,華者益成而堅,不亦可乎?

④且子之宗,不為不清且華矣??鹤谥y,不如承宗之易,子之智似亦足以知之矣。以關(guān)西之風

節(jié)而有德祖①,河東之名德而有子厚②,非不爽然起于人意,顧去其宗則甚遠,故不愿子之似之也。

⑤彥受繼自今,問安視膳之暇,督耕治事之隙,游歌于此臺之上,日取古圣賢之言,洗濯培壅,

候異時學成而材立,交廣而名暢,然后不得已而用,則用于世為高流;不得己而處,則處于家為隆棟。

余之所愛于彥受,庸有既耶③?

[注]①關(guān)西指楊震,有“關(guān)西孔子”之譽;德祖指楊震的后人楊修。②河東指唐朝宰相柳渾;子厚指

柳渾的后人柳宗元。③庸有既耶:哪里有盡頭呢?

21.??北疚臅r,應(yīng)將第⑤段畫線句中的“臺”改為()

A.亭B.堂C.樓D.軒

22.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把彥受的讀書堂命名為“清華堂”。

B.作者認為,白手起家比繼承祖業(yè)更艱難。

C.德祖、子厚雖也不錯,但遠不如其祖宗。

D.作者提醒彥受,讀書堂是為讀書而建造。

23.請結(jié)合第②③段,賞析作者勸導的藝術(shù)性。

24.從全文看,作者“愛于彥受”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024屆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甲文】

車窗記

(明)薛瑁

①河東薛德溫官御史近五年,始買小屋兩間于京師,僅容幾榻床席,又苦其東壁暗甚,力不能辦

一窗。小子淳乃取廢鹿車①上轅,卸去兩旁長木,以中方為根,類若窗者,穴壁而安置之。

②余歸自外來,因嘆日:“以御史之顯,曾不能辦一窗,致以此物為之,使富者見焉,必睨目而

哂,掩口而走矣。御史之拙于生事②乃至乎此!”

③既而取古書讀其下,則旭日漏彩,清風度涼,心神通融,四體超爽,忽不知天之迥、地之廣而

屋之陋也。復從而自解曰:“吾之屋如是,可謂陋矣。然安之而忘其陋,是居雖小而心則大也。彼貪

民侈士,巍堂綺戶,可謂廣且麗口。彼方褊躁③,汲汲若不足以自容,日夜勞神憊精,思益以擴大之。

是其居雖大而心則小也。小大之說,君子必能辨之。”于是作《車窗記》。

[注]①鹿車:小車,因窄小僅容一鹿而名。②生事:謀生之事。③褊躁:心胸狹窄,性情急躁。

【乙文】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可填入甲文方框處的一項是()

A.乎B.也C.焉D.矣

22.甲文第②段畫線部分對“富者”的神情動作進行了刻畫,請賞析其表達效果。

23.以下對甲乙兩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主要運用了記敘這一表達方式。

B.乙文綜合運用了類比和對比的手法。

C.甲文整散結(jié)合,行文奔放而有氣勢。

D.乙文作為駢體銘文,語言沉郁莊重。

24.甲乙兩文都借寫簡陋的居室表達自己立身處世的追求,而又各有側(cè)重,請加以辨析。

2024屆上海市黃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桃溪記

【明】徐一燮

①自余遭亂,流寓無常處,恒郁郁不樂。思得幽篁①之地,營半畝之室以寧厥居。環(huán)視無有也。

②客或進曰:“世豈無有哉?顧先生未之即口。太湖之南二十里許,有溪焉。水泉清遠,左盤右

纖,勢若篆箱?!犊ぶ尽费裕?越大夫蠢扁舟出五湖時常過其處。'后人忍之,構(gòu)橋溪上曰‘范蠡’以

志。溪兩岸宜桃,投核土中,不培而茂,望之蓊然。方春始陽,群葩競發(fā),嫣紅膩不,酣陽額雨,蒸

為旦氣。爛若賴霞。居人因字溪曰'桃茅屋三四福、在桃樹中,則吾家也。附屋有田二十畝,勤

力耕作,足以具纏粥。聚落相湊,皆務(wù)農(nóng)業(yè)。官租有程,每相率先期而輸,不俟征迫,終歲無骨吏扣

門,時雖爭戰(zhàn),過兵不及,妻子皆不識兵。有自城府來者,言兵暴狀,輒相驚訝。其地若此,可以言

幽復矣。顧先生未之即口」

③嘻!吾嘗觀陶靖節(jié)記“桃花源”事,疑其地實在世外,非人間有。如客所稱,不出吳江、烏程

二邑之交,非桃花源比也,而不知有亂世,亦異矣哉?然后知天壤間,未嘗無絕境,第吾駕薄,弗獲

至爾??蛥切?,姿樸茂,間至城府,從士大夫游。以余志幽復,招余卜筑其處,因記之云。

【注】①幽夏(xidng):幽深,深邃。

21.針對作者的“郁郁不樂”,客人進行了一番說解;請結(jié)合文本具體情境,各選一個合適的語氣詞,

填入笫②段方框處,并簡述理由。(4分)

(1)世豈無有哉?顧先生未之即口。

(2)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復矣。顧先生未之即口。

A.也B.耳C.焉D.乎

(1)選項理由:

(2)選項理由:

22.賞析第②段畫線句景物描寫的作用。(3分)

23.結(jié)合作者對尋覓“幽篁之地”態(tài)度的變化,探究“桃花源”這一意象的現(xiàn)代價值。(4分)

2024屆上海市徐匯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與曹操論盛孝章口

(漢)孔融

①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己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惟

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孫氏①,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永年

矣!

②《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⑵不能救,則桓公恥之?!苯裥⒄聦嵳煞蛑垡?。天下

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于幽祭,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③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

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③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燕君市駿馬

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④也。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shù),實須得

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筑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

能發(fā)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

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

(注)①困于孫氏:孫策平定吳會后囚禁了盛孝章。②桓公:春秋時五霸之一。據(jù)《明本志令》

記載,曹操素以桓公自居。③吾祖:我的祖先孔丘。孔融是孔丘二十世孫。④絕足:喻指千里馬。

20.通覽全文,填入本文標題方格內(nèi)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疏B.表C.序D.書

21.以下對第①段內(nèi)容的概述,其中不能引發(fā)曹操共情的一項是()

A.知交都年過半百B.在世知交已甚少

C.與盛孝章私交深D.盛孝章身陷困境

22.結(jié)合注釋,分析第②段引用《春秋傳》的意圖。

23.為達到“欲公崇篤斯義”的目的,第③段行文在前兩段基礎(chǔ)上推進了一層,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

02:團提升練能力

2024屆上海市嘉定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題。(11分)

材料一

①嘗命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論次歷代君臣事跡,俾就秘閣翻閱,給吏史筆札,起周威烈王,訖于

五代。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

霸,猶托尊王為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

作造端立意之所由也。其所載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議論之精語,德刑之善制,天人相與之際,休

咎庶證工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guī)模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斷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

辭令淵犀之體,箴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四卷,列于戶牖之間而盡古

今之統(tǒng),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總會,冊牘之淵林矣。

②荀卿有言:“欲觀圣人之跡,則于其粲然②者矣,后王是也?!薄对姟吩疲骸吧惕b不遠,在夏后之

世?!惫寿n其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志焉耳。

(摘選自宋神宗《<資治通鑒〉序》)

材料二

臣今骸骨耀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

伏望陛下寬其妄作之誅,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閑之燕,時賜省覽,監(jiān)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

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口臣雖委骨九泉,

志愿永畢矣!

(摘選自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

【注釋】①休咎庶證:吉兇善惡的各種現(xiàn)象。②粲然:鮮明的樣子。

21.請選舉錄合適的虛詞填入材料二的方框中()。(1分)

A.然B.故C.而D.則

22.材料一第①段畫線部分評價《資治通鑒》的內(nèi)容,在語言處理上很有特色,請賞析其效果。(3

分)

23.以下對上面兩個材料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古人著述立意的原因在于頌揚周王室得到尊奉,周朝王制得到鞏固。

B.《資治通鑒》優(yōu)點在于史料廣博又選材精要,語言精簡又敘事周全。

C.司馬光描寫自己身心狀況是為了說明他寫《資治通鑒》而耗盡精力。

D.神宗賜序和賜名,司馬光的進書奏章表現(xiàn)出君臣雙方對治道的重視。

24.材料一說“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志”,材料二說“志愿永畢矣”,請結(jié)合兩個材料的

內(nèi)容,分析君臣二人之志的異同。(4分)

2024屆上海市靜安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0分)

知足齋記①(清)張之洞

①齋以知足名,志箴也。古者箴②以志物,示不忘也。朱子③箴敬以志齋,江統(tǒng)箴忠以志座右,雖

其箴之大小不同,其示不忘,一也。

②陶君石宗權(quán)④新邑之次年,始治官舍。為齋于署之東偏,蔚盆菊數(shù)種,琴書自娛,顏⑤曰“知

足”,以為休息之所,恬如也。是歲之冬,石宗因公至郡,述其事,謂余曰:“子亦知吾之所謂足乎?

世之所謂足者,或安富尊榮,高車駟馬,以焜耀當時?;虼缈|鳴恩,壺饗市德⑥,以顧盼自雄。而吾

之所謂足者則不然。一官匏系⑦,五斗折腰,小試其鋒,久于其地。公余之暇,邑中高人韻士,樂數(shù)

晨夕,琴鶴寄興,詩酒談心,借重煙霞,潤色軒冕,黃花香淡,明月一樽,綠墅客稀,清風兩袖。此

固吾之所謂自足者也,子盍為我序之乎?”

③余喟然曰:“世固有以政簡刑清、獄訟衰息為足者矣,又有以時豐歲稔、政通人和為足者矣。

今以石宗之大器而淹久于新邑,其所以為足者,其誠乎?其否乎?其別有所托而為是說乎?噫!吾知

之矣。君子素位而行⑧,不愿乎外,新城分理,幅員雖狹,能使政簡刑清,足矣!能使獄訟衰息,足

矣!能使時豐歲稔,政通人和,足矣!此石宗之觀天下于一隅而淹久于新邑之所以為足者也。《語》

云'歸真反璞,知足不辱’者,其石宗之謂歟?”

[注]①本文為張之洞12歲時作品。②箴:勸告。③朱子:朱熹。④權(quán):代理官職。⑤顏:匾額。

⑥市德:以私惠取悅于人,討好。⑦匏系:語出《論語》,像匏瓜一樣系在枝頭不能食用,比喻不得

做官升遷。⑧素位而行:安于平常所處地位,努力做好分內(nèi)之事。

21.對第②段陶石宗關(guān)于“足”的觀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陶石宗認為,世人多將安富尊榮、炫耀當時視作“足”。

B.陶石宗認為,有一種人將施恩于人博取名聲視為“足

C.陶石宗主張安于職守,在一個地方好好做事堪稱“足”。

D.陶石宗不喜歡高人雅士風流,覺得“自足”方為“足二

22.對第③段作者有關(guān)“足”的感嘆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o(3分)

A.有些地方官員的“足”定位為政簡形清、獄訟衰息。

B.有些地方官員的“足”定位為時豐歲稔、政通人和。

C.才華突出而安處小地方,陶石宗之“足”未必誠心。

D.作者贊嘆陶石宗深諳“歸真反璞,知足不辱”之理。

23.《禮記?學記》主張“學,然后知不足”,本文以“知足”名齋,請評析二者主張為何不同。(4分)

2024屆上海市虹口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2題。(12分)

大龍湫記

[元]李孝光

①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嘗從老先生來觀大龍湫,苦雨積日夜。是日,大風起西北,始見日出。

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聞大聲轉(zhuǎn)出谷中,從者心掉。望見西北立石,作人俯勢,又如大楹。

行過二百步,乃見更作兩股倚立。更進百數(shù)步,又如樹大屏風。而其顛給的,猶蟹兩螯,時一動搖,

行者兀兀,不可入。轉(zhuǎn)緣南山趾,稍北,回視如樹圭。又折而入東崎,則仰見大水從天上墮地,不掛

著四壁,或盤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東巖趾有諾詛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風橫射,水飛著人。走

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猶如暴雨至。水下榻大潭,轟然萬人鼓也。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

則相顧大笑。先生日:“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p>

②是后,予一歲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則皆水縮,不能如向所見。今年冬又大旱,客入,

到庵外石虹上,漸聞有水聲。乃緣石狂下,出亂石間,始見瀑布垂,渤渤如蒼煙,乍小乍大,鳴漸壯

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石間無秋毫土氣,產(chǎn)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鳧毛。潭中

有斑魚二十余頭,間轉(zhuǎn)石聲,洋洋遠去,閑暇回緩,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

忽舞向人,又益壯一倍,不可復得瓶,乃解衣脫帽著石上,相持扼擎,爭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

壁上,黃猿數(shù)十,聞聲皆自驚擾,挽崖端偃木牽連下,窺人而啼??v觀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一一今為

瑞鹿寺,日已入。蒼林積葉,前行,人迷不得路,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老先生謂南山公也。

20.賞析第①段畫線句中“搗”字的妙處。(3分)

21.下列對本文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ǎ?(3分)

A.第①段中作者將大龍湫四周之景與瀑布之景進行了對比。

B.第②段中作者用魚和猿設(shè)喻,形象表現(xiàn)了大龍湫的寧靜。

C.作者從動與靜、視覺與聽覺等多個角度展現(xiàn)大龍湫之景。

D.作者以秋季大龍湫的動態(tài)美來襯托冬季大龍湫的靜態(tài)美。

22.文中多處描寫了游人的舉動和感受,請分析其作用。(6分)

2024屆上海市青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1分)

送徐原一歸昆山序

(清)汪琬

①昆山徐子原一,家于馬鞍山之陽c茲山望之特小,而獨以秀麗見稱,俗又謂之玉山,蓋本昆岡

出玉之意也。然茲山絕不產(chǎn)玉,則玉山得毋為虛名與?

②然吾聞玉以比德君子,君子所佩,率多玲璜珊珊,至于往來投贈,又多以瓊瑤瓊玖充之,其義

固有所取也。頗疑山之得名者,或亦寓意于君子而然與?故茲山雖無產(chǎn)玉之實,使挾其秀麗之氣,幸

而能生卓然駿偉、非??上仓?,如古之所謂君子者,以焜耀于一邑,不尤勝玉之區(qū)區(qū)者邪!

③原一學博而才雄,及與之游,又恂恂謙謹。當其再至京師也,京師士大夫無不愛慕之者。間嘗

出其所作詩若文,則尤燦然以光,誦之鏗然以韻,誠可不愧古之君子也。使它日策名于廷,為天子所

器重,殆與成周之琬琰赤刀叱魯之寶玉,楚之和氏之璧何以異?蓋不獨焜耀于一邑而己。吾故于其

歸也,書此贈之,且以見玉山之得名者,果不虛也。

【注】①琬琰赤刀:玉的名稱。

21.請賞析第③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22.以下對本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借送徐原一歸鄉(xiāng),介紹玉山秀麗風光。

B.敘事、議論銜接自然,情感抒發(fā)隱而不發(fā)。

C.作者借分析玉山命名緣由,表達對主人公的情感。

D.文章語言簡潔明朗,句式參差多變,且富有氣勢。

23.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

2024屆上海市松江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溯江紀源

徐霞客①

①余邑正當大江入海之沖,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勢至此而大且盡也。生長其地者,望洋擊楫,知

其大不知其遠;溯流窮源,知其遠者,亦以為發(fā)源而已。

②余按其發(fā)源,江自昆侖之南,流經(jīng)石門關(guān),始東折而入麗江,為金沙江,又北曲與岷山之江合。

岷江經(jīng)成都至敘州,不及千里,金沙江經(jīng)麗江、云南、烏蒙至敘,共二千余里。江源從無問津,故僅

宗其近,其實岷之入江,為支流。既不悉其孰遠孰近,第見《禹貢》“岷山導江”之文,遂以江源歸

之,而不知導江自岷山,而江源不出于岷山,岷流入江,而未始為江源。

③不第此也,岷流之南,又有大渡河,西自吐蕃,經(jīng)黎、雅與岷江合,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長

于岷而不及金沙,故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不第此也,宋儒謂中國三大龍②,而南龍之脈自岷

山,瀕大江南岸而下。此亦不審大渡、金沙之界斷其中也。丕塾繼一并不審是南龍盤曲去江之南且

三千里,而謂南龍瀕江乎?丕第此也二不審龍脈,所以不辨江源。南龍磅礴半宇內(nèi),而其脈亦發(fā)于昆

侖,與金沙江相持南下。龍遠江亦遠,脈長源亦長。不第此也,南龍自五嶺東趨、南散,正脈北度,

回龍西結(jié)金陵,余脈東趨余邑。是余邑不特為大江盡處,亦南龍盡處也。龍與江同發(fā)于昆侖,同盡于

余邑。

(有刪改)

【注】①徐霞客:江陰(文中“江邑”)人。明代地理學家、探險家、文學家,夙好遠游,欲討江源,

崇禎丙子秋,辭家出流沙外,至庚辰秋歸。計程十萬,計日四年。②龍;龍脈,因山脈在形態(tài)上多方

面與龍相似,故中國風水學將山脈喻為龍。

21.根據(jù)文意,可填入第①段橫線處的一項是()o(1分)

A.昆侖B.岷山C.金沙江D.黃河

22.根據(jù)第②段內(nèi)容,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項是()。(2分)

A.長江發(fā)源地的發(fā)現(xiàn)是他親自考察的結(jié)果。

B.真正了解河流長短遠近才能推算其源頭。

C.根據(jù)《禹貢》區(qū)分出長江支流和干流。

D.不能僅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典籍記載。

23.第③段連用五個“不第此也”,賞析其妙處。(4分)

24.經(jīng)科考隊考證,長江源頭在青臧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cè)的沱沱河。與本文作者的結(jié)論

不符,這是否會影響本文的價值?對此加以評析。(4分)

03!團創(chuàng)新練素養(yǎng)

2024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2題。(9分)

竹軒記

(宋)張九成

①子張子謫居①大庾,借僧居數(shù)椽,閱七年,即東窗種竹數(shù)竿,為讀書之所。因膀之曰:“竹軒?!?/p>

②客有見而問焉,曰:“恥之于人,大口!今子不審出處,罔擇交游,致清議之靡容,紛彈射而

痛詆,朋友挨絕,親戚包羞,遠竄荒瞰瘴療之所侵,蛇虺之與鄰。謂子屏絕杜門,蔬食沒齒,髡頭喑

舌口祈哀于朝廷,而抱病于老死;不是之務(wù),口種植墾藝,造立名字,將磅礴偃息,自適于萬物之外。

知恥者固如是乎?

③子張子啞然哭曰:“物各有趣,人各有適。子方以竄逐為恥,我獨以游心為貴。今吾將敘吾之

適,以浣子之適,□可乎?

④客曰:“唯唯

⑤子張子曰:“今夫竹之為物也,其節(jié)勁,其氣清,其韻高。冒霜雪而堅貞,延風月而清淑。吾

誦書而有味,考古而有得,仰首而見,俯首而聽,如笙簫之在云表,如圣哲之居一堂。爽氣在前,清

蔭滿幾,陶陶然不知孰為我,孰為竹,孰為恥,孰為不恥。盎盎如春,醺醺如醉,子亦知此樂乎?

⑥客聞吾言,神喪志沮,面無人色,吾因以是言而刻諸石。

注:①謫居:作者因得罪秦檜而謫居大庾(今江西大余)。

20.下列語句的空缺處選用的虛詞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A.“恥之于人,大口”應(yīng)選用“矣

B.“髡頭嗜舌□祈哀于朝廷”應(yīng)選用“以

C.“不是之務(wù),口種植墾藝”應(yīng)選用“因二D."以浣子之適,口可乎”應(yīng)選用“其二

21.第③段子張子的“笑”內(nèi)涵豐富,請結(jié)合文本,對其加以分析。(3分)

22.有人認為本文對“主客問答”形式的運用,其效果不及蘇軾的《前赤壁賦》,你是否贊同?請對

此加以分析。(5分)

2024屆上海市長寧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0分)

慧窩記方孝孺

①士之可貴者在節(jié)氣,不在才智。天下未嘗無才智之士,而世之亂也,恒以用才騁智者,馳鷲太

過釣奇竊名以悅其君,卒致無窮之禍,而氣節(jié)之士不與焉。氣節(jié)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敏慧可喜???/p>

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亂。欲制禍亂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漢汲長孺、吳張子布

輩,皆負氣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當世,視人君之尊不為之動,遇事輒面爭其短無所忌。

此皆流俗所謂懿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為重,狐鼠之盜胸其進退以為恭肆,彼豈用區(qū)區(qū)之才智以服人

哉?人望而憚之,以其節(jié)之足尚也。國家可使數(shù)十年無才智之士,而不可一日無氣節(jié)之臣。警彼甘脆

之味,雖累時月不食,未足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須無之。人君無可畏者在其側(cè),欲無危敗,難臭!

②余少慕古之慈者,欲起長孺、子布與之交,而不可得,則思博交海內(nèi)之士,以觀其所存。謂余

為意者有矣,而慕乎忽者,未始或見。豈節(jié)義之士獨少于今之時乎,抑遇合之術(shù)固有不同也?今也

天子懲近代之弊,立諫錚,風厲在位,卸得言事。誠得慧者出,以應(yīng)其求,則治道可成矣。

③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髓名其窩,豈慕長孺輩者乎?愿造君之窩,而相與論之。

(選自《遜志齋集》卷一六,有刪改)

2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描述“觥人”表現(xiàn)或影響的一組是()。(3分)

①釣奇竊名以悅其君

②不少屈抑以取合當世

③遇事輒面爭其短無所忌

④狐鼠之盜騰其進退以為恭肆

⑤立諫錚,風厲在位

A.①②③B.②@④C.③?⑤D.②③⑤

22.以下對本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開篇弘揚氣節(jié),為全文定下了激昂的基調(diào)。

B.借題發(fā)揮,借為屋舍作記而論及國家用人。

C.說“慕乎者,未始或見”,隱含批判之意

D.卒章顯志,水到渠成地表明了自己的主張。

23.以下是小寧對第①段畫線句的評點,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理由。(5分)

譬彼甘脆之味,雖累時月不食,未足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須無之。

評點:前文表意己足,此處取譬,實蛇足之筆。

2024屆上海市寶山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1分)

《羅溪志》序

(清)錢大昕

①吾嘉定之東鄉(xiāng),地名羅店,蓋創(chuàng)于元明之間,雍正初析置寶山縣,因改屬焉。吳越之間市集之

大者謂之鎮(zhèn)。自析縣而后,戶口滋繁,士夫益底厲于學,往往掇取科名,遂為寶山巨鎮(zhèn)。

②范君翊王①先世卜居于此,自副使誠夫公治行顯于川蜀,而伯翼公丁明季,以布衣捐軀殉國。

子姓多才,踵德趾美,不隕厥問②,翊王更孜孜汲古朱墨不去,手著書若干種,《羅溪志》其一也。詩

有之:維桑與梓,必恭敬之。太公云:愛丈人者,及屋上烏。翊王之為斯志也,水渠,先人之經(jīng)涉;

祠廟,先人所修葺;鄉(xiāng)先哲,又皆先人所盍簪久而數(shù)晨夕者也,握管而紀之,其亦油然生孝弟之心

乎!

③余薄宦垂卅年,足跡半天下,比息影里門,樂與諸同好道邑中故事,披覽舊志,以邑人記一邑

之事,尚多舛偽,蓋事非目見耳聞,雖咫尺之近,猶難以征信,使鄉(xiāng)得一人焉如翊王者,起而修之,

邱里之言合異以為同,其必為道地圖與方志者之所取矣。

④夫羅店以姓得名④,練祁之水自西來,貫市而東,土人或稱為羅溪,雪航趙氏嘗譏之,然自明

以來,其承用也非一日矣,今仍之云。

【注釋】①范君翊王:即《羅溪志》作者范朝佐,下文誠夫公(范純)、伯翼公(范國禎)皆是

其先輩。②不隕厥問:不失禮節(jié)。③盍簪:朋友。④以姓得名:元至元年間商人羅升在這里開

店經(jīng)商而得名。

21.根據(jù)文本信息,下列推斷《羅溪志》一書內(nèi)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記載作者先人事跡的傳記。

B.記載羅溪之水的地理專著。

C.記載羅店歷史文化的史書。

D.記載寶山歷史文化的縣志。

22.分析第②段引用詩經(jīng)、太公之言的作用。(3分)

23.區(qū)文化局將要修訂《寶山區(qū)志》,面向全區(qū)廣泛搜集資料,請?zhí)峁└母镩_放以來的一則資料,并簡

述推薦理由。(5分)

提示:內(nèi)容包括人物、行政、經(jīng)濟、科技、文藝、教育、運輸、環(huán)境、人口、民生等等。

2024屆上海市奉賢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21-24題。(11分)

又與焦弱侯(明)李贄①

①鄭子玄者,質(zhì)實有恥,不肯講學,亦可喜,故喜之。蓋彼全不曾親見周、程、張、朱②,但見今之講

周、程等人者,以為周、程等人實實如是爾也,故恥而不肯講。不講雖是過,然使學者恥而不講,以為周、

程等人卒如是而止,£今之講周、程等人者可誅也。彼以為講周、程等人者皆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

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講道德,說仁義自若也;又從而嘵嘵然語人曰:“我欲厲俗而風世。”彼

謂敗俗傷世者,莫甚于講周、程等人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講。然則不講亦未為過矣。

②聞黃生自京師往長蘆,跟長蘆長官抽豐③。至九江,遇一顯者,乃舍舊從新,沖風冒寒,不顧年老

生死。既見我,曰"彼顯者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然顯者俟我于城中,勢不能一宿。回日

當復道此,則多聚三五日而別,茲卒卒誠難割舍云」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實為林汝寧好一口

食難割舍耳,彼無不往,往必滿載,尚未厭足,乃敢欺我以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寧之抽豐

來嚎我;又恐林汝寧之疑其為再尋己也,復以舍不得李卓老,當再來訪李卓老,以啡林汝寧。我與林汝

寧幾皆在其術(shù)中而不悟矣,可不謂巧乎!今之道學,何以異此!

③由此觀之,今之講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祿、好田宅、美風水,

以為子孫蔭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寧,以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則,鄭子玄之不肯講學,信乎其不足怪

矣。(有刪改)

【注釋】①李贄,號卓吾,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②周、程、張、朱:周敦頤,程潁、程頤兄

弟,張載,朱翼,宋代理學(也稱“道學”)的四個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③抽豐:舊指利用各種借

口向在任官吏騙取饋贈。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內(nèi)的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而B.則C.蓋D.其

22.以下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子玄不肯講學是因為周、程、張、朱等大家都是虛偽的,他們的學說亦然。

B.鄭子玄與講周、程等人者形成對比,借鄭生的“有恥”突出后者的“無恥”。

C.黃生對于不能在我處留宿表示非常遺憾,因為有顯者等候自己同游嵩、少。

D.黃生抽豐與講周、程等人者的行為形成類比,突出雙方的貪婪、虛偽與丑陋。

23.第②段中的“喋”有兩種解釋:(1)通H兼”,快意、滿足;(2)疑是“賺”字之誤,作“欺騙”

解。你更傾向于哪種解釋,并簡述理由,(3分)

24.“童心”是李贄的文學主張,內(nèi)涵之一就是“絕假純真,結(jié)合本文內(nèi)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體現(xiàn)

個人的文學主張的。(4分)

2024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拙齋記

(宋)張械

①時江曾節(jié)夫以“拙”名其齋,而請予為之記。

②予喟然而嘆曰:士病于不拙也久矣。文采之街而聲名之求,知術(shù)之滋而機巧之競,爭先以相勝,

詭遇以幸得,俗以益薄,士病于不拙也久矣。

③母考,始見吾子,望乎容止,退然若不安;聽乎言辭,吶然若不足。意吾子之不馳鷲于斯世也。

弓而旋觀乎吾子之為,則處己也介,而接物也嚴,又有以知吾子之能自守也。令以“拙”名齋,抑子

之志如此,而何以予之記為?雖然,子之求于予也,幾予言之可以輔仁也,抑以子之質(zhì)之美,予亦有

望焉,請試為子言之也。

④予聞之,義理之本于天者至精而無窮,氣稟之存乎人者雖美而有限?!炯住恳劣繜o窮而化其

有限,舍學何以哉?【乙】古之人于此蓋終身焉,若升高之必自下,若陟遐之必自邇,此其用力豈茍

然而已哉!【丙】予又病夫?qū)W者之不拙也?!径 颗愿Q而竊取,耳受而口傳,恃臆度而鑿空虛,難之

不圖而惟獲之計,序之不循而惟至之必,久之不務(wù)而惟速之欲,若是而欲有諸其躬也難矣!予是以病

夫?qū)W者之不拙也。

⑤由予前所言士病于不拙者,吾子既無是之患矣;由予后所言病夫?qū)W者之不拙者,吾子其率是以

勉之哉!請無他求,以子之家子輿為標準而從事焉,其可矣。若夫安其所已能,而倦其所未進,則為

拘于有限而息乎無窮,是拙之流生害也,吾子其必不然矣。

(節(jié)選自《四庫全書?南軒集》,有刪改)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一項是()。(1分)

A.而B.然C?蓋D.若

22.聯(lián)系前后文內(nèi)容,判斷下面這句話應(yīng)處于()處。(2分)

雖然,所為進學之方,則亦有道臭。

A.甲B.乙C.丙D.T

23.分析第③段中連用“頃者”“已而”“今”三個時間詞的作用。(4分)

24.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

2024屆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2-25題。(10分)

游萬柳堂記

(清)劉大樨

①昔之人貴極富溢,則往往為別館以自娛,窮極土木之工,而無所愛惜。既成,則不得久居其中,

偶一至焉而已;有終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為之。夫賢公卿勤勞王事,固

將不暇于此,而卑庸者類欲以此震耀其鄉(xiāng)里之愚。

②臨胸相國馮公,其在廷時,無可皆①,亦無可稱,而有園在都城之東南隅。其廣三十畝,無雜

樹,隨地勢之高下,盡植以柳,而榜其堂曰"萬柳之堂”。短墻之外,騎行者可望而見其中。徑曲而

深,因其洼以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蕭疏可愛。

③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師,則好游者咸為予言此地之勝。一至,猶稍有亭榭。再至,則向之飛梁

架于水上者,今欹臥于水中矣。三至,則凡其所植柳,斬焉無一株之存。

④人世富貴之光榮,其與時升降,蓋略與此園等。然則士茍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貴。彼身

在富貴之中者,方殷憂之不暇,又何必峻②民之膏以為苑囿也口!

【注】①皆(zi):毀謗、非議。②峻(jug):剝削。

22.賞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23.對第③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o(2分)

A.作者三次游歷萬柳堂,所見與所聞的差異逐次增大。

B.作者用筆極簡,給人一種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之感。

C.與上文描寫渲染形成鮮明對照,容易引發(fā)讀者思考。

D.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傷感,同時引出下文的議論。

2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中的虛詞是()0(1分)

A.耳B.臭C.哉D.乎

25.分析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

專題07文言文二:文言散文類

(基礎(chǔ)題+提升題+創(chuàng)新題三位一體)

2024屆上海市崇明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黃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徐匯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嘉定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靜安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虹口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青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松江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長寧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寶山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奉賢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2024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2024屆上海市金人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團基礎(chǔ)練必備

2024屆上海市崇明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寒光亭記

(元)戴表元

①寒光亭在漂陽州西五十里梁城湖上。亭之下為寺,曰白龍。歲月湮漫,不知興創(chuàng)之所由始。宋

元豐間重修塔記稱:“父老相傳,已七百載。”則沿顧至今,可知其久也。

②東閩浙,西淮襄,宦客游人之所必至,至必有歌詩詠嘆,以發(fā)寒光之美,無虛覽者。張安國、

趙南仲、吳毅父雄詞健墨,最為人所推重。加棟宇垂廢,不足以相映發(fā)。州有進士湯君,以文辭為之

徼施①于江湖之往來,值一二名公卿喜之,亭得改立。如此十年,又廢c大德辛丑年,進士君之諸孫

實來相游尋。顧堂徘徊,則昔之華梗畫檻,惟荒榛存焉U喟然曰:“茲亭之興,吾祖固有力,今安得

黑其勤?”傾資應(yīng)②工,亭又加筑。既又捐田白龍,以為修葺之助。功完事具,寺僧乃為進士君置祠,

W來征記于余。

③人嘗言:江南佳山川,造物者勒畀③于人,畫惟僧佛者可以得而居之。是蓋不然。人之或如此

意者,孰加于王侯將相?彼其占形勝,營園池,斥臺榭,徒欲樂于其身;有馀,丐及于賓游童伎。僧

佛之樂,常愿與人同之。故人之從之,材者不吝于言,仁者不吝于財,無怪也。此非惟有數(shù),而用心

之公私廣狹,吾徒有愧言者多矣,豈止于系一亭之興廢而已哉!

④進士君諸孫曰德裕,曰佑孫。寺僧曰祖慧。余翔源戴表元。十年丙午秋季二十六日記。

【注】①徼施:求取布施。②應(yīng):招募。③勒畀:勒,吝惜;畀,給予。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而”字用法及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則沿而至今”中的“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交代寒光亭歷久而流傳的情況。

B.“而棟宇垂廢”中的“而”表并列關(guān)系,說明文人題詠與棟宇垂廢并存。

C.“而來征記于余”中的“而”表承接關(guān)系,敘述寺僧為進士置祠后求記。

D.”而惟僧佛者”中的“而”表遞進關(guān)系,表明在勒畀于人之外更進一層。

21.第③段采用對比論證手法說理。請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完成下列表格。

建造者建造目的論證效果

僧佛(1)

(2)—

王侯將相滿足個人享樂

22.有人認為本文第①②兩段記敘部分與后文議論之間結(jié)合不夠緊密,對此,你怎么看。請結(jié)合本文

內(nèi)容談?wù)勀愕挠^點及理由。

【答案】20.C21.與人同樂通過建造者建造目的的對比,闡明僧佛者得享江南佳山

水的原因,有力地論證了用心之公私廣狹關(guān)系一亭之興廢的道理。22.參考示例一:我不贊同這

一看法。本文第①②兩段交代了寒光亭近寺而建,幾經(jīng)興廢歷久而存,多次因人資助得以重修的過程。

其中與寺廟相近的記敘,引出所謂江南山水佳者多為僧道所居的觀點。作者駁斥這一觀點,提出僧道

所居之所以美在于其用心為公,能為人共賞,所以人們樂于獻言助財,使之日臻于美。前文宦客游人

游覽歌詠以及多人資助重建等內(nèi)容的記敘與議論呼應(yīng)??芍^敘議緊密結(jié)合。

參考示例二:我贊同這一觀點。本文第①②兩段交代了寒光亭近寺而建,幾經(jīng)興廢歷久而存,多次因

人資助得以重修的過程。并未充分展示僧人“用心之公”,未能為下文得出“用心之公私廣狹關(guān)系一

亭之興廢的道理”提供充分的事實依據(jù)。

【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錯,”則沿而至今”中的“而”,表順承關(guān)系。

B.“表并列關(guān)系,說明文人題詠與棟宇垂廢并存”錯,“而棟宇垂廢”中的“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只強

調(diào)棟宇垂廢。

D.”表遞進關(guān)系,表明在勒畀于人之外更進一層”錯,“而惟僧佛者”中的“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強調(diào)

造物者不勒畀于僧佛者。

故選C。

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論證方法的能力。

根據(jù)“僧佛之樂,常愿與人同之”可知,僧佛之人建造寒光寺的目的是“與人同之”,即與人同樂;

根據(jù)“彼其占形勝,營園池,斥臺榭,徒欲樂于其身”可知,王侯將相建造寒光寺的目的是滿足個人

享樂。

結(jié)合“江南佳山川,造物者勒畀于人,而惟僧佛者可以得而居之”“而用心之公私廣狹,……豈止于

系一亭之興廢而已哉”分析,此處通過不同建造者建造寒光寺的不同目的對比,闡明僧佛者得享江南

佳山水的原因,有力地論證了用心之公私廣狹關(guān)系一亭之興廢的道理。

22.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卷。對于第①②兩段記敘部分與后文議論之間結(jié)合是否關(guān)系緊密,考生可以認為兩

部分緊密,也可以認為不緊密,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1)如果不贊同題干的看法,其理由如下:

根據(jù)第①②兩段中“寒光亭……之下為寺,曰白龍?!卧S間重修塔記稱:'父老相傳,已七百

載。'則沿而至今,可知其久也”“州有進士湯君……值一二名公卿喜之,亭得改立。如此十年,又廢。

大德辛五年,進士君之諸孫……傾資應(yīng)工,亭又加筑。既又捐田白龍,以為修葺之助。功完事具”可

知,這兩段代了寒光亭近寺而建,幾經(jīng)興廢歷久而存,多次因人資助得以重修的過程。

結(jié)合“亭之下為寺,曰白龍”“功完事具,寺僧乃為進士君置祠”和第三段“江南佳山川,造物者勒

畀于人,而惟僧佛者可以得而居之”分析,其中與寺廟相近的記敘,引出所謂江南山水佳者多為僧道

所居的觀點。

結(jié)合第③段中“僧佛之樂,常愿與人同之。故人之從之,材者不吝于言,仁者不吝于財”可知,作者

駁斥這一觀點,提出僧道所居之所以美在于其用心為公,能為人共賞,所以人們樂于獻言助財,使之

日臻于美。

在結(jié)構(gòu)上,前文宦客游人游覽歌詠(第②段說“宦客游人之所必至,至必有歌詩詠嘆”)以及多人資

助重建等內(nèi)容的記敘與后兩段的議論前后呼應(yīng),所以本文敘議結(jié)合緊密,前面兩段的記敘是為后面的

議論做準備的。

(2)如果贊同題干的看法,其理由如下:

根據(jù)第①②兩段中“寒光亭……之下為寺,曰白龍?!卧S間重修塔記稱:'父老相傳,已七百

載。'則沿而至今,可知其久也”“州有進士湯君……值一二名公卿喜之,亭得改立。如此十年,又廢。

大德辛五年,進士君之諸孫……傾資應(yīng)工,亭又加筑。既又捐田白龍,以為修葺之助。功完事具”可

知,這兩段代了寒光亭近寺而建,幾經(jīng)興廢歷久而存,多次因人資助得以重修的過程。

文中第③段雖然提到了“僧佛之樂,常愿與人同之”“而用心之公私廣狹”,但是并未充分展示僧人“用

心之公”的表現(xiàn);再者,前兩段的記敘夫能為下文得出“用心之公私廣狹關(guān)系一亭之興廢的道理”提

供充分的事實依據(jù),這樣,作者認為的“用心之公私廣狹關(guān)系一亭之興廢的道理”的觀點,在文中找

不到論據(jù),就成了憑空結(jié)論。所以,本文第①②兩段記敘部分與后文議論之間結(jié)合不夠緊密。

參考譯文:

寒光亭在深陽州向西五十里的梁城湖上。亭子的下面是寺廟,叫白龍寺。歲月流逝,不知道是從

什么時候開始興起創(chuàng)建的。宋代元豐年間重新修建塔時記載說:“祖祖輩輩一代代傳下來,己經(jīng)有七

百年?!庇谑茄永m(xù)到現(xiàn)在,可以知道它年代很久了。

(它)東面是閩浙,西面是淮襄,宦游之人一定會到(這兒)的,他們到了這里一定留下詩詞歌

賦贊嘆歌頌,來描繪寒冬的美景,不虛此次游覽。張安國、趙南仲、吳毅父的詩句氣勢雄健,才高八

斗,最被世人推重。然而房屋幾近廢棄,不值得用來與美景相互映襯。州里有一個湯進士,他憑借文

章為此在江湖人士之間往來求取布施,恰逢一二位公卿喜歡這里,于是寒光亭得以改建。修建十年后,

又廢棄了。大德辛丑年,湯進士的子孫們實地來游玩考察,環(huán)視留戀,(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