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文言文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xiàng)熱點(diǎn)必刷100題(含答案)_第1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xiàng)熱點(diǎn)必刷100題(含答案)_第2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xiàng)熱點(diǎn)必刷100題(含答案)_第3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xiàng)熱點(diǎn)必刷100題(含答案)_第4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xiàng)熱點(diǎn)必刷100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0文言文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xiàng)熱點(diǎn)必刷100題(含答案)

專題10:文言文閱讀

(2023上·山東青島·八年級校考期末)

鷗遇巷燕

鷗于海渚遇巷燕。

燕謂鷗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樂依人焉,故?!?/p>

燕曰:“我以依人而處,故飆風(fēng)得所障,凍雨得所蔽,熾日得所護(hù)。以是觀之,子其病矣。"鷗:“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見也?!?/p>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愛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愛乎?"鷗曰:“子謂人于我,愛乎,憎乎?”燕曰:“皆無之。"鷗曰:“吾以傲野自適,人之憎愛非所論也。即以人,吾以不見愛,故不見憎。然則,見愛者其危哉!”

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鷗言。

【注釋】①野:不受拘束。②忮(zhì):嫉妒。

1.對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子其病矣病:困苦。

B.不若子之昧于病昧:掩蓋、隱藏。

C.子謂人之于我謂:認(rèn)為、說。

D.燕不喻而去喻:比喻。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其——子其病矣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而——吾病而有不病者存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之——子之病我者女子之嫁也(《富貴不能淫》)

D.以——我以依人而處請以軍禮見(《周亞夫軍細(xì)柳》)

3.下列各句句式與“吾以不見愛,故不見憎"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B.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C.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

D.此真將軍矣(《周亞夫軍細(xì)柳》)

4.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巷燕與海鷗相比,巷燕的生活比較安適。

B.海鷗對巷燕解說了自己不喜歡依附于人的理由,巷燕不想接受。

C.作者意在勸告人們要獨(dú)立自強(qiáng),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D.從這個故事中還能看出,愛與恨、福與禍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的道理。

5.翻譯、斷句題

(1)請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鷗言。

____________________(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停頓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2023上·廣東廣州·八年級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xué)??计谀╅喿x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6.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自富陽至桐廬自非亭午夜分

B.天下獨(dú)絕沿溯阻絕

C.千丈見底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D.猛浪若奔雖乘奔御風(fēng)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是作者對富陽到桐廬間一百多里山水的總體印象。

B.文章寫富春江水之清、水之深和水之變換,很有特色,突出了江水之“異”。

C.山中好鳥嚶嚶鳴叫,反襯蟬鳴和猿嘯的凄異難聽,突出后面兩種聲音不和諧。

D.作者描繪了一幅充滿活力的富春江山水圖,也寫出了歸隱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2023上·吉林長春·八年級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xué)??计谀╅喿x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各題。

【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

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hù)。倘遽(jù)自放縱,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魏征曰:“內(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p>

(選自《資治通鑒》)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

(1)行拂亂其所為()(2)困于心,衡于慮()

(3)唯懼不終()(4)誠自古所希()

10.請用“/"給文中劃橫線的句子劃分停頓。(限斷兩處)

內(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1.請翻譯下列句子。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2)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hù)。

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

(1)出自乙文的一個成語是:_。

(2)兩個語段分別怎樣論證治理國家的注意事項(xiàng)?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進(jìn)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吉林長春·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選文,完成小題。

【甲】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孟子》)

【乙】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

【丙】當(dāng)今天下之病,臣請譬諸病者:其安時調(diào)養(yǎng)適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膚,醫(yī)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體若得良醫(yī)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勢已如是,于可醫(yī)之時,陛下又選任良醫(yī),倘信任不疑,聽其施設(shè),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壽。

若于此時,使②良醫(yī)不得盡其術(shù),則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賢材,收眾策,不憚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選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韓琦⑤、范仲淹》,有刪改)

【注釋】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憚:怕,畏懼。④乞:乞求,請求。⑤韓琦:北宋政治家,名將。

13.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按要求在下面的表格①②③④處填寫相應(yīng)的內(nèi)容。

內(nèi)容選文作者名、字朝代、學(xué)派作者觀點(diǎn)(填原文)

甲文①孟子:②

乙文③

丙文此空不填④

14.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在【甲、乙】選文中的意思。

(1)多助之至_(2)親戚畔之_

(3)而后喻_(4)行拂亂其所為_

15.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在【丙】選文中的意思。

(1)倘信任不疑_(2)非徒愈病_

16.丙文中畫曲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

A.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體若得良醫(yī)/可速愈也。

B.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體/若得良醫(yī)/可速愈也。

C.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體/若得良醫(yī)可速愈也。

D.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體若得良醫(yī)/可速愈也。

17.選文中劃直線的句子任選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安時調(diào)養(yǎng)適宜,固不病矣。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18.【乙丙】選文中作者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有何相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山東青島·八年級校考期末)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yàn)閷④?,軍?xì)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乙】

(韓)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19.下列加點(diǎn)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軍霸上軍:軍隊(duì)。

B.天子先驅(qū)至先驅(qū):先行引導(dǎo)的人員。

C.信嘗過樊將軍噲過:超過。

D.大王乃肯臨臣臨:將要。

20.下列加點(diǎn)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大王乃肯臨臣

B.軍細(xì)柳,以備胡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C.已而之細(xì)柳軍稱善者久之

D.祝茲侯徐厲為將軍何為為我禽

21.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2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周亞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全文并沒有過多地描寫他,而是通過對比和襯托來突出他的性格特點(diǎn)。

B.文帝贊周亞夫?yàn)椤罢鎸④姟钡暮x是:周亞夫軍紀(jì)嚴(yán)明,令行禁止,治軍有方,是值得信賴的守邊大將軍。

C.韓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悶悶不樂,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并羞于與列侯一同上朝。

D.兩篇短文均出自《史記》。《史記》是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分為本紀(jì)、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

23.翻譯句子。

(1)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____________________(2)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廣東廣州·八年級校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周亞夫軍細(xì)柳

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yàn)閷④?,軍?xì)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24.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軍霸上/之細(xì)柳軍

B.其將固可襲而虜也/汝心之固

C.天子且至/且焉置土石

D.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徐以杓酌油瀝之

25.把“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2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漢文帝率領(lǐng)隊(duì)伍來到了霸上和棘門兩個軍營,隊(duì)伍長驅(qū)直入,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

B.漢文帝慰勞細(xì)柳軍營時,先遭拒入,后來得到軍令放行,也只能下馬慢行進(jìn)入軍營。

C.漢文帝沒有因?yàn)閲?yán)格的軍營規(guī)定貶責(zé)周亞夫,反而認(rèn)為他這樣做才不易被外敵侵犯

D.全文用正面與側(cè)面描寫及對比襯托的手法,表現(xiàn)周亞夫治軍嚴(yán)謹(jǐn)、剛正不阿的特點(diǎn)。

(2023上·黑龍江哈爾濱·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王小紅覺得下面兩段文字,非常有品讀的價值,想推薦給大家,請你結(jié)合注釋,幫助她完善幾條推薦的理由。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沽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guān)⑤熟睡,已再⑥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⑦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⑧釣魚無得,更欲遠(yuǎn)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①己卯:指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上元: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②儋州:今海南島,蘇軾于紹圣四年(1097年)被貶于此。③民:指漢族人。夷:指少數(shù)民族人士。④屠沽:文中指賣肉、賣酒的人。⑤關(guān):門栓,文中指門。⑥再:第二次。⑦過:即蘇過,字叔黨。蘇軾幼子。⑧韓退之:唐朝文學(xué)家韓愈,他在《贈侯喜》一詩說:“君欲釣魚須遠(yuǎn)去,大魚豈肯居沮洳(淺水處)。"

27.【理由一】:古漢語詞語充滿魅力,相同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下面句子加點(diǎn)的詞語中除了()選項(xiàng),意思都不相同。

A.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人恒過,然后能改

B.良月嘉夜___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C.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D.先生能一出乎___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8.【理由二】:文言文語言凝練又不失美感,準(zhǔn)確地翻譯后仍會充滿魅力,例如甲段中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一句可翻譯為:____________;乙段中的“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一句可翻譯為:

_____________。

29.【理由三】這兩篇文章都是蘇軾的作品,雖然二者創(chuàng)作的時間不同,地點(diǎn)不同,但所表現(xiàn)出的心境卻頗為相近。請你幫助王小紅把你感受到的這兩篇文章所表達(dá)出的共同心境寫出來,作為推薦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河北石家莊·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題。

張嘉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異,亦不下人①。自平鄉(xiāng)尉免歸鄉(xiāng)里布衣環(huán)堵②之中蕭然自得。時人莫之知也。張循憲以御史出,還次蒲州驛。循憲方復(fù)命,使務(wù)有不決者,意頗病之。問驛吏曰:“此有好客乎?”驛吏白以嘉貞循憲召與相見,咨以其事積時凝滯者③,嘉貞隨機(jī)應(yīng)之,莫不豁然。及命表④,又出意外。他日,則天以問循憲,具以實(shí)對,因請以己官讓之。則天曰:“卿能舉賢,美矣。朕豈可無一官自進(jìn)賢耶?"乃召見內(nèi)殿,隔簾與語,嘉貞儀貌甚偉,神采俊杰,則天甚異之。翌日,拜監(jiān)察御史。

【注釋】①下人:下于人,在別人之下。②環(huán)堵:四圍墻,常形容居屋狹小簡陋。③積時凝滯者:長期積累下來的難以解決的問題。④命表:命,指派,差遣;表,寫奏章。

30.下列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還次蒲州驛次:經(jīng)過,路過。

B.準(zhǔn)法,告事不實(shí)準(zhǔn):依據(jù),按照。

C.雖有反坐,此則不然坐:定罪。

D.御第往太原第:只管。

3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自平鄉(xiāng)尉免歸鄉(xiāng)里布衣環(huán)堵之中蕭然自得。

32.翻譯下列句子。

①時人莫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朕豈可無一官自進(jìn)賢耶。

____________________33.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張嘉貞的形象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廣東深圳·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梁時有人,合家俱癡,遣其子向市買帽,謂曰:“吾聞帽擬盛頭,汝為吾買帽,必須容得頭者。”其子至市覓帽,市人以皂絁①帽與之,見其疊而未開,謂無容頭之理,不顧而去。歷諸行鋪,竟日求之不獲。最后,至瓦器行見大口甕子,以其腹中宛宛,正好是容頭處,便言是帽,取而歸。

其父得以盛頭,沒面至頂,不復(fù)見物。每著之而行,亦覺研其鼻痛,兼擁其氣悶;然謂帽只合如此,常忍痛戴之,乃至鼻上生瘡項(xiàng)上成胝②亦不肯脫。后每著帽,常坐而不敢行。

(節(jié)選自《啟顏錄》)

【注】①絁(shī):粗綢。②胝(zhī):老繭。

34.選出加點(diǎn)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

A.以君之力/市人以皂絁帽與之

B.歷諸行鋪,竟日求之不獲/每著之而行

C.雜然相許/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D.不顧而去/顧野有賣場,場主積薪其中

35.翻譯下列句子。

(1)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2)沒面至頂,不復(fù)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36.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xiàng)()

A.甲文出自典籍《列子》,舊題為列御寇所著,《穿井得一人》也選自此書。

B.甲文中的“愚公"名愚實(shí)智,“智叟”則名智實(shí)愚,對比中頗有諷刺意味。

C.乙文通過夸張的手法和荒誕的情節(jié),讓我們明白了梁人父子“癡"在何處。

D.乙文劃波浪線句子正確的斷句是:乃至鼻上生瘡/項(xiàng)上成胝/亦不肯脫。

37.甲文中有“智叟”,乙文中有“癡兒”,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具體內(nèi)容,分別說一說你如何理解他們的“智”“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廣東廣州·八年級廣東廣雅中學(xué)??计谀╅喿x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紹興六帥,皆果毅忠勇,視古名將。岳公飛獨(dú)后出,而一時名聲幾冠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dāng)百。余嘗訪其士卒,以為勤惰必分,功過有別,故能得人心。異時①嘗見其提兵征贛之固石洞②,軍行之地,秋毫無擾,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

(節(jié)選自《獨(dú)醒雜志》)

注:①異時:從前。②固石洞:地名。

38.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思。

①故能得人心②異時嘗見其提兵征贛之固石洞

____________________d39.結(jié)合課文《周亞夫軍細(xì)柳》和選文,談?wù)勚軄喎蚝驮里w在治軍方面有什么共同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湖南長沙·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

趙襄子攻翟

趙襄子攻翟,取尤人、終人①,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摶飯②,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不過三日,飄風(fēng)③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

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賢主以此持勝,故其福及后世。齊、荊、吳、越,皆嘗勝矣,而卒亡,不達(dá)乎持勝也。唯有道之主能持勝??鬃又畡?,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墨子為守攻,公輸盤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勝者,以術(shù)強(qiáng)弱。

(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有刪改)

【注】①尤人、終人:都邑名。②傳飯:捏成團(tuán)的飯,即飯團(tuán)。③飄風(fēng):旋風(fēng)。

40.下面是閱讀本文時對文言字詞的推斷,其中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取"在文言文中常見的意思有:①動詞,割取,取得,獲得,攻占,奪?。虎诿~,可取之處;③助詞,用于動詞后,無實(shí)義。文中的“取尤人、終人”中的“取"是“攻占,奪取”的意思,與“聽取蛙聲一片"的“取”意思相同。

B.“賢主以此持勝"中的“以”是“憑借、依靠"的意思,與《愚公移山》中的“以殘年余力”中“以"意思相同。

C.本文中的“而卒亡”與“國恒亡"中的“亡”是一個意思,都表示“滅亡"。

D.“不達(dá)乎持勝也”中的“達(dá)"的本義為通達(dá)無阻;引申有到達(dá)、通曉、明白、豁達(dá)、顯貴等意義,文中的“達(dá)”的意思是“通曉,明白"。

41.下列對文言文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

B.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

C.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

D.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

4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

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

____________________43.孟子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請找出本文中與孟子的觀點(diǎn)相同的語句,并結(jié)合文章說說通過本文我們可以學(xué)到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湖南湘潭·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

律①謂武②曰:“副有罪,當(dāng)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fù)③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jì),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漢書·蘇武傳》

注:①[律]衛(wèi)律,胡人,生在漢朝,投降匈奴。②[蘇]蘇武,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③[負(fù)]背棄。

44.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語。

①后雖欲復(fù)見我②畔主背親

45.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46.西漢時期使者蘇武,是“大丈夫”中的代表人物,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說明在蘇武身上體現(xiàn)了“大丈夫"的哪種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山東濟(jì)寧·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沽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guān)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⑦無得,更欲遠(yuǎn)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釋】①上元:農(nóng)歷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xiàn)屬海南。③民:指漢族。夷:指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釣魚: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之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47.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B.懷民亦未寢寢:睡覺

C.念無與為樂者念:思念D.予欣然從之從:跟隨,跟從

4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欣然起行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

B.放杖而笑夫環(huán)而攻之

C.予欣然從之居天下之廣居

D.相與步于中庭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49.下列對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甲文“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B.乙文中“笑韓退之"是笑韓愈被貶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C.甲、乙兩文分別用凝練的筆墨描寫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華景象、祥和淳樸的民風(fēng)。

D.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被貶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5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____________________5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標(biāo)兩處)。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

(2023上·廣東云浮·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司馬文王①與禪②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于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彼?,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编S正③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zāi)惯h(yuǎn)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fù)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

【注釋】①司馬文王:指司馬昭。他死后,被尊稱為文帝,故這里稱“文王”。②禪:指蜀國后主劉禪,劉備之子。③郤正:劉禪舊日的大臣,和劉禪一起,被遷送到洛陽。

52.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思。

(1)宜泣而答曰(_________)(2)對如前(_________)

53.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王曰何乃似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

54.司馬昭為什么認(rèn)為劉禪“無情”?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湖北荊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居安思危(《資治通鑒》)

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hù)①。儻②遽③自放縱,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④俱服,誠自古所希⑤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⑥也。"魏征曰:“內(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p>

(注)①將護(hù):護(hù)理,②儻:同“倘”,倘若。③遽(jú):迅速,馬上④四夷:指唐朝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⑤希:同“稀”,罕見。⑥諫爭:直言規(guī)勸。諫,勸阻。爭,同“諍”,規(guī)勸。

55.下列加點(diǎn)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A.管夷吾舉于士(士:獄官)B.衡于慮(慮:思慮)

C.人恒過(過:犯錯)D.?dāng)硣饣迹〝常簲硨Γ?/p>

56.下列各組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衡于慮,而后作/病復(fù)作B.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C.必先苦其心志/帝感其誠D.入則無法家拂士/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

57.下列對《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首聯(lián)以寫景為主,妙用“破”和“深”,體現(xiàn)春天的長安城因?yàn)閼?zhàn)亂而呈現(xiàn)一派衰敗之景。

B.頷聯(lián)花、鳥成了“感”“恨"的主體,移情于物,表達(dá)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

C.全詩從遠(yuǎn)景的山河到“中景”的荒草殘木,再到“近景"的花鳥、自身的白發(fā),步步推進(jìn)。

D.詩人這年剛45歲,“白發(fā)”為虛寫,極言其蒼老之態(tài),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58.下列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一開始連用六個排比,舉出事實(shí)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在經(jīng)受磨煉之后終成大業(yè)。

B.文章第二段先反面論述磨難對人生的意義,再從正面論證國家沒有憂患的嚴(yán)重后果。

C.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多警句,對后世有志之士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D.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59.下列對《居安思?!防斫庥姓`的一項(xiàng)是()

A.這是《資治通鑒》里的一則小故事,記載了唐太宗和魏征的對話,講了治國如治病的道理。

B.《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編年體史書,宋神宗認(rèn)為讀此書,可以學(xué)到治國的道理,“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所以定書名為《資治通鑒》。

C.魏征認(rèn)為國家得到治理安寧不值得喜慶,國家處于困頓之中才能讓君主勵精圖治。

D.通過這段對話,我們看到的是一對憂國優(yōu)民、居安思危的明君賢臣。在那樣一個政治清明、經(jīng)濟(jì)發(fā)展、國力強(qiáng)盛、四方臣服的治世,仍能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實(shí)在是難能可貴。

60.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

6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江蘇南通·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周亞夫祠(其一)

[清]錢大昕

棘門霸上兩營分,細(xì)柳堂堂獨(dú)不群。

大慰君王拊髀①意,竟收頗牧②作將軍。

【乙】

史記三十六首(其二十九)周亞夫

[明]鄭學(xué)醇

羽書③朝奏未央宮,大將兵屯細(xì)柳東。

閫外④不聞天子詔,六飛⑤先駐壁門中。

【丙】

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披甲,銳兵刃,轂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夏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馀,三軍皆罷。乃拜亞夫?yàn)橹形尽?/p>

【丁】

孝景三年,吳楚反。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⑥,難與爭鋒。愿以梁委⑦之,絕其糧道,乃可制。"上許之。

太尉既會兵滎陽,吳方攻梁,梁急,請救。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堅(jiān)壁不出,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后糧道。吳兵乏糧,饑,數(shù)欲挑戰(zhàn),終不出。夜,軍中驚,內(nèi)相攻擊擾亂,至于太尉帳下。太尉終臥不起。頃之,復(fù)定。后吳兵奔壁東南陬⑧,太尉使備西北。已而吳精兵果奔西北陬,不得入。吳兵既餓,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濞棄其軍,而與壯士數(shù)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凡⑨相攻守三月,而吳楚破平。于是諸將乃以太尉計(jì)謀為是。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有刪改)

【注】①拊髀:以手拍股,表示激動、贊賞等心情。②頗牧:名將的代稱。這里指周亞夫。③羽書:指緊急軍事文書。④閫外:指統(tǒng)兵在外的將軍駐守管轄的地域。⑤六飛:古代指皇帝的車駕。⑥剽輕:兇悍輕捷。⑦委:付與。⑧陬:角落。⑨凡:一共。

62.請用斜線(/)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2處)

于是諸將乃以太尉計(jì)謀為是

6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的詞。

(1)天子且至_____

(2)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后糧道_____

(3)已而吳精兵果奔西北陬_____

(4)乃引而去_____

6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____________________(2)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65.請說說甲詩中的“獨(dú)不群”在丙文中的具體表現(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甲乙兩詩在塑造周亞夫形象時都運(yùn)用了襯托手法。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67.小通準(zhǔn)備以“真將軍周亞夫"為題寫一篇講稿,在“《史記》人物故事會”上進(jìn)行交流。他想將以上四則材料都寫進(jìn)講稿,你是否贊同?請結(jié)合材料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重慶·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論語》十二章(節(jié)選)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之從,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68.讀準(zhǔn)字音,是學(xué)好古詩文的第一步。請給下列句中的加點(diǎn)字標(biāo)注讀音。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___

69.一詞多義是漢語中的常見現(xiàn)象,下列加點(diǎn)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學(xué)而時習(xí)之時不再來

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深信不疑

C.三十而立坐立不安

D.不逾矩不可逾越

70.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71.兩篇選文都寫到了“志”,但志向的具體內(nèi)容卻不同?!队^滄海》中“歌以詠志"的“志”具體指的是___________;《論語》十二章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的“志”具體指的是___________。

(2023上·山東濱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乙】

天祥將出獄,即為絕筆自贊①,系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②無愧!"過于市,意氣揚(yáng)揚(yáng)自若,觀者如堵。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眴柺腥耸霝槟媳?,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則死矣。見聞?wù)邿o不流涕。

(選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贊:自我總結(jié)。②庶幾:差不多。

72.解釋加點(diǎn)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貧賤不能移___________

(2)與民由之___________

(3)從容謂吏曰___________

(4)吾事畢矣___________

73.下列加點(diǎn)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以順為正者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獨(dú)行其道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見聞?wù)邿o不流涕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

D.至則死矣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74.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2)見聞?wù)邿o不流涕。

____________________75.你認(rèn)為文天祥是否是孟子所說的“大丈夫"?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的著名論斷,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現(xiàn)實(shí)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吉林長春·八年級??计谀╅喿x下面的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77.下面說法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A.《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七篇,261章。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的是君王行仁政、得民心,獲得“人和”的有利條件,憑借這樣的條件去征討那些不行仁政、失卻民心的統(tǒng)治者,自然可以無往不勝,無敵于天下。

C.《富貴不能淫》記述了孟子與景春關(guān)于“何謂大丈夫"這一問題的探討,孟子借對景春的反駁,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標(biāo)準(zhǔn),激勵人們堅(jiān)持正道、不畏強(qiáng)暴,做真正的“大丈夫"。

D.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春秋時期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78.對下面語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舉用,被選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C.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國外。

D.行拂亂其所為拂同“弻":輔佐。

79.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句翻譯最準(zhǔn)確的一項(xiàng)是()

A.在憂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樂中死去。

B.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C.生存在憂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樂之中。

D.出生在憂傷和病痛的時候,卻死在安樂幸福之中。

80.下面是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例證法論證了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

B.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從正面論證了經(jīng)受艱苦磨練的必要性。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結(jié)論對于個人成才與國家大治都適用。

D.文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和“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表達(dá)的意思相近。

(2023上·黑龍江哈爾濱·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81.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曉霧將歇歇:(2)遂至承天寺遂:

8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83.下面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文章以感慨起筆,囊括了山水,縱覽了古今。

B.“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描繪出眾彩紛呈,絢麗動人的景象。

C.“猿鳥亂鳴”突出了猿、鳥的鳴叫傳入耳際,讓人感到繁多雜亂。

D.“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襯之美。

(2022上·廣東肇慶·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8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素湍綠潭/可以調(diào)素琴B.雖乘奔御風(fēng)/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絕巘多生怪柏/猿則百叫無絕D.自三峽七百里中/自以為大有所益

8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8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展現(xiàn)了三峽獨(dú)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贊嘆之情。

B.用“素湍"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夏天江水的特點(diǎn):用“綠”形容潭水,寫出潭水之深、之靜。

C.文章最后一段突顯了三峽秋季凄清肅殺的環(huán)境特點(diǎn),引用漁歌,間接表達(dá)了景物帶給人們的感傷情緒,更突出了秋天的凄涼。

D.作者以凝練儉省的筆墨描繪景物,只用寥寥數(shù)字,即可將景物特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三峽的山高大險(xiǎn)峻、遮天蔽日的特點(diǎn)。

(2023上·重慶大足·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富貴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②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87.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

(1)豈不誠大丈夫哉()(2)父命之()

(3)往之女家()(4)必敬必戒()

88.翻譯下列句子。

(1)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8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景春對公孫衍等名噪一時的縱橫家崇拜不已,認(rèn)為他們“一怒而諸侯懼”,威震八方,是男子漢大丈夫之所為。

B.針對景春的觀點(diǎn),孟子先批駁其錯誤,再闡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C.孟子認(rèn)為,真正的大丈夫要能夠身居高位,實(shí)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

D.“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實(shí)質(zhì)。

90.閱讀下面鏈接材料,說說文天祥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大丈夫精神。

【鏈接材料】

天祥在燕凡①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忽必烈)召入諭②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③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蹦相l(xiāng)④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⑤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注釋:①凡:一共。②諭:上級對下級的通知。③殊:特別。④鄉(xiāng),同“向”。⑤贊:贊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山西陽泉·八年級校考期末)閱讀《〈孟子〉二章》,完成小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1.下列加點(diǎn)的實(shí)詞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區(qū)域、地域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選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92.下列四組加點(diǎn)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屬予作文以記之

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紹

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擇其善者而從之

93.選擇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強(qiáng)調(diào)了在治理國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中心論點(diǎn)。

C.遭腐刑而著《史記》的司馬遷,幼年喪父發(fā)奮讀書的歐陽修,身殘志堅(jiān)的張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證明“生于憂患"的道理。

D.《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94.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人要成大器,必須經(jīng)受磨煉。下面列出的名言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兩句是()()

A.古人大業(yè)成,皆自憂患始。

B.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95.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文。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河南鄭州·八年級??计谀╅喿x下文,完成小題。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96.下列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月色入戶足不出戶

B.欣然起行不以為然

C.何夜無月水何澹澹

D.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天遂人愿

97.把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98.結(jié)合鏈接材料,談?wù)勀銓ξ哪伴e人”的理解。

【鏈接材料】

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達(dá)黃州,名義上是“團(tuán)練副使”,卻“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到寫這篇文章時已經(jīng)快滿四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上·甘肅白銀·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99.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的含義。

(1)冀之南,漢之陰()___(2)且焉置土石()

(3)汝之不惠()___(4)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100.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達(dá)于漢陰___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B.面山而居___而山不加增

C.其妻獻(xiàn)疑___其如土石何

D.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丈夫之冠

10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102.用自己的話概括愚公移山的行為得到支持的兩條根據(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專題10:文言文閱讀

(2023上·山東青島·八年級校考期末)

鷗遇巷燕

鷗于海渚遇巷燕。

燕謂鷗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樂依人焉,故?!?/p>

燕曰:“我以依人而處,故飆風(fēng)得所障,凍雨得所蔽,熾日得所護(hù)。以是觀之,子其病矣。"鷗:“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見也?!?/p>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愛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愛乎?"鷗曰:“子謂人于我,愛乎,憎乎?”燕曰:“皆無之。"鷗曰:“吾以傲野自適,人之憎愛非所論也。即以人,吾以不見愛,故不見憎。然則,見愛者其危哉!”

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鷗言。

【注釋】①野:不受拘束。②忮(zhì):嫉妒。

1.對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子其病矣?。豪Э?。

B.不若子之昧于病昧:掩蓋、隱藏。

C.子謂人之于我謂:認(rèn)為、說。

D.燕不喻而去喻:比喻。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其——子其病矣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而——吾病而有不病者存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之——子之病我者女子之嫁也(《富貴不能淫》)

D.以——我以依人而處請以軍禮見(《周亞夫軍細(xì)柳》)

3.下列各句句式與“吾以不見愛,故不見憎"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B.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C.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

D.此真將軍矣(《周亞夫軍細(xì)柳》)

4.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巷燕與海鷗相比,巷燕的生活比較安適。

B.海鷗對巷燕解說了自己不喜歡依附于人的理由,巷燕不想接受。

C.作者意在勸告人們要獨(dú)立自強(qiáng),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D.從這個故事中還能看出,愛與恨、福與禍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的道理。

5.翻譯、斷句題

(1)請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鷗言。

____________________(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停頓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答案】

1.D

2.C

3.A

4.B

5.(1)因此發(fā)怒趕走了燕子,家燕在這個時候想起了海鷗的話。

(2)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實(shí)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D.有誤,句意:家燕不明白(海鷗的話)離開了。喻,明白。故選D。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不同,舒緩語氣/加強(qiáng)反問語氣;

B.不同,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

C.相同,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D.不同,連詞,因?yàn)椋樵~,用;故選C。

3.本題考查文言句式。

“吾以不見愛,故不見憎"意思是:我因?yàn)椴槐蝗藨z愛,所以也不被人厭惡。“見”表示被動關(guān)系,這是一個被動句。

A.句意: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感動;

B.句意:強(qiáng)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省略了“之”,是省略句;

C.句意: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坝谥型ァ笔呛笾脿钫Z,是倒裝句;

D.句意: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呀!是判斷句。故選A。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

B.有誤,根據(jù)“燕不喻而去"可知,不是巷燕不想接受,而是它沒有理解;故選B。

5.(1)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diǎn)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達(dá)到詞達(dá)意順即可。

本句重點(diǎn)詞語:怒,發(fā)怒;逐,驅(qū)趕;始,才。

(2)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xué)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

這個句子的大意是:這以后,(一次)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飯,燕銜泥掉下來污染了他們喝的湯。“其后”表明是在某種情況之后,應(yīng)斷開;“巷人方食"主語為“巷人”應(yīng)斷開;“燕泥污其羹"中“燕泥”做主語,應(yīng)斷開。

據(jù)此斷句為: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參考譯文:

海鷗在小洲遇到家燕。

家燕對海鷗說:“我到你的住所(來看你),你卻不到我那地方去,為什么呢?"海鷗答道“我性情孤傲而且不愿受拘束,不喜歡依靠著人(生活),所以才這樣的?!?/p>

家燕說:“我因?yàn)橐揽咳司幼?,所以狂風(fēng)中能有阻擋,冷雨中有遮蓋,烈日下有庇護(hù)。由此看來,你的生活是多么困苦啊。"海鷗答道:“我生活困苦卻能像沒有困苦一樣的生存,不像你生活在隱藏著的困苦之中自己卻不能看到。”

家燕又說:“我得以依靠人,是因?yàn)槿瞬挥憛捨叶疫€憐愛我,你認(rèn)為我有困苦,(恐怕是)嫉妒我被人憐愛吧。"海鷗說:“你說人對我,憐愛嗎,厭惡嗎?”家燕說:“都沒有。"海鷗說:“我因?yàn)楣掳翢o束自由閑適,人的好惡也就談不上了。就拿人對我的態(tài)度,我因?yàn)椴槐蝗藨z愛,所以也不被人厭惡。然而這樣看來,被人憐愛多么危險(xiǎn)啊!”

家燕不明白(海鷗的話)離開了。這以后,(一次)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飯,燕銜泥掉下來污染了他們喝的湯。巷子里的人因此發(fā)怒趕走了燕子,家燕在這個時候想起了海鷗的話。

(2023上·廣東廣州·八年級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xué)??计谀╅喿x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6.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自富陽至桐廬自非亭午夜分

B.天下獨(dú)絕沿溯阻絕

C.千丈見底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D.猛浪若奔雖乘奔御風(fēng)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是作者對富陽到桐廬間一百多里山水的總體印象。

B.文章寫富春江水之清、水之深和水之變換,很有特色,突出了江水之“異”。

C.山中好鳥嚶嚶鳴叫,反襯蟬鳴和猿嘯的凄異難聽,突出后面兩種聲音不和諧。

D.作者描繪了一幅充滿活力的富春江山水圖,也寫出了歸隱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答案】

6.D

7.①(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

②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8.C

【解析】

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不同,從/如果;

B.不同,獨(dú)一無二/斷;

C.不同,看見/了解;

D.相同,飛奔的馬;故選D。

7.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diǎn),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①中重點(diǎn)詞語有:從,隨著;東西,向東或向西。

②中重點(diǎn)詞語有:經(jīng)綸,籌劃、治理;窺,看見。

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誤,山中好鳥嚶嚶鳴叫,寫出了山林的熱鬧,題干“反襯蟬鳴和猿嘯的凄異難聽,突出后面兩種聲音不和諧"錯誤。故選C。

參考譯文:

沒有一絲風(fēng),煙霧也都消散干凈,天空和群山是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dú)異,天下獨(dú)一無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xì)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yuǎn)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shù)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會事務(wù)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