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醉翁亭記》教案(部編語文九上)
第一篇:《醉翁亭記》教案(部編語文九上)
11.醉翁亭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壑、輒”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
2.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線索。
3.學習本文精練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
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體會作者的曠達胸襟,學會正確看待挫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線索。
2.學習本文精練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
的寫法。
教學難點
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體會作者的曠達胸襟,學會正確看待挫折。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
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
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欣賞這篇《醉
翁亭記》吧!
二、自主預習
1.
背景資料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
學家,史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
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本文選自
《歐陽文忠公集》。慶歷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
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被貶后,他心情郁悶,經常
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瑯哪山游玩,并與山寺中住持智仙和
尚結為莫逆之交。慶歷六年,智仙建亭于瑯哪山釀泉旁,以為游息之
所。歐陽修登亭“飲少輒醉”,故給它取名為“醉翁亭”,并寫下了
《醉翁亭記》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歐陽修寫此文時不過39歲,文中
所說“年又最高”“蒼顏白發(fā)”,都是夸張的寫法。
2.
知識鏈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那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
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并撰《醉翁
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3.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滁(chu)
林壑(he)
瑯娜(Iang
yd)
潺潺(chan)
僧(seng)
輒(zhe)
晦明(hu1)
霏(fei)
瞑(ming)
樞僂(yu
?a)
攜(xie)
洌(Ii6)
肴(yao)
簌(sCi)
觥籌(gdng
ch6u)
陰翳(yi)
弈(yI)
釀泉(niang)
翼然(yi)
巖穴(xue)
朝暮(zhao
mu)
酣(han)
頹然(tiH)
(4)詞語釋義
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州城。環(huán):環(huán)繞。
壑:山谷。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
云歸:煙云聚攏。
巖穴:山谷。
暝:昏暗。
晦:陰暗。
發(fā):開放。
茂盛,繁茂。這里指草木茂盛。
雜然:交錯的樣子。
陳:擺開。
(3)一詞多義
①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樂趣)
②名
名之者誰(命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
③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植物開花結實,此指繁榮滋長)
④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每有會意(意旨)
此中有真意(心思)
⑤高
而年又最高(大)
風霜高潔(高爽)
⑥宴
太守宴也(宴請)
宴酣之樂(宴會)
⑦出
水落而石出者(顯露)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出來)
⑧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
云歸而巖穴暝(歸聚)
⑨乎
在乎山水之間也(于)
頹然乎其間者(在)
⑩而
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溪深而魚肥(表并列)
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
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
(4)詞類活用
①名之者誰
(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③山行六七里
(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④雜然而前陳者
(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
⑤翼然臨于泉上
(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⑥自號日醉翁也
(名詞作動詞,稱呼)
(5)古今異義(
①意
古義: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義:意思或愿望。
②去
古義:離開。例:游人去而禽鳥類也。
今義:至八往。
③射
古義:例:射者中。
今義:射箭。
(6)出自本文的成語:
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峰回路轉:
亦作「山回路轉」。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
經歷曲折后,出現新的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
用心。
水落石出:本義為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
全顯露。
山肴野簌:野味和菜蔬。
風霜曲潔:天氣圖爽霜色潔白。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全文四個自然段。
第1段,寫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勢,以及命名的經過,解釋“醉翁”的
含義,表現作者寄情山水尋找樂趣的心情。(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
和它的得名。)
第2段,寫亭外山間景物的美麗可愛,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
色各異,千變萬化,美妙無比,使人感到樂趣無窮。(分別描寫山間
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寫滁州人的游樂和作者同賓客游宴的歡樂情景,表現作者寄
情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的歡快心情。(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
樂。)
第4段,寫作者游醉回歸和愉快心情,進一步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思
想感情,同時交代歸來后寫了這篇《醉翁亭記》。(寫酒宴散,眾人
歸的情景。)
(二)研讀分析
(1)精讀第1段并回答:這段如何劃分層次?寫法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層寫環(huán)境并點題:環(huán)滁皆山T西南諸峰T瑯郡(鳥瞰)
T釀泉(由俯到仰)T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這一層的寫景方
式:自遠而近,從大環(huán)境寫起,層層烘染,步步推進,一步步把讀者
帶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樂路線與環(huán)境。
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T名亭者T樂(題眼,主線)。這段總寫
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歐陽修在描寫滁州四周的山時起初用了40個字,把東南西北四方都寫
了,但最后改成“環(huán)滁皆山也”5個字。這5個字高度凝練,高度簡潔,
是錘煉字句的典范,鳥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2)精讀第2段,說說它的內容、層次和寫法。
答案示例:這段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
之樂”的具體化。分三層。
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
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
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云歸”寫出
“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畫面。
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
異的四幅圖景。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1.突破重難
(1)第3段寫什么?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哪山的情形??煞譃樗男?。分
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面。其中
“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
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2)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可
以體會出什么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答案示例: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
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
“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
人和孩子,百姓能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
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
理想。
(3)精讀最后一段,說說哪句話體現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
樂其樂”?
答案示例:主旨句:醉能同其樂?!疤刂畼菲錁贰笔屈c睛之筆。作
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
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4)結合全文內容回答,太守是為什么而醉?
答案示例:①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
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蓺w納為:群山環(huán)繞
圖T瑯哪秀色圖T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第2段寫山山水水,花
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边@句話把景
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
②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
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
下棋,觥籌交錯,說說
笑笑,無拘無束;太守醉,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
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為情而醉?!叭欢蔌B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
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
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
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
重要的是在于與民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
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5)作者自號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醉”與“樂”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
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縱情林木,醉意
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
象,“樂”是實質,寫“醉”是為了寫“樂”。這“樂”也不是純粹
的樂,而是樂中含悲。為何?因為作者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
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所以,他樂中也含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于“樂民之樂也”(與
民同樂)。宋仁宗慶歷五年,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失敗,相繼
被貶職。歐陽修因上書為他們辯護,也被貶職為滁州知州?!皯c歷新
政”的失敗,使北宋喪失了一次變法圖強的機會。歐陽修以寬和仁愛
之心“與民同樂”,體現了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乎“與民同樂”。
2.寫法探究
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答案示例:①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特別
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
使文章流暢優(yōu)美,從容婉轉。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字,如“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并
理解其蘊涵。
②
本文的記敘、寫景、抒情是如何相結合的?以抒情貫穿于記敘寫景之
中。第1段寫亭之概況,第2段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
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二、課堂小結
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掃唐五代文壇
浮艷文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風格,這篇散文便
是他對文學主張最好的藝術實踐。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優(yōu)美的畫面、
淳樸的人情,也展現了先生那曠達自適、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操。讓我
們一起在優(yōu)美的朗讀聲中與先生道別吧....(配樂朗讀)
三、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四、板書設計
第二篇:《醉翁亭記》教案
《醉翁亭記》的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虛詞的用法。
能力目標:1、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
文的理解。
2、品讀課文,鑒賞本文的意境美、語言美、結構美,逐步提高鑒賞
能力。
德育目標:理解文中所表現作者的曠達情懷和美好理想,增強社會責
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理想。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學難點:
1“醉翁之意”在何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樂”樂什么?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評鑒賞法。
學習方法:
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導語設計
同學們,漫步小石潭,體驗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抑郁憂
傷;登岳陽樓,感悟了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博大情懷,今天讓我們再次
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歐陽修“醉翁之意”的曠達胸襟。
認讀,感受美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注意文中連用的21個“也”字
和25個“而”字。)
1請同學們用以下的句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這是一篇()的文章。
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如果有,請同學們把自己最想問地問題提出來?
3文中哪一個字貫穿全文,并揭示全文的主旨?
山水樂一四時樂一宴酣樂一禽鳥樂一人之樂一太守樂一與民
同樂。
品讀,發(fā)現美
《醉翁亭記》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佳作。那么究竟它有那些美點。
讓我們運用在前面課堂上學習到的方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再次品
讀,發(fā)揮合作探究的能力,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領悟,用“《醉翁亭
記》之美,美在——”的句式開頭說一段話。
學生分小組研讀、討論、回答。最后小結。
美在語言。1語言凝練、含蓄。2駢散結合,相映成趣。3注意運用
虛詞,全文用了“也”、“而”把詩一樣的句子斷開,讓它帶上散文
的韻味,回環(huán)反復,一唱三嘆。
美在意境。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醉翁亭記》的思想意
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彩線連綴各幅畫面。山水相
映之美;朝暮變化之美;四季變幻之美;動靜對比之美。從而達到情
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
四
思考,延伸美
1我們還學過和這篇散文寫作背景、內容相類似的文章么?你
發(fā)現他們的共同點了么?從中你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示?
學生思考、探究作答。
類似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記承天寺夜游》
共同點:寄情山水,曠達情懷。
人生啟示:苦難是人生的最好試金石。
磨難,人生的一種財富。挫折是一把雙刃劍。
人生要有所得,必須有所失。的確如此,文天祥
為了丹心報國,甘愿把生命放棄。歐陽修官場失意,卻造就了不朽的
美文佳作。
五
總結
歐陽修、范仲淹、蘇軾、韓愈,他們奉獻給我們的,不只是一種美,
不只是具有永久價值的杰出文學作品,而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他們是
撐起民族精神大廈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真正打動人的是一種照亮世
界的精神。
布置作業(yè)
1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也是風景迷人,請你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美,來表達一種美好
的心聲。(不少于300字)
2真情感悟:以我們拓展延伸的話題為主,寫一篇讀后感言。
要求:從二個題中任選選一個來作。
第三篇:《醉翁亭記》教案
《醉翁亭記》集體備課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會歐陽修山水游記的借景抒懷,將寫
景、敘事、抒情熔于一爐的特點。
理解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領會本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朗讀為主,教師作適當點撥。
[教學設想]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句話嗎?有誰知道它的意
思?這句話實際上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山水游記《醉翁亭記》
中,這是歐陽修最著名的一篇散文,是他被貶為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
寫的。
'""""'、
簡介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
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本文是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
治改革被貶為滁州時寫的。
—■、
朗讀,感悟。
1、
學生試讀
要求:學生在試讀時,劃出在即不認識的字,并結合注釋及工具書掌
握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林壑
低僂
觥籌
山肴野簌
晦明
水聲潺潺
2、
聽錄音朗讀
要求:
邊聽邊體會本文流暢婉轉、抑揚錯落的語言風格。
3、學生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
4、教師進行誦讀指導。要求讀出停頓、延長,掌握其中的節(jié)奏。
敘述的句子——平緩;
描寫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進行誦讀;
抒情的句自----注意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要讀出這種情感來。
四、
初步感知
1、
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初步理清全文的思路。學生回答后,教師作
適當的點撥
這篇山水游記從“環(huán)滁皆山”的掃視開始,將讀者的視線逐漸引向西
南諸峰,推進到瑯那山,入山中溪泉旁,隨峰回路轉,又引人抬頭看
見泉上小亭,再從作亭者為誰,命名為誰的設問,推出主人公——號
“醉翁的太守"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
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的感慨議論,趁勢導向山中四時之景,以收轉
來寫“醉翁”的酒宴和醉意,酒宴散后的情景,“醉翁”與人不同的
心境,最后點明太守為“廬陵歐陽修”即作者本人。
五、
作業(yè)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理解本文的段落層次,體會語句的形式特點及其與表意的關系。
理解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的段落層次,體會語句的形式特點與表意的關系。
[教學難點]
領會本文將寫景、敘事、抒情熔于一爐的特點。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朗讀、討論、自己總結、發(fā)現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作必要
的訂正。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
朗讀,揣摩,感悟。
1、
指名朗讀第一段,思考、討論:
第一段寫什么?醉翁亭是怎樣得名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這一段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
亭的周邊環(huán)境:環(huán)滁皆山
瑯哪山——釀泉——有亭翼然
亭名的由來: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2、
齊讀第二段,思考,討論:這一段寫什么?四季各有何特點?
學生答后,教師明確:這一段寫了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春:野芳發(fā)而香夏:佳木秀而繁陰
秋:風霜高潔冬:水落而石出
3、
指名讀第三段,概括段意,這一段寫了幾個場面?每個場面用一個詞
來概括。核心是什么?
明確:寫游瑯哪山之樂。
寫了四個場面: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核心是“太守醉”
4、
齊讀第四段,概括段意。
明確: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
寫了三種樂:禽鳥樂、游人樂、太守樂結尾道出姓名,揭開謎底。
品讀、體會。
找出課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仔細品讀,體會。
四、作者在文章中用了21個“也”字結尾的語句,讀一讀,體會這些
語句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
五、探究
1、
貫穿全文的主線是什么?
2、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3、
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一句的含義?
4、
本文怎樣把記敘、寫景、抒情結合起來?
明確:(1)、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樂”
(2)、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現“與民同樂”的思想。作者被貶
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變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滁州人寄情
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3)、
一句話,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復雜的情感。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
歡樂,也包含看到
自己政績----政通人和的欣慰。
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第一段,引入:
亭的周邊環(huán)境:環(huán)滁皆山——瑯那山——釀泉——有亭翼然
亭名的由來: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寫景:
朝暮之景——四時之景——總歸為“樂亦無窮”
第三段,寫游寫宴: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第四段,寫歸:
太守歸,賓客從——游人去,禽鳥樂
三種樂:禽鳥樂——游人——太守
結尾:到出姓名,揭開謎底。
第四篇:《醉翁亭記》教案
《醉翁亭記》教案
【教材說明】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筆下,滁州瑯那山間醉翁
亭周圍早晚、四時的景色美不勝收;字里行間展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
遇坎坷而情懷曠達,保持善良美好的政治理想的胸襟。本篇文字優(yōu)美,
瑯瑯上口,悅耳怡人。
貫徹全文的主線是“樂”字?!白怼焙汀皹贰笔墙y(tǒng)一的,“醉”是表
象,“樂”是實質,寫“醉”就是為了寫“樂”。因此在課堂上要牢
牢抓住“樂”這條主線,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
敘的脈絡。抓住了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
層次。
本文采用了敘事與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要引導學生弄清文章中
哪些是敘事,哪些是寫景、抒情,三者是怎樣緊密結合起來的,從而
領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同時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
的經歷,體會本文抒發(fā)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特別
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
使文章流暢優(yōu)美,從容婉轉。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求學生當堂背誦,
并理解其蘊涵。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一些常用實詞的詞義和重要虛詞的用法。
2、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
熟讀成誦。
3、理解文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曠達情懷和美好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
樹立“肩負民族、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在朗讀中疏通文意,力求當堂成誦
【教學難點】
太守為何而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作業(yè)】
第一題,查閱與作者相關的資料,了解歐陽修。
1
/
13
第二題,朗讀全文。朗讀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話讀;不錯讀;吐字
清楚;聲音宏亮。更高的要求是:句中停頓適當;處理好重音;富有
感情。要注意“審辭氣”,憑語感去體會語氣。
第三題,利用課文注釋,運用工具書,注音釋義。若夫(f
第四題,了解寫景、抒情的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千古傳誦的散文名篇,古往今來,多
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
們?yōu)楹味??本文有什么獨特的魅力?現在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這
篇美文吧
師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
二、文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16-2025危險貨物自反應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包裝件爆燃試驗方法
- 共用墻合同范本
- 兼職防疫保安合同范本
- 出售吊車合同范例
- 加裝電梯托管合同范本
- 光伏銷售質保合同范本
- 單位二手房交易合同范本
- 勞動合同范例 河南
- 買賣交易正規(guī)合同范本
- 個人買賣住房合同范本
- 樂沛LOTSPLAY德國HABA邏輯思維課程介紹手冊
- 高中化學人教版一輪復習-晶體結構與性質(復習課件)
- GB/T 22919.3-2008水產配合飼料第3部分:鱸魚配合飼料
- 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課件
- 前行第07節(jié)課(僅供參考)課件
- 船舶涂裝課件
- 界面砂漿檢測報告
- 浙江鞋業(yè)出口貿易研究
- (完整版)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英語詞匯
- 中考形容詞副詞專題復習市公開課一等獎省名師優(yōu)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
- 甲醛優(yōu)質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