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高考幫備考教案(新教材):05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_第1頁
高考語文高考幫備考教案(新教材):05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_第2頁
高考語文高考幫備考教案(新教材):05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_第3頁
高考語文高考幫備考教案(新教材):05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_第4頁
高考語文高考幫備考教案(新教材):05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群一第2講文言能力考點2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考點2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注:古代文化知識詳見《積累幫》(分冊3)第二部分任務群一知識積累6]辨析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是高考文言文閱讀第2道題考查的內容,從2022

年開始,本題已經(jīng)由側重考查識記古代文化知識過渡到理解文言實詞,當然,對古

代文化知識的考查依然存在。關于文言實詞的考查,尤其是直接考查詞語含義的題

目,其實與第1講的文言知識有很大的關聯(lián),所以考生需要結合起來復習。

古代文化知識突破1

準確識記??嫉墓糯幕R1.官職官職包括官署類與官制類,既有中央官職,又有地方官職,重點是中央官職。1234567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1全國乙卷]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

獄的官署。

(

)(2)[2020全國Ⅰ卷]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

務。

(

)(3)[2020全國Ⅰ卷]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

員。

(

)√√√1234567(4)[2020全國Ⅲ卷]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

舉等事務。

(

×

)【解題思路】太守不掌管軍事、科舉事務,其職責為:治民、進賢、決訟、檢

奸、任免等?!?2345672.稱謂中國是一個禮法社會,非常講究稱謂。稱謂反映了被稱呼者的身份和地位。其

中,與皇帝、皇家有關的稱謂是重點。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2新高考Ⅰ卷]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

此謙稱自己。

(

)(2)[全國Ⅱ卷]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

稱霸西戎。

(

)√√12345673.禮法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法類知識既包括禮儀禮制,又包括政治禮法,

后者是考查的重點。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1全國甲卷]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在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

(

)(2)[2021全國乙卷]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

減少肴饌。

(

)(3)[2020全國Ⅲ卷]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

一種制度。

(

)√√√12345674.科舉科舉類的古代文化知識繁而雜。備考時,首先,應精準掌握教材上的相關知

識;其次,梳理科舉類文化知識的大致脈絡,并將之科學分類;最后,分類識記,

重點識記與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相關的內容。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0全國Ⅰ卷]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

主持。

(

×

)【解題思路】殿試由皇帝主持?!?234567(2)[2020新高考Ⅱ卷]鄉(xiāng)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來自

全國各地。(

×

)【解題思路】鄉(xiāng)試的考生是各州、府本地的人?!?2345675.刑罰考生既要熟悉我國古代各種常見的刑罰名稱,也要熟悉每種刑罰適用的對象及

程度,注意相似刑罰的差別。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1全國乙卷]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

極端刑罰。

(

×

)【解題思路】“抵極刑”并不會把犯人的尸體示眾。(2)[2020新高考Ⅰ卷]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

續(xù)追逼。(

)×√12345676.文史常識文史常識涉及的范圍廣,既有文化、文學方面的,也有歷史方面的。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0全國Ⅱ卷]四六之制,即駢文,因在發(fā)展中逐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

有此稱。

(

)(2)[2020全國Ⅲ卷]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

奪取天下。

(

)√√12345677.軍事、地理、歷法我國的軍事、地理、歷法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國文化的縮影,在高考中也

常出現(xiàn)。

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2022新高考Ⅱ卷]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

禁止喧嘩的器具。

(

)(2)[2021新高考Ⅰ卷]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

內為海內。

(

)(3)[2021新高考Ⅱ卷]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

鎮(zhèn),為兵家所重。

(

)(4)[2021新高考Ⅰ卷]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中是紀日。

(

)√√√√1234567突破2

常見的設錯方式1.改變程度范圍。如考查官職或部門的職責時,添加了不屬于它的職責,擴大了職

權范圍;解說某一概念時,增加了它本來沒有的意思?!纠縖2020全國Ⅱ卷,C]禁中,又稱禁內,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

隨便進出得名。

提示

“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錯誤,應是“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選項擴

大了概念的范圍。2.主觀臆斷理解。即在解說的客觀性上設置干擾,解說或判斷不從客觀出發(fā),而憑

主觀揣度?!纠縖全國Ⅲ卷,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

王的影響也很大。

提示

由“近侍”主觀臆斷“職位很高”。近侍雖然有些時候會對帝王產生一定

的影響,有些近侍甚至掌握不小的實權,但一般情況下,近侍的職位并不高,故選

項犯了主觀臆斷的錯誤。3.錯解對象身份。如考查禮法、科舉時,將涉及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故意弄錯?!纠縖全國Ⅱ卷,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

赫赫留名于青史。

提示

由“湯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湯武”二人均為國君,即商湯和周武王。

孫武是有名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4.混淆名號等次。古代社會十分重視等級,故遇到考查官職、禮法等方面時要特別

注意級別等次?!纠縖全國Ⅲ卷,C]前尹在文(徽宗立,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前尹以刻深為

治)中指開封府前任府尹;“尹”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

提示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錯誤?!耙笔枪俚慕y(tǒng)稱,“令尹”

在春秋戰(zhàn)國時相當于宰相,也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6.弄錯升遷貶黜。考查官職的變動時,要注意辨別不同的說法?!纠縖全國Ⅱ卷,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

退職的委婉說法。

提示

“實際是官員……委婉說法”錯誤。移疾指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要求隱退的

委婉語。5.隨意拆解詞語。有些詞語是長期積淀形成的,不能隨意拆解?!纠縖全國Ⅱ卷,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

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提示

“師”單獨使用不表示國都。重要詞語突破1

關聯(lián)教材關聯(lián)教材是2022年高考語文卷中出現(xiàn)的新趨勢,選項內容注重與教材中的

重點內容建立知識鏈接,增強與教材的關聯(lián)度,引導教學重視教材、用好教

材。主要考查詞語的用法、含義,還有句式等。關聯(lián)的內容和方式在以后的試

題中可能會更多?!纠?】[2023新課標Ⅰ卷,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

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提示

該選項說法正確?!皣薄芭e”都是實詞的被動用法,二者都表被動。【例2】[2023新課標Ⅰ卷,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

的“勸”詞義不相同。

提示

“與……中的‘勸’詞義不相同”錯誤?!安豢梢圆粍駩廴恕敝械摹皠瘛笔?/p>

“鼓勵、勸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勸”詞義相同?!纠?】[2023全國甲卷,B]何怨,怨恨什么?!岸嗥缏?,今安在”中“安在”表示

在哪里,兩者結構相同。

提示

該選項說法正確。兩者都是賓語前置。突破2

關聯(lián)成語、俗語關聯(lián)成語、俗語是2023年高考語文卷中出現(xiàn)的新趨勢,選項內容注重聯(lián)系實際

生活中常用的成語、俗語,引導考生關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纠?】[2023新課標Ⅰ卷,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

蔑之辭”并不一樣。

提示

選項正確?,F(xiàn)代漢語中“誣蔑之辭”指以捏造事實來詆毀別人名譽的話?!纠?】[2023全國乙卷,D]絕世,指斷絕了諸侯的世系傳承,與成語“絕世無雙”

的“絕世”意思不同。

提示

選項正確?!敖^世無雙”的“絕世”是“冠絕當世”的意思。突破3

關聯(lián)語境這是最近三年高考語文卷中出現(xiàn)的新趨勢,選項不僅解釋詞語的意思,還指出

在文中是哪個意思。這就要求考生讀懂文言文,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纠?】[2021新高考Ⅱ卷,B]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

區(qū)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提示

選項正確。結合語境“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

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可以推斷出“遺民”指的是生活在戎狄統(tǒng)治區(qū)

的晉朝人民?!纠?】[2020全國Ⅰ卷,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

官,文中指后者。

提示

選項正確。結合語境“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可以推斷出“主

司”指的是科舉的主試官。

怎么考以選擇題的形式,要求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2023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閱讀文本見第238頁【真題幫】真題1;題目及答案見第238頁第2題【解題思路】見第238頁【真題幫】真題1第2題的解題思路。技法點撥掌握古代文化知識和重要詞語的方法

①調動積累。包括生活常識、歷史知識、教材所學等。②剖析詞語??赏ㄟ^分析構成詞語的語素及其結構方式,或聯(lián)系成語,剖析語

素內涵,從而解讀詞義。③結合語境。從文中搜集相關信息,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推斷。④遇生判對。高考一般考查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如果出現(xiàn)生僻的詞語,多為

正確的表述。

一、理解古代文化知識請判斷下列古代文化知識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類型1

科舉官職1.明經(jīng)科,古代科舉考試科目之一。隋朝廢九品中正制,設進士、明經(jīng)二科取士,

進士科重經(jīng)術,明經(jīng)科重文辭。

(

×

)【解題思路】“進士科重經(jīng)術,明經(jīng)科重文辭”錯誤,應該是“進士科重文辭,

明經(jīng)科重經(jīng)術”。我們可以拆分詞語來理解意思,“明經(jīng)”為通曉經(jīng)術之意?!烈欢?.甲科,唐宋時進士考試錄取分甲乙兩等,明清時通稱進士為甲科。

(

)3.進士,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的人,明清時期將殿試及第者分為三甲:一甲狀元,

二甲榜眼,三甲探花。

(

×

)【解題思路】“一甲狀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錯誤,殿試及第者分為三甲,

其中一甲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獭?.國子監(jiān),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構,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5.郎中令,古代官名,始置于秦,為九卿之首,掌宮廷侍衛(wèi)。漢初沿置,改稱光祿

勛。

(

×

)【解題思路】“郎中令”只是九卿之一?!烈欢?.太子太師,即太子的老師。后多為虛銜,無實職,可用于追贈死去的重臣。

(

)7.詔策,指封建時代皇帝下的命令或發(fā)表的言論;還指封建社會科舉取士的制度,

即由皇帝親自在殿廷主持考試,錄取人才。

(

)8.征辟,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包含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方面。

(

)9.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后合為

“孝廉”。明清時變成對秀才的雅稱。

(

×

)【解題思路】“明清時變成對秀才的雅稱”錯誤,明清時孝廉是對舉人的雅稱?!獭獭獭烈欢?0.超授,升遷,指越等授官。同樣表升遷的有升、擢、拔等,而表降職的有謫、

除、免等。

(

×

)【解題思路】“除”是任命、授職的意思。11.提舉,有提拔、薦舉等含義,又可為官名,即某事或某地“主管”。

(

)12.懸車,古人一般至六十歲辭官居家,廢車不用,故稱“懸車”。

(

×

)【解題思路】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居家,故“懸車”也可借指七十歲。13.移疾,指官員因身體不好,無法勝任工作,不得不請求退職。

(

×

)【解題思路】移疾,為居官者要求隱退的委婉語,并非真的身體不好?!痢獭痢烈欢?4.京兆,古代既可指京師所在的地區(qū),又可指治理京師地區(qū)的行政長官。

(

)15.欽天監(jiān),官署名,職能為掌觀察天象,推算節(jié)氣,制定歷法。

(

)16.諸生,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的人,不包括在太學

學習的生員。

(

×

)【解題思路】“諸生”包括“在太學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

例生等,統(tǒng)稱諸生。√√×一二17.刺史,古代官名,原為朝廷派駐地方的監(jiān)察官,后沿用為地方官職名稱。歷代

職權不同,曾為郡太守、知州的別稱。

(

)18.侍中,秦漢宮廷里應對顧問、往來奏事的官,魏晉后相當于宰相,隋唐時為門

下省的首腦,南宋廢之。

(

)19.司馬,官職名,西周始置,掌管軍政和軍賦,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

的加號,從隋代始不再設大司馬。

(

)20.郎中,初為帝王侍從官的稱呼,職責為護衛(wèi)、陪從。戰(zhàn)國始有,隋唐以后為六

部中各司的長官。

(

)√√√√一二21.三省六部,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兵、

刑、工”六部負責執(zhí)行。

(

×

)【解題思路】尚書省下設六部負責執(zhí)行?!烈欢愋?

天文地理2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

星區(qū),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

(

)23.四象,古人把天空分為東、北、西、南四方,并將每一方的七宿連綴起來想象

為某種動物形象,即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

)24.參商,“參”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方蒼龍七宿中的心宿。二

者不同時出現(xiàn)在天空中,常用來比喻親友分離,不得相見。

(

)√√√一二25.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晦”“望”“既望”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的方

法。每月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初十叫“望”。

(

×

)【解題思路】“初十叫‘望’”說法錯誤,農歷每月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日或十七日)叫“望”。26.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兩個小時;前一個小時叫作初,后

一個小時叫作正。例如,子時的兩個小時就叫子初、子正。

(

)27.戊寅,為干支之一,干支紀年是我國一直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主要用于紀

年、紀日,一般不用來紀月。

(

×

)【解題思路】“一般不用來紀月”錯誤,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可用來紀時、紀

日、紀月、紀年。×√×一二28.平明,又叫“平旦”,指天剛亮時,對應十二時辰中的卯時,即五點到七點。

(

×

)【解題思路】“卯時”“五點到七點”錯誤,“平明”對應十二時辰中的“寅

時”,即“三點到五點”。“卯時”對應的是“日出”?!烈欢?9.海內,即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

)30.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代指中國。一般指冀州、兗州、青州、

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

)31.三晉,戰(zhàn)國時期韓、趙、燕三國的合稱。韓氏、趙氏、燕氏原為晉國大夫,戰(zhàn)

國初,分晉各立為國。

(

×

)【解題思路】戰(zhàn)國初韓、趙、魏三家分晉,故“三晉”指韓、趙、魏三國?!獭獭烈欢?2.江東,自漢至隋唐稱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

(

)33.建康,南京舊稱,南京是六朝古都,所謂六朝即東吳、東晉、南宋、南齊、南

梁、南陳。

(

×

)【解題思路】“南宋”錯誤,應該是“劉宋”或“南朝宋”。34.山東,指山的東面。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等,因此

“山東”所指地域不盡相同。

(

)√×√一二類型3

宗法禮俗35.來聘,即來訪問,“聘”指諸侯之間、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者問候致意。

(

)36.廟號,指封建時代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

(

)37.九賓,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種禮儀,由九名迎賓贊禮的官員接引賓客上殿。

(

)√√√一二38.改元,指新皇帝即位第二年,改用新的年號。同一位皇帝在位時,不可以更換

年號。

(

×

)【解題思路】“同一位皇帝在位時,不可以更換年號”錯誤,同一位皇帝在位時

可以更換年號,如漢武帝用了十一個年號。39.封禪,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場祭地叫“封”,在

泰山上筑壇祭天叫“禪”。

(

×

)【解題思路】對“封”與“禪”的解釋錯位,在泰山上筑壇祭天叫“封”,在泰

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場祭地叫“禪”?!痢烈欢?0.齋醮,請僧道設齋壇祈禱,主要用來祈求個人長壽。

(

×

)【解題思路】齋醮主要用來為眾人或百姓求福免災,“祈求個人長壽”不是其主

要用途?!?1.七廟,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三

昭,右三穆。后以“七廟”為王朝的代稱。

(

)√一二42.五禮,中國古代禮儀總稱,古人以祭祀的事為吉禮,冠婚的事為嘉禮,賓客的

事為賓禮,軍旅的事為軍禮,喪葬的事為兇禮。

(

)43.謚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

“文”“景”一類是表揚,“愍”“厲”一類是批判,“哀”“靈”一類含同情。

(

×

)【解題思路】“愍”含同情;“靈”表批判,為惡謚。√×一二44.犧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純色體全牲畜。牛、羊、豬三牲具備叫“太牢”,只有

羊、豬二牲叫“少牢”。

(

)45.丁母憂,指母親亡故,官員離任為母守孝,也稱“丁外艱”。

(

×

)【解題思路】“丁外艱”錯誤,應為“丁內艱”。46.頓首,古代的一種交際禮儀,是九拜之一,屬于正拜,以頭叩地后停留而不抬

起。

(

×

)【解題思路】“以頭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錯誤,頓首是以頭叩地即抬起而

不停留?!獭痢烈欢?7.喪服,舊時居喪時穿戴的服飾。根據(jù)與死者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稱作“五

服”,包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

)48.減膳,古代帝王在發(fā)生天災或天象變異時食素或減少肴饌,以示自責。

(

)49.啟節(jié),指古代使臣出行,執(zhí)節(jié)以示信。后稱侍從引駕或高級官吏起程為“啟

節(jié)”。

(

)50.朝聘,指古代諸侯親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見天子。也可指朝廷的聘用。

(

)√√√√一二51.嗣位,指繼承王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王位由最年長的兒子

繼承。

(

×

)【解題思路】“實行長子繼承制……繼承”錯誤,應該是“嫡長子繼承制”,由

最年長的嫡子繼承王位,而庶子即使年長也沒有資格繼承。52.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記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碑,也指刻于墓碑上的文字。

(

)53.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另外,

常借以指代國家的破滅。

(

×

)【解題思路】“指代國家的破滅”錯誤,應是指代國家的延續(xù)。54.立祠,古時常為在世或去世的有德官員建立祠廟奉祀。

(

)×√×√一二類型4

服制音樂55.品服,古代官員分為九品,凡是有品級的官員稱為品官。品官等級不同,其品

服的顏色、形制、質地也不同,以示尊卑。

(

)56.搢紳,亦作“縉紳”,指把笏板插在大帶間,引申為士大夫的代稱。紳,士大

夫腰間束的大帶。

(

)57.袞章,袞指袞衣,指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繪有龍紋的常服;袞章是袞衣上的紋

樣,也借指三公。

(

×

)【解題思路】袞是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繪有龍紋的禮服。常服是指日常生活中穿

的衣服?!獭獭烈欢?8.青衫,一指學子所穿之服,一指官職低者的服飾。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

失意的官員。

(

)59.五音,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音;后來加上變宮、變徵,按照宮、

商、角、變徵、徵、羽、變宮排列,形成了七聲音階。

(

)60.黃鐘,我國古樂十二律之一,聲調悲涼激憤。也指以黃鐘調為基音的樂曲。

(

×

)【解題思路】“聲調悲涼激憤”錯誤,黃鐘的聲調最洪大響亮?!獭獭烈欢?1.《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四者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歌曲。后來人

們用“下里巴人”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用“陽春白雪”泛指通俗的、

普及的文學藝術。

(

×

)【解題思路】“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陽春白雪”泛指高

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烈欢?、理解與辨析文言詞語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判斷下列對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是否正確,對的打

“√”,錯的打“×”。62.[2024貴州貴陽摸底考試]太史公曰:虞、夏以來,人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

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

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節(jié)選自《漢書·貨殖列傳》,有刪改)解說:窮,意為窮盡、盡享,與前文“人耳目欲極聲色之好”中的“極”意思相

同。(

)√一二63.[2023廣東廣州二測]會子淵入京師,王介甫問子淵:“浚川鐵耙、龍爪法甚善,

何故不可用?”子淵因變言:“此誠善法,但當時同官議不合耳?!苯楦Υ笙?,即

除子淵都水外監(jiān)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淵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

疏浚,書其課.曰:“某日于某掃浚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實水深則耙不能及底,

虛曳去來;水淺則齒礙泥沙,曳之不動。(節(jié)選自司馬光《涑水記聞·卷第十五》,有刪改)解說:課,原指根據(jù)一定標準對官吏進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淵記錄下來以備考核的

業(yè)績。(

)√一二64.[2024福建福州一檢]秦欲伐齊,齊楚從親,于是張儀往相楚。楚懷王聞張儀來,

虛上舍而自館之。曰:“此僻陋之國,子何以教之?”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

臣,閉關絕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

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此北弱齊而西益秦也,計無便此者?!背醮笳f而許

之。(節(jié)選自《史記·張儀列傳》,有刪改)解說:箕帚之妾,箕帚原指掃除用的工具,這里用作妻妾的謙稱。(

)√一二65.[2024江西南昌摸底測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

務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則好賞惡罰之

人釋公行,行私術,比周以相為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有度》,有刪改)解說:比周,指結黨營私,又指集結、聚合。在文中的意思是結黨營私。(

)√一二66.[2024浙江高三名校協(xié)作體試題]今御史六察,專務鉤考簿.書.,擿發(fā)細微,自三公

九卿,救過不暇。夫詳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實必疏。(節(jié)選自蘇軾《刑政》,有刪改)解說:“簿書”,指官署中的文書簿冊。材料中說此簿書由御史監(jiān)察和考核,然后

由三公九卿來補救過失。(

×

)【解題思路】“由三公九卿來補救過失”錯誤,材料中的“自三公九卿”指自三

公九卿以下的所有朝臣,因此補救過失的不限于“三公九卿”?!烈欢?7.[教考銜接/2024山東日照校際聯(lián)考]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

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今世皆曰“尊主安國者,必以仁義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國者之必以仁義智能也。

故有道之主,遠仁義,去智能,服之以法。(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疑》,有刪改)解說:危,危險,文中為使動用法,與《齊桓晉文之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中的“?!痹~義和用法相同。(

)√一二68.[教考銜接/2023河南安陽名校摸底考試]晉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渾卒。吐谷

渾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歸,分戶一千七百以隸.之。及廆嗣位,二部馬斗,廆

遣使讓吐谷渾曰:“先公分建有別,奈何不相遠異,而令馬有斗傷?!蓖鹿葴喤?/p>

曰:“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遠別甚易,恐后會為難耳。今當去

汝萬里之外。”遂帥其眾西徙。(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吐谷渾盛衰》,有刪改)解說:“分戶一千七百以隸之”與“氓隸之人”(《過秦論》)兩句中的“隸”字含

義不同。(

)【解題思路】文中的“隸”是隸屬、附屬的意思,而“氓隸之人”中的“隸”指

的是低賤的人。二者含義不同。√一二69.[教考銜接/2023山西運城調研測試]齊貌辨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王之方為

太子之時,辨謂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廢太子,更立衛(wèi)姬嬰兒郊師?!?/p>

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聽辨而為之,必無今日之患也。此為一。至

于薛,昭陽請以數(shù)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

雖惡于后王,吾獨謂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與楚乎!’又

不肯聽辨。此為二。”(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有刪改)解說:“且先王之廟在薛”中的“廟”,指宗廟,是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場所,

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莊宗受而藏之于廟”的“廟”含義相同。(

)√一二70.(教考銜接)魯仲連者,齊人也。好持高節(jié)。游.于.趙.,會秦軍圍趙之邯鄲,諸侯之

救兵莫敢擊秦軍。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方今唯秦

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fā)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

去。”平原君未有所決。(節(jié)選自《史記·魯仲連列傳》,有刪改)解說:“游于趙”的“游”意為出外求學或求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