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含答案)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散文閱讀精測卷(4)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我娘

后窗

我從小就不知道叫媽媽,只會叫娘。我娘就是我的媽媽,這是大些時候才弄明白的事兒?!盀槭裁床蛔屛覀兘袐尪心锬??"娘的回答讓我懂得了其中的緣由。

“本來你姐出生以后是管我叫媽媽的,可是等你出生以后就不能叫了。算命先生說你這個孩子命硬,克媽,必須得改口叫娘才能避免。”原來罪魁禍首是我??!在我的影響下,相繼出生的兩個弟弟也都管媽媽叫娘,娘是我們姐弟四人的媽媽。

我娘是遼寧朝陽人,我爸是黑龍江朝陽人,“朝陽"是他們倆的緣分。雖有一些空間距離,但都在東北三省范圍內(nèi),我們是地地道道的小東北人。黑土地上一望無際的田野和父母的基因給了我們踏實、勤勞、樸拙、粗獷的共同性格。然而,細細品來,我的身上似乎集中了父母身上的優(yōu)點,而對他們的弱點都悄無聲息地規(guī)避掉了。

我娘很聰明,上小學時成績一直不錯,到六年級畢業(yè)正趕上了特殊時期,不能繼續(xù)讀書了,只好回家勞動。娘會唱歌還會跳忠字舞。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視,沒有什么娛樂生活,沒錢買蠟燭,天一黑我們就躺在炕上睡覺了,睡不著,娘就教我們唱歌。我覺得娘唱得真好聽,就很認真地和她學,《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歸來》《東方紅》《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學的,娘就是我的音樂啟蒙老師。

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倆合拍的時候很少,常常三句話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會被責罵。在強勢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會選擇默默忍受,實在忍不住,會小聲反抗一下,但聲音很弱,她不想家里發(fā)生戰(zhàn)爭,讓我們四個孩子受到驚嚇。除了給全家人安頓吃穿用度,我娘還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農(nóng)活兒。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有睡過懶覺,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燒火做飯,喂豬喂雞,從早忙到晚,沒有休息的時間。

我娘的女工活兒做得很好,不僅會縫縫補補,還會繡花。我們小時候睡的枕頭上,常有我娘繡的花,有牡丹,有薔薇,有蓮花,雖然是用粗布繡成的,卻有一種別樣的美。前幾年回家,娘從箱子里拿出幾個枕套,是她繡的十字繡,她撿了一個最好看的給了我,說我有了新房子可以用,我看著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美麗圖案,贊嘆娘的心靈手巧。這兩年,娘的眼睛越來越不好,不得已停止了女工活兒。

然而,娘說什么不肯放棄她那臺老式的縫紉機。爸和我都主張把縫紉機拿走,放在房間里的哪個角落似乎都和整體布局不搭調(diào)。娘卻不搭理我們,說縫紉機要放著,說不上什么時候還能用上。衣服崩了線,褲子開了口,做個被罩,縫個圍裙……過日子哪能都買新的,到外邊修補都要求人花錢。開始我不太理解,壞了就淘汰買新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后來想想,哪個人沒有幾件舊物是割舍不掉的呢?這些物件曾經(jīng)充實過自己的生命,是生命中某一段時光的見證者。舊物就像樹根,是不能拔掉的。一旦拔掉,生命就會失去活力。想明白這些,我不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娘,而是都聽娘的,只要她覺得歡喜就好。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娘的性格,我爸太固執(zhí)太嚴肅了,而我娘樂觀豁達,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不糾結,不苛刻。遇到什么事都能想得開,我能把我娘帶出來游玩,卻很難說動我爸離開家半步。我娘想得少故而快樂多,身體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糾結多,身體相對弱。從二老身上我都能得出心態(tài)性格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結論。

從老家走出來在外生活的這十幾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極少,平均每年一次而已,每次都格外珍惜。二老確實實現(xiàn)了衣食無憂,安度晚年,但我娘和我爸生活在一起,我還是時常有些隱憂,不是擔憂他們的身體健康,而是擔心他們沒有兒孫承歡膝下,僅剩沒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人該如何相處。我娘會不會受到爸的欺負。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淚,為了不讓我們擔心,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會在電話里告訴我們,只會一個人暗自流淚??墒?,流淚對她的眼睛傷害非常大。

每次打電話,我都囑咐我娘別和倔強了一輩子的老爸計較,再囑咐老爸和娘好好說話,別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使性子。老爸總是笑呵呵地說,你娘在家里就剩下享福了,活兒都是我自己干的,她就是做做飯打掃打掃衛(wèi)生,哪里有受委屈?娘在一旁直咧嘴,說爸凈撿好聽的說。

我在電話這頭常常無法分辨,哪一個說的是真話,哪一個說的是假話,他們各說各的理。無奈的時候,我只好說,等你們相看兩厭的時候,一個到我這里來吧,就是你們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沒有新鮮感,不知道珍惜,分開一段時間就會想到對方的好。這時,他們就會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可不到你那里去,往樓上一住就像蹲了監(jiān)獄一樣,住不慣,哪里有我們的平房好,自由,方便。在這件事上,他們倒是達成了共識。

我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只是作為女兒,我一定讓他們擁有幸福的晚年,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選自《海燕》2020年第12期,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交待“我"叫“娘”的原因?!霸瓉碜锟準拙褪俏野?!"此話雖以俏皮的口吻說出,但也包含著“我”的自責和愧疚。

B.“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燒火做飯”,“總是”一詞表現(xiàn)了母親做這些事情的頻度,她從未間斷過,突出了母親勤勞能干的一面。

C.“我們是地地道道的小東北人"黑土地上一望無際的田野”既表現(xiàn)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喜愛之情,又包含著無法歸鄉(xiāng)的苦悶之情。

D.作者認為,生活中的某些物件曾經(jīng)充實過自己的生命,見證了某一段時光。作者母親無法割舍的她那臺老式縫紉機即是如此。

2.下面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句式整散結合,長短句式交錯使用,語言生動活潑,如“衣服崩了線,褲子開了口……"句式簡短整齊,富有節(jié)奏。

B.文中提到“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淚”“流淚對她的眼睛傷害非常大”,從中可見作者對娘的深深的愛和無限的擔憂。

C.文章以“我娘”為標題,突出了寫作對象,給人以親切自然之感;行文過程中以“我"的視角敘事,便于抒情議論。

D.文章中“我”是敘述者,也是文本價值判斷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可引發(fā)讀者對和母親一樣的普通人的生活的思考。

3.請結合爸爸的形象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請結合文章分析“我娘”對孩子的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梨花,雪白的梨花

姜德明

快到天津的時候,天色已經(jīng)黑了。多年來,我每次坐火車路過天津,總要站在走道的窗前仔細地往外望著,尋找我童年的蹤跡。

忽然發(fā)現(xiàn)在我身后站著一個軍人,正同我一起望著車窗外的一條長街。

“這條街的變化不大么。"那位軍人跟我說,三十年前打下了天津,他們的部隊在這兒住過一陣子。我頓時同他親熱起來,告訴他當年我就住在這附近。我問他還記得部隊開拔的那一天正下雪嗎?①他大聲地嚷著:“好大的雪呀!”于是,在我的記憶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在風雪中佇立的身影……

②一個帶著硝煙烈火的黎明,巷戰(zhàn)中激烈的槍聲漸漸地稀疏了,解放軍終于把我們從地窖里解放了出來。當我們從陰暗的地窖里爬出來的時候,迎來的是一個真正的黎明。

就在這天中午,解放軍來我們院里號房子。我們高高興興地把一間有土炕的房子讓給了他們。從此便有一個班的戰(zhàn)士同我們生活在一起。他們住的那屋子總是擠滿了人,人們什么都想打聽,老大娘還一個個地問人家老家有幾口人,雙親可結實,甚至問人家定親了沒有。問得戰(zhàn)士們真不好意思。

那時我們的野戰(zhàn)軍剛剛進入大城市,戰(zhàn)士們領來糧食要自己燒飯,他們?nèi)ソ柙豪锢婊ㄉ┘业腻佋?。就在這時,不知為什么梨花嫂又被丈夫打了。一位年齡較大的戰(zhàn)士制止了那男人:“老鄉(xiāng),有話好好說,不許打人。"同院的鄰居說:“解放軍來了,不興打人,家務事也不能打人。”梨花嫂抹了抹眼淚,默默地把刷鍋的炊帚遞給了那位戰(zhàn)士。

梨花嫂十幾歲就從鄉(xiāng)下嫁到這院子里來,現(xiàn)在也不過二十歲出頭。她長得眉清目秀,每逢過端陽節(jié)的時候,院里的人都找梨花嫂給剪窗花,她剪的那蝎子、蜈蚣就像是活的??墒沁@樣一個好媳婦,卻常常受到不務正業(yè)的丈夫的打罵。人們常??梢酝高^她家的破窗戶紙,聽到那男人正在罵著:“我是用錢把你買來的!"

戰(zhàn)士們有時在院子里開會,那時開會前興拉歌子,院里的嬸子、大娘們也都愛出來聽歌子。遇到這種時候,梨花嫂也總是遠遠地站在自己屋門口,扶著門框凝神地聽著。梨花嫂就是靈,有時她在院里燒火做飯,一個人便輕輕地哼了起來,唱的正是從戰(zhàn)士那兒聽來的。我可從沒聽到過梨花嫂唱歌,也從沒見過她這樣高興過。③灶里的火光映紅了她的臉,我發(fā)現(xiàn)這時候的梨花嫂最漂亮了。

慢慢地梨花嫂也敢跟戰(zhàn)士們講話了。有一次她搶著給戰(zhàn)士們洗軍衣;還有一次,正是那個來借鍋灶的年歲較大的戰(zhàn)士病倒在炕上,她不聲不響地做了一碗雞蛋掛面送到戰(zhàn)士手上。

每天晚上,在戰(zhàn)士們的屋里都坐滿了聽故事的人。我現(xiàn)在想來還挺奇怪,他們不過是才入伍一兩年的農(nóng)民,為什么講起紅軍長征呀,毛澤東、朱德呀……竟那么熟悉,那么自豪。人們都聽得心里熱乎乎的,眼睛里閃爍著光彩。有一次那位年歲較大的戰(zhàn)士講到,部隊每解放一處地方,老百姓有多大的冤屈都能伸,那一次梨花嫂也在門外聽著。

戰(zhàn)士們常常去執(zhí)行緊急任務,有一天戰(zhàn)士們都低頭不語,那位年歲較大的戰(zhàn)士再也沒有回來,問起來,才知道他觸雷犧牲了。我萬萬沒有想到,全院里最傷心的卻是梨花嫂。她躲在屋里哭了一場。第二天,她還按照家鄉(xiāng)的風俗,疊了幾張紙錢,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為死了的那位大哥燒化了。④在她的心目中,第一次得到、也是第一次失去了一個真正的好人,一個真正的親人。

快要過舊歷年了,院里的人們也都盤算著如何同戰(zhàn)士們一起過個“解放年”??墒?,有一天夜里,當我正在濃睡的時候,隱隱約約地聽到戰(zhàn)士們低聲喚著:“大伯、大娘,借您的面盆放在門口了,草席卷好放在炕上了,柴火錢放在窗臺上了……"遠處傳來了車馬聲,響起了軍號聲……當我清醒過來,立即披衣而起的時候,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已經(jīng)找不見戰(zhàn)士的蹤影了。滿天雪花彌漫,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降臨了。

我的心里好像突然失去了什么,不知如何是好。我知道部隊為了怕打擾老百姓而星夜出發(fā)了。

我急忙跑出了胡同,大街上到處是軍馬和炮車,還有列隊而行的長長的隊伍,我跟隨著隊伍朝前奔跑著。雪越下越大了,就在長街盡頭的鐵路橋下,在那斜坡上站立著一個身影,啊,那穿著褪了色的藍花棉襖的女人不正是梨花嫂嗎?她滿身落滿了雪花,呆呆地望著遠去的隊伍……不知怎的,我不忍心去驚動她。隊伍正在迎著風雪向南挺進著,向南,向南。誰又知道梨花嫂究竟在風雪中站立了多久呢……

不久,我就離開了家鄉(xiāng)投奔了革命學校,在外邊我很快就聽到梨花嫂失蹤的消息。

夜深了,火車早已過了天津,正奔馳在遼闊的大平原上。我望著對面正平靜地發(fā)出鼾聲的那位軍官,我想明天一早一定要問問他,當年他們在風雪中離開這座城市時,可曾看到一個在風雪中追趕他們的年輕媳婦。

列車轟隆隆地朝南行進著……我緊閉了雙眼,好像在列車的后面正有一個年輕的媳婦在追趕著列車。她在奔跑著,向南,向南,一直向南……當我困惑地真想睡去的時候,眼前又飄起漫天風雪。那紛紛揚揚的雪片,忽而又變成一瓣瓣美麗的梨花。我只感到臉上有點輕柔的濕潤,還聞到一種淡雅的香味,啊,那雪花一樣潔白的梨花呀!

1980年6月

(有刪改)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以“每次”“總要"仔細地”突出我對天津不同尋常的情愫,巧設懸念,自然引出下文三十年前的天津往事。

B.從“默默地"遞炊帚、“遠遠地”聽歌子,到“敢"講話、“搶”洗軍衣,梨花嫂對解放軍戰(zhàn)士的情感態(tài)度逐漸產(chǎn)生變化。

C.百姓擠滿戰(zhàn)士住的屋子,“什么都想打聽”,老大娘甚至問起戰(zhàn)士們的家庭婚姻狀況,主要是對解放軍的到來感到很新奇。

D.作者選取借鍋灶、拉歌子、講故事、還東西等尋常瑣事,表現(xiàn)了解放軍既有嚴明的紀律,又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的良好風貌。

6.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軍人“大聲地嚷著”這一細節(jié),傳達出他回憶起天津往事時的激動心情;而“雪"巧妙勾連起現(xiàn)實與回憶,自然引出下文。

B.句子②中“硝煙烈火”“激烈的槍聲"透露出勝利來之不易,“陰暗的地窖”“真正的黎明"富有象征意味,言簡義豐,耐人咀嚼。

C.句子③中“最漂亮”意蘊豐富,既指梨花嫂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越發(fā)美麗;也指她被戰(zhàn)士們的熱情感染,開始對生活抱有新的希望。

D.句子④中反復強調(diào)“第一次"真正的”,是因為那位年齡較大的戰(zhàn)士曾挺身制止了男人打梨花嫂,給了她悲苦人生僅有的溫暖。

7.重要物象常能增強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請分析作品最后一段中“梨花"的作用。

8.作品反映了在時代變革與社會轉(zhuǎn)折時期,人們向往美好、追求進步的精神,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題。

江州尋陶潛

錢紅莉

我心里只有陶潛。

別人在陶潛的田園詩里讀出了閑適恬淡,我讀出的唯有困苦憂懼——年歲愈長,愈甚。

終于來到柴桑,是陶淵明紀念館。解說大姐一身紫絲絨,臉盤豐盈,正大仙容的氣質(zhì)。她大約不知眼前這班人皆操持文學這一行當,且大方自信地引領我們進進出出。

我像個游魂漠漠然四處晃蕩。院中翠竹修篁,灑下濃蔭一地。荷池干涸,蓮蓬枯如青銅。秋風羽羽,陰影處頗有寒意。最后一爿小屋內(nèi),玻璃長柜里陳列一幀陶潛山居圖卷,大姐熱情招呼眾人來看。她指這里,復指那里,仿佛我們手持《輞川集》去終南山尋訪王維遺蹤那么珍重。末了,進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誦《歸去來兮辭》,抑揚頓挫,有音韻之美,令獨自面墻而立審視陶潛一生行旅圖的我忽然哽咽,淚水大顆大顆往下滾……慌忙摸出墨鏡,狼狽而窘迫,仿佛聽聞別人的譏諷:這人莫非有病,室內(nèi)戴墨鏡?此時此刻,我似與他心意相通,體恤著他精神上的困苦、憤激。這首詞賦,也是他的精神自況,千年之后的我們來讀它,也是溫習著他清潔的人格。故歐陽修才要說,《歸去來兮辭》是東晉唯一文章。詩賦文章向來是一個人的靈魂自傳,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

一直覺得,陶潛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識分子的個體尊嚴——豈止不折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怡然自若,你看《歸去來兮辭》小序?qū)懙煤蔚忍拐\: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如此磊落坦蕩,卻無寒酸相,徹底超脫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貫擅長半遮半掩,早早丟失掉安身立命的“趨真”精神?,F(xiàn)實里,我給予一個人最壞的評價,無非是——文假,人更假。

時間之河順流而下,一路至晉、隋、唐,到宋,有了一個蘇軾,一貶再貶,何等困苦受辱,怎么就不曾崩潰過?他謫居黃州時,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潛啊。蘇軾生命中的這一段,雖說早前于史料中厘清過脈絡,但直至真正佇立江畔眺望對岸黃岡,我方才恍然有悟:黃州、江州兩地何等之近!黃州當?shù)卣苍倭艘黄瑬|坡荒地給蘇軾,讓他自耕自食。東游西逛排遣苦悶的蘇軾,日日飲酒遲歸,時不時乘扁舟一葉,過江到訪廬山東林寺、西林寺,而此地正是陶潛故鄉(xiāng),蘇軾一下抓住了靈魂知音。

日后,為了向這位東晉第一人致敬,他自黃州、惠州、儋州,一路書寫“和陶詩"不輟。

或許,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為陶潛精神所滋養(yǎng)著的?!冻啾谫x》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攜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宇宙觀,不正呼應著《歸去來兮辭》中天地自然的和諧嗎?二人性情迥異,陶潛的困苦皆藏于詩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見,蘇軾外露些,但兩人終究殊途同歸了,皆走向了“懷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向內(nèi)求索。

一個文人豈能種好地?難免窘迫,內(nèi)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園詩中絲毫不見怨尤,孜孜白描天地自然之美。偶爾的一次低落情緒,見《乞食》詩。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他,大約罹患低血糖癥吧。一日餓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門。人一看是大詩人,欣然開門納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悵惘一聲,我不能像韓信那樣報答一飯之恩了。

何等自責啊。

世間官場,只要肯彎腰,周旋之,鉆營之,何愁不可騰達飛黃?豈止報答不了陌生人一飯之恩,甚或妻兒,也不會跟著受苦。你說一個人為了不違逆自己心性,執(zhí)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癮,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

高蹈出塵之余,該有多少困頓掙扎?一個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瘡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敗,正是他的勛章。

中國的詩歌史,三篇辭賦不能繞過去。屈原的《楚辭》,憤慨激烈。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zhuǎn)為沖淡平和。蘇軾的《赤壁賦》,徹底明心通透。這三人的詩文內(nèi)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jié)。近年,我讀魯迅古體詩,也讀出了屈陶蘇的影子。

9.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陶淵明紀念館“四處晃蕩"時,作者探尋遺跡,渴望走近陶潛,院中景物的涼意與其內(nèi)心的“漠漠然”相契合。

B.解說大姐的著裝、氣質(zhì)與陶潛紀念館似有些格格不入,后來她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誦讓我激動得淚流滿面。

C.精神的困苦憤激和人格的清潔都在《歸去來兮辭》中得以體現(xiàn),作者借歐陽修的評價來表達對陶潛的欽佩之情。

D.《江州尋陶潛》從陶淵明紀念館“尋"起,又“尋”及陶潛的文學作品、仕宦遭際、生活處境和他內(nèi)在的精神思想。

10.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我的心里只有陶潛”,簡約之中表達出的作者的喜愛與敬佩之情,正是文章的情感主線。

B.文中兩處畫線句都使用了比喻,前句表現(xiàn)講解大姐的熱情投入,后句表達作者對陶潛的高度贊美。

C.作者在文中將陶潛和大多數(shù)文人對比,也與魯迅類比,都是為了深入透徹地探究陶潛的精神世界。

D.本文綜合采用描寫、敘述、抒情、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將歷史與文學、理性與感性巧妙地結合。

11.作者在陶潛的作品里讀出了哪些“困苦憂懼”?請結合文本分析。

12.本文著重寫作者在江州尋訪陶潛,卻為何用大量篇幅寫蘇軾?請結合文本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打我身邊路過的世界

湯世杰

在峽谷里行走,滿目都是新鮮,世界猶如初降,仿佛一切都剛剛誕生,巨大的、既柔和又飆烈的嫻靜與安詳,你很想去揣摩、體驗她在億萬年前的造山運動中,所經(jīng)歷過的一切;巖石與巖石間相對移動時送出的串串火星,隆起或沉落的巨大山體,從地底深處涌出的、通紅的,四處奔行的熔巖,和像刀劍剮蹭玻璃天空一樣刺耳的嚇人音響……

那是一座大峽谷億萬年親歷過的景象,只是從那以后,已很少有人再次想起。我也只是突然想了起來,想起了那些壯麗的原初。

當然,走,一直走,也總會有走累了走渴了、什么事都不想做的時候。那時不妨找個地方站一會兒,或索性坐下來,歇歇腿腳,喘口氣兒。其實人在西陵峽峽谷里,也難得真能歇著——腿腳停了,步子停了,眼睛卻總也停不下來,心更是停不下來。

那天歇息的地方,是峽谷半山上,路在那里向江流中間鼓凸出去,繞出來一個小小的回頭彎,就像一個天然的觀景臺,近乎天造地設一般。那些億萬年前在造山運動中形成的山崖,都裸露著它們憑肉眼就能看出、清晰度十分容易辨識、有著巨大傾斜度的石紋肌理,一座座都狠狠地直插江底,顯得既生猛成式,又生氣勃勃,絕無呆滯衰朽之象。①有時猛然看去,那些山崖似乎都還在繼續(xù)奔行著,步子既大且急,樹木草葉看上去跟不上它的步伐,都斜斜地落在了身后。在一條大江上修建了一道又一道大壩后,峽谷里的江水,早就失去了建壩前那樣的洶涌湍急,但即便在陽光下,一江流水的潺潺而行,仍然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②世界——是的,整個世界——仿佛都正在從我面前路過,打馬而去。

時光洶涌。而每一天,都短得只在一瞬之間,讓你也讓我,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就匆匆逝去,生命的錯過總?cè)绱蠼瓥|流,又無反顧。

世界在走過,從我面前走過。

走過就是路過。

意識到這一點我多少有點驚奇,有點興奮——從來,不都是我作為一個人,在世界上走嘛,我們以為大地是不動的。原來,只要換一個方向,世界也可以看作是從我面前走過的啊。

突然想起,天地山川與人類的顧盼相望,古已有之。從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都是閱透千古的扼腕之嘆。世界在他們面前是靈動洶涌、生生不息的。

曹孟德顧盼自雄,用那種由從他面前路過的世界所領悟的盛大與宏闊,為自己的理想霸業(yè)做了有力的心理暗示。陳子昂則顧盼自孤,這個懷有大抱負的詩人,卻在面對那個從他面前路過的世界時,念及大千世界的博大與悠長,而感到一己之力的微小與單薄。③當下,還有幾人會回味人與世界的那種互相路過的關系?

我那樣的驚喜就感性且尋常多了,并不能證明什么,比如人的了不起什么的。人生逆旅,就非過客。人一直不過是世界這個龐然大物的過客。只是在那一刻,在某個轉(zhuǎn)瞬即逝的時段,世界也是一個打個體生命面前路過的過客。于是我盡力讓自己沉下心來,只想好好看看、好好體味一下,這世界到底是怎么打馬而去,從我身邊路過的。

峽谷里的世界看似狹窄,實際上那是一種巨無霸的狹窄。峽谷兩邊的山并不狹窄,夾在兩山之間的峽谷其實也不狹窄。狹窄是一種錯覺,因江的綿長而產(chǎn)生。這世上,有許多事,都不可想,不可語。你一想就會陷入巨大的不可知,陷入這個星球時光的浩渺無際與你人生的短暫無常的巨大悖論之中,遠古造山運動的余波還在繼續(xù)。峽谷兩邊看不見的山崖深處,巖石還在解體、崩裂、坍塌,某些地段的泥土還在流失,地下水繼續(xù)在暗中改變著一切。而在峽谷的上方,頭頂,日日夜夜,都有僅憑眼睛未必能夠看見的,緩緩移動著的燦爛星云。想一想,平時我能注目的,大約也就只是些表皮的日常物象,一片陽光、一絲云、一場雨以及一年到頭時新時續(xù)刮著的一陣陣風,注目它們當然是應該的。它們關系著我的日常。它們當然也在打我面前路過,按照它們自己的節(jié)律。萬物都在默默趕路,不知來自哪里,也不知去向何方。

峽谷里,人不少不多。仔細些看,會看到那些農(nóng)舍內(nèi)外、橘子樹下、橙子林里,都有人在做活路。只是因為離得太遠,看不大真切——山太高、水太長、峽谷太深,人因而顯得微不足道。

我看見對岸的山腳有個村子,村子里有人,我喊了幾聲,他們沒有聽見。我知道峽谷的江上有條船,船上面有人,我打一聲呼哨。他們也沒聽見。

峽谷并不空,至少有一道山巖聽見了我的問候,它悠緩地應答我的那聲嘿——一直在峽谷里飄浮回蕩,不肯墜落。

不遠處的一個人,就在這時進入了我的視線。他隨那個路過我的世界一起走了過來。他像是在林子里干了一陣什么活后,剛剛走出來的,汗水涔涔的額頭,在他鉆出林子時,像玻璃那樣有過一道閃光,轉(zhuǎn)瞬即逝。就憑這,他依然是那個路過我的世界的一部分。

④多希望他也看見了我啊!可惜他沒往我這邊瞥上一眼。哦,如此,即便我愿意,我也沒法讓我成為路過他那個世界的人了……

13.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想象大峽谷創(chuàng)始之初的盛景開頭,展現(xiàn)了一幅壯麗的歷史景觀,給人一種厚重感,為后文作者的感悟埋下伏筆。

B.“潺潺而行的江水"和“直插江底”的一座座山崖,以動帶靜,給作者一種“山崖"在流動的錯覺,從而領悟到“世界在走過,從我面前走過”。

C.一般人以自己為主體,世界為客體,主觀認為人從世界路過。而作者轉(zhuǎn)換視角,給予世界主體,自己為客體,發(fā)現(xiàn)世界在路過,頗有哲思。

D.作者行走在峽谷中,對世界產(chǎn)生新的思考,陷入這個星球時光的浩渺無際與人生的短暫的巨大悖論之中而無法自拔。

14.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以動寫靜,賦予“山崖"旺盛的生命力。

B.句子②中,兩個“——”中間的內(nèi)容,突出了“世界"的主體性,強調(diào)“世界打我身邊路過”這一驚奇的發(fā)現(xiàn)。

C.句子③作者運用反問句,意思是說在已經(jīng)沒多少人回味人與世界的互相路過,反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D.句子④是希望他人看到自己,渴望自己的世界與他人的世界產(chǎn)生關聯(lián),使“我"成為他人世界的一部分。

15.當意識到“世界也是一個打個體生命面前路過的過客”后,作者沉下心來,好好體味了一番,那么作者產(chǎn)生了哪些人生思考和感悟?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16.學校多媒體小組想圍繞此文拍攝一期短視頻。經(jīng)過討論,第一組展現(xiàn)的主題為“觀察·遐思·愿望”,第二組展現(xiàn)的主題為“路過”。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根據(jù)主題,從構圖方面寫出你的短視頻拍攝構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又包含著無法歸鄉(xiāng)的苦悶之情"錯誤,文中并未談無法歸鄉(xiāng),也未談苦悶之情。故選:C。

2.答案:A

解析:A.“句式整散結合,長短句式交錯使用”分析不當,本文多用散句和短句,如“衣服崩了線,褲子開了口,做個被罩,縫個圍裙……"不慣,哪里有我們的平房好,自由,方便”等,偶有整句和長句,如“我娘想得少故而快樂多,身體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糾結多,身體相對弱"。故選:A。

3.答案:①爸爸是一個傳統(tǒng)的男性形象,他脾氣暴躁,為人固執(zhí)嚴肅,有大男子主義。②他的形象更加反襯出母親懂得忍讓、樂觀豁達、不糾結、不苛刻的一面。

解析:首先,分析“爸爸”這一人物形象。根據(jù)文中說“我爸性子急,他倆合拍的時候很少,常常三句話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會被責罵。在強勢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會選擇默默忍受……"可知:爸爸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根據(jù)“我爸太固執(zhí)太嚴肅了”“很難說動我爸離開家半步"可知:爸爸為人固執(zhí)嚴肅。根據(jù)“沒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人該如何相處。我娘會不會受到爸的欺負”“我都囑咐我娘別和倔強了一輩子的老爸計較,再囑咐老爸和娘好好說話,別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使性子"可知:爸爸是一個傳統(tǒng)的男性形象,有大男子主義。其次,分析“爸爸”這一人物的作用。根據(jù)文中“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倆合拍的時候很少,常常三句話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會被責罵。在強勢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會選擇默默忍受,實在忍不住,會小聲反抗一下,但聲音很弱,她不想家里發(fā)生戰(zhàn)爭,讓我們四個孩子受到驚嚇"我爸太固執(zhí)太嚴肅了,而我娘樂觀豁達,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不糾結,不苛刻。遇到什么事都能想得開”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更加反襯出母親懂得忍讓、樂觀豁達、不糾結、不苛刻的一面。

4.答案:①娘教孩子們唱歌,豐富夜晚的生活,娘成為“我"音樂的啟蒙老師。②娘為了不讓孩子受到驚嚇,不想挑起家庭戰(zhàn)爭,極力忍受爸爸的責罵。③娘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吃苦耐勞,起早貪黑地勞作;娘做了十字繡,她把最好看的送給“我”,希望用在“我"的新房子里;④娘為了不讓孩子們擔心,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告訴孩子們,只是一個人默默地流淚。

解析:①由“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視,沒有什么娛樂生活……,娘就教我們唱歌。我覺得娘唱得真好聽,就很認真地和她學,《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歸來》《東方紅》《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學的,娘就是我的音樂啟蒙老師”分析概括出:娘教孩子們唱歌,豐富夜晚的生活,娘成為“我"音樂的啟蒙老師。②由“我爸就急了,娘就會被責罵。在強勢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會選擇默默忍受,實在忍不住,會小聲反抗一下,但聲音很弱,她不想家里發(fā)生戰(zhàn)爭,讓我們四個孩子受到驚嚇”分析概括出:娘為了不讓孩子受到驚嚇,不想挑起家庭戰(zhàn)爭,極力忍受爸爸的責罵。③由“除了給全家人安頓吃穿用度,我娘還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農(nóng)活兒。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有睡過懶覺,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燒火做飯,喂豬喂雞,從早忙到晚,沒有休息的時間"分析概括出:娘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吃苦耐勞,起早貪黑地勞作;由“娘從箱子里拿出幾個枕套,是她繡的十字繡,她撿了一個最好看的給了我,說我有了新房子可以用”分析概括出:娘做了十字繡,她把最好看的送給“我”,希望用在“我”的新房子里。④由“僅剩沒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人該如何相處。我娘會不會受到爸的欺負。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淚,為了不讓我們擔心,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會在電話里告訴我們,只會一個人暗自流淚"分析概括出:娘為了不讓孩子們擔心,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告訴孩子們,只是一個人默默地流淚。

5.答案:C

解析:百姓關心戰(zhàn)士,詢問家庭婚姻,更多出于對戰(zhàn)士的敬佩、關心、喜愛,是軍民魚水情的體現(xiàn)。

6.答案:D

解析:同院的鄰居也幫助梨花嫂,并非僅有的溫暖。之所以視為“一個真正的好人,一個真正的親人”,不僅因為戰(zhàn)士們護佑了她,更是告訴她另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和方式,勇敢解放自己,擺脫舊生活。

7.答案:①潔白、輕柔、淡雅、美麗的梨花,象征著溫婉美麗、淳樸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梨花嫂,讓人物塑造更加形象;

②象征著軍民之間純潔美好的“魚水情”,讓主旨表達更加雋永;

③梨花即雪花,既點題,又前后照應,自然交織現(xiàn)實與回憶,讓文章結構更加謹嚴;

④梨花與雪花、梨花嫂和諧交融,讓作品意境更加富有詩意。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晰“梨花”在作品中的意蘊,然后從人物形象、情感主旨、情節(jié)結構、文章意境等方面分析作用。

8.答案:①解放軍戰(zhàn)士原本是農(nóng)民,在加入革命隊伍后迅速成長進步,對于革命深入理解,倍感自豪;

②在戰(zhàn)士關愛百姓、平等相待的真摯言行和不畏犧牲、斗志昂揚的革命精神影響下,梨花嫂思想進步,離家出走,勇敢追求新生活;

③在戰(zhàn)士的影響下,“我"追求進步,離開家鄉(xiāng),走上了革命道路。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品主旨及人物形象的能力。作品主要反映解放戰(zhàn)爭時期,而寫作時間指向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再圍繞“向往美好、追求進步”從解放軍戰(zhàn)士、梨花嫂、“我"等方面逐一分析即可。

9.答案:B

解析:讓作者“激動得淚流滿面”的主要是陶潛作品內(nèi)容和陶潛的思想精神。

10.答案:B

解析:第一處畫線句不是比喻,是類比。

11.答案:①經(jīng)濟生活的窘迫艱難。作者在《歸去來兮辭》序文中讀出他生活的艱難困苦,在他的詩句中看出不善耕種而有的窘迫交困。

②內(nèi)心精神的困頓掙扎。世俗官場中的失敗與不折不曲、守住名節(jié)的艱難;想要超脫世俗“不違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困苦。

解析:解答本題,結合題干關鍵信息“陶潛的作品里”困苦憂懼篩選概括信息即可。經(jīng)濟生活的窘迫艱難?!啊稓w去來兮辭》小序?qū)懙煤蔚忍拐\: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作者在《歸去來兮辭》序文中讀出他生活的艱難困苦,無以養(yǎng)家;“一個文人豈能種好地?難免窘迫,內(nèi)外交困”《乞食》詩?!伴L期營養(yǎng)不良的他,大約罹患低血糖癥吧。一日餓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門。人一看是大詩人,欣然開門納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在他的詩句中看出不善耕種而有的窘迫交困。內(nèi)心精神的困頓掙扎。“一個人為了不違逆自己心性,執(zhí)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癮,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高蹈出塵之余,該有多少困頓掙扎?一個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瘡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敗,正是他的勛章”,世俗官場中的失敗與不折不曲、守住名節(jié)的艱難;想要超脫世俗“不違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困苦。

12.答案:①借寫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寫出陶潛沖淡平和的精神。

②借蘇軾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寫陶潛的困苦藏于詩文肌理之中。

③借蘇軾的《赤壁賦》寫出了由屈原到陶潛一脈相承、向內(nèi)求索的詩文內(nèi)核。

解析:尋訪陶潛,而寫蘇軾,則二人必有相關相似相承之處,且其作用應主要是要表達對陶潛的認識與思考,從而升華主題。找到答題區(qū)間進行理解分析即可。文中有“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為陶潛精神所滋養(yǎng)著的“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zhuǎn)為沖淡平和”,借寫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寫出陶潛沖淡平和的精神。文中有“二人性情迥異,陶潛的困苦皆藏于詩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見,蘇軾外露些”,借蘇軾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寫陶潛的困苦藏于詩文肌理之中。“兩人終究殊途同歸了,皆走向了‘懷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向內(nèi)求索"屈原的《楚辭》,憤慨激烈。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zhuǎn)為沖淡平和。蘇軾的《赤壁賦》,徹底明心通透。這三人的詩文內(nèi)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jié)”,借蘇軾的《赤壁賦》寫出了由屈原到陶潛一脈相承、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