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創(chuàng)新方案】高中語文第二專題第6課師說落實應(yīng)用訓(xùn)練蘇教版必修1(時間:40分鐘分值:65分)一、基礎(chǔ)鞏固(30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和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傳:chuán,流傳B.作《師說》以貽之 貽:dài,贈送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讀:dòu,句中的停頓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諛:yū,阿諛,奉承解析:A項,傳,zhuàn,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B項,貽,yí;D項,諛,yú。答案:C2.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欲人之無惑也難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eq\b\lc\{(\a\vs4\al\co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C.eq\b\lc\{(\a\vs4\al\co1(而恥學(xué)于師,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D.eq\b\lc\{(\a\vs4\al\co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A項中兩個“之”都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項中前一個“則”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后一個“則”是連詞,表承接。C項中前一個“于”是介詞,向;后一個“于”是介詞,表被動。D項中前一個“乎”是介詞,相當于“于”;后一個“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呢”。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B.或師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異也D.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解析:A項,“受”同“授”;B項,“不”同“否”;C項,“生”同“性”。答案:D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③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④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⑤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解析:“學(xué)者”古義為“求學(xué)之人”,“傳道”古義為“傳授道理”,“眾人”古義為“一般人”,“小學(xué)”古義為“小的方面學(xué)習”,“古文”古義為“兩漢及其以前的散文”。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君子不齒A.小學(xué)而大遺B.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C.吾從而師之D.位卑則足羞解析:C項與例句都是名詞用作動詞。A項,形容詞用作名詞;B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D項,形容詞用作動詞。答案:C6.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D.圣人無常師解析:A項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同為判斷句。B項,賓語前置句(不知句讀,不解惑);C項,被動句(不于時拘);D項,一般陳述句。答案:A7.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文章一開始,作者就強調(diào)了從師的重要性,論述了為什么要從師和以什么人為師的道理。B.第2段作者先以感嘆語氣,惋惜古人優(yōu)良的從師風氣沒有能夠流傳下來,接著就用三組比喻來論證。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為例子,主要在于說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別人才向別人學(xué)習,鼓勵人們應(yīng)該虛心好學(xué)。D.總起來看,《師說》著重論述師道的重要性,嚴正地駁斥士大夫們的惡意誹謗,抨擊時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尚,為開展古文運動掃除思想障礙。解析:B項,“三組比喻”應(yīng)為“三組對比”。答案:B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學(xué)習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2)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3)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感到羞恥,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則被認為近于諂媚了。二、類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題。問說劉開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擇之,芻蕘[注]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xué)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shù)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xué)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xué)非古人之學(xué),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xué)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不見其有可恥焉,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選自劉開《孟涂文集》)[注]芻蕘:割草打柴的人。9.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非問無以廣識 廣:廣闊B.交相問難 難:詰問C.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知:同“智”,智慧D.夫子賢之 賢:意動用法,認為……有才能解析:廣:增加。答案:A10.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eq\b\lc\{(\a\vs4\al\co1(①好學(xué)而不勤問,②而恥學(xué)于師))B.eq\b\lc\{(\a\vs4\al\co1(①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②其賢不及孔子))C.eq\b\lc\{(\a\vs4\al\co1(①古人以問為美德,②以為輪))D.eq\b\lc\{(\a\vs4\al\co1(①然則古人所深恥者,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A項,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B項,代詞,自己的/代詞,他們的。C項,介詞,把。D項,所字結(jié)構(gòu)。答案:C11.下面全都屬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組是(3分)()①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②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④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⑤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⑤解析:①是好問者的表現(xiàn);⑤是不好問者的原因;其余都是“是己而非人”的表現(xiàn)。答案:B12.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3分)()A.“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它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治學(xué)者不能缺少問,二是學(xué)與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B.作者舉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來說明“問”是古圣先賢的美德的C.作者認為今人不好問的原因是今人所學(xué)的并不是“古人之學(xué)”,所喜愛的也不是“古人之好”。D.本文無論在命題、立意、論證方法或語言風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韓愈《師說》的影子,因而有明顯的抄襲的痕跡。解析:“抄襲”的說法不妥,應(yīng)為模仿。答案:D1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8分)(1)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2)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夠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參考譯文:君子學(xué)習一定喜愛問?!皢枴焙汀皩W(xué)”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xué)”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喜愛學(xué)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xué)習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還可能不能應(yīng)用于實際,認識了那些大的(原則、綱領(lǐng)、總體),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問,又將怎么解決呢?(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破除那些疑問,(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到有學(xué)識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當?shù)娜?,向他們問,借以共同研究?這就是《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古代的人虛心采納善言善事,不挑選事情地問,不挑選人地問,(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養(yǎng)和學(xué)業(yè)的知識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話,圣人(也)采納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詢問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詢問,以(他們的)大智卻注意到淺近平常的意見,不是偶然的謙虛,實在是要從多方面聽取有益的意見。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通病。學(xué)習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wěn)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情(了)。(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輕視他,(認為)不值得向他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當?shù)娜耍е覒虻膽B(tài)度而不敬重他,不甘心向他問,像這樣,天下就幾乎沒有可以問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沒有可疑的了,這只是自以為是罷了。自以為是,那錯誤還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淺薄卻嚴密地掩蓋自己的過錯,寧愿讓學(xué)習最終不進步,(也)不愿意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危害自己的內(nèi)心修養(yǎng),(錯誤可就)大了,而陷入這(種大錯誤)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而且不喜愛問的人,(是)由于不能虛心;不能虛心,(是)由于不誠心實意喜愛學(xué)習。也不是不專心用功的緣故,他學(xué)習的不是古代儒家學(xué)習的(東西),他喜愛的也不是古代儒家所喜愛的(東西),不善于問是理所當然的。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也)一定會出現(xiàn)一次錯誤。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學(xué)習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問”可以少得了嗎?《周禮》(說),朝堂之外(要)詢問百姓(對朝政的意見),國家的大事還問到平民。所以身份尊貴的人可以問身份低賤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只要學(xué)識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孜淖硬灰韵虮人匚坏拖碌娜苏埥虨閻u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xué)問高。古人把“問”作為美德,而并不認為它是可恥的,后代的君子反而爭相把“問”當做恥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恥的(事),后代人卻做著而不以為恥的(就)多了,可悲啊!三、語言運用(15分)14.改寫下面的句子,使之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句式協(xié)調(diào)。(可增刪個別詞語)(4分)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以獻身為意義;同時它又是以求真為價值的科學(xué);教育還是藝術(shù),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也就沒有了生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xué),科學(xué)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shù),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15.用手機發(fā)短信送祝福已成時尚,在教師節(jié)時給你的老師或在中秋節(jié)時給你的朋友發(fā)一條短信表達你對他們的祝福。要求:①簡明得體,有文采,有創(chuàng)意;②40字以內(nèi)。(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的崇高勞動。辛勤的汗水是您無私的奉獻,桃李滿天下是您最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肥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環(huán)氧乙烷滅菌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流行時裝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料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多孔鈦棒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塑料培育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半導(dǎo)體/磁性材料清洗設(shè)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PC防爆燈罩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效低噪音螺旋分離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降焦醋纖濾棒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08月香港2024年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校園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大模型落地應(yīng)用實踐方案
- 2025年八省聯(lián)考內(nèi)蒙古高考生物試卷真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快遞運營》課件-項目一 快遞運營認知
- 地下室頂板后澆帶混凝土構(gòu)造柱支撐方案
- GB/T 19799.2-2024無損檢測超聲檢測試塊第2部分:2號標準試塊
- 2025年公司總經(jīng)理年終總結(jié)工作報告
- 2024山東一卡通文化旅游一卡通合作協(xié)議3篇
- 安徽省“江淮十?!?024屆高考化學(xué)一模試卷含解析
- 圖書外借服務(wù)計劃
- 軟考系統(tǒng)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教程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