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制備CCoPc復合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_第1頁
球磨制備CCoPc復合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_第2頁
球磨制備CCoPc復合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_第3頁
球磨制備CCoPc復合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_第4頁
球磨制備CCoPc復合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電催化CO2還原(CO2RR)可以將大氣中的CO2有效轉(zhuǎn)化為CO或碳氫化合物等一系列增值化學品,可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導致的環(huán)境問題。酞菁鈷(CoPc)因其優(yōu)異的二氧化碳還原產(chǎn)物選擇性,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電催化CO2RR反應中,然而,CoPc自身的不良導電影響了其催化活性。為此,選用CoPc及簡單易得的乙炔炭黑(C)通過簡便球磨法制備得到乙炔炭黑包裹的CoPc催化劑(CoPc/C),將其置于DMF中進行攪拌處理來制備CoPc/Cs。在0.1mol/LKHCO3中,CoPc/Cs表現(xiàn)出最好的電催化CO2還原性能,其過電位低至190mV,在-0.6~-0.9VvsRHE的寬電勢下CO的法拉第效率高于90%。該工作為簡便制備高性能酞菁類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引言溫室氣體CO2的過度排放引起全球溫室效應,導致各地氣候惡化。因此,如何將過量CO2轉(zhuǎn)變?yōu)橛杏玫奶假Y源,實現(xiàn)全球碳平衡管理備受關注。電催化CO2還原(CO2RR)可將二氧化碳還原還原為CO、甲酸、乙醇等一系列的增值碳基化學品和燃料,且所需電能由太陽能、風能以及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所提供,被認為是緩解這些問題和保持碳中和的一條有希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然而,電催化CO2RR反應復雜,涉及產(chǎn)物種類眾多,再加上水相電解液體系易發(fā)生析氫反應(HER),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產(chǎn)物選擇性,加大了產(chǎn)物的分離純化難度。因此,制備具有優(yōu)異催化活性且對產(chǎn)物有高選擇性的電催化劑對環(huán)境保護有重大意義。在眾多的二氧化碳還原電催化劑中,具有MN4配位中心的金屬酞菁類化合物因其化學穩(wěn)定性高、還原產(chǎn)物選擇性高以及分子結構可調(diào)等優(yōu)點,引起了人們強烈的研究興趣。作為金屬酞菁類家族中重要一員的酞菁鈷(CoPc)因其在電催化CO2還原過程表現(xiàn)出對CO較高的選擇性,被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于1967年提出酞菁鈷具有催化性能,隨后分別將酞菁鈷置于在水相電解質(zhì)中吸附于石墨電極上和碳布上進行CO2還原,但性能均不佳。由于CoPc的不良導電性,隨后通過CoPc與碳材料的復合來提高催化性能。分別采用DMF超聲處理方法與微波加熱方法制備CoPc復合碳納米管催化劑(CoPc/CNT);采用吡啶功能化碳納米管錨定CoPc分子,合成CoPc-py-CNT催化劑等??偟膩碚f,與碳材料復合后確實提高了催化活性,但是存在催化劑制備反應時間長、步驟繁瑣等缺點。高能球磨法制備超細納米復合材料具有工藝簡單,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且在制備過程中,通過機械力的作用細化顆粒,使顆粒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強,因此使得復合材料的某方面性能發(fā)生變化。因此,可使用導電性好,形狀可塑性強的碳材料顆粒與CoPc基體以球磨的方法制備二氧化碳電催化劑。分布在基體CoPc表面的C可以傳輸電子,促進表面的催化反應,而C可以減少CoPc基體的團聚效應,有效提高復合催化劑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本文選擇CoPc和簡單易得的乙炔炭黑(C)為原料,通過球磨法制備出乙炔炭黑包裹CoPc的復合催化劑(CoPc/C),并對其進行DMF溶劑攪拌后處理,得到CoPc/Cs催化劑。經(jīng)測試,在0.1mol/LKHCO3電解液中,CoPc/Cs將CO2還原為CO的性能表現(xiàn)最好。

正文部分1

實驗部分1.1

主要儀器與試劑1.2

催化劑的制備1.3

電極的制備及電催化CO2RR測試工作電極的制備:取5mg樣品、依次加入120

μL

Naflon溶液、400μL蒸餾水、600μL異丙醇,將其超聲約1h至均勻墨水。隨后取35μL墨水滴涂在處理后的碳布上(負載量為0.3mg/cm2),干燥后備用。2

結果與討論2.1

催化劑的表征2.1.1

XRD及紅外光譜表征通過XRD圖譜對各種材料進行物相表征,如圖1a所示,球磨后的乙炔炭黑及CoPc相比于未處理前物質(zhì),特征峰的位置并未發(fā)生改變只是強度稍有不同,這可能是由于球磨過程導致的顆粒效應,造成某一晶面的衍射峰強度偏大。2.1.2

SEM及TEM表征圖2為球磨后CoPc、球磨后C、CoPc/C及CoPc/Cs的SEM圖譜。經(jīng)球磨處理后的CoPc的結構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平均粒徑約為1.8μm。而球磨后的C則為細小的顆粒,粒徑約0.2μm(圖2b)。2.1.3

XPS表征圖4為CoPc/Cs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圖,通過XPS來進一步研究其中各元素的化學價態(tài)與表面組分。如圖4a所示,催化劑中含有Co、N、C3種元素。圖4b為CoPc/Cs中Co2p的XPS圖譜,主要有位于780.1eV的Co2p3/2寬峰及位于795.3eV的Co2p1/2寬峰,并包含有兩個衛(wèi)星峰,Co2p的結合能高于Co0(778.1eV)和Co2+(779.2eV),但低于Co3+(781eV),表明Co的價態(tài)處于+2到+3之間。如圖4c所示,C1s的XPS圖譜包含283.7eV、285eV和286.8eV的3個峰,即催化劑中碳原子的化學鍵主要有3個成分,石墨化的碳、C-O物種及C=O。催化劑中含有Co-N(400eV)和吡啶態(tài)(398.2eV)兩種類型的N原子(圖4d)。2.1.4

比表面積(BET)測定圖5為各催化劑的N2等溫吸附-脫附曲線,CoPc/C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為29.50m2/g。2.2

各材料的電催化CO2RR性能測試本文采用三電極體系,在0.1mol/LKHCO3(pH6.8)電解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來評價材料的電催化性能。首先,對CoPc/C進行線性掃描伏安曲線(LSV)測定。為了探究不同質(zhì)量比的CoPc與C混合球磨后對電催化性能的影響,制備了一系列不同質(zhì)量比的CoPc/C材料。如圖6a所示,質(zhì)量比不同的CoPc/C催化劑的起始電位與電流密度均有一定差別,且當CoPc與C質(zhì)量比為1:0.67時,CoPc/C的電流密度最大且起始電位最低,表現(xiàn)為1VvsRHE電位下,電流密度約為20mA/cm2,因此,后續(xù)的優(yōu)化實驗選擇質(zhì)量比為0.67:1的CoPc/C進行。2.3

討論由以上測試數(shù)據(jù)及分析可知,相較于其他催化劑,通過球磨制備經(jīng)攪拌后處理得到的催化劑CoPc/Cs表現(xiàn)出較好的二氧化碳還原為CO的催化性能,不僅催化電流密度相對高,且過電位也很低。從球磨法制備的CoPc/Cs催化劑不同倍率的電鏡表征圖可知,球磨后的CoPc為塊狀固體,而炭黑則為200nm細小的顆粒。3

結論結論本文采用簡便的球磨法,以CoPc及C作為原料,制備得到了CoPc/C,并經(jīng)DMF溶劑進行攪拌、超聲后處理。電化學實驗結果表明攪拌制備的CoPc/Cs具有最佳的電催化CO2活性,其過電位低至190mV,在1VvsRHE時,電流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