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林東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內蒙古赤峰林東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內蒙古赤峰林東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內蒙古赤峰林東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內蒙古赤峰林東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赤峰林東第一中學新高考歷史押題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認為:“17世紀四十年代,東西方兩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視為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睂υ摱尾牧献顬檎_的解讀是A.作者視該時段為東西方由盛轉衰的分水嶺B.東西兩個君主分別是康熙皇帝和查理一世C.作者站在歐洲立場上看歷史所以是片面的D.作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形態(tài)轉變2.1956年,陳云在中共八大發(fā)言中提出,在工商業(yè)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yè)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這一發(fā)言體現(xiàn)出當時A.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B.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消失C.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D.社會主義改造尚不徹底3.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shù)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qū)。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边@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走城市革命道路的策略 B.開辟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 D.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4.“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材料中“鐵和血”“煤和鐵”分別喻意A.武力手段、工業(yè)基礎 B.暴力戰(zhàn)爭、國家壟斷C.強權政治、商品經濟 D.專制統(tǒng)治、自由競爭5.1913年,比爾德出版《美國憲法的經濟觀》,他在書中,逐一列出了55個制憲人士的經濟狀況,并論證了他們如何從維護各自的利益出發(fā)而影響了憲法的成文,并進一步指出美國憲法是參與制憲會議的貨幣、公債、制造業(yè)、貿易和航運4個利益集團發(fā)起和推動的是55個有產者利益博弈的結果。據(jù)此可知,當時作者認為,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A.忽視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B.順應了自由主義的時代潮流C.照搬了啟蒙思想家的立國原則D.代表了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利益6.在古希臘,“智慧”一詞原意為“實踐的技藝”,后隨著歷史的演變,詞義逐漸豐富為“熟諳日常事務、能做出健全的判斷、聰明、具有實踐的智慧”?!爸腔邸痹~義的豐富反映出古希臘A.注重勞動實踐 B.理性占據(jù)主導 C.強調人的價值 D.民主政治發(fā)達7.羅斯福指出:1936年全國47%的家庭和個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當于這47%的家庭的總收入;少數(shù)人暴富而多數(shù)人貧窮,民主制度國家的自由就不會是安全的。這說明“新政”的根本目的在于A.推行以工代賑增加就業(yè)B.防止貧富差距過大C.維護資本主義政治制度D.完善社會福利制度8.《馬可·波羅行紀》中曾記述:元朝時“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離開舊都而遷居新都”。這里的“契丹省”指的應當是A.遼陽行省 B.嶺北行省 C.甘肅行省 D.云南行省9.甘孩白利寺的格達活佛(1902—1950)曾寫下這樣的詩歌:“云雨出現(xiàn)在天空,紅旗布滿了大地。未見如此細雨,最后降臨大地……今朝離去,何日再回。"這首詩描述了A.藏區(qū)人民祥和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B.共產黨領導藏區(qū)人民進行民主改革的效應C.長征中的紅軍執(zhí)行正確的民族政策的結果D.漢族和藏族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0.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爾的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廠發(fā)生嚴重的毒氣泄漏事件,災難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這說明經濟全球化博帕爾慘案中的死難者A.只利于發(fā)達國家 B.在世界范圍內縮小了貧富差距C.是一把“雙刃劍” D.從長遠看不利于世界經濟發(fā)展11.專制主義制度很容易使皇帝與丞相之間產生矛盾,從漢至明清,歷代皇帝曾經采取過的限制相權的措施不包括A.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中央官不能參與決策B.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C.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D.設立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務12.下表為1979年與1997年中國部分經濟數(shù)據(jù)對比表。該表數(shù)據(jù)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場經濟體制得以建立 B.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對外貿易主導經濟發(fā)展13.1933年上?!渡陥笤驴钒l(fā)起中國現(xiàn)代化問題的專題征文討論。收到的26篇論文或隨筆中,主張走西方私人資本主義道路的只有1篇,傾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方法和統(tǒng)制經濟的占絕大多數(shù)。這表明當時A.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時代潮流B.知識界要求增強國力的迫切愿望C.國民黨的統(tǒng)治失去民眾支持D.中共根據(jù)地的發(fā)展影響日益擴大1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說:“理即是氣之理,理不先而氣不后?!彼€說:“禮雖純?yōu)樘炖碇?jié)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見……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王夫之對“理”的闡述①承襲了朱熹的天理觀②體現(xiàn)了樸素唯物精神③宣揚了經世致用觀念④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5.甲午戰(zhàn)敗后,梁啟超感嘆:“吾國則一經庚申圓明園之變,再經甲申馬江之變,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癢,未嘗稍改其頑固囂張之習。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绷簡⒊J為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的主要影響是A.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思想B.刺激民眾憂患意識的產生C.迫使中國擴大對列強開放D.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高漲16.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由此可知,科學革命()A.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B.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D.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7.聯(lián)合國大廈有一副大型彩色壁畫,其主題是“黃金法則”:“你不想人家那樣對待你,你也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蔽覈饨徽咦钅荏w現(xiàn)該法則的是A.“一邊倒”政策B.不結盟政策C.多邊外交政策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8.“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產黨軍來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過新年,計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鐮,高舉紅旗開大會,工農翻身掌大權。”這首江西遂川的歌謠最有可能傳唱于A.國民大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 D.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漢武帝時期,實行集中貨幣發(fā)行權和統(tǒng)一法幣的政策,同時創(chuàng)立國家企業(yè)制度,國營專利的實業(yè)包括鹽鐵和酒等。這些政策的實施A.鞏周了西漢中央政權 B.減輕了對農民的剝削C.廢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 D.遏制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20.1922年,毛澤東等人在萍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夜校。工人按文化程度分為高低兩班。晚上憑聽課證上課。后來學校還設立了讀書處,并備有《工人周刊》、《勞動周刊》、《大公報》等報刊,供工人業(yè)余時間自由閱覽。工人補習夜校的創(chuàng)辦A.推動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B.表明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開始結合C.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基礎D.有利于提高工人階級的政治思想覺悟21.新中國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認為不應選擇對蘇聯(lián)的”一邊倒”,因為這樣對于美國來說“太刺激了"。毛洋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對付國內外反動派即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們……并不發(fā)生刺激與否的問題,刺激也是那樣,不刺激也是那樣,因為他們是反動派。”毛澤東意在A.對帝國主義要進行堅決斗爭 B.反對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C.論證“一邊倒”方針的合理性 D.為新中國成立做理論上的準備22.如表為1910年12月15日《申報》廣告統(tǒng)計國家廣告主題方式和內容英國匯通保險、制造汗衫的機器、自來火、潤肺止咳藥、粉蜜等招購保險、儀器、商品、藥品等日本三井保險(水險、火險)招購保險其他國家補血圣藥、衛(wèi)生名酒、滋補樹皮丸、保裕享茂洋行全面招購等招購產品、登門指導中國治痰止咳藥招購藥品材料主要表明了A.市民的消費水平不斷升級 B.民族企業(yè)對宣傳重視不足C.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形勢嚴峻 D.西方列強加大了資本輸出23.如表是有關太平天國時期婦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斷太平天國A.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實現(xiàn)了男女平等C.沖擊了社會成員的固有角色定位 D.打破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24.8月7日傍晚,他們毅然決然地分三路向……急進。這段路上,不僅要越過隴海鐵路,而且還面對黃泛區(qū)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條河流。蔣介石完全沒有料想到他們會走這樣一著險棋,還以為他們只是“不能北渡黃河而南竄”。這一行動A.揭開了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序幕B.將戰(zhàn)爭引入“國統(tǒng)區(qū)”C.基本殲滅了國民黨主力D.導致國民黨政權被推翻25.下面是1873~1930年中國外貿情況表。由此推知,當時中國年份農副產品和礦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百分比)鴉片和工業(yè)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百分比)18732.6%91.9%189315.6%%91.6%191039.8%85%193049.7%70%以上A.鴉片貿易受到了限制 B.呈現(xiàn)出半殖民地化特征C.農產品加工體系建立 D.近代工業(yè)結構日益合理26.周滅商后,周公在總結商朝滅亡的教訓時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天命靡?!?。這一思想A.鞏固了西周的封建統(tǒng)治 B.符合先秦儒學的追求C.具有重天命、輕人事的特點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礎27.觀察下圖,其主張的提出者是A.胡適 B.陳獨秀 C.梁啟超 D.魯迅28.1912年元旦,發(fā)表在上海《申報》的《新祝詞》寫道:“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新出于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yè),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庇纱丝芍梁ジ锩麬.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追求 B.維護了社會道德的底線C.促進了學術研究的進步 D.轉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29.梁啟超說:“(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shù)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shù)之達·伽馬。(中國)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梁啟超意在A.呼吁國民學習西方人文主義 B.否定明清遠洋開拓的滯后性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會原因 D.肯定西方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成就30.秦朝規(guī)定了官方文書的表述標準,如“公室”“王室”稱“縣官”,“邊塞”稱“故塞”,“郡邦尉”稱“郡尉”,“邦司馬”稱“郡司馬”。這有利于A.隸書的全面推廣B.儒家思想的傳播C.邊患危機的解決D.大一統(tǒng)思想的宣傳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鄉(xiāng)飲酒禮始于周代鄉(xiāng)人以時聚會宴飲的禮儀,長期承擔著社會教化的職能,到元代卻逐漸淡化。洪武五年,明太祖正式向全國推廣修訂后的鄉(xiāng)飲酒禮,其禮儀程式主要從儒家典籍和唐宋禮制中損益而來,但增加了宣講國家律法的“讀律”一項。洪武十六年,明太祖又下詔頒行鄉(xiāng)飲酒禮圖式,對府州縣和民間里社鄉(xiāng)飲酒禮作出了詳細規(guī)定。府州縣的鄉(xiāng)飲酒禮程序非常繁瑣,賓客座次以官爵高低和年齡長幼為序,而里社的鄉(xiāng)飲酒禮儀式相對簡略,賓客座次也僅以年齡長幼為序。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再次頒布鄉(xiāng)飲酒禮圖式,按照無過、有過及過犯程度分別設置三等座次。同時,《大明律》還對違反鄉(xiāng)飲酒禮規(guī)定的行為制定了懲罰措施。但正如時人觀察到的,一些懲戒性的規(guī)定在民間因“恐啟爭生釁”而致廢擱已久。——據(jù)楊艷秋《明代的以禮化俗及禮向基層的滲透——明洪武朝鄉(xiāng)飲酒禮考察》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太祖推行鄉(xiāng)飲酒禮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太祖推行鄉(xiāng)飲酒禮的作用。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美國對朝政策乃至遠東政策驟然發(fā)生轉變。1950年初美國政府曾公開宣布朝鮮半島處于美國遠東戰(zhàn)線的防御圈之外,美國對朝鮮問題的一切.計劃都是以從朝鮮脫身為基點的。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在僅僅五天之內,連續(xù)做出一系列決策,而且步步升級,終于全面卷入了朝鮮戰(zhàn)爭。杜魯門曾這樣回憶:必須堅決制止這種對一個自由國家實行武裝侵略的行動,這對保持和平十分重要。我們向大家宣告,我們認為朝鮮的局勢關系很大,因為從這種局勢中可以看出西方的力量和決心。目前,要想制止世界其它地方的新的行動,唯一的辦法是采取堅決的行動。根據(jù)我們的看法,如果我們不能采取行動保護一個在我們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并且由聯(lián)合國采取行動來保障它的自由的國家,那么,不但在亞洲,而且在歐洲、中東和其他地方,靠近蘇聯(lián)的各國人民對我們的信心都會受到極不好的影響。-----摘編自沈志華《美國是怎樣卷入朝鮮戰(zhàn)爭的:過程和依據(jù)》(1)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朝鮮戰(zhàn)爭前后美國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朝鮮戰(zhàn)爭的結果對美國的影響。33.材料金代立國后,效法中原皇朝的修史做法。金太宗時,“詔書求訪祖宗遺事,以備國史”,還“命完顏勖等采與契丹往來及征伐諸部,咸得其實”。熙宗時,參用唐宋體制設置記注院、國史院等機構,前者專修起居注,后者負責修纂本朝歷史,由宰相監(jiān)修國史,設編修官為專職史官,置女真、漢人各四員。金代史官進士出身者占史職總數(shù)的70%,漢族史官中有不少狀元出身,一些很有影響的各族學者都曾擔任過史職。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他們通過入值禁中、應召問對、備顧問參與政治,金代史官制度的這一變化,成為元明清三代翰林院與國史院機構合一的轉折點。金世宗時,設立譯經所作為修撰史書的輔助機構,翻譯了《尚書》、《周易》等典籍。金朝兩次編撰《遼史》,并修撰了實錄、國史、典制史等大量史籍。——摘編自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與史官特點》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金代修史取得成效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金代修史的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jù)“17世紀四十年代”、“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可知此時西方開始向近代民主政治轉型,而中國依然固守原有的社會形態(tài),作者的著眼點是社會形態(tài)的轉變,選D項;作者雖然認為“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但此時不一定是東西方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排除A;兩個君主分別是查理一世和崇禎帝,排除B項;作者并不是站在歐洲的立場上看問題,排除C。2、A【解析】

根據(jù)“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yè)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發(fā)言體現(xiàn)了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故A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BD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的相關信息,排除C。3、D【解析】

略【詳解】根據(jù)材料中的“華南山區(qū)”“毛澤東”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材料強調的是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故D正確。4、A【解析】

根據(jù)材料“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和血”就是依靠戰(zhàn)爭,用武力手段建立帝國;“煤和鐵”強調了工業(yè)是德國統(tǒng)一的物質基礎,煤為工化提供主要能源,而鐵則是工業(yè)的主要原料,所以“煤和鐵”就是德國的工業(yè)基礎,故答案為A;BCD不符合材料的喻意,排除。5、A【解析】

依據(jù)材料“美國憲法是參與制憲會議的貨幣、……推動的是55個有產者利益博弈的結果”來看,該憲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故答案為A項。B項作者認為這是4個利益集團發(fā)起的,不是自由主義的潮流,排除;C項作者認為該憲法未體現(xiàn)啟蒙思想家立國的原則,排除;D項1787年憲法制定時,美國尚未出現(xiàn)壟斷資產階級,排除。6、C【解析】

題干材料強調人在有實踐技能的同時,還強調人的思考、判斷,突出體現(xiàn)人的價值,故C正確;智慧一詞的原意即注重勞動實踐,設問“詞義豐富"不僅限于此,非材料強調重點,排除A;“健全的判斷”能體現(xiàn)理性,但“理性占據(jù)主導”說法錯誤,希臘社會并非理性占據(jù)主導的社會,排除B;民主指人民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材料并未體現(xiàn)民主政治,排除D。故選C。7、C【解析】

根據(jù)材料“少數(shù)人暴富而多數(shù)人貧窮,民主制度國家的自由就不會是安全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在當時是不希望人均收入過于懸殊,因為這不利于“民主制度國家的自由”,因而可以推知羅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故C選項正確;以工代賑主要是為了增加就業(yè),緩解經濟危機的影響,是羅斯福新政的具體措施,故A選項錯誤;防止貧富差距過大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因此該選項從屬于C選項,故B選項錯誤;完善社會福利制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D選項錯誤。8、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發(fā)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的“契丹人”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qū),按照元朝行省制度的劃分,東北地區(qū)應該是屬于遼陽行省管轄,故應該選擇A;B項是管轄包括今俄西伯利亞大部、蒙古國等地區(qū),排除;C項是在西北,排除;D項是在南方,排除。故選A。9、C【解析】

據(jù)材料“甘孩白利寺的格達活佛(1902—1950)……紅旗布滿了大地……今朝離去,何日再回。"并結合所學可知,格達活佛看到的紅旗布滿了大地、又離去,反映的是1936年紅軍長征停留在甘孜,紅軍的舉動感動了格達活佛,為了讓藏民更了解紅軍,格達活佛寫下了可以傳唱的詩歌,C正確;當時藏區(qū)存在農奴制,人民生活并不幸福,A錯誤;據(jù)材料格達活佛(1902—1950)可知,此時的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3月開始)還沒有進行,B錯誤;據(jù)材料“紅旗”、“今朝離去,何日再回”等信息可知,此時的西藏還沒有獲得解放,材料沒有涉及“漢族和藏族”的關系,D錯誤。10、C【解析】

1984年在印度從事生產的美國化工廠毒氣泄露,造成“帕博爾慘案”這一人間慘劇,典型說明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C項正確;慘案發(fā)生對雙方都是不幸,是重大災難,不能說明全球化對發(fā)達國家有利,A項錯誤;毒氣泄漏制造的人間慘案不能用來說明全球化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縮小,也不能說明從長遠看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經濟發(fā)展,BD兩項錯誤。11、D【解析】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務和西藏軍政事務,與限制相權無關,符合題意,故選D;漢代漢武帝時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中央官僚不能參與決策;唐代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宋代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ABC都是限制丞相權力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排除。12、B【解析】

根據(jù)材料數(shù)據(jù)可知,1979-1997年期間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及貿易依存度迅速增長,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1992年南方談話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因此材料所述得益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B項正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A項錯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C項錯誤;材料所述數(shù)據(jù)變化得益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不是對外貿易主導經濟發(fā)展,并且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13、B【解析】

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材料未涉及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失去了民心支持,故C錯誤;材料只是統(tǒng)計發(fā)表的論文,看不出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時代潮流,故A錯誤;材料信息無法表明中共根據(jù)地的發(fā)展影響日益擴大,D項錯誤;從表中統(tǒng)計的論文來看,只有一篇支持走資本主義道路,其他均支持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而此時的蘇聯(lián)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即斯大林模式,知識分子對蘇聯(lián)經濟模式的認可,表明知識界要求增強國力的迫切愿望,故B正確。故選B。14、A【解析】試題分析:據(jù)材料提到,“理即是氣之理,理不先而氣不后?!?、“禮雖純?yōu)樘炖碇?jié)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見,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王夫之對“理”的闡述體現(xiàn)了樸素唯物精神,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故②、④正確;材料否定了朱熹的天理觀,故①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經世致用觀念,故③錯誤。故①②組合錯誤,故A排除。①④組合錯誤,故B排除。②③組合錯誤,故C排除。②④組合正確,故D正確??键c: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名師點睛】王夫之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王夫之還指出,天地間存在著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實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決不可說具體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認為“形而上”與“形而下”雖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著上下之間有界限可以分割開來。從知識的來源上看,原理、規(guī)律是從對事物的抽象而得來的,因此,應該是先有具體形器,后有抽象觀念。15、B【解析】依據(jù)材料“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民眾憂患意識產生,故B項正確;中體西用思想與“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不符,應排除A項;材料主要說明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應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故D項錯誤。點睛: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聯(lián)系所學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影響分析解答。16、A【解析】

依據(jù)材料“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科學革命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自然科學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因此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不是自然科學推動文藝復興興起,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17、D【解析】

題干中“黃金法則”主要是指只有相互之間的尊重,才能實現(xiàn)雙贏?!耙贿叺埂本褪侵袊谕饨簧蠄远ǖ卣驹谏鐣髁x陣營一邊,和資本主義陣營相對,與“黃金法則”無關,故A項錯誤。不結盟政策主張非集團、不結盟的原則,主張廣大亞非拉國家團結起來,相互支持,制止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現(xiàn),與“黃金法則”無關,故B項錯誤。多邊外交是相對于雙邊外交而言,指的是三個以上國家在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與“黃金法則”無關,故C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它強調相互之間以平等的姿態(tài)進行和平外交,符合題干中的“黃金法則”,故D正確。18、B【解析】

依據(jù)材料“共產黨軍來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過新年,計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鐮,高舉紅旗開大會,工農翻身掌大權”“江西遂川”來看,這指的是共產黨在江西進行了土地革命。依據(jù)所學可知,共產黨是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在江西進行的土地改革。B正確;國民大革命時期未進行土地改革,A錯誤;抗戰(zhàn)時期土地改革的內容是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不符合材料,C錯誤;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未在江西進行土地改革,D錯誤。故選B。19、A【解析】

漢武帝時期中央政府統(tǒng)一貨幣管理,實行專賣制度,這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西漢中央政權,A正確;題干列舉政策多屬于商業(yè)領域,與農業(yè)無關,排除B;封建社會土地私有,C排除;漢武帝在財政和專賣制度方面的舉措限制了大商人對商業(yè)利潤的壟斷,但“遏制”表述絕對,排除D。20、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對工人階級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培訓,有利于提高工人階級的政治思想覺悟,D正確;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是在國民黨一大召開后,A排除;五四運動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B排除;中共在1921年就已經成立,C排除。故選D。21、C【解析】

據(jù)材料“對付國內外反動派即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們……并不發(fā)生刺激與否的問題,刺激也是那樣,不刺激也是那樣,因為他們是反動派。”可知,毛澤東認為對美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并不發(fā)生刺激與否的問題,其目的是論證“一邊倒”方針的合理性,C正確;材料是針對“一邊倒”的討論,而不是單獨的強調“對帝國主義要進行堅決斗爭”,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反對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是針對“一邊倒”的討論,B說法錯誤;D違背史實。22、C【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申報》外國產品廣告數(shù)量遠超中國產品,在方式和內容上也有相似之處,這說明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形勢嚴峻,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僅依據(jù)材料信息無法得出B選項,排除;廣告宣傳不等于資本輸出,D選項錯誤。故選C。23、C【解析】

據(jù)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可知,在分田上太平天國主張男女平等;“妻道在三從,無違爾夫主”可知,可知,洪秀全對婦女觀念上又深受理學影響,強調妻子要服從丈夫,強調“妻道三從”,這是其農民階級局限性的表現(xiàn);據(jù)材料“當人們行走在街上時,……大多數(shù)人都是天足”并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禁止婦女纏足;綜上分析,太平天國沖擊了婦女的固有角色定位,C符合題意;《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由于處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沒有實現(xiàn),A錯誤;據(jù)材料“妻道在三從,無違爾夫主”分析可知,沒有實現(xiàn)男女平等,B、D錯誤。24、B【解析】

根據(jù)“北渡黃河而南竄”可知,這次軍事行動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把戰(zhàn)爭從解放區(qū)轉移到國統(tǒng)區(qū),拉開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故B正確;遼沈戰(zhàn)役揭開了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序幕,不符合“北渡黃河而南竄”,排除A;三大戰(zhàn)役基本殲滅了國民黨主力,不符合“北渡黃河而南竄”,排除C;1949年渡江戰(zhàn)役推翻國民黨政權,符合“北渡黃河而南竄”,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北渡黃河而南竄”,聯(lián)系所學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略反攻的史實和影響分析解答。25、B【解析】

表格信息顯示1873—1930年中國原料出口比重不斷上升,工業(yè)品進口占比重一直很大,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可知,近代中國淪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呈現(xiàn)出半殖民地化特征。B正確;材料不能體現(xiàn)鴉片貿易的狀況,A排除;材料只顯示農副產品出口比重,不能看出農產品加工體系建立,C排除;據(jù)所學可知,近代工業(yè)輕、重工業(yè)比例發(fā)展不協(xié)調,D排除。故選B。26、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周公“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與先秦儒家“德治”“輕徭薄賦”的“保民”思想的內涵基本一致,故選B項;A項錯在“封建統(tǒng)治”,排除;材料認為只有實行德政,關愛百姓,才能得到天的估助,統(tǒng)治才能延續(xù),實際上重于人事而虛于天命,故C項錯誤;分封制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井田制的建立以及王權的鞏固、國家機器的強化,故D項錯誤。故選B。27、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圖中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新文化運動中的白話文運動。而胡適又是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所以其主張的提出者是胡適??键c: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胡適28、A【解析】

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新祝詞》提出不但要革新道德、學術,而且也要革新服飾風格,這表明辛亥革命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追求,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辛亥革命改變了人們的道德觀念,在此之前道德底線并未被突破;C、D兩項都被包含在A選項中,不能全面的概括材料信息。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9、C【解析】

梁啟超將中西方偉大航海家進行對比,認為西方有后繼者,而中國沒有,意在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會原因,選項C正確;材料與人文主義無關,排除A;梁啟超將中西航海家及其后續(xù)發(fā)展情況對比,意在反思中西方社會差異,而非批評明清的遠洋開拓,排除B;選項D與題無關,排除。30、D【解析】

秦統(tǒng)一后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縣制以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材料中“縣官”、“郡尉”、“郡司馬”等稱謂體現(xiàn)了秦朝加強大一統(tǒng)思想的宣傳,故D正確。材料涉及稱謂變化與隸書的推廣無關,故A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對儒家“焚書坑儒”,故B錯。C項與材料無關。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