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新高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美國根據(jù)1903年簽訂的《巴拿馬運河條約》,一次付給巴拿馬1000萬,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從而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運河和運河區(qū)的權利。運河1904年開鑿動工,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這一事實,突出表現(xiàn)了:A.美國的霸權主義欺凌弱小 B.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C.資本全球擴張的強勁勢頭 D.“門戶開放”政策的作用2.下面為反映美蘇“冷戰(zhàn)”的漫畫。該漫畫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寫的是“自由世界聯(lián)合體”,赫魯曉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該漫畫反映了A.美蘇試圖分裂德國B.歐洲處于對峙狀態(tài)C.蘇聯(lián)處于戰(zhàn)略攻勢D.美國借口組建北約3.《后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細絹)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脂、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睂Υ瞬牧侠斫庾顪蚀_的是A.蔡倫是造紙術的發(fā)明者B.文字記載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jù)C.原料選擇與降低造紙成本無關D.人類的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4.下圖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該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②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③廣告主要宣傳了博士帽的實用功能④帽式的差異體現(xiàn)出男尊女卑的觀念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新中國實行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對國民黨政府和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xié)定,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訂、或重訂?!逼渲小坝枰猿姓J”的是A.《告各友邦書》B.《中蘇友好同盟條約》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D.《聯(lián)合國憲章》6.《十二銅表法》第六表第五條有如下規(guī)定:“如有人在出庭辯論時親手保護自己的物品。”具體做法就是與對方興訟時,興訟雙方以手抓住所爭辯的物品并以嚴肅的言辭來維護對該物之權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審判官在場時進行。這表明《十二銅表法》A.具有形式主義的特征 B.保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C.已經發(fā)展到成熟階段 D.法庭辯論決定物品歸屬7.古羅馬普通公民所穿的托加長袍是簡樸而沒有裝飾的,是天然毛料的顏色;平民的服色多為深灰、淺灰或褐色;參加選舉的候選人穿著純白色的托加袍,以引人注目;貴族、執(zhí)政官、皇帝、將軍等人所穿的托加喜愛以紫色作為服色。這表明古羅馬A.法律體系健全 B.奢靡之風盛行 C.等級制度森嚴 D.人文氛圍濃厚8.從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中國共收入糧食547億斤,支出糧食587億斤,赤字達40億斤,一些私人糧商乘機搶購糧食,囤積待機。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國家處理的辦法是:在農村實行征購,在城市定量分配。國家處理糧食危機的做法A.保證了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 B.縮小了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C.促成了經濟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D.奠定國家工業(yè)化的基礎9.據(jù)統(tǒng)計,僅1937—1938年,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到延安去的知識青年就達2萬多,先后經各種途徑奔赴解放區(qū)的大學生、學者、文學家和藝術家以及外國專家華僑等共有6萬多,遠超1937年初中共黨員的總數(shù)(4萬)。這反映出當時A.抗日救亡成為國民的普遍追求B.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明顯擴大C.中共的先進性得到空前的認同D.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的教育思想10.下列材料內容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湯伐夏,國號商”②“自羲農,至黃帝”③“夏傳子、家天下”④“周武王、始誅紂”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11.一位傳教士將他描述為“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對他來說,“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中國,沒有人比得上中國人,也沒有宗教比得上儒家。雖然他創(chuàng)辦了許多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但他從不提倡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這位傳教士所描述的“他”應該是A.林則徐 B.洪秀全 C.張之洞 D.鄭觀應12.1970年,歐共體正式建立了歐洲政治合作機制,旨在通過成員國首腦、外長定期會議協(xié)調歐共體成員國的外交政策立場,使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這反映出歐共體A.各國外交政策趨同 B.國際地位提高C.實現(xiàn)了政治一體化 D.獨立傾向增強13.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A.中國留學日本人數(shù)增多B.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C.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D.日本先于中國接觸西學14.英王伊麗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個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數(shù)例外者,凡六歲和六歲以上者,每人都應戴一頂完全在英國織造的帽子,如有違犯,每次罰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A.重商主義 B.殖民擴張 C.自由貿易 D.閉關鎖國15.吳宓先生在《空軒詩話》中寫道:“寅恪嘗謂唐代以異族入主中原,以新興之精神,強健活潑之血脈,注入久遠而陳腐之文化,故其結果燦爛輝煌……”。材料體現(xiàn)李唐文化A.批野質樸的黃土氣息與美感 B.兼容并蓄和渾融整合的特點C.經世致用的觀念和進取意識 D.英武豪邁與溫婉細膩的特色16.《史記平準書》記載,漢武帝下令,“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古代刑具)左趾,沒入其器物”。此后歷朝大都沿襲這一做法。這主要表明A.漢武帝的舉措順應時代潮流 B.政府對國計民生行業(yè)的控制C.漢朝的經濟措施為歷代效仿 D.漢武帝成為歷代君主的楷模17.清代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漸得蘇息,歷代因之,皆享國久長,民不思亂?!边@句話著重強調宋代A.文臣治國政策的重要性B.地方設置通判的必然性C.加強中央集權的局限性D.完善三省體制的進步性18.下面是19世紀中期英國政治發(fā)展歷程簡表。據(jù)此可知,此時英國A.工人階級主導政治變革 B.政治民主化潮流不可阻遏C.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擴大 D.勞資雙方反封建聯(lián)盟鞏固19.當歷史學家談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法西斯主義、黑人民權運動等史實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會保障 C.人權 D.君主立憲20.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批準“四三方案”(因計劃用外匯43億美元),從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引進先進成套技術設備,興建了二十多個大型工業(yè)項目,至1982年全部投產,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該材料主要表明A.對外開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拉開中國與西方往來序幕C.外交環(huán)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 D.“左”傾錯誤得到徹底糾正21.據(jù)《元史·百官志三》記載:“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庇纱伺袛嘈核犞貞撐挥谙聢D中的A.AB.BC.CD.D22.有學者認為:“17世紀四十年代,東西方兩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視為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睂υ摱尾牧献顬檎_的解讀是A.作者視該時段為東西方由盛轉衰的分水嶺B.東西兩個君主分別是康熙皇帝和查理一世C.作者站在歐洲立場上看歷史所以是片面的D.作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形態(tài)轉變23.17世紀40年代明朝崇禎帝和英國查理一世兩位君主的暴亡,有學者認為這是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其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A.政權發(fā)生更替B.社會發(fā)生轉型C.國力對比變化D.文化途徑迥異24.學界普遍認為古希臘戲劇起源于對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所以早期戲劇主要是描寫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紀戲劇出現(xiàn)越來越多對人物性格的描寫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這一變化反映了A.戲劇服務對象轉向民眾 B.宗教信仰喪失主導地位 C.人文主義思想逐漸興起 D.戲劇創(chuàng)作開始面向生活25.下圖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傳畫《未來的工業(yè)建設小能手》。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A.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B.青少年具有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C.重視農田基本水利建設 D.大力推進國家工業(yè)化建設26.下圖為1954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美術作品《一輩子第一回》(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該作品反映了A.農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悅 B.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成就C.掃盲教育帶來的巨大變化 D.生產資料所有制根本變革27.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天上衛(wèi)星轉發(fā),地上有線傳輸”的廣電覆蓋新格局形成。下列事件與這一局面形成有關的有①各地方電視臺的紛紛建立②“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③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wèi)星成功升空④“中星九號”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8.有學者指出,在希臘悲劇中,無論是王子和公主之悲劇,還是英雄兒女之悲劇,均過分重視生命個體自由的表達,如在悲劇《美狄亞》中,當美狄亞愛上伊阿宋時,不惜殺兄盜國寶,當伊阿宋背叛她時,她又不惜殺子報復。該學者意在說明A.要重視公民生命價值 B.應該要完善人的德性修養(yǎng)C.戲劇作品應表達德性 D.應尊重女性自主選擇權利29.下表摘編自《清代外債史論》,據(jù)該表可知借款次數(shù)總額經建借款額及占總額百分比鐵路借款額及占經建借款額百分比晚清政府2082.1億兩(白銀)3.7億兩;1.2%2.8億兩;76%北京政府64615.7億元(銀元)4.5億元;1.6%3.2億元;71%南京政府10845.0億元(銀元)6.0億元;2.3%2.2億元;37%A.政治民主運動推動經濟獨立發(fā)展B.近代中國政府比較重視鐵路建設C.經濟建設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D.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30.有學者指出,自然法作為一種“元則”,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則,是構成近代西歐高效制度的關鍵特征。這種以自然法為基礎的制度起源于羅馬法的所有權制度,以及由這一制度產生的羅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護無權者以對抗掌權者。由此可知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根本動力B.羅馬開創(chuàng)的法律和制度對后世具有深刻影響C.自然法是羅馬法律制度體系中最重要的內容D.羅馬法的本質特征是保障無權者對抗有權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人類文明發(fā)展至今,全球已愈來愈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中國人的世界意識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更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號令天下的最高權威;而周圍各國如“夷”,位于這個模式的邊緣,必須向“中國”臣服……“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文化作為區(qū)隔“夷”和“夏”的標準。(1)據(jù)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對宇宙和世界體系的認識。結合古代中國文明發(fā)展狀況分析這一認識產生的原因(可以從自然環(huán)境、經濟、科技等方面思考)。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一些官員一方面出于對西方列強強權的義憤,力圖解除不平等條款對中國的束縛,伸張自身的權益;另一方面,出于與西方國家辦理外交事務的實際需要,這些官員逐漸認識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調整國際關系方面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和規(guī)章制度,因此,力主將近代國際法引入中國……從19世紀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國公使入北京設立使館。作為對等性的反應,1868年,清政府向歐洲派出于第一個外交使團,1877年中國第一個駐外使節(jié)也被派往倫敦,翌年,在歐美其他國家開始設立使館。(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政府的世界意識和外交理念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材料三1949年3月5日,毛澤東說:“我們必須盡可能地首先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民主國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薄豆餐V領》第57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與各外國政府和人民恢復并發(fā)展通商貿易關系?!?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說:“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zhàn)爭,有300多年的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味無知……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閉關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時代。如果不開放,再來個閉關自守,50年要接近經濟發(fā)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保?)據(jù)材料三,概括指出毛澤東和鄧小平兩代領導人共同的世界意識。兩個時代中國與世界融合的程度不同,毛澤東時代中國與世界隔離較久,鄧小平時代加速融入世界,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2.辮子與歷史材料一:“我(孫中山)剪去一生長成之辯發(fā),往衣服店買得一套最新日本裝穿好,……日本自戰(zhàn)勝中國后,世人以禮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無此舉,則不能逃脫數(shù)次之危險地位矣?!懳臓N《流亡之孫公》材料二:12月13日內閣總理袁世凱剪除發(fā)辮,以為各界之倡?!?911年12月17日《大公報》材料三:滿虜竊國,易吾冠裳,強行編發(fā)之制,悉從腥膻之俗。當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執(zhí),從容就義……今者滿廷已覆,民國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滌舊染之污,作新國之民。……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有不遵者以違法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剪辮法令》材料四:1912年2月19日的《申報》載,有一挑水夫尚垂發(fā)辮,該兵士迫令剪去,結果發(fā)生爭吵推拉,挑水夫受傷致死。山東都督周自濟派宣傳員到昌邑,宣傳新政,勸導剪辮,激起民變,宣傳員和無辮者27人被殺。材料五: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梳著小辮走進課堂曾引起學生們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狂儒辜鴻銘》問題:(1)推測孫中山是何時剪辮子的,他為何要剪辮子?(2)袁世凱公開剪辮子有何政治意圖?(3)辜鴻銘所言的“心中的辮子”是指什么?(4)基于上述材料,你是怎樣看待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剪辮子”現(xiàn)象?33.中央集權制馬未都先生在《歷史的啟示》里曾談及:“任何社會制度都有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特點,任何社會制度都有各自的優(yōu)劣。我不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是無懈可擊的,我也不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無是處的。中國有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我們具有強大的文化認可,所以,我們的社會制度一定要在文化下運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農業(yè)社會里,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與之相應的制度特點是專制。但在前資本主義時期,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這是中國制度建設的獨特之處。……秦朝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體制形式中最關鍵的步驟。“縣”是“懸”的古字,“懸”者,垂直也?!袊糯按笠唤y(tǒng)”的政治格局的形成、發(fā)展,跟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完善是密切相關的。……中央集權制在兩千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對中華文明的沿承延綿的意義不可忽視?!諠蛾P于“中央集權制”的幾點思考》材料二制憲者們有兩個需要同時實現(xiàn)的目標:首先是立國,惟有將邦聯(lián)條例下13個松散的獨立州凝聚起來,建立一個可以行使足夠權力的聯(lián)邦政府來取代邦聯(lián),合眾國才成其為一個國家。其次是限權,約束權力是憲政的根本,這個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必須恰當,而且從創(chuàng)建伊始就要將限制自身權力的機制設置其中?!X滿素《美國自由主義的變遷》材料三聯(lián)邦可以造成健康的強有力的政治局面,維護美國的和平與安全。一個有效率的全國政府與和諧的聯(lián)邦是對付外來侵略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把全國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集中起來,用于任何方面的目的?!櫵亍蹲杂芍髁x基本理念》材料四前元之世,政專中書,凡事必先關報,然后奏聞。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達,尋至大亂,深可為戒?!嗳觊抖Y部志稿》材料五資本主義萌芽從明中后期出現(xiàn)到鴉片戰(zhàn)爭前夕,始終在萌芽狀態(tài)中徘徊?!斯扇∈亢痛笈d文字獄是明朝統(tǒng)治者用于鉗制知識分子的一種手段?!崒氱吨袊糯ㄊ贰罚?)材料一所述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實施的原因及特點有哪些?(2)材料二美國是如何“從創(chuàng)建伊始就要將限制自身權力的機制設置其中”的?(3)請結合20世紀30、40年代的歷史,解讀材料三的觀點。(4)綜合以上材料,評述中央集權制度。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由商品輸出變?yōu)橘Y本輸出。根據(jù)材料“一次付給巴拿馬1000萬,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從而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運河和運河區(qū)的權利”符合資本在全球擴張,故選C;A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排除;在巴拿馬開鑿運河進行經濟擴張不能體現(xiàn)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B錯誤;D是針對中國,排除。2、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自由世界聯(lián)合體”指的是資本主義陣營,赫魯曉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著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歐洲的擴張,由此可知,歐洲處于對峙狀態(tài),故選B。德國分裂是美蘇冷戰(zhàn)的結果,而不是美蘇的戰(zhàn)略意圖,排除A;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蘇聯(lián)處于守勢,排除C;北約在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就已建立,排除D?!军c睛】解答漫畫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或漫畫里的文字信息,而不僅僅是對漫畫本身的解讀。3、D【解析】蔡倫是造紙術的改進者,不選A項。實物記載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jù),不選B項。選擇成本更低的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為原料造紙,直接關系造紙的成本,不選C項。由于竹簡太重不便攜帶,而帛書太貴不易推廣,人們需要低廉的造紙原料,所以人類的需求是推動造紙術的發(fā)展原因,故選D項?!究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成就·四大發(fā)明4、B【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以來社會生活變遷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jù)題干的圖片可知它為國貨,因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因為是仿制西式,所以這說明了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而③④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可排除。綜上,本題選B.考點: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變化5、D【解析】

材料中體現(xiàn)了新中要承認的是符合獨立、平等的相關條約和協(xié)定,而《聯(lián)合國憲章》的內容體現(xiàn)的正是尊重獨立、平等、和平的原則,故新中國會承認的是《聯(lián)合國憲章》,故D正確;《告各友邦書》是1912年孫中山以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的名義發(fā)表的,宣布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不符合“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排除A;《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新中國成立后簽訂的,不符合“國民黨政府和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xié)定”,排除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與美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新中國不會“予以承認”,排除C。6、A【解析】

從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銅表法》第六表第五條的相關要求具備形式主義的特征,故答案為A項;這一規(guī)定不是保護奴隸主利益,排除B項;羅馬法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編纂時發(fā)展到成熟階段,排除C項;這一規(guī)定不是決定物品歸屬的法律方式,排除D項?!军c睛】羅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如《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買賣不動產和奴隸等,除當事人親自到場外,還必須邀請5個證人和1名司秤參加,要講規(guī)定的語言,做一定的動作才能生效。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當事人慎重考慮,防止錯誤、欺詐、脅迫或無端反悔,也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的特色。發(fā)展到萬民法后,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要求,才逐漸變得簡易、靈活。7、C【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羅馬社會制度的理解和認識。題中的材料反映了古代羅馬不同身份的人在服飾上有明顯的不同,說明彼此之間是嚴格區(qū)分的,等級制度森嚴,故C項說法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羅馬的法律建設問題,故A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材料也沒有反映出奢靡的生活風氣,故B項不合題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嚴格的等級區(qū)分,而不是人文主義的氛圍,故D項說法錯誤,排除。8、A【解析】

“在農村實行征購,在城市定量分配”,這是建國初期,國家面對糧食危機采取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政策。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做法把農業(yè)納入計劃經濟體制,保證了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故A正確;該措施不能縮小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故B錯誤;史實證明,該政策下經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故C錯誤;一五計劃奠定了國家工業(yè)化的基礎,故D錯誤。9、C【解析】

本題考查抗日戰(zhàn)爭中中共根據(jù)地建設。從材料時間信息可知,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或者汪偽政權相比,抗戰(zhàn)時期中共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根據(jù)地的民主建設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區(qū)的學生、學者,故C項符合題意;“普遍”表述太絕對,故A不符合題意;到延安和解放區(qū)的學生學者并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項不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教育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故D不符合題意。10、B【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朝代排序為夏商西周,而黃帝是傳說時代,其早于夏商西周,因此選項B正確;選項A、C、D排序有誤,排除。11、C【解析】

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務運動·思想及代表人【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題干關鍵信息“雖然他創(chuàng)辦了許多現(xiàn)代化事業(yè),但他從不提倡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可知這與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思想相符,因此他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故C項正確;A項是抵抗派,B項是農民階級,D項是早期維新派,ABD三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12、D【解析】

依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歐共體力圖對外“用一個聲音講話”,擺脫美國的控制,反映出歐共體獨立傾向的增強,因此D選項正確;協(xié)調各成員國外交政策立場不等于各國外交趨同,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歐共體的宗旨和要求,并未突出其結果,B選項錯誤;歐洲政治一體化仍是趨勢,至今尚未實現(xiàn),C選項錯誤。故選D。13、C【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的西學東漸。19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明治維新,日本國力不斷增強,躋身于世界強國行列。故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大量與西學有關的“日本新詞”迅速傳入中國,故C正確。A、B、D僅是原因之一,不是決定性因素。14、A【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伊麗莎白一世要求六歲以上兒童必須戴一頂完全在英國織造的帽子,這符合當時英王提出的重商主義思想,因為重商主義是指通過保護國內市場和發(fā)展對外貿易,保護和發(fā)展本國的制造業(yè),故答案為A;BCD的政策均與材料內容不符合,排除。15、B【解析】

從材料中“異族入主中原”“注入”等可以看出李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整合的特點,故選B;而A項“黃土氣息”、C項“經世致用”、D項“英武豪邁”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16、B【解析】

漢武帝時期鹽鐵官營,以重典治私鑄鐵器、煮鹽者,為歷代繼承,這體現(xiàn)的是重農抑商政策中,國家實行專賣制度,控制國計民生行業(yè),B正確;國家專賣制度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與時代潮流無關,排除A;C是對材料現(xiàn)象的描述,排除;題干強調的是歷代王朝對漢武帝實行專賣,打擊私販私鑄政策的繼承,而非對漢武帝個人的推崇,排除D。17、A【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為了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xiàn),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的安定,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國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地方通判的設置;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加強中央集權的局限性;D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宋代對地方控制的加強,與中央的三省體制無關。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8、B【解析】

資產階級激進派與工人階級加強合作,致力于推動英國議會制度變革,促使民主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這體現(xiàn)了政治民主化潮流的強勁,故選B項;工人階級的參與推動了議會改革進程,但改革的主導力量還是資產階級,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指導思想,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擴大”,排除C項;議會改革主要體現(xiàn)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工業(yè)革命背景下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已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排除D項。19、C【解析】試題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突出體現(xiàn)的是民主共和、反法西斯主義突出體現(xiàn)的是民主和反對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權運動主要是反對種族歧視和維護黑人的民主權利,這一些都體現(xiàn)出了一個共同的主旨即人權。故此題應選C項考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此題為概念選擇題。這種題型是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多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它注意對歷史概念的有機滲透和運用,備選項的設計立足于歷史基本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或本質的挖掘與提高。每一歷史概念都有客觀存在的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歷史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本質屬性)和特定的歷史外延(結果、作用、影響、意義等)。因此解答概念選擇題要注意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qū)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定性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在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同時,在平時要加強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20、C【解析】

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緩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國能夠利用外匯從美日等國購進成套技術設備,說明外交環(huán)境影響經濟發(fā)展,C正確;對外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實,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中“徹底”表述絕對,20世紀70年代初“文革”尚未結束,排除。21、A【解析】

元朝設立宣政院,是元朝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tǒng)轄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的軍政事務的機構,A是西藏,故選A;B是東北,C是北京,D是臺灣,不符合宣政院所轄之地,排除BC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聯(lián)系所學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分析解答。22、D【解析】

根據(jù)“17世紀四十年代”、“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可知此時西方開始向近代民主政治轉型,而中國依然固守原有的社會形態(tài),作者的著眼點是社會形態(tài)的轉變,選D項;作者雖然認為“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但此時不一定是東西方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排除A;兩個君主分別是查理一世和崇禎帝,排除B項;作者并不是站在歐洲的立場上看問題,排除C。23、B【解析】

材料“西方的起、東方的沒落”反映了當時中西方社會不同的演變趨勢。結合所學,中國明清時期仍然處于小農經濟主導的君主專制的封建社會,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可見該學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轉型,故B項符合題意;政權更替屬于表面現(xiàn)象,故A項不符合題意;國力對比與社會轉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質的問題,故C項不符合題意;文化差異屬于社會轉型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故D項不符合題意。24、C【解析】

公元前5世紀,民主政治日益完善,使得當時人們的關注點從“神”變?yōu)椤叭恕?,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的興起,故C項不符合題意;古希臘戲劇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民眾,沒有發(fā)生轉變,排A項不符合題意;戲劇內容轉變適應了當時市民政治生活的需求,“宗教喪失主導地位”與史實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D項“開始面向生活”與史實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25、D【解析】

1954年正值國家工業(yè)化建設,因此宣傳畫《未來的工業(yè)建設小能手》反映了當時國家大力推進工業(yè)化建設,D正確;宣傳畫的主題是工業(yè)建設,與教育、生態(tài)環(huán)保以及農田水利建設無關,排除A、B、C。26、B【解析】

由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及“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的描述可知,該作品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成就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故選B。畫中老人持有的是選民證,而非土地證,且土地改革在1952年已經基本完成,與材料時間也不符合,故排除A;畫中老人持有的是選民證,而非與教育相關的證書,排除C;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即1954年生產資料所有制還未實現(xiàn)根本變革,排除D。【點睛】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政治建設的成就,旨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畫不是重點,對畫背景的解讀才是,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務必請關注括號內的解釋信息。27、B【解析】

依據(jù)中國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可知,1978年北京電視臺改名為中央電視臺后,各地電視臺紛紛建立,另外,1986年2月,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升空,使我國形成了“天上衛(wèi)星轉發(fā),地上有線傳輸”的廣電覆蓋新格局①③符合題意,B正確;1970年5月;2008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結束了其工作壽命,②排除;“中星九號”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時間不符,④排除,ACD錯誤。28、B【解析】

根據(jù)材料內容可知美狄亞為愛殺兄盜寶,為恨殺子報復,說明美狄亞的人格和道德修養(yǎng)出了問題,因此《美狄亞》的作者強調要完善人的德性修養(yǎng),故選B;ACD表達的意思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明性,不符合題意,排除。29、B【解析】從表格反映的鐵路借款額及占經建借款額百分比在不同歷史時期數(shù)額均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國政府比較重視鐵路建設,對外借款有較大部分用于鐵路建設。故答案為B項?!罢蚊裰鬟\動”和“經濟獨立”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項;從表格數(shù)據(jù)看,不能反映經濟建設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化過程已經完成,排除D項。點睛:本題的解答主要是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從鐵路借款額及占經建借款額百分比在不同歷史時期數(shù)額均較大這一關鍵信息來確定答案。30、B【解析】

材料表明,自然法蘊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則,是構成近代西方國家高效制度的關鍵,這種以自然法為基礎的制度起源于羅馬的所有權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體現(xiàn)出羅馬開創(chuàng)的法律和制度對后世具有深刻影響,故B項正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A項錯誤。自然法是羅馬法的指導思想,不是具體的法律制度,C項錯誤。羅馬法的本質特征是維護奴隸主的統(tǒng)治,D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認識:中國是宇宙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原因:中國地處東亞大陸相對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下,對外界了解較少;自然經濟為主導時代科學技術和經濟長期領先于世界,封建統(tǒng)治者形成盲目自大心理。(2)變化:清朝統(tǒng)治者開始拋棄傳統(tǒng)的天朝上過意識,轉向學習西方,并逐漸形成近代國家平等的世界意識和對等的外交交往理念;原因:鴉片戰(zhàn)爭失敗,民族危機和統(tǒng)治危機嚴重,民族自尊心嚴重受挫;為了解除不平等條約的威脅,維護國家利益,急需要了解近代國際外交知識。(3)共同意識:都意識到中國發(fā)展離不開世界,關起門搞建設不行;都主張對外開放,融入世界發(fā)展潮流,促進國家發(fā)展。不同原因:毛澤東時代沒有融入世界:國際上處于兩極格局下,美蘇激烈斗爭,世界局勢緊張;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企圖扼殺新中國;國內左傾錯誤發(fā)展。鄧小平時代融入世界: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地位、中美關系正?;?、中日建交等打破了外交僵局;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左傾錯誤,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開始改革開放;世界多極化、全球化迅速發(fā)展,形成了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窘馕觥?/p>

(1)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一中““中國”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的信息來概括答案;第二小問理念從材料一中““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文化作為區(qū)隔“夷”和“夏”的標準”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三小問從地理環(huán)境、經濟模式以及政治心理的角度組織答案。(2)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二中“清廷一些官員一方面出于對西方列強強權的義憤,力圖解除不平等條款對中國的束縛,伸張自身的權益……這些官員逐漸認識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調整國際關系方面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和規(guī)章制度”的信息去概括變化;第二小問結合晚晴政局的變化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民族危機和統(tǒng)治危機嚴重,民族自尊心嚴重受挫;為了解除不平等條約的威脅,維護國家利益,急需要了解近代國際外交知識”的角度思考作答。(3)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三中“閉關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時代。如果不開放,再來個閉關自守,50年要接近經濟發(fā)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的信息來概括共同意識;第二小問不同的原因毛澤東從“建國初期兩極格局以及國內政局以及思想影響的角度組織答案;鄧小平原因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fā)展以及政策,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的角度組織答案。32、(1)1895年后(或1895年發(fā)動廣州起義失敗后),出于政治避難需要。(2)顯示擁護共和,示好南方革命黨;并給清廷以壓力,以便奪取政權。(3)舊的思想觀念(或傳統(tǒng)觀念)。(4)具體要求:觀點準確;史實與材料運用恰當;論證論述充分;組織表達敘述清楚。答案l: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能結合材料從一個或多個角度展開深入分析。如:辮發(fā)屬于身體,其變化反映著政治、生活、觀念的變遷,見證著中國近代化艱難的歷程。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并能從一至兩個角度展開深入分析。如:辮發(fā)折射著政治、生活和觀念等變化,具體要求同上,但略低。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只進行單一維度一般性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