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學案
學習目標:
1、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
2、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3、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學習重點難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3、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痛苦和無盡的哀思。
學習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分析法
學習過程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瞿塘峽口,以水急、
風大、多猿著稱。詩中抒發(fā)的不只是詩人個人的不幸。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了,但
地方軍閥們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
得繼續(xù)“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里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
艱辛,個人多?。ǚ尾?、瘧疾)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
了排遣濃云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郁悶,他抱病重陽節(jié)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
增添了新的悲哀。
二、誦讀(音讀、意讀、情讀)
指導誦讀
1、理性的把握: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nèi)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中去,文如其人,
言為心聲;
2、感性的表現(xiàn):語音、語調(diào)、表情、動作、音樂。
三、研習
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兩句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個字,但意
思卻十分豐富,宋代的羅大經(jīng)曾說這兩句話十四個字中含有八層意思,哪八層意思呢?
2、如何理解尾聯(lián)中的“艱難”一詞?
3、“潦倒新停濁酒杯”一句是怎么體現(xiàn)詩人內(nèi)心愁苦的?
4、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了幾種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
5、我們把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詩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過秋景體現(xiàn)出來的呢?
四、內(nèi)化訓練:
比較〈〈秋興其一〉〉和〈〈登高〉〉的相同點
五、反思
【教學目的】
詩歌教學一直是困繞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上好一首詩呢?以往的經(jīng)驗多是詞語解
釋,但詩歌又豈是能解釋的?而如我們在《本事詩》中見到的將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敷衍
成一個故事,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解釋的方式。克萊夫?貝爾說:“感受力很強的人……對于
偉大東方藝術品中有意味的形式,不假思索的作出反映,而對那些被……津津樂道的遺聞瑣
事和藝術的社會批評無動于衷?!保ā队幸馕兜男问健罚┮龈惺芰軓姷娜耍覀冺氼I悟作
品的真正內(nèi)涵與意味,以同作品被賦予的外在相區(qū)別開來。我研究了一些上詩歌似乎很成功
的課例,都以故事開頭,這固然有其“情感”上的優(yōu)勢,但開掘詩歌的境界卻很有限,而課
堂上的師生互動也不過是變相的詞語解釋,還談不上對詩歌的個性閱讀與深刻理解。
對于詩歌及詩歌教學,對這次優(yōu)質(zhì)課教學,我想談談詩歌教學的發(fā)散性。
所謂詩歌教學的發(fā)散性,是指詩歌教學的多面滲透力與影響力。詩歌教學之所以有這樣
的作用,全在詩歌本身的功能作用上。要完整地理解一首詩,我們要滲透于字詞之中,玩味
揣摩這些字詞所構建的句鏈,并進而聯(lián)句成意,含情成境,領悟作品通過字詞所表達出的作
者胸臆和他所要表達的意趣。在這里,每一個字詞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著作用,在結構上,在
功能上的作用和意義。因為詩歌的語言本身就是簡約的語言,所以“耐人尋味”要首先在字
詞上下功夫,此其一。
其二,要充分地解悟一首詩,詩詞的可能意義,它所涉及的范圍都會因閱讀者細細推敲
和逐步探詢而或有涉及。這樣,就因此而形成閱讀者主創(chuàng)性的一個創(chuàng)作構想而使作品生動、
豐富起來。這就是接受美學的道理。我們尋思關鍵字語,玩味名言警句,反復研閱那些顯示
的內(nèi)容,而我們的思維又不自覺地滲入到脫離作品個性之背后的一個闊大的場景與共性、特
性之中,并不斷地追尋著那個隱藏在幽暗忽微處的“道”與哲理。這樣,作品不僅在范圍,
更在理趣上形成一次思想上的躍升。特別是,當我們因為通過作品的某種暗示而進入作者的
幽閉的心靈世界,解悟到他所理涉的玄想真在,達到一種洞然開豁的境界,則讀詩不僅在文
學,亦在修養(yǎng)上攫升著我們。所以,詩歌的教學所達成的理想之境,就是由實及虛,幫助我
們完成宗教的、哲學的、道德的關懷與追想。
其三,詩歌中抽象的具象更具有哲學上的審美趣味。詩歌具有美感特征并不在于它如何
描寫現(xiàn)實。寫實的藝術是小說、散文或戲劇,詩歌是玄想的世界。所以詩人更像哲學家,但
又不同于以枯燥邏輯演進的哲學構想。我相信,真正的大哲學家必是詩人。他要尋找與世界
的聯(lián)系,他要在現(xiàn)實之外去構造一個精神的時空,使庸凡的人也能夠滿足于精神上的對于超
越塵世的追想。所以詩人的莊子談到至味的音樂是不要彈奏的,一彈出來就會沒有味道了。
因為它失去了豐富性與完美性。老子也說,大言希聲,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是這個意思。
因而我們能常??吹侥切┰娙藭r常沉溺于他們手制的精神“童話”、玄想與虛境之中而不能
自拔。
同時,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由于消解了政治的束縛力,語文教學變得自由通脫了,但語
文思想的“真空”仍然存在著.特別是高中階段人文意識的匱乏更成為制約學生素質(zhì)的“瓶
頸”.所以,在教學中進行適當?shù)脑婎~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詩教縣窸是有關于人的思
想與靈魂的教育,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或在那些正式的公開課中見不到那種有深度的對
學生思想的啟悟與開掘.我甚至不止一次地在課堂上說:“現(xiàn)在,我們不僅需要一種繼接中
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復興意識,我們還要一種普適的全球倫理理念“我們應當在這一課里學到一
種遠大的目光與宏大的視野,和一種洞察萬物運動本質(zhì)的思索能力.中國現(xiàn)在缺乏的是一種
大國的意識,一種臨機的恢弘的氣度!我們希望這些意識能在你們的身上被不斷地培育出
來.”所以,在這一節(jié)課上,我準備進行從“9T1”到“安史之亂”的歷史回顧和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研
讀”以噌加學生的思想含量,我并美其名曰“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而我們利用古
典詩歌教學的潛在資源優(yōu)勢,促進對現(xiàn)代散文教學的作用,也將有很大的空間和回旋余地,
這里暫且不表.s
于是,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唐詩的能力”這個名目下可以簡括地
談三點:
?能誦讀和背誦,并讀出詩的律美。
?把握詩歌意象,仔細品味詩歌意境
?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過程】
(播放背景音樂《二泉映月》)(打開投影)
一、從美國“9?11”到中國唐朝“安史之亂”
提問學生關于美國“9?11”和中國的“安史之亂”,將兩者相提并論有一個用意,即以美
國比擬、遙想當年的唐朝的盛事與所遭受的災難,要借助于這種對比與聯(lián)系以形成學生對過
去類似年代的一種較為深刻的認知,并幫助學生培養(yǎng)對人類文明成果的敬重意識,從而確立
一種正義感與責任感;同時,要引起學生對戰(zhàn)爭或災難的較深的感知與思考,并隱含著對中
國未來的某種思考與關注,從而體現(xiàn)愛國主義的教育。當然,對于下文也是一個關涉。而我
這樣做,是想為全課定下一個恢弘的基調(diào)。至于學生會說些什么內(nèi)容,還需要根據(jù)課堂的具
體流程和老師的積極引導。這既要考慮到學生對于美國的某種認識和看法,還要著眼于本課
的需要。時間也不宜過長。這一開頭和有關環(huán)節(jié)可作如下設計:
師:“同學們,聽到這哀傷的音樂,會引起我們多少往事的痛苦的回憶啊。就在這個世紀初,
在我們的大洋彼岸,發(fā)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幻燈:從美國
“971”)生:……
“在1240年前,在中國的唐朝發(fā)生也一件山崩地裂的大事,就是——‘安史之亂’。哪位
同學來描述一下?”生:............
師:“我們回首往事,我們中華民族走過了多少艱辛與苦難的歲月啊。談到戰(zhàn)爭,經(jīng)歷或未
曾經(jīng)歷的人們,都明顯地帶著一種深切的苦創(chuàng)意識。戰(zhàn)爭就是災害與苦難。大多時候,分野
很大的士林之間也都采取同一態(tài)度,孔子談仁義,孟子無道齊桓晉文之事,墨子兼愛非攻,
老莊處無為之世,行不言之教……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一無例外,對于戰(zhàn)爭,或因戰(zhàn)爭引
發(fā)的社會動亂,這些智者都表現(xiàn)出共同的道德傾向與文化認同一一那就是對人的關懷,對生
命的珍視與熱愛。甚至,戰(zhàn)爭越殘酷劇烈,則其人文情懷與文化關注就越強烈?!?/p>
“如果說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場人類災難與浩劫,對我們來說多少有些陌生感的話,那么,通
過一人,通過他的感受,可以使我們感受得更深刻而深沉些。他,就是我們要說的杜甫老人。”
(幻燈:杜甫像)
二、老杜知多少
1、“溫故”提問,“知人”論詩,為新課學習作準備。設計如下:
師「'說起這位老人,我們總是有太多的話要說的。大家說說,都知道多少?”
生(可能:傳誦千古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安
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菜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名句,以及
《三別》、《三吏》、《兵車行》等等名篇?!?/p>
師:“還有,十載長安的嶂月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和辛酸,是,三年饑走
荒山道,和人民共同飽嘗的戰(zhàn)亂、饑餓之苦,是,田父要皆去,鄰家問不違,和人民
親密無間的生活。”
師:“滯留長安以后,從長安詩開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現(xiàn)了他的憂國憂民精神。從早年的
志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直到臨終,仍在惦念著:'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遠是那樣執(zhí)著。杜甫不僅隨時隨地不忘君國,
如蘇軾所說‘一飯不忘君'?!?/p>
2、教師小結:(幻燈)
?杜甫常常自稱“儒生”“老儒"''腐儒",談到自己的家世也說“奉儒守官”。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學說鑄就了杜詩中的憂國憂民的主旋律。特別是作為儒家思想核心
的“忠”“愛”精神,這幾乎成為杜甫一生堅持不輟的創(chuàng)作主題。
?杜甫的內(nèi)心之中常常激蕩著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他對孔孟所倡導的憂患意識、仁愛
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杜甫展示苦難的同時歌頌生活于苦難中的人們相濡以沫的深情,以呼喚人們的良知和啟沃
人們的良心。
?早年的志向:“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直到臨終,仍
在惦念著:“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十載長安的屈辱和辛酸,和人民共同飽嘗的戰(zhàn)亂、饑餓之苦,和人民親密無間的生活,是
杜甫思想決定性的因素。
?后世把杜甫簡稱為“詩圣”。梁啟超贊美杜甫是“情圣”。
三、感讀《登高》;誦讀
1、學生自由讀;學生個讀
課堂應當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去支配。整體感知要閱讀、討論與廣泛的交流。在信息的交
互中擴大和豐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在整體感知的階段,不設置問題,還教學的自然狀態(tài),
原生與無序的狀態(tài),以求得學生整體意識的建構。帶問題的感知,因明顯地使注意力集中于
某一點而不及其余的定向性,而不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事實上,這種原生的整體感知閱讀預示
的是一種可能性,是在面與空間上的延展,因而是生動的、豐富的過程。
2、讀法指導:
教師展示幻燈,(可在指定學生個讀時)就具體內(nèi)容進行指導。(幻燈)
?閱讀和欣賞詩歌要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寫作的具體情境,充分調(diào)動想
象和聯(lián)想。
?要注意體會作品的構思和語言的妙處,理解深刻寓意:要反復吟誦,細細品味作品的情思
和韻味。
?《登高》于悲痛中滲透著杜甫傷時憂國的心情。誦讀要注意作者通過景物、環(huán)境描寫創(chuàng)造
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朗誦要把詩作背誦下來,要適當運用手勢、眼神、體態(tài)來表情達意。注意聲音語調(diào),速度
要慢些,韻腳要拖長,聲音要響亮。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要讓它與
自己的思想感情共鳴,做到聲情并茂。
?《登高》表現(xiàn)了杜甫“沉郁、頓挫”的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豐富
深厚;頓挫,指語言上的凝煉沉著和節(jié)奏上的鏗鏘跌宕。
4、師示范讀(有可能,兩種讀法)
四、背誦(幻燈:背誦)(當堂背誦)
五、學生感受: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1、學生名句欣賞、感受談(個品)。(這個設計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從自由粗放閱讀到點撥細致閱
讀,符合讀書的規(guī)律?!懊湫蕾p”是進入作品的細部,就很多豐富的細節(jié)來談談學生的認
識與感受,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談個人的感受時,無論哪一句,都要談得具體,
并可能地把原因說出來;但教師要輔以講解、指點。下面是教師講解的有關內(nèi)容。
“杜甫于759年秋辭去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到了秦州,又于這年冬天展轉流浪到成都。不
久,由于蜀中軍閥混戰(zhàn),他不得不流浪到梓州。764年,正當他買舟東下,返回日益思念的
洛陽時,他的好友嚴武被重任成都,杜甫立即趕回成都,筑草堂,這時詩人的內(nèi)心充滿了喜
悅。但是在765年春,嚴武突然去世,詩人又被迫東下,于766年春夏之交到達夔州。而詩
人肺病、瘧疾、風痹、糖尿病發(fā)作,最后耳聾齒落,百病纏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
壯,地勢險要,高江急峽,古木蒼茂,別有一番氣象。杜甫在這里寫下了很多歌頌山川和遣
興書懷之作,以及詠嘆名勝古跡的詩篇。應當說,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愜意的。但是,詩人
畢竟是關心政治的人,在這里,一切無不勾起他的回憶,引發(fā)他的感慨。于是寫下了那千古
名詩《登高》?!?/p>
“開首兩句用工筆從細處著筆,寫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風、天、猿嘯、渚、沙、
飛鳥。每一種景物都雜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富有特別的意義。既有耳聞又有有目見,使人感到“悲
哀”.”(可就寫了哪些景物設問)
“三、四句從大處著眼。落木紛紛,可知是深秋,葉本無聲,而‘蕭蕭’有聲,其境界
闊大可知了?!疅o邊’,寫出景象的壯闊,又可見秋意正深,其肅殺之氣已經(jīng)遍臨天下了。
其‘滾滾'而來的江水,是多么地一瀉千里而不可阻擋啊!這兩句寫得境界闊大而意境深遠,
而氣象寥廓肅殺,于蒼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壯啊!"(這兩句先讓學生充分感受,再談。)
“對于頸聯(lián),直接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
豐富的內(nèi)涵。有人認為這兩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設問:看看有哪九重悲哀?)一重
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鄉(xiāng)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鄉(xiāng)作客尤可悲;四重經(jīng)常作客更可
悲;五重離家萬里,又添悲一層;六重無親無友,獨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陽佳節(jié),不
能飲酒,實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過半百,一事無事無成,悲不勝悲?。?/p>
凡此利?種,把‘登高'之悲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杜詩的‘深沉蘊藉‘?!?/p>
“結尾二聯(lián)中的‘艱難苦恨’,包含了多少時代與人生的悲辛的內(nèi)容,被認為是詩歌有
意露出的‘馬腳',也就是所謂的‘眼'(此處設問:“艱難苦恨”包含了多少的內(nèi)容?)
(并就這兩句設問,說出詩人在此時的情態(tài)動作的等等可能的情形是怎樣的?“艱難苦恨繁
霜鬢”是感傷,那么,接下來當是“借酒消愁”,可是,詩人又因“潦倒新停濁酒杯”而只
能與仰天長嘆了?。?/p>
2、整體品味。
(1)前人形象描氤(設問:給人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一個滿頭白法、滿
臉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詩人”“顫顫地站在深秋的季節(jié)”“他的眼里滿是憂郁、深
恨”“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忘?”
(2)詩歌整體感受。(設問:從內(nèi)容到形式,如何把握這首詩?)(幻燈)
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內(nèi)
編》)。全詩寫登高所更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就
郁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diào)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nèi)心郁結王
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
的。
六、研究性閱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這一部分為或講機動內(nèi)容。視課堂具體的時間而定。
1、學生辨析:“頹唐說"與“沉郁頓挫說”。
要讓學生意識到,一是杜詩的“家國身世”的感慨;二是要聯(lián)系杜甫其他的詩歌來證明杜詩
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思想情感;三是可以聯(lián)系其他作家的作品來說明這一類作家創(chuàng)作的共同特征,
比如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四是從中國詩歌所呈現(xiàn)出的抒情性和道德審美性的傾向性去
認識。;五是聯(lián)系文中名句分析。
2、想象的空間
(這一部分為創(chuàng)造性理解,教師朗讀下文。也可以讓學生發(fā)揮,作創(chuàng)造性理解,而教師只作
點撥,重點是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艱難苦恨”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
一個人流落他鄉(xiāng),如果他常年飄零,那樣的心緒肯定是非常難受的。而他如果他又體弱
多病,那悲涼的意緒肯定是很濃的。在一個講究平和安定、重土安遷的中國,如果到了晚年
仍顛沛流離,那情形自是凄不可言。而如果他連一個可傾訴的人都沒有,那么,其荒涼、孤
獨的心境又似霜天雪霰,冰寒不堪。
那么,人們不禁要問,這個人為什么這么苦呢?且先不要這樣問,我們再看看他如霜的
兩鬢,失意頹唐得連心愛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緒,就會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內(nèi)
心百結不解,憂慮如焚。
那么是什么讓他弄成這個樣子的?且先也不要這樣問,讓我們再看看他的目見耳聞吧。
他心事重重,登上高處,想一抖而輕松一回,哪知疾風射眸,老淚漣漣,又禁不住青猿
悲啼于山林之間,更不忍視于急風中盤旋不下的憂心之鳥。唉,他嘆息一回,還是看看別的
吧。然而不忍見而所見自排空而來,又似翻江倒海,山拆地裂般。在他面前,那細窣無聲的
落葉此時如雄壯的野馬沸騰于獵獵的戰(zhàn)原之上,無邊無際,蕭蕭匐轟,好驚心動魄?。∧潜?/p>
騰不息的江水又如另一支雄獅猛虎的戰(zhàn)團,滾滾而來,勢不可當,逼視壓人,讓人毫無退縮
之地。那么,他的靈魂都震動了。
是的,青猿悲啼如那舞臺上的主唱,秋鳥飛旋似那臺上的舞者,而無邊落木,不盡長江
就是那龐大的交響樂奏。這時你感到的就是聲聲嘀啼和那躁動的急舞與那粗重悲壯的震撼之
音?。?/p>
這不是一個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號哭吐,因為這是“無邊”與“不盡”的
鋪天蓋地的震懾與悲愴。
這是一個民族的悲痛,一個偉大民族沉淪的悲痛。時間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萬
里一片都是苦難。
這是哪個民族的不幸?哪個民族有這樣的不幸?
這只能是偉大的唐朝的不幸!
是的,一個偉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廈正在崩塌,正在轟毀,那鋼骨折斷之聲如天
崩地裂!
再回頭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獨,頹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著。他目擊,他親臨,他
逃亡,但千里萬里都只共演奏著一樣的悲劇,他又彷徨于無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靜在
悲愴之中,那忘憂物已是沒有絲毫的吸引力了。
這是一個一千多年前的人的苦痛,我們今人讀之,仍震撼于那個時代的巨變和那種巨變
在人們心靈里產(chǎn)生的巨痛。
這是一個歷史的悲壯的記錄,一個需要認真反思與變革的記錄,一個后世欲登上輝煌顛
峰時代的人們不可不讀的警示記錄!
正好歷史又為我們上了一課。在我們的大洋彼岸,“9?11”正深刻地印刻在每一個
文明世界的人們的心中,也一下子讓我們這個飽經(jīng)滄桑的民族感受到了好多好多的東西。(吳
禮明《杜詩〈登高〉解讀》)
七、詩教
(以下為師說辭)
我們感受杜甫的思想情懷,感受著它載負著幾千年的人世滄桑與苦痛的心靈歷程,帶著強烈
的悲愴意識,我們深切地感到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心音。我們體味它,如同慢飲著一杯苦酒,
也如細細地敲打著一段情緒的金飾。席慕蓉氏說:
我如金匠,日夜錘擊敲打
只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蟬翼的金飾
不知道這樣努力地
把憂傷的來源轉化成
光澤細柔的詞句
是不是也有一種
美麗的價值
(《詩的價值》)
也許這種苦難所帶來的人生的迷惘與遺憾,揭示出一種生存狀態(tài),讓我們更深入地觸及到世
界的真在。當我們細細地品味這種感覺,在有節(jié)奏的韻律中,我們的情感似乎可以按時離開
那掙扎而紛繁的甚至是偏執(zhí)的所謂人世間,感嘆著,歷數(shù)著,撫慰著自己純?nèi)松穆烦膛c心
靈深處的某一個顫動。于是苦難升華了,我們默認了這樣的事實,反而丟下了包袱,頓然自
覺輕松了許多?!?/p>
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反對的世界上的野蠻戰(zhàn)爭?我們有反省戰(zhàn)爭的深刻認知,這是鄙棄野
蠻與愚昧,兼具寬大、包容與尊重的表示,它穿透千世的時間隔膜,縱橫萬里的空間遐思,
必然撇開近視與浮華的功利意識,這是對人的深切的認同與對生命在內(nèi)的所有可珍惜的軫
念。這種認同同時又深深的根植于對幾千年文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產(chǎn)品設計與技術研發(fā)服務合同
- 多應用場景電焊條購銷合同
- 《2025合同糾紛解決指南:解除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
- 2025隧道施工合同
- 2025二手汽車買賣合同(簡版)
- 2025有關橋梁建設的合同范本
- 咖啡飲品的藝術表現(xiàn)與文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圖書出版相關合同案例
- 2024年調(diào)酒師考試心態(tài)調(diào)整指南試題及答案
- 檔案內(nèi)容管理與維護試題及答案
- 國開2024年秋《經(jīng)濟法學》計分作業(yè)1-4答案形考任務
- 護理查房法洛四聯(lián)癥
- 淺析內(nèi)部控制的問題及其措施分析研究-以永輝超市為例 工商管理專業(yè)
- 2022年四川省宜賓市中考數(shù)學真題(解析版)
- 2024年工商聯(lián)副會長述職報告
- 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甘肅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
- 洗煤廠洗煤技術人員題庫
- 開展志愿服務培養(yǎng)奉獻精神三篇
- 新制定《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學習課件
- 山在虛無縹緲間三部合唱譜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監(jiān)理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