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十八中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十八中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十八中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十八中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重慶市十八中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重慶市十八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ATP的敘述錯誤的是()A.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B.結構簡式為A-P~P~PC.末端磷酸集團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D.由C、H、O、N、P組成〖答案〗A〖祥解〗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稱縮寫,ATP分子的結構式可以簡寫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2、ATP的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遠離A的那個特殊化學鍵很容易水解,于是遠離A那個P就脫離開來,形成游離的Pi,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轉化成了ADP?!驹斘觥緼、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ATP是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A錯誤;B、ATP的結構簡式為A-P~P~P,B正確;C、ATP水解時,遠離A的那個P就脫離開來,該磷酸基團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C正確;D、ATP的組成元素是C、H、O、N、P,D正確。故選A。2.下列關于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A.屬于兼性厭氧的真核生物B.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產生H2OC.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產生CO2D.有氧呼吸時釋放的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散失〖答案〗B〖祥解〗1、有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分解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H]和氧氣結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2、無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丙酮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驹斘觥緼、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兼性厭氧性,A正確;B、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條件下才產生水,B錯誤;C、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反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無氧條件下第二階段丙酮酸氧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確;D、有氧呼吸時釋放的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量轉移到ATP中,D正確。故選B。3.將小葉圓片減壓抽氣后,放入約含1%NaHCO3溶液中,使其沉入底部。在直射光下小圓片很快上浮,在暗中小圓片不上浮。這現(xiàn)象說明植物()A.在光下重量變輕了B.將碳酸氫鈉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C.在光下進行了光合放氧D.在暗中沒有進行呼吸無二氧化碳釋放〖答案〗C〖祥解〗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驹斘觥刻妓釟溻c在直射光下分解出二氧化碳,葉片在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氧氣釋放后部分會存在葉片細胞的間隙,此時葉片上浮,C正確。故選C。4.實驗發(fā)現(xiàn),一定濃度的可可堿(一種化學物質)處理鬼針草根尖后,分裂期細胞減少,其中分裂后期(以染色體移向兩極為指標)的細胞數(shù)目相對減少最為顯著。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可可堿抑制了()A.紡錘體的形成 B.DNA的復制C.蛋白質的合成 D.細胞質的分裂〖答案〗A〖祥解〗有絲分裂分裂期的特點:前期:核內的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核仁解體,核膜破裂以及紡錘體開始形成。中期:中期是染色體排列到赤道板上,紡錘體完全形成時期。后期:后期是各個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由赤道移向細胞兩極的時期。末期:為形成二子核和胞質分裂的時期,染色體分解,核仁、核膜出現(xiàn),赤道板上堆積的紡錘絲,稱為成膜體?!驹斘觥坑薪z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在紡錘體的牽引下分別移向兩極,可可堿處理鬼針草根尖后,分裂后期(以染色體移向兩極為指標)的細胞數(shù)目相對減少最為顯著,說明可可堿最有可能是抑制了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A正確,BCD錯誤。故選A。5.老年人頭發(fā)會逐漸變白,皮膚出現(xiàn)老年斑,還會出現(xiàn)行動遲緩等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老年斑是衰老細胞中黑色素沉積導致的B.頭發(fā)變白是因為細胞中呼吸酶活性降低所致C.行動遲緩與酶活性降低及代謝速率下降有關D.老年人體內都是衰老的細胞〖答案〗C〖祥解〗衰老細胞的特征: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詳析】A、“老年斑”是衰老細胞內脂褐素沉積形成的,不是黑色素,A錯誤;B、頭發(fā)變白是因為細胞內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使黑色素含量減少所致,B錯誤;C、行動遲緩與酶活性降低及代謝速率下降導致產生的能量不足有關,C正確;D、老年人體內不都是衰老的細胞,也有新產生的細胞,D錯誤。故選C。6.A和a分別表示硬幣正面和背面,每次拋出后,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有4位同學做拋硬幣實驗。他們的實驗結果最具說服力的是()A.甲拋了兩次,A/a=1B.乙拋了20次,A/a≈0.67C.丙拋了200次,A/a≈1.17D.丁拋了2000次,A/a≈1.02〖答案〗D〖祥解〗通過實驗的方法用頻率估計概率的大小,隨著試驗次數(shù)的增加,誤差越來越小,頻率一般會越來越接近概率?!驹斘觥拷Y合題干分析可知,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這說明拋硬幣的次數(shù)越多,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越高,選項中D拋硬幣的次數(shù)最多,A/a≈1.02,最接近1,D正確。故選D。7.人的雙眼皮和單眼度是一對相對性狀,控制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F(xiàn)有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其中3個是單眼皮,1個是雙眼皮。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單眼皮個體是純合子B.這對夫婦的遺傳因子組成相同C.這個雙眼皮孩子為雜合子的概率為2/3D.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是單眼皮的概率為3/4〖答案〗D〖祥解〗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其中3個是單眼皮,1個是雙眼皮,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說明雙眼皮對單眼皮是顯性,并可判斷這對雙眼皮夫婦都是雜合體?!驹斘觥緼、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其中3個是單眼皮,1個是雙眼皮,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說明雙眼皮對單眼皮是顯性,則單眼皮個體是純合子,A正確;B、這對夫婦控制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組成相同,都是雜合體,則雙眼皮的女兒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2,其攜帶隱性遺傳因子的概率為2/3,BC正確;D、這對夫婦都是雜合體,再生一個孩子是單眼皮的概率為1/4,D錯誤。故選D。8.M蛋白參與蛋白質的囊泡運輸,結合GTP時呈活躍狀態(tài),結合GDP時呈不活躍狀態(tài)。GTP和ATP的結構相似,僅堿基不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運輸?shù)鞍踪|的囊泡可能來自核糖體、內質網(wǎng)或高爾基體B.M蛋白由活躍狀態(tài)轉化為不活躍狀態(tài)需要消耗能量C.GTP是由鳥嘌呤、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結合而成D.GTP丟失1個Pi后可參與RNA的合成〖答案〗C〖祥解〗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細胞中,它與ADP的相互轉化實現(xiàn)貯能和放能,從而保證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生成ATP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植物體內含有葉綠體的細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生成ATP;另一條是所有活細胞都能通過細胞呼吸生成ATP。【詳析】A、運輸貨物蛋白的囊泡可能來自內質網(wǎng)或高爾基體,核糖體沒有膜結構,A錯誤;B、M蛋白參與蛋白質的囊泡運輸,結合GTP時呈活躍狀態(tài),結合GDP時呈不活躍狀態(tài),則M蛋白由不活躍狀態(tài)轉化為活躍狀態(tài)需要儲存能量,B錯誤;C、GTP中G表示鳥苷,由鳥嘌呤、核糖組成,P表示磷酸基團,則GTP是由鳥嘌呤、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結合而成,C正確;D、GTP丟失2個Pi后是核糖核苷酸,是RNA基本單位之一,可參與RNA的合成,D錯誤。故選C。9.一馬拉松愛好者參加了集訓,經(jīng)檢測集訓前后其跑步時單位時間的攝氧量無明顯變化,完成跑步后血漿中乳酸濃度變化如圖。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在單位時間內()A.有氧呼吸減少,無氧呼吸增強B.每克葡萄糖平均產生的ATP減少C.ATP消耗較多,ADP積累量增加D.產生的CO2量大于吸收的O2量〖答案〗B〖祥解〗由題意可知:經(jīng)過訓練后跑步愛好者攝氧量無明顯變化,說明有氧呼吸強度不變;通過柱形圖可知,集訓后乳酸濃度增強,說明無氧呼吸增強。【詳析】A、根據(jù)題意“經(jīng)檢測集訓前后其跑步時單位時間的攝氧量無明顯變化”,說明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有氧呼吸的強度不變,A錯誤;B、根據(jù)柱形圖可知,集訓后乳酸濃度增強,說明無氧呼吸增強,即經(jīng)過訓練后,無氧呼吸所占的比例增加,由于無氧呼吸是不徹底的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因此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在單位時間內每克葡萄糖平均產生的ATP減少,B正確;C、ATP在細胞內的含量較少,通過與ADP之間快速的轉化以滿足ATP的需要,因此細胞內不會出現(xiàn)ADP積累量增加,C錯誤;D、由于無氧呼吸不消耗氧氣,也不產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消耗氧氣并產生二氧化碳,而經(jīng)過訓練后跑步愛好者攝氧量無明顯變化,說明有氧呼吸強度不變,因此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C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D錯誤。故選B。10.某實驗小組做了以下四組實驗,①號錐形瓶實驗前已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再連通②號錐形瓶,BTB為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A組置于5℃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BCD三組置于25℃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一般情況下,四組實驗中②號錐形瓶最快變成黃色的是()A. B.C. D.〖答案〗C〖祥解〗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時,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檢測CO2的產生情況,顏色變化為由藍變綠再變黃?!驹斘觥緼、酵母菌無氧呼吸最適溫度為20~30℃,A組溫度為5℃,BCD為25℃,A瓶的無氧呼吸強度最弱,A錯誤;B、12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葡萄糖溶液+120mL的無菌水,最終其葡萄糖質量分數(shù)濃度為2.5%,相對于C和D瓶,葡萄糖含量最低,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少,顏色變成黃色最慢,B錯誤;C、C瓶中葡萄糖含量最多,且溫度適宜,菌種為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最多,進而加入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成黃色的時間最短,C正確;D、乳酸菌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D錯誤。故選C。11.將紫月季葉片色素提取液點樣后,先后置于層析液和蒸餾水中進行雙向紙層析,過程及結果如圖所示。而用菠菜葉片進行同樣實驗,則觀察不到色素a,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色素a最可能存在于液泡中B.色素e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C.菠菜葉片提取失敗,未提取到色素aD.可用無水乙醇替代層析液〖答案〗A〖祥解〗紙層析法:將試樣點在紙條的一端,然后在密閉的槽中用適宜溶劑進行展開,當組分移動一定距離后,各組分移動距離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離的斑點?!驹斘觥緼、由步驟三可知,色素a在蒸餾水中被分離,說明色素a可能是液泡中的水溶性色素,A正確;B、由步驟二可知,色素e在層析液中擴散距離最遠,說明色素e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高,B錯誤;C、由步驟三可知,色素a可溶解于蒸餾水,a可能是液泡中的水溶性色素如花青素,而用菠菜葉片進行同樣實驗,則觀察不到色素a,說明菠菜葉可能不含色素a,C錯誤;D、4種光合色素在無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差不多,故無水乙醇不能替代層析液分裂色素,D錯誤。故選A。12.下列有關農諺的解釋錯誤的是()A.“鍋底無柴難燒飯,田里無糞難增產”,農家肥分解后可以為農作物提供CO2和無機鹽B.“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特指谷物)歷來一半收”,光合作用需要較多水分C.“疏禾有谷糶(tiao),密禾撈柴燒”,提高種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從而提高產量D.“白天熱來夜間冷,一棵豆兒打一捧”,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有機物積累,增加產量〖答案〗C〖祥解〗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含水量以及礦質元素的量。肥料主要提供無機鹽松土主要是加強根部細胞有氧呼吸?!驹斘觥緼、“鍋底無柴難燒飯,田里無糞難增產”,說明有機物可以被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小動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無機鹽,從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產量,A正確;B、細胞代謝越旺盛,需要的水越多,“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特指谷物)歷來一半收”,說明立秋時谷物生長旺盛,需要的水較多,B正確;C、“疏禾有谷糶(tiao),密禾撈柴燒”,疏禾、密禾情況下收獲不同,說明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速率,進而提高產量,而過度密植不會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反而會導致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導致減產,C錯誤;D、白天熱來夜間冷,一棵豆兒打一捧,是說白天適當?shù)奶岣邷囟龋岣吖夂献饔玫乃俾?,夜間降低溫度,降低呼吸速率,所以增大晝夜溫差,有利于有機物積累,增加產量,D正確。故選C。13.種植在大田和大棚里的同種小白菜,往往在形態(tài)結構上出現(xiàn)差異。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因為是同種,二者的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是相同的B.大田的小白菜葉子深綠,大棚里的淺綠,前者葉綠素a/葉綠素b的值可能更大些C.大棚里的小白菜葉子薄,葉面積較大,是對弱光照的適應D.二者所接受的光照強度和光波長不同,是導致上述差異的重要外因〖答案〗A〖祥解〗1、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其中光反應階段發(fā)生的物質變化是:水的光解產生[H](NADPH)和氧氣、ATP的形成;暗反應階段的物質變化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還原。2、不同植物的光飽和點和補償點是不同的,環(huán)境的改變也會改變植物的生理特征?!驹斘觥緼、大田和大棚里的同種小白菜,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方面會出現(xiàn)明顯適應性的差異,則二者的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可能不相同,A錯誤;B、葉綠素a呈藍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所以大田的小白菜葉子深綠,大棚里的淺綠。前者葉綠素a/葉綠素b的值可能更大些,B正確;C、為了適應弱光,大棚里的小白菜葉子薄,葉面積較大,增大接受光照的面積,C正確;D、大田和大棚里的同種小白菜由于接受的光照強度和光質(光波長)不同,是導致上述差異的主要外因,D正確。故選A。14.根據(jù)細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將某種連續(xù)增殖的細胞分為三組,每組的細胞數(shù)如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乙組細胞正在進行DNA復制B.甲、乙、丙細胞均有間期細胞C.丙組中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不一定相同D.將周期阻斷在DNA復制前會導致甲組細胞數(shù)減少〖答案〗D〖祥解〗有絲分裂間期主要特點:DNA的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甲處于分裂間期的G1期(DNA復制前)和末期,乙處于間期的S期(DNA復制時期)和丙處于間期的G2(DNA復制完成)、前期、中期或者后期?!驹斘觥緼、乙組細胞的DNA含量為2C~4C,說明該組細胞正在進行DNA復制,A正確;B、甲處于分裂間期的G1期(DNA復制前)和末期;乙處于間期的S期(DNA復制時期);丙處于間期的G2(DNA復制完成)、前期、中期或者后期,B正確;C、丙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細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正確;D、甲組包括G1期和末期的細胞,所以將周期阻斷在DNA復制前會導致甲組細胞數(shù)增多,D錯誤。故選D。15.圖甲、乙為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行為變化示意圖,曲線①②為DNA含量變化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對應曲線①中的CD段,對應曲線②中的FG段B.圖乙為有絲分裂后期示意圖,這一時期兩曲線有不同的變化C.圖甲所示變化在光學顯微鏡下難以觀察到D.觀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時,可用同一細胞來觀察甲、乙兩種時期〖答案〗D〖祥解〗分析圖示,圖甲處于有絲分裂間期,正在進行染色體的復制,圖乙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斷裂,染色體加倍,染色單體消失。【詳析】A、圖甲表示染色體的復制,核DNA含量加倍,對應曲線①中的CD段,對應曲線②中的FG段,A正確;B、有絲分裂后期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減半,但一個細胞中核DNA含量沒有減少,B正確;C、染色體復制發(fā)生在間期,在光學顯微鏡下很難觀察到,C正確;D、觀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時,在解離時細胞已經(jīng)被殺死,因此不能用同一細胞來觀察甲、乙兩種時期,D錯誤。故選D。16.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產生丙酮酸的過程,氧氣可以降低糖類的分解和減少糖酵解產物的積累,這種現(xiàn)象稱為巴斯德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ATP對糖酵解相關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ADP對其有激活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催化糖酵解反應的酶均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B.NADH全部來自于糖酵解過程C.供氧充足時,細胞質基質中ATP/ADP增高對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D.供氧不足時,NAD+和NADH的轉化速度減慢且糖的消耗增加〖答案〗B〖祥解〗有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分解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H]和氧氣結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詳析】A、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產生丙酮酸的過程,該過程指有氧或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催化糖酵解系列反應的酶均存在于細胞質基質,A正確;B、供氧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NADH,故NADH不全來自于糖酵解過程,B錯誤;C、供氧充是的條件下,ATP對糖酵解相關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即細胞質基質中ATP/ADP增高對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C正確;D、供氧不足的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為主,NAD+和NADH的轉化速度減慢且糖的消耗增加,D正確。故選B。17.將新鮮的荔枝放入紙箱中密封保存,第3天將手伸進箱內取果時,會感覺到果實發(fā)熱,存放時間長了,還可以聞到酒味。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紙箱密封會使果實發(fā)熱,說明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釋放更多的熱能B.荔枝果實產生酒精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并且還伴隨著CO2的釋放C.紙箱密封性能越好,荔枝細胞呼吸中釋放的CO2和吸收O2的差值越大D.對荔枝進行保鮮時,應將新鮮的荔枝置于低溫、低氧且有一定濕度的環(huán)境中〖答案〗A〖祥解〗1、有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分解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H]和氧氣結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2、無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丙酮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驹斘觥緼、有氧呼吸釋放的熱量更多,紙箱密封會使果實發(fā)熱,不能說明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釋放更多的熱能,A錯誤;B、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能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可推測荔枝果實產生酒精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同時伴隨著二氧化碳的釋放,B正確;C、紙箱密封性能越好,氧氣含量越低,則無氧呼吸速率越高,荔枝細胞呼吸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氣的比值越大,C正確;D、對荔枝進行保鮮時,應將新鮮的荔枝置于零上低溫、低氧且有一定濕度的環(huán)境中,這樣不僅可以保鮮,而且無氧呼吸速率和有氧呼吸速率均較低,消耗的有機物更少,D正確。故選A。18.植株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葉肉細胞中線粒體釋放CO2的速率為m1,葉綠體和葉肉細胞吸收CO2的速率分別為m2和m3;線粒體吸收O2的速率為n1,葉綠體和葉肉細胞釋放O2的速率分別為n2和n3,當光照強度為植株的光補償點時,下列數(shù)量關系正確的是()A.m1>m2、n1>n2 B.m3>0、n3>0C.m1=m2=n1=n2 D.n1=n2+n3〖答案〗B〖祥解〗有氧呼吸總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偣夂纤俾?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植物的總光合速率一般用植物固定CO2速率、植物產生O2速率、植物制造有機物速率來代表,凈光合速率一般用植物吸收CO2速率、植物釋放O2速率、植物積累有機物速率來代表,呼吸速率一般用(黑暗條件下)植物釋放CO2速率、植物吸收O2速率、植物消耗有機物速率來代表。【詳析】A、根據(jù)有氧呼吸總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可推知葉肉細胞中線粒體釋放CO2的速率m1=線粒體吸收O2的速率n1,且二者均可代表葉肉細胞呼吸速率;葉綠體吸收CO2的速率m2=葉綠體釋放O2的速率n2,且二者均可代表葉肉細胞總光合速率;葉肉細胞吸收CO2的速率m3=葉肉細胞釋放O2的速率n3,且二者均可代表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當光照強度為植株的光補償點時,植物總光合速率=植物呼吸速率,考慮到植物還有非光合器官只進行呼吸作用,則葉肉細胞的總光合速率>葉肉細胞的呼吸速率,即m1<m2、n1<n2,A錯誤;B、由上面分析可知,m3=n3,二者均代表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在光照強度為植株的光補償點時,植物凈光合速率=0,考慮到植物植物還有非光合器官只進行呼吸作用,則椰肉細胞的凈光合速率應該>0,即m3>0、n3>0,B正確;C、由上面分析可知,當光照強度為植株的光補償點時,m1<m2、n1<n2,且n1=m1,m2=n2,因此可推知出n1=m1<m2=n2,C錯誤;D、葉肉細胞總光合速率=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葉肉細胞呼吸速率,由上面分析可知,n1代表葉肉細胞呼吸速率,n2代表葉肉細胞總光合速率,n3代表葉肉細胞凈光合速率,因此n2=n1+n3,D錯誤。故選B。19.將某植物置于密閉的玻璃箱中一段時間,某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如圖1,M、N表示細胞器,a、b表示氣體。圖2表示在CO2充足時凈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變化的關系。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此時玻璃箱中a的含量可能正在增加B.圖1葉肉細胞受到的光照強度可能對應圖2的b點C.M中NADPH的運動方向是從葉綠體基質到類囊體薄膜D.b在M中產生和在N中消耗均是在膜上進行的〖答案〗C〖祥解〗據(jù)圖分析,M代表葉綠體,N代表線粒體,則a氣體是二氧化碳,b氣體是氧氣。如圖2所示,在二氧化碳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其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當光照強度達到光的飽和點c后,光照強度不再增加。圖2中的a點代表光補償點,此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點代表飽和點?!驹斘觥緼、據(jù)圖1可知,此時線粒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消耗,一部分釋放到細胞外,因此此時,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密閉的玻璃箱內產生的a的含量正在增加,A正確;B、據(jù)圖1可知,此時線粒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消耗,一部分釋放到細胞外,因此此時,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凈光合作用小于0,若此時光照強度處于圖2中的b點的光照強度,也可能因為密閉空間的二氧化碳的量、溫度等的制約,使得凈光合小于0,B正確;C、M代表葉綠體,其中的NADPH是光反應的產物,暗反應的原料,光反應的場所是類囊體薄膜,因此NADPH的運動方向是從類囊體薄膜到葉綠體基質,C錯誤;D、b氣體是氧氣,產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其場所是M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而氧氣應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其場所是N線粒體的內膜,D正確。故選C。20.某酵母突變株有絲分裂后形成一大一小兩個子細胞。分裂過程中,線粒體的第一次分配和核物質的分配是同時發(fā)生的,核物質可平均分配,但線粒體的分配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線粒體的第一次分配發(fā)生在有絲分裂末期B.酵母突變株的細胞周期的時長遠大于40分鐘C.線粒體的分配與細胞骨架的作用密切相關D.較小的子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少,物質運輸效率高〖答案〗A〖祥解〗酵母突變株有絲分裂后形成一大一小兩個子細胞,圖示表示將成為較小子細胞區(qū)域獲得親代細胞線粒體的比例,核物質分至兩極前進行了線粒體的第一次分配,線粒體所占比例在0.45左右,當核物質分至細胞兩極后線粒體再分配,線粒體在細胞分裂完成時約占0.40左右?!驹斘觥緼、線粒體第一次分配發(fā)生在核物質分至細胞兩極前,即是有絲分裂后期之前,A錯誤;B、從線粒體第一次分配開始到線粒體再分配完成共40分鐘,該時期屬于分裂期,而細胞周期包括物質準備時期和分裂期,物質準備時期的時間遠超過分裂期,因此酵母突變株的細胞周期的時長遠大于40分鐘,B正確;C、線粒體的分配涉及線粒體的運動,細胞器的運動與細胞骨架的作用密切相關,C正確;D、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較小的子細胞獲得的線粒體較少,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較少,細胞體積小,相對表面積大,物質運輸效率高,D正確。故選A。21.科研人員為探究人參皂苷Rb1是否具有抗皮膚衰老的作用,使用不同濃度Rb1預處理后再加入600μM過氧化氫誘導,計算各組細胞活力(反映細胞衰老程度),結果如圖所示(DMSO為空白對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氧化氫可以產生自由基,從而導致細胞衰老B.衰老細胞會出現(xiàn)細胞核體積減小、細胞萎縮等現(xiàn)象C.該實驗中過氧化氫的濃度是無關變量D.250~1000μM人參皂苷Rb1可以有效緩解過氧化氫引起的細胞衰老現(xiàn)象〖答案〗B〖祥解〗細胞衰老的特征有:細胞內水分減少,體積變小,新陳代謝速度減慢;細胞內大多數(shù)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內的色素會積累;細胞內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顏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驹斘觥緼、自由基可攻擊生物膜的組成成分磷脂分子,產物同樣是自由基;自由基還會攻擊DNA,可能引起基因突變;自由基還可以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下降,致使細胞衰老,故過氧化氫可通過產生自由基引起細胞衰老,A正確;B、細胞衰老的特征是細胞核體積變大,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體積變小,細胞萎縮,B錯誤;C、由題可知,不同濃度Rb1是實驗的自變量,過氧化氫的濃度為實驗的無關變量,C正確;D、250~1000μM人參皂苷Rb1可以提高細胞活力,從而有效緩解過氧化氫引起的細胞衰老現(xiàn)象,D正確;故選B。22.細胞自噬在維持細胞穩(wěn)態(tài)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圖是巨自噬發(fā)生過程。受損或衰老的細胞器被來自內質網(wǎng)的膜包裹形成自噬體,之后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該過程由LC3蛋白介導。將LC3蛋白與綠色熒光蛋白融合,可以通過LC3亮點觀察自噬囊泡的數(shù)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巨自噬普遍存在于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中B.對細胞進行饑餓處理會使LC3亮點減少C.激烈的細胞自噬可能誘導細胞凋亡D.溶酶體中富含其自身合成的水解酶〖答案〗C〖祥解〗分析題圖,LC3可與自噬體膜結合,由于LC3與綠色熒光蛋白融合,所以自噬體呈綠色;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后接觸到溶酶體內的酸性環(huán)境,綠色熒光猝滅?!驹斘觥緼、巨自噬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一種無膜細胞器,沒有溶酶體,不能發(fā)生巨自噬,A錯誤;B、對細胞進行饑餓處理會促進細胞自噬,LC3蛋白會與自噬體膜上的磷脂結合,故LC3亮點增加,B錯誤;C、劇烈的細胞自噬可能會過度降解細胞內的蛋白或細胞器,從而導致細胞凋亡,C正確;D、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D錯誤。故選C。23.孟德爾采用假說—演繹法提出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選項分離定律的實驗過程假說—演繹法內容A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正反交,F(xiàn)1均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作出假設B若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理論上后代可表現(xiàn)出1:1的性狀分離比演繹推理C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實驗驗證DF1自交,F(xiàn)2表現(xiàn)出3:1的性狀分離比得出結論A.A B.B C.C D.D〖答案〗B〖祥解〗孟德爾利用具有相對性狀的一對親本正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莖,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同時出現(xiàn)了高莖和矮莖,且比例接近3:1,孟德爾重復了其它性狀的實驗,結果和豌豆莖的性狀幾乎一樣,就此孟德爾提出了問題,嘗試用假說解釋,然后進行了驗證?!驹斘觥緼、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正反交,F(xiàn)1均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孟德爾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的研究階段,A錯誤;B、若F1與隱性純合子測交,理論上后代可表現(xiàn)出1: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孟德爾演繹推理階段,B正確;C、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屬于孟德爾提出的假說內容,C錯誤;D、是F1自交,F(xiàn)2表現(xiàn)出3∶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孟德爾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的研究階段,D錯誤。故選B。24.玉米屬于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其葉形有寬葉、窄葉,受對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有純種寬葉(A)與純種窄葉(B)兩個玉米品種,可進行如圖所示的遺傳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玉米進行雜交的基本流程:去雄→套袋→人工投粉→套袋B.實驗一屬于自花傳粉、閉花授粉形成的自交實驗C.若兩種玉米間行種植、自由傳粉,則每株玉米上的種子最多有兩種基因型D.若兩種玉米間行種植、自由傳粉,則每株玉米上結出的子代都有兩種葉形〖答案〗C〖祥解〗人工異花傳粉過程為:1、兩性花: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紙袋→人工異花傳粉(待花成熟時,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頭上)→套上紙袋。2、單性花:套上紙袋→人工異花傳粉(待花成熟時,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頭上)→套上紙袋?!驹斘觥緼、玉米是雌雄異花即單性花植物,雌花中無雄蕊,故可以不去雄,A錯誤;B、玉米屬于雌雄同株異花的植物,不是閉花授粉的,實驗一是植株A的雄花給自身雌花授粉,是自交實驗,B錯誤;C、假設控制葉形的基因用A/a表示。若寬葉為顯性,則寬葉產生含A的配子,窄葉產生含a的配子,自由傳粉后,寬葉玉米所結種子的基因型為AA和Aa;同理,若寬葉為隱性,則寬葉玉米所結種子的基因型為Aa和aa,C正確;D、若寬葉為顯性,則自由傳粉后,寬葉玉米所結種子的基因型為AA和Aa,第二年播種所獲得的植株都為寬葉,而窄葉玉米所結種子的基因型為Aa和aa,第二年播種所獲得的植株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D錯誤。故選C。25.某種昆蟲的眼色有紅色、黑色和白色三種,分別受到基因EA、EB、e的控制,其基因型與表型的對應關系如下。不考慮突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表型紅眼黑眼紅黑相間眼白眼基因型EAEA、EAeEBEB、EBeEAEBeeA.該昆蟲眼色的遺傳不符合分離定律B.EA對EB、e為顯性,EB對e為顯性C.黑紅相間眼昆蟲與白眼昆蟲進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黑紅相間眼:白眼=1:1D.紅眼雜合昆蟲和黑眼雜合昆蟲交配,根據(jù)后代的表型能確認后代的基因型〖答案〗D〖祥解〗由表中基因型可知,細胞中的基因成對存在,說明是細胞核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該昆蟲眼色的遺傳應符合分離定律,且黑紅相間眼的基因型為EAEB,說明EA與EB為共顯性關系?!驹斘觥緼、由表中基因型可知,細胞中的基因成對存在,說明是細胞核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該昆蟲眼色的遺傳應符合分離定律,A錯誤;B、黑紅相間眼的基因型為EAEB,說明EA與EB為共顯性關系,B錯誤;C、黑紅相間眼昆蟲EAEB與白眼昆蟲ee進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紅眼EAe:黑眼EBe=1:1,C錯誤;D、紅眼雜合昆蟲EAe和黑眼雜合昆蟲EBe交配,子代基因型為EAEB(黑紅相間眼)、EAe(紅眼)、EBe(黑眼)、ee(白眼),根據(jù)后代的表型能確認后代的基因型,D正確。故選D。26.椎實螺螺殼的旋向由一對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D對d是完全顯性。由于母體中某些物質積累在卵細胞中,使得子代的旋向由母本基因型決定,而非自身基因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與螺殼旋轉方向有關基因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B.♀Dd×♂Dd,F(xiàn)1個體中表現(xiàn)為右旋的純合體比例為3/4C.左旋個體的基因型可能為Dd和ddD.欲判斷某左旋個體的基因型,可用任意椎實螺作父本進行雜交,統(tǒng)計后代的性狀〖答案〗B〖祥解〗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椎實螺螺殼的旋向是由一對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由于旋向的遺傳規(guī)律是子代螺殼旋向只由其母本基因型決定,與其自身基因型無關,所以后代的性狀受母本影響,取決于母本的基因型所決定的性狀?!驹斘觥緼、根據(jù)椎實螺螺殼的旋向是由一對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說明該性狀受核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正確;B、由于子代的旋向由母本基因型決定,而非自身基因型,♀Dd×♂Dd的母本基因型為Dd,故子代全都表現(xiàn)為右旋,B錯誤;C、若子代表現(xiàn)為左旋,則其母本基因型一定為dd,因此表現(xiàn)為左旋的個體基因型中至少含有一個d,可能為Dd和dd,C正確;D、左旋個體的基因型可能為Dd或dd,欲判斷某左旋個體的基因型,可讓其做母本,與任意椎實螺作父本進行雜交,統(tǒng)計后代的性狀,若后代均為左旋,說明該左旋個體的基因型為dd,若后代一半為右旋、一半為左旋,說明該左旋個體的基因型為Dd,D正確。故選B。27.科研人員分離出某植物的葉綠體,讓葉綠體交替接受5秒光照、5秒黑暗處理,持續(xù)進行20分鐘,并用靈敏傳感器記錄環(huán)境中O2和CO2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與光反應相比,碳反應較緩慢,不能及時消耗掉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B.S1、S3可分別表示光反應釋放的O2總量與碳反應吸收的CO2總量,且S1=S3C.黑暗開始后CO2吸收速率穩(wěn)定一段時間后迅速下降,該段時間內C5的含量減少D.間歇光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單位光照時間內光合產物合成量更大〖答案〗B〖祥解〗光反應階段需要光照,碳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由圖可知,光照開始時,氧氣釋放速率先增加,CO2吸收速率隨后增加,黑暗開始后,氧氣釋放速率先減小為0,隨后CO2吸收速率才減小?!驹斘觥緼、光照開始時,氧氣釋放速率先增加,CO2吸收速率隨后增加,但bc段氧氣釋放速率減小,cd段氧氣釋放速率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相等,說明與光反應相比,碳反應較緩慢,不能及時消耗掉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使bc段光反應速率下降,A正確;B、據(jù)圖可知,一個光周期內,光反應釋放的O2總量=S1+S2,碳反應吸收的CO2總量=S2+S3,S1+S2=S2+S3即S1=S3,B錯誤;C、由于光反應時間內產生的NADPH和ATP有積累,因此黑暗開始后C3可以繼續(xù)被還原,故CO2吸收速率穩(wěn)定一段時間后才隨著NADPH和ATP被逐漸消耗減少而迅速下降,由于CO2繼續(xù)與C5固定形成C3,而C3被還原為C5的速率減慢,因此該段時間內C5的含量減少,C正確;D、從一個光周期來看,“間歇光”在一個光周期內光反應的產物恰好能被碳反應利用,而持續(xù)光照時間內光反應的產物會有剩余,因此間歇光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單位光照時間內光合產物合成量更大,D正確。故選B。28.某科學興趣小組以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控制氧氣濃度的變化,得到了酵母菌進行細胞呼吸時二氧化碳產生速率(Ⅰ)、氧氣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產生速率(Ⅲ)隨著時間變化的三條曲線,實驗結果如圖所示,t1時刻Ⅰ、Ⅱ兩條曲線重合,S1、S2、S3、S4,分別表示圖示面積。該興趣小組還利用乳酸菌作為實驗材料進行相同的實驗,實驗裝備和條件不變,得到乳酸產生速率(Ⅳ)的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t1時刻,氧氣濃度較高,無氧呼吸消失B.如果改變溫度條件,t1會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終相等C.若S2∶S3=2∶1,S4∶S1=8∶1時,0~t1時間段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為2∶1D.若曲線Ⅳ和Ⅲ完全重合,則0~t1時間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細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答案〗D〖祥解〗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氣,產生6mol二氧化碳和12mol水;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無氧呼吸產生2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S1+S2+S3+S4代表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S2+S4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S2+S3可代表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驹斘觥緼、t1時刻,酒精產生速率為0,Ⅰ、Ⅱ兩條曲線重合,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消失,A正確;B、如果改變溫度條件,酶的活性會升高或降低,t1會左移或右移,0~t1產生的CO2=S1+S2+S3+S4,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量與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無氧呼吸產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等于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產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終相等,B正確;C、由上述分析可知,S1=S2,若S2:S3=2:1、S4:S1=8:1時,則S4:S2=8:1,有氧呼吸產生的CO2=S2+S4=9S2,無氧呼吸產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無氧呼吸產生的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產生6mol二氧化碳,無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產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0~t1時間段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為2:1,C正確;D、乳酸菌進行無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產生2mol乳酸,酵母菌無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產生2mol酒精,若曲線Ⅳ和曲線Ⅲ兩者完全重合,說明酵母菌和乳酸菌進行無氧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產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則0~t1時間段酵母菌細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D錯誤。故選D。29.從G2期進入M期是細胞周期調控中的一個關鍵點。在這個過程中,周期蛋白cyelinB與蛋白激酶CDK1結合形成復合物MPF,激活的CDK1促進細胞由G2期進入M期,之后cyelinB在酶的催化下降解。調控過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濃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cyelinB與CDK1結合導致細胞進入有絲分裂過程B.細胞周期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需要核糖體不斷地合成細胞周期蛋白C.抑制細胞周期蛋白的合成或CDK1的活性往往會導致細胞癌變D.溫度的變化會影響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的長短〖答案〗C〖祥解〗分裂間期:G1期主要進行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并且為下階段S期的DNA合成做準備;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為M期做準備,但是還有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不過合成量逐漸減少?!驹斘觥緼、根據(jù)題意“周期蛋白cyelinB與蛋白激酶CDK1結合形成復合物MPF,激活的CDK1促進細胞由G2期進入M期,之后cyelinB在酶的催化下降解”,說明cyelinB與CDK1結合導致細胞進入有絲分裂過程,A正確;B、由于“周期蛋白cyelinB與蛋白激酶CDK1結合形成復合物MPF,激活的CDK1促進細胞由G2期進入M期,之后cyelinB在酶的催化下降解”,因此細胞周期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需要核糖體不斷地合成細胞周期蛋白cyelinB,B正確;C、抑制細胞周期蛋白的合成或CDK1的活性將會抑制細胞由G2期進入M期,使細胞不能分裂,因此不會導致細胞癌變,C錯誤;D、溫度的變化會影響細胞周期中酶的活性,因此會影響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的長短,D正確。故選C。30.許多生物體的隱性基因很不穩(wěn)定,易逆轉為野生型。玉米的基因A,決定果實產生紅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產生紅色素。a1在玉米果實發(fā)育中較晚發(fā)生逆轉,且逆轉頻率高;a2較早發(fā)生逆轉,但逆轉頻率低。據(jù)此,基因型為a1a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玉米果實可能具有的特征是()A.約50%的果實既有小紅斑,又有大紅斑,小紅斑數(shù)量更多B.約25%的果實具有小而少的紅斑C.約25%的果實具有大而多的紅斑D.成熟果實紅色和無色比例為3:1〖答案〗A〖祥解〗分離定律的實質: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緼BC、基因型為a1a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的后代為1/4a1a1、1/2a1a2、1/4a2a2,a1和a2都可能逆轉成A,a1在玉米果實發(fā)育中較晚發(fā)生逆轉,且逆轉頻率高,因此a1a1表現(xiàn)為小紅斑多,a2較早發(fā)生逆轉,但逆轉頻率低,因此a2a2表現(xiàn)為大紅斑少。a1a2表現(xiàn)為既有小紅斑,又有大紅斑,小紅斑數(shù)量更多;所以約50%的果實既有小紅斑,又有大紅斑,小紅斑數(shù)量更多(a1a2);約25%的果實具有小而多的紅斑(a1a1),B錯誤;約25%的果實具有大而少的紅斑(a2a2),A正確,BC錯誤;D、玉米的基因A,決定果實產生紅色色素,基因型為a1a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的后代沒有A相關的基因型,因此不存在完全紅色的果實,由于a1或a2都會逆轉,因此后代也沒有無色的果實,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31.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圖甲中數(shù)字代表細胞。圖乙是以染色體數(shù)、核DNA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為依據(jù)對該植物細胞進行分類而繪制成的細胞類型柱狀圖。在不考慮發(fā)生變異的條件下,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有絲分裂時,宜選用該植物根尖________區(qū)細胞作為實驗材料。裝片的制作流程依次是________、漂洗、染色、制片。(2)圖甲中標注的細胞在細胞周期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為________(填序號),甲圖中細胞④屬于乙圖中的________類型細胞。(3)圖乙中a類型細胞的染色單體數(shù)為________。細胞從b類型變?yōu)閏類型的原因是________?!即鸢浮剑?)①.分生②.解離(2)①.⑤④①②③②.c(3)①.0②.染色體復制,形成染色單體〖祥解〗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解離(解離液由鹽酸和酒精組成,目的是使細胞分散開來)、漂洗(洗去解離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醋酸洋紅等堿性染料)、制片(該過程中壓片是為了將根尖細胞壓成薄層,使之不相互重疊影響觀察)和觀察(先低倍鏡觀察,后高倍鏡觀察)?!拘?詳析】在高等植物體內,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芽尖等分裂旺盛的分生區(qū)細胞,且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裝片的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小問2詳析】圖甲標注的細胞中,①中染色體處于移向細胞兩極的狀態(tài),為有絲分裂的后期,②中染色體已經(jīng)移到細胞兩極,為有絲分裂的末期,③中細胞一分為二,細胞分裂結束,④中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為有絲分裂中期,⑤中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細胞中央,為有絲分裂前期,故在有絲分裂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為⑤④①②③;甲圖細胞④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已復制,有染色單體,核DNA數(shù)量是染色體數(shù)量的2倍,對應乙圖中c類型的細胞。【小問3詳析】圖乙中a類型的細胞染色體與核DNA的數(shù)量相等,且為體細胞中染色體和DNA數(shù)量的2倍,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沒有染色單體(0條);細胞從b類型變?yōu)閏類型是因為發(fā)生了染色體的復制,但是復制的染色體沒有分開,形成了染色單體。32.呼吸熵(RQ)指單位時間內進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釋放CO2量與吸收O2量的比值。圖1表示萌發(fā)小麥種子中發(fā)生的相關生理過程,A~E表示物質,①~④表示過程。圖2表示測定消毒過的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呼吸熵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1)圖1中物質A為________,物質B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發(fā)生的顏色變化為________。(2)實驗裝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狀濾紙的目的是________。(3)假設小麥種子只以糖類為呼吸底物,在25℃下觀察10min,若發(fā)現(xiàn)甲裝置中墨滴不動,乙裝置中墨滴左移,則小麥種子發(fā)生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若發(fā)現(xiàn)甲裝置墨滴右移,乙裝置墨滴左移,則小麥種子中發(fā)生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過程。(4)實際上小麥種子的呼吸底物除了糖類外,還有脂肪等,在25℃下10min內,如果甲裝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裝置中墨滴左移100mm,則萌發(fā)小麥種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答案〗(1)①.丙酮酸②.由藍變綠再變黃(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積(3)①.①③④②.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③.①②③④(4)0.7〖祥解〗分析圖示,圖1中過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階段,過程②是酒精發(fā)酵第二階段,過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過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物質A是丙酮酸,物質B是二氧化碳,物質C是[H],物質D是氧氣,物質E是酒精。小問1詳析】圖1中,過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階段,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故物質A是丙酮酸。A+水→B,說明過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拘?詳析】圖2的乙裝置中KOH溶液可吸收CO2,KOH溶液中放置筒狀濾紙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積?!拘?詳析】假設小麥種子只以糖類作為呼吸底物,在25℃下經(jīng)10min觀察墨滴的移動情況,甲裝置中燒杯內為清水,既不吸收氣體,也不釋放氣體,墨滴的移動代表氧氣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產生量的差值,乙裝置中燒杯內為KOH,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墨滴的移動代表氧氣消耗量;如發(fā)現(xiàn)乙裝置中墨滴左移,說明消耗了氧氣,即小麥種子進行了有氧呼吸,同時甲裝置中墨滴不動,說明消耗的氧氣和產生的CO2一樣多,即小麥種子只進行有氧呼吸,即圖1中的①有氧呼吸第一階段、③有氧呼吸第三階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若發(fā)現(xiàn)乙裝置中墨滴左移,說明消耗了氧氣,即小麥種子進行了有氧呼吸,同時甲裝置墨滴右移,說明產生的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氣,即小麥種子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酒精發(fā)酵,所以10min內小麥種子中發(fā)生圖1中的①②③④過程?!拘?詳析】甲裝置中墨滴左移30mm,說明氧氣消耗量比二氧化碳生成量多30mm,乙裝置中墨滴左移100mm,說明氧氣消耗量為100。所以二氧化碳為100-30=70mm,呼吸熵為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70÷100=0.7。33.氣孔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圍成,主要分布在植物葉片表皮。為了研究氣孔開閉的條件和機理,研究者分別用擬南芥淀粉酶基因BAMI和BAM2的突變體進行實驗,在顯微鏡下檢測保衛(wèi)細胞葉綠體中淀粉粒的總面積以及氣孔開度,結果如圖。(1)研究表明可見光會刺激葉片的氣孔開放,在此過程中,淀粉水解為麥芽糖,并進一步轉化為蘋果酸進入液泡。據(jù)此推測:光照介導細胞液滲透壓_________促進水分進入細胞,促進氣孔開放。(2)_________(填“BAM1“或“BAM2“)基因控制的淀粉酶是保衛(wèi)細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3)葉綠體中淀粉積累會導致_________膜結構被破壞,進而直接影響光反應;保衛(wèi)細胞中淀粉含量增加會降低氣孔導度導致_________,進而抑制暗反應。(4)要驗證光下氣孔開放的原因是光照引發(fā)細胞中蘋果酸含量增加而非光合產物量增加,對實驗組之一的操作是在光照條件下,向_________擬南芥保衛(wèi)細胞中注入蘋果酸溶液,對另一實驗組的操作是在黑暗條件下,向_________擬南芥保衛(wèi)細胞中注入蘋果酸溶液,之后觀察各組氣孔開度的變化?!即鸢浮剑?)升高(2)BAM1(3)①.類囊體②.吸收二氧化碳減少(4)①.BAMI突變體②.野生型〖祥解〗分析圖可知,與夜晚結束時相比,光照1h后,野生型和BAM2突變體保衛(wèi)細胞中的淀粉粒明顯減少,但BAM1突變體淀粉粒仍大量存在。【小問1詳析】據(jù)圖可知,照光一段時間后,氣孔開放程度增加,已知在此過程中,淀粉水解為麥芽糖,并進一步轉化為蘋果酸進入液泡。因此可推測光照介導細胞液滲透壓增大以促進水分進入細胞,保衛(wèi)細胞吸水促進氣孔開放?!拘?詳析】根據(jù)圖示可知,照光一段時間后,BAM2突變體保衛(wèi)細胞中的淀粉粒明顯減少,但BAM1突變體淀粉粒仍大量存在,說明基因BAMI控制的淀粉酶是保衛(wèi)細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拘?詳析】光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類囊體薄膜,因此可知葉綠體中淀粉積累會導致類囊體膜結構被破壞,進而直接影響光反應;氣孔是CO2進入胞間的場所,因此保衛(wèi)細胞中淀粉含量增加會降低氣孔導度導致吸收二氧化碳減少,進而抑制暗反應。【小問4詳析】要驗證光下氣孔開放的原因是光照引發(fā)細胞中蘋果酸含量增加而非光合產物量增加,需要選擇不能產生淀粉酶的BAMI突變體作為光照條件下處理的實驗材料,向BAMI突變體擬南芥保衛(wèi)細胞中注入蘋果酸溶液(該組處理后具有較多的淀粉粒和蘋果酸),另一組在黑暗條件下,向野生型擬南芥保衛(wèi)細胞中注入蘋果酸溶液(該組處理后蘋果酸含量高但淀粉粒少),之后觀察各組氣孔開度的變化。若兩組氣孔開度相差不大,說明光下氣孔開放的原因是光照引發(fā)細胞中蘋果酸含量增加而非光合產物量增加。34.細胞色素c是細胞呼吸過程中的電子傳遞體,參與水的生成。細胞受到損傷時,細胞色素c從呼吸鏈中流失導致線粒體釋放出大量自由基(如ROS),并與蛋白A結合進而誘發(fā)細胞凋亡,如圖所示。(1)ROS可以攻擊DNA,可能引起_________;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_________,導致細胞衰老。(2)當紫外線、化學因素等導致細胞損傷時,細胞色素c被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與蛋白A結合,在ATP的作用下,使_________,進而誘導細胞凋亡。(3)細胞凋亡是細胞的一種_________死亡,該過程由基因決定,凋亡細胞解體后被吞噬細胞吞噬,由吞噬細胞內的________(細胞器)將其消化,最終維持了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4)為探究生物制用Q對阿毒素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是否具有保護作用,設計如下三組實驗:甲組加入培養(yǎng)液+心肌細胞+生理鹽水:乙組加入培養(yǎng)液+心肌細胞+生理鹽水+阿霉素;丙組加入培養(yǎng)液+心肌細胞+生理鹽水+阿霉素+生物制劑Q。每組所加心肌細胞數(shù)量相同,設置若干重復。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觀察_________。若_________,則說明生物制劑Q對阿霉素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具有保護作用?!即鸢浮剑?)①.氧化損傷②.喪失(2)C-9酶前體轉化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3)①.細胞編程性②.溶酶體(4)①.心肌細胞數(shù),再計算心肌細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細胞的凋亡率)②.存活率丙組>乙組?!枷榻狻郊毎劳觯?、細胞凋亡: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編程性死亡,屬正常死亡。2、細胞壞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拘?詳析】ROS可以攻擊DNA,可能引起DNA鏈斷裂、DNA位點突變、DNA雙鏈畸變和原癌基因與腫瘤抑制基因突變,最終導致機體產生DNA氧化損傷;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喪失,導致細胞衰老?!拘?詳析】由圖可知,細胞色素c位于線粒體內膜上,細胞損傷時線粒體外膜的通透性發(fā)生了改變,細胞色素c會從線粒體中釋放出來,釋放出來的細胞色素c與蛋白A結合,在ATP的作用下,能促進C-9酶前體轉化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能激活C-3酶,C-9酶和C-3酶的活化能促進細胞凋亡。【小問3詳析】細胞凋亡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編程性死亡,屬正常死亡。溶酶體為細胞漿內由單層脂蛋白膜包繞的內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體,凋亡細胞解體后被吞噬細胞吞噬,由吞噬細胞內的溶酶體將其消化,最終維持了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拘?詳析】本實驗材料為心肌細胞,要進行心肌細胞的培養(yǎng),故計算心肌細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細胞的凋亡率)作為因變量。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觀察紀錄心肌細胞數(shù),再計算心肌細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細胞的凋亡率),每組設置若干個重復組的目的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可信)。實驗中,甲為對照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劑Q對阿霉素致心肌細胞凋亡具保護作用,則存活率丙組>乙組。因此甲組和丙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組的存活率(或甲組和丙組的凋亡率均低于Z組的凋亡率),可說明生物制劑Q對阿霉素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具有保護作用。35.F2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是需要滿足一些條件的,比如F1個體形成的配子數(shù)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F2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同等等??蒲腥藛T對野生型玉米(DD)進行誘變處理,得到隱性突變體(dd),將二者進行雜交,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有關問題。實驗組別1234親本組合DD♀×dd♂dd♀×DD♂F1♀×dd♂F1♀×DD♂種子不能萌發(fā)的比例49.78%0%50.86%0%(1)本實驗中,1、2組實驗互為_________交實驗,母本所結種子的胚的基因型均為_________。(2)根據(jù)1、2組實驗結果,提出2種假設:Ⅰ、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代種子50%不能萌發(fā);Ⅱ、_________。(3)為進一步探究種子不能萌發(fā)的原因,進行第3、4組實驗,綜合以上結果,假設_________成立。(4)除上述研究之外,研究人員對F1個體產生的配子活力(與受精能力呈正相關)進行測定時還發(fā)現(xiàn),卵細胞D與d的活力比是1:1,而花粉D與d的活力比是3:2,將F1個體進行自交,則子代植株野生型:突變體=_________?!即鸢浮剑?)①.正反②.Dd(2)含d基因的雌配子受精卵異常發(fā)育的種子為0(3)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代種子50%不能萌發(fā)(4)7:1〖祥解〗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雜交實驗1中DD♀×dd♂→F1Dd,雜交實驗3中的F1Dd♀×dd♂→后代Dd:dd=1:1,1、3組的父本均為dd,發(fā)育異常種子的比例均為50%,而第2組中母本為dd、父本為DD時則異常發(fā)育的種子為0,說明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使種子50%發(fā)育異常;雜交實驗3為F1Dd♀×dd♂,發(fā)育異常種子的比例約為50%,雜交實驗4為F1Dd♀×DD♂→后代Dd:dd=1:1,異常發(fā)育的種子為0,2、4組父本均為DD,說明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異常發(fā)育的種子為0?!拘?詳析】本實驗中,雜交實驗1為DD♀×dd♂→F1Dd,雜交實驗2為dd♀×DD♂→F1Dd,兩者父本母本均純合且基因型相反,1、2組實驗互為正反交實驗;母本所結種子的胚的基因型均為Dd。【小問2詳析】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雜交實驗1中DD♀×dd♂→F1Dd,雜交實驗3中的F1Dd♀×dd♂→后代Dd:dd=1:1,1、3組的父本均為dd,發(fā)育異常種子的比例均為50%,而第2組中母本為dd、父本為DD時則異常發(fā)育的種子為0,說明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使種子50%發(fā)育異常?!拘?詳析】雜交實驗3為F1Dd♀×dd♂,發(fā)育異常種子的比例約為50%,雜交實驗4為F1Dd♀×DD♂→后代Dd:dd=1:1,異常發(fā)育的種子為0,3、4的母本均為Dd,綜合以上結果,假設“含有d基因的花粉使子代種子50%不能萌發(fā)”成立?!拘?詳析】F1個體作母本時,母本產生的配子為D:d=1:1,F(xiàn)1個體作父本時,父本產生的配子為D:d=3∶2,將F1個體進行自交,含父本d基因的受精卵使種子50%發(fā)育異常,則子代植株中野生型(1/2×3/5+1/2×2/5×1/2+1/2×3/5):突變體(1/2×2/5×1/2)=7∶1。重慶市十八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ATP的敘述錯誤的是()A.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B.結構簡式為A-P~P~PC.末端磷酸集團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D.由C、H、O、N、P組成〖答案〗A〖祥解〗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稱縮寫,ATP分子的結構式可以簡寫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2、ATP的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遠離A的那個特殊化學鍵很容易水解,于是遠離A那個P就脫離開來,形成游離的Pi,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轉化成了ADP?!驹斘觥緼、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ATP是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A錯誤;B、ATP的結構簡式為A-P~P~P,B正確;C、ATP水解時,遠離A的那個P就脫離開來,該磷酸基團具有較高的轉移勢能,C正確;D、ATP的組成元素是C、H、O、N、P,D正確。故選A。2.下列關于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A.屬于兼性厭氧的真核生物B.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產生H2OC.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產生CO2D.有氧呼吸時釋放的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散失〖答案〗B〖祥解〗1、有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分解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H]和氧氣結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2、無氧呼吸全過程:(1)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2)第二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丙酮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詳析】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兼性厭氧性,A正確;B、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條件下才產生水,B錯誤;C、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反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無氧條件下第二階段丙酮酸氧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確;D、有氧呼吸時釋放的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散失,少量轉移到ATP中,D正確。故選B。3.將小葉圓片減壓抽氣后,放入約含1%NaHCO3溶液中,使其沉入底部。在直射光下小圓片很快上浮,在暗中小圓片不上浮。這現(xiàn)象說明植物()A.在光下重量變輕了B.將碳酸氫鈉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C.在光下進行了光合放氧D.在暗中沒有進行呼吸無二氧化碳釋放〖答案〗C〖祥解〗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驹斘觥刻妓釟溻c在直射光下分解出二氧化碳,葉片在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氧氣釋放后部分會存在葉片細胞的間隙,此時葉片上浮,C正確。故選C。4.實驗發(fā)現(xiàn),一定濃度的可可堿(一種化學物質)處理鬼針草根尖后,分裂期細胞減少,其中分裂后期(以染色體移向兩極為指標)的細胞數(shù)目相對減少最為顯著。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可可堿抑制了()A.紡錘體的形成 B.DNA的復制C.蛋白質的合成 D.細胞質的分裂〖答案〗A〖祥解〗有絲分裂分裂期的特點:前期:核內的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核仁解體,核膜破裂以及紡錘體開始形成。中期:中期是染色體排列到赤道板上,紡錘體完全形成時期。后期:后期是各個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由赤道移向細胞兩極的時期。末期:為形成二子核和胞質分裂的時期,染色體分解,核仁、核膜出現(xiàn),赤道板上堆積的紡錘絲,稱為成膜體?!驹斘觥坑薪z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在紡錘體的牽引下分別移向兩極,可可堿處理鬼針草根尖后,分裂后期(以染色體移向兩極為指標)的細胞數(shù)目相對減少最為顯著,說明可可堿最有可能是抑制了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A正確,BCD錯誤。故選A。5.老年人頭發(fā)會逐漸變白,皮膚出現(xiàn)老年斑,還會出現(xiàn)行動遲緩等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老年斑是衰老細胞中黑色素沉積導致的B.頭發(fā)變白是因為細胞中呼吸酶活性降低所致C.行動遲緩與酶活性降低及代謝速率下降有關D.老年人體內都是衰老的細胞〖答案〗C〖祥解〗衰老細胞的特征: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驹斘觥緼、“老年斑”是衰老細胞內脂褐素沉積形成的,不是黑色素,A錯誤;B、頭發(fā)變白是因為細胞內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使黑色素含量減少所致,B錯誤;C、行動遲緩與酶活性降低及代謝速率下降導致產生的能量不足有關,C正確;D、老年人體內不都是衰老的細胞,也有新產生的細胞,D錯誤。故選C。6.A和a分別表示硬幣正面和背面,每次拋出后,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有4位同學做拋硬幣實驗。他們的實驗結果最具說服力的是()A.甲拋了兩次,A/a=1B.乙拋了20次,A/a≈0.67C.丙拋了200次,A/a≈1.17D.丁拋了2000次,A/a≈1.02〖答案〗D〖祥解〗通過實驗的方法用頻率估計概率的大小,隨著試驗次數(shù)的增加,誤差越來越小,頻率一般會越來越接近概率?!驹斘觥拷Y合題干分析可知,A或a朝上的概率都是1/2,這說明拋硬幣的次數(shù)越多,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越高,選項中D拋硬幣的次數(shù)最多,A/a≈1.02,最接近1,D正確。故選D。7.人的雙眼皮和單眼度是一對相對性狀,控制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F(xiàn)有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其中3個是單眼皮,1個是雙眼皮。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單眼皮個體是純合子B.這對夫婦的遺傳因子組成相同C.這個雙眼皮孩子為雜合子的概率為2/3D.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是單眼皮的概率為3/4〖答案〗D〖祥解〗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其中3個是單眼皮,1個是雙眼皮,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說明雙眼皮對單眼皮是顯性,并可判斷這對雙眼皮夫婦都是雜合體?!驹斘觥緼、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其中3個是單眼皮,1個是雙眼皮,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說明雙眼皮對單眼皮是顯性,則單眼皮個體是純合子,A正確;B、這對夫婦控制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組成相同,都是雜合體,則雙眼皮的女兒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2,其攜帶隱性遺傳因子的概率為2/3,BC正確;D、這對夫婦都是雜合體,再生一個孩子是單眼皮的概率為1/4,D錯誤。故選D。8.M蛋白參與蛋白質的囊泡運輸,結合GTP時呈活躍狀態(tài),結合GDP時呈不活躍狀態(tài)。GTP和ATP的結構相似,僅堿基不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運輸?shù)鞍踪|的囊泡可能來自核糖體、內質網(wǎng)或高爾基體B.M蛋白由活躍狀態(tài)轉化為不活躍狀態(tài)需要消耗能量C.GTP是由鳥嘌呤、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結合而成D.GTP丟失1個Pi后可參與RNA的合成〖答案〗C〖祥解〗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細胞中,它與ADP的相互轉化實現(xiàn)貯能和放能,從而保證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生成ATP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植物體內含有葉綠體的細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生成ATP;另一條是所有活細胞都能通過細胞呼吸生成ATP?!驹斘觥緼、運輸貨物蛋白的囊泡可能來自內質網(wǎng)或高爾基體,核糖體沒有膜結構,A錯誤;B、M蛋白參與蛋白質的囊泡運輸,結合GTP時呈活躍狀態(tài),結合GDP時呈不活躍狀態(tài),則M蛋白由不活躍狀態(tài)轉化為活躍狀態(tài)需要儲存能量,B錯誤;C、GTP中G表示鳥苷,由鳥嘌呤、核糖組成,P表示磷酸基團,則GTP是由鳥嘌呤、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結合而成,C正確;D、GTP丟失2個Pi后是核糖核苷酸,是RNA基本單位之一,可參與RNA的合成,D錯誤。故選C。9.一馬拉松愛好者參加了集訓,經(jīng)檢測集訓前后其跑步時單位時間的攝氧量無明顯變化,完成跑步后血漿中乳酸濃度變化如圖。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在單位時間內()A.有氧呼吸減少,無氧呼吸增強B.每克葡萄糖平均產生的ATP減少C.ATP消耗較多,ADP積累量增加D.產生的CO2量大于吸收的O2量〖答案〗B〖祥解〗由題意可知:經(jīng)過訓練后跑步愛好者攝氧量無明顯變化,說明有氧呼吸強度不變;通過柱形圖可知,集訓后乳酸濃度增強,說明無氧呼吸增強。【詳析】A、根據(jù)題意“經(jīng)檢測集訓前后其跑步時單位時間的攝氧量無明顯變化”,說明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有氧呼吸的強度不變,A錯誤;B、根據(jù)柱形圖可知,集訓后乳酸濃度增強,說明無氧呼吸增強,即經(jīng)過訓練后,無氧呼吸所占的比例增加,由于無氧呼吸是不徹底的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因此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在單位時間內每克葡萄糖平均產生的ATP減少,B正確;C、ATP在細胞內的含量較少,通過與ADP之間快速的轉化以滿足ATP的需要,因此細胞內不會出現(xiàn)ADP積累量增加,C錯誤;D、由于無氧呼吸不消耗氧氣,也不產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消耗氧氣并產生二氧化碳,而經(jīng)過訓練后跑步愛好者攝氧量無明顯變化,說明有氧呼吸強度不變,因此與集訓前相比,愛好者跑步過程中骨骼肌細胞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C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D錯誤。故選B。10.某實驗小組做了以下四組實驗,①號錐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