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包括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1—37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兔的長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黃粒與圓粒C.棉纖維的長和粗 D.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答案〗A【詳析】A、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兔的長毛和短毛,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是相對性狀,A正確;BC、米的黃粒和圓粒、棉纖維的長和粗,都是兩種性狀,不是相對性狀,B.C錯誤;D、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兩個物種的性狀,不是相對性狀.D錯誤。故選A。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A.子二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B.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為3:1C.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D.測交后代性狀狀分離比為1:1〖答案〗C〖祥解〗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緼、子二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這是實驗現(xiàn)象,不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A錯誤;B、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為3:1,這是實驗結果,不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B錯誤;C、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C正確;D、測交后代比為1:1,是現(xiàn)象而不是實質,是用來檢測F1基因型的,不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D錯誤。故選C。3.A/a與B/b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基因型為AaBb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兩對基因都是純合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A.2/16 B.4/16 C.6/16 D.8/16〖答案〗B〖祥解〗已知水稻的基因型為AaBb,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所以每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兩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驹斘觥緼a×Aa→AA、Aa、aa,比例為1:2:1,其中AA占1/4、aa占1/4.同理,Bb×Bb→BB、Bb、bb,比例為1:2:1,其中BB占1/4、bb占1/4?;蛐蜑锳aBb的水稻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4種表現(xiàn)型、9種基因型.其中兩對基因都是純合的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四種,占總數(shù)的比例為1/4×1/4+1/4×1/4+1/4×1/4+1/4×1/4=4/16=1/4,ACD錯誤;B正確。故選B。4.父本基因型為AABb,母本基因型為AaBb,其Fl不可能出現(xiàn)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D〖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斘觥坑苫虻淖杂山M合定律可知,當父本基因型為AABb,母本基因型為AaBb,先把兩對基因拆開,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因此F1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不會出現(xiàn)aabb,故D符合題意。故選D。5.某動物卵巢中有10個卵原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所形成的卵細胞和極體的個數(shù)分別是()A.10和10 B.10和40 C.40和120 D.10和30〖答案〗D〖祥解〗卵細胞的形成過程:1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形成1個初級卵母細胞,再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1個次級卵母細胞+1個第一極體,再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形成1個卵細胞+3個第二極體?!驹斘觥坑梢陨下鸭毎男纬蛇^程可知,1個卵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形成1個卵細胞和3個極體,因此10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能形成10個卵細胞和30個極體。故選D。6.某生物的體細胞中有3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四分體和染色單體數(shù)依次是()A.3個和12個 B.6個和12個 C.6個和24個 D.3個和24個〖答案〗A〖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析】由于生物的體細胞中有3對同源染色體,所以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的四分體數(shù)目為3個;又染色體在間期復制,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染色單體,所以染色單體數(shù)是3×2×2=12條。故選A。7.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是()A.復制→分離→聯(lián)會→分裂B.聯(lián)會→復制→分離→分裂C.聯(lián)會→復制→分裂→分離D.復制→聯(lián)會→分離→分裂〖答案〗D〖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驹斘觥吭跍p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的順序是:復制(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聯(lián)會(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著絲粒/著絲點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BC錯誤,D正確。故選D。8.下列關于四分體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每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②四分體就是四條染色單體③復制后的同源染色體都形成四分體④只有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形成四分體⑤四分體時期可發(fā)生交叉互換現(xiàn)象,進一步豐富了配子類型⑥四分體時期的下一個時期是聯(lián)會⑦細胞中有幾個四分體,就有幾對同源染色體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⑦〖答案〗A〖祥解〗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四分體,因此一個四分體就是一對同源染色體,由此可判斷一個四分體含2條染色體(2個著絲粒),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據(jù)此答題?!驹斘觥棵總€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2條染色體上的4條染色單體,①正確;四分體必須是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上的四條染色單體,②錯誤;復制后的同源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不發(fā)生聯(lián)會,則不能形成四分體,③錯誤;由于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只有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形成四分體,④正確;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發(fā)生交叉互換現(xiàn)象,進一步豐富了配子類型,⑤正確;聯(lián)會后形成四分體,所以四分體時期的下一個時期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⑥錯誤;由于一對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1個四分體,所以細胞中有幾個四分體,就有幾對同源染色體,⑦正確。故選A。9.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體上 B.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基因 D.染色體就是由基因組成的〖答案〗B〖祥解〗基因是有遺傳效應DNA片段,其中脫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順序決定了DNA(基因)的特異性;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DNA分子;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驹斘觥緼、基因絕大多數(shù)在染色體上,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存在基因,A錯誤;B、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B正確;C、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C錯誤;D、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錯誤。故選B。10.下圖是某種生物的精細胞,根據(jù)圖中染色體類型和數(shù)目,則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是()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①④〖答案〗D〖祥解〗精子的形成過程:(1)精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初級精母細胞;(2)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兩種次級精母細胞;(3)次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精細胞;(4)精細胞經(jīng)過變形→精子。【詳析】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所以一個初級精母細胞能產(chǎn)生2種基因型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類似于有絲分裂,因此每個次級精母細胞產(chǎn)生2個基因型相同的精細胞,則圖中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是染色體組成相同的①④,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11.果蠅正常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可表示為()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答案〗D〖祥解〗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一致,是由X、Y染色體決定,因此雄性果蠅的性染色體是XY,雌性果蠅的性染色體是XX?!驹斘觥抗壥荴Y型性別決定生物,其體細胞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即3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所以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可表示為6+XX(雌果蠅)或6+XY(雄果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揭示了()A.等位基因之間的關系B.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關系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關系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關系〖答案〗D〖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fā)生自由組合?!驹斘觥炕蜃杂山M合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fā)生自由組合,揭示的是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關系。故選D。13.下列關于紅綠色盲遺傳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男性不存在攜帶者 B.表現(xiàn)為交叉遺傳現(xiàn)象C.有隔代遺傳現(xiàn)象 D.色盲男性的母親必定是色盲〖答案〗D【詳析】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病,男孩基因型可能為XBY、XbY,不存在攜帶者,A正確;伴X隱性遺傳病具有交叉遺傳、隔代遺傳的特點,BC正確;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來自于母親,但是母親不一定色盲,可能是攜帶者,D錯誤。14.在下列四個圖中,只能是由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決定的遺傳病是()A. B.C. D.〖答案〗C〖祥解〗先據(jù)圖判斷顯隱性,再判斷是否為伴X或伴Y遺傳,排除伴X和伴Y遺傳后即為常染色體遺傳,據(jù)此分析?!驹斘觥緼.該遺傳系譜中雙親正常,生有患病兒子,該遺傳病是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A錯誤;B.該遺傳系譜圖,親代和子代都有患者和正常的個體,可能是顯性遺傳病,也可能是隱性遺傳病,B錯誤;C.該遺傳系譜中雙親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兒,該遺傳病是隱性遺傳病,且致病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體上,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正確;D.該遺傳系譜圖,親代和子代都有患者和正常的個體,可能是顯性遺傳病,也可能是隱性遺傳病,D錯誤。15.一個男子把X染色體上的某一突變基因傳給他的孫女的概率是()A.1/2 B.1/4 C.1/8 D.0〖答案〗D〖祥解〗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男性的X染色體上,其特點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女兒傳給外孫?!驹斘觥磕行詡鹘o兒子的性染色體為Y,所以X染色體上的某一突變基因不可能傳給孫女。ABC錯誤,D正確。故選D。16.肺炎雙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類莢膜,R型則不具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的多糖類物質,能產(chǎn)生一些具有莢膜的細菌B.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DNA的完全水解產(chǎn)物,不能產(chǎn)生具有莢膜的細菌C.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的DNA,能產(chǎn)生具有莢膜的細菌D.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S型細菌的蛋白質,不能產(chǎn)生具有莢膜的細菌〖答案〗A〖祥解〗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的區(qū)別是前者沒有莢膜(菌落表現(xiàn)粗糙),后者有莢膜(菌落表現(xiàn)光滑)。由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會導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會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詳析】A、S型細菌的多糖類物質不能使R型活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所以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入S型細菌的多糖類物質,不可能產(chǎn)生一些有莢膜的細菌,A錯誤;B、S型細菌DNA的完全水解產(chǎn)物不攜帶遺傳信息,所以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入S型細菌DNA的完全水解產(chǎn)物,不能產(chǎn)生有莢膜的細菌,B正確;C、S型細菌的DNA能使R型活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所以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入S型細菌的DNA,能產(chǎn)生有莢膜的細菌,C正確;D、S型細菌的蛋白質不攜帶遺傳信息,所以培養(yǎng)R型活細菌時加入S型細菌的蛋白質,不能產(chǎn)生有莢膜的細菌,D正確。故選A。17.格里菲思提出的“轉化因子”,后來被艾弗里證明了它的化學成分,它是()A.DNA B.蛋白質 C.多糖 D.脂質〖答案〗A【詳析】艾弗里及其同事將S菌的DNA、RNA、蛋白質、多糖、脂質等分開,單獨的與R菌混合培養(yǎng),結果只有S菌的DNA可以將R菌轉化為S菌,證明了S菌的遺傳物質是DNA,即格里菲思提出的“轉化因子”是DNA,故選A18.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A.DNA是遺傳物質B.RNA是遺傳物質C.蛋白質是遺傳物質D.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答案〗A〖祥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詳析】噬菌體的物質組成是蛋白質的外殼和DN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噬菌體的DNA進入細菌細胞,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外,因此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蛋白質和RNA是遺傳物質,A正確,BCD錯誤。故選A。19.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細菌,在產(chǎn)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組成結構成分中,能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為()A.可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殼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答案〗B〖祥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模板: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噬菌體是DNA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詳析】AC、合成子代噬菌體蛋白質外殼的原料均由細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中找不到15N和35S,AC錯誤;BD、合成子代噬菌體DNA的原料均由細菌提供,復制模板由親代噬菌體提供,且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因此在子代噬菌體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DNA中不含S,因此子代DNA中不能找到35S,D錯誤、B正確。故選B。20.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A.磷脂雙分子層 B.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C.堿基間的連接 D.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答案〗D〖祥解〗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一分子脫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和一分子磷酸組成。脫氧核苷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成DNA單鏈,兩條單鏈盤旋成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詳析】DNA分子中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排在外側,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兩條單鏈對應的堿基排在內(nèi)側,堿基之間通過氫鍵連接;磷脂雙分子層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故選D。21.每個特定的DNA分子的特異性決定于()A.脫氧核苷酸的種類 B.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C.堿基對的數(shù)目 D.堿基對的排列順序〖答案〗D〖祥解〗1、DNA分子是一個獨特的雙螺旋結構,是由兩條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基本骨架,內(nèi)側是堿基對(A-T;C-G)通過氫鍵連接。2、構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雖只有4種,配對方式僅2種,但其數(shù)目卻可以成千上萬,更重要的是形成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可以千變?nèi)f化,從而決定了DNA分子的多樣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所以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貯存著特定的遺傳信息,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決定了DNA分子的特異性?!驹斘觥緼、脫氧核糖核苷酸是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一般來說,不同DNA分子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種類相同,脫氧核苷酸的種類不能決定DNA分子的特異性,A錯誤;B、脫氧核糖核苷酸的數(shù)量相同由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形成的DNA分子不同,因此脫氧核糖核苷酸的數(shù)量不能決定DNA分子的特異性,B錯誤;C、堿基對數(shù)量相同由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形成的DNA分子不同,因此堿基對數(shù)量不能決定,DNA分子的特異性,C錯誤;D、不同的DNA分子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每個DNA分子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特定的,因此堿基對特定的排列順序決定DNA分子的特異性,D正確。故選D。22.一段多核苷酸鏈中的堿基組成為30%的A,30%的C,20%的G,20%的T.它是一段()A.雙鏈DNA B.單鏈DNA C.雙鏈RNA D.單鏈RNA〖答案〗B〖祥解〗【詳析】該核苷酸鏈中含有堿基T,因此為DNA;雙鏈DNA分子中,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即A與T配對、C與G配對,而該核苷酸鏈中A≠T、C≠G,因此不是雙鏈DNA。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該核苷酸鏈為單鏈DNA,故B項正確,A、C、D項錯誤。故選B23.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上的A占30%,則雙鏈中C+T占()A.50% B.20% C.30% D.15%〖答案〗A〖祥解〗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規(guī)律:

(1)在雙鏈DNA分子中,互補堿基兩兩相等,A=T,C=G,A+G=C+T,即嘌呤堿基總數(shù)等于嘧啶堿基總數(shù)。

(2)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A+T)與(G+C)的比值等于其互補鏈和整個DNA分子中該種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條鏈中(A+G)與(T+C)的比值與互補鏈中的該種堿基的比值互為倒數(shù),在整個雙鏈中該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補配對的堿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與(C+G)的比值不同。該比值體現(xiàn)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異性。

(5)雙鏈DNA分子中,A=(A1+A2)÷2,其他堿基同理?!驹斘觥扛鶕?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雙鏈DNA分子中,非互補配對堿基之和占堿基總數(shù)的一半。因此,雙鏈中C+T占50%。

故選A。24.具有100個堿基對的一個DNA分子片段,內(nèi)含60個腺嘌呤,如果連續(xù)復制2次,則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個數(shù)()A.60 B.80 C.120 D.180〖答案〗C【詳析】這個DNA分子片段有60個腺嘌呤,就有60個胸腺嘧啶,200-120=80,即鳥嘌呤+胞嘧啶=80個,那么鳥嘌呤就是40個。(每個這樣的DNA分子有40個鳥嘌呤),連續(xù)復制兩次,就形成了4個這樣的分子,除去原來就有的一個,就是新形成了3個DNA分子。3×40=120,故選C。25.在遺傳工程中,若有一個控制有利形狀的DNA分子片段,要使其數(shù)量增加,可進行人工復制,復制時應給予的條件是()①模板鏈②A、U、G、C堿基③A、T、C、G堿基④核糖⑤脫氧核糖⑥DNA聚合酶⑦ATP⑧磷酸⑨DNA水解酶A.①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C.①②⑤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⑦⑧〖答案〗D〖祥解〗DNA分子復制時以兩條鏈分別為模板,以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作為原料,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并由ATP供能。【詳析】①DNA分子復制時以兩條鏈分別為模板,所以需要模板鏈,①正確;②堿基U是RNA分子特有的,DNA分子復制時不需要U,②錯誤;③DNA分子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中含有A、T、C、G堿基,③正確;④核糖是構成RNA分子的物質,④錯誤;⑤脫氧核糖是構成脫氧核苷酸的五碳糖,⑤正確;⑥DNA聚合酶能催化合成脫氧核苷酸鏈,⑥正確;⑦ATP能為DNA分子復制提供能量,⑦正確;⑧磷酸是構成脫氧核苷酸的物質,⑧正確;⑨DNA水解酶催化DNA分子水解,所以在DNA分子復制過程不需要,⑨錯誤。綜上所述,復制時應給予的條件是①③⑤⑥⑦⑧,ABC錯誤,D正確。故選D。26.在DNA分子中,若A占32.8%,當其復制兩次后,其中的T應占()A.17.2% B.32.8% C.50% D.65.6%〖答案〗B【詳析】依題意和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該DNA分子中,A=T=32.8%,所以C=G=20%。依據(jù)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該DNA分子復制兩次后,所形成的子代DNA分子的結構與親代DNA分子的結構完全相同,所以其中的T應占32.8%,B項正確,A、C、D三項均錯誤。故選B。27.關于基因的概念,錯誤的是()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異堿基排列順序C.基因是DNA上任意一段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答案〗C〖祥解〗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它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驹斘觥緼BD、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即其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異的堿基排列順序,它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ABD正確;C、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并不是DNA上任意一段,C錯誤。故選C。28.下列某一真核生物的物質從結構層次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是()A.脫氧核苷酸→基因→染色體→DNA B.脫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體C.基因→脫氧核苷酸→染色體→DNA D.基因→DNA→脫氧核苷酸→染色體〖答案〗B〖祥解〗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基因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還有少量基因位于細胞質中。生物都含有基因?!驹斘觥緼BCD、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所以真核生物的物質從結構層次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是脫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體,ACD錯誤,B正確。故選B。29.下列關于DNA、基因、染色體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B.DNA是遺傳信息的主要載體C.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DNA的相對穩(wěn)定性決定了染色體的相對穩(wěn)定性〖答案〗D〖祥解〗研究表明,DNA分子能夠儲存足夠量的遺傳信息;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nèi)f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物質基礎。DNA分子上分布著多個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驹斘觥緼、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每一個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著特定的遺傳效應,A正確;B、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呈雙螺旋結構,是主要遺傳信息的載體;對于RNA類型的病毒而言,遺傳信息的載體是RNA,B正確;C、摩爾根和他的學生們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發(fā)明了測定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的方法,并繪出了第1個果蠅各種基因在染色體上相對位置的圖,說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正確;D、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共同構成的,所以是蛋白質和DNA共同決定了染色體的穩(wěn)定性,D錯誤。故選D。30.如圖是患甲病和乙病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如果Ⅱ6不攜帶乙病基因。下列對這一家系圖的分析,正確的是()A.甲乙兩種病都由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B.如Ⅲ7與Ⅲ9婚配,不可能會生出同時患有甲乙兩病的孩子C.如Ⅲ8與Ⅲ10婚配,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女孩D.如Ⅲ8與Ⅲ10婚配,生出的子女只患一種病概率是5/12〖答案〗D〖祥解〗分析系譜圖可知:Ⅲ8、Ⅲ9均患甲病,并且兩人的父母均不患病,由此判斷,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虎?、Ⅲ10均患乙病,并且Ⅱ6不攜帶乙病基因,由此判斷,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驹斘觥緼、分析系譜圖可知:Ⅲ8、Ⅲ9均患甲病,并且兩人的父母均不患病,由此判斷,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5和Ⅱ6均不患乙病,子代Ⅲ10患乙病,且Ⅱ6不攜帶乙病基因,由此判斷,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B、Ⅲ7有可能攜帶甲病致病基因,與Ⅲ9可能攜帶甲病致病基因,也可能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如Ⅲ7與Ⅲ9婚配,若生男孩可能會同時患有甲乙兩病,B錯誤;C、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Ⅲ8可能含有乙病致病基因,Ⅲ10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如Ⅲ8與Ⅲ10婚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女孩,C錯誤;D、設A/a為控制甲病的基因,B/b為控制乙病的基因,Ⅰ2的基因型為XbY,故Ⅱ4的基因型為XBXb,Ⅱ3的基因型為XBY,Ⅲ8的基因型為1/2aaXBXB或1/2aaXBXb。Ⅱ5和Ⅱ6的基因型為Aa,故Ⅲ10的基因型為1/3AAXbY或2/3AaXbY,后代患病情況,把兩對基因拆成一對一對的分析,甲?。夯疾〉母怕蕿椤?,不患病的概率為,乙病:患病的概率為×=,不患病的概率為,則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1?×?×=,D正確。故選D。31.一段信使RNA上有30個堿基,其中A和G有12個,轉錄出該信使RNA的一段DNA中的C和T的個數(shù)以及翻譯合成一條多肽鏈時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分別是()A.30個,10個 B.30個,9個C.18個,9個 D.12個,10個〖答案〗B〖祥解〗1、在雙鏈DNA分子中,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即A-T、C-G,而互補配對的堿基兩兩相等,所以A=T,C=G,則A+G=C+T,即嘌呤堿基總數(shù)等于嘧啶堿基總數(shù)。2、脫水縮合過程中的相關計算:(1)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形成的肽鍵個數(shù)=氨基酸個數(shù)-肽鏈條數(shù);(2)蛋白質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數(shù)或羧基數(shù),應該看肽鏈的條數(shù),有幾條肽鏈,則至少含有幾個氨基或幾個羧基;(3)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shù)-水的個數(shù)×18?!驹斘觥浚?)m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而來的,若mRNA有30個堿基,則轉錄該mRNA的DNA含有堿基數(shù)為30×2=60個。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雙鏈中不配對堿基之和占堿基總數(shù)的一半,所以C和T共有30個。(2)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該信使RNA上有30個堿基,則可編碼10個氨基酸,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10-1=9個。故選B。32.對下列圖式,正確的說法有:①圖式中的過程可能需要逆轉錄酶;②圖式中的過程可能需要RNA聚合酶;③圖式中DNA的堿基序列屬于非編碼區(qū);④圖式中共有5種堿基;⑤圖式中顯示的堿基間有12個氫鍵;⑥圖式中共有6種核苷酸;⑦圖式中的過程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⑦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A〖祥解〗分析題圖:圖示含有DNA和RNA兩條鏈,若以DNA鏈為模板合成RNA,則為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若以RNA為模板合成DNA,則為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詳析】①圖示可能為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①正確;②圖示可能為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②正確;③圖示DNA的堿基序列能轉錄,可能屬編碼蛋白質的區(qū)域,③錯誤;④圖式中共有5種堿基,即A、C、G、T、U,④正確;⑤C和G之間有3個氫鍵,A和U之間有2個氫鍵,A和T之間有2個氫鍵,因此圖示顯示的堿基間有12個氫鍵,⑤正確;⑥圖式中共有6種核苷酸(3種脫氧核苷酸+3種核糖核苷酸),⑥正確;⑦圖示含有DNA和RNA兩條鏈,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U、A-T、C-G,⑦正確。綜上,①②④⑤⑥⑦正確。故選A.33.下列關于細胞質遺傳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子代表現(xiàn)為母本的性狀B.后代的性狀不會出現(xiàn)一定的分離比C.有時也會受到核遺傳的控制D.細胞質內(nèi)的大多數(shù)細胞器都能獨立遺傳〖答案〗D〖祥解〗對真核細胞來說,細胞質基因存在于葉綠體或線粒體中,細胞質遺傳表現(xiàn)為母系遺傳,即子代表現(xiàn)為母本性狀,雜交的后代性狀不出現(xiàn)一定的分離比。細胞質基因的表達往往要受細胞核基因的影響,而不是獨立遺傳。【詳析】ABC、對真核細胞來說,細胞質基因存在于葉綠體或線粒體中,細胞質遺傳表現(xiàn)為母系遺傳,即子代表現(xiàn)為母本性狀,雜交的后代性狀不出現(xiàn)一定的分離比;細胞質基因的表達往往要受細胞核基因的影響,而不是獨立遺傳,ABC正確;D、細胞質中能獨立遺傳的細胞器應是具有DNA的細胞器,也就是說只有線粒體和葉綠體才能獨立遺傳,但有時也要受到核基因的控制,D錯誤。故選D。34.同一生物個體內(nèi)的正常細胞中的遺傳物質一般相同,但也有可能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哪種細胞屬于這一類型()A.心肌細胞 B.神經(jīng)元 C.白細胞 D.精子細胞〖答案〗D〖祥解〗同一個體內(nèi),所有體細胞遺傳物質相同,即心肌細胞、神經(jīng)元、白細胞遺傳物質相同,而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精(卵)細胞,遺傳物質減少一半,和體細胞不完全相同【詳析】ABC、心肌細胞、神經(jīng)元、白細胞均為體細胞,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而來的,其遺傳物質相同,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使他們分化成不同的細胞,ABC錯誤;D、精子細胞是生殖細胞,其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目只有體細胞的一半,遺傳物質也減少一半。因為精子是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而減數(shù)分裂中存在同源染色體分離,同源染色體上可以是等位基因,所以遺傳物質不完全相同,D正確。故選D。35.基因、遺傳信息和密碼子分別是指()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順序②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③DNA上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④信使RNA上決定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

⑤轉運RNA上一端的3個堿基⑥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A.⑤①③ B.⑥②④ C.⑤①② D.⑥③④〖答案〗B〖祥解〗遺傳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狀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遺傳密碼:又稱密碼子,是指mRNA上能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反密碼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個相鄰的堿基,能專一地與mRNA上的特定的3個堿基(即密碼子)配對。【詳析】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⑥正確;遺傳信息是指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因此遺傳信息位于基因中,②正確;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決定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密碼子位于mRNA上,④正確。故選B。36.第一個證明遺傳密碼為3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的科學家是()A.伽莫夫 B.克里克 C.尼倫伯格 D.馬太〖答案〗B〖祥解〗克里克的實驗首次證明密碼子由三個堿基組成,即遺傳密碼中3個堿基編碼1個氨基酸?!驹斘觥緼、蘇聯(lián)科學家喬治伽莫夫最早指出需要以三個堿基一組才能為20個氨基酸編碼,提出了3個堿基編碼1個氨基酸的設想,A錯誤;B、克里克的實驗首次證明密碼子由三個堿基組成,即遺傳密碼中3個堿基編碼1個氨基酸,B正確;CD、1961年,美國國家衛(wèi)生院的馬太與尼倫伯格在無細胞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把一條只由尿嘧啶(U)組成的RNA翻譯成一條只有苯丙氨酸(Phe)的多肽,由此破解了首個密碼子(UUU→Phe),CD錯誤。故選B。37.下列大腸桿菌某基因的堿基序列的變化,對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響最大的是(不考慮終止密碼子)()A.第6位的C被替換為TB.第9位與第10位之間插入1個TC.第100、101、102位被替換為TTTD.第103至105位被替換為1個T〖答案〗B〖祥解〗翻譯是指在細胞質中,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決定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如果其中的堿基改變,可能導致氨基酸種類發(fā)生改變?!驹斘觥緼、如果第6位的C被替換為T,轉錄后形成的mRNA只可能造成個別氨基酸的替換,其他氨基酸不變,A錯誤;B、如果在第9位與第10位之間插入1個T,轉錄后形成的mRNA會造成插入點后面的所有氨基酸序列都可能發(fā)生改變,因此對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響最大,B正確;C、如果第100、101、102位被替換為TTT,轉錄后形成的mRNA只可能造成個別氨基酸的替換,其他氨基酸不變,C錯誤;D、如果第103至105位被替換為1個T,轉錄后形成的mRNA中堿基減少,從而引起后面氨基酸序列的改變,但由于發(fā)生在尾部,所以影響不大,D錯誤。故選B。38.下圖是同一種生物體內(nèi),有關細胞分裂的一組圖像,下列與此有關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A.中心法則所表示的生命活動內(nèi)容主要是在圖⑤所示的時期進行的B.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之一的基因重組的發(fā)生與圖①有關而與圖③無直接關系C.在圖②示細胞分裂方式,在其間期發(fā)生的基因突變傳遞給下一代的可能性要比圖③所示的大得多D.在雄性動物體內(nèi),同時具備上述5個圖所示細胞分裂時期的器官是睪丸而不是肝臟〖答案〗ACD〖祥解〗分析題圖: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②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細胞處于分裂間期?!驹斘觥緼、中心法則的主要內(nèi)容是DNA復制、轉錄和翻譯形成蛋白質,這主要發(fā)生在分裂間期,即圖中⑤時期,A正確;B、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因此與圖②(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有關,與圖①(有絲分裂后期)和圖③(有絲分裂中期)無關,B錯誤;C、基因突變分為體細胞突變和生殖細胞突變,其中體細胞突變一般不遺傳給下一代,而生殖細胞突變可以遺傳給下一代,因此基因突變通過圖②—減數(shù)分裂方式傳遞給下一代的可能性要比圖③—有絲分裂方式大,C正確;D、只有原始生殖細胞可同時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因此在雄性哺乳動物體內(nèi),同時具備上述五個圖所示細胞分裂時期的器官是睪丸而不是肝臟,D正確。故選ACD。39.下列科學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類基因組計劃”通過測定23條染色體上的DNA堿基序列,發(fā)現(xiàn)人體的23條染色體上含有3萬-4萬多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一事實說明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B.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的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實際上其DNA分子結構尚未改變C.DNA分子雜交技術中利用了DNA分子的特異性D.在分析DNA分子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的實驗中利用了同位素示蹤法、離心法、X射線衍射法等研究方法〖答案〗BC〖祥解〗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體內(nèi)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驹斘觥緼、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的是24條染色體上DNA的堿基序列,即22條常染色體+1條X染色體+1條Y染色體=24條,A錯誤;B、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的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實際上其DNA分子結構尚未改變,B正確;C、DNA分子雜交技術中,原理是堿基互補配對,利用了DNA分子的特異性,C正確;D、科學家用同位素示蹤法和離心法證實了DNA是半保留復制,D錯誤。故選BC。40.下面對生物細胞中常見大分子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同一生物體內(nèi)的不同細胞中,DNA分子結構相同,而含有的蛋白質種類可以不同B.信使RNA上相鄰的三個堿基就是一個密碼子C.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可說明,高溫滅活的有莢膜的DNA分子結構未受破壞D.人類是否患白化病,是由A、a這對等位基因控制的,A與a的本質區(qū)別是兩者的堿基排序的差異〖答案〗ACD〖祥解〗①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但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②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不同基因的堿基排序存在差異。【詳析】A、在同一生物體內(nèi),不同細胞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在細胞分化過程中,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不同細胞含有的蛋白質種類可以不同,但DNA分子結構相同,A正確;B、信使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每三個這樣的堿基叫作一個密碼子,B錯誤;C、格里菲斯的肺炎鏈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說明:加熱殺死的有莢膜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其分子結構未被破壞,該“轉化因子”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被證實是肺炎鏈球菌的DNA,C正確;D、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類是否患白化病是由A、a這對等位基因控制的,A與a的本質區(qū)別是兩者的堿基排序的差異,D正確。故選ACD。二、非選擇題(共60分)41.家禽雞冠的形狀由兩對基因(A和a、B和b)控制,這兩對基因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與性別無關,據(jù)下表回答問題:項目基因組合A、B同時存在(A_B_型)A存在、B不存在(A_bb型)B存在、A不存在(aaB_型)A和B都不存在(aabb型)雞冠形狀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雜交組合甲:核桃狀×單片狀→F1: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乙:玫瑰狀×玫瑰狀→F1:玫瑰狀、單片狀丙:豌豆狀×玫瑰狀→F1:全是核桃狀(1)甲組雜交方式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甲組雜交F1代中四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2)讓乙組后代F1中玫瑰狀冠的家禽與另一純合豌豆狀冠的家禽雜交,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在理論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讓丙組F1中的雌、雄個體交配,后代表現(xiàn)為玫瑰狀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現(xiàn)為豌豆狀冠的雜合子理論上有________只。(4)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個體雜交,它們的后代基因型的種類有________種,后代中純合子比例占______________。〖答案〗①.測交②.1∶1∶1∶1③.核桃狀∶豌豆狀=2∶1④.80⑤.6⑥.1/4〖祥解〗分析表格:甲:核桃狀(A_B_)×單片狀→F1: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說明親本中核桃狀的基因型為AaBb;乙:玫瑰狀(A_bb)×玫瑰狀(A_bb)→F1:玫瑰狀,單片狀,說明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bb;丙:豌豆狀×玫瑰狀→F1:全是核桃狀,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驹斘觥浚?)由表中信息可知單片狀是雙隱性即aabb,所以甲相當于是測交。在F1產(chǎn)生了四種表現(xiàn)型說明玫瑰狀的基因型是AaBb,因此后代四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是1∶1∶1∶1。(2)由題意可知乙組親本都是玫瑰狀,即A_b_,但后代出現(xiàn)了單片狀aabb,說明親本都是Aabb,F(xiàn)1的玫瑰狀的基因型有1/3AAbb,有2/3Aabb,與另一純合豌豆狀aaBB雜交,后代有2/3AaBb和1/3aaBB,即核桃狀∶豌豆狀=2∶1。(3)丙組親本中是豌豆狀aaB_和玫瑰狀A_bb,子代都是核桃狀即A_B_,所以親本是aaBB和AAbb,其F1是AaBb,雌雄交配后代中玫瑰狀冠應占3/16,豌豆狀也占3/16,但雜合的占豌豆狀的2/3,理論上應有120×2/3=80。(4)這兩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后代基因型種類有3×2=6,后代中純合子比例1/2×1/2=1/4。42.一對夫婦,男方正常但其母親為白化?。╝)患者,女方患白化病且其父親為血友?。╤)患者,請分析回答:(1)這對夫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對夫婦所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基因型相同的是_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3)所生子女中,血友病患者無女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這對夫婦所生子女,從理論上分析,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5)這兩種遺傳病的相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aXHY,aaXHXh(2)①.aXH②.AXH、AY、aY、aXh(3)血友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所生的女孩為攜帶者,不表現(xiàn)患?。?)5/8(5)①.都是隱性遺傳病②.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血友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祥解〗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血友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白化病和血友病均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它們的遺傳各自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但二者共同遺傳則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拘?詳析】白化?。╝)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血友?。╤)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方正常但其母親為白化病患者,據(jù)此推知男方的基因型為AaXHY。父親將X染色體遺傳給女兒,女方患白化病且其父親為血友病患者,由此推知女方的基因型為aaXHXh?!拘?詳析】在這對夫婦中,男方的基因型為AaXHY,所產(chǎn)生的精子的基因型為AXH、aXH、AY、aY;女方的基因型為aaXHXh,所產(chǎn)生的卵細胞基因型為aXH、aXh。可見,這對夫婦所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基因型相同的是aXH,不同的是AXH、aXh、AY、aY。【小問3詳析】女兒的兩條X染色體,其中之一來自母親,另一來自父親。血友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僅考慮血友病,父親的基因型為XHY,母親的基因型為XHXh,所生女孩的基因型為XHXH或XHXh,所生的女孩為攜帶者,不表現(xiàn)患病,因此所生子女中,血友病患者無女孩?!拘?詳析】在這對夫婦中,男方的基因型為AaXHY,女方的基因型為aaXHXh。這對夫婦所生子女,從理論上分析,患病概率是1-1/2Aa×3/4(1/4XHXH+1/4XHXh+1/4XHY)=5/8?!拘?詳析】這兩種遺傳病的相同點是:都是隱性遺傳?。徊煌c是: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血友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43.如圖為細胞分裂某一時期的示意圖。(1)此細胞處于________分裂時期,此時有四分體________個。(2)可以和1號染色體組成一個染色體組是_________染色體。(3)此細胞全部染色體中有DNA分子___________個。(4)在此細胞分裂后的1個子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______對。子細胞染色體的組合為___________。〖答案〗(1)①.減數(shù)第一次②.2##二##兩(2)3或4(3)8##八(4)①.0②.1和3,2和4或2和3,1和4〖祥解〗分析題圖: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相同,顏色不同(表示來源不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表示同源染色體,故染色體1和2、染色體3和4表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四分體,題圖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拘?詳析】圖示細胞中正在進行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因此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是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的,即一個四分體就是一對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因此該細胞含有2個四分體?!拘?詳析】染色體組就是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因此可以和1號染色體組成一個染色體組的是3號或4號染色體?!拘?詳析】該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有2條姐妹染色單體,有2個DNA分子,該細胞有4條染色體,因此此細胞全部染色體中有DNA分子8個?!拘?詳析】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次級性母細胞,因此該細胞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因此此細胞分裂結束后形成的子細胞中的染色體組合為l、3,2、4或1、4,2、3。44.某科學家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分別用同位素32P和35S做了標記如下表:噬菌體成分細菌成分核苷酸標記32P31P氨基酸32S標記35S此實驗所得結果是子代噬菌體和親代噬菌體的外形以及侵染細菌的特征均相同,請分析:(1)子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此實驗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32P和31P②.子噬菌體的DNA是以侵入的母噬菌體的DNA(含32P)為模板,利用細菌的化學成分(含31P的核苷酸)合成出來的(2)①.35S②.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其蛋白質外殼(含32S)沒有進入,在細菌體內(nèi),在噬菌體DNA控制下利用細菌的化學成分(含35S的氨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質外殼(3)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祥解〗噬菌體侵染細菌向細菌注入自己的DNA作為模板,利用細菌中的物質合成子代DNA和蛋白質,在該過程中,DNA進行半保留復制,故親代噬菌體DNA中的32P會留在部分子代噬菌體的DNA中,而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沒有被子代所利用,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全由細菌提供的帶有35S標記的氨基酸合成。【小問1詳析】噬菌體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DNA,蛋白質的組成元素是C、H、O、N、S,DNA的組成元素是C、H、O、N、P,DNA復制是半保留復制,合成子代噬菌體需利用細菌提供的原料,所以子代的噬菌體DNA組成有兩個DNA分子含有親代DNA分子的各一條鏈,其他都不含有,因此子代噬菌體的DNA應含有表中的32P和31P元素?!拘?詳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在細菌體內(nèi)用35S標記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含有35S而不含有32S?!拘?詳析】通過此實驗能得出結論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45.下圖為DNA分子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1)請用文字寫出名稱:1__;2____;3_____;4________;5______;6____;7____;8____。(2)指出圖中錯誤之處:________。(3)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標記該DNA,則放射性物質位于_________中(填標號)。(4)DNA的復制是一個___________的過程,復制的方式_____________。(5)在雙鏈DNA中鳥嘌呤p個,占全部堿基的比例為N/M(M>2N),則該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數(shù)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即鸢浮剑?)①.胸腺嘧啶②.胞嘧啶③.腺嘌呤④.鳥嘌呤⑤.磷酸⑥.鳥嘌呤脫氧核苷酸⑦.脫氧核苷酸鏈⑧.氫鍵(2)脫氧核糖方向應相反(3)1、2、3、4(4)①.邊解旋邊復制②.半保留復制(5)pM/2N-p〖祥解〗分析題圖:1表示胸腺嘧啶、2表示胞嘧啶、3表示腺嘌呤、4表示鳥嘌呤,5表示磷酸基團,6表示鳥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7表示脫氧核糖核苷酸長鏈,8表示氫鍵?!拘?詳析】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由三個小分子組成,即磷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含有四種含氮堿基,即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DNA分子是由兩條長鏈組成的,這兩條長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其中,每條鏈上的一個核苷酸以脫氧核糖與另一個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團結合,即脫氧核糖和磷酸基團交替連接形成主鏈的基本骨架,排列在主鏈的外側,堿基則位于主鏈內(nèi)側;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其中A與T配對,G與C配對,腺嘌呤與胸腺嘧啶通過2個氫鍵相連,鳥嘌呤與胞嘧啶通過3個氫鍵相連。由題圖可知:1表示胸腺嘧啶、2表示胞嘧啶、3表示腺嘌呤、4表示鳥嘌呤,5表示磷酸基團,6表示鳥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7表示脫氧核糖核苷酸長鏈,8表示氫鍵?!拘?詳析】題圖可知,從五碳糖的方向可以看出,兩條鏈為同方向;而實際上DNA是雙螺旋結構,兩條鏈反向平行,故題圖脫氧核糖方向錯誤,即左邊脫氧核苷酸長鏈的脫氧核糖與右邊脫氧核苷酸長鏈中的脫氧核糖方向相反?!拘?詳析】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其由三個小分子即磷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組成,DNA中的含氮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故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標記該DNA,則放射性物質位于1、2、3、4。【小問4詳析】細胞中DNA的復制是以親代的一條DNA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另一條具有互補堿基的新鏈,復制出的DNA分子與親代DNA分子完全相同,因此細胞中DNA的復制稱為半保留復制;DNA復制時,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兩條鏈的配對堿基之間的氫鍵斷開,堿基暴露出來,形成了兩條“模板鏈”,即母鏈。隨著DNA的不斷解旋,新的子鏈也逐漸合成,即邊解旋邊復制;故DNA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拘?詳析】在雙鏈DNA中鳥嘌呤p個,占全部堿基的比例為N/M,則DNA分子中堿基的總數(shù)為pM/N;在DNA分子中A+G+T+C=100%,A=T,G=C,則A+G=50%,故該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數(shù)目是DNA分子中一半的堿基數(shù)目減去鳥嘌呤的數(shù)目,即(pM/N)×1/2-p=pM/2N-p。46.請根據(jù)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示意圖回答問題。(1)填寫圖中號碼所示物質或結構的名稱: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2)合成②的過程在遺傳學上叫做___________。②進入細胞質后,與[____]__________結合起來。(3)如本圖所示,儲存在_______分子中的遺傳信息最終傳遞給_______分子,并通過代謝得以表達。(4)圖中所合成的多肽鏈的原料來自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合成的產(chǎn)物中共有150個肽鍵,則控制合成該肽鏈的基因至少應有_________個堿基,合成該肽鏈共需個___________氨基酸,脫去的水分子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6)在DNA分子中與密碼子相對應的堿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該過程不可能發(fā)生在()A.乳腺細胞 B.肝細胞 C.成熟的紅細胞 D.神經(jīng)細胞〖答案〗(1)①.DNA②.mRNA③.tRNA④.核糖體(2)①.轉錄②.④③.核糖體(3)①.DNA②.蛋白質(4)①.食物②.體內(nèi)細胞自身合成(5)①.906②.151③.2700(6)-TACCGAAGAAG-(7)C〖祥解〗題圖表示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其中①表示DNA,②表示mRNA,③表示tRNA,④表示核糖體?!拘?詳析】由題圖可知,①位于細胞核內(nèi),且是雙螺旋結構,表示DNA;②是以DNA為模板合成的單鏈,且在細胞質中作為翻譯的模板,表示mRNA;③識別密碼子,并轉運氨基酸,表示tRNA;④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表示核糖體?!拘?詳析】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依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故題圖中合成②的過程在遺傳學上叫做轉錄。由題圖可知,②表示mRNA,是翻譯的模板,翻譯的場所位于核糖體,故②進入細胞質后,與④核糖體結合起來?!拘?詳析】mRNA是行使傳達DNA上遺傳信息功能的;tRNA的功能是把氨基酸運送到核糖體上,使之按照mRNA的信息指令連接起來,形成蛋白質;DNA具有儲存遺傳信息和表達遺傳信息的雙重功能,本圖所示,儲存在DNA分子中的遺傳信息最終傳遞給蛋白質分子,并通過代謝得以表達。【小問4詳析】多肽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圖示合成的多肽鏈的原料來自于食物和體內(nèi)細胞自身合成?!拘?詳析】氨基酸酸數(shù)=肽鏈數(shù)+肽鍵數(shù)(脫水水分子數(shù));如果合成的產(chǎn)物中共有150個肽鍵,則該肽鏈有151個氨基酸,每個氨基酸對應一個密碼子,每個密碼子是3個相鄰的核苷酸排列成的三聯(lián)體,終止密碼子沒有對應的氨基酸,故密碼子至少有151×3=453個,密碼子位于mRNA上,即合成的mRNA至少有453個堿基,而基因是雙鏈,故控制合成該肽鏈的基因至少應有453×2=906個堿基。脫水的水分子量為18×150=2700?!拘?詳析】遺傳密碼是指在mRNA上每3個相鄰的核苷酸排列成的三聯(lián)體,決定一種氨基酸,也稱為密碼子。mRNA與DNA上的模板鏈堿基互補配對,圖中mRNA堿基序列是-AUGGCUUCUUC-,其與DNA上模板鏈堿基序列相對應為-TACCGAAGAAG-?!拘?詳析】乳腺細胞、肝細胞和神經(jīng)細胞具有核糖體,可以發(fā)生蛋白質的合成,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沒有核糖體,不可能發(fā)生蛋白質的合成。故選C。47.下圖表示某真核生物細胞內(nèi)DNA轉錄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中方框內(nèi)用“→”或“←”標出轉錄的方向_______。(2)b與c在結構組成上相同的化學基團為_______、_______,不同的基團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為轉錄過程中所需的酶,其名稱為____________,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4)在根尖細胞中,上述過程發(fā)生在_______和_______中,若在葉肉細胞中,還可出現(xiàn)在______中?!即鸢浮剑?)←(2)①.磷酸基②.堿基③.五碳糖(b為脫氧核糖,c為核糖)(3)①.RNA聚合酶②.蛋白質(4)①.細胞核②.線粒體③.葉綠體〖祥解〗轉錄: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當細胞開始合成某種蛋白質時,編碼這個蛋白質的一段DNA雙鏈將解開,雙鏈的堿基得以暴露。游離的核糖核苷酸隨機地與DNA鏈上的堿基碰撞,當核糖核苷酸與DNA的堿基互補時,兩者以氫鍵結合。新結合的核塘核苷酸連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合成的mRNA從DNA鏈上釋放。而后,DNA雙鏈恢復。圖中a為RNA聚合酶,b為胞嘧啶脫氧核苷酸,c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為新合成的RNA鏈?!拘?詳析】根據(jù)d端從DNA上脫落下來,可判斷轉錄的方向是由右到左?!拘?詳析】b為胞嘧啶脫氧核苷酸,c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結構組成上相同的化學基團為磷酸基團、堿基,不同的基團為五碳糖(b為脫氧核糖,c為核糖)。【小問3詳析】a為啟動轉錄過程必需的RNA聚合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小問4詳析】在根尖細胞中,細胞核和線粒體中含有DNA,可以發(fā)生轉錄過程,在葉肉細胞中,除了細胞核和線粒體中含有DNA外,葉綠體也含有DNA,也可以進行轉錄過程。48.根據(jù)右圖回答有關問題:(1)制作DNA分子復制、轉錄和翻譯模型時,分別需要模擬制作的原料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正在進行的過程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又稱為___________。堿基①②③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R鏈上有600個堿基,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質最多有氨基酸_____________種,轉運氨基酸的tRNA有_______________種。(4)下列關于DNA復制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①互補堿基對之間氫鍵斷裂②互補堿基對之間形成氫鍵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鏈為模板進行堿基互補配對⑤子鏈與母鏈盤旋成雙螺旋狀結構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答案〗(1)①.脫氧核糖核苷酸②.核糖核苷酸③.氨基酸(2)①.轉錄②.胸腺嘧啶③.鳥嘌呤④.胞嘧啶(3)①.20②.61(4)D〖祥解〗1、DNA復制的具體過程為:DNA分子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互補堿基對之間氫鍵斷裂→以解旋后的母鏈為模板進行堿基互補配對→互補堿基對間形成氫鍵→子鏈與母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小問1詳析】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故DNA復制的原料是4種脫氧核苷酸;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故轉錄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故原料為氨基酸?!拘?詳析】由圖可知DNA雙鏈打開,以DNA一條鏈為模板,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故該過程為轉錄。轉錄過程種配對原則為A-U、T-A、G-C、C-G,故①為U(尿嘧啶),②為G(鳥嘌呤),③為C(胞嘧啶)?!拘?詳析】由圖可知,R鏈為DNA模板鏈,R鏈上有600個堿基,則轉錄合成的mRNA上有600個堿基,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為一個密碼子,合成的蛋白質最多有氨基酸200,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故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質最多有20種氨基酸。密碼子有64種,其中3種為終止密碼子,故轉運氨基酸的tRNA有61種?!拘?詳析】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開始時,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在此過程中①互補堿基對之間氫鍵斷裂。然后,④以解旋后的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huán)境中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配對互補配對原則進行堿基互補配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②互補堿基對之間形成氫鍵。隨著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也不斷地延伸,同時,每條⑤子鏈與母鏈盤旋成雙螺旋狀結構,從而各形成一個新的DNA分子。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河南省濟源英才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包括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1—37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兔的長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黃粒與圓粒C.棉纖維的長和粗 D.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答案〗A【詳析】A、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兔的長毛和短毛,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是相對性狀,A正確;BC、米的黃粒和圓粒、棉纖維的長和粗,都是兩種性狀,不是相對性狀,B.C錯誤;D、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兩個物種的性狀,不是相對性狀.D錯誤。故選A。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A.子二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B.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為3:1C.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D.測交后代性狀狀分離比為1:1〖答案〗C〖祥解〗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緼、子二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這是實驗現(xiàn)象,不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A錯誤;B、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為3:1,這是實驗結果,不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B錯誤;C、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C正確;D、測交后代比為1:1,是現(xiàn)象而不是實質,是用來檢測F1基因型的,不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D錯誤。故選C。3.A/a與B/b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基因型為AaBb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兩對基因都是純合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A.2/16 B.4/16 C.6/16 D.8/16〖答案〗B〖祥解〗已知水稻的基因型為AaBb,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所以每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兩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驹斘觥緼a×Aa→AA、Aa、aa,比例為1:2:1,其中AA占1/4、aa占1/4.同理,Bb×Bb→BB、Bb、bb,比例為1:2:1,其中BB占1/4、bb占1/4?;蛐蜑锳aBb的水稻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4種表現(xiàn)型、9種基因型.其中兩對基因都是純合的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四種,占總數(shù)的比例為1/4×1/4+1/4×1/4+1/4×1/4+1/4×1/4=4/16=1/4,ACD錯誤;B正確。故選B。4.父本基因型為AABb,母本基因型為AaBb,其Fl不可能出現(xiàn)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D〖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斘觥坑苫虻淖杂山M合定律可知,當父本基因型為AABb,母本基因型為AaBb,先把兩對基因拆開,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因此F1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不會出現(xiàn)aabb,故D符合題意。故選D。5.某動物卵巢中有10個卵原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所形成的卵細胞和極體的個數(shù)分別是()A.10和10 B.10和40 C.40和120 D.10和30〖答案〗D〖祥解〗卵細胞的形成過程:1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形成1個初級卵母細胞,再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1個次級卵母細胞+1個第一極體,再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形成1個卵細胞+3個第二極體?!驹斘觥坑梢陨下鸭毎男纬蛇^程可知,1個卵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形成1個卵細胞和3個極體,因此10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能形成10個卵細胞和30個極體。故選D。6.某生物的體細胞中有3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四分體和染色單體數(shù)依次是()A.3個和12個 B.6個和12個 C.6個和24個 D.3個和24個〖答案〗A〖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驹斘觥坑捎谏锏捏w細胞中有3對同源染色體,所以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的四分體數(shù)目為3個;又染色體在間期復制,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染色單體,所以染色單體數(shù)是3×2×2=12條。故選A。7.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是()A.復制→分離→聯(lián)會→分裂B.聯(lián)會→復制→分離→分裂C.聯(lián)會→復制→分裂→分離D.復制→聯(lián)會→分離→分裂〖答案〗D〖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驹斘觥吭跍p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的順序是:復制(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聯(lián)會(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著絲粒/著絲點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BC錯誤,D正確。故選D。8.下列關于四分體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每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②四分體就是四條染色單體③復制后的同源染色體都形成四分體④只有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形成四分體⑤四分體時期可發(fā)生交叉互換現(xiàn)象,進一步豐富了配子類型⑥四分體時期的下一個時期是聯(lián)會⑦細胞中有幾個四分體,就有幾對同源染色體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⑦〖答案〗A〖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